《燃烧与爆炸理论》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和爆炸专题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实验观察燃烧和爆炸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和应用,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完成作业,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展示火灾、爆炸等真实案例的图片或视频,将学生引入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意识到燃烧和爆炸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重要性。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学习和探究。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和方向。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燃烧和爆炸的相关知识,如燃烧的条件、爆炸的类型等。
2.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详细介绍燃烧和爆炸的本质原因,如燃烧需要满足可燃物、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等条件。
3.教师讲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如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并通过实验或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2.设计小组实验或任务,如灭火器的制作、爆炸实验的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南京工业大学燃烧与爆炸理论-第三章--物质的燃烧PPT课件
(二)蒸气压
• 分子间的力称分子间力,又叫范德华力。 • 分子间力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力是色散力。 • 色散力是由于分子在运动中,电子云和原子
核所代表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瞬时相对位移, 产生瞬时偶极而出现的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
(二)蒸气压
• 分子量越大,分子就越易变形,色散力就越 大。
(二)油罐内油品燃烧火焰的特征
1.火焰的倾斜度 • 油罐内油晶燃烧的火焰呈锥形,锥形底
就等于燃烧油罐的面积; • 当风速等于或大于4.0m/s时。火焰的
倾斜角约为60°—70°; • 在无风时,火焰倾斜角为0°~15°。
2.火焰高度
• 油罐火灾的火焰高度取决于油罐直径和 油罐内储存的油品种类。
• 油罐直径越大,储存的油品越轻,则火 焰高度越高。
• 可燃气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传播,这 是传播法实验测定可燃气爆炸极限的依 据。
图3-8 氢气浓度对火焰传播速度Sl的影响 图3-9 CO浓度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
(H2 + 空气)
(CO + 空气)
4.惰性气体
• 惰性气体加入量越多,火焰传播速度越小。
5.混气性质
• 主要是指混气的热容CP和导热系数 。
瑞利方程
1Pp p P 1 m2 2U 2p 2Up 2
(一)物理模型与雨果尼特方程
KM 2 P P P1 11 1 P
M称 马赫数,其物理意义是混气速度(它 等于燃烧波速度,只是方向相反)与当地 声速之比。
(二)正常火焰传播与爆轰
1、爆轰区 • (Ⅰ)区是爆轰区。 • ① 燃烧后气体压力要增加。 • ② 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增加。 • ③ 燃烧波以超音速进行传播
初中化学燃烧爆炸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燃烧爆炸教案设计1. 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定义和区别;2. 掌握常见物质的燃烧和爆炸反应;3. 知晓燃烧和爆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燃烧和爆炸的概念和区别;2. 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和特点;3. 常见物质的燃烧和爆炸反应;4. 燃烧和爆炸对环境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燃烧和爆炸的区别和特点;2. 常见物质的燃烧和爆炸反应。
教学难点:1. 燃烧和爆炸反应的机理和过程;2. 燃烧和爆炸对环境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点火器、瓶子、氧气气体、碳酸氢钠、洋葱;2. 教学资料:教科书、实验指导书、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燃烧和爆炸有什么区别?”并通过举例说明两者的不同之处。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燃烧和爆炸的定义、条件和特点;2. 讲解常见物质的燃烧和爆炸反应;3. 简要介绍燃烧和爆炸对环境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碳酸氢钠、洋葱等物质的燃烧反应;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四、讨论(10分钟)1.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燃烧和爆炸的机理和过程;2. 学生总结燃烧和爆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五、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燃烧和爆炸的区别和特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份关于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结果和结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燃烧和爆炸的概念、条件和特点,掌握常见物质的燃烧和爆炸反应,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燃烧与爆炸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燃烧与爆炸理论/Theory of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学时:68学分:4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化工、机械、环境类相关专业开课单位: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安全工程系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燃烧与爆炸理论》是“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
火,可促进人类进步、给人类带来文明,但也能给人类造成灾难。
世界上,每年发生的各种火灾与爆炸不知要毁掉多少的生命财产。
因此,为了预防与减少因火灾与爆炸造成的生命与资源的损失,研究、了解燃烧与爆炸理论很有必要。
课程目的是:1、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安全工程与危险性评价、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安全管理学等相关课程)奠定必备的基础。
2、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燃烧与爆炸理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具备对一般的化工、矿山安全生产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工程应用三个方面掌握的重点是:基本知识:燃烧理论爆炸理论爆炸参数的计算燃烧、爆炸物理参数的测定燃烧、爆炸的预防灭火及灭火设施使学生了解气体燃烧与爆炸、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燃烧、粉尘爆炸与粉尘火灾、自燃物的热自燃与热爆炸及其它类型的燃烧与爆炸基理,让学生撑握防火防爆技术。
基本方法:教学、实验、实习、科研工程应用:火灾与爆炸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火灾与爆炸危险的预防安全效益评价防火防爆设计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崔克清燃烧爆炸理论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教学参考书:2、冯肇瑞杨有启化工安全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3、张应立张莉工业企业防火防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六、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初中化学燃烧爆炸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爆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定义,认识不同物质燃烧和爆炸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和爆炸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引导学生遵守安全规则,正确处理危险物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燃烧和爆炸的定义及特点。
2. 难点: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物质燃烧和爆炸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燃烧和爆炸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燃烧和爆炸的定义,区别以及特点,强调不同物质的燃烧和爆炸特点不同。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物质的燃烧和爆炸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4. 案例演练: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要点,引导学生做适当的提升练习。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
3. 教学案例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思考并写出三种常见物质的燃烧和爆炸特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燃烧和爆炸的知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2. 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巧;3. 了解燃烧和爆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燃烧和爆炸的区别与联系;2. 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3. 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1. 燃烧和爆炸的区别与联系;2. 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2. 实验法:进行燃烧和爆炸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实验操作技巧;3. 探究法:通过让学生分组探讨燃烧和爆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来导入,如:“什么是燃烧?燃烧和爆炸有何区别?”引发学生思考和探讨。
二、讲解基本原理(15分钟)1. 讲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定义和区别;2. 介绍燃烧和爆炸的化学反应过程及特点;3. 分析燃烧和爆炸的热效应和释放的能量。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燃烧实验:用火柴点燃氢气,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2. 安排学生进行爆炸实验:在安全条件下进行硝酸铵铜管爆炸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四、讨论总结(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燃烧和爆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向全班展示;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复习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知识,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了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
但是需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有序。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燃烧与爆炸理论》教案
《燃烧与爆炸理论》教案课程名称:燃烧与爆炸理论目标对象:高中生课时数: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了解燃烧和爆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爆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和影响因素;4.燃烧和爆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燃烧和爆炸的实验观察与实验设计。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知识讲解(40分钟)(1)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简要介绍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燃烧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着火点)、燃烧的产物和骨架反应等。
(2)爆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简要介绍爆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爆炸的定义、爆炸波及破坏性等特点。
(3)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教师详细讲解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包括燃料和氧气的浓度、温度、着火点和压力等因素。
(4)燃烧和爆炸的应用教师列举一些燃烧和爆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火柴、燃气灶、火箭发动机等,引导学生思考其应用原理和安全问题。
3.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展开讨论,每个小组汇报出一种燃烧或爆炸的应用,并简要介绍其应用原理和相应的安全措施。
4.实验观察与实验设计(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例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点燃燃料或引发小爆炸,并观察其燃烧或爆炸的过程和现象。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5.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通过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对燃烧和爆炸的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展望下节课内容,介绍火灾和爆炸的预防和处置方法,并提醒学生关注安全问题。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课堂讨论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和逻辑性。
燃烧与爆炸学课程设计
燃烧与爆炸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燃烧与爆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燃烧与爆炸的定义、分类、特点和条件,掌握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了解燃烧与爆炸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进行燃烧与爆炸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掌握相关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增强安全意识,明白燃烧与爆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和潜在风险。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燃烧与爆炸的基本概念、燃烧过程的原理、燃烧与爆炸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具体安排如下:1.燃烧与爆炸的基本概念:介绍燃烧与爆炸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分析燃烧与爆炸的条件。
2.燃烧过程的原理:讲解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燃烧的三个阶段、燃烧速率等。
3.燃烧与爆炸的控制和防护措施:探讨燃烧与爆炸的控制方法,如控制燃料、氧气和点燃条件的浓度,以及爆炸防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燃烧与爆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燃烧与爆炸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发生的燃烧与爆炸案例,使学生了解燃烧与爆炸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4.实验法:进行燃烧与爆炸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加深对燃烧与爆炸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燃烧与爆炸学》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火灾科学》、《爆炸理论与应用》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燃烧与爆炸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实验视频、动画等。
4.实验设备:准备燃烧与爆炸实验所需的设备,如燃烧器、爆炸瓶等。
燃烧与爆炸培训教案
燃烧与爆炸培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掌握燃烧和爆炸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3.学会应对燃烧和爆炸事故的基本救援方法。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定义与原理;2.燃烧的过程;3.燃烧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4.爆炸的定义与原理;5.爆炸的过程;6.爆炸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7.燃烧和爆炸事故的基本救援方法。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介绍燃烧和爆炸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燃烧和爆炸有什么了解吗?2.燃烧的定义与原理(15分钟)分析燃烧的定义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和光的现象,需要有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源。
3.燃烧的过程(15分钟)讲解燃烧的过程,包括初次点燃、蓄热、传导、传导与对流并行,传热、剧烈燃烧、燃料减少、终止等。
4.燃烧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20分钟)详细介绍燃烧的危害性,包括火灾导致财产损失和生命危险。
教授燃烧的预防措施,如不乱扔烟蒂,不放置易燃物品等。
5.爆炸的定义与原理(15分钟)解释爆炸的定义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爆炸是指能量在很短时间内迅速释放,产生巨大的压力和温度的现象。
6.爆炸的过程(15分钟)讲解爆炸的过程,包括预爆期、正常燃烧期、爆炸期和残炸期,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7.爆炸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20分钟)详细介绍爆炸的危害性,包括破坏力强、火药发生压力波、火球等。
教授爆炸的预防措施,如避免暴露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不乱扔炸药等。
8.燃烧和爆炸事故的基本救援方法(20分钟)9.总结与问答(10分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问答互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手段1.黑板书写2.图片展示3.案例分析4.小组讨论5.互动问答五、教学资源1.教学PPT2.图片3.案例分析资料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反应情况;2.小组讨论的成果;3.学生的答题情况;4.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消防队进行实践培训;2.组织学生参加灭火器使用培训课程;3.组织学生参加消防演练。
燃烧与爆炸学课程设计
燃烧与爆炸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燃烧与爆炸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及其相互关系。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燃烧和爆炸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3. 学生能够掌握防火和防爆的基本原理,了解安全防护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燃烧与爆炸事故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燃烧与爆炸现象,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对燃烧与爆炸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燃烧与爆炸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 学生能够树立安全意识,关注生活中的燃烧与爆炸安全问题,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尊重他人观点,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燃烧与爆炸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安全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燃烧与爆炸的基本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燃烧与爆炸基本概念:讲解燃烧的定义、特点及爆炸的分类和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三章“燃烧与爆炸的基本概念”2. 燃烧条件与类型:分析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介绍不同类型的燃烧现象。
- 教材章节:第四章“燃烧条件与类型”3. 爆炸原理与现象:讲解爆炸的原理,分析不同类型的爆炸现象及原因。
- 教材章节:第五章“爆炸原理与现象”4. 防火与防爆:介绍防火和防爆的基本原理,阐述安全防护措施。
- 教材章节:第六章“防火与防爆”5. 案例分析与实验: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燃烧与爆炸事故原因,进行相关实验观察。
燃烧与爆炸理论教学大纲
《燃烧与爆炸理论Ⅰ》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heory for Prevention of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 Disasters学分:4学分学时:64学时理论学时:58学时上机:6学时教学对象:安全工程系的本科生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工程流体力学教学目的∶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燃烧与爆炸基础理论以及有关工程技术,把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使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得以充实与提高。
教学要求∶(1) 掌握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易燃固体、爆炸物、自燃性物质、忌水性物质及混合危险性物质等的危险特性,评价标准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2) 掌握物质状态变化安全,掌握应用状态方程及有关理论及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过热液体的爆炸机理、爆炸效应及安全技术问题。
(3) 掌握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理论。
(4) 掌握爆炸效应、爆炸作用及防火防爆技术。
课程内容∶1引言(2学时)1.1事故过程及其本质1.2燃烧爆炸危险物质及状态变化基本要求:了解危险物质与事故的关系。
重点:事故本质。
难点:危险物质状态。
2燃烧理论(8学时)2.1燃烧现象2.2燃烧过程及基本概念2.3火灾与爆炸的区别2.4火灾三角形2.5液体与蒸汽的可燃特性2.6最低氧浓度与惰化2.7点燃源与点燃能量2.8自燃与自氧化2.9绝热压缩基本要求:了解燃烧过程及现象。
重点:火灾三角形。
难点:燃烧过程。
3爆炸理论(14学时)3.1爆炸现象3.2爆炸分类及爆炸三要素3.3爆炸机理3.4燃烧、爆炸与爆轰3.5爆炸极限3.6爆炸作用、效应与能量基本要求:了解爆炸现象及其参量。
重点:爆炸三要素。
难点:爆炸机理。
4火灾与爆炸灾害分析(14学时)4.1概述4.2引燃源(点燃源)4.3火灾与爆炸危害4.3.1受限与非受限空间爆炸4.3.2爆炸影响计算4.3.3非限制蒸汽云爆炸4.3.4闪燃火灾(爆燃)4.3.5容器爆破与池火灾4.3.6 BLEVE与火球基本要求:了解爆炸影响计算及其形式。
初中化学燃烧与爆炸课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与爆炸课教案
1. 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概念及区别。
2. 掌握物质燃烧和爆炸的条件。
3. 能够举例说明燃烧和爆炸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燃烧和爆炸的定义及区别。
2. 物质燃烧和爆炸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燃烧和爆炸的本质区别。
2. 帮助学生分清物质燃烧和爆炸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
1. 实物:打火机、蜡烛、火柴、氢气气球等。
2. 实验器材:试管、橡胶塞、燃烧器具等。
3. 教学课件:包含燃烧和爆炸的基本概念及实例。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物引入燃烧和爆炸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燃烧和爆炸的定义以及区别,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3. 实验: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爆炸的过程,并总结物质燃烧和爆炸的条件。
4. 拓展:展示生活中燃烧和爆炸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总结: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点,强化学生对燃烧和爆炸的认识。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
1. 燃烧:燃烧的定义、条件及实例。
2. 爆炸:爆炸的定义、条件及实例。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并能够应用到生活中。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燃烧和爆
炸的原理及应用。
燃烧与爆炸学课程设计
燃烧与爆炸学课程设计课程背景燃烧和爆炸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人类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从火种、燃料到燃烧过程的化学反应,再到各种形式的爆燃,都是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领域。
本门课程旨在介绍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机制和应用,培养学生熟悉燃烧和爆炸过程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熟练掌握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和机制;•熟悉燃烧和爆炸的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安全规范;•能够分析燃烧和爆炸的反应过程,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大纲第一章:燃烧基础1.1 燃烧是什么?介绍燃烧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1.2 燃料是什么?介绍燃料的分类、化学成分和能量释放规律。
1.3 燃烧反应介绍燃烧反应的化学过程、反应类型和影响因素。
第二章:燃烧过程2.1 燃烧机理介绍燃烧过程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反应路径和燃烧变化规律。
2.2 燃烧控制介绍燃烧过程的控制方式、条件和影响因素。
第三章:爆炸基础3.1 爆炸是什么?介绍爆炸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3.2 爆炸机理介绍爆炸的物理过程、波动特征和激发方式。
第四章:爆炸过程4.1 爆炸控制介绍爆炸过程的控制方式、条件和安全规范。
4.2 爆炸应用介绍爆炸在军事、民用、工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第五章:实验课实验内容包括火焰传播实验、燃烧热效应实验、爆炸试验和安全防护实验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数据处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课程评估本门课程评估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及实验报告等,在总成绩中占比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比70%。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燃烧和爆炸基本原理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1.《燃烧学》(丁宗凯,高洪波,王富华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2.《爆轰波理论与应用》(华敏,王艳,乔延特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3.《燃烧控制技术》(罗军生,柳志勇,李大龙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
化学物质的燃烧与爆炸教学教案
归纳小结
教学目标:掌 握化学物质的 燃烧与爆炸的 基本原理和特
点
教学内容:介 绍燃烧与爆炸 的化学反应过 程、影响因素
及灭火方法
教学方法:通 过实验、视频、 图片等多种形 式进行演示和
讲解
教学评估:通 过课堂互动、 实验操作和作 业等多种方式 进行评估和反
馈
07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课堂互动:评估学生在课堂 上的互动情况,是否与其他 同学合作交流。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 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 讨论和回答问题。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练 习和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
点的掌握情况。
课堂纪律:评估学生在课堂 上的纪律表现,是否遵守课
堂规定。
作业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 作业正确率: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如何 作业质量: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如何 作业反思:学生对作业的反思和总结情况
期末考试评价
考试内容:考查学生对化学物 质燃烧与爆炸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为 90分钟
考试成绩:满分100分,60分 及格
评价标准:客观题占比40%, 主观题占比60%
反馈与调整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
教师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方 法和策略
定期收集学生和同事的意 见和建议
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效果
稻壳学院
化学物质的燃烧与爆炸教学教案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03 05 07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教学内容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要点
1.粉尘的基本知识 (1)概述 (2)粉尘爆炸的条件
2.粉尘爆炸机理及影响因素 (1)粉尘爆炸的机理 (2)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教学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学时数 2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9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粉尘爆炸与气体爆炸的区别 熟悉:粉尘爆炸基本参数及测量 了解: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6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混合气体发生热自燃的临界环境条件的推导 熟悉:着火感应期的概念;着火感应期的确定过程 了解:
教学内容要点
1.热自燃的着火条件 (1)临界环境温度 (2)临界环境压力 (3)临界对流换热系数
2.着火感应期 (1)着火感应期的确定 (2)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5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油罐火灾的特点 熟悉:油罐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 了解:液体的蒸发过程及液体燃烧速度的表达方式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要点
1.液体的蒸发 (1)蒸发过程 (2)蒸气压 (3)蒸发热 (4)液体的沸点 2.液体的燃烧速度 (1)表示方法 (2)影响因素 3.油罐火灾 (1)发生发展过程 (2)火灾特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讲授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学时数 2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2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链锁反应理论 熟悉:燃烧的机理 了解:支链反应
教学内容要点
1.活化能理论 2.过氧化物理论 3.链锁反应理论 (1) 直链反应 (2) 支链反应
学时数 2
学时数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讲授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时 间:
第7周
教学要求
掌握: 熟悉: 了解:
教学内容要点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授课日期
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解决
学时数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讨论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授课教案
《 燃烧爆炸理论 》 20 ~20 学年第 学期
教师姓名: 授课周数: 授课学时: 授课专业: 学生班级: 学生人数:
潘旭海 14 周 56 学时 安全工程
城建 学院 安全工程 系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1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 燃烧的概念,爆炸的概念 熟悉: 燃烧与爆炸的区别,爆炸的分类,爆炸的基本概念 了解: 燃素说 燃烧的氧学说
学时数 2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8周
授课日期
学时数 2
教学要求
掌握:影响 BLEVE 形成的条件 熟悉:蒸气云爆炸的成因及特点;BLEVE 的典型形成过程 了解:蒸气云爆炸的概念;蒸气云爆炸的危害及防护;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的概 念;BLEVE 的危害及防;喷雾爆炸的形成
教学内容要点
1.蒸气云爆炸 (1)基本概念 (2)成因及特点 (3)危害及防护
2.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 (1)基本概念 (2)典型形成过程 (3)危害及防护
3.喷雾爆炸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教学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9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粉尘爆炸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熟悉:粉尘爆炸的条件 了解:粉尘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教学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学时数 2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3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混合气体或蒸气燃烧极限的估算;池火灾的概念 熟悉:池火灾的发展过程及火焰在液池表面的蔓延过程 了解:建筑火灾及森林火灾的特点;池火灾的危害及防护
教学内容要点
第1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 燃烧条件 熟悉: 燃烧条件的应用,燃烧形式 了解: 燃烧过程
教学内容要点
1. 燃烧条件 1.1 燃烧的定义 1.2 燃烧条件 1.3 燃烧条件的应用
2. 燃烧过程及形式 2.1 燃烧过程 2.2 燃烧形式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讲授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教学内容要点
1.爆炸冲击波及破坏 (1)爆炸冲击波 (2)冲击波破坏 (3)冲击波超压的计算 ① TNT 当量法 ② TNO 多能法
2.爆炸抛射物的破坏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讲授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学时数 2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 11 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爆炸性物质的分类,爆炸危险环境的划分 熟悉:禁火区动火的基本要求 了解:防爆电气的类型
1.层流预混气中正常火焰传播速度 (1)传播机理 ① 火焰前沿的概念 ② 火焰前沿的特点 ③ 火焰传播机理 (2)层流火焰传播速度—马兰特简化分析 ① 物理模型 ② 火焰传播速度 (3)物理化学参数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讲授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教学内容要点
1. 燃烧 1.1 人类对燃烧的认识过程 1.2 燃烧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1.3 燃烧概述
2. 爆炸 2.1 爆炸概述 2.2 燃烧与爆炸的区别 2.3 爆炸的分类 2.4 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讲授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学时数 2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教学内容要点
1.明火及高温表面 2.摩擦与冲击 3.绝热压缩 4.电气火花 (1) 电气火花种类 (2) 爆炸性物质的分类 (3) 爆炸危险环境的分区 (4) 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类 (5) 防爆标志及选型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讲授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学时数 2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时 间:
课堂讲授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学时数 2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7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 熟悉:链锁自燃的着火条件;着火感应期的确定 了解:“着火半岛”现象;链锁自燃理论解释“着火半岛”现象
教学内容要点
1.链锁自燃 (1)着火条件 (2)感应期的确定
2.着火半岛现象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讲授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学时数 2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6周
授课日期
学时数 2
教学要求
掌握:木材燃烧的过程;阴燃的结构、阴燃的发生条件以及阴燃向有焰燃烧的转变 过程 熟悉:阴燃与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之间的区别;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基本假设 了解:影响阴燃传播速度的因素;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的适用范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 11 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静电电压及放电能量的计算 熟悉:影响静电积聚的因素;流动电流的概念及计算 了解:静电的产生及积聚 教学内容要点
1.静电的产生 2.静电的积聚极其影响 (1) 静电的积聚 (2) 影响因素 3.静电放电 4.流动电流 5.静电电压差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讲授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学时数 2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4周
授课日期
学时数 2
教学要求
掌握:火焰的传播机理(热理论、扩散理论) 熟悉:前沿的概念,火焰前沿的特点;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大小的物理化学参数 了解: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数学模型
教学内容要点
课堂讲授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学时数 2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 12 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静电电压及放电能量的计算;静电的控制措施 熟悉:静电的危害 了解:
教学内容要点
1.电荷平衡 2.静电的危害 3.静电的控制
(1)从工艺上控制静电产生 (2)泄漏导走静电 (3)采用中和电荷的方法 (4)人体防静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讲授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学时数 2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 12 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惰化循环次数及氮气使用量的计算 熟悉:惰化的方法 了解:
教学内容要点
1.真空惰化 2.压力惰化 3.压力—真空联合惰化 4.使用不纯的氮气进行真空和压力惰化 5.吹扫惰化 6.虹吸惰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讲授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学时数 2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 13 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可燃性图表的绘制方法;可燃性区域的估算方法 熟悉: 了解:
教学内容要点
1.可燃性图表概述 2.图表中点、线、面的绘制 3.可燃性区域的估算
学时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