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ck电路平均电流双闭环控制
Buck变换器双闭环控制仿真研究毕业论文
Buck 变换器双闭环控制仿真研究毕业论文目 录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课题研究背景课题研究背景 ................................. 1 1.2 课题发展现状课题发展现状课题发展现状 ................................. 1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 3 第二章第二章 Buck Buck变换器基本原理 ...................... 4 2.1 Buck 变换器工作原理变换器工作原理 ........................... 4 2.2 Buck 变换器工作模态分析变换器工作模态分析 ....................... 4 2.3 Buck 变换器外特性变换器外特性............................. 7 第三章第三章 Buck Buck 变换器主电路设计变换器主电路设计.................. 9 3.1 占空比D ....................................... 9 3.2 滤波电感Lf ................................... 9 3.3 滤波电容Cf .................................. 11 3.4 开关管Q...................................... 11 3.5 续流二极管D (12)第四章第四章 Buck Buck 变换器双闭环控制变换器双闭环控制 ................. 13 .. (13)4.1电路双闭环控制结构电路双闭环控制结构 (13)4.2 电流内环设计电流内环设计 ................................. 13 4.3 电压外环设计电压外环设计 (15)第五章第五章 Buck Buck 变换器闭环系统的仿真变换器闭环系统的仿真 ............. 21 . (21)5.1 开环开环Buck 电路的建模及仿真电路的建模及仿真 ................... ................... 21 5.2 闭环闭环Buck 电路的建模及仿真电路的建模及仿真 ................... ................... 2222 5.3 PI 控制方法的仿真控制方法的仿真 ............................ 2323 5.4 PID 控制方法的仿真控制方法的仿真........................... 25 第六章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总结与展望............................ 2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29 外文资料外文资料 中文译文中文译文 致谢致谢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1.1 1.1 课题研究背景课题研究背景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电子设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关系也日益密切。
基于Buck电路的双闭环控制系统设计的仿真研究
2 . 1求 取 平 均 量 图1 B u c k 电路 结 构 拓 扑
工作状态 1 :如 图1 所示,当功率开关管v 导通 ,二极 管D截
1 设计 步 骤
( 1 ) 对B u c k 电路 的控 制 对 象进 行 建 模 。 ( 2 ) 设 计 电压 电流 双 闭环 控 制 的补 偿 网 络 。
性 、时 变等特点 ,为此本 文通过 基本建模法对 系统进行 交流小信号分析 ,用该 方法获得控制对 象的传递 函数 ,并利用补偿 网络 形成 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 系统 ,通过MA T L A B 对控制方 法进行仿真 ,验证补偿 网络参数设计 的可行性 。
【 关键词 】 变换器;建模;交流小信号
至时 ,即在开 关周期 ( 0 ,d )时间 内,电感 电压 “ ( f ) 和 电容
电流 f c ( O 分别是 :
| ) =工
( f )
( f )
( 2 - 1 )
c o n v e r t e r ,a n d DC/ DC c o n v e r t e r i S n o n l i n e a r ,t i me . v a r y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I n t h i s P a D e r , we c n a t h r o u g h he t b a s i c mo d e l i n g me t h o d o f t h e
E L E C T R ONI C S W OR L D・ 技 术 交 流
基 于 Buck电 路 的 双 闭 环 控 制 系 统 设 计 的 仿 真 研 究
BUCK电路闭环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设计
BUCK 电路闭环PID 控制系统的MATLAB 仿真一、课题简介BUCK 电路是一种降压斩波器,降压变换器输出电压平均值Uo 总是小于输入电压U i 。
通常电感中的电流是否连续,取决于开关频率、滤波电感L 和电容C 的数值。
简单的BUCK 电路输出的电压不稳定,会受到负载和外部的干扰,当加入PID 控制器,实现闭环控制。
可通过采样环节得到PWM 调制波,再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通过PID 控制器得到反馈信号,与三角波进行比较,得到调制后的开关波形,将其作为开关信号,从而实现BUCK 电路闭环PID 控制系统。
二、BUCK 变换器主电路参数设计2.1设计及容及要求1、 输入直流电压(VIN):15V2、 输出电压(VO):5V3、 输出电流(IN):10A4、 输出电压纹波峰-峰值 Vpp ≤50mV5、 锯齿波幅值Um=1.5V6、开关频率(fs):100kHz7、采样网络传函H(s)=0.38、BUCK 主电路二极管的通态压降VD=0.5V ,电感中的电阻压降VL=0.1V ,开关管导通压降 VON=0.5V,滤波电容C 与电解电容RC 的乘积为F *Ωμ752.2主电路设计根据以上的对课题的分析设计主电路如下:图2-1 主电路图1、滤波电容的设计因为输出纹波电压只与电容的容量以及ESR 有关,rr rrC L N0.2V V R i I ==∆ (1)电解电容生产厂商很少给出ESR ,但C 与R C 的乘积趋于常数,约为50~80μ*ΩF [3]。
在本课题中取为75μΩ*F ,由式(1)可得R C =25mΩ,C =3000μF 。
2、滤波电感设计开关管闭合与导通状态的基尔霍夫电压方程分别如式(2)、(3)所示:INO L ON L ON /V V V V L i T ---=∆(2)O L D L OFF /V V V L i T ++=∆ (3) off 1/on s T T f += (4)由上得:Lin o L DonV V V V L T i ---=∆ (5)假设二极管的通态压降V D =0.5V ,电感中的电阻压降V L =0.1V ,开关管导通压降V ON =0.5V 。
一种基于双闭环控制的并联Buck均流器设计
一种基于双闭环控制的并联Buck均流器设计许滔;吕青;高嵬【摘要】直驱式永磁同步风电系统电机侧变换器的一种常见拓扑结构为二极管整流桥后接Boost斩波电路.此结构具有较强的非线性,采用普通PI控制器很难使系统在正常运行范围内保持较好动态性能.本文基于双闭环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Buck电路的并联均流器,并进行了相关仿真和试验.【期刊名称】《船电技术》【年(卷),期】2013(033)005【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Buck电路;传递函数;频域分析【作者】许滔;吕青;高嵬【作者单位】海装上海局航空器材处,上海200083;空军预警学院电子技术研究所,武汉430012;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武汉4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315多通道并联具有功率密度高,输出功率大,冗余性好,可模块化设计等诸多优点,但由于每个并联模块的外特性不一致,所分担的负载电流不均衡,承受电流多的模块的可靠性大为降低,严重时还会引起系统崩溃。
因此,并联均流技术是实现高性能模块化大功率电源系统的关键。
常用的并联均流方法中,电压环误差信号调整法(包括主从均流、平均电流均流、自主均流等)最受关注[1,2]。
该方法采用双闭环控制,通过比较各模块的输出电流,把所产生的电流误差信号注入电压环,调整电压误差信号达到均流控制,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均流效果。
本文设计了基于Buck电路的并联均流器,并进行了相关仿真和试验,达到了较好的均流效果。
1.1 输出滤波器输出滤波器由输出电感和输出电容组成,输出电感的直流等效电阻(DCR)与输出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对于环路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尤其以后者作用明显。
该电路的增益GLC=dmax,即电路的最大占空比;其传递函数为可见该输出滤波器有一个双极点和一个零点而驱动电路和输出滤波器共同构成的系统增益则为,其传递函数为H=HF。
该系统的Bode图如下:系统在低频段时,XC=XL,输入信号不衰减;在频率fLC以上,随着电容阻抗XC 的降低,电感阻抗XL的增加,使得增益变化率为-40 dB/dec(或斜率为-2),由于多数滤波电容均具有ESR,因此在fLC以上的低频段,XC>>ESR,此时阻抗中仍然是容抗XC在起作用,其增益变化率仍为-40 dB/dec;在更高的频段,当XC=ESR时,从输出端看系统阻抗为ESR,此时的输出滤波变为LR滤波,而不是LC滤波,此时感抗XL以20 dB/dec变化,增益变化率变为-20dB/dec。
BUCK系统的双环控制器设计
得补偿网络中零极点的数值。若假定功率环的截止频率为 fc = 2.5kHz ,则
ωz2
= ωp2
= ω p1
=
ωc aβ
= 100rad
/ s,ωz1
= ωc a
= 200rad
/s
(13)
由于本文的论文的篇幅有限,在此省略了电阻与电容的具体数值的选取与参数合理性的验证。
读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重新选取调解网络,方法参照第二节的内容。
≥ γωc
将式(8)改写为式(10)。其中 G1(s) 、 G2 (s) 分别是调节器的一级和二级补偿网络。
G(s)
=
K (s + ωz1)(s + ωz2 ) s(s + ωp1)(s + ωp2 )
=
G1(s)G2 (s)
其中 G1(s)
=
s + ωz2 s +ωp2
;G2 (s)
=
K (s + ωz1) s(s + ωp1)
图 1 典型 MH 灯电子式镇流器结构框图
图 2 双环控制示意图
图 2 所示灯在高压触发后,电流可能会出现一个尖峰,所以 MH 灯的启动可以分为两个基本过程
(1) 恒流阶段,电流升到最大值保持恒定,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限制灯启动时电流的尖峰,此时
功率环处于饱和状态,,功率反馈不起作用,相当于开环状态。
(2) 功率调节阶段,当功率上升到给定参考值时,功率环退出饱和进行调节。输出在一定范围
图 9 Buck 双环控制电路等效方框图与示意图
由图 9(右)可以看出,功率环调节器的控制对象是乘法器乘以电流环等效功率级的传递函
数。电流环的闭环传递函数为二阶系统,根据(5)式,用 Matlab 画出电流环闭环的波特图,如
Buck电路的闭环设计及仿真分析
Buck电路的闭环设计及仿真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源转换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Buck电路作为一种基本的直流-直流(DC-DC)转换器,因其结构简单、效率高、调节范围宽等优点,在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为了确保Buck电路在各种环境和负载条件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闭环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Buck电路的闭环设计方法,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设计的有效性。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Buck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背景,然后重点阐述了闭环设计的重要性及常用方法。
在闭环设计部分,文章详细分析了反馈网络的选取、控制策略的制定以及功率级和控制级的协同工作等问题。
同时,结合具体的设计实例,阐述了闭环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现过程。
为了验证设计的有效性,文章采用了仿真分析的方法。
通过搭建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对设计的Buck闭环电路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证明了闭环设计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实际电路的制作和调试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章对闭环设计的Buck电路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从事电源转换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工程师和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Buck电路的基本原理Buck电路,也称为降压转换器,是一种基本的直流-直流(DC-DC)转换电路,其主要功能是将较高的直流电压降低到所需的较低直流电压。
其名称来源于电路中开关元件(如MOSFET或晶体管)的操作,类似于"bucking"(减少或抑制)输入电压。
Buck电路的基本构成包括一个开关(通常是MOSFET),一个电感(或称为线圈),一个二极管(也称为整流器或续流二极管),以及一个输出电容器。
在开关打开时,电流通过电感从输入源流向输出,此时电感储存能量。
当开关关闭时,电感释放其储存的能量,通过二极管向输出电容器和负载供电。
Buck电路的工作原理基于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
论文-Buck变换器双闭环控制仿真研究讲解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题目:Buck变换器双闭环控制仿真研究系名信息工程系专业自动化学号 6011XXXXXXX学生姓名 XXX指导教师 XXX2015年6月5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Buck变换器双闭环控制仿真研究系名信息工程系专业自动化学号 6011XXXXXX学生姓名 XXX指导教师 XXX职称副教授2014年12月15日一、原始依据(包括设计或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工作目的等。
)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开关电源技术的迅速发展。
因为开关电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以及功率密度和输出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线性电源,随之成为电源芯片中的主流产品。
随着开关电源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对开关电源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高效率、高可靠性以及高功率密度成为趋势,这就对开关电源芯片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中对于非隔离的DC/DC开关电源,按照电路功能划分,有降压式(BUCK)、升压式(BOOST),还有升降压式(BUCK-BOOST)等。
其中品种最多,发展最快的当属降压式(BUCK)。
我国目前能源紧缺,而电源行业又是一个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的行业,因此我们在设计DC/DC开关电源产品时,转换效率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加以考虑。
尤其是随着采用3.6 V锂离子电池作为电源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不断扩大,且功能和性能变得更多和更高,对适用于这类产品的BUCK变换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究BUCK变换器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参考文献[1] 丘涛文. 开关电源的发展及技术趋势[J]. 电力标准化与技术经济,2008,17(6):58-60.[2] 张乃国. 一种脉冲频率调制型稳压电路的研究[J]. 电源世界,2007,10(4):21-23.[3] 刘树林,输出本质安全型Buck-Boost DC-DC变换器的分析与设计,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3): 60-65.[4] 马丽梅,Buck-boost DC-DC变换器的控制,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37(4) :101-105.[5] 刘树林,Buck-Boost变换器的能量传输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分析,电子学报,2007,20(5) :838-843.[6] 彭力,新型大功率升降压型DC-DC变换器控制研究,船电技术,1999,3(1) :26-28.[7] 钟久明,Buck-Boost变换器的本质安全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8] 高飞,蒋赢,赵小妹等,一种新型Buck-Boost变换器,电力电子技术2010 22(4):50-52.[9] Xu Jianping,Yu Juebang.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of switches for SPICE simulation.IEEElectronics,Letters,1988,V ol.24,No.7,437-438.[10] Xu Jianping,Yu Juebang,Zeng H.SPICE simulation of switched DC-DC convert.IEEE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1991,V ol.24,No.5,3032-3026. [11] 王海鹏,王立志,王卓. 基于1394的数据传输电路[J]. 现代电子技术,2009,32(21):52-54.[12] 王久和. 电压型PWM整流器的非线性控制[M]. 第1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13] 师娅,唐威. 一种电流型PWM控制芯片的设计[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24(8):145-148.三、设计(研究)内容和要求(包括设计或研究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并根据课题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Buck电路闭环控制策略研究
编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气工程综合设计报告题目Buck电路闭环控制策略研究
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毛玲
二〇一五年一月
电气工程综合设计(论文)报告纸
i
Buck 电路闭环控制策略研究
摘 要
首先,本文对Buck 电路的3种闭环控制策略进行了原理分析,比较,并对Buck 主功率级电路进行了原理分析和建模,最后完成主电路的参数设计。
其次,本文详细阐述了V2控制工作原理,推导V2控制环的传递函数,并且建立小信号模型,对控制器进行优化设计。
最后使用SABER2007对BUCK 电路的V2控制电路进行了时域频域仿真。
关键词:Buck 电路,V2控制。
BUCK电路基本原理
1.BUCK电路基本拓扑
Buck变换器:也称降压式变换器,是一种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的单管 不隔离直流变换器。
图中,Q为开关管,其驱动电压一般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信号,信号周期为Ts,则信号频率为 f=1/Ts,导通时间为Ton,关断时间为Toff,则周期 Ts=Ton+Toff,占空比Dy= Ton/Ts。
4.闭环控制思想
1. 上图所示的电流电压双闭环的模式; 2.首先满足电压环的控制,使其输出快速达到给定 电压,而后通过调整负载满足电流环的控制; 3.当然在电路出现故障时,优先满足电流环,可能 会出现电压输出较低的情况。
5.PEU-BUCK电路
电感的电流总是由正方向流动 电流不会降到0
PWM控制,恒定开关频率工作 改变占空式调节输出
输出负载电流下降 从CCM-DCM
CCM CCM有最小输出负载电流要求
DCM
DCM不连续电流模式
在轻负载电流时
IAVE < ½ IRipple 电感的电流(能量)完全放电到0,
在电流降到0时刻,二极管自 然关断,阻挡电感电流的反向 流动,输出由电容提供,纹波 大. 开关频率及输出电压和负载电 流相关
2.基本工作原理
开关管导通,电感激磁,电流线性上升
L diL dt
Vin
Vo
I pk
(Vin
Vo )D Lf S
开关管关断,电感去磁, 电流线性
下降
L diL dt
Vo
Vo = D Vin
I pk
Vo (1 D) Lf S
伏秒值平衡: Vt =恒定 toff: 去磁
ton: 激磁 B
一种基于双闭环控制的并联Buck均流器设计
(1 . Th e a i r c r a f t e q ui pme n t o f f i c e o f S h a n g h a i Bu r e a u o f NAD,S h a n g ha i , 2 00 0 8 3;
i s d e s i g n e d wi t h t h e h e o f f r e q u e n c y d o ma i n a n a l y s i s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t r a n s f e r f u n c t i o n , a n d t h e v o l t a g e
f e e d b a c k o u t e r l o o p p a r a me t e r s a n d c u r r e n t s h a r i n g l o o p p a r a me t e r s a r e o b t a i n e d . T h e c o r r e c t n e s s o f t h e s e d e s i g n e d p a r a me t e r s i s t e s t i f i e d b y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t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e x p e r i me n t , a n d t h e c u r r e n t s h a r i n g e x p e r i me n t r e s u l t s a r e s a t i s f y i n g .
3 .海 军 工 程 大 学 电 气 工 程 学 院 , 武 汉 4 3 0 0 3 3 )
并联BUCK电路闭环分析
yg并联BUCK闭环PID控制交错并联技术应用于Buck变换器,以两支路交错并联Buck 为例进行研究,在与传统Buck变换器总输出电流相同的情况下,使电路的总电流输出纹波减小,输出电压纹波减小,且支路电流为总电流的1∕2,减小了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流应力,总输出电流纹波频率为支路的2倍,使输出滤波电容减小这些都有利于实现本质安全。
通过Matlab仿真比较本质安全的传统Buck变换器和交错并联变换器,最后证明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实验名称并联BUCK电路闭环PID设计及分析主要内容一.根据设计要求,进行PID补偿网络二.对电路进行仿真和分析三.观察额定负载下的输出波形四.对观察出的波形进行分析指标(目标)要求1.输出电压:4V2.输入电压为10V. 且在输出电压一定的情况下,输入电压能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变化。
3.输出电流:连续但不能超过2.5A4.输出电压纹波峰峰值Vpp<=50mv5.开关频率:5KHZ一.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在交错并联变换器的设计中,若想得到优良的纹波特性和响应功能,各支路的交错触发脉冲需设计合理。
若各支路脉冲均同步,则整个变换器特性类似于单个变换器;若各支路的脉冲相互独立且脉冲频率不完全相同,则支路间输入和输出电流纹波随机消除,无规律可循;为最大限度消除电流纹波,可使变换器的n个支路工作在相同频率下,支路中的开关信号交错2π∕n,这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流纹波,同时整个变换器输出纹波频率变为单个变换器的n倍,有利于减小输出电容及提高动态响应。
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的主电路如下图所示以两路变换器并联为例进行研究,下图为脉冲触发图形设各Buck支路开关周期为T,导通时间为Ton,则各支路开关频率f1=1∕T,开关导通比D=Ton∕T,两路交错并联Buck 变换器开关频f=2f1。
根据流过电感的最小峰值电流是否为0,可分为连续导电模式(CCM)和不连续导电模式(DCM)。
为方便分析,假设电感的充放电是线性的,L1=L2=L,所有开关器件均为理想器件,不考虑寄生参数的影响。
双管Buck-Boost变换器的带输入电压前馈双闭环控制策略
双管Buck-Boost变换器的带输入电压前馈双闭环控制策略颜湘武;王杨;葛小凤;张波【摘要】针对宽范围输入的双管Buck-Boost变换器,在Buck和Boost两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和输入电压发生波动时,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压存在较大波动的问题,提出了带输入电压前馈的两模式平均电流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将具有电压电流双闭环结构的平均电流控制与单载波-双调制的调制方法相结合,来提高变换器的动态响应性能,实现变换器两模式的自动近似平滑切换,同时对电感电流进行有效控制,保护设备安全.为了克服传统双闭环前馈函数实现和化简困难的缺点,提出将输入电压前馈引入电流内环从而大幅提高了变换器的输入动态响应性能.最后建立了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和硬件试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期刊名称】《电力自动化设备》【年(卷),期】2016(036)010【总页数】7页(P65-70,77)【关键词】宽范围输入DC/DC;平均电流法;单载波-双调制;输入电压前馈;双管Buck-Boost变换器【作者】颜湘武;王杨;葛小凤;张波【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3;国网新源张家口风光储示范电站有限公司,河北张家口075000;国网新源张家口风光储示范电站有限公司,河北张家口075000;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460 引言双管Buck-Boost变换器将Buck模式和Boost模式联合使用后,具有升降压功能、功率直通通路[1]和开关管电压应力低等优点,在电池充放电及新能源发电等需要宽范围输入特性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6]。
双管Buck-Boost变换器在电感电流连续的情况下,工作在Boost模式时,控制输出电压传递函数存在右半平面零点,限制了系统带宽,降低了输入动态响应速度。
文献[7]和[8]分别提出采用伪滑模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来提高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但是这2种方法属于非线性控制方法,原理与设计比较复杂。
【doc】新型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双闭环控制策略
新型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双闭环控制策略第26卷第2期2009年2月控制理论与应用ControlTheory&Applications,b1.26No.2Feb.2009文章编号:1000—8152(2009)02--0203—06新型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张小平一,朱建林.,唐华平,张炳根,宋芳(1.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2.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3.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105;4.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湖南长沙410004)摘要:为了克服传统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低的缺陷,提出了新型Buck.Boost矩阵变换器,采用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控制.介绍了该控制策略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对比分析了该控制策略与滑模控制及离散滑模控制的各种特性,并通过仿真对其控制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不仅具有比滑模控制和离散滑模控制更加优良的动态性能,而且还具有更强的谐波抑制能力,其输出波形的谐波失真度更小,稳态精度更高,因而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关键词:Buck-Boost矩阵变换器:双闭环控制策略;对比分析;仿真中图分类号:TM46文献标识码:AAdouble.1oopcontrolstrategyforthenewBuck.Boostmatrixc0nverterZHANGXiao—ping,ZHUJian—lin0,TANGHua—ping,ZHANGBing—gen4,SONGFang(1.CollegeofInformationandElectricalEngineering,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 nology,XiangtanHunan411201,China;2.CollegeofMechanicalandElectricalEngineering,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H unan410083,China;3.CollegeofInformationEngineering,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Hunan411105,China ;4.DepartmentofMechanicalandElectricalEngineering,HunanCommunicationPolytechn ic,ChangshaHunan410004,China)Abstract:BecauseofthelOWvoltagetransferratioInaconventionalmatrixconverterandnoi mprovementCanbemadebyemployingdifferentcontrolstrategies,anewBuck—Boostmatrixconverterisproposedbyemployingadouble—loopcontrolstrategy.Thefundamentalprincipleofthiscontrolstrategyanditsdesignmethod areintroduced.V arious characteristicsarethencomparedamongthiscontrolstrategy,theslidingmodecontrolandth ediscreteslidingmodecontro1.Thevalidityofthiscontrolstrategyisalsotestedbysimulation.Theresultsshowthatt hedouble—loopcontrol strategymakesthesysteminbeuerdynamicperformanceandstrongerharmonicsuppression thantheslidingmodecontrolandthediscreteslidingmodecontrol,andachieveslowerharmonicdistortionandhigherstea dy—stateprecision.Theseare themostvaluableadvantagesoftheproposedconverterinengineeringapplications. Keywords:Buck?-Boostmatrixconverter;double-—loopcontrolstrategy;comparisonanalysis;simulation1引言(Introduction)矩阵变换器因具有简单的拓扑结构和一系列理想的电气特性[,,而一直成为电力电子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存在电压传输比低等缺陷[3】'使其至今还未得到推广应用.为此,文【4】从改变矩阵变换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出发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高电压传输比的新型Buck-Boost矩阵变换器(Buck—Boostmatrixconve~er,BBMC)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并且针对该拓扑结构的逆变级,提出采用滑模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该控制策略存在开关频率不固定以及因未能实现对电感电流的直接控制而在系统出现异常时可能导致控制失败等缺收稿日期:2007—01—17;收修改稿日期:2007—09--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O575228).点.文[5】针对BBMC提出采用离散滑模控制策略,虽有效解决了开关频率不固定的问题,但仍未能实现对电感电流进行直接控制.本文为此提出采用双闭环控制策略对其进行控制,则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文中对该控制策略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对其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研究,并与滑模控制及离散滑模控制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2BBMC拓扑结构简介(Briefintroductionon topologyofBBMC1三相一三相BBMC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4】.该结构采用AC—DC—AC两级变换器的结构形式,中间直控制理论与应用第26卷流环节无储能元件:其整流级为一个3/2相矩阵变换器,逆变级则采用三相Buck—Boost逆变器的结构形式,它由3个电流可双向流动的Buck—BoostDC—DC变换器组成;三相负载采用y型连接,跨接于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端.,,pf<D0}D_丰D卜一l£:赢,Rt_r,广'广,1LI''Iifl3VVV}●2^^t,s'f,c丰(,=一I卜——V,..L-==-1三相一=相BBMC拓扑结构Fig.1Thetopologyofthreephase—threephaseBBMC 3BBMC控制策略研究(Studyonthecontrol strategyofBBMC)根据BBMC在结构和功能上分为整流级和逆变级两部分并可独立控制的特点,分别对其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控制策略.3.1整流级控制策略(Thecontrolstrategyofthe rectifier)BBMC的整流级采用无零矢量的空间矢量调制策略[6]6.设三相输入电源电压为fu:UmCOS0=gmcos(wt),{=c.s=cOS(—27r),(1)Uc=c.s.=c.s(ut+277).其中:为输入角频率,为输入相电压幅值.根据文献【6】,在保证单位输入功率因数的条件下,在一个PWM开关周期内整流输出电压的局部平均值为UdcD3Gn,(2)其中COS0.=max(Icos0I,lCOS0bl,ICOS.I)3.2逆变级控制策略(Thecontrolstrategyofthe inverter)先简要介绍一下滑模控制与离散滑模控制的主要特点及基本原理,再重点分析双闭环控制策略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3.2.1滑模控制与离散滑模控制简介(Briefintro—ductiononslidingmodecontrolanddiscrete slidingmodecontro1)滑模控制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对系统的模型误差和参数变化具有鲁棒性【4j.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以逆变器中电容电压与电感电流为状态变量,由状态变量与其参考值的偏差的线性组合构建滑模面函数.在实际应用中,该滑模面函数由硬件电路实现,由硬件电路产生的滑模信号加到一个滞环比较器,由其产生控制信号来控~JlJBuck—Boost变换器中的功率开关,通过调节状态变量的大小使滑模面函数维持在零附近,从而实现输出电压对其参考信号的准确跟踪.离散滑模控制相对于滑模控制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使系统具有固定的开关频率【,.该控制策略通过将逆变级状态方程离散化而得到其差分方程,根据设定的输出变量函数及其参考输出函数而得到系统的跟踪误差,结合该跟踪误差所满足的2阶动态差分方程及滑模存在条件可得到系统的离散滑模面方程,据此可实现针对逆变级状态变量的离散滑模控制.3.2.2双闭环控制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The fundamentalprincipleofdouble—loopcontrol anditsdesignmethod)[】该控制策略通过两个控制闭环实现对Buck.Boost变换器中两个状态变量的解耦控制,不仅控制方案简单,而且由于它实现了对电感电流的直接控制而使它对外部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即使在非线性负载,负载突变或瞬间短路等恶劣情况下也能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因而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下面先基于局部平均值的概念建立其数学模型,再阐述其具体设计方法.为简化分析,以第1相Buck.BoostDC.DC变换器为例(其他两相的情况相同),其数学模型为UL1=dl瓦dc一(1一d1)"c1,icl=(1一d1)iL1+i1.(3)(4)其中:札c1和c1分别为电容1的电压和电流,札Ll和L1分别为电感1的电压和电流,_d为直流输入电压,i1为输出电流,d1为占空比,下标l表示第一相Buck.Boost变换器.电感L1和电容1的传递函数为ILl(S)一1ULl(s)rL1+L1s'Vc~(s)一1+rc1C18l(s)C1s'(5)(6)第2期张小平等:新型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其中1和rc1分别为电感1和电容C1的等效电阻.上述数学模型准确地描述了Buck—Boost变换器的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双闭环控制策略,它由电感电流控制内环和电容电压控制外环组成.电感电流控制内环如图2所示,它以式(3)(5)为其数学模型.该控制环通过对电感电流的直接控制而达到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目的.为简化控制方案,该控制环以电感电压为控制变量,即作为Pl控制器的输出.下面简述其基本工作原理:由图2可见,以电感电流的参考值与其实际值的偏差作为PI控制器的输入,其输出作为电感电压的参考值ULlref.由式(3)有d:.(/)1——.{)UC1十/Zdc通过上式即可求得占空tkd,将d1经限幅后作用于Buck—Boost变换器,控制其功率开关和的导通时间,从而调节电感电流使其按参考值变化.其中PI控制器可按常规方法设计,限幅环节在于避免电感电流出现异常值.图2电感电流控制内环原理框图Fig.2Schematicdiagramoftheinnercontrol loopforinductorcurrent电容电压控制外环如图3所示,它以式(4)(6)为其数学模型.该控制环的作用在于使电容电压按设定的参考值变化,从而获得所需的输出电压.同样,为简化控制方案并实现外环与内环之间的解耦控制,该控制环以电容电流为控制变量,即作为PI控制器的输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以电容电压的参考值与其实际值的偏差作为PI控制器的输入,其输出作为电容电流的参考值ic1.由式(4)可得:Llref=.(8)zL=———一.【)通过上式即可求得内环电感电流的参考值.但式中占空比d1由控制内环确定,为实现外环与内环之间的解耦控制,(1一d1可由下式近似表示.1一d1≈—.f9)'UC1+Udc将产生的电感电流参考值经限幅后作用于控制内环,进而通过改变占空Lkd调节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使电容电压按设定的参考值变化,从而达到控制输出电压的目的图3电容电压控制外环原理框图Fig.3Schematicdiagramoftheoutercontrol loopforcapacitorvoltage4仿真分析(Simulationandanalysis)为验证双闭环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并便于同滑模控制及离散滑模控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MATLAB对上述3种控制策略同时进行仿真研究. 假设三相输入电源,功率开关,电感及电容等均为理想元件.仿真参数设置如下:输入为对称三相电源,其相电压有效值与频率分别取:220V/50Hz;电感与电容分别取:Li=450H,=70F,i=l--,3;采用三相对称阻感负载,其电阻和电感分别为:R7:50Q,Lj=300H,j=l^一3;滑模控制系数取:1=0.1,k2=0.09;2阶差分方程参数取:A=一1.89,2=0.89;电压控制环PI控制器参数取:kP=5.5,kI=8X10.4;电流控制环PI控制器参数取:kp=50,kI=1.24X10-4; PWM开关频率取20kHz.为验证BBMC变压变频的性能,仿真分稳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情况进行:4.1稳态分析(Steady—stateanalysis)稳态分析在于验证系统对频率与幅值固定的参考信号的跟踪情况.任取参考信号分别为450v/75Hz及150V/25Hz(对应于相电压幅值/频率).仿真波形如图4--,6所示.其中图4为a相输入电压u与输入电流i..的波形,由于滤波电容的作用,使i的相位略超前札.;图5和图6~,fJ分别为参考电压设为450V/75Hz和150V/25Hz时对应于3种控制策略的三相输出电压仿真波形:仿真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其中THD表示总谐波失真度.\-日一\t|S图4a相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波形Fig.4Thesimulationwaveformsofaphase voltageandcurrent控制理论与应用第26卷>\(a)滑模控制t|s(b)离散滑模控制t}s(C)双闭环控制图5参考电压设为450V/75Hz时的三相电压波形Fig.5Thesimulationwaveformsofthree-phaseoutput voltageunderexpectoutput450V/75Hzt/S(a)滑模控制(b)离散滑模控制t{S(C)双闭环控制图6参考电压设为150V/25Hz时的三相电压波形Fig.6Thesimulationwaveformsofthree—phaseoutput voltageunderexpectoutput150V/25Hz表1参考电压设为450V/75Hz时的仿真结果Table1Thesimulationresultsunderexpectoutput450f]5Hz控制方式电压,频率/THD滑模控制449.2v,75Hz/1.74%离散滑模控制457.8v,75Hz/1.24%双闭环控制448.9V/75Hz/0.53%表2参考电压设为150V/25Hz时的仿真结果Table2Thesimulationresultsunderexpectoutput150V/25Hz控制方式电压,频率/THD滑模控制148.3V/25Hz/1.71%离散滑模控制149.3V/25Hz/0.98%双闭环控制148.7V,25H.60%4.2动态分析(Dynamic—stateanalysis)动态分析在于验证系统在运行中当参考信号或负载发生突变时的运行情况,以此来评价系统的动态性能.仿真分两种情况进行:第1种情况负载不变,参考信号发生突变.如取参考信号由311V/50Hz突变至150V/25Hz,又突变至450v/75Hz.仿真波形如图7所示.第2种情况参考信号不变,负载发生突变.如取参考信号为311V/50Hz,负载电阻由50Q突变至25又回~mJ5oQ,相应的输出相电压与相电流波形如图8所示.500>—500500>,0—5001/S(a)滑模控制00.010.020.O30.040.050.O6t|S(b)离散滑模控制00.0l0.020.030.040.050.06t/s(C)双闭环控制图7参考信号发生突变时的三相输出电压波形Fig.7Simulationwaveformsofthree-phaseoutputvoltage forasuddenchangeinthereferencesignal第2期张小平等:新型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双闭环控制策略207 400>200,0一200—400400Z200,0200—400t/S(a)滑模控制4O0>2o0一20o—4oo(b)离散滑模控制:一:…………………00.O20.040.O60.08r/S00.O20,o40.O60.08t|S(C)双闭环控制图8负载电阻由50Q突变至25Q又回到5OQ时的三相输出电压波形Fig.8Simulationwaveformsofthree—phaseoutputvoltage forasuddenchangeintheloadfrom50Qto25Qandthento50Q5逆变级3种控制策略的对比分析(Comparisonofthethreecontrolstrategy fortheinverter)根据上述仿真分析及相应的仿真结果.对双闭环控制与滑模控制及离散滑模控制进行对比分析如F:1)3种控制方案的共同点:①3种控制方案均能使BBMC实现输出电压和频率的任意调节,其电压传输比既可大于1,也可小于1:且输出电压能较准确地按设定的参考值变化,输出频率和参考值基本一致.②3种控制方案均能使BBMC直接输出较标准的三相对称正弦波而无需滤波环节,谐波失真度小. 2)3种控制方案的稳态和动态性能比较:①在稳态情况下,以双闭环控制对应输出波形的谐波失真度最小,输出波形质量最好,离散滑模控制次之,而滑模控制对应输出波形的谐波失真度最大.②动态性能方面,从输出波形的动态响应来看,滑模控制从运行开始至进入稳态之前,输出波形会出现较大的超调,过渡过程时间较长;比较而言,离散滑模控制起动过程的超调较小,过渡过程时间较短;而双闭环控制的起动过程几乎无超调,过渡过程时间很短,系统能很快进入稳定状态;当运行条件发生突变,如参考输出电压或者负载发生突变时,也有上述同样的结果.说明双闭环控制的动态特性最好, 离散滑模控制次之,而滑模控制更次之.313种控制方案其他优缺点的比较:①滑模控制的优点在于它对系统的模型误差和参数变化具有鲁棒性,另外其硬件和软件实现均较简单.其缺点在于它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较复杂,开关频率不固定,滑模控制系数的选择较困难以及由于未能实现对电感电流的直接控制而在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可能导致控制失败等;其次,其基于模拟电路的实现方式还存在易受干扰及漂移等因素影响的缺点.②离散滑模控制相对于滑模控制的主要优点在于它使系统获得了固定的开关频率,另外其基于数字式的实现方式,还使系统具有控制灵活,移植方便等优点.该控制策略的缺点同滑模控制一样,也包括它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复杂,控制参数的选择较困难以及未能实现对电感电流的直接控制而在系统出现异常时可能导致控制失败等;另外,在相同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离散滑模控制所需直流偏置电压较滑模控制和双闭环控制都要大,因而相应的开关损耗亦较大.③双闭环控制的优点在于因其实现了对电感电流的直接控制而使系统对外部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控制系统因而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其次,该控制策略的基本原理和控制算法都较简单,系统设计实现均较容易等.其缺点在于相对于另外两种控制OOOll:208控制理论与应用第26卷策略来说,其控制系统每相都增加了1个电流检测模块,硬件成本略有提高.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从控制系统所获得的动态与稳态性能,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关控制系统设…计与具体实现的难易等方面比较,双闭环控制策略相对于滑模控制与离散滑模控制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因而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6结论(Conclusion)针对为克服传统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的缺陷而提出的新型Buck—Boost矩阵变换器(BBMC),提出采用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控制.介绍了该控制策略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对比分析了该控制策略与滑模控制及离散滑模控制的不同特点,并对3种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双闭环控制不仅具有比滑模控制和离散滑模控制更加优良的动态性能,而且还具有更强的谐波抑制能力, 其输出波形的谐波失真度更小,稳态精度更高,因而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References)【1】HUBERL,BOROJEVICDSpacevectormodulatedthree—phaseto three—phasematrixconverterwithinputpowerfactorcorrection[J]. IEEETransactionsonIndustryApplications,1995,3l(6):1234—1246.[2]CASADEID,GRANDIG,SERRAG,eta1.Spacevectorcontrol ofmatrixconverterswithunityinputpowerfactorandsinusoidalinput/outputwaveforms[CV/FifthEuropeanConferenceonPower ElectronicsandApplications.Brighton,UK:IEEEPress,1993,7: 170—175.【3】ALESINAA,VENTURINIMGB.An~ysisanddesignofoptimum—amplitudenine—switchdirectAC—ACconverters[J].IEEETransac? tionsonPowerElectronics.1989,4(1):101一l12.[4]张小平,朱建林.唐华平,等.'种~Buck—Boost矩阵变换器…信息与控制,2008,37(1):40—45.(ZHANGXiaoping,ZHUJianlin,TANGHuaping,eta1.Anovel Buck—Boostmatrixconverter[J].InformationandControl,2008,37(1):40—45)张小平,朱建林,唐华平,等.基于离散滑模控制的新型Buck—Boost矩阵变换器….高技术通讯,2008,18(2):179—183. (ZHANGXiaoping,ZHUJianlin,TANGHuaping,eta1.AnovelBuck-Boostmatrixconverterbasedondiscreteslidingmodecon—trol[J].ChineseHighTechnologyLetters,2008,18(2):179—183.)[6]邓文浪,杨欣荣,朱建林,等.18开关双级矩阵变换器的空间矢量调制策略及其仿真研究『J1.中国电机工程,2005,25(15):84—90.(DENGWenlang,YANGXinrong,ZHUJianlin,eta1.Spacevector modulationstrategyoftwo—stagematrixconverterwith18switches andit'Ssimulationstudy[./].PmceedmgsoftheChineseSociatyforElectricalEngineering,2005,25(15):84—9O.)f7】孟光伟,瞿少成,蔡汉强,等.基于离散变结构控制的DC/DC变换器….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20(1):63—65. (MENGGuangwei,QuShaocheng,CAIHanqiang,eta1.DesignofDC,DCconverterbasedondiscretevailablestructurecontrolthe-ory[J].ControlTheo~&Applications.2003.20(1):63—65)f81SANCHlSURSUAA,GUBIAE,eta1.Buck.boostDC—ACin—verter:proposalforanewcontrolstrategy[C]//ProceedingsoftheIEEE35|hAnnualPowerElectronicsSpecialistsConference(PESC). Aachen.Germany:IEEEPress.2004,5:3994—3998作者简介:张小平(1966一),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E—mail:**************;朱建林(194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计算机控制等,E—mail:***********.cn;唐华平(1964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系统智能控制,E—mail:********************;张炳根(1969一),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系统,Email:**************;宋芳f197).女,讲师,丰要研究方向为汁尊机应用,E—mail:***************.ca.。
buck电路闭环控制课程设计
buck电路闭环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Buck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使学生掌握闭环Buck电路的数学模型,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电路参数计算。
3. 帮助学生了解闭环控制策略在Buck电路中的应用,如PID控制、PWM调制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闭环Buck电路进行设计和仿真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针对不同负载条件优化闭环Buck电路参数。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分享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及自动控制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的结合。
3. 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及应用方向的选修课程,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闭环Buck电路的设计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一定的数学和物理背景,但可能对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强化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介绍Buck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开关元件、二极管、电感、电容等组件的工作状态及能量转换过程。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开关电源电路”第一、二节。
2. 详细讲解闭环Buck电路的组成,控制原理及其数学模型,包括状态空间平均法、小信号模型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开关电源电路”第三节;第四章“闭环控制开关电源”第一、二节。
3. 分析闭环控制策略,如PID控制、PWM调制等在Buck电路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讲解其参数调整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闭环控制开关电源”第三、四节。
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闭环Buck电路设计和仿真实验,包括参数计算、电路搭建、仿真测试等。
双闭环控制的Buck变换器实验教学仿真
在地方院校要积极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决策引导下[1],我校作为一所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师范类本科院校,也通过新增设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样的多个工科专业来服务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类专业课[2-3],我校由于受师资队伍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很难在学习周期内找到理论在实践运用中的联系。
鉴于此,以双闭环控制的Buck 变换器系统为研究对象,紧扣工程实际案例,通过数学建模、工程计算与仿真验证把整个教学活动先后分为了三个环节。
数学建模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程案例的分析方法,工程计算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程案例的设计方法,仿真验证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程案例的验证方法。
可见,整个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贯穿始终,不仅走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困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数学建模双闭环控制的Buck 变换器系统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功率级与控制级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功率级电路为Buck 变换器,由开关管S 、二极管D 、滤波电感与滤波电容组成。
控制级包括电压PI 控制器(s )、电流PI 控制器(s )与PWM 调制器,通过生成占空比来实现对功率级的控制。
收稿日期:2021-01-07基金项目:遵义市科技局基金项目(HZ 字[2020]22号);遵义师范学院学术新苗培养及创新探索项目(XM [2020]1号-03)作者简介:阎昌国,男,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及应用。
双闭环控制的Buck 变换器实验教学仿真阎昌国,李伟,李青,安玉(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贵州遵义563006)摘要:针对应用型地方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条件不足易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以双闭环控制的Buck变换器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Buck 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得到了系统完整的数学模型。
基于该模型,立足工程实际案例,设计了系统参数,并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
Buck电路闭环控制策略研究要点
编号__________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综合设计报告题目Buck电路闭环控制策略研究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毛玲二◦一五年一月Buck 电路闭环控制策略研究摘要首先,本文对Buck 电路的3种闭环控制策略进行了原理分析,比较,并对 Buck 主功率级 电路进行了原理分析和建模,最后完成主电路的参数设计。
其次,本文详细阐述了 V2控制工作原理,推导V2控制环的传递函数,并且建立小信号模 型,对控制器进行优化设计。
最后使用 SABER2007对BUCK 电路的V2控制电路进行了时域频 域仿真。
关键词:Buck 电路,V2控制南凉航空航大学电气工程综合设计(论文)报告纸摘要............................................................................ i•…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Buck变换器控制方法简介…2.1电压型控制 ..................2.2电流型控制 ...................2.3 V2控制 ......................第三章Buck变换器原理分析及建模3.1 Buck变换器传递函数.........3.2 Buck电路的边界条件.........3.3主功率电路的参数设计 .........第四章V2控制电路分析及设计••… 4.1V2控制原理分析4.2 V2控制的buck变换器小信号模型4.3V2控制器优化设计第五章电路仿真...................5.1V2控制策略频域仿真5.2时域仿真电路和仿真波形第一章概述1.1课题背景随着CPU运算速度和工作频率的成倍提高,低电压,大电流,小电压容差使微处理器对其供电电源及电源管理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滤波电容设计
由C
duc dt
ic 可知, 2Vo
1 C
1 Ts 22
IL ,代入数值得 C 20.83uF ,考虑到
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 RESR 0.01 。
三 Buck 变换器控制器参数设计
3.1 电路双闭环控制结构
整个系统的双闭环控制结构图如图 3-1。
图 3-1 系统总控制框图
Bode Diagram Gm = -Inf dB (at 0 rad/sec) , Pm = 28.3 deg (at 1.01e+006 rad/sec) 150
100
Magnitude (dB)
50
0
-50 -120
Phase (deg)
-150
-180
3
4
5
6
7
10
10
10
10
10
Frequency (rad/sec)
10
10
10
10
10
Frequency (rad/sec)
图 3-11 系统总的开环传函
Phase (deg)
四 Buck 变换器 Saber 仿真 4.1 电流环电流跟踪仿真
下图为加入了电流闭环的 Buck 电路,通过给定脉冲基准电流,观察电感电 流跟踪情况。
图 4-1 电流内环跟踪仿真原理图
图 4-2 电流环仿真输出电压和电感电流波形
kv
(
s wz
2
s2( s
1)( s wz3
1)( s
1) 1)
,
wp2
wp3
零点 wz2、wz3 由 wz1 大致确定, wp2、wp3 受到 wA 限制。具体参数需要通过 Saber 仿真,观察输出电压和电感电流波形找到满足电路输出要求的参数。在这里,取 wz2 1000 rad / s, wz3 1200 rad / s , wp2 wp3 65000 rad / s ,kv 3.3106 。作出 该补偿网络的幅频与相频特性曲线图。
Magnitude (dB)
曲线2
曲线1
-40dB
-20dB
A -20dB
Wci
B -40dB
图 3-4 计划加入补偿后的伯德图
图中,含
A、B
两转折点,设定
A
处角频率
wA
1 10
ws
1 10
2f s
62800rad
/
s,
wci
1 2
ws
1 2
2f s
100000rad / s B
处角频率 wB
ws
2.2 主电路设计
根据以上的对课题的分析设计主电路如下:
1)占空比计算
图 2-1 Buck 电路原理图
D Vin Vo
50 15
0.3 ,进而有 ton
DTs
D/
fs
3S
2)滤波电感设计
由 L diL dt
uL 可知, 2IL
1 L
VoTs
(1
D)
,代入数值得
L
0.25mH
,考虑到
电感寄生电阻,取1m 。
Gio (s)
KPWM sL
其中 KPWM Vin 20 ,画出其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曲线图,如图 3-3. Vp
Magnitude (dB)
Bode Diagram 100
80
60
40
System: sys
20
Frequency (rad/sec): 7.95e+004
Magnitude (dB): 0.0575
图 4-6 调节电压环传函中极点 wp2、wp3 由下至上按 wp2 wp3 65000 74000 84000 rad / s 变化,适当增加极点的 值,电压尖峰有所降低,但调整时间会有所增加,类似前面调零点。 综 合 前 面 所 调 参 数 , 最 后 选 取 参 数 wz2 1000 rad / s, wz3 1200 rad / s , wp2 wp3 65000 rad / s , kv 3.3106 ,这时的电压输出在超调量和调整时间上 都有一个比较满意的值,电路输出特性和动态特性比较好地达到了预计要求。
Wci
A - 20 dB
Wci D
- 40 dB
B - 40 dB
图 3-7 计划所要设计的电压环(曲线 3)
上图中,曲线 3 为我们设计所要达到的电压环特性曲线,尽量做到 D 点所 对应的频率小于 A 点所对应的频率。为在设计电压环之前,先看一个问题,由
之前的电流开环可求出电流闭环传函,
Gi
'
(
s
0
-89
-89.5
-90
-90.5
-91
0
1
2
3
4
5
6
10
10
10
10
10
10
10
Frequency (rad/sec)
Phase (deg)
图 3-3 未加补偿时系统传函伯德图
由分析可知,积分环节的幅频特性为一斜率为-20dB 的曲线图,含一零极点。
相频特性为-90 度平行线。为了使电流环能迅速跟踪基值变化,加入补偿网络, 设计将之前的积分环节变成如下特性曲线。
Buck 电路双闭环控制
一 引言
BUCK 电路是一种降压斩波器,降压变换器输出电压平均值 Uo 总是小于输 出电压 UD。通常电感中的电流是否连续,取决于开关频率、滤波电感 L 以及电 容 C 的数值。
简单的 BUCK 电路输出的电压不稳定,会受到负载和外部的干扰,加入补 偿网络,可实现闭环控制,通过采样环节得到所需电压/电流信号,再与基准值 进行比较,通过闭环控制器得到反馈信号,与三角波进行比较,得到调制后的开 关波形,将其作为开关信号,从而实现 BUCK 电路闭环控制系统。Buck 电路的 闭环控制有电压环控制、电流环控制以及二者结合的双闭环控制,此处采用双闭 环控制:电流内环,电压外环。根据相关的电路设计适当的补偿网络对电路进行 校正,提高电路系统输出性能。
二 BUCK 变换器主电路参数设计
2.1 设计及内容及要求
1) 输入直流电压(Vin ):50V 2) 额定输出电压(Vo ):15V 3) 额定输出电流( Io ):1.67A 4) 输出电压纹波峰-峰值: 2Vo 0.016 mV 5) 电感电流纹波峰峰值: 2IL 0.42 A 5) 锯齿波幅值(Vp ):2.5V 6) 开关频率( fs ):100kHz 7) 输出电压采样网络传函 H (s) 1/ 3
2fs
628000 rad / s 。
s 1
Gi 根据这些条件,我们可以推出所加补偿网络的传函
ki
wA s( s
1) ,计算得
wB
加入了补偿环节后,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s 1
Gio '(s) Gio (s) Gi (s)
KPWM L
ki
wA s2( s
1)
wB
由 Gio '( jwci) 1 可解得 ki 1.5106 ,代入各数值,画出此时电路的幅频特 性以及相频特性图,如图 3-5.
图中 Gv、Gi 网络传函需根据各环传函的特性设计相应的零极点以及增益 值,使系统传函达到我们的目标函数。
下面对电路进行分析,从电流内环的设计到电压外环的设计。
3.2 电流内环设计
先不考虑电压环,则电流内环框图如下图 3-2.
iL*
uD
iL
Gi
KPWM
1/SL
图 3-2 电流内环控制框图
未加入补偿网络 Gi 校正时,电路的开环传函为
为使电感电流能更快的调节至稳定状态,调整 ki 的值,至 ki 1107 , 此时观察波形,从图可知,随着给定电流的变化,电感电流能较好的跟踪变
化,从电压波形上测得通过 1.49ms 即可进入另一稳定状态。这说明之前电 流环的设计合理,基本满足电路要求。
4.2 双闭环仿真
双闭环电路 Saber 仿真图如下,设定以上设计的主电路参数以及控制电路参 数。
Gvo
R0
//( 1 sC
Rs
)
(sCRs 1)R0 sC(R0 Rs ) 1
(sCRs 1)R0 sCR0 1
该传函频率特性曲线如下图。
Magnitude (dB)
Bode Diagram 40
20
0
-20
-40 0
Phase (deg)
-45
-90
1
2
3
4
5
6
7
8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4
10
5
6
7
8
10
10
10
10
Frequency (rad/sec)
图 3-8 电流闭环传函伯德图
Phase (deg)
实际上在 B 点之前,对于电压环而言,电流环等效于增益为 1、相角为 0 的环节,这样,在设计电压环时,便可对电流闭环作一简化,将其等效为一比例 环节,增益为 1。
电压环未加入补偿时,电路开路传函为
图 3-5 校正后系统传函伯德图
3.3 电压外环设计
电压环控制框图如下。
uo*
Gv
iL*
G’i (S)
iL
(1/SC+Rs )// R
uo
图 3-6 电压环控制框图
设计电压环时,我们也希望将其开环特性设计成如下曲线。
Magnitude
(dB)
曲线 3
曲线 2
- 40 dB
- 40 dB
C - 20 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