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
合集下载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27张PPT)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50f8a4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e.png)
时间:1978年 内容: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共十二大(1982年)
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 的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 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时间:1982年 内容: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 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 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 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的完成,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基本实现(21世纪中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内
代表先进生
容
产力的发展
要求
代表中国先 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意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义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代表中国最 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
新疆喀什沙尘暴
海洋污染
土壤污染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该如何发展?
湖泊污染
河流污染
(2013年-至今)
中共十六大(2002年)
新目标
1、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邓小平文选》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总设计师。
中共十二大(1982年)
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 的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 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时间:1982年 内容: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 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 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 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的完成,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基本实现(21世纪中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内
代表先进生
容
产力的发展
要求
代表中国先 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意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义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代表中国最 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
新疆喀什沙尘暴
海洋污染
土壤污染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该如何发展?
湖泊污染
河流污染
(2013年-至今)
中共十六大(2002年)
新目标
1、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邓小平文选》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总设计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039ca789eb172ded63b78f.png)
•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2、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
•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 • 社会主义适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述 •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幅度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如今各种银行卡使人们出门 不用带现金即可自由刷卡消 费,极大地方便了生活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
六方会谈
中国潜水员赴泰国海啸灾区清理垃圾
三、中国不能搞西方民主社会 主义
为公共财政,以社会福
利和保障形式供养那些
不劳而获的人。
瑞典福利对国民“从摇篮到坟墓”无所不包。
三、中国不能搞西方民主社会 主义
• 2、中国不能搞西方 民主社会主义
• 第四,在欧洲,每届
总统竞选,为了获得选
票,都把提高居民收入
及其福利放在对居民承
诺的第一位,而公共财
政收入不能同步增长,
所以财政赤字越滚越大,
国家负担越来越重。
在斯德哥尔摩,温和联合党主席林费
尔德在赢得大选后感谢选民。
三、中国不能搞西方民主社会 主义
• 2、中国不能搞西方 民主社会主义
•
第五,生产资料私
人垄断很严重。仍以瑞
典为例,瑞典的90%以上
的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
HMS荣获瑞典最佳出口企业奖
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41cd6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9.png)
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 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
存在不足
从城乡和区域发展来看
城乡之间发展 水平差距较大
东、中、西部地区 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存在不足
从收入分配差距来看
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上处于 中等偏上行列,绝大部分人已解 决温饱问题
农村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 贫,城市还有不少困难群众
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
3.“变”与“不变”
新时代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2.如何看待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如何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
一以贯之
1.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新时代奋斗者应该怎么做?
典型例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的“新”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时代,是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B.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 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C.新时代,是全 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D.新时代,是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
人民对于经济文 化迅速发展的需 要同当前经济文 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 的矛盾。
1956年
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
1981年
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 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
2017年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
【不平衡】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平衡 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发展不平衡
收入分配不平衡 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 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平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ppt](https://img.taocdn.com/s3/m/40f6f1f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2.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与意义
历史背景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是中国 政府的首要任务。
2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面临国内外严峻 形势,需要重新审视国家发展道路。
3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现 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形成。
理论意义
01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思维定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
文化特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 神和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发 展,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世界文化交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 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社会特征
社会和谐稳定
对外开放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资 、扩大外贸,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进程。
新时代的发展与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
2012年,中国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全面深化改革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特征
经济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发挥企业的主体 作用,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科学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 展。
创新驱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历史背景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是中国 政府的首要任务。
2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面临国内外严峻 形势,需要重新审视国家发展道路。
3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现 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形成。
理论意义
01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思维定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
文化特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 神和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发 展,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世界文化交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 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社会特征
社会和谐稳定
对外开放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资 、扩大外贸,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进程。
新时代的发展与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
2012年,中国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全面深化改革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特征
经济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发挥企业的主体 作用,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科学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 展。
创新驱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优质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a0ce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d.png)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变”与“不变”
美好生活
基本国情
国际地位
(2)三个“牢牢”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 情 , 牢 牢 立 足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这 个 __最_大__实__际_ , 牢 牢 坚 持 党 的 __基_本__路__线_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5.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而基本国情没有变,表明社会主要矛 盾的变化可以不受基本国情的制约。( )
提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会因为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现新的变化,但 从根本上说仍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的。
6.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可以,党 的基本路线可有可无。( )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
社会需求方面 社会生产方面 突出问题方面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美好生 活需要日益广泛 我国社会__生__产__力__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 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四亿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的主要制约因素。
判断正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
提示:×。我国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一矛盾并没有 变。
2.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 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件(共18张PPT)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fe1c96482fb4daa48d4b5c.png)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2、 中国共产党人: 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
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结合材料,分析新时代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科 学性。
练一练
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 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人民 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 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加强烈;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 要的关键因素。
探究与分享
结合视频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意味着什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历史方位
2、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为什么?)
(1)历史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 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政治意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 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世界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 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 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 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人民需求角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 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
![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f7b9587f1922791788e86b.png)
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 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苏联模式的特点:
第一、经济上高度 • 指令性计划,统的过死,管的过严,缺乏
集中:高度 • 缺少民主,没有法制,家长制,一言堂,
集权:
个人崇拜;
第三、思想上高度
僵化:
• 舆论一律,没有活力。
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 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三个转换:
第三、从知 到行,从理
论到实践
13
五、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
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二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4
15
巨的任务
第一、以人为本 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核心价值
当代中国要 特别强调科 学发展观的
原因:
第五、当前改革 发展的基本思路
和理念
9
三、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 伟大实践中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在改革开放 的伟大实践中开辟的
发展是 第一要
义
统筹兼 顾是根 本方法
科学发展 观它的基
本内容
以人为 本是核
心
全面协 调可持 续是基 本要求
8
二、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第二、坚持以人 为本就是始终秉 持人民利益至上
的价值追求
第三、发展的科 学性与包容性, 改革的共识性与
普惠性的统一
第四、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 是一项长期的艰
6
二、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 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 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苏联模式的特点:
第一、经济上高度 • 指令性计划,统的过死,管的过严,缺乏
集中:高度 • 缺少民主,没有法制,家长制,一言堂,
集权:
个人崇拜;
第三、思想上高度
僵化:
• 舆论一律,没有活力。
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 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三个转换:
第三、从知 到行,从理
论到实践
13
五、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
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二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4
15
巨的任务
第一、以人为本 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核心价值
当代中国要 特别强调科 学发展观的
原因:
第五、当前改革 发展的基本思路
和理念
9
三、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 伟大实践中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在改革开放 的伟大实践中开辟的
发展是 第一要
义
统筹兼 顾是根 本方法
科学发展 观它的基
本内容
以人为 本是核
心
全面协 调可持 续是基 本要求
8
二、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第二、坚持以人 为本就是始终秉 持人民利益至上
的价值追求
第三、发展的科 学性与包容性, 改革的共识性与
普惠性的统一
第四、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 是一项长期的艰
6
二、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 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834a5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9.png)
-
建设与改造 同时并举
工业化与改造 紧密结合
解放生产力 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 展生产力有机统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 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 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 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 展。 其实质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变所 有制的问题。
❖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 题;(前三条)
❖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第四、五条)
❖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 因素的问题。(后五条)
-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 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 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结构图
总路线
工业化 三大改造
农
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
马恩
列宁的 分化说
斯大林
要通过合作 占有和生产 来改变私人 占有和生产 的小农经济
农业经济商品 化使生产者趋 于分化,成为 无产者。要实 现农村转型, 就要组织农民 进入集体农庄 或生产合作社
超越生产 力发展水 平,不顾 现实,强 制推行农 业合作化
-
❖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分 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
❖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 决的方法也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44f4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7.png)
41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性质和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 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最根本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 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3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14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断 推动文化创新
心连心艺术团在老区演出
15
南街村大办公益事业,相继建起了诸多公益设施。街道 宽阔平坦,道旁绿树成荫,路灯彩灯交相辉映,厂房住 宅鳞次栉比。成立了艺术团、军乐队、盘鼓队、门球队, 建起了文化园、图书室、卫生所、康寿乐园等。同时, 大办教育事业,投巨资新建了现代化、高标准的幼儿园、 中小学和高中,还办起了报社、广播站和电视台,更好 地对学校学生和企业职工进行教育
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
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5
⑵ 为什么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第一,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 第二,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需要 第三,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第四,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需要 ⑶ 建设和谐文化的具体要求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第三,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 第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质. ▪ 长期执政的党如何防止腐败的滋长并在此基础上形
成既得利益集团.
18
▪ 江泽民同志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 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 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 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 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 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 样建设党的问题。”
▪ 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
从许多方面来说, 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 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 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 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 ,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 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 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 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发 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环 境、政治保证、战略步骤、精神文明、领导和依靠 力量、“一国两制”等一系列基本观点,回答的是如 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9
▪ 失误:
▪ 把社会主义社会看得很短暂,因而不去划分阶段,急于 向共产主义过渡。
▪ 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 “泛政治化”、轻易以群众方式发动全国运动。
10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
▪ 工业:1958年较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8.4%, 其中工业增长了66.1%。精密仪器、钢铁生产、石油供给自 给率大大提高,整个工业生产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强大得多, 这就是全面跃进了一大步。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 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和制度基础。”—————《十七大报告》
我们要永远铭记—
▪ 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把党和国家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 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创立邓小平理论。
▪ ……
23
▪ 上述理论创新从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对“实 现怎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了科学回 答。
▪ 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新篇章
24
小结: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 伟大的党,我们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任何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道路都必须符合本国的 基本国情。 •3)任何国家的建设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是能 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失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 错误中学习和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旗帜·道路·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 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 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摘自《十七大报告》
2
党的十七大主题——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 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4)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艰辛探索:三个阶段
照抄照搬苏联 模式的阶段------新 中国成立后,中国 全盘照搬苏联模式, 建立起高度集中集 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6
▪ 从国情出发初步探索本国发展道路的阶段:
----------八大和八大前后是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 道路探索的一个高峰。
▪ 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和1957年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和研究,是 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 需要,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责任。
36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 的关系
▪ 传统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有着发展过
程的联系,但又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超越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就是从摆脱和扬弃 这种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开始的。
32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适应世界多极 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潮流,适应 国内改革深入推进的发展趋势,提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认识,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们 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视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新局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
29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随发展着的 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
▪ 实践是理论发展的不竭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也是随着发展着的实践而不断发展的 ,它在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社会 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首先酝酿,由邓小平在1982年 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正式提出命题, 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予 以丰富,由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予以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酝酿、形成、 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表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 ,是一个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发展 的开放理论体系。
27
1、历史定位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发 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但创 造性探索和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 而且创造性探索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 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 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开辟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农业:几万座大中小型水库的修建为后来农业的发展起了关键 性的保障作用,成为造福于子孙后世的伟大工程。
▪ 医疗:普及医疗保健、免费医疗、政治挂帅成为县以下的医疗 机构的基调,并用5年的时间消灭疟疾、血吸虫等传染病,截止 1960年基本得到控制。
▪ ……
11
“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 长的时间。” —————邓小平。
26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坚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 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 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 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 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实践探索:主要在社会主义 建设的十年、大跃进、人民公 社等建设和群众运动中。
7
民主之风受挫:曲折发展的阶段
➢1957年下半年:反“右”倾运动扩大化 ➢1958年:南宁会议与大跃进运动中的“浮 夸风” ➢1959年:庐山会议及政治“左倾化” ➢1959年至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展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继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 道路,在探索中,继承了毛泽东正确的东西,纠正了毛 泽东错误的东西,同时有许多新的创造。
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为 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最终 诞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开辟了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
30
2、基本构成
31
1)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阶段 ,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它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 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发展战略论 、改革动力论、市场经济论、民主法制论、精神文明 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的核心内容;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 方法,如把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 机统一、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指定路线方针政策等等 。
8
Hale Waihona Puke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与 突破:
➢ 理论贡献: ➢ 必须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
发 ➢ 必须坚持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 ➢ 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 必须对理论不断开拓创新
✓理论突破: ✓《论十大关系》和从中国国情出发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 “双百方针” ✓如何使党和我们的领导人在执政的条件下不脱 离群众,始终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
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道路)
▪ 三个永远铭记 ▪ 一个结论
4
我们要永远铭记—
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 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 想,在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中取得宝贵经验----以毛泽 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 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社 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不可磨灭 的历史功绩。
28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
成既得利益集团.
18
▪ 江泽民同志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 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 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 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 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 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 样建设党的问题。”
▪ 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
从许多方面来说, 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 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 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 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 ,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 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 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 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发 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环 境、政治保证、战略步骤、精神文明、领导和依靠 力量、“一国两制”等一系列基本观点,回答的是如 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9
▪ 失误:
▪ 把社会主义社会看得很短暂,因而不去划分阶段,急于 向共产主义过渡。
▪ 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 “泛政治化”、轻易以群众方式发动全国运动。
10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
▪ 工业:1958年较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8.4%, 其中工业增长了66.1%。精密仪器、钢铁生产、石油供给自 给率大大提高,整个工业生产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强大得多, 这就是全面跃进了一大步。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 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和制度基础。”—————《十七大报告》
我们要永远铭记—
▪ 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把党和国家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 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创立邓小平理论。
▪ ……
23
▪ 上述理论创新从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对“实 现怎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了科学回 答。
▪ 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新篇章
24
小结: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 伟大的党,我们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任何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道路都必须符合本国的 基本国情。 •3)任何国家的建设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是能 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失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 错误中学习和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旗帜·道路·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 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 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摘自《十七大报告》
2
党的十七大主题——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 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4)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艰辛探索:三个阶段
照抄照搬苏联 模式的阶段------新 中国成立后,中国 全盘照搬苏联模式, 建立起高度集中集 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6
▪ 从国情出发初步探索本国发展道路的阶段:
----------八大和八大前后是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 道路探索的一个高峰。
▪ 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和1957年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和研究,是 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 需要,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责任。
36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 的关系
▪ 传统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有着发展过
程的联系,但又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超越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就是从摆脱和扬弃 这种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开始的。
32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适应世界多极 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潮流,适应 国内改革深入推进的发展趋势,提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认识,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们 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视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新局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
29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随发展着的 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
▪ 实践是理论发展的不竭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也是随着发展着的实践而不断发展的 ,它在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社会 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首先酝酿,由邓小平在1982年 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正式提出命题, 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予 以丰富,由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予以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酝酿、形成、 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表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 ,是一个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发展 的开放理论体系。
27
1、历史定位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发 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但创 造性探索和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 而且创造性探索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 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 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开辟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农业:几万座大中小型水库的修建为后来农业的发展起了关键 性的保障作用,成为造福于子孙后世的伟大工程。
▪ 医疗:普及医疗保健、免费医疗、政治挂帅成为县以下的医疗 机构的基调,并用5年的时间消灭疟疾、血吸虫等传染病,截止 1960年基本得到控制。
▪ ……
11
“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 长的时间。” —————邓小平。
26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坚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 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 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 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 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实践探索:主要在社会主义 建设的十年、大跃进、人民公 社等建设和群众运动中。
7
民主之风受挫:曲折发展的阶段
➢1957年下半年:反“右”倾运动扩大化 ➢1958年:南宁会议与大跃进运动中的“浮 夸风” ➢1959年:庐山会议及政治“左倾化” ➢1959年至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展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继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 道路,在探索中,继承了毛泽东正确的东西,纠正了毛 泽东错误的东西,同时有许多新的创造。
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为 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最终 诞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开辟了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
30
2、基本构成
31
1)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阶段 ,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它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 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发展战略论 、改革动力论、市场经济论、民主法制论、精神文明 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的核心内容;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 方法,如把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 机统一、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指定路线方针政策等等 。
8
Hale Waihona Puke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与 突破:
➢ 理论贡献: ➢ 必须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
发 ➢ 必须坚持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 ➢ 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 必须对理论不断开拓创新
✓理论突破: ✓《论十大关系》和从中国国情出发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 “双百方针” ✓如何使党和我们的领导人在执政的条件下不脱 离群众,始终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
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道路)
▪ 三个永远铭记 ▪ 一个结论
4
我们要永远铭记—
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 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 想,在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中取得宝贵经验----以毛泽 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 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社 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不可磨灭 的历史功绩。
28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