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与答案
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2卷)及参考答案
2019年全国⾼考理综(2卷)及参考答案2019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能⼒测试(Ⅱ卷)⼆、选择题:本题共8⼩题,每⼩题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项符合题⽬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9年1⽉,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球背⾯软着陆,在探测器“奔向”⽉球的过程中,⽤h 表⽰探测器与地球表⾯的距离,F 表⽰它所受的地球引⼒,能够描述F 随h 变化关系的图像是15.太阳内部核反应的主要模式之⼀是质⼦-质⼦循环,循环的结果可表⽰为1401214H He+2e+2v →,已知11H 和42He 的质量分别为P 1.0078u m =和 4.0026u m α=,1u=931MeV/c 2,c 为光速。
在4个11H 转变成1个42He 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A .8 MeVB .16 MeVC .26 MeVD .52 MeV16.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为30°的固定斜⾯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平⾏。
已知,重⼒加速度取10m/s 2。
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张⼒为1 500 N ,则物块的质量最⼤为A .150 kgB .C .200 kgD .17.如图,边长为l 的正⽅形abcd 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向垂直于纸⾯(abcd 所在平⾯)向外。
ab 边中点有⼀电⼦发射源O ,可向磁场内沿垂直于ab 边的⽅向发射电⼦。
已知电⼦的⽐荷为k 。
则从a 、d 两点射出的电⼦的速度⼤⼩分别为A .14kBlB .14kBl ,54kBlC .12kBlD .12kBl ,54kBl18.从地⾯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其机械能E总等于动能E k 与重⼒势能E p 之和。
取地⾯为重⼒势能零点,该物体的E 总和E p 随它离开地⾯的⾼度h 的变化如图所⽰。
重⼒加速度取10 m/s 2。
2019年高考全国3卷理科综合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I)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Na23S32Cl35.5Ar 40Fe56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
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D.750、250、0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1卷(附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3.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
2019年辽宁省高考理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理科试题及答案(汇总)(包括语文、理科综合、理科数学、英语四科)目录语文试题与答案-------------- 2~16 理科综合--------------------17~39 理科数学--------------------40~50 英语----------------------51~65语文试题与答案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
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
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
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劍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
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
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走丈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2019年高考真题答案及解析:理科综合(全国Ⅲ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答案】D【难度】容易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答案】B【难度】容易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答案】A【难度】容易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答案】A【难度】容易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D【难度】容易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
2019年辽宁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9年辽宁理科综合高考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 Sm 150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A.脂质、RNAB.氨基酸、蛋白质C.RNA、DNAD.DNA、蛋白质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
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2019年高考辽宁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Sm 150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A.脂质、RNAB.氨基酸、蛋白质C.RNA、DNAD.DNA、蛋白质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 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
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2019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9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Na+B.二氧化碳C.RNAD.胰岛素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该反应过程中A.需要ATP提供能量B.DCIP被氧化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会产生氧气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5.用Xho I和Sal 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C.泳道①中是用Sal I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I卷)试题及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NO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全国卷ⅲ)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高考试题)(有答案)【新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
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D.750、250、0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完整版)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2卷(附答案)
法错误的是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B.图中各点对应的Ksp的关系为:Ksp(m)=Ksp(n)<Ksp(p)<Ksp(q)
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
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
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 (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 ,置于暗中一段时间 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
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 测不合理的是
__-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__-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_线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__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__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_:-H 1 C 12N 14O 16 F 19 Na 23 S 32 Cl35.5As 75 I 127 Sm 150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 液颜色不变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
Cu+ZnSO4
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
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
(全国ⅰ卷)2019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高考试题)(有答案)【精品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3.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
【全国Ⅲ卷】(精校版)2019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
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D.750、250、0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2019年全国I卷高考理综试题(含答案)
绝宅★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6页,题《今选考恩》•会卷济分38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应注意事项:1.芥内前•先将自己的“幺、准考证号博万在试卷和答震卡上,并将格考注号条形用粘贴在答恩书上的指定位置.上批蜉您叱I浮14出答相d・W 2B仙第把否题骨上对危题目的外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如知券鉴卡上的1E谷题区域均无效.3.小选开题的作答:出黑色答宇名真按答在答题C\L对应的各题区域内.丐在试在、草稿依和芥秋K•卜的本客貌区域为无曾.4・连看数的作答,先把所造改口的心号在答呼k二指定的何置用2B铅它迎黑.答家写任答题k上对应的答卷区域内,与在试卷.4科纸和芥瑟口上的寿芥;》}域均无效.5.考夫结束后,谙将本武卷和答题k方上交.叼能用划的相刈摩f质量:HI CI2 N I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64一.选择JK:本先共13小摩.每小S26分.共九分•在每小送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拒胞调亡是纽胞死亡的一胖类型.卜列美于人体中细物必亡的叙述.1E悌的给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父斗组附网亡»小筋上皮细胞的H然更新过柱中存在细照避亡现&C.清除祓病原体弹架纸跑的过稗中不存在犯胞嗣亡现望D.细的两亡足灰闪决定的细跑死亡过程.属F孤眼坏死2.用体外实父的方法可合成多肽俊•己知米内么酸的客玛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包成同位索标记的多肽^,所需的材料组合超①句位索标记的tRNA②出白质合成所定的能③同位家标记的紫丙纸酸④人1:合成的多疑尿虚咬核仃酸◎ 除去了DNA和mRNA的期施教解我3.博一株加匕为20 g的黄瓜幼斯区冲在光驱等注宣的环境中.一段时H后加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后来自于A.水、丁质元素和空气B.光.。
成元素和水C.水.丁质兀素却七场D.光.炉用兀菸和空气巴科综介试照第1页(共16页)4.动物受到俅吓刺濠B3必奋经过反射<中的传出却《作用尸仔上联物用・使其分泌际上腺率;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犬双述错误的丛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R.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税费.听觉或触觉感受黑C.神经系统可真接谢$•也可通M内分泌活动间接调箕心脏活力D・肯上脱索分比用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用、殍吸叛率减慢、心率减慢5.某种:倍体离纱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的物有宽叶利空叶两种叶形.资叶对窄叶为&性.控制这灯相对性状的基氏(B/b)位于 X染色体上,畲有基因b 的化份不育•下列融逐怵快的是A.窄时性状只旎出现在用株中.不可饯出现在蜻株中D.宽•1雌以亏宽叶雄株杂交,,代中可能出双窄叶的株C.宽叶维株与卒叶段株杂交,于代卬既仃雄快X有雄株D.若亲木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域林是纯念子6.某实验小纲用绍荷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卜种群中K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的组.每组接种相同数状的缁曲甲信进行培养,潜养过程中定时更好培养施.二《1的更新时向何隔分别为3 h、101K 23 h.再到d b、c三条和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卜列叙述错误的是A. Jffl防甲能”格格养衣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软率的不Pb可用来表示环境贲源状的不问C.在湍养到23h之眯a州培养从中的育葬和空间条件都是允裕的D.培养基更圻时何间隔为” h时,种饵增长不会出现JM增K阶段7.陶瓷足火与卜.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蚯之一,其形成、性贞与化学TT布客切的美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瑞云破处”所秀述的兖耨有色.来自氧化铁8.国名世界的玄兵号仙超陶制拈.山独土经而必影结而成C.陶定是班用牧早的人玷村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秣陂盐D.陶依化学性质稳定. JI有耐酸碱绶恼.抗氧化第优点8.关于仇令物2-茉江内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与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共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I 27 P 31 S 32 CL 35.5Ca 40 Fe 56 Zn 65 Br 80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2. 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3.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4.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5. 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 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6. 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选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7. 食品千操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操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操剂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8. 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C14H18O5B.C14H16O4C.C16H22O5D.C16H20O59.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10.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熟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B.1L 0.1mol-的NaHC溶液中HC和C的离子数之和为0.1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D.235g核素发生裂变反应:+++10,净产生的中子()数为1011.分子式为并能饱和NaHC,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结构)A.3种B.4种C.5种D.6种12.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在用将其还原吸收13.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45,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微粒,改微粒将A.保持静止状态 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15.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w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a、Ub、Uc.已知bc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Ua> Uc,金属框中无电流B. Ub >U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 .Ubc=-1/2Bl²w,金属框中无电流D. Ubc=1/2Bl²w,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16. 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x103/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 1.55x103/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A. 西偏北方向,1.9x103m/sB. 东偏南方向,1.9x103m/sC. 西偏北方向,2.7x103m/sD. 东偏南方向,2.7x103m/s1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恒定不变。
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18.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明正确的是A. 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B. 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C.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19. 有两个运强磁场区域I和 II,I中的磁感应强度是II中的k倍,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
与I中运动的电子相比,II中的电子A. 运动轨迹的半径是I中的k倍B. 加速度的大小是I中的k倍C. 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I中的k倍D.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是I中的k倍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链接好的车厢。
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一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链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这列车厢一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链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A. 8B.10C.15D.1821.如图,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
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A. 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B. 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C. 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D. a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 题为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为选考题,考生格局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22. (6分)某学生用图(a)琐事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懂摩擦因数。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只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5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物块下滑是的加速度a=_____m/s2打点C点时物块的速度V=_____M/S;(2)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 物块的质量B 斜面的高度C 斜面的倾角23. (9分)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是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
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材料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量程3V ,内阻约为3000欧),电阻箱R 0(最大阻值为99999.9欧),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欧,额定电压2A ),电源E (电动势6V ,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1)虚线框内为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 1v 与内阻的真实值Rv 先比R 1v ________. Rv (添“>”“=”或“<”)由是________.24.(12分)如图,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0)的例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 、B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
已知该粒子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v 0,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它运动到B 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
不计重力。
求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
25.(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53)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
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83,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
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27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 2。
求: (1)在0~2s 时间内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26.(14分)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有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
该电池放电过程产生MnOOH。
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
有关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电池工作5分钟,理论上消耗锌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