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县竹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宁县竹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长宁县政府办课题组
一、全县竹类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县政府始终把竹类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倾力打造中国西部竹产业基地和百亿元竹产业工程。“十一五”期间,竹产业年产值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全县竹业总产值达到18.56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4.46亿元、8.31亿元、5.79亿元。全县85%以上的农户从竹业发展中直接受益,农民从竹产业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115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921元的19.4%。长宁县先后获得“中国竹子之乡”、“四川省绿化模范先进县”、“四川省生态旅游十佳县”、“ 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和“ 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县竹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竹基地培育不断壮大。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长宁竹产业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被列为全省首批现代林业产业强县(培育县)。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1.6%,竹林面积达到62.16万亩,负氧粒子含量最高达到每立方厘米3.4万个,年产楠竹320万根,竹片34万吨,鲜竹笋3.5万吨。竹产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竹产品开发效果明显。丰富的竹资源吸引了宜宾竹海竹资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宜宾长顺竹木产业有限公司等大企业入驻长宁开发竹业,初步形成了竹浆造纸、竹纤维、竹建材(竹地板、竹胶合板)、竹家具、竹生活用品、竹工艺品、竹食品为主的六大系列600余个品种,产品远销国内各大中城市,拥有规
模以上竹产品、竹工艺品加工企业30家,带动就业40000人,实现产值8.31
亿元。
(三)竹生态养生旅游方兴未艾。依托蜀南竹海和“中国竹子之乡”金字招牌,不断完善吃、住、行、游、娱、购旅游要素,形成了以竹生态为主,融休闲、养生、观光、体验、红色教育为一体的乡村风情旅游最佳目的地。与此同时,国家AA级西部竹石林、佛来山景区以及百里淯江河、竹生态隧道、碧浪湖、竹海氡温泉等竹生态旅游区建设加快推进。2010年,全县接待中外游客17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18亿元。
(四)竹植物科研硕果累累。正在升级改造的世纪竹园成功繁育竹种428种,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竹类品种最多的竹类系统生态园,堪称竹种基因库。同时,我县还与国际竹藤组织、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国际竹藤网络中心、亚林所、南京林业大学、四川省林科院、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宜宾市林科院等科研院校进行了长期的项目科研合作,有6个国家级科研课题取得突破。
(五)竹项目投入逐年加大。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县林业发展得到的中央、省、市支持项目有天保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新增巩固退耕还林专项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日元贷款项目、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等,投入资金达1.25亿元,加上地方财政综合配套,长宁竹产业投入达3亿元以上。
(六)竹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加强林政执法力度,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严厉打击盗砍滥伐竹资源的违法行为。2003年成立的长宁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唯一以竹类生态系统保护为主的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总面积2871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3%,区内集中分布着原始多样的竹林生态系统,原生竹种达14属58种。
二、长宁县竹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长宁县竹类产业逐步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的路子,竹资源培育、竹产业打造、竹生态旅游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冷静思考、科学分析,全县竹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观念转变不够,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相关部门对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竹产业发展的定位不够准确、目标不够明确、思路不够开阔,发展思路、发展理念与竹产业发展先进地方相比差距较大。二是绝大多数竹农重造轻管,不愿意投入资金和劳力从事竹林经营,导致大量竹林产量低、效益差;大部分业主、企业对竹产业发展的潜力认识不够,对市场的把握不准,单纯重视竹原料基地建设轻竹产业加工,把企业做强做大的信心不足。三是涉及竹产业发展的职能分散,缺乏专门机构统缆协调,奖惩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二)产业化发展水平低,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全县虽有竹类加工企业287家,除竹海科技、盛元食品、江阳卫生材料公司、大同林业等企业外,大部分都是家庭作坊式企业。2010年实现竹加工产值8.31亿元,总体规模较小。二是绝大多数竹企业工艺设备落后,经营管理粗放,只是对原材料进行初级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三是竹产业企业间分工协作观念不强,没有形成上下游相互联系的产业链条。四是竹产业发展缺乏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企业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一是品牌意识差,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乏创新思维。二是竹加工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技改投入不足,产品品种单一,传统手工艺产品多,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较少。三是企业缺乏专业性
研发机构和检测设备,产品研发能力较弱。四是科技人员缺乏,全县287家竹企业仅有技术人员250余人,每个企业不足1人,且多数是普通技工。
(四)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一是林区基础设施薄弱。据初步统计,现有林区公路4000余公里,需要新建林区公路1000公里才能基本覆盖全县林区。全县多数竹林由于未通公路,人工运输成本加大,约有20%的竹子没有进行采伐,直接影响竹农收入和造竹积极性。二是配套设施不足。据初步统计,90%的林区缺乏森林消防设施、病虫害防治及笋用林培育水利设施,急需新增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植物监测点以及竹木运输检查检疫站等配套设施。
(五)竹生态旅游产业带动能力不足,产业互动性不强。一是全域大竹海打造和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竹特色景区打造推进缓慢,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全县星级农家乐只有50余家,竹特色餐饮、竹特色娱乐等开发力度不够。二是竹工艺开发力度不够,目前旅游市场上所经销的竹工艺品80%都是福建和浙江“舶来品”。三是竹生态旅游引擎项目少,带动能力不足,旅游产业发展缓慢。四是竹类一、二、三产业相融性不强,特别是竹生态旅游、竹产品加工对竹基地建设的带动作用体现不明显。
(六)竹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专合组织有待规范。全县有26家以竹为主的专业合作社,且农民成员少,成员出资总额小,经营渠道单一,技术、信息和产品销售服务不到位,难以保障竹农利益,专业合作社与竹农的矛盾较为突出,专业合作社运作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另外,育林基金征收管理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七)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目前,财政资金对竹产业的扶持基本停留在一产业上,对二、三产业发展的扶持和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对竹类产业龙头企业在贴息贷款、技改、科技创新等方面扶持力度还不够。还需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