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散文诗两首》教学
设计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匿(nì)笑:偷偷地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bìngdì):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huāruì):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hàndàn):荷花。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散文诗两首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内容,体会朗读节奏。
2.积累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4.学会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5.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女)情。
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学会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生字词。
2.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内容,感悟诗歌中描写的具体形象。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内容,感悟诗歌中描写的具体形象。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根据此诗引导学生讨论关于“母爱”的内容,顺势导入对课文《金色花》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见“资料库”)1.学生初读课文,介绍作者。
2.检查字词。
大屏幕投影显示。
三、再读课文,揣摩语气1.指名学生朗读。
教师点拨:(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定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语气、语调。
2.从孩子跟妈妈嬉戏的场景中,孩子和妈妈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喜欢的几句,说出喜欢的理由,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教师点拨: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和快乐。
(2)“孩子,你在哪里呀?”教师点拨: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关爱。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教师点拨: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
”教师点拨: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顽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四、品读诗歌,了解内容1.散文诗中的孩子想到了用一种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师生讨论,明确: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散文诗二首》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对比阅读,明确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至深至真的亲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三、核心素养《散文诗二首》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包含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与冰心的《荷叶∙母亲》。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间亲情,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都以母爱为主题,篇幅短小,却语言凝练优美,内涵丰富,诗意深刻隽永,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学生阅读这些文章,能够加深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接触过现代诗歌,初步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
通过《秋天的怀念》《散步》的学习,学生对于母爱、亲情也有了进步的感受与体会,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要想品读散文诗中所蕴含的深意,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朗读,品读语句,进一步的感受人间亲情。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七、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金色花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带来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了解文体,初识作者1.了解文体课件出示: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有诗的情绪与想象,语言精粹、凝练,又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散文诗两首》是人教版七年级必修的课文之一,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散文和诗歌的区别、特点和优美的语言风格。
本文主要介绍《散文诗两首》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这篇文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和散文的区别。
(2)学生能够掌握判断诗歌和散文的特点。
(3)学生能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4)学生能够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文学语言并感受文学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创新思维,在交流和探究中积极学习。
(3)通过精讲和演练散文诗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文学的美感。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利用问题导入,让学生感受散文和诗歌两者的差别。
问:诗歌和散文有什么不同?它们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
第二步:讲授知识通过课堂讲解,由老师详细阐述散文和诗歌的概念,特点和区别,让学生对散文和诗歌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讲解内容涉及:什么是散文/什么是诗歌/散文和诗歌的区别和特点/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
在讲解的过程中,新增加相关词汇和语言表达,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
第三步:展现学生欣赏能力在讲解之后,老师可以放一段散文或诗歌让学生欣赏,并要求学生在欣赏过后提出意见。
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感,增强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步:组织小组讨论在学生分组散文阅读之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展开,引导学生探究散文的特点,交流阅读心得,丰富学生思维。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热情。
第五步:精讲散文诗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翻译课文,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篇章结构。
通过精讲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真正领悟文学的美感。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培养感恩之心。
3.赏析诗歌的语言和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2.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培养感恩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之一。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笔触描绘了母爱的伟大。
比如我们学过的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看看他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的。
2.展示泰戈尔的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对泰戈尔有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展示生字词:匿笑(nì)、沐浴(mù yù)、祷告(dǎo)、罗摩衍那(yǎn)。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1.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首诗主要写了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情景,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2.提问:孩子与母亲进行了几次嬉戏?分别是怎样的?明确:孩子与母亲进行了三次嬉戏。
第一次,孩子变成金色花,在母亲做祷告时,把花香送给母亲;第二次,在母亲读书时,孩子把影子投在母亲的书页上;第三次,在母亲傍晚到牛棚时,孩子落到地上,请求母亲给讲故事。
四、精读析文1.提问: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明确: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象征着神圣和美好。
散文诗二首(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5.课堂总结: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巩固,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叙述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形式。它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秋天》和《金色的小船》这两个具体的案例。它们展示了散文诗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描绘出作者的情感。
-能够对两篇散文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并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创作风格。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散文诗,展示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
3.培养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散文诗,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之美,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能够理解散文诗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6.关注学生反馈: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散文诗不感兴趣,或者对课堂活动缺乏信心。为此,我将在课后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难点:如何创造出贴切、富有创意的比喻和拟人。
-突破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句,让学生模仿并尝试创作,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散文诗的情感把握: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以下是具体的难点内容和解决策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散文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并积累诗中的生字、生词。
(3)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珍爱亲情,培养自己健康高尚的审美乐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游子吟》全体同学诵读。
这是一个平凡母亲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中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芒,因而成了千古绝唱。
母爱如玫瑰,馨香儿女的一生一世,它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这两首小诗走进母爱的温馨世界,来感受亲情的美好与圣洁。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二、检查预习,为下列生字新词注音释义匿笑( nì ) :匿笑,偷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沐浴( mù yù ):洗澡。
比喻承受润泽、培养。
祷告( dǎo ):向神祈求保佑。
嗅( xiù ) :闻(气味)。
并蒂(bìng dì ):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huā ruì ):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hàn dàn):荷花;攲(qī)斜:倾斜、歪斜。
慈怜(cí lián) :爱怜荫蔽(yīn bì):遮蔽、隐蔽;荫庇。
三、学习《金色花》(一)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优质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再别康桥》和《大堰河——我的保姆》。
这两首散文诗都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和艾青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音乐美、形式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现代诗歌,尤其是散文诗的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诗人及其时代背景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散文诗;了解徐志摩和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散文诗的音乐美、形式美和情感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散文诗的音乐美、形式美和情感美的鉴赏。
2.具体难点:徐志摩和艾青的诗意表达,以及对散文诗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2.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多次朗读,体会散文诗的节奏和韵律。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散文诗的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人照片、生平简介、诗歌文本、相关背景资料的课件。
2.音响:准备诗歌朗诵音频资料。
3.黑板: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徐志摩和艾青的照片,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诗的产生背景。
2.呈现(10分钟)展示《再别康桥》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文本,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音乐美、形式美和情感美三个方面分析两首散文诗的特点。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单元课文,本课包括两首散文诗:《草原》和《背影》。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草原》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背影》则是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情感。
但是,对于散文诗这种文学形式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父母的情感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能够理解和欣赏《草原》和《背影》的优美文字和深刻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草原》和《背影》,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散文诗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草原》和《背影》,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对父母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草原》和《背影》的内容,掌握散文诗的特点。
2.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草原》和《背影》,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内容。
2.情感引导法: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草原》和《背影》。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散文诗?散文诗的特点是什么?引出本课的主题《散文诗二首》。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草原》和《背影》的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草原》和《背影》,掌握散文诗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 如《济南的冬天》中,作者用“白雪皑皑”来形容冬天的景色,学生需理解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 语言品味的培养:学生能够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 例如,《春》中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学生需学会欣赏此类语句的美感。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散文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同学们在讨论中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后,我将更加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和启发性,激发同学们的思考潜能。
2. 教学难点
- 情感的理解与表达:学生往往难以准确把握作者在散文诗中的情感表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细读和讨论来体会。
- 如《济南的冬天》中,作者对家乡冬天的眷恋情感,学生可能难以感同身受。
- 散文诗与诗歌的区别:学生可能难以区分散文诗与诗歌的界限,需要通过具体文章的分析,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 例如,散文诗在形式上的自由,以及它结合了散文的叙述和诗歌的抒情的表达方式。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仿写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散文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包括以下两篇文章:《春》和《济南的冬天》。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味人间挚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重点)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挚爱亲情,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整体把握课文,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理解诗歌中体现的亲情,激发学生感悟母爱、赞美母爱的情感。
◆活动一:情景导入1.出示孟郊《游子吟》,学生诵读。
引导语: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溪,她温柔、清澈、远而流长。
孟郊在《游子吟》中就曾高度赞美过母爱,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一遍。
正如诗中所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能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但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一起来欣赏一篇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情感的散文诗《金色花》。
◆活动二:资料助读1.文学常识——散文诗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有诗的意境,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分行,不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通常形式短小灵活。
2.作者介绍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诗圣”。
他是印度国歌的作者。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影响很大。
他于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代表作:《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tán)迦(jiā)利》3.金色花,即“黄兰”,木兰科常绿乔木,树形高大,开金黄色花朵。
印度将其视为圣树。
又译作“瞻波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7《7 散文诗二首》优质精品课课堂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7《7 散文诗二首》优质精品课课堂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散文诗《草原》和《背影》,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散文诗的美。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的描绘,也有画面的展示,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后,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散文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感受散文诗的美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散文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感受散文诗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散文诗的美。
2.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散文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音韵美。
2.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写作法:通过写作,让学生表达对美的感受。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课文: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
3.相关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散文诗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让学生自由阅读,感受散文诗的音韵美。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散文诗的美。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散文诗的美。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学生主动查阅资料,了解散文诗的发展历程和著名散文诗人的作品。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散文诗知识,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板书设计
- ①本文重点知识点:《秋天的怀念》和《我的老师》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情感表达、写作手法等。
- ②本文重点词:散文诗、意象、情感、写作手法等。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和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散文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从语言、结构、情感等方面对散文诗进行鉴赏。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让我看到了他们在思维和表达能力上的进步。在作业环节,虽然有些学生的完成质量不高,但也有不少学生提交了高质量的作业,这让我感到欣慰。
- ③本文重点句:两篇散文诗中的精彩语句,如《秋天的怀念》中的“秋天,是一把钥匙”,《我的老师》中的“他像一座山,屹立在那里”。
2.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 ①艺术性: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如在黑板上绘制与散文诗意境相符的简笔画,增强视觉效果。
- ②趣味性:采用有趣的字体或符号,如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关键词,或用卡通形象代表散文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两首散文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散文诗,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文解析(15分钟)
1.分析《秋天的怀念》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2.解析《我的老师》中的情感表达,感悟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四、课堂讨论(10分钟)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散文诗的概念、特点和鉴赏方法,结合《秋天的怀念》和《我的老师》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散文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散文诗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感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显得较为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运用鼓励性语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散文诗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多实际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诗的精髓。此外,我还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课程节奏。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散文诗的魅力和教学挑战。通过引导学生们学习《散文诗二首》,我发现他们在理解诗意、感受情感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这也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来诠释散文诗的美。但我也发现,仅仅依靠讲解还不足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散文诗的韵味。因此,我尝试通过分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散文诗的特点。这一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们在讨论和实践中逐渐领悟到散文诗的魅力。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散文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7 散文诗二首
7*散文诗二首【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味人间挚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挚爱亲情,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冰心和泰戈尔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金色花【课时目标】1.把握散文诗基调,有感情地朗读《金色花》,培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3.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同学们,提到母亲你会想到哪些事物?那么,诗人笔下又会怎样表达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感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5)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代表作长篇小说《沉船》《戈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等。
泰戈尔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2)课文知识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散文涉及的知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6)金色花,即黄兰,木兰科常绿乔木,树形高大,开金黄色花朵。
印度将其视为圣树。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7)教师提示:注意“嗅”“梗”“徘徊”“荫蔽”“姊”的读音。
(2)析一析多音字。
(出示课件8)(3)辨一辨形近字。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散文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学会用美丽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包含两篇散文诗:《春》和《济南的冬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理解两篇散文诗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感受散文诗的意境和掌握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文本分析和实际写作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散文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比喻描绘春天的景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散文诗。
5.教学内容的拓展。本次教学主要围绕两篇散文诗展开,但在课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其他散文诗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课外散文诗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诗歌欣赏:分析两篇散文诗的意象、情感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具体内容包括:
-《春》:分析朱自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7散文诗二首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抓住诗歌的意象赏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情感目标体会诗歌中蕴含似的浓浓的母子情(重点)
第1课时《金色花》
学习
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重点)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
)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
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
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
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
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二、教学新课。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题7.散文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是《散文诗二首》,分别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与我国现代诗人冰心的《荷叶∙母亲》。
《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紧扣本单元的“亲情”,都以母爱为主题,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却凝练优美,内涵丰富,诗意深刻隽永。
学习本课,可以进行文本联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内容,分析物象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母爱的歌颂和赞美,培养学生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恩。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2.品味“以小见大”的手法,理解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3.学习清新优美的语言,理解不同背景下作者对母爱歌颂和赞美的相似性;4.学会理解母亲,培养对挚爱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以小见大”的手法,理解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清新优美的语言,理解不同背景下作者对母爱歌颂和赞美的相似性。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母亲,培养对挚爱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母亲与孩子的双向奔赴,是穿越时空的漫长告白:“你不记得我了,但我依然爱你。
”“我不认识你了,但我依然爱你。
”孩子是母亲最柔软的肋骨,也给予她们最坚强的铠甲。
又是一年母亲节,爱华中学文学社团为大家带来两首不同国家主题作品,让我们一起去参与活动,感受那份深沉而真挚的母爱吧。
任务一:花之韵,爱的声音任务二:花之意,爱的内涵任务三:花之语,爱的表达任务四:花之情,爱的味道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作者连连看】作者国籍作品或代表作泰戈尔(1861-1941),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摩吉多塔拉》《邮局》,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
作品以“母爱、童真、自然”的爱的哲学为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3.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感恩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难点:
1.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2.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感恩伟大的母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读法、悟读法、体验法
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
我们爱妈妈!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
母爱藏在美丽的金色花里,母爱住在宽大的荷叶上。
让我们品读《散文诗二首》,和泰戈尔和冰心一起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走进课文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展示课前预习)
(二)初读感知
1.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听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明确】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当你在文中看到“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时,你有怎样的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是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
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妈妈的主题。
3.如此温馨、幸福的画面,足以暖化我们的一颗心,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舒缓、深情
4.请同学们运用舒缓又深情的语调朗读这篇散文诗,感受文中的母子亲情。
①先自由练读。
②再同位间互读。
③指名读,全班评价,教师点拨。
④齐读。
(三)研读品味
1. 概括文中描绘了哪三幅场景?
【明确】①清晨,当妈妈沐浴后祷告时,“我”散发出花香;②午后,当妈妈在窗前读书时,“我”投影在书页;③黄昏,当妈妈执灯去牛棚时,“我”变回了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
2. 我”为什么要变作金色花?
【讨论展示】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才变作了金色花。
3.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评点。
【讨论展示】
①“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我不告诉你,妈妈。
”
——孩子天真活泼;淘气、撒娇、精灵般的孩子。
②清晨,当妈妈沐浴后祷告时,“我”散发出花香;午后,当妈妈在窗前读书时,“我”投影在书页;黄昏,当妈妈执灯去牛棚时,“我”变回了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
——妈妈:虔诚、美丽、圣洁、沉静、安详、温柔
——孩子:给妈妈带来幸福,体贴、孝顺妈妈
(四)深入理解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作用:借物抒情。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颗奉献给妈妈的赤子之心。
这颗心里装满了我们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恩。
让我们带着这颗感恩的心,齐读课文,让诗的语言替我们向妈妈传达那说不尽的爱意。
第二课时《荷叶▪ 母亲》
(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展示课前预习)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以下任务:
1.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灵感受的句子?
【明确】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2、“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为什么会深深的受了感动,是我看到了什么?还是想到什么?
【明确】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三)研读品味
1. 本文主要描写的事物是:“红莲”。
作者一共几次写到红莲?每一次看红莲时自然环境和红莲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研读课文,完成下表。
【明确】
【明确】为下文埋下伏笔。
再由下文的莲花联想到母爱。
3.作者借助圣洁美丽的景物赞美了世上至善至美的亲情,美丽的景和感人的情是通过优美的语言传达给我们的,你认为哪句话写的美?找出来赏析一下。
【明确】①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飘在水面上。
梗上只
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花瓣漂浮的情态。
)
②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今晨却开满了,亭亭的在绿叶中间立着。
(“开满”和“亭亭”写出花开的很精神抖擞的样子,富有生命力)
③那朵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繁密”写出雨下得急,“欹斜”写出红莲不堪风雨侵袭楚楚可怜的样子。
)
④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取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运用拟人的写法,写出荷叶为保护红莲而显示的勇敢坚强精神,也让人感到,在荷叶的保护下,红莲安全了。
)
(四)深入理解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
“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表明,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时得到快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
荷叶对莲的这份情谊、爱护不正是我们一出生就在享受的母爱吗?
作者通过荷叶来写母亲,借助这雨中的荷叶保护红莲的情景彰显母爱的伟大,赞颂母爱,从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种借助描写客观事物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法叫“借物抒情”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不管人生路上的风雨怎样猛烈,母亲是我们永远的庇护神!
(六)课堂板书
荷叶▪母亲
冰心
荷叶护红莲
对母爱的赞颂
母亲爱子女
(托物抒情借物喻人)
三、布置作业
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四、推荐阅读篇目
冰心《繁星》《春水》
五、教学反思
教读本课,我有如下心得与反思:
1. 本课教学,老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重在引导学生用心灵跟作者对话,跟同学对话,跟老师对话,用心灵体会真挚美好的亲情。
这样,学习者才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2.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自主、合作完成的就放手给学生,相信他们,鼓励他们。
3.本课作为散文诗的教学,感觉读得不够充分,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以读带情,以读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