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故事 中外名曲欣赏选修课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选修课程 结课论文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选修课程 结课论文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结课论文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财政2011级2班张文倩学号**********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各方面优秀的能力。

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

但是提到古典音乐,会想起一个现在很少提的概念—严肃音乐,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会认为是比较刻板,沉重的音乐,大多数人认为像这类的古典音乐年代悠久,离我的时代好遥远,比起古典音乐,青年人更喜欢听流行音乐。

一直以来,我也是抱着这种思想,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听到古典音乐,只是匆匆扫过,只是觉得气势很磅礴,场面很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

可是这学期,我上了古典音乐赏析的选修课,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深入了解,欣赏并剖析。

抱着欣赏与学习的态度,通过每节课欣赏古典音乐,我渐渐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情感。

我发现古典音乐与我之前感觉的完全不一样,它是完美,优秀,经典的。

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也会更高一个层次。

通过古典音乐赏析的课程,我有了巨大的收获。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在古典音乐赏析的课上,我对著名作曲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如“交响乐之父”海顿,“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钢琴诗人”肖邦,“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等等。

对于著名的古典音乐更是欣赏至极,如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维瓦尔蒂《四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比才:《卡门》、莫扎特《g 小调四十号交响曲》、巴赫《小步舞曲》、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肖邦《E大调练习曲“离别曲”OP.10》等等。

中外名曲鉴赏选修结业论文

中外名曲鉴赏选修结业论文

悟<<天地玄黄>>在这门选修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才看到这部音乐影视剧作,当老师刚开始放映的时候,我就被她深深的吸引住了:只见银幕上是一片雪白的景色,对了,是一片雪山!随着一阵空灵和攸远的音乐,镜头开始下拉,泉水缓缓的流出汇成了一处温泉,里面竟然出现了一只极似人类的猿.这是这部音乐影视的开篇,是乎在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开始!我在空闲的时候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关于这部影视的介绍和评论;原来这是一部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的纪录片,导演走遍全球二十四国拍摄,全片只有音乐与影像,完全没有对白,效果绝对震撼。

据称,导演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带着三人拍摄小组,花费14个月,走遍了六大洲的24个国家。

共耗费四百万美元。

这部影片在刚推出时评价极高,被一些疯狂的影评家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纪录片”。

几年前甚至有人声称如果被流放到荒岛上,唯一愿意携带的电影就是它。

这部电影自始至终没有一句对白。

面前的景色究竟来自哪里,完全要靠观众自己揣摩。

其中,我个人对里面的的三个场景印象极深,第一个场景。

影片开始放映不久后,出现了一个小城镇,里面是典型的印度建筑风格的建筑,画面出现了虔诚的喇嘛,经书,还有长者给去世的人做洗礼仪式的画面.那种幽深的音乐,给人以神密而圣洁的氛围,让人不知不觉就沉入到了对人类精神和信仰的思考之中,随着恒河岸边的火葬仪式,这时的音乐有种好像要恫射人心的感觉.,使人的思想情不自禁的穿越时间与空间,穿越生与死,思考着宗教和信仰。

这难道是对我们科学的不屑吗?那些散缀的烛光,照耀在僧人的脸上,他们那宁静的神情,难道是对我们现代文明的讽剌吗?第二个场景,一个工人在伐木,不绝于耳的伐木噪音,伴随着一棵棵参天大树的倒掉,让人不禁自问:人类文明就必须要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吗?人类就会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吗?画面里有一个悲伤和眼神,好像在诉说着什么,社会也是这样产生的吗?这让我想起一幅漫画:一个好像是人的头又像是地球的东西在流着泪,旁边写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自己的眼泪”,这可能就是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吧,或者还有其它更丰富的内涵而我并未领悟到。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第1篇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当初选这门课完全是由于学校要求必须选择一门鉴赏课,我由于写字很丑,其他的课又不是很喜欢,就选了音乐鉴赏。

更由于这学期专业课太多,所能选择的机会不多,就选择了周二下午的这节课。

我以为的音乐鉴赏就是老师给我们放放歌,只是需要带个耳朵即可。

并且自己由于五音不全,又不是很喜欢唱歌,完全是修个学分就好。

但是当我上课时我就觉得不是自己所想的这样。

老师应该是对音乐是非常的喜欢,所以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

所欣赏的也不是什么流行音乐,而是古典的音乐会。

这的确让我认识很多。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

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

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

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

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虽然音乐欣赏课是在每个周二的下午,但仅有的几次课上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乐曲。

过去听歌曲的时候,往往需要反反复复的听好几遍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精华,而且听完了之后印象不深刻。

现在,学会了用节奏、结构去解析音乐,能融入到音乐优美的意境中去,真正的去欣赏。

这样,音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对音乐的了解也更进了一层。

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意犹未尽。

外国音乐作品赏析论文

外国音乐作品赏析论文

音乐剧《大河之舞》赏析一学期的外国音乐作品赏析课程即将结束,我在感到不舍的同时也真切体会到自己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提升和充实。

在这短短的一学期中,每节课的内容对我来说都是莫大一种享受,每次上课都会怀揣着一份激动与期待的心情,并且不希望下课,只盼时光能停住。

我觉得欣赏课程是如今大学生所必须的重要基础课,通过对西方音乐作品的欣赏,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了解作品及作品的作者,及其背景,使学生欣赏大量的不同风格的作品,了解西方音乐的异同及审美的异同。

我想这些对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学期中,我们欣赏了众多的外国音乐作品,有知名的音乐剧、歌剧,影响世界的音乐家及其著名作品等等。

但是这其中最令我震撼的莫过于著名音乐剧《大河之舞》。

首先,《大河之舞》是伟大的,因为它的深层主题是伟大的。

它的根部主题既来源于历史又紧紧结合于自然,这点就深刻地揭示了它博大浑厚的内含。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只有民族才是世界的。

”所以,真正有意义的音乐也应该是有民族底蕴的。

《大河之舞》这部音乐剧就是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爱尔兰民族。

通过种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地体现了纯粹的爱尔兰艺术。

《大河之舞》犹如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他们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但最终却又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

历史宛如一条波涛汹涌的长河,滔滔不绝地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

千江万水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顾历史,这些的确值得现代的我们珍惜和拥有。

《大河之舞》是什么?是利落流畅的爱尔兰踢踏舞,还是忧郁热情的西班牙弗朗明哥?是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还是活力动感的现代舞?都不是,又都是,这就是《大河之舞》——一座连结过去与未来的巨桥,将爱尔兰人民重建家园的血泪史,以全新动人的百老汇音乐剧面容呈现!超级制作人莫亚·多何第在这场《大河之舞》百老汇音乐剧中以严谨的舞蹈编排与精准的场面调度要求,力图展现多样化的表演艺术风貌。

该剧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为主轴,融合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朗明哥舞,并吸取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蹈的精髓,共同营造出一场气势如虹,剧力万钧的精彩舞作。

《中外音乐名作欣赏》结课论文

《中外音乐名作欣赏》结课论文

班号:年级:姓名:电话:学号:音乐欣赏与审美观——学习“中外音乐名作欣赏”的感想摘要:在无意中我选中音乐欣赏课,通过学习这门课,也在无意中感受到:音乐对我们的情感、思想、意识有积极的影响,它能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审美观,满足人对美的追求的渴望。

同时音乐里边藏着许多美妙的画面,特别是我们的传统音乐(如“原生态”民歌,它描绘农民的生活,饱含着他们特殊的感情)。

但最重要的是:音乐,它能开阔我们的心,为我们缓解压力,学会鉴赏它们是人精神生活上莫大的追求,更是人的审美观上的一种提升。

关键字:音乐欣赏审美观精神追求音乐,它能震撼人心、怡情养性、触动人们的心弦,而且多姿多彩、博大精深。

要感知音乐艺术作品的美感和情感,就需要有读懂音乐艺术的语言的能力。

恰好,音乐欣赏这门课给了我学习这种能力的机会。

通过认识各种乐器,聆听古今中外的音乐名作,特别是聆听那些被遗弃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大潮外的中国传统的音乐,使我在音乐审美上得到启发,有了一种别样的审美方式。

同时,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欣赏音乐对我们的情感、思想、意识有积极的影响,可以为我们缓解压力、宣泄情感,培养并提升我们的审美观。

其实,一直以来,我所接触的都是流行歌曲,它们直接、通俗地表达着人的生活及感情,或喜或忧、或浪漫或美好、或充满憧憬或展望未来。

直到我选了这门课,聆听着课上老师为我们介绍的用不同乐器不同方式弹奏出来的曲子时,我才发现音乐其实可以这样感知:那声声乐音流淌出来可以像诗篇,那半刻的停顿,可以是一幅被抓拍的饱含深情画面停留在你的面前。

就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它给人的感觉是无尽的想象,无尽的美丽画面。

我无法用太细的语言去解说这种感受,但我深刻的感受到音乐除了能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生活,还能帮助我们宣泄情感,缓解这功利世界带给我们的压力。

我明白:音乐和人是密切联系的,没有音乐,人的情感将失去寄托,会在这喧嚣的尘世变得更加茫然,这就难有完满的人生。

音乐的美是需要人去感知、理解、想象的,这与人的审美观密不可分。

我的音乐欣赏论文

我的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电信学院计科081 洪利忠35印象最深的一节音乐欣赏课我很幸运能选上音乐欣赏这门选修课,之前我一直都想着希望自己能让老师培养一下自己的音乐欣赏和演唱能力,不过一直都没有机会。

也想着去参加一些唱歌比赛什么的,这样就有老师能给予一些评价(我在音乐方面的一些不足)。

音乐课的刘老师很好,给我们讲了很多知识,让我们了解了很多音乐方面的知识,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很多平常不常听到的乐器的声音。

那些音乐很美妙,听的很有感觉。

本身我就很喜欢音乐,大概从3岁开始就一直都是听着磁带里的音乐长大的。

很快就上到了最后的几节课,真是感觉好快,不过很值得,音乐让我也学到了很多。

经过上了音乐欣赏选修课,我对音乐以及音乐的发展史有了新的认识。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这说明,如果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人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听了很多不同器乐的演奏,有琵琶的,唢呐,萧,笛子,提琴,还有那个葫芦丝。

最喜欢听那个葫芦丝演奏的乐曲了。

那个声音就感觉很深沉,也很欢快,主要还是他演奏的是乐曲好听,名字现在忘记了。

我还了解到了,配器是器乐合奏中乐器配制和组合的手法,包括对乐器的选择,对不同音色的选择,将各种乐器按声部组合、创造出的、最能体现乐曲内容的音响表达。

同样的旋律,同样的和声组合,不同的配器可以使音乐出现不同的音响效果,甚至不同的音乐形象。

我爱音乐,激动时,它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使你安详,苦闷时,它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使你振作。

我愿在音乐中成长。

每当我一个人无聊的时候,我总喜欢听着mp3里那悠扬的曲调和柔美的歌声让自己远离孤独,摆脱空虚。

细细地聆听莫扎特的《小夜曲》、舒曼的《梦幻曲》,激情的《黄河颂》,还有感动的《梁祝》……合上双眼,随着高高低低的音符放飞自己的思绪。

每当一曲终了,心中早已填满了惬意和满足。

我最喜欢听古典的钢琴曲,那晶莹透亮的声音,清脆而又不单调,它饱含了人性的温暖和母性的慈爱,仿佛使我找到了心灵藉以避风的港湾。

音乐鉴赏论文(大学选修课)

音乐鉴赏论文(大学选修课)

中外音乐欣赏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

但是提到古典音乐,大多数人认为离我的时代好遥远。

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只是觉得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

通过选修音乐鉴赏,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

我发现古典音乐是完美,优秀,经典的。

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大师是海顿,他是交响音乐的泰斗。

他的音乐典雅、华丽、结构方整、旋律流畅,很少有戏剧性冲突,使人飘飘欲仙。

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

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和声、转调。

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

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乐真正的奠基者。

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

如今,这首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

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

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

中外名曲欣赏之我见

中外名曲欣赏之我见

中外名曲欣赏之我见本次选修中外名曲欣赏课,抱着一个培养音乐兴趣的态度去了解学习中外交响乐,回过头来想上过的几次课,这个目的似乎已经达到了。

听到了一些名曲,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音乐,私下里下载了贝多芬第一到第九交响曲,了解了各自的创作背景,更加喜欢上了它们。

下面就选择课上听到的《第九交响曲》和李焕之的《春节序曲》结合查阅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气势。

一开始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

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

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

但是仔细品味,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

第三乐章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开始就像狂风暴雨一般,象征着从黑暗里杀出来,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

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

接着慢慢地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

《春节序曲》又称《序曲—大秧歌》,是李焕之管弦乐组曲《春节》的第一乐章。

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其中,引子就概括了全曲的情绪,集中体现了全曲主要旋律和节奏的特点。

中外名曲赏析选修课之我见

中外名曲赏析选修课之我见

中外名曲赏析选修课之我见陈柳均生工0803我一直都很喜欢音乐,各种各样的音乐,并且得知这是徐湘老师的课,就选了这个课——中外名曲赏析。

因为经常听音乐,所以从初中开始,就在电视上或广播里听到过一些交响乐和轻音乐,但当时只是对音乐的旋律有个感觉,以后再次听到时会想起来自己听过其中的某一些。

后来,渐渐喜欢上了日本的作曲家久石让,看他的交响乐演奏会的DVD,才开始去理解去仔细的品位交响乐。

我觉得,音乐就是要结合写作背景和人物感情来理解的,上了这门课之后,体会就更深了。

当老师在第一堂课上放出那些我熟悉的古典音乐时,我就觉得很高兴,因为大多数旋律我都听过,也很喜欢,而且老师把音乐的概念和分类等都系统的讲了一遍,这让我从另一个方面去了解音乐,而不仅仅是去听,而是去理解,哪种乐器表达了什么感情,哪种节奏抒发了什么心情……在一次毛概课上,老师给我们看《大国崛起》,是讲俄罗斯的,放映过程中影片里出现一段背景音乐,是《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在这之前,恰好在徐老师的课上,听到了这个曲子,并伴随老师的讲解欣赏完了这首交响诗,所以在毛概课上,听到这个熟悉的旋律时,脑袋里一下迸出了赏析课上徐老师的分析:一支骆驼商队在俄国军队的护送下,行进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由远而近,继而又消失在空旷的远方。

这无疑加深了我对影片背景的理解,使我对之印象更加深刻。

在已经讲过的几种音乐类型中,古典交响乐、民族音乐是我最喜欢的。

前面提到的久石让的交响乐演奏会的DVD,我已经看过很多遍了,但不论看多少遍,我每一次都一样的充满激情,充满感叹。

因为看过这些配乐配的动画电影,所以每次听音乐的时候,脑海中都会有影片里的画面。

而交响乐队里的各种乐器就像影片里演员,被作曲者安排成不同的角色,协调的开展着各种故事情节,最终合成一部感人的影片。

在交响乐里,乐器被演奏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我能看到在情节非常紧张的时候,小提琴演奏者们动作加快,表情也跟着紧张,在情节舒缓的时候,演奏者们身体轻轻的摇晃着,很沉醉的样子,欢快的情节开始时,演奏者们面部表情很轻松,轻轻摇着头,享受演奏的过程。

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共五则)

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共五则)

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共五则)第一篇: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一、作品背景春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在西北地区,每逢春节就举行红火的秧歌舞活动,人们同歌共舞,互相祝贺。

“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

而《春节序曲》创作于1955年—1956年,取材于作者早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展现了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他以陕北民间秧歌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二、结构《春节序曲》是一首节日里欢唱的管弦乐曲,它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

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的歌舞场面,以强烈的节奏、力度概括全曲节奏、情绪特征,将听众带进欢快热烈的大型群舞中。

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到高潮结束,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酣畅淋漓,乐曲在沸腾的情绪中结束。

三、风格特点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

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

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再现部。

重复部分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

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自我感受在我国《春节序曲》可谓是脍炙人口,不论在那个地方听,都会给人快乐和喜庆的感觉,就放佛看到了作者所要描述给我们的陕北人民大丰收的忙碌场景,人民脸上挂着笑容,相互祝贺,共庆丰收,曲调幽美,节奏感强,似乎让一切烦恼烟消云散,只剩下快乐相随,用柔和加明亮的乐器抒发内心感受,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共鸣,产生联想。

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

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

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篇一: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通过本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

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然而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

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民族音乐风格上因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另外外国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较显著,它完善了一套纯器乐的大型曲式,如独奏奏鸣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

它的主要特点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结构规范,主题乐思发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发展趋势。

并规范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还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

而在此之前的乐队里,只有弦乐组是完整的。

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有组织的充实到乐队后,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

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在古典音乐派别中,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中外名曲鉴赏结课论文

中外名曲鉴赏结课论文

中外名曲鉴赏结课论文歌曲魔王中外名曲鉴赏结课论文谁透过深夜在风中飞驰?那是位父亲带着他的孩子;他将男孩紧拥于臂怀,把他抱紧,为他保暖。

我儿,为何掩起你的脸?父亲,你没见魔王?那魔王束着冕冠,系着裙幕。

我儿,那是一片迷雾。

“可爱的孩子,你跟我来!有趣的游戏你我一起玩;海边鲜艳的花儿开得旺。

我的母亲有许多金衣裳。

”父亲,父亲,你没有听见,魔王轻声许下的诺言?我儿静静地不要响;那是风吹枯叶梭梭的响。

“聪明的男孩,可想跟我来?我的女儿们会耐心的等待;她们夜夜舞着欢快,跳着、唱着、陪你度过夜漫漫。

”父亲,父亲,你可瞧见那?那魔王的女儿们的晦暗地方?我儿,我儿,我看得清楚;那是几棵灰色的老杨树。

“我爱你,喜欢你的美丽。

你若不愿,我也得用武力。

” 父亲,父亲,现在他抓住了我!他的折磨使我难熬!父亲慌了神,如风策马飞驶奔,他把呻吟孩子怀里紧紧摁,竭力困苦回农场,他儿早在自己怀中亡。

注一:此诗为歌唱剧《渔家女》(1782年)所作之开场曲,于1781年8月已作成。

赫尔德所辑民歌中有一首丹麦民歌《小妖之王》(Ellerkonge=Elfenkoenig),本诗乃受该诗之启发而作。

舒伯特曾为本诗作曲,成为世界名曲。

注二:这里的魔王并非恶魔撒旦,而是一种小妖魔,小妖精,小精灵,称爱尔芬(Elf,Elfen),是一处侏儒似的小妖,住在小山上,森林里,喜欢音乐和舞蹈。

对人类常表示好意,但如果不听他的话,也会恶意报复。

注三:Gestalt,正是因为这个词,我才录下这首诗,汉语译为格式塔,是“知觉到的形”之意,也是一个心理学的流派名称,该派重视对视觉的研究,认为知觉即含理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此也感谢德语老师提供此诗。

注四:据说1781年4月的某夜,图林根的库尔尼茨村有一农民抱一病孩骑马去耶拿,拟请该地某内科名教授医治。

教授宣告无望,该农民只得抱其病孩回去,未抵家门前,儿已断气。

数日后,歌德至其住处附近,在枞树店闻知此事,遂在旅店内写成本诗云。

西方音乐名曲赏析论文

西方音乐名曲赏析论文

西方音乐名曲赏析论文周三2015293611赵忠胜本学期我选修了《西方音乐名曲赏析》这门公选课,以下是我对课中观看的三部歌剧做的简要赏析1.歌剧《卡门》观后感《歌剧》大致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漂亮泼辣而性格坚强的吉卜赛姑娘卡门爱上了士兵唐·霍塞并使其陷入情网,唐·霍塞因此舍弃了原来的情人米凯拉并离开军队加入卡门所在的走私贩行列。

但这时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艾斯卡米罗,于是霍塞与卡门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

最后,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唐·霍塞的苦苦恳求,因此激怒了唐·霍塞,终于死在唐·霍塞的剑下,故事最终以悲惨结局。

歌剧《卡门》以高超音乐技艺,叙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

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

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音乐色调的明亮与叙事内容的阴暗,两者间构成强烈反差,这种奇妙的品格成就了作曲家比才的不朽伟业。

歌剧《卡门》的主要特色在于,它不仅保留了原小说的真髓,而且通过音乐的独特力量,从根本上转化和提升了原小说的艺术品质。

普罗斯伯·梅里美的《卡门》充其量是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说,而乔治·比才的《卡门》则具有充分的资格被看作是一部“伟大的”歌剧。

自从梅里美的小说《卡门》问世以来,“卡门”这个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吸引各路英杰,经历了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不同媒介的诠释,但只有在歌剧《卡门》中,“她”才获得了充实饱满和有血有肉的真实再现。

这是一个必须依靠音乐的魅力才能获得全部生命活力的人物形象,她的妖艳、狂放、热情和坚决,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几乎“本能地”召唤音乐的加入——因为音乐在所有艺术媒介中,是一种最有效的直刺神经的感官武器。

以音乐塑造卡门,优势不言而喻。

卡门似乎专门为音乐而生,而音乐也在期待着卡门。

中外名曲欣赏之我见

中外名曲欣赏之我见

中外名曲欣赏之我见出于更多了解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和放松自己的情绪的目的,我选择了在星期一晚上上课的公选课——《中外名曲欣赏》。

在搞了个乌龙之后,我们的上课教室最终敲定在了一个具有良好音乐效果的多功能厅1C109。

说实在的,在接触这门课以前,我以为自己上这门课会是很轻松的,欣赏欣赏中外名曲嘛,这谁不会!可是当我上了一节课下来,当我感受到徐湘老师对音乐的那种造诣和领受时,我是深深震撼了。

我为以前会有那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而感到惭愧,我亵渎了音乐的神圣。

在上过几节课之后,我也在老师的教导下知道了我们欣赏音乐并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而是要有“功底”的。

首先我们得要懂得音乐的基本常识,其次要了解曲子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艺术风格,当然还要弄懂音乐题目······首先徐老师讲的是外国名曲的发展脉络,依次为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等等。

巴洛克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巴赫、亨德尔等;维也纳古典音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

在上课的内容中,我了解到了很多有关那些名作曲家的一些生平概述。

比如:海顿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者,被称之为是“交响乐之父”,被誉为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尤以交响乐和管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他的名曲有《告别》和《惊愕》等。

接下来是奥地利的莫扎特,他从小被称之为“音乐神童”,他的创作奠定了德国民族歌剧的基础,创造了现实主义音乐的新体裁。

他的主要代表作有《费加罗的婚礼》、《土耳其进行曲》、《魔笛》序曲和《小星星变奏曲》。

其中我比较熟悉的是《费加罗的婚礼》,因为以前曾经听过这首歌,但就是不知道它的名字,只觉得这首音乐很有意境,蛮喜欢的。

接下来被介绍的就是被称之为“乐圣”的贝多芬了,可以说对于这为伟大的作曲家,我算是并不陌生的了。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共5篇)

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共5篇)

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共5篇)第一篇: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我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

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

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二泉映月》是华彦均作曲,华彦均人称“瞎子阿炳”。

他身世悲凉,四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演奏,父亲去世后,他双目失明,流落街头。

在他流浪卖艺时,他依靠自己的音乐素养,慢慢拉出了绝美的《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渐渐响起,乐声时而高潮,时而低缓,时而不安,时而平静,静静地聆听着哀怨的旋律,像是听到那泣血的悲诉,那悲愤的呐喊;感受到企盼的眼神,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每一弦一奏中,都能感受到他激烈而愤恨的指责。

他在怨恨,他在呐喊;他不甘,他挣扎。

然而一切都只是徒劳,音符渐渐安静了,温和了。

无奈的现实下,他只得踏着脚下的崎途,用坚强与倔强继续生命,将凄楚的人生化作一个个鲜活的音符,拨动着心灵的琴弦,最后一切都会归于平静,绚烂被渐渐隐没,生命也会一点点消逝。

倾听《二泉映月》是畅快的,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我们能体会的不仅是伤感怅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还有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二泉映月》多么清美的名字,清晰地印刻了盲人阿炳辛酸怨恨的一生。

最后一段、、感受音乐的魅力,要感知音乐艺术作品的美感和情感,需要有读懂音乐艺术的语言的能力。

音乐鉴赏课结课论文(选修课)

音乐鉴赏课结课论文(选修课)

音乐赏析论文音乐鉴赏课的感想摘要: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

学习完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后,学到很多东西,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以及音乐的发展史。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对于音乐有些想法想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课堂。

关键词:音乐赏析感受在音乐鉴赏课程中,老师主要讲了两大部分,前面一部分主要将一些乐器以及一些有名的音乐家。

后期讲古典音乐,分时期介绍,并介绍一些时期的代表人物,就给大家简单介绍我对音乐的一些简单的认识和我比较喜欢的几个人物。

一喜欢的音乐家说两个喜欢的三个音乐家,一个是阿黛尔(Adele Adkins)最喜欢她的老师讲的时候放的她的这首歌,在格莱美颁奖的舞台上,这个格莱美奖的宠儿,喜欢她身上奔放自然地味道,现在还记得那几句歌词让整个班都沉浸在其中“There's a fire starting in my heart,Reaching a fever pitch and it'sbringing me out the dark,The scars of your love, remind me of keep me thinking that we almost had it all The scars of your love, they leave me breathless”。

第二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汪峰,感觉他特别有才,那次去KTV唱他的《北京北京》,以及老师上课放的音乐《我爱你中国》,他编曲、歌词、唱功都很好,喜欢他身上的特有的色彩,汪峰是一个伤感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敏感的诗人,是一个用歌唱来关注和面对现实的知识分子,但是,依然在路上。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歌手诗人,他的音乐,有抗争而不颓废,有呐喊而不尖叫,有挣扎而不自虐。

在迷茫的人生意义路上,像一个孤儿,像一只麋鹿,却依然能够伴随着你走出困窘的天地。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第一篇: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经过这一学期的《中外经典音乐鉴赏》的课程,老师经过多娱体以及亲身教导的教学方式,使我可以在中外经典音乐名作品欣赏为内容的课程,同时将音乐基础知识贯穿整个课程。

通过老师循循善诱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中、西方音乐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西音乐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特点,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创作手法等。

如中国的古乐,日本的能乐,西方的歌剧等。

从而拓宽了我的思维方式,培养我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方式,丰富了我的音乐文化知识。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

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

在声乐作品赏析中,由于音乐是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形象的,我们能夠比较明确、具体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这个学期令我最深刻的就非老师教我们唱的《阿里郎》莫属了。

《阿里郎》是一首朝鲜民歌中的代表音乐作品,能用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流畅的演唱,认识长鼓舞、伽倻琴弹唱的表演形式。

《阿里郎》还翻译有了国语的版本。

让我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在合作创编与歌唱表现中培养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

而且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朝鲜族民歌又称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引起共鸣”。

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我的大学音乐欣赏论文(交响乐)

我的大学音乐欣赏论文(交响乐)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姓名:艾雄威班级: 09材料本学号: 200940840120音乐欣赏心得体会在这学期,我选修了音乐欣赏。

我们的校园生活到处都充满了音乐,悠扬的音乐可以抚平我们烦躁的情绪,轻快的音乐可以唤起沉重的心情,激昂的音乐可以调动消沉的心态。

音乐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心灵。

平时我也只是听听音乐,但并不是真正的了解音乐,所以我想借此机会更多的去了解音乐。

第一堂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外国的音乐,首先提到的就是交响乐。

交响乐给我的感觉就是恢弘,庄严,激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交响乐是乐曲里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完美,音响宏大,写作技巧最全面的音乐体裁。

内容大多反映社会重大事件,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自然的变化,以及作者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们为生活,自由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即使几百年前的乐章至今依然能够让听者为之振奋,仍能在如今百花齐放的乐坛中熠熠生辉。

我想这是因为在交响乐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创作者的精神思想。

甚至有的交响乐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反映出了人民的心声。

让我们在听交响乐的同时能够深入作者的心中,体会当时的文化。

提到交响乐就不得不提那些为交响乐做出贡献的人。

交响乐之父海顿,让交响乐走入人们的认知里,古典交响乐的革新者贝多芬,他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更是在那个时代起到了催人奋进的作用,让交响乐深入人心。

之后的课上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乐器,让我对音乐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的也认识到了音乐的深奥。

一个简单的乐器,却能演奏出许多美妙的乐曲。

不同的乐器又各具特色,也反映出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的不同。

然后老师引领我们走入了钢琴的世界。

钢琴与小提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而钢琴又被称为乐器之王. 它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乐器无法与之相比拟的。

在我的认知里钢琴的声音总是优雅,清脆的。

或悠扬,或沉稳,或欢快。

每一种曲调都能给人不同的感受,并且深入人心。

钢琴声如美玉,温润柔和,贴近心灵;钢琴声如心声,它诠释着弹奏者内心的波澜起伏和心路历程;钢琴声如泉水,行云流水般从指间倾泻而下。

选修课《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第五交响曲》听后感

选修课《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第五交响曲》听后感

《第五交响曲》听后感在音乐鉴赏课上听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命运交响曲》,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短短的时间里,描写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世界的冲突。

听过这首交响曲的人都知道,这首交响曲从开始的明显威胁开始,以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结束,这是贝多芬英雄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对困扰他的恶劣形势的征服。

在他的交响曲中,人的胜利是同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

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人们格外奋不顾身去建立功勋。

英雄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

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展历程。

因此,这部作品实际上最深刻地阐释了贝多芬“通过斗争从黑暗走向光明,获得胜利”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象一头雄狮永不向命运低头,而是向命运奋力抗争。

这个主题旋律就象一枝小树芽,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它萌发成千千万万叶子,这些叶子虽大小不同,但密切相关。

作者就用这些小树芽——发展成了一棵蔚为壮观的大树。

这部乐曲记载了:“人类从痛苦走向智慧,从智慧走向勇气,从勇气走向希望,从希望走向永恒生命的漫长历程”。

欣赏这部交响乐,可以说是境界上的一次升华,给人以勇气、信心和力量!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结构精炼、简洁, 一气呵成, 是十分完整的统一体。

“命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快板; 第二乐章为歌同谣式曲体, 慢板; 第三乐章为舞曲或诙谐曲,快板; 第四乐章为回旋曲体, 快板。

第一乐章开头的“命运在敲门”的四个音。

FF之强度震撼人心!不难想象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完全耳聋的贝多芬徘徊在命运与希望、现实与理想的斗争中,我想,这构成了第一乐章感情展开的主线,就正如他心中呐喊的声音——“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二乐章同第一乐章的悲剧感觉全然不同,这好像是一首抒情诗。

选修课《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第五交响曲》听后感.doc

选修课《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第五交响曲》听后感.doc

《第五交响曲》贝多芬,作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被人们冠以“乐圣”的头衔,并不为过。

人们敬仰贝多芬,这不单单是因为他短暂的生命为人类留下了极为丰厚的音乐财富,更多的是他那坚忍不拔,敢于同命运相抗衡的非凡品格所给予我们的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

贝多芬的命运极其坎坷,甚至可以说“一开始,人生对于他就只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战争”。

当他还是孩童时,就被父亲剥夺了原本可以尽享欢娱的童年时光,在严酷体罚的压迫下,苦学提琴。

然而,痛苦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叩门。

在他30岁时耳聋又无情地对他施以酷刑,这对贝多芬内心深处无疑是一个惊天霹雳,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也带来了一个沉重的打击,绝望之际,他几乎好几次寻求自杀。

于是,他从内心深处发出惨痛的哀号:“我躲避一切交际,我不能对别人说…我是聋子‟!倘若我干别的职业尚可,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

”但与此同时,他又发出另一个坚定有力的声音:“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让我完全屈服!”这斩钉截铁的不屈誓言,怎能不令人惊服、振作、讴歌呢?究竟是什么力量拯救了这颗趋于毁灭的心?还是让贝多芬自己来回答吧:“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还是道德!”可见,贝多芬强忍着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摧残,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神圣使命的执着追求。

他把对音乐的追求,对人类的奉献视为比生命更可贵的灵魂。

这是一种力量,一种抗拒生命的不竭动力,永不干涸的生命之泉!贝多芬的耳疾和他创作的大量音乐作品恐怕在许多人眼中仍是一个谜。

最难以置信的是,一个聋子是如何创作出如此气势磅礴的《英雄交响乐》?又何以能谱写出豪放宏伟的《命运交响曲》?更是怎样去神话般地弹奏柔和明澈的《月光曲》的?翻阅他大量音乐作品,更令我惊奇的是,他的大部分音乐巨作都是在耳疾之后以靠咬着木杆来感觉音符所完成的。

贝多芬从何而来如此非同凡响的灵感,如此丰富的情感和激昂的性格?这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久久翻腾,无不让人感奋不已,并使我油然想起奥里森·马登的一句名言:“纵观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杰出人物,他们当中一大部分人曾经有过艰辛的童年,甚至备受命运的虐待,但强者总是善于找到生命的支点,及时调整心态,并承受艰难困苦,用恒久的努力去打破重重围困,铸就卓越与伟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音乐故事
《礼记·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可见音乐都是源自于人们内心的思想感情,从而反映对生活的感悟。

经过一学期的钢琴欣赏课程,我对音乐的认识从最初学校老师教的儿童歌曲、到后来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上升到了从内心出发来感悟音乐的魅力,把音乐融入到思想中、生活中这样的认识。

音乐是有生命的,是会和我们谈心说话的,当我听到民间艺术家阿炳的《二泉映月》,那缓缓流淌过耳边的音符仿佛把我带回了他的世界,当我听到贝多芬最著名的那几部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或恢弘大气,或沉思低吟,或惊心动魄,仿佛这个曲子的主人正站在我面前,同我娓娓道来他酸甜苦辣的一生。

经常的我会陷入一首音乐中,或者迷上了它的曲调,或者喜欢它的节奏,或者爱上了听它时自己的美丽心情。

总之,虽然自己不是专业的音乐人士,唱歌也只能说不至于让人恐怖,但是我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热爱音乐,并且它已经成为我灵魂和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了。

其实我也不清楚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喜欢上音乐的。

记得很小的时候,音乐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很神秘且遥远的东西,而且那时我的父母并没有发现我对音乐的兴趣。

记得那是在十岁左右,父母当时那个年代比较流行去歌厅舞厅唱歌来休闲娱乐。

经常是一些亲朋好友在一起聚餐聊天之后,就着聊天未尽的兴致,云涌似的去歌厅舞厅释放内心对生活的感受和对即将逝去的青春的怀念。

还记得那个时候父母最喜欢唱的就是《涛声依旧》、《众人划桨开大船》等等到现在还很脍炙人口的歌曲。

当时的我作为一个小孩子,连字都认识的不多,更不会唱歌了,顶多跟着哼哼几句,我坐在角落里看着大人们各种或优雅或唯美的舞步,以及悠扬的余音绕梁的绵绵歌声,觉得大人的世界特别精彩与神奇。

看见他们脸上洋溢的奕奕神采和灿烂笑容,我小小的心充满了神往,特别希望自己会长大,然后像父母那样在音乐的神奇世界里,或低吟或浅唱或高歌,尽情的抒发内心的情感。

渐渐长大后,自己经历的事情也多了起来,忽然发现周围的很多人都有听歌的习惯,也都有自己最爱的歌名和歌星,出于不甘落后的争强好胜心理,我也开始接触各式各样的歌曲。

后来听的歌多了,也开始会挑选真正喜欢的歌曲了,也会跟着旋律慢慢的哼唱,沉浸在动听的旋律中,甚至忽略了周围的世界和时间的流逝,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而且听歌对于我来说也是个很好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偶尔心里有不舒服的感觉,或者遇到不顺利的事情的时候,我就会去安下心来去听听喜欢的歌,随着音乐声响起,原本躁动不安的心情会莫名的平静下来,就像大热天里口干舌燥的时候,吃了一根冰棍。

虽然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想听什么歌都要去买CD或者磁带,而且正版的也比较贵,但是我经常偷偷的攒下零花钱,每次攒够了一盒磁带,心里都会喜悦好多天,然后爱不释手的反反复复的听。

音乐真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美好,有了音乐,我们可以让自己由于一天劳累的工作而疲惫不堪的身体得到休息,可以让突然不安的情绪得到抚慰,可以让忧伤的心情变得灿烂明媚,更可以让开心快乐的时刻变得更有意义。

记得高中的时候,当时学业是比较紧张的,一天没有多少自己的自由时间,不过学校每天下午都会有校园广播的时间,这也是一天中唯一的几段能得到休息的时间了,也是为数不多的心情轻松洋溢的时刻。

负责校园广播的同学会从大家那里收集来许多好听的歌曲来选择播放。

我们高中的时候有很多很流行的歌星,于是听他们的歌在校园里就慢慢成为了一种大家都追逐的时尚,比如孙燕姿、周杰伦等,还有一些轻音乐,很适合晚上入睡前听,静静的伴着悠长的调子进入梦乡,心情很好,熟睡的时候嘴角肯定也是带着笑容的吧。

不过在听歌的时候我却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对于很多旋律我都特别熟悉,甚至刚开始几个音符我都可以哼出下面的调调,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些歌的歌词是写的什么。

每次听歌的时候,我都会跟着曲子哼哼,然后自己深深的陶醉在旋律中去,不知不觉时间就流淌过去了。

可是到了后来,真正有一天我可以登台唱一首完
整的歌时,歌曲的旋律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回荡,我却怎么都记不起那些已经被听了很多遍的,也被很多人背的滚瓜乱熟的歌词。

于是本来要向大家展示自己才华的期待就只剩下了沮丧。

我自己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以前的同桌和好友经常会讨论哪首哪首歌的歌词写的多优美,多感人,而我却对他们说的完全不知所然。

可能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是公平的,当他眼前的窗户是关着的时候,必定还有一扇为他打开着的窗户。

我就是从其他窗户中找到自我的那个人。

对歌词很木然的我从每首歌的曲子里却能感受到它想要表达的感情,并且我会把它想象成一个小故事,演绎出很精彩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

朋友们经常会跟我开玩笑说,如果当年高考的时候我报北京音乐学院,而不是学跟音乐一点不相关的理工科的话,我以后或许会成为一个音乐奇才。

虽然自己也感觉挺遗憾的,不过其实只要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无论我在哪里,年龄多大,从事着怎样的工作,都可以让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来,它是和我息息相关的,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我的一部分,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我已经太习惯了它的存在,如果突然消失了,自己肯定也会窒息吧。

如今我已经是个研究生了,音乐伴随着我也走了十几年的光影了,从小时候的懵懂无知,到现在的有自己对音乐的赏析和理解。

真的跟感谢音乐,因为有它,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每听一首歌,就像和一位新结交的朋友聊天,更像去了一个新鲜的地方旅行,虽然两脚未动,心却一刻都不曾停下,也从未停止过因音乐而起的对生活的感动。

真的感觉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的时刻,是最幸福最值得留恋的。

说到感动,我想起高一的时候,有一次老师为了创新教学思路,让我们自己改变《蒹葭》这首诗经名篇。

同学们有的改成了现代诗,有的改成了小说,也有改成了自编自导的话剧,而我却将它改成了一首歌,曲子我选用的是当时很有名气的《发如雪》。

现在回忆起来,歌词我大概都忘却了,但是还记得那天晚自习的时候,老师叫到我的名字时我激动的心情。

我在台上润了润嗓子,看着下面50多双眼睛,将那首有着《发如雪》旋律的《蒹葭》唱了出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唱完了最后一个音符,心情异常的紧张又兴奋,闭着眼睛都不敢看台下大家的反应。

过了几秒钟,潮水般的掌声向我红透了的滚烫的脸蛋涌来。

这时,老师笑着过来拍了拍我说,你的词改的好,没想到你的歌唱的也是这么好。

当时,那种感觉像吃了一颗又甜又香的巧克力,幸福的感觉融化在口里,久久不能散去。

从此我对音乐就更加的痴迷了,并且经常会唱几首自我感觉还不错的歌给大家听,无论唱的好坏,大家都会给我认真的鼓励,让我很感动。

总结起来,音乐真是个很玄妙的东西。

还记得以前有个文章说,给动物放不同的曲子,会对他们产生非常奇妙的影响:瑞典的人们发现他们家的母鸡听过杰克逊的歌后,日产蛋量会是没听歌的时候的两倍。

这不得不说,音乐真是大自然赐给万物生灵最美妙的礼物。

音乐带给了我很多很多我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回忆。

它虽然简单,却充盈着我的整个生命,让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很多,love you,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