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 黄利

合集下载

“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报告

“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报告

立 斯


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书 一 (0 5 首 都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出 20 年
版 )初 步形 成 符合 新课 程 要 求 、 , 具 有 北 京 特 色 的 中小 学 德 育 课 程 教 学体 系 , 发挥 了课题 研究 的价 值 。 3编 写 和 出版 了《 京 市 小 学 . 北创新 Βιβλιοθήκη 二、 课题 研究成 果
为期三年的“ 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 实效 性 研 究 ” ,北 京 教科 院基 础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中心 德 育 课 程 教 研 室
承担 课题 研究 任 务 。 课 题 指 导 思 想 : 中 央 、 育 以 教 部 和北 京 市 有关 加 强 和 改 进 未 成 年 人 思 想 道 德 建 设 的 若 干 文 件 精 神为 指 导 , 入 总结 以往 中小 学 德 深 育 课 程 成 功 的 教 学 经 验 和 成 功 课 例 , 刻 剖析 影 响 中小学 思想 品 德 深


④ 田圆
有教学实效的优秀课例。 实验学校
④圆融 回鼠
课和思想 政治教 学实效性 提高 的 教 育环 境 、 学 内容 、 学 模式 、 教 教 教
学 资源 和 教 师 素质 , 将研 究 重 点 聚 焦 于教 育 内部 , 别 是 长期 影 响 中 特
2 .总 结 和 提 升 了全 市 课 改 经 验 , 辑 和 出版 了《 编 中小 学 德 育 课
小学德 育课程 教学实效性 提高 的 传 统教 学 方 式 ,从 现 实条 件 出发 ,
努 力 探 索 以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为 前提 、 “ 以 三贴 近 ” 原 则 、 为 以学 生 课 堂 体验 和感 悟 为 主 导 、 以社会 实 践 为依 托 的新 型 教学方 式 。 课 题 研 究方 法 : 查 与 观察 相 调

中小学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策略的研究

中小学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策略的研究

中小学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策略的研究摘要:近几年来,中小学教育手段和教育的重点都发生了很多改变,对学生培养的重心逐渐扩展到包含心理素质、德育水平以及学习的综合能力等各个方面。

中小学班主任在学生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不仅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还可以有助于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本文主要从中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面临的现状、德育工作开展的积极意义以及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策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策略引言: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同时教育领域也在不断革新。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性格、认知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都在这一阶段逐渐确立。

中小学教育在学生整体生涯中占据十分高的比重,此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影响深远。

因此,中小学班主任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德育工作的不断改进也始终是中小学教育阶段研究的重点问题,该项教育工作值得进一步被优化。

一、中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面临的现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德育工作也在各个中小学中广泛开展起来,并且很多学校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在众多中小学中,或多或少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需要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为以下三点:(一)师生之间沟通的频率较少在旧有教育模式下,应试教育的思想仍旧比较突出。

教师为了一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班级授课中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德育的培养。

中小学的课堂内容设置比较充实,课下师生之间的沟通的机会也比较少。

这样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了解的较少,在学生心理认知以及原有的德育水平上不能进行准确评估。

这种状况下,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就会面临很大的阻碍,不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最佳教育方式,这样整体德育工作质量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中小学德育的实效问题研究

中小学德育的实效问题研究

中小学德育的实效问题研究作者:姚黎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2期摘要:在中小学教育实践当中德育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领域,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制定还是学校的教学实践都对德育倾注了相当大的精力,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在中小学德育实践当中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就是德育的实效性偏低,有时甚至处于失效状态,德育效果不理想,德育目的也没有达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对德育的概念、目的、定位、过程、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遵循德育的规律,从而取得实效。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实效中图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020-03在中学德育活动当中,有这样的一种倾向,那就是不问德育是什么和为什么,只问德育做什么和怎么做,在这样一种思想指导下,德育出现了偏差,德育的效能无法发挥。

所以,我们必须要关注德育是什么和为什么,要以科学的德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德育实践。

一、德育是什么和为什么(一)德育的概念德育,简而言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当然,这是对德育的非常简单的界定,对于德育范畴的具体理解与界定从不同的角度往往可以得出十分不同的结论。

狭义的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概念则有许多争论。

檀传宝教授认为对德育概念具体理解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二是如何理解德育过程。

檀教授认为过于广泛的德育界定有弊端,有关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望多”的原则。

所谓“守一”意即严格意义上的德育只能指道德教育。

“望多”的意思有两条。

一是思想、政治信仰确立等等本身是重要的,所以要“望多”,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等与道德教育即狭义的德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望多”,从而加强学校道德教育本身。

(二)德育与智育德育与智育的效能是不同的,只有正确地找准德育的定位。

才能正确地选择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德育的效能才能得以发挥。

1、智育主要解决的是知识问题,而德育主要解决的是信念问题现在不少人把德育变成智育,用智育办法来进行德育,这样的德育就不可能有较强的实效性。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研究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研究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研究第一篇:加强学校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研究《加强学校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研究》的反思——浅谈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在科教兴国的新形势下,教育要发展,学生素质要提高,必须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而建立这支队伍,不仅要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更要重视教师政治素质的提高。

为此我们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教师政治素质改革开放以来,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特殊性使我们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教师应以怎样的言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这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在积极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结合“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了“教师职业道德承诺活动”出台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承诺十项内容》,与每个教师签定了《承诺书》,提出了加强教师政治素质的新要求。

1、敬业爱生,增强事业心敬业爱生是教师政治素质的核心内容。

无论干哪行工作,爱岗敬业是先决条件,在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下,少数教师重金钱、轻事业、热衷于第二职业,使本职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教师对学生存在训斥、讽刺、体罚,甚至殴打等现象,为了杜绝类似现象的发生,我校在对教师加强思想教育,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同时,又制定了严格的考评制度,让每一位教师明确自己“应做哪些事,不做哪些事”,树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专业思想,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

就敬业而言,我校有一批数十年如一日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教师,他们那种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高度负责,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值得称颂,给青年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也经常受到家长们的赞扬。

当然,也有部分中青年教师缺乏事业心,缺乏敬业精神。

如近两年我校分进一些青年教师,由于受社会上拜金主义的影响,不甘清贫,心理上产生很大的不平衡,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有时甚至懒懒散散。

增强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增强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增强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增强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首先分析了目前德育教育的现状,然后探讨了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德育教学方法的对策。

在总结了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中小学德育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并促进学生品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对策研究、德育教育现状、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和提升。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中小学生面临着更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困境,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亟需研究出一套更为科学有效的德育实施方案。

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目前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德育评价标准不够科学,难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德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针对这些现状,有必要开展对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探索新的思路和做法,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1.2 研究意义中小学德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如何增强中小学德育实效性,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增强,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摘要:目前,中小学德育实效性日渐成为关注的对象,德育实效性不强成为困扰我国德育工作者的一大问题。

本文从我国的德育政策及德育过程两个维度对实效性不强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实效性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培养人的活动,而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

但是,不可否认,“尽管德育被提到首位,巨大的德育实践并未收到应有的道德效果。

”目前,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问题已被整个社会所关注。

一、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透视(一)不适切的德育政策影响中小学德育实践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德育政策将德育确定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它被国家和社会赋予了太多的责任。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等几乎所有教育内容都被囊于德育之中,促使德育成为一个大的拼盘,这严重地增加了德育的负担;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学生身上或是社会存在的诸多德性问题都被归结于学校德育,希望通过颁发相应的德育政策加以诊治,将德育政策的功能发挥过度,从而严重地影响其实效性与可行性,进而也大大地降低了中小学德育的达程度。

(二)德育过程简单化,缺乏实效。

虽然近年来我国对中小学德育主渠道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进,小学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学开设《思想品德》等课程,并修订了相应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得到了调整和充实,力图重点解决“繁、难、偏、旧”及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以增强时代感,淡化学科体系。

但在实际教学中照本宣科、“传授”和“灌输”等简单的教学方法仍大行于世,常使学生变成了“道德容器”,高尚的道德缩水为逻辑严密的道德条目,从而割断了德育与生活的血肉联系,道德成了与学生学习无关的客观知识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积极性,剥夺了学生体验性、发展性的德育过程。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赵县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赵县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我们认为:目前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多年没得到根治的问题:首先,在德育目标上,具有不合实际的弊端,很少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将德育目标化作具体的、富有针对性的情感品质和思想道德要求。

其次,在德育内容上,习惯将德育定位于政治教育范畴,既忽略了对智、体、美、劳诸育中包含的德育资源的开发,又忽略了生理学科和心理科学的有效渗透。

第三,在德育研究上,理论滞后于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关注的、困惑的反面的社会问题缺少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乃至老师感到茫然。

第四,在德育主体上,往往过分重视学校和教师的育人作用,而忽略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育人环境以及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开发,甚至还将学校和教师置于与学生和整个环境对立的位置。

第五,在德育效果上,传统德育往往较多追求轰动效应,讲求立竿见影,所以对整体而言,有时重形式胜于重实质;对个体而言,较多采用惩戒处罚的压服手段,不能潜移默化。

我们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拥有丰厚的教育资源,我们认识到面对国外形势的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我们的德育工作还不是很适应。

再加上当地农村社会上不良风气,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不同程度地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网吧,电子游戏室,留守儿童等问题,使得现在的农村孩子养成了一系列不良习惯,出现了孩子依赖性强、唯我独尊,或满脑子金钱、权势观念,甚至学习黑社会不良习气等。

他们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非常差,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薄弱,在学习中遇困难就放弃学习与思考,性格倔强又懦弱。

而学校的德育工作普遍存在“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象,德育的地位不能得到充分落实。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运用本校的资源,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努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德育的深入发展,为培养新世纪的“四有”新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4页word资料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4页word资料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1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概念及判断标准德育实效性问题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是学校德育改革的难点。

为更有效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有时要对德育实效的概念、判断及主要影响因素等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以指导德育的实践[1]。

1.1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概念学校德育实效是指道德教育在学校中的实际效果。

它即指学校德育预期目标所要达到的程度,也是指学生对预期目标的接纳程度。

它的价值判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最佳的标准和依据应从学校德育目标出发。

若学校德育目标与它所达到的程度相一致,那么其实效性和接纳度都成正比,也就是说,学校德育是具有实效性的,只是高低程度有所差别。

这种目标与接纳度和达到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反映,它是要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品德成分,由量变达到质变,并使学生的表现言行一致。

1.2德育实效性的判断标准近年来尽管研究者们对德育实效性做出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性,即德育的实效性离不开德育目标[2]。

德育实效性的优劣并不是一种随心而论的主观判断,在确定时,一定要有客观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实效性的价值归属才具有可信性。

然而,德育实效性的判读依据有哪些,我们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德育目标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学校德育的预期目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的。

⑴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规律。

⑵是否适应学生思想品德,个人素质的发展需要。

⑶是否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水平相适应。

第二,学校德育实效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及反复性。

在德育显现度、空间度、时间度方面,其潜在实效、长实效、远期实效的特殊性使得我们无法准确把握,需要我们经过漫长的时间来研究。

有时,德育效果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被激发并显示出来,在检测中很难判断;由于学校教育内部多种因素和学校教育外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学校德育效果也受到的影响;由于青少年的品德发展处于一个动态的、反复的过程,影响了德育效果的判断。

德育研究课题《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育研究课题《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育课题研究《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一、问题提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校内外教育都要抓得紧,一点放松不得。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在新世纪,江泽民同志在“以法治国”的方略下,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

这主要是针对新形式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中国加入市贸经济后思想工作、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所提出的,进一步表明了德育在提高思想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思想有了深刻的变化。

价值取向出现了多样化,价值选择出现了务实化,人们的思想趋于多元化。

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道德是积极向上的。

但是我们目前还处在社会转型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小学德育教育起着双重的效应。

其矛盾主要体现在,学校德育现状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实际环境的变化不适应。

经济条件的优越、独生子女的特有地位、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等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德育是不是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求与要求。

二、查阅文献课题研究之初,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掌握了相关课题的基本情况,课题所采集的问题是国内外教育的敏感问题区域,特别是国内学术界对此有所涉及,但还没有具体可操作性、实际性较强的具体指导方案,目前还属于待研究课题。

美国、日本等国家对此也有所涉及,也有一定操作实验和方案,但由于我们的国情不同,我们只可借鉴相关一些内容。

我们的课题力图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脚踏实地地作好研究工作,闯出一条德育工作新途径。

为了课题寻找理论上的支持,最后选定“素质教育理论”、“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中小学学习科学研究论文选”、“小学心理研究”并从网上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三、研究目标目标一:学生现有水平及家庭内部情况,学生现有实际生活能力、道德水平情况调查,只有了解学生的现有道德水平,掌握家庭环境情况,了解家庭教育动态,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本课题组拟以问卷调查、行动研究法使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进入初期研究。

试论增强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试论增强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一、德育目标素质化———处理好德育实效的长期性和近期效应的辩证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时期,这场巨大的变革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稳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能力,能自觉地按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因此也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和更高的要求。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规定,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中小学德育目标是全面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的过程中,要重视德育目标素质化。

德育目标素质化首先表现在增强目标的前瞻性。

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代表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仰、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素质,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

而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功能在于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全面的良好的基础,所以说,学校德育目标必须着眼于未来,要从大处着眼,从长计议。

不仅要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还必须重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的发展真正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能适应新世纪的各种挑战。

德育目标素质化还表现在促进德育目标内化为品质。

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内在的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因而确立德育目标既要立足于学生的在校表现,更要考虑到学生终究要由学校步入社会,面对纷繁的社会生活,学生能否清醒地分辨真假、善恶、美丑,这才是学校德育效果的客观检验。

我们认为,研究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处理好德育实效的长期性和近期效应的辩证关系,我们所要求的效果,既要“形于外”,更要“成于心”,要着力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实际提高。

二、德育过程具体化———处理好德育总目标和分层次要求的关系德育过程是达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途径。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我们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我们将讨论加强师资培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强化家校合作、倡导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促进学生参与管理等策略。

在将总结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德育工作的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师资培训、评价体系、家校合作、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参与管理、策略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德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德育工作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影响了其实效性和持续性。

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成为制约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因素。

部分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导致德育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也是影响德育工作效果的因素之一。

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导致德育成果无法量化和衡量,难以形成有效反馈和改进机制。

家校合作的不足也制约了德育工作的发展。

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关注程度不高,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影响了学生的德育培养。

有必要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和探讨,寻找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针对性的师资培训、科学的评价体系、强化家校合作、校园文化建设和促进学生参与管理等策略,全面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持续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奠定坚实基础。

1.2 研究目的小学德育工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领域,而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以期为小学德育工作的改进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德育意识,进一步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估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强化家校合作,促进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第四,倡导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通过促进学生参与管理,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德育素养。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xx年8月获准立项并开始研究,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近四年的努力,已经达到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此报告即课题研究的总结。

摘要本课题研究,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以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净化学生的心灵为目的。

针对过去“德育内容远离现实、教育方法陈旧、知与行脱节、评价手段单一”的教育现状,我们提出了德育工作必须追求务实、高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道德教育,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在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观察记录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加强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营造了育人氛围;拓宽了德育途径,丰富了德育内涵;狠抓了养成教育,提高了德育实效,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之,我们探索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建设的特色和规律,挖掘了德育的教育功能,构建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营造了“崇尚先进、健康向上”的道德氛围,使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课题研究的问题(一)课题的提出古语有云:“百行以德为首”,可见德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必须追求务实、高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面对整个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学校要增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紧迫感,特别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已有很大改进,但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新特点、社会生活新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要求的问题:问题之一:内容远离现实德育内容来自于生活世界,因而德育内容也应该是丰富、生动活泼、现实、具有道德意蕴的。

结合实际学标准、立足岗位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情况汇报

结合实际学标准、立足岗位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情况汇报

结合实际学标准、立足岗位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情况汇报“结合实际学标准、立足岗位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文件[穗创先组发(2021)25号]和天河区教育局办公室文件[穗天教党办转(2021)8号]的精神,结合我校和教师党员的岗位实际情况,我校党支部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全校教师党员中组织开展了“结合实际学标准、立足岗位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把现将开展活动的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领导,认真开展活动我校党支部高度重视开展“结合实际学标准、立足岗位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接到通知后,学校专门成立了开展“结合实际学标准、立足岗位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刘叶校长任组长,学习委员陈玉娟副校长任副组长,宣传委员赖文主任、组织委员季山主任等同志担任小组组员,共同制订并完善了“结合实际学标准、立足岗位当先锋”的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做到一把手亲自抓,从组织、领导上确保开展“结合实际学标准、立足岗位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有条不紊地地顺利进行。

二、主题明确、注重实效根据学校党支部制定的活动方案,我校将学校的具体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周三下午教师政治学习的时间及周五下午组织支部党员认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高质量地完成了“四个一”即:召开一次学习讨论会,开展一次公开承诺,开展一次群众评议,建立一套办法制度。

(一) 2021年11月24日,在宣传、自学阶段我校党支部通过邮箱、短信等方式将此项主题活动的通知传达到每个教工党员,2021年11月25日全体党员集中学校综合电教室学习《标准》,通过学习,使全体党员们认识到:《标准》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有方向,“争”有目标,有“尺”可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是我省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成果。

学好用好《标准》,把自己摆进来,对照标准、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认识,准确把握和深入实践新时期本领域本岗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标准,履职尽责、立足岗位争优秀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会议中还同时布置了讨论议题“对照《标准》,如何在实际岗位中更好体现教工党员的先进性”,通知全体党员要结合自身实际,准备好下次学习讨论会的发言稿。

中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效性研究

中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效性研究

中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效性研究中小学德育管理是指学校通过一系列方式,包括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手段、学生管理、道德教育制度等,提倡和传播民主、祖国统一、守法、勤劳、诚信、友爱、团结、进取等一系列良好的思想品德,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中小学德育管理实践研究中,要考虑到实际的效果,因此,对中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效性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小学德育管理实效性的评价指标当前,对于中小学德育管理实效性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的身心健康、个人价值观、集体意识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

1. 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基础和重点。

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如果能成功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就能够增强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启示能力等自我重构能力,从而为他们迈向成功的道路打下基础。

2. 个人价值观个人价值观素质是指个人的道德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在中小学德育管理实效性的评价中,便是对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发展情况进行考查。

3. 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是指学生的群体认同和归属感。

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如果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集体意识、良好的群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就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培育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深厚基础。

4. 道德行为中小学德育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情感、意志、智力等各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良好的道德行为素质。

二、中小学德育管理实效性的难点1. 德育对象的多样性对于中小学德育管理来说,德育对象是学生。

因此,学生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多样性。

学生的成长过程往往非常复杂,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德育管理,这是难点之一。

2. 德育机制的完善性如何完善中小学德育管理机制,探索新的理论和实践路径,也是德育管理实效性研究的难点之一。

在德育管理中,机制的完善不仅仅是方案的拟定,更需要全校教师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了解管理的思路和要求,并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

中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效性研究

中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效性研究

中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效性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中小学生的德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效性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有良好行为习惯的社会公民。

德育管理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管理策略。

通过这些活动和策略,学校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人生态度。

然而,德育管理的实效性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一、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影响因素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德育理念、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等。

1.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对德育管理的实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领导要对德育管理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形成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确保德育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2.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德育理念是德育管理的核心。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教育能力,同时,教师的德育理念也要与学校的德育目标相一致。

3.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德育管理的实效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道德发展的第一课堂,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德修养,与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4.社会环境对德育管理的实效性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要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传播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

二、中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效性策略为了提高中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强学校领导对德育管理的重视,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评价标准,为德育管理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2.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

要加大对教师德育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德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

3.加强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做好家访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4.加强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中小学德育管理,提供资源和支持,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德育培养做出努力。

独辟蹊径收获实效——在语文口语交际中如何渗透德育

独辟蹊径收获实效——在语文口语交际中如何渗透德育

独辟蹊径收获实效——在语文口语交际中如何渗透德育
黄莉
【期刊名称】《新课程研究(下旬)》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承栽的重要任务。

文章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出发,提出在语文口语交际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观点,并从创设趣味情境、开展多元活动、融入现实生活、开展精彩评价等角度,为口语交际中的德育渗透提出了有关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黄莉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培英学校,广东河源517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以德育人,提高教学实效——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中学学科教学中的隐性德育初探——谈谈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3.独辟蹊径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4.在活动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浅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5.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德育实效——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时期背景下优化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策略研究黄莉

新时期背景下优化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策略研究黄莉

新时期背景下优化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策略研究黄莉发布时间:2022-07-24T18:52:18.061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8月作者:黄莉[导读] 在现代社会,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学习质量和水平,要提升初中生的个人修养水平,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

加强初中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发展现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效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不断在班级课堂活动中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

初中班主任要注重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科学进行日常教学管理,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不断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所学知识,满足学生的整体学习和发展需求,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本文通过对初中德育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希望提出良好的管理策略。

黄莉百色市田东县田东中学广西百色 531500【摘要】在现代社会,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学习质量和水平,要提升初中生的个人修养水平,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

加强初中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发展现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效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不断在班级课堂活动中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

初中班主任要注重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科学进行日常教学管理,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不断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所学知识,满足学生的整体学习和发展需求,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本文通过对初中德育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希望提出良好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8-098-01在素质教育模式下,教师教育要注重立足于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开展教学分析,保证日常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能够提升学生整体学习质量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黄利
发表时间:2013-11-29T10:13:12.903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黄利[导读] 学校不仅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地方,还是学生们思想、道德、世界观、价值观等培养的殿堂。

笪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东方红希望小学黄利
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小学学生正处在人生思想、道德、世界观、价值观等建成的重要阶段,学校的德育教育对他们的人生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和实现德育的目的应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

中小学德育意义不足加强
学校不仅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地方,还是学生们思想、道德、世界观、价值观等培养的殿堂。

德育教育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小学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人生价值等的认知方式主要来源于学校、来源于课堂,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离不开学校教师的引导。

德育作为一项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为目的的教学项目,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向。

因此,加强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十分重要。

1 德育的意义
德育教育是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出发点的重要教学内容。

中小学学生将来人格的形成需要学校德育教育作为基础,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的灌输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走向人生正轨。

在当前社会,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既要包括科学知识的传输与积累又要包括道德思想的修养和培养,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讲科学知识与思想道德相融合,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 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实施进程的推进,中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也在随之改进,但是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

2.1 德育教育还没有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被广泛落实。

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但是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尽管各级党政、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贯彻执行了党的教育方针,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

在一些教师的教学内容中,传输课本知识和提高考试成绩还是重中之重,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的内容少之又少。

特别是肩负德育教育重要责任的班主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只重视监督学生是否努力学习和学习成绩是否提高,对于德育教育则常被忽略或只是在学生打架、犯错时才进行,甚至有时只是一味责罚而缺少正确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灌输。

可以说,在现实教学中学生所受到的德育教育机会为零,德育教育根本得不到落实更无需论德育效果。

2.2 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包括家庭和学校普遍认为成绩良好的学生就是优秀学生,学生的学习就是学习课本知识,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高的人才。

这样的认知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障碍,导致在一些学校中德育教育的进程为零或只为应付了事,所取得的效果极为不佳。

虽然领导阶层和一些学校的教师们意识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不得不进行教学妥协,使之仍得不到良好的实施。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世界是美好纯净的,但一旦他们接触社会、走入社会,复杂纷繁的现实就会让他们产生疑惑,在缺少正确指引的情况下很容易步入歧途。

德育教育的功能需要在这个时候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学校教学中知识的教授和德育教育应并列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3 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几点建议传统的教学观念显然已经不再适合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为了学生的人生发展应转变教学观念,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以学生为本并重视学生道德培养的观念,大力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3.1 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和需求,重视正确思想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的灌输。

中小学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世界的纷纷杂杂对他们来说充满诱惑力,教师应积极针对学生遇到的各种状况和心理活动经常性地实施德育教育,在满足学生强烈好奇心的同时又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灌输给他们,及时引导学生走向健康、正确的人生之路。

3.2 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的发展。

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不只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常常将自己放在教学主体位置,而常常忽略了教学是为了学生服务这一宗旨。

学校的建立是为了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学的开展是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但是学生的人生道路上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多的是与人相处、行为方式、目标方向的道德引导知识。

只有意识到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才能更进一步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3.3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其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应该提高班主任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

班主任的工作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石,其班级的管理方式和本身的管理水平对教学、教育成果起到关键的作用。

定期开展教师的德育培训,教师才能提高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很好地落实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对中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思想道德观、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的形成。

通过提高德育教育重视程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师意识培训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朱剑.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几点做法[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5): 48-49
2 陈松洁.浅议中小学德育教育[J].教育艺术,2012(12):25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