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杭州方言饮食词汇与普通话对比分析研究
杭州方言饮食词汇与普通话对比分析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课题从语言角度和文化角度对杭州方言饮食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杭州方言饮食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存在的明显差异。
通过这些差异现象的分析,表明杭州方言饮食词汇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关键词:杭州方言;饮食词汇;普通话;对比;分析一、相关概念界定1.1方言人类社会在繁衍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生存环境的变化逐渐产生了方言。
方言的产生因素很多。
社会历史的因素如社会的割据、人口的迁徙、交通的阻隔等。
语言本身的因素如不同民族语言的影响等。
中国方言的地域分布很广,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
其中语音是方言的主要差异。
目前,中国语言主要分为北方话,即现代汉语(Mandarin-Chinese)。
北方话以普通话为主,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目前使用分布也最广的语种(全国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使用人群)。
北方话又细分为华北官话、冀鲁官话、东北官话、西北官话、胶辽官话等。
除官话外,还有分布较广的赣语、客家语、湘语、吴语、粤语、闽语。
1.2杭州方言杭州方言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官话的影响很大,其人称代词、名词等中的官话成分相当大,杭州方言受外来影响最大的要数宋朝迁都临安。
成为吴语中的“异类”。
杭州话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区和杭州近郊,不包括杭州远郊以及新近并入的萧山、余杭、滨江三区。
保守估计,中国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120万~150万之间。
1.3普通话195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正式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
在中国分布广泛的语言中,语音是方言的主要差异。
现代汉语(Mandarin-Chinese)以普通话为主,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目前使用分布也最广的语种(全国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使用人群)。
本研究通过语言角度、文化角度对杭州方言饮食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汉语方言的沿革,近些年,随着普通话的进一步普及,尤其是普通话的根源在北方。
《杭州方言儿缀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600字》
[1]鲍厚星.湖南邵阳方言音系[J].方言,1989,(3).
[2]蔡勇飞.杭州方言儿尾的作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3).
[3]曹广衢.温岭话入声变调同语法的关系[J].中国语文,1958,(7).
[4]曹志耘.汉语方言区、方言岛和混合语的文化语言学考察[M].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徐越在2002年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上的《杭州方言儿缀词研究》一文中,重点探讨了杭州方言中的儿缀词结构与周边吴语的比较、杭州方言中儿缀词的读音、来历以及杭州话中儿缀词的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并就杭州方言中儿缀词的“儿”出现的后缀“儿”、中缀“儿”具体现象进行了研究。在2006年又分别发表了《杭州方言儿缀的修辞功能》和《杭州方言儿缀词的构造》两文,在《杭州方言儿缀的修辞功能》一文中,着重研究了杭州方言中儿缀词象生动六个方面对词语的修饰作用;在《杭州方言儿缀词的构造》一文中,从“儿”在构词中所处的后缀、中缀位置进行了具体研究,分析了在中缀、后缀位置的一些构词形式。2011年徐越又发表了《杭州方言儿缀的构词、构形功能》一文,重点探讨了杭州方言中的儿缀具有构成新词、区分词义和词性、变换词形等构词构形功能,他认为,词根的重叠多、词形变化丰富是杭州方言儿缀在构词与构形中两个显著的特点,尽管杭州方言中的儿缀读音改变了,但其主要的构词、构形功能没有变,仍然保持着吴语的特点。
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的论文
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的论文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的论文论文摘要:语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个要素,声调是贯穿于整个音节的,指音节在发音时声音上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
邢台方言的声调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
论文关键词:声调;调值;调类河北方言,指的是河北省现行辖区以内分布的现代汉语方言。
河北省围绕着北京,河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最接近标准音。
河北方言分为四个方言区:北京官话区、冀鲁官话区、中原官话、晋语区。
比较起来,北京官话区最接近普通话,冀鲁官话区次之,中原官话区又次之,晋语区因为有入声,同普通话差异最大。
冀鲁官话区下分沧景片和石邢片,邢台大部分属于石邢片。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
邢台方言大部分属北方方言中华北、东北次方言中的冀鲁官话区,个别县市属于晋语。
具体分布是:临西、威县、清河、南宫、新河、宁晋、柏乡、隆尧、巨鹿、广宗、平乡、南和、任县、内邱、临城15个县市属于冀南官话区,沙河市以及南和县部分乡镇,邢台县西部山区,属于晋语区,因为这些地区方言中保留了古入声字。
尽管河北环抱着首都北京,邢台距离北京只有几小时车程,但与普通话还是有很大差异,本文仅从声调方面将普通话与邢台方言做一比较。
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邢台绝大多数县市也是这样。
但二者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可以从调类和调值两方面看出。
(一)调类的多寡。
由于在沙河全境、邢台西部山区、南和南部、隆尧城关一带存在着入声,在这几个区域多出一个入声调类,因此邢台方言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无关调类。
(二)调值的不同。
尽管邢台大多数县市的调类与普通话相同,但具体读音却有很大差别。
普通话中该平等它升,该升的它降,该曲的它平。
可以说没有一个地方的调值与普通话的调值完全相同。
下面具体谈谈邢台方言调值的特点。
一、阴平调值的差异普通话阴平是高平调,调值是55度。
邢台方言中只有邢台市区及邢台县部分地区的调值和普通话一样是55度,其它各县市有念平调的,但调值低,有的念成了升调。
方言代词研究的开题报告
方言代词研究的开题报告方言代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词作为语言的一种重要词类,在方言中也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然而,目前对方言代词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深入的实证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方言代词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能够揭示方言代词的特点和规律,为方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方言代词的研究,探讨方言代词在语言交际中的功能和意义,以及方言代词与普通话代词之间的异同。
具体目标如下:1. 系统梳理方言代词的分类和特点,探索方言代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
2. 分析方言代词在方言社区中的使用情况,探讨方言代词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3. 比较方言代词与普通话代词的异同,探讨方言代词与普通话代词的相互影响和互补关系。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1. 田野调查: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方言区域,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收集方言代词的语料,包括口头问卷调查和语言样本采集。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录音和转写,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包括频率统计、语义分析和语法分析等。
3. 社会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方言代词在方言社区中的使用情况、意义和态度,探讨方言代词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4. 对比研究:通过对比方言代词与普通话代词的差异和联系,分析方言代词与普通话代词的相互影响和互补关系。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方言研究领域:通过对方言代词的研究,可以为方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丰富方言研究的内容和深度。
2. 探索方言代词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对方言代词的分类和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揭示方言代词的规律和特点,为方言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框架。
3. 促进方言保护和传承:方言代词是方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方言代词的研究,可以促进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方言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4. 拓宽语言学研究领域:方言代词的研究不仅对方言学有重要意义,也对语言学的其他领域有启示和借鉴作用,可以拓宽语言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
杭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综述摘要: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五代时是钱氏吴越国的首府;南宋建都于此历时148年;明、清至今,杭州一直为浙江省会。
在地理上,杭州位于浙江北部,南接绍兴,北连湖州、嘉兴,处于江浙吴语区的中心地带.但是今天杭州市区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显得比较特殊,带着浓厚的官话色彩,有人干脆将其称为半官话区。
语言不可能是孤立的,它的现象及演变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针对杭州方言与普通话进行了各种对比研究。
关键词:杭州方言;普通话;语言;研究一、引言杭州方言作为浙江省的一大基础性方言,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颇有特色.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杭州方言的由来、特点、规律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此同时,将杭州方言与普通话做了基本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杭州方言的词汇特点。
此外,本文还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对杭州方言和普通话做了定性分析.一、相关概念界定(一)方言普通话与方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虽然,汉民族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共同语,但是许多方言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山高水长,交通阻隔,方言比较复杂。
语言学家根据方言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七大(八大、十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在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人口总和的 73%。
(2)吴方言 :沪、苏长江以南、浙,以苏州话为代表,占总人口的 7。
2%。
杭州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官话的影响很大,其人称代词、名词等中的官话成分相当大,成为吴语中的“异类”。
三门方言语音的南北差异初探【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三门方言语音的南北差异初探原始汉语最迟形成于夏禹时代原始汉语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原始汉语方言方言概念形成于先秦,表达方言概念的词语产生于西汉“方言”一词出现于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该学科草创的标志。
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薄弱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汉语言文字学各分支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本综述主要阐述吴方言已有研究,用以借鉴研究三门方言、一、方言研究概述语言作为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汉语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语方言的分歧就已相当明显。
”[1]《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左转·宣公四年》记载:“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故命之曰斗谷于菟。
”由此可见,当时北方与南方的语言已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后来,虽然秦始皇推行了“书同文”政策,但是,民间的方言分歧仍然存在。
西汉时已有13个方言区,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的变革、民族的迁移,最迟在宋代,我国的七大方言就已基本形成。
近年来,随着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工作的展开,方言学科正不断显示出它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而汉语方言工作在推动语言科学的发展中,尤其是在促进当前我国各项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已是有目共睹的。
二、方言与三门方言“方言(dialect)是语言的支派和变体”,[2]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土话”、“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与奥运年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3]以方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是方言学。
按研究内容的不同,方言学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方言学,属于普通语言学的范围,以一般方言的理论为研究对象,例如方言形成的原因、方言发展的规律、方言的分区和归类等等;另一类是以某一种方言或某几种方言作为研究对象,如汉语方言学、日语方言学等等。
杭州话方言探究
杭州话语带只“儿”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其实我是应该要感到羞愧的,虽然说杭州话都听得懂,可是要让我自己说起来,却是结结巴巴的,一句话一定要在说出来之前把每个字该读什么都想好了才会说的流利,虽说杭州没有几个人是专门学过杭州话的,可是听得多了,自然也耳濡目染了,可是我不只是听得太少还是怎样,杭州话是很难说好,可是总还是发现了一些规律的,其中我认为最显眼的就是杭州话很多结尾带“儿”。
说起带“儿”这个音,总让我联想到北京,可不要说,杭州的“儿”也挺多的,光是我这个门外汉稍微想想就可以想到“葱包桧儿”“小伢儿”“筷儿”等等,还有朗朗上口的二个“小伢儿,搞搞儿,搞得不好闹架儿。
”那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杭州话的儿化音吧。
引用一段资料:南宋迁都临安,杭州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30年间,进入杭州的北方居民已超过当地人口。
外来人口中以汴京(今开封)为最多。
据《咸淳临安志》,从乾道到咸淳的一百余年间(1165-1274年),临安府治所钱塘、仁和两县人口数量增加了三倍多。
可以推测,南宋时期临安城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北方移民。
由于人口数量众多,加上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作用,移民所带来的北方话对杭州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它变成一种带有众多官话色彩的方言。
从我们的常识角度来看,北京话等等的北方语言都有儿化音,那也许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杭州话会带“儿”了,也许看上去就是这样,但是这个说法貌似耐不住细想啊,那个时候到现在都有八九百年了,杭州话的变化大,那么北方得的难保不会变吧,这段时间的变化一定是惊人的,那么这个根本不能作为依据,那么再仔细看看。
第二段资料:旗下营被迫解散,数量众多的旗人子弟和随军家属便混入杭州的普通百姓之中,他们浓重的北京“官话”,进一步使杭州话受到影响。
目前杭州话较多的儿化音、和周围方言不同的词汇都是清代初期受到影响的。
长期以来,在民间一直误认为,今天的杭州话和周边方言不同是因为南宋时期的影响。
杭州方言研究综述
杭州方言研究综述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对杭州方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杭州方言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地拓展研究。
标签:杭州方言吴语综述一、引言杭州是浙江的省会,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府所在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全市辖上城、下城、西湖、拱墅、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富阳9个区,面积为16596平方千米,总人口884.4万。
按照《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区,杭州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是宋室南渡后建都杭州而形成的一支带官话色彩的语言。
本文通过回顾并总结杭州方言的研究成果,进而分析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今后更好地研究杭州方言提供借鉴。
二、杭州方言研究概况(一)语音方面1.音系研究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李荣主编、鲍士杰编纂的《杭州方言词典》都对杭州市区的音系进行了全面、详细地描述。
鲍士杰《杭州方言略说》描写了杭州方言声、韵、调的特点,总结出杭州方言有声母27个,零声母在内;有韵母45个,声化韵母[1]在内;有7个声调。
王启龙《杭州方言音系》介绍了杭州方言语音系统中的声、韵、调及声韵配合情况,整理出杭州方言同音字表。
郑民《唐代杭州口语韵考察》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以唐代杭籍文士的诗文用韵为个案,考求早期杭州语言的语音特色,显示早期杭音诗歌用韵情况和早期杭州口语的基本面貌和用韵系统。
史瑞明《杭州方言里儿尾的发音》指出杭州话儿尾有强烈的卷舌性质而没有任何鼻音的成分,这个特点明显地跟北方官话相似而跟吴方言不同,反映出12世纪宋朝迁都到杭州时所发生的根本语言变化。
徐越《新杭州话韵母系统的演变》指出新杭州话已明显不同于老杭州话,新老杭州话的差异集中地体现在韵母系统当中。
新杭州话韵母系统的演变预示着杭州话的发展方向。
其在《新派杭州方言对周边吴语语音的吸收》一文中指出,新派杭州方言吸收了周边吴语的某些读音,逐渐趋同于周边吴语,对周边吴语的吸收分为借用和部分借用两种类型。
普通话与方言论文
我家方言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汉语、华语,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
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又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
汉语方言复杂,东南沿海各省尤甚。
温州是个多方言地区,种类之多,差异之大,可称全国之最,更是世界之最。
温州话难懂,闻名全省全国,几乎所有的外地朋友都这么说,“温州话难懂,更难学。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鬼话。
这里所说的鬼话并不是侮辱温州人的意思,据说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部队相互之间联系由于保密需要,都是派两个温州人,进行电话或者步话机联系,而日本鬼子的情报部门,总是也翻译不出这发音极其复杂的温州话,可以说当时的温州人就像美国大片中的风语者一样,为抗战胜利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所以说鬼话并不是说温州人说的话是鬼话,而是日本鬼子听不懂的话。
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温州话有多么难懂。
温州方言中的单字很奇特,现有普通话用法文字都可用方言讲出外,其中相当一部分单字为冷僻字,异音异型字,一般字典查不到的字,或其音其义与现有普通话文字用法大相径庭的字。
单字发音有的与普通话一致,有的仅声母一致,有的仅韵母一致,有的声韵母都不一致。
这在查找,对比,整理,考证,分类与研究的过程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相当费时费力。
但对于一方方言来说是很正常及平常之事。
世界文明文化举中国为例,中国语言文字为例:中国语言文字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化,文字发展演化形式的数量不下几十万种之多,发音亦然。
但随着时间,历史发展,现今留存文字仅数万个,常用字仅三四千个,伴随文字的发音也一样。
语言无好坏与正野之分,其实也无普通话与方言之分。
普通话(官方语言)也是由方言而来,方言也是一方的普通话。
若以大中华文化圈为一整体,以中国普通话为官方语言,那么日语便是地方方言;反之,中国普通话为地方方言;一国语言亦然。
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分析
(长炭)长叹 冇得顶 鬼买 (无发无天)无法无天 (烧云)销魂 一脚踢 (妻凉)凄凉 (阴公) 不用多(盐)言 未够斤两 无(四)事 走下坡
精选PPT
30
广东歇后语
1、生虫拐杖 2、竹织鸭 3、阿聋送殯 4、卖鱼佬洗身 5、黄皮树了哥 6、阿聋养鸡 7、秋蝉跌落地 8、牛皮灯笼 9、指住棺材叫捉贼 10、隔夜油炸鬼 11、单眼佬睇女婿 12、航空母舰 13、黄鱔上沙滩 13、深海石斑
策变化给他们造成的损失应该由谁来“埋
单”?
精选PPT
28
你知道吗? 是“买单”还是“埋单”?
1、特指在饭馆吃完饭后结账、付款。 2、泛指在一切消费场所消费后结账、 付款。 3、指与金钱支付有关的活动。 4、指承担责任。精选PPT Nhomakorabea29
小试身手:广东歇后语
火烧旗杆―― 扁鼻佬戴眼镜―― 阎罗王开摊―― 和尚打伞―― 飞机着火―― 铁拐李打足球―― 老公拨扇―― 老婆担遮―― 咸菜煮豆腐―― 二打六―― 一二三五六―― 和尚出山――
留下来的古语词汇已经很精少选PP被T 使用。
20
广东话
绍菜 椰菜 芽菜 大豆芽菜 通菜 信瓜 凉瓜 蕃薯 薯仔
国语
大白菜 包心菜
黄豆芽 空心菜
苦瓜 红薯 马铃薯、土豆
日常用语 中粤语不 同于普通 话的词汇 多达50% 以上。
精选PPT
21
• “有点怪”的结构
怪不得 「唔怪之得」或「怪唔之得」
我先走了 我走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高考链接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禅让 阐明 嬗变 煽风点火 潸然泪下 B.庇荫 纰漏 毗连 筚路蓝缕 蚍蜉撼树 C.侍奉 对峙 吞噬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 D.湍流 祥瑞 揣摩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研究文献综述【摘要】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对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
随后提出了改进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研究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得出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的现状与问题,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研究文献综述、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改进策略、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展望、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普通话教学一直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普通话已经成为国家通用的语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加强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普通话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实际教学中,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成为了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对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综合国内外普通话教学研究文献,提出改进策略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也旨在激发更多对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的关注和研究,促进普通话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提供更好的语言基础。
杭州方言及普通话的对比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
语普通话同化,但作为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方言,不应随之消失。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有责任的文化人的社会责任。
国家政策的导向:近年来,随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的进一步
加大,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重视 XX 独特的文化遗产,包括 XX 方言在内
的许多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整理工作已受到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3、行动研究法:结合随机调查,边研究,边探索,边完善,使理论与实 践、成果和应用有机统一起来,逼近语言事实。
4、个案研究法:我们将采用本地区老城区样本和附近街道、乡镇样本相 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某一地区、某一人群作典型个案分析,揭示 XX 方言的某 些规律和本质。
(二)准备工作情况
1、首先通过大量阅读,了解 XX 方言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成果,通过比较 分析,确定自己的写作角度。
[10]朱坤林.方言区小学生学习普通话障碍及改进策略探析—以 XX 地区为例 [J].才智,2010 年 06 期
[11]金丽娜.语言接触中的句法演变[D].XX 大学,2010 年 [12]X 丹青.吴语的句法类型特点[J].方言,2001 年 04 期 [13]吕文蓓,吴语.XX 话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XX 大学,2010 年 [14]陈保亚.语言接触导致汉语方言分化的两种模式[J].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文明要进步,文化要发展,这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
要。随着党和政府对 XX 古城文化保护措施的进一步到位,越来越多的传统文
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和现今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在 XX 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方面,解决三方
面的问题:一是研究二者的历史演变轨迹,准确描写二者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
“地方普通话”文献综述
料 , 量研究 与定性研究 相结 合 、 时研 究与历 时研究 相结 定 共 合的方法 , 同时还要考 虑说话人 的社会 文化背景等 。姚佑椿
《 应该 开展对 “ 方普通 话 ” 地 的研究 》 1 8 ) 文 中主要 围绕 (9 9 一 两个问题进 行 了讨 论与分 析 , 地 方普 通话 到底算不 算普 即“
量也很 有限 。 1 案 研 究 . 个 八 十 年 代 , 比较 有 代 表 性 的 个 案 研 究 主 要 有 陈亚 川 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闽南 口音普 通话 说略 》 和姚佑 椿 的《 上海 口音 的普通 话说 略》 9 7 。1 8 年发表 的《 闽南 口音普通话 说略》 首篇对地方普 是
通话展 开的个案研究 。1 8 年姚佑椿 的《 98 上海 口音 的普通话 说略》 是采用 实地调查 的方法 , 结 出了受上 海方言影 响 的 总 上海普 通话语 音方面 的主要特 点 .并按 照普通 话 的好 坏程 度对其进行 了分类 。此外 , 还对一些 语音特征 的产 生原 因联
通 话” “ 与 地方普通话值 不值得研究 ” 。
( )9 0-1 9 年 :进 一 步 发展 时期 ” 二 19 - 9 9 “ -
—挥
对 带方言 口音 的普 通话 的总论较 多 ,但对 一些具 体 的 地点 的研 究还 比较 少 。并且 某地 的地方 普通话 的研究 材料 比较有 限 , 缺乏对整个 的音系 的研究 。对各地带方 言 口音 的 普通话基 本上采用 简单 的描写 , 还没 有进行 足够 深入 、 细致
的定量分析 。 1 案 研 究 . 个
方言调查报告
随着普通话推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方言传承面临诸多挑战,许多青少年已经不会说或听不懂本地方言。
01
02
03
推广方言文化
01
通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音乐等形式,传承和推广方言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方言。
传承和保护方言的建议
建立方言博物馆
02
通过建立方言博物馆,将方言的历史、演变、语音、词汇等展示出来,供人们学习和了解。
方言保护需要加强
虽然已经有一些关于方言的研究和保护措施,但总体上仍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加强方言保护工作。
研究不足与展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方言中还有许多熟语和成语,这些词汇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方言的一大特色。
外来词汇
方言中还存在一些外来词汇,这些词汇来自不同的语言,如英语、日语等。
词汇
各地区方言比较
04
方言分区
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官话方言
主要分布在江浙沪一带,包括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
吴语方言
发音较为复杂,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的差异,词汇和语法也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
语音比较
词汇比较
语法比较
各区方言比较研究
方言与普通话差异研究
05
普通话的声母为21个,而方言的声母可能会多于或少于这个数量,甚至有些方言的声母还可能带有特定的音话的韵母为39个,而方言的韵母可能会与之相同或少于这个数量,不同的韵母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音色或音调。
对调查过程中收集的语言样本进行整理、标注、分类等工作,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语言样本采集
采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方言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杭州方言研究综述
复旦 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2 0 0 7( 3 ) :5 1 — 6 0 .
[ 2 】 严复.《 英文汉诂》叙 [ A ] . 严复. 英文汉诂 [ M ] . 北京:商务印书
馆 ,1 9 3 3 .
沧教育论著选 【 M ] . 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1 9 9 3 :2 8 6 .
[ 5 ] 严复. 西学 门径 功用 [ A ] . 王拭. 严复集 ( 第一册 )[ C 】 . 北京:中
华 书局 ,1 9 8 6 :9 2 .
[ 1 6 ] 欧阳哲生. 严复评传 [ M 】 .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 9 9 4 :3 . [ 1 7 】 严 复. 与 熊纯如书 . 王杭.严复集 ( 第三册 )[ C ] . 北京:中 华 书局 ,1 9 8 6 :6 6 8 . [ 1 8 ] 孙应祥,皮后锋.《 严复集》补编 [ M ] . 福州:福建人 民出版社,
理 论 ・综 述
\ | ຫໍສະໝຸດ 杭 州方 言研 究 综述
口林 英 魁
摘
要 :本文从语 音、词 汇、语 法等方面对杭 州方言 的研究成果进行梳 理,发现杭 州方 言的研究还存在很 多不足,有
吴语 综述
待 进 一 步地 拓 展 研 究 。 关键 词 :杭 州方 言
一
、
引言
赵元任 《 现 代 吴语 的研 究 》 、钱 乃 荣 《 当 代 吴 语 研
化 、交通 中心 。全 市辖上城 、下城 、西湖、拱墅 、江干 、
滨 江 、余 杭 、 萧 山 、 富 阳 9 个 区 ,面 积 为 1 6 5 9 6 平 方千米 ,
言略说 》描写 了杭州方言 声、韵 、调 的特 点 ,总结 出杭 州
杭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综述摘要: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五代时是钱氏吴越国的首府;南宋建都于此历时148年;明、清至今,杭州一直为浙江省会.在地理上,杭州位于浙江北部,南接绍兴,北连湖州、嘉兴,处于江浙吴语区的中心地带.但是今天杭州市区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显得比较特殊,带着浓厚的官话色彩,有人干脆将其称为半官话区.语言不可能是孤立的,它的现象及演变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针对杭州方言与普通话进行了各种对比研究。
关键词:杭州方言;普通话;语言;研究一、引言杭州方言作为浙江省的一大基础性方言,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颇有特色。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杭州方言的由来、特点、规律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此同时,将杭州方言与普通话做了基本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杭州方言的词汇特点。
此外,本文还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对杭州方言和普通话做了定性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一)方言普通话与方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虽然,汉民族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共同语,但是许多方言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山高水长,交通阻隔,方言比较复杂。
语言学家根据方言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七大(八大、十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在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人口总和的 73%。
(2)吴方言:沪、苏长江以南、浙,以苏州话为代表,占总人口的 7.2%。
杭州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官话的影响很大,其人称代词、名词等中的官话成分相当大,成为吴语中的“异类”。
杭州话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区和杭州近郊,不包括杭州远郊以及新近并入的萧山、余杭、滨江三区。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研究文献综述近年来,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
本文对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
普通话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引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一些研究还探讨了ICT技术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如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辅助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关于教学资源的研究。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资源的研究主要包括教材资源和师资资源两个方面。
关于教材资源,一些研究通过分析职业院校普通话教材的内容和设计,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如增加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更加贴近实际职业场景的教学案例等。
关于师资资源,一些研究探讨了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对普通话教学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培养和提升师资队伍的建议。
关于评价体系的研究。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涉及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
关于评价内容,一些研究提出了综合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音语调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职业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关于评价方法,一些研究探讨了传统的笔试、口试评价方法与项目评价、实践评价等综合评价方法的结合,以及使用自动评价系统等新技术手段进行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体系等方面。
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评价体系的优化等问题,并加强实际教学与理论研究的结合,为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综述摘要: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五代时是钱氏吴越国的首府;南宋建都于此历时148年;明、清至今,杭州一直为浙江省会.在地理上,杭州位于浙江北部,南接绍兴,北连湖州、嘉兴,处于江浙吴语区的中心地带.但是今天杭州市区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显得比较特殊,带着浓厚的官话色彩,有人干脆将其称为半官话区.语言不可能是孤立的,它的现象及演变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针对杭州方言与普通话进行了各种对比研究。
关键词:杭州方言;普通话;语言;研究一、引言杭州方言作为浙江省的一大基础性方言,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颇有特色。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杭州方言的由来、特点、规律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此同时,将杭州方言与普通话做了基本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杭州方言的词汇特点。
此外,本文还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对杭州方言和普通话做了定性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一)方言普通话与方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虽然,汉民族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共同语,但是许多方言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山高水长,交通阻隔,方言比较复杂。
语言学家根据方言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七大(八大、十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在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人口总和的 73%。
(2)吴方言:沪、苏长江以南、浙,以苏州话为代表,占总人口的 7.2%。
杭州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官话的影响很大,其人称代词、名词等中的官话成分相当大,成为吴语中的“异类”。
杭州话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区和杭州近郊,不包括杭州远郊以及新近并入的萧山、余杭、滨江三区。
保守估计,中国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120万~150万之间。
杭州话使用的范围不大,大致东至余杭下沙,南到钱塘江边,西自五云山、转塘至留下附近,北经拱宸桥至余杭三墩,东北经笕桥至余杭乔司之间。
在这个范围之内,约有一百万人说杭州话。
杭州是浙江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杭州话却是浙江吴语中最小的方言点之一。
关于当今杭州话区别于一般吴语的原因,以南宋迁都为代表的几次北方移民涌入是学术界早有的定论,在永嘉之乱南宋迁都和八旗南驻三次语言融合中一般认为南宋迁都奠定了今天杭州话的基本构架,对于杭州话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有一些最新的语言学研究对此提出异议,但到目前为止,南宋迁都造就杭州话依然是学术界的共识。
徐静茜在《杭州方言的社会变体及双语现象》中对杭州方言(地方方言)内部的两个支派、分化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朱海滨在《浙江方言分布的历史人文背景——兼论语言底层与南方方言区的形成》一文中,主要针对普通话与方言的存在形式做了一个对比研究,并且表明方言就是语言存在的唯一形式,方言的分布与地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一地总有一地相应的方言,方言就是该地独特地域文化的显性体现;(二)普通话普通话是在现代确定的语言。
它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在现代确定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普通话的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中国各地区间的共同语。
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
称呼与定义因地而异。
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地区称为“国语”,而相对于非汉语的语言又常被称为“中文”或“华语”。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罗马字母辨认拼切。
但并不是把普通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普通话,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就词汇标准来看,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
普通话和北方方言很相近,内部一致性较强,北方话又称官话,具体可分为北京官话,东北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等等,是中国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它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五四时期以来的部分北方话白话书面著作,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北方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北方话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白话作品为规范,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的用例”。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
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
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
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
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
”“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
二、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综述普通话其实是中国北部方言,因为北部大部分地区发音等等基本差不多,所以国家讲其定为普通话,南部方言没有多大规矩,可以分为若干个语系,比如杭州这里统称为吴越,包括浙江近全部地区,江苏南部地区。
江苏北部地区为淮扬语系,就是淮河以南,长江以北。
而吴越虽然只集中在江浙一代,但是发音却千差万别,南部的温州音实在听不懂。
北面杭州,好懂多了,但是但外人看来,听懂已属不易。
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是国家法定的语言,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
而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
因此我赞同“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的说法,也可以认为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普通话普及与方言保护的关系就像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两者不能舍其一。
虽然方言的萎缩是推广普通话的客观结果,但是我们可以为方言留下一方生存的空间。
普通话可以作为工作语言,公众语言;而方言可以用于家庭生活和民间艺术。
人类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很强的,有些人能掌握多种语言,所以我们完全有能力同时掌握普通话和方言。
方言与普通话在语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也是区分二者的基本方法。
劲松在《北京话的语气和语调》中从同异两个方面谈了汉语的字调和语调:“在汉语中,字调和语调具有共同的本质,即都是使用音高及其变化的手段起辨别意义的作用。
在北京话中,它们又属于不同的系统,在形式上它们各有不同的调阈;在结构上字调与每个音节和语素联系在一起,而语调只出现在特定位置的音节上;在意义上,字调表示词汇意义,而语调则表示语法和情感意义。
”(劲松 1992:113-114)沈炯先生在《汉语语调模型刍议》中指出:“汉语是声调语言,语调和声调是共存在一起的。
这种共存是音高之间同种超音段成分的共时结合。
”(沈炯1992:16)在时间上,声调和语调作为音高是共时的结合,但是沈先生进而又明确地谈到:“声调和连读变调跟语调不是一个平面里的现象,不发生直接的条件变化。
”结语杭州方言与普通话各具特色,一个代表着杭州地域特色,另一个代表着国家母语,在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秉承客观规律,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而对它们做好详细的研究和对比,这也是我们所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1] 蔡勇飞.杭州方言儿尾的作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2] 吕洁丽,顾秋丽.杭州方言语法中的官话成分[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5期[3] 王群力.杭州方言基石上的苔藓—关于方言的普世性[J].杭州通讯,2006年09期[4] 周思源.杭州方言何需保护[N].中华读书报,2004年[5] 王启龙;杭州方言音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6] 徐越.从宋室南迁看杭州方言的文白异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7] 徐静茜.杭州方言的社会变体及双语现象[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4期[8] 慧子.杭州方言的文化特色及其成因[J].东南文化,1989年06期[9]李蓝.“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的汉语方言问题[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1年04期[10]朱坤林.方言区小学生学习普通话障碍及改进策略探析—以重庆地区为例[J].才智,2010年06期[11]金丽娜.语言接触中的句法演变[D].湘潭大学,2010年[12]刘丹青.吴语的句法类型特点[J].方言,2001年04期[13]吕文蓓,吴语.南京话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14]陈保亚.语言接触导致汉语方言分化的两种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15]杨峥琳.普通话常用音节的语音特征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16]王茂林.普通话自然话语的韵律模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17]贾媛.普通话焦点的语音实现及音系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18]田贵森,孙建民.语言变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19]王爱君.语言态度的社会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20]傅灵.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