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翻译——翻译中的女性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3,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79期)
Total No .279
收稿日期:2011—10—12
作者简介:赵博(1980—),男,辽宁大连人。吉林大学英美文学博士,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公外部,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性别与翻译
———翻译中的女性主义
赵
博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摘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翻译理论家开始关注女性与翻译的关系。在以巴斯内特为首的众多翻译家的倡导下,
西方翻译理论家们从女性主义话语理论和差异理念出发,探讨差异和翻译的不等值因素,这些因素长期以来被翻译界所忽略或被否定,而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眼里却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本文主要通过对两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的翻译理论的剖析,以此说明女性主义翻译观对于当代翻译理论发展的推动和影响。
关键词:性别与翻译;女性主义;话语理论;差异理念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3—0108—02
在世界范围内,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继精神分析、形式主义、新批评、接受美学、符号学、
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之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性别理论叩响了翻译研究的大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探讨了女性主义与翻译的历史渊源、对翻译的影响及作用。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翻译是女性译者实现其理论及政治主张的载体,主张翻译采用女性主义话语策略,使翻译活动为女性译者提供话语生存空间。女性主义翻译运用一系列翻译策略如增补、劫持以及加写前言和脚注的手
段,
以及从翻译与性别隐喻、译者的身份建构、身体翻译以及翻译作为女性和他者的象征等几个方面,分析和揭示了翻译与女性的关系。
一、女性主义思潮
“女性主义(feminism ),亦称女权主义。女权主
义一词是由日文转译成中文的称谓,
西方人称为女性主义,日文称为女权主义。但日文翻译成女权主
义之后,不仅忽略了占主要部分的女性主义批评,而且令那些向来有性别歧视的人作为笑柄或谈
资。”[1]早期的女性主义者认为,男女应该同工同酬,享有同等机会和权利,但当代西方妇女运动已经超越了争取男女平权的阶段,转向强调女性的主体意识,并用女性的主体意识重新审视整个社会文化
及历史传统。“换句话说,在整个审视批评的过程
中,女性的‘性别’色彩得到强化,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从这样的角度看,
用‘女性主义’来取代以前‘女权主义’的译法是合乎时宜的。”[2]
概括地讲,女性主义的第一次浪潮起源于19世纪末,延续至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浪潮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与当时如火如荼的女权主义运动直接相关;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与20世纪末的解构主义、女权主义、同性恋主义、后殖民主义及酷儿理论思潮交相辉映,充分显示了多元性和包容性。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完成一种破旧立新的话语变革。
二、西蒙的女性主义翻译观
语言的性别因素到底重不重要?女性身份或意识对翻译到底有没有影响?男性与女性差异究竟是先天的,
还是后天的?“从时间上看,强调女性差异有三个阶段:(1)本质主义阶段:即认为在本质上存
在一个“女性的现实性”,与父权相对;(2)差异的存在是历史上通过语言和文化环境形成的建构主义模式,女性的现实性是通过社会产生的;(3)受德里达“异延”的概念和福柯的知识谱系范畴的影响,认为女性的差异是由种族、阶级和民族等文化压力形成的。身份或认同可以理解为话语和历史的定位。生
8
01
理性别差异及社会性别是一面透视镜,通过它可以看到各种序列的差异:民族的、种族的、阶级的,等等。“在不同的地域,通过文化实践活动,主体的身份可以被建构。”[3]
“极端的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作者的文本体现了女性欲望和女性特点,只有女性才了解女性,才合适翻译女性作品。同理,她们认为男性的阳刚之气只有男性翻译才好。另一观点认为,女性主义翻译观应该超越作者和译者的生理性别,作为作者的男性和女性都被赋予同样的创造力,作为译者无论男女,他们同样被传统所束缚,而边缘化。淡化男女身份有利于男女的平等身份。”[4]因此,翻译风格与男性保持一致,还是坚持女性独特性,这两种翻译观在女性主义思潮中同样得到反映。
三、女性主义翻译实验
弗洛托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充分吸收了当代种种理论思潮来建构自己的译论,从当代的“怪异”理论(Queer Studies)分析身体表征所蕴含的性别政治和同性欲望,到福柯的权利与话语对性欲和身体所承载的意识形态进行分析,从新马克思主义围绕“消费化的身体”分析了消费文化既抵制又迎合的特点,并利用矛盾心态,到后殖民主义女性思潮。[5]在此基础上,弗洛托强化了性别与翻译实践的关系,探索女性身体在翻译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解开了围绕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种种神话,阐释了围绕女性翻译、女性批评的历史渊源。
弗洛托通过一些令人发省的提问,把女性译者的角色、作用、女性译者主体性以及性别意识、性别语言、权利与话语等方面的问题,统统置于女性翻译研究的视野。她认为,“在社会化的进程中,性别中涉及女性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对女性来说是一种社会建构。”[6]西蒙·波伏娃的经典名言:“女人不是天生就是女人,而是社会的产物。”[7]性别是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个人生而为男为女,并没有天生的性别认同,个人是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性别认同的,在经过社会的建构之后,才成长为男人和女人。性别是与社会交互影响的产物,换言之,社会性别是社会和符号的创造物。
四、结语
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及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学派对西方翻译理论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她们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待作者、文本、译者和读者,给翻译研究带来全新的启迪。女性不是单一的自我,不是等待定义,然后被这个定义僵化的本质。相反,女性是自由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女性、差异性、他者不仅将继续成为翻译研究的话语主题,而且还可能为我们建立译者主体性、女性翻译策略以及其他翻译模式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陈淳、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谢莉·西蒙.翻译的性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穆雷.翻译研究中的性别视角[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6]路易斯·弗洛托.翻译与性别[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7]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Gender and Translation
———Feminism in Translation
ZHAO Bo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Dalian116052,China)
Abstract:At the end of1980s,more and more translation theorists began to pay their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ale and translation.Under the initiation of Bassnett and other translators,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sts began to make a study on the ine-quality between discrepancy and translation from discourse theory and discrepancy concept of feminism,which were neglected or negated in translation field,but which were the positive power in the mind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theorists.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make a description of the contribution made by feminism translation conce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theory of two feminism translation theorists.
Key words:gender and translation;feminism;discourse theory;discrepancy
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