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基础课对中学美育教育的作用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全面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
作为一门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美术教育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其艺术鉴赏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学习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美感,提高审美情趣,对美的要素和艺术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美术教育促进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学习1.促进学科融合美术教育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
比如,在美术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了解自然科学、语言文学、历史等学科的知识,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更深入的了解。
2.跨学科学习美术教育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比如,在美术作品中体现了数学的几何形状,学生在进行创作时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
四、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1.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美术教育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表达的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情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而且,学生在欣赏他人的艺术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增加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欣赏,并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浅谈美术课程在中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浅谈美术课程在中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中学生成长是很重要的,美术课程可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从美术课程对中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培养审美能力以及促进身心发展三个方面,论述美术课程在中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首先,美术课程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艺术素养,这对于中学生的艺术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课程包括造型美学、绘画、雕塑、陶艺等,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创造性,完善学生的艺术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融入艺术的世界,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念。
通过全新的视角认识艺术,进而拓展自身的生活视野。
此外,通过美术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美学理论,培养学生把握美学规律、突出美学价值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观赏艺术品的视角。
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从美中获得享受,给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愉悦。
最后,美术课程还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美术创作是一项耗费脑力和体力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脑力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等。
同时,创作的过程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丰富的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从实践中获得自信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美术课程在中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老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美术教育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获得美学享受。
更重要的是,学校要重视美术教育,提供良好的创作空间和良好的教学条件,努力营造美术教育氛围,促进中学生的成长发展。
总之,美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中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相关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积极推动中学生艺术教育,促进中学生的成长发展。
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作用

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作用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作用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
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
而美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非常直接地体现着这种直观性。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
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
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
美术绘画课的教学除了学习线条、形体、空间、明暗、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之外,还要学习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艺术的表现手法。
例如静物写生课,不管是一瓶沐浴着阳光、摆在窗前的鲜花,还是随意堆在桌上的肥硕水果;不管是一组闪耀着光泽的玻璃器皿,还是刚买回来的新鲜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横生的形态,都能人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人物头像绘画课,不仅使学生明白头型的“八格”、五官的比例尺“三停五眼”,还要懂得“形神兼备”的意义。
人像的美,并不是“浓眉大眼”或“樱桃小嘴”等概念,关键是创造生活中有个性特征的感人形象。
例如周思聪先生的肖像画《老矿工》,极为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老矿工的形象。
在老矿工布满班痕的脸上,可以看到这位煤矿工人的艰苦劳动的一生,然而他又是那样善良,淳朴和敦厚。
美术作品并不是以“像不像”“美不美”“好看不好看”为评价标准。
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想象与思考,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
工艺课是一种带有设计意识的艺术实践活动。
在美术课上学过色彩知识和造型规律,学生掌握这些形、色的审美常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点,对于学生盲目追求流行时装、奇怪发式的现象,有正确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思想品德的提高。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要注重他们的全面素质教育。
而美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科,对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解析其重要性。
一、美术教育的定义和特点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目的是通过艺术教育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教育有其独特的特点,包括注重感知与想象、开发创造力、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等。
二、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培养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审美能力的学科,能够通过学习绘画、雕塑、工艺品等,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并培养对美的鉴赏能力。
2.培养创造力创造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小学生发展的核心素质之一。
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开展绘画创作、手工制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培养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中小学生社交和交流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通过绘画、设计等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艺术形式进行表达,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培养文化素养美术教育不仅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审美、创造和表达能力,还能够传播和弘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西方油画等,学生能够了解和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文化,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
5.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美术教育能够调节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舒缓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学生可以享受创造的乐趣,放松身心,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
三、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1.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能够在审美、创造、表达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培养创新人才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具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一、引言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它对中小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等,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对策。
二、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美术教育是指通过绘画、雕塑、设计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美术教育的重要性1.培养创造力美术教育可以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创作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表达,这种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力是一种重要的综合素质,它在学生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提高观察力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艺术作品需要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观察客观事物的细节来进行表达。
这种观察和分析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想象力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艺术创作需要学生的想象力,它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想象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4.促进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审美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综合素质,它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5.促进学科整合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科的整合。
美术作品往往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绘画与数学、绘画与科学等。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在艺术中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实施1.优化课程设置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应优化美术课程的设置。
应将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将美术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例如绘画与科学、绘画与语文等。
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作用

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作用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作用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作用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
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
而美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非常直接地体现着这种直观性。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
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
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
美术绘画课的教学除了学习线条、形体、空间、明暗、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之外,还要学习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艺术的表现手法。
例如静物写生课,不管是一瓶沐浴着阳光、摆在窗前的鲜花,还是随意堆在桌上的肥硕水果;不管是一组闪耀着光泽的玻璃器皿,还是刚买回来的新鲜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横生的形态,都能人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人物头像绘画课,不仅使学生明白头型的“八格”、五官的比例尺“三停五眼”,还要懂得“形神兼备”的意义。
人像的美,并不是“浓眉大眼”或“樱桃小嘴”等概念,关键是创造生活中有个性特征的感人形象。
例如周思聪先生的肖像画《老矿工》,极为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老矿工的形象。
在老矿工布满班痕的脸上,可以看到这位煤矿工人的艰苦劳动的一生,然而他又是那样善良,淳朴和敦厚。
浅析中学美术课在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中学美术课在教育中的作用美术课作为一门文化课,贯穿于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尤其初中阶段,更显露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接班人不可缺少的环节。
学生的审美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美术课。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美的认识正处于萌动时期,在这个阶段初中美术教育就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可以通过美术课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
”他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懂得艺术。
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还能鼓舞人们去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
”说明审美教育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可。
如此,艺术的作用就众所周知了。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美的事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到美。
因为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锻炼才能逐步得到和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同的人对美的内涵认识是不相同的,审美情趣和品味更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只有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才能增强审美素养。
中学生是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其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求知欲强、可塑性强,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早在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审美教育的作用,我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教育制度已比较完备,在教育内容上,实际上就包含了德、智、体、美几个方面的内容。
封建社会晚期,美术虽然未被列为必修课,但“琴、棋、书、画”一直作为知识分子在文化素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美术教育逐渐受到了重视。
在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美术教育的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功能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美术教育通过让学生接触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绘画、造型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让学生在创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美术教育是一种感性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内心的感动和共鸣,培养学生正面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和学习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美术作品的创作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培养学生倾听和沟通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美术教育以观察和思考为基础,通过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细节意识。
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细节意识,通过观察和描述事物,提高学生对细节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观察和反思能力。
三、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教育策略为实现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必要采取以下策略:1.制定完善的美术教育课程。
针对中小学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全面、协调和具有发展性的美术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浅谈美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全文)

浅谈美术教育的美育功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入,人们的观念也是日益更新,美术已不再被认为是单纯进行绘画技巧的训练,也不以造就专业画家为唯一目的,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实现美育的功能,既培养学生的审美知觉,健康情感,丰富精神世界,拓展知识范围,从而开发智力潜能,为将来自我的进一步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多元美术文化的提出极大的丰富了美术教育的内涵,美术教育从教材选编到制造性应用都为我们搭起了多彩的舞台。
教学时我们应当把实现美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当作推进素养教育的突破口,深化大纲精神,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个性的形成。
所以,美术教育要兼顾中职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进展。
正如常锐伦所说:“美术学科教育正是通过充满感情的艺术形象,从感性上打动学生,使其感之以美,动之以美,然后晓之以理,达到陶冶情操,使之心灵美好,行为高尚,身心得到协调健康进展。
”1.尊重个性,进展个性由于遗传、环境、感知经历及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差异性,决定了每个人在绘画方面的表现有共性,也更有个性。
对此,有关专家曾将人们分为三类――“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
这只是类别的大致的划分,具体对每个学生而言,我认为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学生因独特而美丽,对于学生表现出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会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1.1对视觉型学习者:由于他们大多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了,因而有些人会对其它活动不太感兴趣,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这个学习类型的人一定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这类学习者可通过下列方式加强学习能力:①用图片来学习;②涂鸦,画符号,突出色彩;③把艺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1.2对听觉型学习者: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既开阔了自己的思路,又使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
听觉型学习者可通过下列方式加强学习能力;①通过参与或者听音乐会来进行学习;②通过音乐来构想画面;③在电脑上谱曲。
1.3对动觉型学习者:这类学生在学习时宜采纳分散法进行学习。
#浅谈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教育中美术课的作用课件说明: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
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
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
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
”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
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
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
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早在古代就被人们所认识。
我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教育制度已比较完备,在教育内容上,主要科目都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
浅谈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美术课作为对学生实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通过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水平、鉴赏水平和艺术创造水平,首先,它通过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水平、鉴赏水平和艺术创造水平,提升学生的文而且要懂得艺术。
认为艺术不但能协助人们理解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
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很多有识之士所理解。
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
”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
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理解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水平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
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理解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
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持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实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升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早在古代就被人们所理解。
我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教育制度已比较完备,在教育内容上,主要科目都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
封建社会晚期,美术虽然未被列为必修课,但“琴、棋、书、画”却一直作为士大夫阶段—知识分子在文化素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科教兴国,要实施素质全面教育,美术教育尤为重要。
中学美术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审美教育。
美术课在中学是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及艺术的感受与审美能力,能推动学生在德、智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及修养,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虽然中学美术教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现在整个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普遍只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与升学考试具有相关的学科学习,对艺术学科方面的学习较轻视,导至学校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艺术才艺方面表现的较不理想。
由于上述原因的影响,学生的艺术潜能没有有效的得到开发和发展,对艺术课不感兴趣。
使艺术课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艺术课的教学管理难度增大。
所以有不少的地方和学校不重视美术课,特别是落后地区的中学。
素质教育只是在会上说说纸上写写而已,更别说美育。
有些中学干脆不开美术课,即使有也名存实亡。
他们只重视考试分数、升学人数,甚至对美术考生考入大学也不认可。
这样使很多中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审美教育,缺乏审美修养,美丑不辩,良莠不分,往往把优秀的作品当作毒草。
美术不仅现在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从古至今都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随着人类社会开始造型艺术就产生了,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打制石器过程中,逐步培养造型技能,萌芽出审美观念。
古代人们对美也有相当的感受,他们通过对美的追求从而为改造世界、推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形势,美术(审美艺术、造型艺术)更为重要,现在物质文明建设已达基本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人们已从追求物质生活迈向追求精神生活的阶段。
现代工业、商业、建筑等都离不开美术知识,警如要盖一栋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以及与自身用途的协调性。
试问,若设计者不具有较高的美术知识和审美能力行吗?再如商标、包装、广告、装饰、服装、封面、食品等等,若都不考虑“美”那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浅谈美术课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 的. 因为人们认识美 、 发 现 美 和 攀 线 条 、 色彩 、 形体 、 结构 、 卒 问 等绘 I 语 培 养 了 学 牛 的 察、 记 赏 美的能力不是 天生的 , 而是要通过学 习 、 培养 、 训 练 才 能 逐 步 忆 、 想象和创造能力 , 而 这 些 能 力 正 是 智 力 的 主要 素 、十 富 有
得 到、 逐 步 增 强 的 。 虽 说爱 美 之 心 人 皆 有 之 , 但 各 人 对 美 的 内 史知 识 、民族 风 俗 等 内 义 大 的认 识 却 大 相 径 庭 . 审 美 的 情趣 和 占 占 位 更 人 而异 , 共至相距 千 火 增加 了学 牛 头 脑 中 的知 识 容量 . 对 发展 智 力 大 有 裨益 里 要 增 加 审 美 素 养 . 就 必 须 接 受 美 的教 育 和 熏 陶 , 不 断 积 累 和 第三. 初 中 美术 课 通 过对 学生 进 行 美术 知 识 教 育 和 美术 技 能 升华 对 美 的体 验 训练 . 有 益 于 将 来 的社 会 工作
养德 、 智、 体、 美、 劳 等 全 面 发展 的社 会 主 义 新 人 的 不 可 缺 少 的环 第二. 初 中 美术 课 通 过 审 美教 育 帮 助 学 生形 成 良好 的思 想 品 节 美 术课 作 为对 学 生 进 行 审 美教 育 的 主 要 手 段 和 途 径 存 初 f } 1 德. 并 促 进 其 智 力 的发 展 教 育 中有 极 其 重 要 的作 用 初 中 荚术 煤埘 初 中 生进 行 审 炎 教 育 , 提高 他 们 对 真 、 善、 美与 首先 。 它 通 过 审美 教 育 提 高 学 生对 美 的 感 受 能 力 、 鉴 赏能力 假、 、 丑 的 辨别 能 力 , 陶冶 其 道德 情 操 , 很 自然 地 与 “ 五讲四美 i 和 艺 术 创造 能 力 . 提 高学 生的 文 化 素 养 热爱” 的 政 治教 育融 为 一体 . 这 无 疑 对 学 生 良好 的 思 想 品德 的形 审 美 教 育对 人们 的 潜 移 默 化 的 作 用 历 来 被 许 多有 识 之 J = 所 成 具 有 积极 意义 和 作 用 认 识 。我 国著 名 的 艺 术 教 育家 丰 子 恺 先 生 曾这 样 说 过 : “ 能 用作 画 一 般 的心 来 处 理 生 活 、 对付人生 . 则生活美化 、 人 世 和 平 ” 此 为 艺 术 的最 大 效 用 。众 所 周 知 , 美 的 事 物 在 生 活 中处 处 都 有 . 但 审 美 教 育能 使 人 心 理健 康 、 乐 观 向上 , 精 神 生 活 更充 实 、 史 丰 寓. 有 助 于 良好 的道 德 品质 的形 成 除此 之 外 . 初 巾美 术 课通 过 审美 教 育 对 智 力 发 展 也 起 着 促 进 作 用 美 术 课通 过 具 体 形 象 如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一门学科,美术教育已经在中小学教育中长期地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表现力和综合艺术素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这篇文章将浅谈关于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进而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灵魂。
同时,美术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作品中寻找灵感,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在艺术作品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和价值观念,在学习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自我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在理解作品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这正是美术教育的独特魅力之一。
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综合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育可以提升学生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表现力、组织性等各方面素质,让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锻炼。
通过学习美术,学生会逐渐培养起具体事物的整体观察能力和审美判断力,这不仅对其美感造就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可增强生活中对细节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美术教育可以是学生在全面体验美的感受和个性表达的过程中,表达情感,表达思想,也可以协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交体验和交际沟通。
在美术课上,学生们各自创作着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通过交流、讨论、展示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们相互了解,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同时在施展自己创造性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学生的文化继承和传承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美术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是在让学生们知识和文化上有所传承。
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史中的各类名场、名家与名作,可以对历史、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感触,体验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与变迁﹔同时也能从中了解到上下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从作品形式、内容到工艺和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如形象、用色、构图、主意、题材、品位等方面深入洞悉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初三作文之浅谈美术课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美术课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摘要】:美术课是作为初级中学的一门基础课来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美术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思维的开拓创新,让学生更具独特的审美。
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将现代美术教育打破原来的教育的范畴,成为了美术素质教育的社会活动,来集中训练培养创新和创造性。
【关键词】:美术教学;素质教育;多样性初中美术课新纲是以教学的系统性为主,以知识的系统性为辅的一门必修课,力求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来体现出审美的教育和创造力的培养,从而表现出民族特点和时代要求。
美术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有着独有的创造感和趣味性。
美术不仅可以强调素质,还能扩大知识面,增加新的知识,扩展自己对美术领域的理解与鉴赏,所以要坚持美术独有的教育能力,认真对待初中美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审美意识是人的天性,而审美的素养就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部分。
虽然美术并不等同于语文等文化为主体的科目,但美术课却可以作为素质发展的基础。
从教育体制来看,应试教育已然根深蒂固,在课堂上仍然占主导的地位,对于美术课的思想意识较为淡薄,这样一种考试型的教育,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从学校来看,学校本身也不注重艺术类学科的发展,美术教师也同样如此,显得美术课沦为鸡肋可有可无,在美术的投入是较弱的,学校美术教师的比例和其他学科教师比例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
教学的方法比较陈旧,所教的方式较单一,让美术课与原来的理念相违背。
二、美术教学的必要性(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阶段,容易被人塑造,社会,家庭,学校都应该加以正确引导。
要不断地发展和更新自我观念,在课堂中更好的转换师生的角色,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引导,进而努力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
通过在专业知识的实践让他们更应该贴近生活,让美术教育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并对美术产生深厚的兴趣。
让他们真正的爱上美术,懂得欣赏艺术,使得美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他们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成放松的课堂气氛;(二)美术教学的用途美术课本身教学在教学方式和模式上也大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很强的体验性,实践性,抽象性,也可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把不同的理论、概念以及技法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赋予学校美术教学更多的直观性和观察性。
美术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术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引言美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中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绘画技巧传授,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媒介。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以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第一部分:美术教学的地位与意义1.发展个人表达能力美术教学可以帮助中学生培养个人表达能力。
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艺术的创作,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增强自信心。
此外,美术作品也是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见证,可以让他们在创作中反思和思考,提高自我认知。
2.培养审美能力艺术作品是对美的追求和表达,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接触不同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欣赏和鉴赏艺术的眼光,提高审美水平。
这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积极的影响,能够使他们更加敏感和有品味。
3.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绘画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对象的形状、色彩和质感等特点,这对学生的观察力是一种锻炼。
而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独立思考,进行创意性的组合和表达。
这种创造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美术教学的实践方法1.创设艺术氛围学校应该创设艺术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览,组织艺术节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2.引入艺术史教育学生应该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
通过学习艺术史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并从中汲取灵感。
3.跨学科整合美术教学不应该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
例如,在历史课上讲述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故事,或者在语文课上引入美术作品进行文学阅读和艺术鉴赏等。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第三部分:美术教学的挑战与问题1.缺乏师资和教材目前,许多中小学的美术教师水平相对较低,师资不足。
美术欣赏课对提高中学生美育素质的作用

美术欣赏课对提高中学生美育素质的作用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尝试、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
它对于提高的人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欣赏课作为美术教育中的主要学科,所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上的教育,在经历从不被重视到现在作为美术教育中的主要学科,这期间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美术欣赏课不是想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而是让他们了解到其中的意义与精神。
在中学里,美术欣赏课是非考试科目,所以在进入中学的时候学生就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思想,不可能花太多的心思在美术欣赏课上,然而也有很多学校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对美术欣赏课不够重视,总是占用或者取消这类课程,这样使学生更加对美术欣赏课失去了学生兴趣,长久下去也失去了美术欣赏课原本想要体现的意义。
然而美术欣赏课作为人文教育的一类,应该更加体现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相结合的内容。
美术欣赏课通过每个时代的历史发展的现状,每个时期的作品了解到当代美术的内容和发展,通过作品反映的时代内容,社会背景都能让同学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变迁发展。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产生的,它包含着整个时代的烙印和过程。
美术欣赏课上所展现的是一种心理活动而这种心理活动是视觉上的,从眼睛观看到对画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与其他感觉共同得到的感情和意识的过程。
从一个方面来说,美术欣赏中就包括了美术鉴赏这个方面,就是从历史学、美学、哲学、美术学、社会学等角度对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艺术创作的技巧、思想内容、精神文化价值等这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评论后,所作出的价值判断。
美术欣赏课教学是中学美术教育的基本课程之一,它也是提高学生美术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同学们可以了解到艺术家怎样用作品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美术欣赏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感知到美术作品里体现的感情,思想和精神,并通过自己感知到的审美眼光和感官上的体会去欣赏、审视自己的生活形象,提升了美术素养,提高了审美能力,通过体会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的美术发展历史和概念,能了解到美术中的各个流派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学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与实践突破

浅析中学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与实践突破美术教育是培养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具体到中学学校还要体现在努力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以期适应将来的专业本职工作。
美术的教育功能实际还要依托美术教学实践来实施,美术教育是有效借用视觉刺激和艺术技能学习完善人文修养的课程,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同时提升大家的审美能力。
一、中学美术教育的功能1.美术课的美育作用在中职学校的美术教学中,美术课作为一门基础课,是实施学生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措施。
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通过视觉形象美的感受和描摹,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
从而激发同学们向往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培养良好品质美育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提升同学们的美术欣赏能力,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展开艺术欣赏,感悟和体味艺术的内涵与美观;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积极、健康的审美能力。
这样就可以让同学们自觉抵御不健康画刊和视频的影响。
学生一旦产生这种艺术审美的免疫力,净化和提升审美情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美术课堂中生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以及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完善人格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3.培养创新精神中学美术教学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也就是在美术教育中,要考虑到学生日后职业发展的问题,要给学生提供就业的美术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技术意识。
这是中学美术教学一项重要的功能,给学生提供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为学生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色彩、线条、形体、结构和空间等绘画语言进行表达和描摹,生成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与此同时,这种技术性活动性质的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个性的美术意识和创作能力。
浅谈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

文体教育 课程教育研究·203·表明,教师在其从事教师职业五、六年后已基本定型,如果不实施强有力的继续教育,使其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等全方位更新,其职业水平将在垂直层级上出现停顿。
因此要落实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尽快出台有关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法律、法规,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等相应约束机制。
3.2 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确保教师的自主性教师主体性的实现必须以教师自主性的确立为前提。
从当今世界来看,教育自主权下放是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
我们应赋予一线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力,在学校内部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使教师能够灵活地处理教材,自由地选用教法及教学手段,创造性地挖掘白己的教育智慧。
发展性评价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能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发展需求,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更利于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使之充分发挥主体性。
3.3 结合新课程改革,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小学音乐愉快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善于运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尊重学生的观点。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为教师主体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自觉地展开课程研究,深化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对课程的驾驭能力。
比如说学唱嘀格调:这歌声美吗?这首歌曲是咱们湘西的民歌,叫做嘀格调。
猜一猜嘀格是代表什么意思?咱们都知道湘西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咱们今天就来学一学他们的民歌。
首先来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铃鼓、钹、锣。
来听一听它们的声音。
待会儿咱们就来充当小乐手,用这些小乐器给自己伴奏。
幻灯片插入节奏训练铃鼓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钹 X X\ X 0 \ X X \ X 0 \\ 锣 0 0 \ 0 X \ 0 0 \ 0 X \\ a 师分条教b 分组承担一条节奏c 选出队长拿乐器带领队员击打d 给老师清唱伴奏e 给嘀格调伴奏(幻灯片插入音乐嘀格调)f 现在让咱们再次欣赏这首嘀格调,同学们可以轻轻的跟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术基础课对中学美育教育的作用
中小学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艺术兴趣、美好的感情,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学生的审美观,而中小学美术基础课教学正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就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
因此,在美术基础课的教育这块美育实施的主要阵地上,中小学美育教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之时,美术新课程的总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而按照《美术课程标准》的提出,课程内容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因此,美术基础课教育是与专业美术教育不同的,它属于素质型教育,它是构成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部分,更是中小学美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小学美育教育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和培养审美创造力,而中学美术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学科,它对于实现美育的目的起着重要作用。
1.美术基础课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1.1 这次教学改革,美术课程标准追求的理念是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理念可知,美术基础课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也能做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1.2 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树立学生的正确审美观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抓住重点,激活学生的艺术感受,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把枯燥的美术同五彩缤纷的美术世界连在一起,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觉得生活中的美无所不在,也就有了创造美的冲动,在他们发现美、认识美的同时,审美观也随之形成。
1.3美术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如美术“双基”(“双基”即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简称)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审美因素,而美术作品的创造则更是审美经验、审美情趣最集中、最自由的体现。
各种有价值的美术作品,无论是形象地表现自然美景,还是典型地描绘社会生活,或是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都可以使人们从它的形象和色调上感受到美,体验到愉快或其他的情感。
从它体现的意境和表现的思想情绪上,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使他们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和正确的审美观。
2.美术基础课有助于培养中学学生的审美能力
2.1 审美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特性,所以,中小学的美术基础课教学就是要通过美术这种艺术形式,来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例如,北宋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它描绘的是北宋首都汴梁清明时节的繁荣昌盛景象。
学生们可以从这幅画中对北宋的社会风貌有一个形象的了解,认识北宋的繁荣昌盛。
通过美术的这种形式,他们认识到了生活中的美,审美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2.2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
往往以其生动丰满的视觉艺术形象陶冶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增加直观形象感受,如电视、范画、参观等教学手段都可以提高其审美的能力。
3.美术基础课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力是比欣赏力更上位的东西,它意味着欣赏活动已从表面上观看美术作品,上升到理性分析研究的层面。
在通过小学阶段欣赏过的作品后,学生们对画种有所认识,除了了解国画、油画、雕塑等大型的美术作品之外,也知道在美术的大家庭中,还有版画、设计、建筑、民间美术、电脑美术等。
而对于作品的色彩、线条、明暗、构图等也进行欣赏,但这只是更多地从感性、直观的层面来欣赏作品的。
而中学阶段,同学们会带有审视、鉴别地看,它要弄清美术作品的许多理性层面的内容,如作者、时代、材料、真伪、寓意等。
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是应该具备的艺术态度之一。
所以,同学们通过从小学的欣赏过渡到中学的鉴赏,美术基础课所包含的美术欣赏课的质量也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也培养了。
培养学生鉴赏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而最终还是为了发展学校美育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
4.美术基础课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4.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术
中小学学生经常对“美术现象”(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美术事件和活动)进行简短评述。
比如,一次拍卖艺术品的活动;城市中出现了一些室外雕塑;学校发的新校服……这些来自学生身边的例子,都能激发他们评论的热情,在学习了美术基础课后,还能激发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4.2 美术教学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例如,罗中立的作品《父亲》,通过幻灯片让同学们了解,通过美术欣赏课的学习,他们能感受到作品中的美所在。
同时,会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因为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可以从《父亲》那沧桑的脸上看出。
由此知道,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都能从美术基础课培养。
综上所述,美术基础课对实现美育的目的起着重要作用,对中小学美育教育起着很重要的”实施阵地”的作用。
在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改革的今天,中小学美育教育在美术基础课这块主要阵地上一定
会得到很好的实施,顺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