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选2课文翻译
周予同_中国历史文选译文整理版.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中国历史文选》教案一、甲骨文2、翻译选文:第一则:癸巳这一天进行占卜,由殼卜问:后十天内有没有灾祸?商王观察卜兆判断吉凶说:有灾祸,灾祸马上就要降临。
到了第五天丁酉这一天,果真有祸事从西传来,沚国诸侯派人禀报说:土方在我邦东部边境骚扰,使两座城邑受到损害。
邛方也践踏我邦西部边境的农田。
第二则:乙巳这一天进行占卜,由殼卜问:国王命令众人合力耕田,来年会获得好年景吗?十一月。
二、金文3、翻译全文周历九月,周康王在鎬京训诫大臣盂。
康王说:盂呀!我们显赫的文王获得了上天授付的统治天下的伟大使命。
到武王又继承文王的事业,建立了周朝,翦除了那个万恶的商纣王,拥有天下四方,派各级官吏治理黎民百姓。
武王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处理国家事务上,酒一点也不敢多喝,就连碰到举行柴祭蒸祀这些祭天大礼时,都不敢喝醉。
所以感动了上天,上天给予我们庇佑,降给我们恩惠,大力保护成王,继续掌有天下。
我听说殷失去天命,就是因为各地诸侯和朝中大臣都沉湎于酒,故而丧失掉军队和政权。
盂呀,你们卫邦担负着重要职责,我只让你接受我的教导,你也能够身当重任,我是你唯一的君王啊!现在我就以文王纯正的治国方式为榜样,像文王策命两三名头号长官那样,委派你辅助荣,恭敬谦和地执行德治的方针。
你要不分早晚及时纳谏,为祭祀和各种奉献事宜到处奔走,时刻警惕上天的惩罚。
康王又说:哦!我命令你盂呀,要向你的祖父南公看齐。
康王接着说:盂呀,你去协助夹,主持军务,敏捷快速地处理诉讼案件,朝夕辅佐我君临天下。
我要遵循先王制定的成规惯例,向你封赏庶民和领地。
特意赐给你香酒一卣,礼冠礼服一套,护膝和双底鞋一副,车马一驾,并允许你在祖父南公的旗帜上描绘你们家族的族徽。
赐给你邦司四名,本朝奴隶从车夫到种田人六百五十九个,赐给你夷司王臣十三名,东南夷奴隶一千零五十个,赐给你封地。
康王最后说:盂呀,你要谨慎郑重地料理你所承担的政务,不要辜负和耽误我对你的任命。
历史文选翻译
历史文选翻译《史通·六家》译文自古以来称帝称王的人编辑著述文章典籍的情况,在《史通·外篇·古今正史篇》中已经详细地介绍它们了。
从古到今,实质内容与外在形式交替变化;各种史书的创作,不拘泥在同一种史书体上。
加以探讨以后做出结论,这些史书的流派有六种:第一叫做《尚书》流派,第二叫做《春秋》流派,第三叫做《左传》流派,第四叫做《国语》流派,第五叫做《史记》流派,第六叫做《汉书》流派。
现在就简略地陈述一下六大流派的旨义,在后面将它们列举出来。
《尚书》流派的史书,它的诞生产生于远古。
《易经》上说:“黄河出现背上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背上有图形的神,圣人仿照它制作八卦、文字。
”所以知道《书》的起源由来已久了。
到孔子时在周王室观看《书》,得到虞(舜)、夏、商、周四代的典籍,于是删取其中较好的部分,确定为《尚书》一百篇。
汉代孔安国说:“因为它是上古时期的书籍,所以叫它《尚书》。
”《尚书璇玑钤》说:“尚是上的意思。
上天降下日月星变化的迹象,显示节令的顺序季节变化的度数,如同天体的运行一样。
”三国王肃说:“君上所说的话,在下面被史官记载下来,所以叫做《尚书》。
”这三种说法,它们的意义各不相同。
大概《书》的主要旨义,本始于发号令;是用来宣扬以仁义治理天下的正当道理,向臣子属下发布言论。
所以《尚书》所记载的,都是典章、谋议、训诫、诰令、誓词、册命等六方面的文字。
至于《尧典》、《舜典》这二种典章,径直叙述人事;《禹贡》这一篇,记载的都是地理知识;《洪范》篇是概括叙述灾害祥瑞;《顾命》篇陈述的全都是丧葬礼仪:这五篇也都是作为记言史书体例不纯粹的部分。
又有一部《周书》,和《尚书》的体裁相类似,也就是孔子删削一百篇以外的周朝典籍,总共是七十一章。
上起自周文王,周武王,下终于周灵王、周景王。
大多都严明恰当、切实忠诚,言辞庄重高雅拥有正大的道理;有时也有肤浅的平庸之言,污浊不堪的东西相列参错,大概好象后来喜欢多事的人所增添的。
文选翻译
牧誓1. 在甲子日的黎明时刻,周武王率领军队来到商国都城郊外的牧野,于是誓师。
武王左手拿着黄色大斧,右手拿着军旗指挥,说:“远劳了,西方的人们!”武王说:“啊!我们友邦的国君和办事的大臣,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的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宣誓了。
”2.武王说:“古人有话说:‘母鸡没有早晨啼叫的;如果母鸡在早晨啼叫,这个人家就会衰落。
’现在商王纣只是听信妇人的话,轻视对祖宗的祭祀不问,轻视并遗弃他的同祖的兄弟不用,竟然只对四方重罪逃亡的人,这样推崇,这样尊敬,这样信任,这样使用,用他们做大夫、卿士的官。
使他们残暴对待老百姓,在商国作乱。
现在,我姬发奉行老天的惩罚。
今天的战事,行军时,不超过六步、七步,就要停下来整齐一下。
将士们,要努力啊!刺击时,不超过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就要停下来整齐一下。
努力吧,将士们!希望你们威武雄壮,象虎、貔、熊、罴一样,前往商都的郊外。
不要禁止能够跑来投降的人,以便帮助我们周国。
努力吧,将士们!你们如果不努力,就会对你们自身有所惩罚!”城濮之战夏天四月初三,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大夫国归父、崔夭、秦国公子小子懿带领军队进驻城濮。
楚军背靠着险要的名叫郄的丘陵扎营,晋文公对此很忧虑。
他听到士兵们唱的歌辞说:“原野上青草多茂盛,除掉旧根播新种。
”晋文公心中疑虑。
狐偃说:“打吧!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诸侯拥戴。
如果打不胜,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也必定不会受什么损害。
”晋文公说:“楚国从前对我们的恩惠怎么办呢?”栾枝说:“汉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诸侯国,全被楚国吞并了。
想着过去的小恩小惠,会忘记这个奇耻大辱,不如同楚国打一仗。
”晋大公夜里梦见同楚成王格斗,楚成王把他打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因此有些害怕。
狐偃说:“这是吉利的征兆。
我们得到天助,楚王面向地伏罪,我们会使他驯服的。
”子玉派斗勃来挑战,对晋文公说:“我请求同您的士兵们较量一番,您可以扶着车前的横木观看,我子玉也要奉陪观看。
高中历史文言文材料翻译
高中历史文言文材料翻译篇一:高中古文翻译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译文】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
”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
九篇古文翻译 第二版 简体版
1、《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译文】课本上册126页1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于是就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2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
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违反了制度,您将会忍受不了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么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给他安排个地方,别让他的势力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想办法对付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您姑且等着瞧吧。
”3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臣属于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现在您对此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由于有两个君主)而产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将要自己赶上(灾祸而灭亡)的。
”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领地扩大)到了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4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
中国历史文选上2
四、《诗经》重点:1、《诗》的内容及源流,2、选文翻译难点:选文的翻译解题:一、《诗经》的编订及主要内容西周有采诗和献诗的制度。
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当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历时500年的时间内,王室乐官积累的古诗达二千多首。
春秋末叶,相传由孔子进行删订,取其约数称《诗三百》,简称《诗》。
汉武帝立五经后,才称《诗经》。
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计305篇,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地域涵盖今天的陕、晋、豫、冀、鲁及甘南,这些地域属于当时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1、《风》又称《国风》,大部分是各地民间歌谣,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曹、豳15国国风,共160篇。
相传由周政府派专人游行四方,采集而得,故后人称之为采风。
2、《雅》是宫廷和京畿一带所演唱的乐歌,大部分是贵族们的作品。
在当时统治者看来,西周的京畿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程度最高,故将这一带地方的乐歌通称为雅乐,也就是所谓的“正乐”“正声”,以与南方的“蛮夷”俗乐相区别。
后来由于时代的不同和音调的变化,又有大雅、小雅之分。
《大雅》全部产生于西周,音调较沉厚,计31篇。
《小雅》则产生于西周末期和东周,音调较轻快,计74篇。
3、《颂》是宗庙祭祀时所演唱的乐歌,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属贵族们的作品,辞句虽典雅,但音调节奏迟缓板滞。
二、《诗经》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诗经》虽是诗歌的汇编,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其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历史资料,很多为其它记录所没有的,因此完全有理由把它称作一部古代优秀的历史作品。
具体言之:《国风》中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以及劳动人民所受的痛苦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对于农业生产、社会生活、恋爱、婚姻以及各地民情风俗也有许多描写:《大雅》较集中地搜录了周王朝东迁以前各历史阶段的史诗,所反映的多是西周王朝兴起的事迹和西周盛时的农业生产情况;《小雅》反映了西周末期政治废弛以及东周社会的混乱状况;《颂》的内容虽是歌颂祖先神灵之辞,但其中不少篇章也都属于史诗性的作品。
《文选》文选卷第二
《文选》文选卷第二京都上西京赋张平子善曰:范晔后汉书曰: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少善属文。
时天下太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十年乃成。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出为河间相。
乞骸骨,征拜尚书,卒。
杨泉物理论曰:平子二京,文章卓然。
薛综注善曰:旧注是者,因而留之,并于篇首题其姓名。
其有乖缪,臣乃具释,并称臣善以别之。
他皆类此。
有凭虚公子者,凭,依讬也。
虚,无也。
言无有此公子也。
善曰:博物志曰:王孙公子,皆古人相推敬之辞。
凭,皮兵切心奓体□奓、□,言公子生于贵戚,心志奓溢,体安骄泰也。
泰或谓□习之□,言习于丽好也。
善曰:声类曰:奓,侈字也,昌氏切。
小雅曰:狃,□也。
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言公子雅性好博知古事,故学于旧史。
旧史,太史掌图典者也。
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善曰:刘向七言曰:博学多识与凡殊。
小雅曰:载,事也。
言于安处先生公子为先生言也。
安处,犹乌处,若言何处,亦谓无此先生也。
郑玄礼记注曰:先生,老人教学者。
曰:“ 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阳谓春夏,阴谓秋冬。
牵,犹系也。
善曰:春秋繁露曰:春之言犹偆也,偆者,喜乐之貌也。
秋之言犹湫也,湫者,忧悲之状也。
偆,充尹切。
湫,子由切。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善曰:国语,公甫文伯之母曰:沃土之人不材,淫也;瘠土之人莫不向义,劳也。
韦昭曰:硗埆为瘠。
沃,肥美也。
惨则□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违,犹易也。
言人惨戚则不能以欢逸,劳苦则不能以施惠,少有能易此者。
善曰:□,少也,与鲜通也。
广雅曰:褊,狭也,卑缅切。
小必有之,大亦宜然。
小,谓庶人。
大,谓王者。
善曰:庶人因沃瘠而劳逸殊,王者亦因险易而彊弱异也。
故帝者因天地以致化,兆人承上教以成俗。
言帝王必欲顺阳时,居沃土,欢逸其人,使下承而化之,以成奢泰之俗。
善曰:管子曰:君据法而出令,百姓顺上而成俗。
化俗之本,有与推移。
言化之本,还与沃瘠相随逐推移也。
大学历史文选译文和史籍介绍
党锢列传前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言嗜恶之本同,而迁染之涂[2]异也。
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3]。
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4];慎其所与,节其所偏;虽情品万区,质文异数[5],至于陶物振俗[6],其道一也。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语出《论语·阳货》。
意谓: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各人的习气却相差很远。
[2]迁染之涂:指为世俗所浸染的习气。
[3]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刻意,克制己意,即严格要求自己。
肆,放纵。
牵物,为外物所牵制和诱惑。
流,流宕忘返。
意谓:严格要求自己,则行为就不会放纵;为外物所诱惑,则志气就会流宕变坏。
[4]裁抑宕佚:裁抑,削除和抑制。
宕佚,放荡淫逸。
[5]情品万区,质文异数:情品,情趣。
万区,万种。
质文,本指内容和形式,这里引申为行为表现。
异数,不同、各种各样。
[6]陶物振俗:陶冶性情,整顿风俗。
孔子说“人性本来都相接近,习染不同才渐渐区别。
”说的是人的好恶本来相同,只是变化的途径不同罢了。
约束意念行为就不放纵,玩物成癖志向就会丧失。
因此圣人引导人修养性情,控制约束人的放纵,谨慎选择他结交的人物,节制他的偏爱。
虽然人情事物有种种区别,内容形式也不相同,但是说到陶冶性情匡正风俗,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叔末浇讹,王道陵缺[1],而犹假仁以效己,凭义以济功。
举中于理,则强梁褫气[2];片言违正,则厮台解情[3]。
盖前哲之遗尘有足求者。
霸德既衰[4],狙诈萌起,强者以决胜为雄,弱者以诈劣受屈。
至有画半策而绾万金,开一说而锡琛瑞[5]。
或起徒步而仕执珪,解草衣以升卿相[6]。
士之饰巧驰辩,以要能钓利者,不期而景从[7]矣。
自是爱尚相夺,与时回变;其风不可留,其敝不能反[8]。
[1]叔末浇讹,王道陵缺:叔末,本为长幼次序,这里借喻为叔世、末期,指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
浇讹,指社会风气浅薄伪劣。
王道,古代儒家主张的仁义之道。
陵缺,衰败。
[2]强梁褫气:强梁,强暴之人。
中国历史文选2
第七单元战国策秦围赵之邯郸【解题】《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初有《国策》、《国事》、《长短》、《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
西汉末刘向在校录宫廷藏书时,发现这些不同的写本,始删除重复,取长补短,合编成三十三篇,定名为《战国策》。
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 。
《战国策》主要录存了战国纵横家的言论,其中暴露了战国时期阶级矛盾和社会关系的大量情况,也透露了彼此搞阴谋诡计的不少真相。
这些内容,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但书中也有一些说词并不真实,引用时须加以考辨。
对《战国策》进行研究注释的学者,最早有东汉人高诱。
今本《战国策》是北宋人曾巩访求士大夫家藏本而补充重编的,其中有几十则内容与《史记》雷同。
继曾巩之后,宋人姚宏、鲍彪等又续为校注,元人吴师道再对鲍注加以校正,成《战国策校注》,是为当今通行版本。
《秦围赵之邯郸》,选自《战国策·赵策三》。
本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末年鲁仲连和辛垣衍两名策士的一场辩论,而辩论的胜负直接影响了赵国对秦国的和战决策,并进而影响了秦统一全国的历史进程。
【原文】秦围赵之邯郸秦围赵之邯郸[1],魏安釐王[2]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3],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4],因平原君谓赵王[5]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6]。
今齐闵王益弱[7],方今唯秦雄天下。
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
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注释】[1]秦围赵之邯郸:事在公元前259—前257年,当秦昭襄王四十八至五十年,赵孝成王七至九年。
前二五九年十月,秦国趁长平大战消灭赵军主力的余威,进兵围困赵国都城邯郸(故址在今河北邯郸西南),双方相持两年,这是战国末年著名的大战。
[2]魏安釐王:魏国国君,名圉(yǔ),公元前276—前243年在位。
中国历史文选译文
中国历史文选译文(1)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
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
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
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
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
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
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
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
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
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
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
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
"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了。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
中国历史文选翻译.
《中国历史文选》教案上册目录绪论1.甲骨文2.金文3.《尚书》4.《诗》5. 《春秋》与《左传》6. 《国语》7. 《世本》8.《战国策》9.《史记》10.《汉书》11.《后汉书》12.《三国志》与《三国志注》13.《晋书》14.《宋书》15.《魏书》16.《世说新语》17.《水经注》18.《洛阳伽蓝记》绪论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高等院校文科历史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讲授学习各种典型的历史典籍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同时也向学生介绍中国历史史料学和中国史学的发展概况。
所以说,中国历史文选不是古代汉语课程。
它是在古代汉语课的基础上,对历史史料、历史典籍进行分析、运用,以进行史学的研究。
但是,要分析、运用史料,就必须对史料、典籍产生的背景,史料、典籍的写作以及其版本流传状况进行一些介绍,所以中国历史文选课程必须有史料、典籍的解题。
另-方面,要分析、运用史料、典籍,就必须能够对史料的原文能够进行充分的阅读和理解。
所以,中国历史文选又有与古代汉语课程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对历史史料进行字句的讲解。
我们学生必须对一些基本的语法、词汇、句子能够掌握,可以对其进行解释和翻译。
历史文选课程的学习,要兼顾以上两个方面。
只有这样,才算达到历史教育专业的水平,能够阅读一般的历史典籍,对其进行分析和运用,以进行历史学的研究。
我们在学习历史文选课的过程中,还要必须和我们的中国古代史通史的学习结合起来,尤其是有一些历史的史料典籍在古代史的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如果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对我们的专业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这也就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里,有中国历史之父一一司马迁的伟大作品《史记》,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我们要想了解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那么只有阅读历史典籍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而要阅读中国的历史典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就必须学好中国历史文选这门课程。
文选翻译
中国历史文选第二学期选文翻译周易.系辞下上古伏羲氏的统治天下,他抬头就观察天象,俯身就观察地形,观察飞禽走兽的纹理,与地上的植物,近的取自身体,远的取自各物,于是开始创作八卦,(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物进行交易,使各得所需,然后退去。
这象),来会通神妙明显的(天地万物的)的德性,(用八卦来)分类区别天地万物之情状。
他发明了编结绳子的方法而织成罗网,用网来打猎捕鱼,大概是取自《离》卦。
伏羲氏去世之后,神农氏继之而兴。
他砍削树木制成锄,揉弯木干制成犁,这种耕耘工具的好处,是可以教导天下百姓耕作生产。
这大概是取自《益》卦。
他又在日中建立集市,招引天下的百姓,聚集天下的货物,大概是取自《噬嗑》卦。
神农氏去世之后,黄帝、尧、舜又先后继之而兴起。
他们通晓事物和前人创造的器物、制度,使百姓不懈努力,加上神妙的改作,使百姓方便有用。
《易》道行不通时就变,变了就会行得通,行得通就能够长久。
所以从天帮助它,吉而无不利。
黄帝、尧、舜作衣裳下垂而天下治,大概是取自《乾》卦《坤》卦。
他们挖空树木制成舟船,削尖木材制成桨楫,舟船桨楫的好处,是可以渡过江河,直达远方,从而使天下人得利,大概是取自《涣》卦。
他们用牛马驾车,拖运重物,直达远方,从而使天下人得益,大概是取自《随》卦。
他们设置双重门户,夜间敲梆警戒,以防备暴徒强盗,大概是取自《豫》卦。
他们截断木材做成杵,挖开地面做成臼,杵臼的好处,是可以让万民得益。
这大概是取自《小过》卦。
他们加弦于弯木制成弓,削尖木材做成箭,弓箭的好处,是可以用威力来慑服天下。
这大概是取自《睽》卦。
上古的人居住在洞穴和野外,后世圣人改用房屋,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上有屋梁,下有墙壁,用来躺避风雨,大概是取自《大壮》卦。
上古人的丧葬,只用柴草厚厚地包裹遗体,掩埋在荒郊野地里,不堆土做坟,也不种树,服丧的期限也没有定数。
后世圣人改用棺椁,改变了人们的丧葬习俗,大概是取自《大过》卦。
上古的人用绳结来记数处理事务,后世圣人用文字来代替它,刻在竹简之上,改变了人们的记事方法,百官用它来处理政务,万民用它来明察事理。
【精品】中国历史文选下册课文翻译
引言:中国历史文选下册是一本重要的古代文献,涵盖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课文。
翻译这本课文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本文将对《中国历史文选下册》中的课文进行详细翻译,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概述:《中国历史文选下册》中的课文涉及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时期等等。
这些课文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文采而闻名,通过翻译这些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正文:一、春秋战国时期1.孟子《离娄上》:这篇文章是孟子的一篇著名言论,主要讲述了仁义道德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译文:“道德更重要的不仅是在于个人修养,还在于维系社会秩序。
”2.韩非子《五蠹》:这篇文章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揭示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和政治现实。
译文:“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源于权力的滥用和人心的浮躁。
”3.战国策《十三经》:这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古代兵书,主要阐述了战争策略和军事智慧。
译文:“只有通过正确的军事策略和智慧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4.荀子《劝学》:这篇文章通过劝告人们要勤奋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译文:“学习是不断进步和提升自我的途径。
”5.管子《管子上》:管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文章主要阐述了政治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理论。
译文:“治理社会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二、秦汉时期1.司马迁《史记》:这是一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纪传体通史,主要记录了从上古到秦朝的历史事件。
译文:“《史记》作为一部具有纪实性的历史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贾谊《过秦论》:这篇文章通过分析秦朝的政治现实和社会问题,探讨了秦朝的兴亡原因。
译文:“过度集权和腐败导致了秦朝的衰亡。
”3.班固《汉书》:这是一部记载西汉历史的正史,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
译文:“汉朝的历史是辉煌的,也是曲折的。
”4.马克思《列宁论中国问题》: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独立思考和评价。
必修二全部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均而已矣!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鸟兽伏丛草兮,雌雄同栖止。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禀命各自异兮,安能屈己以从人!余独好修以为常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译:我是高阳帝的后裔,我的父亲名叫伯庸。
在孟冬时节,正值庚寅年我出生。
父亲审视我初生的容貌,赐予我美好的名字:名叫正则,字称灵均。
我内含的美好已经很多,又加以修养才能。
佩戴着江离和辟芷,用秋兰编织成佩饰。
我好像即将赶不上什么,担心岁月不等待我。
《中国历史文选2》之《隋书选讲》
史部文選《隋書》選講•一、魏徵與《隋書》•魏徵(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後遷相州內黃(今屬河南)。
歷官祕書監、侍中等。
有《魏鄭公詩集》《魏鄭公文集》,言論多見唐吳兢《貞觀政要》。
•《隋書》八十五卷,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
貞觀十年(636)魏徵、顔師古、孔穎達等撰紀傳;顯慶元年(656)于志寕、李淳風等撰成志十卷。
十志原爲梁、陳、齊、周、隋五代史而作,稱“五代史志”,因完成時各史已經單行,遂編入《隋書》。
•《隋書》記事起於隋文帝開皇元年(581),迄於隋恭帝義寧二年(618),凡38年。
•《隋書》保存了大量政治、經濟、文化資料。
•魏征主撰紀傳,秉筆直書,品評公允,少曲筆隱諱。
•《隋書》十志多達三十卷,記載梁、陳、北齊、北周、隋五朝典章制度,包括禮儀、音樂、律曆、天文、五行、食貨、刑法、百官、地理、經籍十志,保存了南北朝以來大量典章制度資料,部分甚至溯及漢魏。
尤其《食貨》《刑法》《百官》《地理》《經籍》等志,向為研究隋及梁、陳、北齊、北周等朝歷史重要資料。
二、選文講解•《經籍志序》據中華書局1973年版《隋書》卷三二。
•《隋書·經籍志》是繼《漢書·藝文志》之後又一部重要史志目錄。
據柳䛒(字顧言)《隋大業正御書目》,並參考阮孝緒《七錄》分類體系編成。
•敘述了自漢至隋凡六百年書籍之存亡、學術之演變,是對中國古代書籍和學術史的第二次總結。
•正式採用經、史、子、集四部四十類著錄,存書3127部36708卷,佚書1064部12759卷。
後附佛、道二錄。
為後世四部圖書分類奠定了基礎。
•清以來考補疏證者有十家之多,如章宗源《隋書經籍志考證》、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等,可供參考。
小序,簡要說明了諸家學術源流及其演變。
間或注明書內容真僞及存亡殘缺。
古代學術文化源流發展之重要文獻。
•李致忠《<隋書·經籍志>總序箋注》,《文獻》2001年第4期。
《旧五代史-李琪传》原文及翻译(二)
《旧五代史-李琪传》原文及翻译(二)(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旧五代史-李琪传》原文及翻译(二)【导语】:原文: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憕,天宝末,礼部尚书、东部留守。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课文翻译
《史通·二体》译文在三皇五帝的时代,书籍曾经有《五典》、《三坟》,可距离现在太久远了,没办法闹得一清二楚。
从唐尧、虞舜以下直到周朝,这些记载组成了《古文尚书》。
但是当时的世道仍旧很淳朴,文字奉从简略,要索求完备的史书体裁,原本上就不存在。
此后左丘明给《春秋》作解释,司马子长编写《史记》,史书体裁到这时才完备了。
后来接续的作品,相互遵照着写出来,即便有改动扩大,也仅仅变换一下各自的书名篇目,范围本来就有限,谁能超出这个范围呢?大致上说,荀悦、张璠属于左丘明的一派;班固、华峤,属于司马子长的同类。
只是这编年、纪传两大史书流派,各自看重夸耀本流派,一定要辨明他们的优点与缺点,才能够说出个究竟来。
像《春秋》这样的史书,缀联日期和月份形成编排次序,标列季节和年份来互相接续,中原国家与边疆各部族,在同一年同一时期,没有不完整地记载那些事件,显现在读者的眼前。
道理全都包括在一桩记载中,语句没有重复出现的现象。
这是它构成长处的地方啊!至于贤能的士人,贞烈的女子,才华出众的人,品德美好的人,如果他们的事迹与国家政治有关系,必定予以高度注意观察而完整地加以记载,如果他们的事迹与国家政治关系不大,只有坚持正直的原则的才详细地加以述说。
例如绛县的老翁、杞梁的妻子,有的是晋国的国卿才获得记述,有的是因为答对齐国的国君才被记载的。
他们中存在着贤惠像柳下惠,仁德像颜回那样的人,最终也没能够彰显他们的姓名、显扬他们的言行。
所以论起编年体史书细小内容的处理,就连最细微的事情都不遗漏;说起编年体史书重要内容的处理,就连十分重大的事情都给抛弃掉。
这是它构成短处的地方啊!像《史记》这样的史书,本纪用来包举朝廷大事,列传用来曲折详细地记载小事,表用来按表格形式标列年代和爵位,志用来总括本纪、列传和表所遗漏的内容。
至于天文地理、国家法典、朝廷规章,明显的和隐微的,必定都完备地包括进来;重要的和次要的都不遗漏:这是它构成长处的地方啊!至于同是一桩事件,分散在好几篇里,断断续续,彼此分离,前后多次重复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长江水又向东流,经过巫峡,这是传说蜀王杜宇开凿来通行江水的。
长江在巫峡流淌,向东流过新崩滩。
滩旁的山是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塌的。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又再次崩塌。
山崩塌的当天,长江水向上逆流一百多里,涌起几十丈高。
现在滩里有些石头,形状或圆得像箪,或方得像房屋,数量不少,这都是当初山崩后掉下来的。
由于掉下的石头阻碍水流,江水湍急,所以叫“新崩滩”。
而山崩后留下的断岩残壁和其他山岭相比,仍然显得高耸特立。
新崩滩往下行十多里,有座山叫大巫山,不仅仅是三峡独一无二的,可以和岷山、峨眉山、衡山、九嶷山相媲美,它的气势好像要庇护众山,削平天上的云朵,直上霄汉与天公比高。
这一段首尾长一百六十里,被称为巫峡。
(实际的巫峡长度仅为42公里,此处不准确)大概是因山而得名。
三峡七百里的范围中(不准确,实际测量仅204公里),两岸山峰不断。
三峡沿岸的山峰高耸连绵,把阳光和天空都遮挡了,如果不是正午或者夜半,就见不到日月。
而夏季江水涨漫上山坡,不能行船。
有时有紧急公务,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江陵,路途一千二百多里,就算乘奔马、驾疾风,也没有那样快。
而春季和冬季,却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清澈的深潭,江水回映清光,山峦倒映水中,在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柽柳和柏树,悬空流淌的泉水和瀑布飞溅冲刷,泉水清澈、树木繁密、山高岭峻、草木茂盛,种种美景,真是绝妙。
每每到天气初晴的清晨,山林清寒,山涧冷寂,经常有猿猴在山中长声啸叫,经常引颈哀歌,鸣叫声在山谷中回荡,久久不停。
所以长江上的打鱼人渔歌唱道:“长江三峡巫峡最长,听到猿鸣,就会让人忍不住落泪。
”永宁寺永宁寺是熙平元年是由灵太后创立的。
寺的位置在阊阖门南面一里、御道的西面。
永宁寺东面有太尉府,西和永康里相对,南边挨着昭玄曹,北方靠近御史台。
阊阖门前面御道以东是左卫府,左卫府南面是司徒府。
司徒府南是国子学,国子学殿堂内有孔子的塑像,两旁分别有颜渊向孔子请教“仁”以及子路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的塑像。
国子学南为宗正寺,宗正寺南是太庙,太庙南是护军府,护军府南为衣冠里。
御道西面是右卫府,右卫府南面是太尉府,太尉府南是将作曹,将作曹南是九级府,九级府南是太社,太社南有凌阴里,就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藏冰地。
译文:永宁寺里有一座九层佛塔,是用木头架成,整个高度为九十丈。
加上塔顶十丈金刹,整个塔尖到地面高度为一千尺。
(这里是夸饰之语,见周国林编《中国历史文选》)就算在距离京师百里远的地方,也能见到其雄姿。
原来修塔挖掘地基到地下水下的土层,挖出三十尊金像。
灵太后认为这是信奉佛教教义的征兆,所以修建时过于奢侈。
金刹顶上立有金质宝瓶,容量有二十五斛大。
宝瓶下面有十一重承接雨露的金盘,金盘周围悬挂金属大铃。
又有四根金属锁链连接塔的四个角度。
锁链上也挂着金属大铃。
铃铛大小如同大酒瓮。
佛塔一共有九级,每级的角落都挂着金属大铃,上下一共有一百三十个。
佛塔有四面,每面有三扇门六个窗,门都用朱漆漆过。
窗面上各有五行金属大铃,十二扇门二十四个窗户共计5400枚(共计九层)。
又有金属制作的拉环和鐶钮。
永宁寺的修筑可以说用尽了最好的技术,达到了最好的效果,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程度。
彩色图绘的柱子和贴金的门铺首,简直让人惊奇。
而到了清风吹拂的晴朗夜晚,铃铛齐鸣,发出的铿锵声响可以在十多里外听到。
译文:佛塔北面有一所佛殿,形状像太极殿。
佛殿里有一尊一丈八高的金质佛像,有十尊真人大小的金质佛像,有三尊彩丝织绣编缀着珍珠的佛像,有五尊用金丝编织而成的佛像,有两尊玉质佛像。
这些佛像统统制作精妙,举世无双。
共有一千多间房屋,都认真修饰房梁、墙壁、门窗,简直难以用语言描述,其中门上镂刻着青色连锁图纹,窗户上也雕刻着花纹。
佛殿外种栽栝树、柏树、松树、椿树,树木枝叶繁茂,盖住了屋檐。
竹子和香草,布满了空地。
因此常景撰写的永宁寺碑说:“就连须弥山和兜率的佛殿庙宇,也比不上永宁寺。
”译文:外国所进献的佛经、佛像,都藏在永宁寺。
永宁寺的院墙都加上短的椽子,将瓦放在椽子上,就像现今的宫墙一样。
永宁寺的东南西北方向各开一道门。
南门的楼有三层,用三条阁道相通,高度距离地面二十丈,形制和端门相似。
楼画上云气和仙灵,用列钱和青色连锁文装饰,光鲜华丽,威严庄重。
拱门绘有四大金刚和四只狮子,用金银和珠玉装饰,装饰美盛,气势宏大,世间少有。
东西两道门的情况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楼只有两层。
北门没有房屋(楼),像乌头门。
四道门外面,都种着槐树,绿水环绕,行人常常在此乘凉歇息。
路上尘土绝迹,并不是下雨湿润导致:凉风习习,难道是团扇带来的吗?译文:寺院修建好之后,北魏孝明帝与太后一块登上佛塔。
从佛塔看皇宫,像在自己的手掌心;俯视京城,就像是家中的庭院。
因为从佛塔可以看到皇宫的情况,所以禁止人随意登塔。
我曾经与河南尹胡孝世一块登上佛塔,可感受到云层和水汽,真是一点不假。
译文:有来自西域的僧徒菩提达摩,是波斯国人。
他从八荒边远之地到中原来游历。
到洛阳以后,看到永宁寺佛塔的承露金盘光芒好像日光一样耀眼,照射四方;铃铛在风中发出的声响响彻宇宙。
达摩不禁赞叹歌咏,以为寺实在是神功所建。
达摩自叙说:“我现在一百五十岁,历游了世界上各个国家,而永宁寺的精巧壮丽,是连印度佛寺也比不上的。
就算佛寺到了极致境界,也到不到永宁寺这样。
”达摩口中唱念南无阿弥陀佛,整日双手和掌以译文: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大风好像要吹倒寺院房屋,拔掉寺院树木。
佛塔金刹上的宝瓶被风吹掉,落到地上,入地一丈多。
朝廷又命令工匠,重新铸造新的宝瓶。
译文: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二月,佛塔(木结构,易着火)被火烧毁,孝武帝登上凌云台观望火势,派遣南阳王元宝炬、录尚书长孙稚率领羽林军救火。
孝武帝以下没有不悲伤惋惜的,都落泪离开凌云台。
大火最初从第八层发生,天刚亮时突然转猛。
当时雷雨交加,杂着小雪。
佛教僧众和世俗人士都来观看火势,悲苦哀痛的哭声,震天动地,充斥京城。
有三名男僧奔入大火殉难。
大火持续三个月不灭,……一年了还有余烬。
……七月,平阳王被侍中斛斯椿唆使,到长安投奔宇文泰。
(此后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
十月,东魏的京城由洛阳迁到京兆府序译文:京兆府的地盘,是《禹贡》记载中的雍州,舜当初设置十二牧,其中就有分掌雍州。
周武王将丰京和镐京作为都城,周平王东迁,把岐山和丰京之间的土地赏赐给秦襄公,秦孝公时期才将咸阳作为都城。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置内史统治关中地区。
项羽灭掉秦,把关中(内史)分成三部分,封章邯为雍王,治废邱;封司马欣为塞王,治栎阳;封董翳为翟王,治高奴,称为三秦。
汉高祖入关平定三秦,又把三秦恢复为内史。
汉景帝时期将内史分为左内史、右内史。
汉武帝太初元年把右内史改名为京兆尹(右内史官名保留),后来和左冯翊、右扶风一块合称三辅。
“三辅”的治所都在长安城中,又设置司隶校尉统管三辅。
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在关中地区设置雍州,很快又改为三辅。
译文:曹魏从河西分出凉州,从陇右分出秦州,原来东汉时的三辅仍照旧为司隶校尉统辖。
西晋初年取消司隶校尉,又重新设置雍州。
晋愍帝以后,刘聪、石勒、苻建。
姚苌等相继占领雍州,苌孙泓被刘裕打败后,雍州归东晋。
东晋再次设置雍州和京兆郡,但很快被赫连勃勃攻占。
赫连勃勃又派自己的儿子赫连璝镇守,改名为“南台”。
后来北魏太武帝打败赫连昌,又在长安设置雍州。
孝武帝从洛阳逃到长安后,改名为京兆尹。
译文:隋代开皇三年,从长安的旧城迁都到龙首原的新都城(即新建的大兴城),就是现在的都城。
隋文帝废除北魏末年设置的京兆尹,改为雍州。
隋炀帝又改为京兆郡。
武德元年,恢复为雍州。
开元元年,又改名为京兆府。
西汉建立第五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6年灭秦建汉),汉高祖在洛阳,娄敬劝说他:“陛下您想建都洛阳,难道是想和周王朝一比高下吗?周王朝建都洛阳(周平王迁都洛阳),是因为天下的中心,四方向天子进献,路程平均,如果天子有德行,就会凭借这里统御天下;如果天子没有德行,就会灭亡。
凡是在洛阳建都的帝王,都想依靠德行来让天下归心,不想凭借险要地形,使得后代娇纵奢靡。
现今陛下打算和成康之治相提并论,是不合适的。
何况秦地为群山护卫,黄河环绕,地势险要,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作为屏障,突然有危难,马上可以聚集百万大军。
沿袭秦朝旧业,依凭非常肥美的土地,这就好比天然的府库。
陛下您如果入关建都,就算崤山以东不太平,秦朝旧地,可以保全。
假如和人打架,不掐其咽喉,按住其背后,就不能彻底打赢。
现在陛下您假如建都关中,控制秦朝故地,这也是战略上控制了要害。
”汉高祖向其他大臣征求意见,那些大臣们家乡都在崤山以东,极力说周朝存在几百年,秦朝只有两代,在关中建都不如在洛阳建都。
汉高祖心中疑惑,不能决断。
等听到张良陈述建都关中的好处后,立即起驾西进,建都关中。
第二年,汉高祖擒获韩信,田肯向汉高祖祝贺说:“太好了,陛下您擒获韩信,又在关中建都。
秦地地势险要,是可以胜敌的地方,以黄河为护卫,以群山为险阻,能以一当百,以少胜多。
在这里向敌人发动进攻,就好比在高屋之上倾倒瓶子里的水,不可阻挡。
”从西汉到现在(唐),关中一直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二体译文:三皇五帝时代,史书有《三坟》和《五典》,由于年代久远,不能得知(知晓)详情。
《古文尚书》记载的内容,从唐、虞一直到周。
然而世风质朴,文风崇尚简略,要想要求史籍有完备的体例,一定是空缺不完备的。
接下来左丘明为解释《春秋》作《春秋左氏传》,司马迁写《史记》,史籍体例于是完备。
后来的史学著作,都是继承这两种体例,即使有所变化,程度终究有限,谁能超越呢!荀悦、张璠是左丘明一派的,班固、华峤,是司马迁的同类。
编年体和纪传体两家,互相夸耀。
一定要分辨清楚事实,才能评判二者的优劣。
译文﹕编年体,按年代时间先后顺序来撰写。
无论是华夏,还是蛮夷,只要是处于相同的年代,必定会把发生的事情都记载下来。
编年体的优点在于,史实没有重复。
那些贤明出色的人物,贞洁自好的女性,以及事关执政的重要史实,一定会详察毕录。
而事迹不彰显的人物,就不会记录下来。
例如绛县老人、杞梁妻子,都是因为分别同赵武和齐庄公相应对而被记载。
至于贤德的柳下惠、德行卓著的颜回,却都没有被《春秋》、《左传》记录下来。
因此,编年体的不足在于详细的时候连小事都不会放过,粗略的时候连大事都会遗漏(因为按时间先后顺序记事,就不能以人物、事件为中心来编排,必定有所译文﹕纪传体,本纪提纲挈领,列传记载详细内容,表综合记录,志分门别类记载。
无论天文、地理、国家大事,不管明显、隐晦,事大事小,都不会错过。
这就是纪传体的优点。
而同样一件史事,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篇目,没有连续记载,不断零星出现,像《史记》将项羽列入《本纪》,《汉书》将项羽列入《列传》。
而且在编排同类史实和人物的时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年代晚的人反而居于卷首,年代早的人却被记录到后面(有悖于传统的史学时间观念,先发生应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