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学习方式”之点滴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学习方式”之点滴感悟
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已经和我们相识、相知多年,无论是课程的整合,还是评价方式的改变,无论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的理念已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心中,实施在我们的课堂上。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研讨一下“体验学习方式”。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义。体验使学习进入了生命的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的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学习是教学创新的重点。
好!让我们穿越国界,来欣赏一下美国的课堂教学,这是一节科学课,老师端着一盆蚯蚓走进了教室,教师什么话也没有说,把盆儿放在桌面上,蚯蚓在盆里钻来爬去……孩子们一看,高兴了,有的抓住蚯蚓,有的跟在蚯蚓后面爬……大约过了十分钟后,学生们开始讨论:
一名学生说:“我知道蚯蚓是爬着前进的。”
老师说:“好!”
另一名学生说:“蚯蚓不是爬而是蠕动。”
老师说:“更好!”
“老师我观察了一下,蚯蚓身上有很多环。”
老师说:“你观察的很仔细”
“老师我尝了一口,蚯蚓是咸的”
老师说:“你很勇敢。”
“老师我用一条绳栓住蚯蚓,吞了下去,又拽了出来,蚯蚓还活着,这说明蚯蚓的生命力很强。”
老师站起身来严肃的说:“你肯为科学献身,我很佩服你!”
这一课例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参与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考虑了学生的需要、兴趣、设置情境化的环境,让学生想学、愿学,于是去发现、去观察、去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内容。
其实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运用体验式学习。
我在教学中把体验式学习分成四类:
一、表演式体验学习。所谓的表演,就是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后,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再课文的内容。我在教学一些适合表演的课文时,就经常运用体验式学习:
例如教学课文《将相和》时,理解课文后,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然后每个小组表演一个故事。学生们的兴趣很高,不但把课文中的内容表演出来,而且还扩展到课本外,使每一个故事都惟妙惟肖。学生在表演中更加深入的理解了课文,增强了表演的能力,而且人人参加,为每个人都提供了体验的机会,为学生搭建了体验成功的平台。
二、品尝式体验学习
毛泽东老人家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自尝尝。”这
就是品尝式体验学习。品尝式体验学习,在我们语文课中也是经常运用的:有一次我去听公开课,课文是《高粱情》。当授课教师讲到高粱根的味道时拿出一个“高粱根”的食物,学生们马上来了兴趣,纷纷掰下一截高粱根品尝,感觉苦极了。这一堂课所有的学生都记得高粱根的味道,以至于终生难忘。这也许就是品尝式体验学习的魅力所在吧!
三、触摸式体验学习
触模式体验学习,就是用自己的手去触摸、去感受、去理解新的事物。去触摸春天的杨柳,感受它的柔顺;去触摸夏天的的小雨,感受它的凉爽;去触摸秋天的落叶,感受它的无奈;去触摸冬天的白雪,感受它的洁白……再学习课文《爬山虎的脚》时,课文中对“爬山虎的脚”作了细致的描写,说明它的脚特别有力量,抓住墙就死死不放。学生对此不太理解,于是我们就来到校门外,让一名学生拔“爬山虎的脚”。不拔不知道,一拔吓一跳!由此学生更加认识到“爬山虎脚的厉害”。触模式体验学习,教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四、创新式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不但运用在课文中,也可以运用在一些词语中。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遇到这样一段话:“有一只老鼠偷到了好吃的,太高兴了,一不留神一下子撞在了桌腿上,昏了,于是说:老鼠不醒鼠事了”。“不醒鼠事”当我看到这个词时,觉得新奇,从未见过,但是学生怎么轻易的把一个成语给改了呢?于是我在“不醒鼠事”
的下面画了一个“?”但转念一想,这也没错啊,很合语言环境,于是我又在“不醒鼠事”下面画了一个“!”批语到:“谢谢你教给老师一个成语——‘不醒鼠事’,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新词。”这名同学看到批语后,很兴奋,于是在他的作文中经常出现新词,新句子,乃至有创新意识的作文。
我觉得“不醒鼠事”是创新式体验学习的闪光点,而我正好抓住了这一闪光点,则创新意识就出现了燎原之势。
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去观察,去聆听,去寻找创新意识,然后加以呵护、培植,逐渐形成创新的精神,最后教给方法、规律,最终形成创新能力。
体验学习为每一名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提供表现的平台,体验成功的感觉,享受学习的快乐!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一同走进新课程,同新课程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