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女权主义起源于西方,但在其在中国,这个不同于西方的典型东方国家中,女权主义的发展又有了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本文从女权主义在中国的视角着手,研其在中国发展的特点以及中西女权主义的差别等相关内容。结合有关女权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所引起的事件,谈谈女权主义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关键词:女权主义中国差异影响
一、女权主义的概念
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权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女权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女权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二、女权主义的起源
女权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译文理解成一个主要以女性社会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1919年五四运动的时候,传到中国,译为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两者本质没有区别。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社会运动。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性器割除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以及中国的女性参政、女性劳动报酬偏低等问题。
三、女权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
1、中国女性主义的起源
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早在20世纪初就已传播到了中国。1902年,斯宾塞的《女权篇》被介绍到中国,这是中国近代翻译的第一本女性主义著作。1903年,约翰·弥勒的《女人压制论》和第二国际的《女权宣言书》也被译介进来,还有柳亚子所作的《黎里不缠足会缘起》。孙雄在《论女学宜注重教育》一文中,描述了女学东来的盛状。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当时中国流传之广、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可能有人会说,在中国历史上有千古一帝—武则天,晚清五十年,尽在此女慈禧太后,安史之乱的杨玉环以及两宋第一女词人李清照,这些人物的出现难道不能代表中国女性主义的起源吗?没错,这些女性都非常杰出,在当时的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但这些女性也毕竟是少数,而且还是很多年才出那么一个。而女性主义既然称之为一种主义就,就应该是大范围的,能够带来广泛社会影响的运动。并不是一个或两个的出现就可称之为起源的。所以女性主义在中国的起源还要从20世纪西方女权主义传入开始算起。
2、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虽然女权主义在20世纪初就传入中国,但是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阻碍,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而且一直作为民族解放运动的附属品。一直到20
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女权主义才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这一时期较将女性主义介绍到中国的是朱虹,她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介绍了美国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妇女文学”校详尽的评述了女权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现实表现及其影响,拉开了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序幕,具有启蒙的意义。
九十年代,世界妇女大会的到来成了女权主义的新起点。“社会性别(gender)”的概念被带入中国,也第一次把妇女权利纳入了人权的范畴。“社会性别”的概念挑战了八十年代男女性别自然化的“本质主义”思维,而把性别归为社会构建的结果,这也形成了九十年代后期的女权主义的根本动力——消灭操演着性别不平等的社会运作机制。
随着中山大学的教授艾晓明在2003年创立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并带领学生排演女权主义话剧《阴道独白》,中国的女权主义思潮逐渐地走向了大众。
2012年,青年女权倡导小组BCome在北京成立。以肖美丽、赵思乐和艾可为代表的新一代女权主义者,被媒体称作“青年女权行动派”。她们充满了创造性和行动力,有时甚至有些荒诞。她们把平权倡导诉诸话剧和行为艺术当中。其中最引人侧目的平权行动有倡导反家暴的“带血的婚纱”街头行为艺术、抗议高考招生性别歧视的“剃光头亮瞎教育部”行动、呼吁男女厕所厕位比例不均的“占领男厕所”等行动。这些行动给她们带来了不少年轻的支持者,也有的放矢地推动了国家政策上的一些改变。她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自我赋权,她们更多地想要影响制度,做游戏规则制定的参与者。
西方的女权主义通常发展为多个流派,而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更多的表现个方面的具体关怀。在现实话语的实践中,中国女性成长为话语主体,为社会的全面解放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流派。
四、中国与西方女权主义的差异
1、起源过程和目的不同
“中国的女性解放,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自发的以性别觉醒为前提的运动,女性平等地位问题首先是由近现代史上那些对民族历史有所反省的先觉者提出,后来又被新中国政府制定的法律规定下来的”。从这句话既可以看出,中国的女性主义并不是西方那样,为女性的权利和幸福而战斗,而是在民族危机和封建压迫下,作为人的解放而发展的,所以一开始的目标就不同,发展的方向也就有所改变。中国的女权运动必然是在民族兴衰的大背景下才能被提及
2、中国的女权主义较为温和,而西方的女权主义比较激进。
在中国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强调阴阳调和,讲究孝道。女主内,男主外。在家庭中女性还是有一定权利的。而西方女性在和父权制抗争的同时,还要和不同形式的反女权思想进行斗争。并且收到不同传统文化影响的中西方女性,在性格上大体还是有差别的。中国的女性从小就被教育要当一个贤妻良母,学会温婉,顾全大局,做一个“淑女”,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女性抗争意识都比较薄弱。而西方的女性经历自由民主平等的熏陶,本性中就有一种权利的主体意识,因此总是能够主动的,积极的维护自己的权利。
3中西方女权主义中男性所起的作用不同。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女权主义起源来说。中国的女权主义并不只强调女性自身个体解放,也不直接与国家、民族、社会以及男性群体对立,而是能够和男性结成同盟,把个体融入救亡图存的革命群体洪流中,个体权利让位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所以男性在这一过程中起来很大的推动作用,使得中国妇女只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