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动机研究及发展历程 最终版共20页文档
永动机可以实现“太阳能三五动机”
![永动机可以实现“太阳能三五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211c63d189eb172ded63b748.png)
“太阳能三五永动机”研究实验资料一 "永动机":永动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其原因:科学界前辈早已界定无法实现,大多数人也认为是正确的,给研究此学科的人制造了许多不便。
研究在单学科,纯机械,纯机器中进行,所以很难取得突破。
在没出现奇迹之前,普遍都认为是伪科学,由于科研经费有限所以进度很慢。
对“永动机”界定不合理,100%的永动确实难以达到,那么30%的永动是否算永动机,50%的永动就可节约能量,只要节能减排就有意义,随着科技发展与进步,在不远的将来永动机一定会在科技进步中出现。
二"永动机":"永动机"科技界的定义是:不输入任何能量的推动,机器能永远运转,还能对外输出功率,从这种定义去讲,"永动机"真的很难实现。
因为不符合客观规律,因此永动机就被打入伪科学的黑名单,为了科学的进步,科学高效的利用有限能源,必须对永动机从新界定,100%的永动很难实现,但如果能达到30%算不算永动机,达到50%就可节约一半的能源,这要比节能降耗强多了,任何科学在一步一步的提高,永动机也一样,如果能达到30%永动,那么50%.60%也一定在科学进步中逐步达到,那么算不算“永动机”呢?对永动机不要要求的那么高,死死的定个框框,不能雷此半步,能达到50%就可节约一半的能源,所以我们研究定为“太阳能三五动机”。
不是"永动机"随着科学的进步,设备制造的提高,控制工艺的改进,真正的永动装置,永动产品也一定会实现. 既"第二类永动机"的发明成功。
“永动机”最好是利用太阳能去发电,再去生产电力,达到自给或大部自给,产生的电力使生产正常运行,,实现了"永动机"要实现的目标.,总之是非常节能的,是值得国家进行研究开发,进行全面推广“太阳能三五永动机”。
使装置能永动下去,完成"永动机"的任务.随着科技的进步,完全可以使太阳能发电装置永动下去,这样的"永动发电装置"就完成"永动机"的使命,真正能投入实用的“太阳能三五动机”,会在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已离我们很近,这要靠国家政府的支持,科学界的认可,投资人的相中,以及广大人民的声援,一个人的力量是十分妙小的,我诚恳的希望广大爱好者的参于,使这项伟大的工程及早得以实施,将这“太阳能三五动机”技术奉献给国家。
永动机概念分析
![永动机概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71e71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2.png)
永动机概念分析永动机,亦称为第二类永动机,是指一种可以从自然界的能量源中持续获取能量并进行工作的装置。
然而,根据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永动机的概念进行分析,并解释为什么永动机无法实现。
首先,理论上,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永动机声称从自然界中提取能量的同时又不需要外界输入能量,这被认为是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行为。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自动产生,只能通过转化或传递的方式存在。
因此,永动机的主张显然与热力学的基本原理相悖。
其次,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永动机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根据熵增加原理,即熵在封闭系统中总是增加的,任何封闭系统最终都会达到热平衡状态,即熵最大化的状态。
而永动机恰恰违反了这个原理,因为它声称可以不断从自然界中获得能量而不用考虑热平衡状态。
在实验中,许多人试图制造永动机,但最终都只是以失败告终。
无论设计多么巧妙的装置,其中都会存在能量损失,无法实现永动机的目标。
另外,永动机的概念也容易被人们误解和滥用。
在一些宣传中,永动机被标榜为能够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理想装置。
然而,这种宣传往往是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和投资,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实际意义。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复杂而严峻,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因素,无法依靠一个虚幻的永动机来解决。
总结来说,永动机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和熵增加原理,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是不可能实现的。
然而,在人类历史上,永动机一直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想象对象,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尽管我们无法构建永动机,但它激发了人们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思考,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这也是永动机的一种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永动机概念的目的是试图超越物理定律并创造一个能够永远运行下去的装置。
然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熵增加原理等基本物理原理,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
永动机研究及发展历程 最终版20页PPT
![永动机研究及发展历程 最终版2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c71d751bd15abe23492f4d65.png)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永动机研究及发展历程 最终版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源自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第二类永动机简介 ppt课件
![第二类永动机简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49d8216529647d272852e8.png)
第二类永动机简介
• 在热力学第一定律问世后,人们认识到能量是不能被凭空制造出来 的,于是有人提出,设计一类装置,从海洋、大气乃至宇宙中吸取热 能,并将这些热能作为驱动永动机转动和功输出的源头,这就是第二 类永动机。
•
历史上首个成型的第二类永动机装置是1881年美国人约翰·嘎姆
吉为美国海军设计的零发动机,这一装置利用海水的热量将液氨汽化,
推动机械运转。但是这一装置无法持续运转,因为汽化后的液氨在没
有低温热源存在的条件下无法重新液化,因而不能完成循环。
•
1820年代法国工程师卡诺设计了一种工作于两个热源之间的理想
热机——卡诺热机,卡诺热机从理论上证明了热机的工作效率与两个
热源的温差相关。德国人克劳修斯和英国人开尔文在研究了卡诺循环
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后,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一定律指出:不可
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热
力学第二定律的提出宣判了第二类永动机的死刑,而这一定律的表述
方式之一就是: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第二类永动机简介
• 科技名词定义 • 中文名称:
– 热机
• 英文名称:
– heat engine
• 定义:
– 吸收热能并将其中一部分转换为机械功向外 输出的原动机。
第二类永劢机的历叱在热力学第一定律问丐后人们认识到能量是丌能被凭穸制造出来的亍是有人提出设计一类装置从海洋大气乃至宇宙中吸取热能并将这些热能作为驱劢永劢机转劢和功输出的源头这就是第二历叱上首个成型的第二类永劢机装置是1881年美国人约翰嘎姆吉为美国海军设计的零发劢机这一装置利用海水的热量将液氨汽化推劢机械运转
第二类永动机简介
• △王洪成骗局:中国哈尔滨人王洪成曾在 1984年提出一个永动机方案,他利用他设 计的永动机驱动自家的洗衣机、电扇等装 置运转,不久骗局被揭穿,他制作的永动 机模型是用隐藏的钮扣电池驱动的一个电 动马达,而供应洗衣机、电扇运转的则是 暗藏在地下的电线。1998年,王洪成的另 一个骗局“水变油”被揭穿,他本人也因 此入狱。
论永动机
![论永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6632bb3a482fb4daa58d4b84.png)
论永动机正文目录:1.历史及概要2.第一类永动机1.工作原理及定义2不成立的证据1.力的方面2.能量的方面3.第二类永动机1.工作原理及定义2.不成立的证据1.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的方面2.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表述的方面4.磁力永动机1.简要介绍5.总结关键词:第一类永动机,第二类永动机,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正文:论永动机1.历史及概要永动机,即通过一定条件可以永远对外做功的机械,科学家们从公元1200年之前就开始研究这类机械,研究者中不乏达芬奇这样的有名的机械设计师和科学家,但没有一个人成功,所以从1775年法国科学院宣布不再接受任何永动机的设计方案开始,各国就陆续不再接受永动机的专利申请。
为什么要研究永动机呢?因为这类机械一旦研究成功就将为人类带来大量能量,从此人类就将告别化石燃料,这无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还是今天都是无法想象的,这就是为什么要研究永动机。
那么永动机是如何工作的呢?请看下图:2.第一类永动机此图为达芬奇设计的第一类永动机的构造图,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上方钢球比下方钢球离轮心更近,给予其动力时上方钢球随轮向下方移动,下方钢球随轮向上移动,当下方钢球移动到上方时,受重力作用继续移动,上方钢球移动到下方时,由于其具有惯性还会继续向上移动,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轮就可以一直转动,从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类永动机的定义:不需要外界输入能量即可不断对外做功的机械。
那么它不成立的原因何在?我们先从它的工作原理也就是力的角度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上方钢球比下方钢球离轮心更远,但下方钢球比上方钢球数量更多,重力更大再加上摩擦力的作用,使得这个机械会慢慢停下来。
再从能量的角度分析:此类永动机不需要外界供能就能一直对外做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中能量不会凭空产生这一点来看这是不可能成立的,所以第一类永动机就宣告破产了3.第二类永动机在热力学第一定律问世之后,人们意识到能量是不可能被制造出来的,于是人们就设计出这样一个装置,它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使之完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只要工作原理满足这一定义的永动机我们称之为第二类永动机。
第一类永动机的故事
![第一类永动机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66048aea21614791611281f.png)
第一类永动机的故事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第一类永动机的故事摘要自公元1200年前后印度提出制作永动机的梦想以后,人们对于永动机的热情就从来没有减弱过,然而任何学过科学知识的人都应该明白,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因为永动机的原理与热力学定律是相悖的,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
在历史上,无数人曾为第一类永动机的制造付出过努力,他们狂热的追求永动机的支持。
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第一类永动机的发展历程奥恩库尔之“魔轮”据记载,欧洲早期最着名的永动机设计方案是十三世纪时法国的亨内考提出的“魔轮”。
如图所示,亨内考当时设计的装置为如图所示的圆轮结构,他在一个轮子的边缘上等距地安装12根活动短杆,杆端分别套上一个重球。
无论轮子转到什么位置,右边的各个重球总比左边的各个重球离轴心更远一些。
亨内考设想,右边甩过去的重球作用在离轴较远的距离上,就会使轮子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永不停息地旋转下去,并且带动机器。
但是,实际上轮子转动一两圈后就停了下来。
经过简单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右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大,但是球的个数少,左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虽小,但是球的个数多。
经过计算得出,总会有一个适当的位置,使左右两侧重物施加于轮子的相反方向的旋转作用恰好相等,互相抵消,使轮子达到平衡而静止下来。
因此在这个永动机当中,轮子不会持续转动下去而对外做功,只会摆动几下之后停顿下来。
达芬奇之“滚珠”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也设计了一个类似的装置。
滚珠永动机是利用格板的特殊形状,使一边重球滚到比另一边的距离轮心远些的地方。
他认为,如图所示,右边的重球比左边的重球离轮心更远些,在两边不均衡的作用下会使轮子沿箭头方向转动不息。
但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滚珠式永动机的设计原理与奥恩库尔的永动机是相同的,都利用了轮新左右两边力矩不相等使轮轴不断转动。
永动机的研究
![永动机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0bd202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0.png)
永动机的研究永动机的定义不消耗能量而能永远对外做功的机器,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故称为“第一类永动机”。
在没有温度差的情况下,从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气中不断吸取热量而使之连续地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它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故称为“第二类永动机”。
史上有不少人有过这样美好的愿望:制造一种不需要动力的机器,它可以源源不断的对外界做功,这样可以无中生有的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来,在科学历史上从没有过永动机成功过,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任何一部机器,只能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无中生有的制造能量。
因此根本不能制造永动机。
它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内能的增加等于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与物体对外界所做功的总和。
曾经有人设计一类机器,希望它从高温热库(例如锅炉)吸取热量后全部用来做功,不向低温热库排出热量。
这种机器的效率不是可以达到100%了吗?这种机器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是都没有成功。
人们把这种只从单一热库吸热,同时不间断的做功的永动机叫第二类永动机。
这种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机械能可以转化内能,但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从研究永动机得到的意外收获前已提及,英国科学家焦耳也曾被永动机这一“奇妙”的发明所吸引,并为此做了一二十年的实验,但最后他留给后世的并不是永动机,而是证明永动机不可能的“热功当量定律”,这应该算是研究永动机得到的意外收获。
斯台文是这方面的另一个例子。
在他那个时代(16世纪末—17世纪初),有一种永动机是广泛被谈论着的,如图2—33所示,有14个能滚动的很重的铁球用链子连起来放在一个三棱体上。
三棱体的一边比较斜,一边比较陡,且斜的一边比陡的一边长些。
永动机的制造者们相信,斜的一边上有4个重铁球,陡的一边只有两个重铁球,4个铁球的下滑力自然比两个铁球大,整个装置就会如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滑下来。
一旦左边滑下去一个重球,右边一定同时补充上一个重球,左边的斜面上依然是4个重球,右边的斜面上仍只有两个重球,永远是左边的下滑力大于右边的下滑力,球链就会永远不断地运动下去。
永动机
![永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21385c1ef78a6529647d53dd.png)
在高中的课本上曾有永动机之说,有很多人想法设法造出的永动机都因失败而告终。
那时曾有一人造出了人们理想中的永动机,并在台上给观众成功演示,可是事发不久,就被人发现原来是台后有人动了手脚。
这些永动机都因违背能量守恒而失败。
人们的心里也都很想要这样一台一劳永逸的永动机。
我们可以试着拿起一块石头,看看它在你眼中有没有变化,大概会很遗憾,最后的结果依旧是你什么也没发现。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万事万物都是由一些分子组合而成的,不管物体是大是小。
一块石头其实它是流动着的,它里面的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奔跑,只是我们很难看到罢了。
如果我们在外太空看我们的地球,它只是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转动,其它的我们什么也看不到。
其实我们人类也像刚才所说的石头分子一样到处乱窜。
那些石头分子的运动应该很有规律,我们人类的运动应该也像它们一样,大概也是非常有规律的,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罢了。
或许我们人类自己的意念,就是我们运动中的不是规律的规律。
人们都说守中难,其实守中并不难,如果人不得其中,也不会活到现在。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就像一个跷跷板一样,虽有偏颇,但是一方还没有落地。
如果有一方落地,再想起那可就难了。
我们的地球可以看成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地上、地下和地面。
而我们这些生物只能处在地面附近,如果太高或者太低那也不能生存。
这就是引导人们行路的一个分路标,以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万物生灵的面前。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道不远物。
其实我们平时看到的一切都是事物的中和部分,就像高空中的两种气体相撞,形成的雷电一样。
比如我们的人体,我们的身体也可分为内部、外部和表面三部分。
我所说的外部其实就是我们身体所散发出的气味,我们所散发出的气味也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不过是随着距离的增加,我们身上散发的气体也越来越淡。
我们每一个人可以说都是贴身相生的,我们和外界的事物也都是相接相融而生的。
人的血肉就这样不断地向外升华扩散,直到它消失不见。
如果把人体剖开,那所显露在你眼前的也是一个中和部分,它也分内中外三部分。
永动机研究及发展历程 最终版
![永动机研究及发展历程 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8141760b1c59eef8c7b4c7.png)
永动机的定义及起源
• 永动机是一类所谓不需外界输入能源、能 量或在仅有一个热源的条件下便能够不断 运动并且对外做功的机械。 • 永动机的想法起源于印度,公元1200年前后, 这种思想从印度传到了伊斯兰教世界,并从 这里传到了西方。
第一类永动机
• 亨内考永动机
• 达芬奇之滚珠永动机
• 斯特尔之流水落差永动机
第一类永动机的理论剖析
• 历史上,人们提出了很多种永动机的制作方案。 虽然人们经过多种尝试,做了多种努力,但永动 机无一例外的归于失败。人们把这种不消耗能量 的机器叫第一类永动机。 •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 系统能够对外做功,要么是从外界吸收能量,要 么是减小自己的内能。因此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 能造出来的。
第二类永动机的理论剖析ຫໍສະໝຸດ • 物理学给出了一个熵增加原理,消灭了第二类永 动机的可能性。熵增加原理说:“能量的转化是 有方向的!”这个原理就是热力学的第二个定律 。 • 还有一个直接针对第二永动机的表述是这样说的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作功,而不对环境造 成影响。”
第三类永动机
• 1990年代,美国人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里进行了一项实验 ,实验装置是一个硕大的温室,占地一公顷,在里面预先 设置了河流、树林、草地、动物、人……总之,一切都是 尽力模仿地球的生物圈而设计的,所以该温室被命名为生 物圈2号。实验的设计者希望生物圈2号中的空气、水, 动物、植物和人能够在阳光的作用下实现物质的自循环。
第四类永动机的理论剖析
• 定义: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卡诺定律,却能自 发熵减的永动纳米材料。 • 由于第四类永动机理论所给出的熵拓展和其他支 持理论给出的宇宙输入熵的相关支持论调,都未 得到实践的证明和科学界的严格论证,第四类永 动机不等于科学,充其量只能说是假说和科幻。
第一类永动机课件
![第一类永动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a05b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8.png)
任何机械装置都会因为摩擦和阻力而 产生能量损失,这是第一类永动机实 验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类永动机实验的教训与启示
科学原理的重要性
第一类永动机的尝试失败告诫我们, 必须遵循科学原理和自然规律,不能 违背基本物理定律。
创造性的价值
虽然第一类永动机的尝试失败了,但 达芬奇和鲁班的设计体现了创造性和 探索精神,这种精神在科学和工程领 域具有重要价值。
谢谢
THANKS
技术挑战
尽管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但目前尚未有任何 技术能够克服能量守恒定律的限制,制造出 第一类永动机。
第一类永动机对未来的影响
能源产业
如果第一类永动机得以实现,将对能源产业产生颠覆性 的影响,能源将变得无限且免费,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 的能源结构。
科技发展
第一类永动机的追求将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如能 源存储、转换和利用技术,促进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虽然第一类永动机的概念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能的,但是科学家们仍然在探索一些 新的技术和方法,以实现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式。例如,太阳 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
02 第一类永动机的原理
CHAPTER
热力学第一定律
总结词
能量守恒定律
详细描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这意味着第一类永动 机无法实现,因为它需要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第一类永动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人们还没 有认识到能量守恒定律,因此提出了各种永动机设计方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方案的不可 能性。
第一类永动机与第二类永动机的区别
第二类永动机是指可以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机械 功而不引起外界变化的机器。虽然第二类永动机不能违反 能量守恒定律,但是它可以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某些特 性来制造。
永动机
![永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442cb9fd9e3143323968936c.png)
变不了,使输出轴左侧的重量始终小于输出轴右侧的重量, 并因正力矩和大于负力矩和而产生按顺时针方向的转动。
总结
❖ 各种永动机设计方案的失败,制造永动机美好 梦想的破灭,对于每一个寻找永动机的人是一 个不小的打击。但是,反思这一失败的探索过 程,它从反面给人类以启迪。
第一类永动机
永动机是一类想象中的不需外界输入能源、能量或 在仅有一个热源的条件下便能够不断运动并且对外 做功的机械。
第一类永动机
不消耗能量而能永远对外做功的机器,称为 “第一类永动机”
亨内考的永动机
轮子中央有一个转动轴, 轮子边缘安装着12个可 活动的短杆,每个短杆 的一端装有一个铁球
达芬奇装置
在转轮边沿安装一系列的容器, 容器中充了一些水银,他想水 银在容器中移动有可能使转轮 永远地转动,
但是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得出 了否定的结论。他从许多类似 的设计方案中认识到永动机的 尝试是注定要失败的。
第二类永动机
在没有温度差的情况下,从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气中不断吸取热 量而使之连续地转变为机械T能ex的t 机器,称为“第二类永动机”。
Text Text
Text
其运行。
牛顿第一定律只在理想状态下成立,事实上由于万
有引力定律,即使在真空中物体的运动在持续一段
时间后同样会停止。
Text
Text
Concept
Text
第四类
2012年中国首次出现第四类永动机论调,提出熵的概 Text 念拓展与微观离散不可能达到熵最大等问题,有人认为
永动机的历史回顾
![永动机的历史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8fd1f3a3783e0912a3162aba.png)
永动机的历史回顾摘要:永动机是千百年来人们所探寻的机器,虽然已被证明不可行,但不可否认其对科学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本文主要回溯了永动机的发展史并指出了几种常见永动机的理论缺陷,主要包括第一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第二类永动机(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三类永动机(人们设想出来的磁力永动机)关键词:永动机;热力学第二定律;溶液;吸水鸟1、课题背景永动机是指可在没有外部能量输入的情况下,自行持续对外界做功以致产出能量的理想化模型,本身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而无法制造出来的。
在当今时代,科学学者们已经达成共识:任何企图设计永动机的努力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徒劳的工作。
但如果把目光转向科学史,我们就会发现:与“徒劳、无意义”恰恰相反,科学学者们对永动机的探索历程充满着科学的智慧和天才的设计。
因此永动机理论是科学史上一朵难得的奇葩,绝大多数科学成果都是依靠“证实”而获得的,永动机催生出来的两大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或称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或称熵增加原理,都是依靠相应类型永动机“无法制成”这一“证伪”的工作而获得的。
可以说,永动机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是人们对科学的探索过程中的一环。
假若没有永动机,热力学或许至今还是一片狼藉。
牛顿曾经说“永动机的探求者是想从虚无中得到什么。
”正因为永动机设计的探索具有“证伪”这一特殊性,实际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都应理解为“公理”而非“定理”,即并没有严谨的逻辑支持。
这也就导致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民间“科学家”认为其存在漏洞,永动机有可能制成。
关于永动机的探讨至今竟然仍未停止,这些民间科学家甚至用永动机原理制作出了一些“产品”。
这类产品无疑就是骗局。
综上,我想通过本文,以永动机的原理分类(第一类、第二类等)为序,简要回顾永动机的探索历程,一方面纪念这些人通过“徒劳的”探索为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也阐释清楚目前存在的一些永动机“为什么不能永动”或“为什么不是永动机”。
永动机
![永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59b61864561252d380eb6e6b.png)
论永动机的物理学意义黔中愚者 2012-03-20 19:57提起“永动机”这个话题,人们总觉得不屑一顾,仿佛天方夜谭般的神话,继而又被斥为伪科学或视为物理学研究的禁区,因为"科学家"早就否定了这一神秘物。
历史上有不少人希望设计一种机器,这种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
这种机器被称为"永动机"。
据说永动机的想法起源于印度,公元1200年前后,这种思想从印度传到了伊斯兰教世界,并从这里传到了西方。
千百年来无数的能人巧匠为发明永动机花去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都以失败而告终。
因不厌其烦, 1775 年法国科学院宣布不再审理永动机的设计方案。
从此科学权威的反对态度就明确下来,直到1842年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的发现,科学权威对永动机的反对态度就更加坚决,直到现在,任何有关永动机的设计和研究都被认为是无知的可笑的。
至此,永动机究竟存不存在呢?如果不存在,那么为什么总是有无数的人花很大的精力和金钱投入到永动机的研究热潮中去呢?如果存在,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一事物,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它?为此,笔者将从物理学的意义上来阐明自己的立场,以期得到学界同仁的批评指正,一起共同探讨。
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科学界对永动机的否定是 1775 年和 1842 年两大事件造成的,直接表明科学权威对待永动机的态度。
不过,让我们先来仔细研究一下物理学的一些伟大发现的时间表,就会发现科学家对永动机的否定是极其轻率的,不可靠的。
1506--1514年,哥白尼提出天球运行论,创立“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
1581--1583年,布鲁诺提出具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和新天文学观点。
明确指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这一变化是统一的物质实体包含的各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事物经过相互转化,形成对立面的统一。
1589~1591年,伽利略进行自由落体实验,发现并确立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永动机发展历程
![永动机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db56fc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3.png)
启示
层出不穷的永动机设计方案,都在科学的严格审查和实践的无 情检验下一一失败了,前辈们貌似犯了很多我们现在看起来很简 单错误,在我们现在看来可能感觉很好笑,但在当时都是科学研
究的前沿,是当时最先进的科技。科学研究要有理论作支撑。 古人们对于永动机研究失败不是他们缺乏刻苦钻研的精 神而是他们当时不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值增加原理等。
图2 滚珠永动机
第7页,共17页。
磁力永动机
➢ 1570年,意大利的泰斯尼尔斯,提出用磁石的吸力可以实 现永动机。A是一个磁石,铁球C受磁石吸引可沿斜面滚上 去,滚到上端的E处,从小洞B落下,经曲面BFC返回,复 又被磁石吸引,铁球就可以沿螺旋途径连续运动下 去。
➢ 大概他那时还没有建立库伦定律,他不知道磁力的大小是与距离 的平方成反比变化的,当然他也不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 实际上,高处水槽中水的势能转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带 动水磨转动或克服砂轮摩擦做功; 另一部分转化为螺
旋汲水器或抽水机的功,这部分功又转化为水的势能。
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流回水槽的水越来越少,很 快水槽中的水就全部流进了下面的蓄水池,水轮机也就 停止了转动。因此,这样的永动机也是不可能永远运动 下去的。
➢ 虽然右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大,但是球的个数少,只 有四个,左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虽小,但是球的个数 却有八个之多。于是轮子不会持续转动下去而对外做 功,只会摆动几下,便停在图中所画的位置上 。
图 1 亨内考永动机
第6页,共17页。
滚珠永动机
➢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设计上如图所示的装置。他 设计时认为,利用格板的特殊形状, 使右边的重球滚到比左边 的重球离轮心更远些的地方。本以为在两边重球不均衡的作用 下会使轮子沿箭头方向转动不息,但结果却是否定的。达·芬 奇敏锐地由此得出结论: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达·芬 奇劝告永动机的设计者们: “永恒运动的幻想家们!你们的探索是 何等徒劳无功,还是去作淘金者吧! ”
关于永动机
![关于永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fb7f590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d.png)
关于永动机引言:科学在不断进步,永动机的研究却从来没有停止...中国乃至世界不知有多少民间科学家甚至专家,学者,教授,花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金钱、心血来坚持不懈地寻找这样一种不存在的事物,不能不令人扼腕。
他们之中当然也不乏别有用心的骗子,常见的手法是出售或转让他的“永动机图纸”、“永动机技术”等。
其实,只要一些基本的物理学常识,就可以识破这种骗术。
科学家们不应该对永动机充耳不闻,而应该仔细去找寻其之所以会实践失败的具体错误原因,并尽快把错误归类,以便误入歧途者能够自行查阅纠正,这样才是化解民间在研究永动机上空耗精力的根本之法;另外科学界不要太责备永动机,科学与谬误的关系是辩证的,攻破谬误的过程能够帮助人们最好最快掌握知识。
甚至我们可以把永动机谬误看作一门艺术,其谬误越深,越发现错因,其艺术价值就越高。
()先分析下“定律”与“规律”:说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牛顿定律错的还是对的,一个事物或现象是否一定要符合牛顿定律,不符合就是伪科学?现在推理:一个事物或现象是否一定要符合热力学定律,不符合就是伪科学?就像真正懂得相对论的人,是不会就不假思索的去盲从的否定超光速现象一样,真正懂得热力学定律的人,是不会就不假思索的去盲从的否定永动机,特别是这种永动机会表现出新的特征、新的情况和新的思路。
然后我们来理解下“定律”与“规律”,定律: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它用以描述特定情况、特定尺度下的现实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会失效或者不准确,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描述宇宙当中的所有情况,也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能完全正确。
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也就是非常逻辑的联系,所以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由此看出,定律是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相对规律”,规律会不断发展变化,每一次发展变化,都要使以前的理论,或被否定抛弃、或被修正,由“规律”变为“定律”。
由此可见,定律具有针对否定性,这使它有一定的预知性,但同时也就有了局限性,因为有条件限制,满足了才能去否定和预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动机研究及发展历程 最终版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