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谋士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谋士与将领形象比较
![三国演义中的谋士与将领形象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5aeb7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b.png)
三国演义中的谋士与将领形象比较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蜀、魏、吴三国之间政治斗争和战争的故事。
在这部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其中包括谋士和将领两类形象。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中的谋士和将领形象进行比较,以探讨他们在故事中的不同作用和特点。
一、谋士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谋士是各个国家的决策者和智囊团,他们以聪明才智、策略和智慧为特点,在政治、外交和战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能够洞察形势,制定出奇制胜的策略,对国家的发展和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谋士形象之一,也是魏国的智囊。
他以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问蜚声中原,被誉为“卧龙先生”。
诸葛亮以智计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如借东风火烧赤壁、木牛流马等等,他的思维敏捷、谋略深远,对于刘备在政治和军事上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荀彧是魏国的重要谋士。
他聪明机智,能够判断形势、化解危机,对于曹操的政治决策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荀彧善于用兵,提出了许多战略策略,特别是在战役中的指挥与调度方面表现出色,为魏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另外,孙尚香作为吴国的谋士,也为三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她智勇双全,冷静机智,在政治和战争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孙尚香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战略和战术,使得吴国能够在战争中取得一定的成功。
二、将领形象三国演义中的将领形象既有勇猛善战的豪杰,也有智谋超群的军事统帅。
他们以勇敢、忠诚和战略眼光为特点,在战场上扬我军威,以力量和勇气赢得胜利。
首先,关羽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也是蜀国的武将代表。
关羽具有无人可及的勇猛和无限的忠诚,被封为“武圣”,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打破重围,威名远扬,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次,张辽是魏国的将领代表之一,他勇猛善战,战功卓著。
张辽不仅在战场上以强大的力量和勇气取得了多次胜利,同时也表现出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成为魏国的重要支撑。
另外,周瑜是吴国的将领代表,他以才智和谋略著称。
三国演义谋士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谋士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9418dca58da0116c1749c4.png)
目录目录 (1)摘要 (2)英文摘要 (3)前言 (4)一、“士”,“士族”与“士” (5)(一)历史上的“士”与“族” (5)(二)三国时期的谋士 (6)(三)《三国演义》中的谋士 (6)二、谋士身上的“士族”印记 (8)(一)杨德祖与郭奉孝的境遇差异 (8)(二)荀文若与贾文和的局 (9)(三)“卧龙”“凤雏”的比较 (11)(四)司马仲达的一生沉浮 (12)结语 (15)注释 (16)参考文献 (17)后记 (18)摘要谋士,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文人阶层,自来佳话不少,谋士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羽扇轻摇,成就一番功业,博得个青史留名,流芳百世,让世人羡慕不已。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通俗化的历史小说,对自汉末到晋初近百年的历史作了形象化的展示。
书中所载谋士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巧舌如簧,纵横捭阖,为这一段历史生色不少。
而谋士们的命运也有许多值得探究之处。
近年来对于谋士们的行为的分析的论述已经有了许多。
但纵观目前已经掌握的研究成果中,并没有一篇文章是从谋士的政治出身这一角度分析的。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中谋士们的政治出身的差异来解读谋士们行为、境遇与结局不同之间的原因。
关键词:三国演义谋士士族政治出身ABSTRACTAdvisers,In Chinese history, as the last special literary class,。
Tap a much-told story many, advisers" map out a strategy, winning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Lupin rocked, the achievements of a work, may have a niche in history, history, let the world envy.<Three Kingdoms>takes a popularization the historical novel,To near hundred year histories has made the visualized demonstration from the Chinese end to the Jin.In the book carries the advisers to turn the hand for the cloud, the turning over the palm is the rain, has a glib tongue, maneuvers among groups, many for this phase of historical adding color. But advisers' destiny also has many are worth place of the inquisition. And, when Chinese Wei advisers' destiny has the typical significance especially in the Chinese history's vicissitude.Key words :Three Kingdoms ; advisers ; Gentry Political ; background前言东汉末年,主荒政谬,阉寺擅政,终于激起了黄巾大起义,以致“朝野崩离,纲纪文章荡然”,汉室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4fab6c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4.png)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罗贯中。
这部作品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英雄人物的奋斗和智慧为主线,展现了那个时代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三国演义中,众多的英雄人物各展其威,各具特色,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辉之作。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进行探讨。
1.刘备:忠诚仁义之君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备受称赞的君主之一。
刘备具备胸怀大志的特质,在困苦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仁义和公正。
他对待部下和百姓都非常慈爱,常听取臣下的意见,从不独断专行。
他不断努力寻找机会,艰苦求索,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建立了蜀汉。
刘备的这种仁爱和理智的领导风格,使得他在三国演义中成为了道德典范和受人景仰的英雄。
2.关羽:忠诚义气之将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位传奇英雄。
他的勇猛和忠诚是他的特点。
他一心要效忠于刘备,始终不渝地跟随刘备,无论在战场上还是生活中,他都是刘备的得力助手。
他有着盖世无敌的武艺,从未败于敌手。
关羽的义气和信念使得他赢得了人们的钦佩和尊重。
3.张飞:骁勇善战之猛将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一个骁勇善战的角色。
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
他敢于正义,善于奋战。
他在战场上多次表现出非凡的武艺和战略眼光。
张飞对刘备忠诚,百折不挠,维护着了蜀汉的利益。
他的形象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4.赵云:青龙偃月之将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是独具特色的英雄形象之一。
他的武艺高超,勇猛无敌,被称为"龙的传人"。
他才智过人,懂得利用战略和战术,在战场上取得了许多胜利。
赵云忠诚于诸葛亮,以及自己所效忠的蜀汉,他的英勇和聪明使得他成为三国演义中备受称赞的英雄人物。
5.诸葛亮:智勇双全之谋士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有名的谋士之一。
他深思熟虑,智慧过人,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
他以其出色的智谋赢得了许多战役的胜利。
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成为一个忠诚而智慧的英雄角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丰富多样,各具特色。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解读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b321b1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1.png)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解读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对于诸葛亮的形象描写是最为深刻的,他被描绘成了一位智谋过人、博古通今、严谨治军、涵养德行的辅国良才。
下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进行解读。
第一,诸葛亮的才学超群,智计无双。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表现出的智谋和才气是无人可比的。
他广泛涉猎神仙道士、史书经典,是当时的博学大才子,与汉代阮籍、杨修齐名。
诸葛亮的才华不仅仅只是博学多闻,更是体现在了治国方略和军事谋略上。
他曾留下名言“人算不如天算”,他主张依靠天时地利和人和的优势来决定战争的胜负,而不是光凭人力而战。
第二,诸葛亮是一位极为严谨治军的将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主持军务极有条理和严谨性。
他强调备足军粮、精心筹划作战计划,并对军队的训练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确保将士们的素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另外,他在管理军队时,更是关爱部下,善待士兵,深得军队的爱戴和信任。
第三,诸葛亮是一位“仁者之师”。
他在《三国演义》的形象中不仅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学和严谨的治军才干,更是以温和、仁爱、严谨的态度获得了众人的尊重。
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推崇仁道,人际关系处理得当,并常被战友赞誉为“百姓之父”。
第四,诸葛亮的形象还体现出了中国古代道德思想的精神价值。
他的德行和修养是中国道德思想的体现,敦睦周围现代世界,在矛盾重重的沉浸校园深造。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作为理想典范和正义代表,他不仅是一个谋士、将领,更是一个父亲、老师和慈善家,他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仁爱之道。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杰出人物的全面形象。
其才学超群、智计无双、治军严谨、仁者之师,以及精神道德至高无上的品行,使得他不仅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高度代表,也为后世人们树立了伟大的精神楷模。
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a14de8f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f.png)
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名著。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见证了许多英雄豪杰的崛起与衰落。
其中,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更是引人注目,他们以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在乱世中展现出非凡的力量。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探讨三国演义中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并对其角色特点进行剖析。
一、诸葛亮:智勇双全的谋略家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智勇双全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深思熟虑、谋略出众的才智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作为刘备的主要谋士,他以无与伦比的才智为刘备提供了卓越的军事建议与政治智慧。
诸葛亮对战争策略的独特理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他在战场上屡屡获胜。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他巧妙地利用东风之势,以草船借箭的计谋,破坏了曹操的火攻计划,最终使得曹操大败亏输。
这一战略的成功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
然而,诸葛亮不仅仅是一个高智商的谋略家,他也展示了出色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
作为一个以和平为己任的人,他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智。
在长坂坡上,他亲自率领军队与张飞切磋,虽然诸葛亮战败,但他的勇气和奋发向前的精神仍然令人钦佩。
诸葛亮的智勇双全使他成为了刘备真正的智谋之师,亦为后世人们所推崇。
二、赵云:智勇无双的武将与诸葛亮相比,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位同样备受称赞的人物,那就是赵云。
赵云作为刘备麾下的大将,既具备出色的武艺,又拥有卓越的智慧,因而被誉为智勇双全的代表。
赵云出众的勇气和过人的武艺使他成为了各方势力的噩梦。
在长坂坡之战中,他以一人之力抵挡了曹操百万大军,英勇无畏,展现了超凡的战斗力。
此外,他还在定军山、火烧连营等战役中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刘备手下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然而,赵云并不仅仅是个勇猛的战士。
他在智慧方面同样出众。
在上方谷之战中,他利用地利之便,构筑木桥,迷惑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最终使曹操陷入重重困境。
这一谋略展示了赵云过人的智慧和谋略手段。
赵云智勇双全的形象展示了一个真正的武将应该如何立于乱世之中,他的英勇和智慧让人敬佩万分。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d669dd2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1.png)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1. 司马懿- 性格特点:谋略高超、心机深沉、忠诚、精明能干。
- 故事情节:司马懿是曹魏时期最重要的谋士之一。
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决策,如火烧连营、水淹七军等。
他有卓越的智谋和政治手腕,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
司马懿还通过挑拨孙权与蜀汉的关系,使吴蜀两国矛盾激化,为曹魏的统一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他的权力欲望过于强烈,最终导致自己和曹魏走向衰败。
2. 关羽- 性格特点:忠诚、勇猛、正直、仁义。
- 故事情节:关羽是刘备帐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
他曾在长坂坡单枪匹马斩杀了华雄,因而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
关羽在战场上勇猛无敌,尤以赤壁之战和定军山之战为著名。
他对待部下仁爱有加,对敌人则忠勇善战,众人敬仰不已。
然而,在曹魏围攻下的汉中之战中,关羽被张郃偷袭,最终遭到失败和背叛,不幸战死。
3. 刘备- 性格特点:仁义、宽厚、谋略高超、能屈能伸。
- 故事情节: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蜀汉的创始人。
他有很高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在战略和政治上都表现出色。
刘备聪明而机智,能得到众人的敬仰和支持。
他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一起共同事奉君主,携手抗敌。
刘备不仅重视军事力量,也注重人民的福祉和治理。
然而,尽管有着伟大的事业,刘备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磨难,最终没有成功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
4. 曹操- 性格特点:智勇双全、权谋高超、谨慎、狡猾。
- 故事情节: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他是曹魏的奠基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出身名门望族,精通文武,智勇双全。
他以其出色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手腕,成功地统一了北方,并建立了强大的曹魏。
曹操的权谋高超,让他在政治斗争中屡屡获胜。
然而,曹操也因其无情和残忍的一面而备受批评。
他在征战中对敌人残酷无情,导致了许多人的流离失所和不幸。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悲壮命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1238e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6.png)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
他是智者、谋士,更是一个耿直、忠诚的人。
在小说中,诸葛亮的形象被作者塑造得十分完美,许多人把他当作偶像,对他的故事和行为深感钦佩。
在本文中,我将解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揭示其中的深层次含义。
仁者无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最让人赞叹的一点就是其仁德之轻世所难及。
他时常为民伸张正义,对待百姓宽容和善。
在《三国演义》中,每当黄巾军作乱或是魏蜀之间斗争的时候,他总是首先考虑的是百姓安危。
为了保障百姓的安全,他也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冒着生命之险去执行任务。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句名言:“仁者无敌”。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最大的缺点就是他缺乏实际的执行力。
虽然他有着卓越的智慧,但有时候他的计谋并不一定能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要么因为其他人的错误判断,要么因为时机不对,要么因为自身能力不足等原因。
这说明,即使再高明的策略也存在着失败和错误的可能。
因此,我们应该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吸取教训,不只要依靠智慧谋略,还要有实际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谦虚谨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还体现出了他很强的谦虚谨慎精神。
他一生中经历了许多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但他却一直深深地明白,人常在舞台高处,要守护自己的不骄不躁,钦佩他的人敬重他的精神。
在他的行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试图减少对自己的炫耀,试图用不起眼的方式取得胜利,用中庸而不出奇的手段获得胜利。
这表明了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有所谓的“微不足道的英雄”存在。
忠诚坚定诸葛亮的忠诚度十分高,在故事中他始终是刘备的忠实军师。
即便是在生命最后的时候,他依然把对我主的忠诚放在心中最高的地位上,为了不负赤壁之约一战之约,他坚定地挂好了锦囊,依然坚信着战争的胜利,为刘备的事业前进的路上扼守着关键的节点。
他的人物形象在此时显然表现出了忠诚和坚定,没有后悔,也不怕胜利,相信历史上的人物都深深爱着他们的国家和人民。
三国谋士之荀彧
![三国谋士之荀彧](https://img.taocdn.com/s3/m/b284a12faf45b307e87197fe.png)
魏国第一谋臣----荀彧一、人物介绍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
颍川颍阴人,(今河南许昌)。
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自小即有人称其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劝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出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
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
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二、人物性格分析荀彧是魏国前期谋士之首,他的谋略为曹操成就霸业起了重大作用。
他的智计精湛,而他本人的人格也格外高尚,具有极高的人格魅力,可谓是千年以来文人士大夫的榜样。
是曹操称霸前中期的重要谋臣。
(一)王佐之才荀彧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二)驱虎吞狼计出三国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
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
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
意谓令此攻彼也。
使之两相残杀,以让第三方坐收渔人之利。
类似于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但不尽相同。
然而从字面不难理解,"驱虎吞狼"的操作者需要有高超的技术和手段,否则虎害大于狼害,后患无穷。
曹操权谋之士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
![曹操权谋之士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https://img.taocdn.com/s3/m/f37631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e.png)
曹操权谋之士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曹操权谋之士——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在《三国演义》这部历史长篇小说中,曹操权谋的形象深入人心,而他身边的谋士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曹操身边的几位重要谋士,包括荀彧、郭嘉、程昱和荀攸。
荀彧,字文若,被誉为曹操的砥柱。
荀彧聪明睿智,深谙政务,是曹操最得信任的谋士之一。
他具备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谋略,能够为曹操出谋划策。
荀彧主张以文治国,提倡以德化人,为曹操制定了和稀泥的政策,既能巩固内部统治,又能避免过多消耗实力。
在官渡之战中,荀彧的计谋帮助曹操击败袁绍,确立了曹操的北方霸主地位。
同时,荀彧还给予曹操正确的忠告,如在赤壁之战时,他提醒曹操不要贪图南方的物产,而要稳固自己的地盘。
荀彧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德使得曹操倚重于他,称他为“贤母之政”。
荀彧在曹操政权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对曹魏的后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郭嘉,字奉孝,是曹操忠诚而聪明的谋士。
郭嘉年少聪慧,才智出众,被誉为“神童”。
他的战略眼光独到,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
郭嘉主张连横策略,即拉拢内外势力,以巩固曹操的统治地位。
在对付袁绍的战争中,郭嘉提出了著名的“连环计”,使曹操取得了桃园结义的刘备和关羽两位重要将领,对曹操的事业有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对付吕布、袁术等敌对势力的战斗中,郭嘉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郭嘉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曹操为之哀痛,并称郭嘉为“军师之良友,英雄之昆仲”。
程昱,字仲德,是曹操手下的重要谋士之一。
程昱有着扎实的学识和独到的思维方式,在曹操的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程昱多次向曹操提出了大胆的计谋,如在官渡之战中,他建议曹操利用水势破坏袁绍的粮草,最终为曹操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程昱还是曹操重要的谋士团队“群英谱”的成员,他和荀彧、郭嘉等人形成了默契的合作,为曹操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了智慧和支持。
荀攸,字公达,亦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
荀攸在政治上与荀彧观点相近,同样主张以文治国。
论《三国演义》中庞统性格
![论《三国演义》中庞统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112177f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9.png)
论《三国演义》中庞统性格庞统,字士元,又称凤雏,三国时期著名谋士。
司马徽曾说“当今天下奇才,卧龙和凤雏得一者,可得天下”[1],肯定了庞统的才学和智谋,庞统由此闻名天下。
陈寿评价他为“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虽有才华,却命途多舛,在“七实三虚”的《三国演义》中庞统形象被塑造的尤为精彩,这也由他自身性格决定的。
一、能力卓越,才干超群庞统在《三国演义》中初登场,便瞒过聪明的蒋干,骗了多疑的曹操,在谈笑自若中巧施连环计,使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从而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势。
鲁肃对孙权说庞统,“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1],从侧面对庞统能力进行概述,可见庞统卓越的能力和非凡的才干。
在“柴桑口卧龙吊丧”一回中诸葛亮吊丧周瑜,感动了所有人,而庞统却一眼看出了诸葛亮的假意,“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孔明急视其人。
”庞统猜中了诸葛亮的心事,引起了诸葛亮的一阵慌张。
由此可看出庞统与“多智而近妖”诸葛亮在智谋上不分伯仲。
耒阳县日审百案也是庞统卓越才能的最佳证明。
庞统到耒阳县做县令,“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刘备便派张飞去了解情况。
当张飞看到庞统“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
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
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
”[1]很是佩服,便告知了刘备,刘备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人才,开始真正的重视庞统,委以重任。
也正是他能力超群,才赢得猛张飞的尊重和敬佩,为自己的仕途带来“春天”。
二、骄傲自大、恃才傲物庞统的一生非常短暂,年仅36岁就英年早逝。
他入仕较晚,之前几年一直处在寻觅主公的状态,这与他骄傲自大、恃才傲物的性格有关。
庞统在被鲁肃引荐给孙权之后,孙权问他:“平生所学,以何为主?”他回答道:“不必拘执,随机应变。
”孙权又问:“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笑曰:“某之才学,与公瑾大不相同。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cf0129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d.png)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又称睿才星君,是中国古代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三国演义》中备受尊敬的智者和谋士形象。
他的智慧、才华和忠诚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诸葛亮早年饱读诗书,广泛涉猎,被誉为“睿才星君”。
他以仁爱、谦虚而著称,不仅广泛交游,还不时为民间百姓解忧解难。
他倡导“法正之道”,主张以仁政治国,保障人民生活,因此在人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
在刘备建立蜀汉的过程中,诸葛亮担任了重要的谋士角色。
他提出了“蜀汉兴亡,事在必成”的战略,使刘备能够坚定信心,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目标。
他的“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智谋在战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令敌人望而生畏,同时也在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诸葛亮不仅是军事谋士,也是政治家。
他制定了许多治国策略,建议实行法律制度,重用人才,整顿政府机构。
他强调以仁爱和德政来治理国家,致力于平民百姓的福祉,使蜀汉稳定发展。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智谋高超、见识卓越、忠诚无比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对刘备百般忠诚,甚至在刘备去世后,一直以“南征不再,北伐不及”为己任,为刘备的事业继续奋斗。
他的死因之一是因为过度劳累,这也展示了他对事业的无私奉献。
诸葛亮的形象也在中国文化中广泛传扬。
他被赞誉为“睿才星君”,是智慧和高尚道德的化身。
他的忠诚、智慧和对人民的关怀,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楷模。
总之,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智慧和谋略,为蜀汉的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品德和奉献,也在后世传颂不衰。
他是一个令人敬仰和铭记的伟大人物。
三国演义谋士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谋士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ee783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7.png)
三国演义谋士形象分析何谓谋士?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谋士即为出谋划策,设谋献计之人。
在我国历史上,谋士身份名称多样,幕僚、门客、军师等等都可称之为谋士,他们大多是博学多才却因种种原因在仕途上无所进益的人。
三國中由于天下三分,三国鼎立的格局,谋士们也多分聚在不同的阵营为各自的主上献计献策以谋得大业。
因此谋士间你来我往的阴谋阳谋也就成了三国中的一大看点。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三国中魏、蜀、吴三个阵营谋士的精彩的战略要术和智谋交锋,而在他们中间,刘蜀阵营的诸葛亮、庞统、曹魏阵营的贾诩、孙吴阵营的周瑜则是最为杰出的谋士代表。
标签:三国演义;魏蜀吴阵营;谋士一、《三国演义》概述《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它描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社会历史,这本书反映了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和激烈的社会矛盾,总结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变迁,它不仅塑造了一批气吞山河的英雄人物,而且塑造了许多智谋过人的谋士形象。
在三国中令人惊叹的各个阵营间相互交锋的军事战争背后离不开的是其庞大的智囊团的斗智斗勇,在某种程度上,《三国演义》的全部内容就是谋士群体之间的智力角逐。
二、三国谋士分析1、谋士定义谋士,指设谋献计的人。
古时的谋士:相当一部分”学而优”却不能”仕”的读书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主人”、”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
所谓现代”谋士”,是指那些为国家立法、行政以及相关决策活动,提供个人智力成果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人。
一般来说,他们具有”仕”的背景,没有”官”的身份。
但在三国中一部分谋士却有着很高的地位,而这崇高的地位则是因为他们自身能力的出色。
他们不仅仅能够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还能带兵打仗,武艺超群,可谓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其中最为出彩的比如:司马懿、周瑜。
2、三国谋士阵营分析在三国中谋士大致可分为三个阵营:曹魏阵营、刘蜀阵营、孙吴阵营。
在曹魏阵营中谋士有徐庶、荀彧、许褚、荀攸、郭嘉、程昱、刘晔、贾诩、蒋干、杨修、董劭等人;在刘蜀阵营中谋士有庞统、徐庶、诸葛亮、蒋班、焦彝、法正、马良、谯周等人;在孙吴阵营中谋士有周瑜、鲁肃、阚泽、陆逊、吕蒙、张昭、顾雍、诸葛瑾等人。
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de688f3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3.png)
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文学作品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并对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无疑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他们的聪明才智与骁勇善战使得他们在乱世中展现着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三国演义》中那些智勇双全的人物,分析他们的特点以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一、诸葛亮——智勇绝伦的军师《三国演义》中最具代表性且备受赞誉的智勇双全人物非诸葛亮莫属。
他以卓越的智慧和深思熟虑的策略,成为刘备的最重要的谋士。
他的机智和智慧在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诸葛亮早年曾借东风成功火烧博望坡,为刘备夺取荆州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充分展示了他的智慧和勇气,使得自己成为了历史上备受推崇的人物之一。
无论是对付曹操还是孙权,诸葛亮都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和策略,使得敌人屡屡落败。
例如,在对付曹操时,诸葛亮发动了连环计,虚实结合,出奇制胜,最终使曹操陷入绝境。
同时,他也是一位文学家和文化人,他推行了多项改善政策和治理措施,使得巍巍山河恢宏壮丽。
二、赵云——智谋与勇猛并重的武将《三国演义》中,赵云是另一位展现智勇双全特点的人物。
他是刘备麾下最英勇的将领之一。
他勇猛无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成为敌军的噩梦。
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为刘备出谋划策,立下了许多战功。
他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为人们所敬佩。
赵云的智勇既体现在战场上的个人英勇表现,也体现在他的用人之道上。
例如,在定军山之战中,他独自冲入敌阵,杀敌如麻,展现了无比的勇武。
此外,他在刘备失去荆州后,出谋划策为刘备夺回了失地,显示了他在军师方面的智慧。
三、周瑜——才智出众的江东美男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另一个备受赞誉的智勇双全人物。
他是东吴的重要将领之一,同时也是刘备与孙权之间的关键人物。
周瑜以其聪明才智和剥削敌人弱点的能力而闻名,他对付曹操时所采取的策略使得人们赞叹不已。
贾诩狡黠谋士三国演义中的阴谋家形象
![贾诩狡黠谋士三国演义中的阴谋家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5d00a80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0.png)
贾诩狡黠谋士三国演义中的阴谋家形象贾诩,为三国时期东汉末年的一位知名谋士。
在《三国演义》中,贾诩以其狡黠的智谋和冷静的头脑,成为了令人津津乐道的阴谋家形象。
他善于利用机会,掌握政治的变化并与各方力量相互竞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剖析贾诩作为阴谋家的形象,探讨他的谋略、对手和对历史的影响。
贾诩具有出众的智慧和思维能力。
他精通兵法战略,并以此给曹操提供了许多出色的建议。
曹操对贾诩的智谋非常信任,经常咨询他的意见。
在赤壁之战中,贾诩准确地预测了刘备与孙权联手的威胁,并提出了采取火攻的策略。
这一战略最终使曹操遭受了重大损失,令贾诩声名大噪。
贾诩不仅在战争中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智,也在政治和内部权力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深知人心的脆弱并善于挑拨离间,以此来削弱敌人的力量。
他曾通过献上假头颅来挑起曹操与袁绍之间的矛盾,使袁绍内部出现解体的迹象。
贾诩在这场持久的政治阴谋中,让两位高手相互排斥,最终导致袁绍的失败。
然而,贾诩并不满足于成为一位普通的谋士。
他追求个人权力和野心,这使他敌对于曹操。
贾诩利用曹操与吕布之间的矛盾,成功地离间了两人的关系,最终导致吕布与曹操之间的战争爆发。
他还曾通过暗杀的手段,企图杀死曹操,以达到自己谋求权力的目标。
然而,这一企图最终失败,贾诩也因此失去了曹操的信任。
贾诩不仅在政治阴谋中娴熟运用其智慧,他对历史的影响也深远而广泛。
他的形象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形象的创作灵感。
贾诩的角色启示了人们对于权力、智慧和欺诈的理解,展示了历史上谋士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他的形象也提醒了我们:在政治和权力斗争中,智慧和谋略的运用可以扭转局势,但同时也需要考虑道德和伦理的约束。
贾诩狡黠谋士的形象无疑使《三国演义》这部古代文学巨著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他的智谋和冷静的头脑为整个故事注入了悬疑和战略的元素。
贾诩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重大的肯定,并成为了无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之选。
三国演义 名人评价
![三国演义 名人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417032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8.png)
三国演义名人评价
三国演义中涉及了众多历史人物,他们在小说中的形象也各具特色,得到了不同的评价。
以下是对几位著名人物的评价:
1. 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奇才”,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谋士。
小说中他被描述为深谋远虑、智慧超群、仁德厚重,赢得了广泛尊敬和敬仰。
2. 关羽:是蜀汉的一名将领,被誉为“武圣”,在小说中被描绘为英勇无比、义薄云天,为人忠诚正直,是人们心目中的正义之士。
3.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和武将,被称为“曹公”,小说中他被描绘为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战略,但也被批评为阴险狡诈、不择手段。
4.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始人,小说中他被描绘为仁德厚重、仙风道骨,在战争中常常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气概,但也因过于仁慈而被人诟病。
5. 孙权:是东吴的建立者,小说中他被描述为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善于把握时机,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领袖。
以上是对部分名人在《三国演义》中的评价,他们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 1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谋](https://img.taocdn.com/s3/m/efbe13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c.png)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谋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精彩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备受赞誉。
其中,诸葛亮作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和军事统帅,展现了他卓越的智谋和才华。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谋,分析他的策略和计谋在战争和政治中的运用。
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奇才”,在三国演义中,他展现了无比聪明和卓越的智谋,为刘备出谋划策,助力刘备一统天下。
他的智谋在三国乱世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诸葛亮在战争中展现了出色的智谋。
在战斗中,他善于伪装和奇袭。
例如,他曾经用草人计来迷惑敌军,成功夺取了鲁肃的大船,并击败了曹军。
此外,他还运用过火攻等策略,在赤壁之战和定军山之战中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诸葛亮的智谋不仅仅表现在单个战役上,更体现在他的整体谋略上。
他提出了“以守为攻”的战略思想,从而避免了军事实力的不足。
他还善于分析敌情,抓住敌人的弱点,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和计划。
除了在战争中展现出色的智谋外,诸葛亮在政治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帮助刘备稳定政权,统一南中。
在刘备夺取益州后,他根据地理条件和敌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巩固地区稳定和安全,如修筑烽火台、粮食储备等。
此外,他还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提倡农业生产,加强疾病预防和治疗,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诸葛亮的智谋还体现在他处理内部矛盾和纷争上。
他善于调解军中内部的矛盾,维护军队的稳定和团结。
例如,在刘备病重时,他面对曹操的挑衅和孙权的怀疑,成功地化解了危机,保持了东吴和刘备联盟的稳定。
他还破除了刘备的小心思,让他坦诚相待,以达到统一大业的目的。
诸葛亮的智谋和才华在三国演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形象也如日中天般熠熠生辉。
他英明果断、谋略深远,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主公谋利,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位杰出的谋士和政治家。
他在战争和政治中都展现出色的智谋和才华,为刘备出谋划策,保障了刘备政权的稳定和发展。
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智囊与角色定位
![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智囊与角色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ce6f93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c.png)
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智囊与角色定位《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智囊与角色定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而备受世人喜爱,其中的谋士智囊与角色定位更是这部作品的亮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中几位重要谋士智囊的分析,探讨他们的角色定位以及对剧情发展的影响。
一、诸葛亮——智者无敌的谋士诸葛亮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谋士之一,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谋远虑成为《三国演义》中最受人瞩目的人物之一。
诸葛亮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凭借过人的才智和努力,成为刘备的最得力的谋士。
他不仅善于军事策略,还精通政治、经济、农业等各个领域,并且才华横溢、学识渊博。
在剧情发展中,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根据周详的谋划,策动了草船借箭、断水断粮等一系列巧妙的行动,为蜀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而在蜀国丞相期间,诸葛亮提出了“外事不决,内事不议”的理念,通过稳定国内局势,为外部战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诸葛亮作为谋士智囊的角色定位体现了其智谋超群、造诣深厚的一面。
他不仅在思维上富有创造性,还注重实践、注重细节,使得他的计谋得以实施,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二、荀彧——明智而稳重的智囊荀彧是著名的曹魏谋士,他以其明智而稳重的特点成为《三国演义》中备受推崇的人物之一。
荀彧在剧中一直担任着曹操重要的谋士角色,他以深思熟虑和冷静的态度为曹操出谋划策。
荀彧的智谋表现在他对曹操的劝谏上。
他对曹操提出“循循善诱”的策略,通过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给予曹操恰到好处的建议,使得曹操在夹击敌人的时候显得游刃有余。
同时,荀彧对曹操的忠诚也是不可忽视的,他在与曹操的互动中展现出对领导的忠诚和价值观。
荀彧的角色定位体现了他在剧情中的关键作用。
他的智慧帮助曹操化解了许多危机和困境,起到了稳定局势、壮大势力的重要作用。
三、郭嘉——机智灵活的智囊郭嘉是曹魏智囊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以其机智灵活的特点为《三国演义》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色彩。
三国演义第九章之人物形象描写
![三国演义第九章之人物形象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7fb2dd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3.png)
三国演义第九章之人物形象描写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以其精彩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广为传颂。
其中,第九章是许多经典人物的首次登场,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形象描写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浓郁的色彩。
以下将对第九章中几位重要人物进行形象描写。
1. 孔明(诸葛亮)孔明在三国演义中是个备受瞩目的智者和谋士。
他被形容为形容为形容为“卧龙”,这是因为他具有卓越的智慧和才能。
孔明被描写成面容微黑、五官深邃的形象,穿着朴素,随身携带一把羽扇,并经常骑着一匹雄壮的马。
他通过聪明才智和深谋远虑,屡次为刘备出谋划策,成为了刘备重要的忠实支持者。
2. 曹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个极具野心和智谋的统治者。
曹操被形容为身形魁梧,相貌威严,气宇轩昂。
他善于用兵,并经常身披铠甲,手持双剑。
曹操聪明机智,善于权谋,但同时也有冷酷无情的一面。
他坚信力量即真理,并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奋力争夺权力,形成了与刘备和孙权的三国鼎立局面。
3. 关羽关羽是刘备帐下的重要将领,他被形容为形容为勇猛而正直的武将。
关羽容貌俊美,身材高大威猛,面若重枣,背负青龙刀,乘骑赤兔马。
他为人忠诚、义气高昂,崇尚忠诚和奉献,被人们尊称为“武圣”。
关羽以其忠诚和勇气赢得了刘备的深厚信任,成为刘备势力中的重要支柱。
4. 刘备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被形容为仁德英明的君主。
刘备身材中等,面貌姣好,眉宇间流露出一股威严和仁慈。
刘备意志坚定,善于倾听意见,并且注重人才的发掘和使用。
他努力追求天下的统一,但同时也被形容为性格仁慈,关心百姓的人物形象。
以上是三国演义第九章中几位重要人物的形象描写。
通过对他们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的描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以及他们的行动动机。
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更加丰满和有趣,也使读者更容易投入到故事情节中,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的主题和寓意。
三国演义中的谋士与智者
![三国演义中的谋士与智者](https://img.taocdn.com/s3/m/427b7a7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a.png)
三国演义中的谋士与智者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古代小说,描绘了中国历史上混乱的三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英雄豪杰相继涌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蜀国、魏国和东吴三个国家的谋士、智者。
他们以卓越的智慧和计策为各自的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国演义中的谋士与智者。
一、诸葛亮诸葛亮是蜀国的主要谋士和智者,他被誉为“卧龙”。
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杰出的才能为刘备的蜀国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不仅善于军事策略,而且还擅长政治治理和民生改革。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战略建议,如出师表和陆逊之计。
此外,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蜀国的政策,如平定南中、开发荒地、修建水利等。
诸葛亮的才华和对国家的忠诚让人敬佩不已,他被誉为古代中国最伟大的谋士之一。
二、郭嘉郭嘉是魏国的主要谋士和智者,他被称为“奇计”。
郭嘉机智聪明,富有创造力,他的计谋常常出人意料,且高效率实施。
他最著名的计谋是在官渡之战中设计了火攻,成功击败了敌军。
郭嘉还主张反对曹操的北伐,认为机动战术才是解决国家问题的关键。
他的建议被曹操广泛采纳,对魏国的繁荣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荀彧荀彧是魏国的谋士和智者,被誉为“文若”。
荀彧的智慧和策略非常出色,他以其深厚的学问和广博的知识为魏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荀彧主张尊重文化,注重教育和文化的传承。
他主张施行恩政,用德政来巩固国家统治。
他的理念对魏国的治理和民生改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诸葛瞻诸葛瞻是东吴的谋士和智者,他的智慧和才华令人称奇。
诸葛瞻对于军事策略和政治运作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在东吴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并成功劝说孙权接受自己的意见。
诸葛瞻的才华和忠诚为东吴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蒋干蒋干是魏国的谋士和智者,他机智过人,善于分析形势。
他的聪明才智在战略上有所体现,他给曹操的建议让曹操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蒋干对于国家政治的发展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建议曹操重用人才,巩固统治。
战略与智慧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描写
![战略与智慧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dbff334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7.png)
战略与智慧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描写战略与智慧——《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描写《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巨著,在描写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其中,谋士作为故事中的关键角色,以其智慧和策略为故事推进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本文将针对《三国演义》中的谋士形象进行探讨,从他们的智谋、策略以及描写手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司马懿:智勇兼备的智者司马懿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最有影响力的谋士之一。
他深谙人性,深刻地洞察了刘备、曹操等主要人物的心理,从而能够准确地预测他们的行动。
他以石井、茅屋等奇谋巧计,帮助曹操稳定了统治局面。
同时,司马懿也有着出众的军事才能,他在决策上表现得理智冷静,深思熟虑。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他认为火烧连营的计谋是最佳选择,为曹操避免了被孙刘联军冲散的危机。
二、荀彧:明智稳重的辅佐者荀彧是曹操身边的谋士之一,他以其睿智和稳重的性格备受赞赏。
荀彧深知曹操的野心和雄心壮志,因此在策略上给予了他有力的支持和建议。
荀彧善于在战略决策中注重全局,他曾在官渡之战之前预见到了吕布对曹操的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案。
他以温和的态度待人,能够平衡各方势力,为曹操赢得了重要的外交支持。
三、诸葛亮:卓越智慧的谋略家诸葛亮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谋士之一,他的机智和智慧贯穿于整个《三国演义》中。
他在蜀国建立的政治体制和军事策略都展现了他卓越的才能。
例如,他通过精心策划的木牛流马、借东风等计谋,帮助刘备在千里走单骑的情况下收复了荆州,成为了蜀国的基石。
他不仅在战略上善于谋划对付敌人,还懂得处理内政和民生问题,使蜀国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廖化、陈宫等其他谋士形象除了上述的三位谋士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谋士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廖化作为刘备的军师,在合纵连横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陈宫则是曹操的另一位谋士,他以其智勇双全的形象成为了曹操得力的助手。
这些谋士们以各自的方式,为各自所侍奉的主公出谋划策,影响了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1)摘要 (2)英文摘要 (3)前言 (4)一、“士”,“士族”与“士” (5)(一)历史上的“士”与“族” (5)(二)三国时期的谋士 (6)(三)《三国演义》中的谋士 (6)二、谋士身上的“士族”印记 (8)(一)杨德祖与郭奉孝的境遇差异 (8)(二)荀文若与贾文和的局 (9)(三)“卧龙”“凤雏”的比较 (11)(四)司马仲达的一生沉浮 (12)结语 (15)注释 (16)参考文献 (17)后记 (18)摘要谋士,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文人阶层,自来佳话不少,谋士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羽扇轻摇,成就一番功业,博得个青史留名,流芳百世,让世人羡慕不已。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通俗化的历史小说,对自汉末到晋初近百年的历史作了形象化的展示。
书中所载谋士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巧舌如簧,纵横捭阖,为这一段历史生色不少。
而谋士们的命运也有许多值得探究之处。
近年来对于谋士们的行为的分析的论述已经有了许多。
但纵观目前已经掌握的研究成果中,并没有一篇文章是从谋士的政治出身这一角度分析的。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中谋士们的政治出身的差异来解读谋士们行为、境遇与结局不同之间的原因。
关键词:三国演义谋士士族政治出身ABSTRACTAdvisers,In Chinese history, as the last special literary class,。
Tap a much-told story many, advisers" map out a strategy, winning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Lupin rocked, the achievements of a work, may have a niche in history, history, let the world envy.<Three Kingdoms>takes a popularization the historical novel,To near hundred year histories has made the visualized demonstration from the Chinese end to the Jin.In the book carries the advisers to turn the hand for the cloud, the turning over the palm is the rain, has a glib tongue, maneuvers among groups, many for this phase of historical adding color. But advisers' destiny also has many are worth place of the inquisition. And, when Chinese Wei advisers' destiny has the typical significance especially in the Chinese history's vicissitude.Key words :Three Kingdoms ; advisers ; Gentry Political ; background前言东汉末年,主荒政谬,阉寺擅政,终于激起了黄巾大起义,以致“朝野崩离,纲纪文章荡然”,汉室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于是,许多具有一定势力的军政长官与地方豪强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随着势力膨胀,又生非份之心,颇似回复战国争霸之局面。
这时的知识分子为了各自的身家性命,理想抱负,不得不奔走于各路豪杰之间,一时“竞进之徒遂不绝于路”。
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这种历史现象作了形象化的展示。
三国时期的谋士们处在一个门第制度通向顶峰的时代:那时世家豪门对于朝政的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曹操因自己出身宦官家族,与唯才是举的政略需要,曾试图大大削弱门第的影响力,不以人才的出身决定其职务;但曹操之子曹丕继位后,接受了九品中正制的提议,反而大大加强了士族对于官职的垄断。
而东吴之所以能够与曹魏长期抗衡,亦与获得江东地区的世族的合作有关。
相反蜀汉政权由于长期得不到巴蜀地区士族的支持,后期出现人才匮乏,成为三国中最早灭亡的国家。
这种门第出身对于知识份子的影响直到“科举制”出现之后才有所衰弱。
由此看见门阀世家对三国时前的“士”有着极大的影响,而谋士们的的行为也因为这种影响展现除了种种不同的风采。
一、“士”,“士族”与“谋士”(一)历史上的“士”、“士族”与“谋士”《说文解字》说:“士,事也,教始如一,终于十,从十一,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
”段玉裁注曰:“引申之,凡能事其事者称士。
”[1]近代学者普遍认为“士”最初是指武士,经历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激烈社会变动然后转化为文士。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在春秋战国时诸侯割据,群雄争霸的局面下,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基本保障的“士”不得不凭借这他们的知识技能,靠口舌来谋生,他们游走于各国王侯之门,上者猎取卿相,下者亦可获得衣食。
当然,也有贫穷到“无以为衣食”的地步。
两汉后,“士”已成为独立的阶层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士族”。
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士族的的出现有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强宗大姓的“士族化”所谓“士族化”是指原有的强宗大姓使子弟读书,因为转变成为“士族”,另一方面是“士”在政治上得势后,在转而扩张家族的财势。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士族有着多方面的历史内涵,缺乏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士族。
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3、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
古时的谋士,相当一部分“学而优”却不能“仕”的读书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主人”、“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
在春秋战国时谋士这么个职业很是兴旺, 秦汉三国之时,谋士地位依然. 汉唐时期谋士这个职业就开始有了细分,从政的称之为丞相、宰相; 从军的就称(二)三国时期的谋士谋士作为古代知识分子的一部分,他们在于统治者相依存中求得生存,实现自身的价值。
作者在谋士身上体现的是政治伦理的选择和功利选择的结合,择主而事和为主尽忠的结合。
三国时期的上层社会结构是这样的:皇帝(或国王、公、侯)——贵族(门阀与名士)。
而社会活力最为充足的就是门阀与名士,正是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维持着三国,也正是他们之间的力量转化最后使三国归于司马氏。
门第出身,尊卑贵贱,是构成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维护封建统治的不成文的精神支柱。
袁绍凭什么当盟主?不过“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罢了。
至魏晋,门阀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中国在传统的文化中非常注重姓名,一个人有姓有名还有字,并且非常注重个人行为对家族的影响。
追溯渊源,这要追溯到武王伐纣,建立周朝,赐姓封王,进而推行宗法制度。
周分封天下,诸侯国并起,最终天子式微,朝政废弛,进而天下大乱,门阀政治愈演愈烈。
至秦汉四百多年天下一统,门阀与名士仿佛偃旗息鼓,但是东汉末年,董卓乱京,之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至此,门阀势力才再次崛起,风流名士也如雨后春笋。
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出现了一些世家大族,他们累世公卿,专攻一经,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察举、征辟中得到优先,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了特殊地位的阶层。
士族的势力在曹操掌权时一度受到抑制,到了魏和西晋重新兴起。
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因为中正官把持在士族手中而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世家大族蹑居高位,把持政权,垄断国家机器,但他们由此而滋长的骄奢、“清高”和不理政务实事的风气,却给了寒门士人在政治上发展的契机。
无论的凭借军功担任军师将帅,执掌了兵权,成为封建国家倚为“御侮戡乱”的柱石,还是“充掌中央机要”,逐渐成为皇帝倚重的心腹重臣。
(三)《三国演义》中的谋士《三国演义》中谋士不仅多,而且奇,奇才云集,异能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真可谓“才谋个别,境界独殊,以迥异于千古。
”[2]《演义》反映了从中平元年(一八四年)的黄巾起义到太康元年(二八零年)吴主降晋这长达九十多年的历史。
其中谋士始终贯串始终。
从数量上看,全书主要人物二百多人,谋士约一百多,占总数的一半;从篇幅上看,全书一百二十回,从第二回出现的何进主簿陈琳,到一百二十回孙休左典军万彧,每回均有谋士穿插其间。
毛宗刚曾在《读三国志法》里指出:遍观三国之前后,“问有运筹帷幄如徐庶庞统者?问有行军用兵如周瑜、陆逊司马懿者乎?问有料人聊事如郭嘉、程昱、荀彧、贾诩、步骘、虞翻、顾雍、张昭者平?……应对则秦宓、张松,舌辩则李恢、阚泽,不辱君命则赵咨、邓艾,飞书驰檄则陈琳、阮璠,治烦理剧则蒋琬、董允……”这就已经对《演义》中的谋士做了简要的分类。
二、谋士身上的“士族”印记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作为这个时代的谋士,也表现出不同于一般时代的特点。
那时,皇权旁落,群雄并起,各自割据一方。
大量的谋士应运而生。
谋士们有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各显神通,在政治军事外交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谋士们的种种应对谋划,又能集中体现出这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这种不同不仅仅是因为其智力水平与受教育水平的差异造成的,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政治出身。
《三国演义》中谋士的出身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出身门阀望族,名门之后,身世显赫,颇有才学,一种是出身寒门(庶族),其家中殷实,学识出众,所以想一试身手,建功立业,也不乏振兴家族的想法。
而正是由于出身上的差异导致谋士们在各个政治集团中的地位不同,更对其抱负及计略谋划产生巨大的影响。
下面本文将选取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谋士加以分析。
(一)杨德祖与郭奉孝的境遇差异出身名门的谋士有一位杨修作为代表:“单眉细眼,貌白神清”,“博学能言,智识过人”“自恃其才,小觑天下之士”[3],一副十足的名士派头。
狂士祢衡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是对他极大的抬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