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在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手术治疗中注射替罗非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手术治疗中注射替罗非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手术治疗中注射替罗非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摘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冠脉介入手术是其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探讨了替罗非班在AMI冠脉介入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研究发现,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区的血流情况,提高心肌灌注和功能。

适当的替罗非班剂量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效果,并且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

替罗非班在临床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替罗非班在AMI冠脉介入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未来研究应该重点关注如何更好地优化其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手术、替罗非班、血流动力学、剂量选择、安全性评价、临床推广、临床应用前景、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心肌梗死的一种类型,通常由冠脉病变导致心肌血供不足引起。

冠脉介入手术是治疗STEMI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在相关冠脉进行介入治疗来恢复心肌的血流供应。

术后心肌再灌注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

替罗非班是一种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通过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

在STEMI冠脉介入手术中,替罗非班作为辅助治疗药物被广泛应用。

它可以帮助维持血压稳定、减少心肌缺血和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

替罗非班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剂量选择上的争议、可能引起低血压或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有必要深入研究替罗非班在STEMI冠脉介入手术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替罗非班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从而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手术治疗中注射替罗非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替罗非班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护理

替罗非班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护理
1 一般资料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5 月本科成功手术冠状动脉支架 167 例,男 123 例 女 44 例,术后预防用替罗非班 24 例。应 用 替 罗 非 班 的 原 则 是:病 人 狭 窄 程 度 较 重,进 行 冠 脉 成 型 术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严重,放入多个支架。以预防与经治冠状 动脉突然闭塞有关的心脏缺血并发症。起始剂量输注速度 为 10ml/h,30min 后改为 6ml/h,微量泵 12-36h。
3 讨论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治疗冠心病的日益成熟,此 项技术也越来越得到广大冠心病病人的青睐,介入治疗是实 现冠脉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但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目前临床 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 可逆的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GP)Ⅱ b /Ⅲ a 受体拮抗剂,可 以提供最有效的抗血小板作用,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是减 少心血管事件的重要一环。从护理角度来讲,对患者进行密 切的病情观察同时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对于出血现象、心血 管病危险事件等发生率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出现上消 化道出血 3 例(少量),鼻出血 1 例,桡动脉穿刺点渗血及血肿 8 例。由于发现及时、治疗得当,均做相应的处理后痊愈。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治疗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患者常存在紧
张、忧虑情绪,可引起冠脉痉挛,患者会因情绪紧张从而出现心 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加大机体耗氧量 [3]。因此 为使患者保持轻松稳定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在患者手术前 加强沟通和交流,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用安抚的语言,适当的告 知手术过程和手术的成功率可以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手术 恐慌,增强手术信心,避免不良事件因病人恐惧而发生。 2.2 药物配置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年第 18 卷第 41 期

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目的调查盐酸替罗非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2例病患,随机进行分组,两组均包含51例病患。

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方法,研究组则采用替罗非班配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统一记录并发症,并且计算出并发症胡的发病率,并且展开组间数据对比。

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并发症对比方面,其中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病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比各组的治疗效果方面,采用替罗非班配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最大程度提升病患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存在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标签: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护理替罗非班是一种强效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现阶段在介入围手术期应用较为广泛,为探讨手术期加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伴糖尿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心肌损伤的作用,将重点针对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2例病患进行科学的护理以及调查研究,详细的医学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2例病患展开调查,同时基于随机数表进行分组,两组均包含51例病患。

其中研究组51例病患中,男性及女性病患人数分别为27例、24例;年龄范围为36至78岁,平均年龄为(42.1±8.9)岁,患病周期为1小时至3天,平均周期为(24.1±7.4)小时;而对照组病患54例中,男性以及女性病患分别为27例、27例;年龄范围为33至74岁,平均年龄为(41.9±8.6)岁,患病周期为2小时至2天,平均周期为(40.9±9.2)小时。

根据以上常规资料对比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病患无论性别比例、年龄、患病周期、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存在一定的可比性(P>0.05)。

盐酸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观察与护理

盐酸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观察与护理
具有可比性。
血后, 采用“” 伤口 8字绷带加压包扎法2 h再用 1 4 , k盐袋压 g
迫6 。 h在压迫止血过程中, 需观察术侧下肢皮肤颜色、 足背动 脉搏动等情况。 3 延长卧床时间。对照组采取拔管后 6 内手术肢体完 . h 全制动, 1 h 术后 2 可床上活动, h 2 即下地活动。 4 而实验组在 拔管后 8 内手术肢体完全制动, h 绝对平卧2 h4 h 4 8 , 内即可 在床上活动, h 4 后可在床旁轻微活动, h 8 7 后可下床活动。 2
作者单位:30 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 C U 407 C
以下几方面:1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 () 如胸闷胸痛 是否得到缓解, 胸痛发作次数、 程度、 持续时间是否减少; ) ( 2 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特别是皮肤猫膜 、 牙眼、 鼻 腔、 注射部位出血, 以及内脏如泌尿道、 消化道及颅内出血等, 加强手术切口的护理,有局部血肿者可用 5% 0 硫酸镁湿敷; () 3对于静脉应用者, 应注意输液速度, 并注意观察输液侧肢 体有无疼痛及异常感觉; ) ( 重视拔管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 4 抗凝治疗前, 向患者说明抗凝药物的作用及应用目的, 以消除 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因素, 使患者能愉快地接受治疗。
行 皮 状动 介人(rtes a i rn n C) 经 冠 脉 pcao c n vt , eunu o rn ei PI o ry t o e
治疗中的护理要点, 可以及时发现其不良反应, 并给予及时适 当的处理, 以提高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本文对 16 2 例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行 P I C 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进行观察, 并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 现报道如下。
i一I f Q 呼吸困难明显缓解, 级, 肺部湿哆 音和哮鸣音明显减

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即刻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观察

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即刻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观察

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即刻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观察一、引言二、相关研究概况近年来,针对替罗非班在ACS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一项来自美国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对于STEMI患者,接受PCI治疗时在导管通透性行替罗非班内注射对术后冠脉血流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改善了患者的临床预后。

在一项来自中国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也发现了替罗非班在PCI治疗中对冠脉血流的改善及对患者预后的积极影响。

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替罗非班在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并不显著,需要更多的临床观察证据来支持。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急性冠脉综合症(ACS)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

2. 研究方案: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其中50例患者在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另外50例患者则不注射替罗非班,作为对照组。

3. 冠脉血流评估:通过冠脉造影及TIMI流级评估方法对患者在术中冠脉血流情况进行评估。

4. 术后随访: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再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

四、研究结果1. 冠脉血流情况:在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患者中,TIMI III级冠脉血流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替罗非班能够促进术后的冠脉血流恢复。

2. 临床预后:术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在替罗非班注射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替罗非班注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即刻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替罗非班能够明显促进术后的冠脉血流恢复,提高患者冠脉血流的通畅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替罗非班也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在术后的临床预后,减少心脏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这一结果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结果相符合,从而更加明确了替罗非班在急诊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性。

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IIb/IIIa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

替罗非班的应用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疗效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本文就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和剂量、安全问题方面作出论述。

标签: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的形成作用效果更强、特异性更高、生物半衰期更短、药物副作用更小。

1 替罗非班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后即刻再灌注率近年来众多国外文献指出,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PCI治疗中,联合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即刻复流血流,同时该药还选择性地改善支架植入术后微血管的内皮细胞介导的舒血管作用和微循环的血流状态,显著提高心肌细胞水平的再灌注,挽救心功能,改善预后[1]。

1.1 替罗非班通过强大的抗血小板作用改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即刻复流血流替罗非班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IIb/IIIa受体,减轻AMI病变部位的血小板富集,使病变部位血栓负荷降至最小。

同时抑制PCI和支架植入引起的凝血系统激活及病变部位血栓的脱落,明显改善PCI术后病变远端血管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使介入治疗对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影响降至最低。

而且替罗非班不仅抑制血小板激活,还会抑制血小板释放的众多缩血管物质和炎症因子,因此可以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收缩状态和炎症反应。

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能够显著改善AMI 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即刻复流血流、血流TIMI分级及梗死相关区域的再灌注率。

1.2 替罗非班通过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来提高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即刻再灌注率在AMI的PCI治疗中,由于药物支架的广泛使用,支架的植入及其药物严重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造成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

方法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

a组行介入治疗;b组行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

对两组患者术后肌酸激酶(CK)峰值、左心射血分数、住院时间和出血事件、死亡率、不良心脏事件、植入临时起搏器例数进行比较。

结果b组患者CK峰值、左心射血分数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住院时间(8.84±1.85)d短于a组(11.14±1.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不良心脏事件、植入临时起搏器例数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显著,可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和缩短住院时间有利。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应用意义急性冠脉综合征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包括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死亡率高,预后差,为成年心脏性猝死主要原因[1,2]。

本研究探讨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1月收治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和a组,每组50例。

a组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

年龄最小33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0.53±2.36)岁。

合并高血脂20例,糖尿病18例,高血压25例。

ST段抬高19例,非ST段抬高31例。

b组患者中男36例,女14例。

年龄最小34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60.24±2.38)岁。

合并高血脂22例,糖尿病16例,高血压24例。

ST 段抬高18例,非ST段抬高32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临床观察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临床观察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临床观察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在介入治疗前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注入硝酸甘油,观察组注入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IMI 0-3级)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分级情况可知,观察组患者达到3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联合常规内科治疗可显著提高心肌再灌注能力,改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替罗非班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进行血管重建的有效措施,但部分患者的罪犯血管无法恢复至TIMI3级血流,早期可复发心肌缺血。

替罗非班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终途径,充分发挥其抗血小板作用,促进心肌灌注恢复,显著改善再灌注治疗的效果及预后[1]。

本报道主要分析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入院时间2014年9月~2016年2月,男40例,女28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0.5岁;68例患者中42例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高血脂症。

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均衡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经导丝置入病变血管远端,沿导丝导入球囊,加压扩张处理后撤处球囊,并在整个病变部位置入支架。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

替罗非班在冠心病高危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术后的临床应用

替罗非班在冠心病高危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术后的临床应用

冠心病多病发于老年人群体,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严重者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故不断提高冠心病尤其是冠心病高危患者治疗效果迫在眉睫。

替罗非班则是治疗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的药物,能够改善患者在手术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住院情况,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高[1]。

对此,收治接受手术治疗的冠心病高危患者120例,探讨了冠心病高危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术后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冠心病高危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冠心病诊断标准并接受了常规冠心病手术治疗。

120例患者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45~80岁,平均(65.7±12.6)岁;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高血压患者40例,并发糖尿病患者32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并发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例。

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具有可比性。

具体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①入选标准:左主干病变患者、多支病变患者、冠状动脉弥漫性患者、LVEF<45%患者以及术中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等;②排除标准:血小板<90×109/L。

患者、合并严重消化性溃疡患者、严重肝肾功能患者等。

治疗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常规PCI 治疗,全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通过冠状动脉路径进行介入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PCI 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行标准为<3min 的替罗非班静脉推注治疗,剂量10μg/kg,推注的速度0.15μg/(kg ·min),推注治疗的时间12~72h,1次/12h,每次的低分子肝素量要减少0.4mL,如果手术治疗中出现血栓负荷严重、慢血流等不良现象,则需要增加1~3mL 的药物剂量。

观察指标:①治疗效果: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血、心绞痛再发、胸痛;③住院情况:住院期间死亡(%)、血小板<90×109/L、ST 段低压段程度(mm),其中血小板<90×109/L 发生率越高越好。

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即刻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观察

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即刻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观察

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即刻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观察急诊介入治疗是一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需冠状动脉修复的情况下采用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需要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注射替罗非班,以改善冠脉血流和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

本文将对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即刻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观察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即刻冠脉血流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00例。

2.研究分组:按照是否注射替罗非班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

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即刻冠脉血流情况,包括血管再通率、血流恢复时间,以及随访患者半年内的临床预后情况,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4.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观察指标,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0.05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三、研究结果1.患者基线资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症状性状、出血并发症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2.冠脉血流情况:替罗非班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 vs 58%),血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8.2±2.3分钟vs 11.4±3.1分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临床预后情况:随访半年内,替罗非班组的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研究结论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即刻冠脉血流,减少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患者男性,67岁,主因“持续胸痛2小时”入院。

患者入院前2小时休息中突发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胸闷、大汗,含服硝酸甘油2次无明显缓解,疼痛持续约2小时。

入院查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心梗三项示CK-MB、MYO增高,TnI正常。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脑梗塞病史及长期大量吸烟史。

急诊冠脉造影示回旋支近端以远100%闭塞,右冠近中段50-95%弥漫性狭窄,后降支、左室后支可见90%弥漫性狭窄,考虑此次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为回旋支,术中于回旋支植入乐普3.0×24mm、Firebird3.5×23mm药物涂层支架2枚。

复查造影示回旋支无残余狭窄、夹层,前向血流TIMI 3级。

术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早,氯吡格雷75 mg、1次/早,阿托伐他汀40mg、1次/晚,低分子肝素5000IU、1次/12小时,及以0.15ug·kg-1·min-1泵入盐酸替罗非班。

入院时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34g/L,血小板212×109/L,凝血系列示PT11.9s,APTT27.3s。

术后12小时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32g/L,血小板1×109/L,凝血系列示PT12.6s,APTT45.1s。

查体时于患者舌下发现一约0.5×0.5cm圆形血肿,全身皮肤未见瘀血瘀斑,患者无咯血、血尿、黑便等不适。

立即停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替罗非班。

向血库申请新鲜血小板以备用,继续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及有无新发出血,并嘱患者软食、避免外伤、保持大便通畅等。

术后第4天复测血小板76×109/L,开始加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

术后第6天血小板恢复至正常。

具体血小板变化见表1。

1讨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手段。

盐酸替罗非班在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盐酸替罗非班在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心绞痛以及 MACE 的发生情况, 手术后的 TIMI 血流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表 2-1 两组患者在术后心绞痛以及 MACE 事件发生率比较
3 分析
复杂冠脉病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从病理的形态学 上来看, 其主要包括左主干病变、 分叉病变以及弥漫性病变 等等, 从功能学的角度上看,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还包含糖尿 病、 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这些疾病的合并都极大的增加了 冠心病治疗的困难度 [1]。虽然支架介入性治疗能够很好的保 证患者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性, 但是其随之而来的急性或者亚 急性的血栓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患者疾病的康复, 再加上 急性或者亚急性的血栓会对肾功能不全、 分叉疾病以及糖尿 病的患者在治疗上增加危险性 [2]。所以, 一定要选择一个有 效的方式来保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降 低血栓的发生。多以对于复杂冠脉病变, 在发现其有形成血 栓的倾向是, 就要能够采用相关的药物来对其进行预防, 以 降低致命性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血栓的发生。 就目前的复杂冠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临床中较为常用 的就是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联合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血 栓治疗。在导致血栓发生的众多血小板通路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药物仅仅能够对其中的一条或者几条通路进行移 植, 不能够完全抑制血栓的发生 [3]。 此外, 在该类药物使用中, 还有些患者会对其产生抵抗现象, 所以更不能够避免血栓情 况的发生。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的血小板抗凝药物, 其具有 较高的治疗效果, 能够对非肽类血小板的糖蛋白的受体进行 结合, 所以能够很大程度组织血小板的凝结。通过竞争性占 据血小板 GP Ⅱ b/ Ⅲ a 受体, 能够极大的降低纤维蛋白与该 受体结合, 从而更加有效、 迅速的抑制血小板的集聚, 通常情 况下, 在对患者注射 5 分钟后, 在 30 分钟之前就能够对 90 % 以上的血小板达到抑制的效果 [4]。此外, 经过很多研究资料 表明, 很多的临床试验也表明了盐酸替罗非班能够很好的预 防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血栓形成, 具有很好的有效 性以及安全性。对于实施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 再 其手术之后, 要能够将具有较高出血风险的患者排除, 然后 再常规的抗栓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药物, 其不仅能够明

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即刻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观察

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即刻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观察

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即刻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脉是心脏中的主要血管,负责向心肌提供氧和营养物质。

冠脉疾病是造成心肌缺血和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急诊介入治疗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冠脉疾病的方法,可以迅速恢复冠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和梗死的程度。

替罗非班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动性。

在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进一步促进冠脉血流,减少血栓堵塞的风险,有助于保护心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即刻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冠脉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究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即刻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通过对替罗非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我们旨在验证替罗非班在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便为临床急诊冠脉梗塞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旨在评估替罗非班对冠脉血流的改善效果,观察其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其在急诊情况下可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急诊冠脉梗塞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和科学的依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即刻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影响,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急诊介入手术的流程,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存活率。

研究还有助于加深对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作用机制的理解,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最终,本研究的结果对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寿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盐酸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盐酸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强 化组发 生 1 例轻微 出血 ,为 出血 点 ,停用 替罗非 班后 ,出血点减 少 。2 例小 出血 ,分 别是血 尿和鼻 出
血 。对 照组2 例轻 微出血 ,为眼结膜充血 和牙龈 出血 。1 例小 出血为术后穿刺部 位出血 。强化组术后血红 蛋 白下 降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于对照组『 ( 1 . 8 1 ±0 . 5 6 5)g / L v s .( 1 . 6 2 ±0 . 5 3 0)g / L ]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7 8);血小 板减少症 ( G I T)仅在强化组发生1 例 ,并且为轻度减少 。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
龄5 0 7 2 岁 ,平 均年 龄 ( 6 1 . 7 3±6 . 4 3)岁 。 随机 分为对 照组 ( n = 5 2)及盐 酸替罗 非班治疗 组 即强化组 ( n = 5 2)。对照组给予介入 治疗 ,低分子肝素 、口服阿司匹林片皮下注射 、氯 吡格 雷片 、他汀类药物 、
B受体 阻滞剂 和或A C E I 类药 物。强化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 ,给予盐 酸替 罗非班冠脉 内注入及静脉维持 治疗 。评估两组P C I 术后3 0 d 的主要不 良心血管事件 ( MA C E)。检测术后肌钙蛋 白I( T N I )、手术前后高 敏C 一 反应蛋 白 ( h s — C R P) 变化 。记 录术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 出血 、血小板减少等情况。结果 强化组T N I
治疗 中疗效 和安全性较好 。 【 关键词 】 盐 酸替 罗非 班 ;复杂冠脉病变 ;冠脉介入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R 8 1 6 . 2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4 0 5 5 ( 2 0 1 5 ) 0 3 — 0 3 1 3 - 0 4

探讨替罗非班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探讨替罗非班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探讨替罗非班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期间采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49例)。

对照组在介入治疗期间不使用替罗非班,直接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介入治疗期间增加替罗非班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胸痛2例,无复流6例,再次血运重建1例;对照组患者中胸痛11例,无复流17例,再次血运重建8例;观察组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期间增加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高危病变患者的病情恶化以及引发相关缺血性心脏病事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替罗非班;介入治疗;临床分析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irofiba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uring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ethods the subjects ofthis study were 108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59 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4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ironon class was not used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treatment,andthe routine clinical treatment was given directly.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tiroofiban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2 cases of chest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6 cases without reflow,1 cases of revascularization,11 cases of chest pain in the control group,17 cases without reflow and 8 cases of revascularizati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tirofiban during th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elderl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and lead to the related event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The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tirofiban;interventional therapy;clinical analysis随着全球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群的冠心病发病率也在不断的升高。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术后冠状动脉TIMI 血流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1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住院期间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的发生率。

结果术后治疗组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心力衰竭、病死率均高于治疗组(P<0.05)。

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标签:血栓抽吸导管;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大量研究表明,AMI患者呈上升趋势。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AMI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急诊PCI时易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脱落,引起远端血栓栓塞、微循环障碍,形成“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严重影响PCI的疗效和增加AMI患者的病死率[1]。

本院自2010年1月在急诊PCI 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本研究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50例,女38例,平均年龄(61.3±11.5)岁。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心肌梗死(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而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坏死。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心肌梗死的最严重类型,通常需要紧急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是一种用于急性MI治疗的药物,它可以减少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缩短恢复时间。

本文将探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在STEMI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替罗非班的疗效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来减少心肌损伤。

在急性MI后,心肌缺血和坏死会释放出炎症介质和肌钙蛋白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在体内引起广泛的炎症反应和血小板聚集。

替罗非班能够阻断这些生理反应,并减少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的机会。

替罗非班通常用于快速的静脉注射和通常给药剂量是180mg。

具体剂量可能根据情况而定。

对于一些患有肝功能受损或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可能需要减少替罗非班剂量。

替罗非班会导致血小板抑制,使血小板活化因子减少,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

另外,替罗非班通过透过细胞膜,引起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流入再加上钙通道阻塞,也有利于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心肌损伤。

替罗非班在服务STEMI介入治疗中的作用STEMI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严重形式之一,需要紧急介入治疗来恢复血流。

急性心肌梗死时,减轻心肌损伤尤为重要。

替罗非班在STEMI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STEMI介入治疗一般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包括溶栓和血管成形术等。

介入治疗可以在心肌缺血后尽可能快地使阻塞的冠状动脉通畅。

替罗非班在STEMI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提高冠脉再通率替罗非班在STEMI介入手术时,可以促进冠脉再通率,有利于快速恢复心肌血流,从而保护心肌。

2.减少PCI操作时间替罗非班可以有效地减少冠状动脉再通的时间和介入操作的时间。

这种药物可以加速PCI的恢复时间并提高操作效率。

3.减少血栓再堵塞STEMI介入手术后,血栓可能会再次形成,导致血流再次中断。

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本后 2h 8h 2 , ,4h肌酸激酶 同工酶 ( K—MB 和肌钙蛋 白 IT I 水平明显低 于对照组 , C ) ( n) 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0 0 ) P< .5 。观 察组患
者术后 心肌缺血发 生率、 心血管不 良事件发 生率明显低 于对照组 , 患者 满意度 高于对照组 , 差异 具有统计 学意 义( 00 ) P< .5 。结论 替 罗非班应用 于 P I C 术后 患者可促进 其疾病康复 , 而完善 的病 情观 察和护理是 实现这一 目 标的 关键 。
13 1 心理护理 .. 在 常规护理 的基础上加强患者心理干预 , 通
治效率 。但是 临床研 究发现对含血栓 的冠状 动脉行介入操作会
增加血栓脱 落和远端微循环栓塞 的可能性 … 。为了降低 P I C 术
后并发症 的发 生率 ,0 9年 7月 一 0 1年 7月本 科将替 罗非班 2o 21 用于 P I C 术后治疗 , 用药期 间采取 积极 的护理措施 , 密观 察病 严 情变化 , 取得满意效果 ,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2组患者 心肌缺血 、 心血 管意外 , 手术 不 良反应 、 护理 相关并 发
症发生率 以及满意度 。
15 统计学方 法 采用 S S . . A 8 0统计 处理 软件对 所得 数据 进 行统计学分析 , 计量 资料 采用 ( 均数 ±标准差 ) 示 , 间 比较 表 组
罗非班治疗 , 初始剂量 l n / g 继之 以 0 1 g ( g・ i) O gk, .5 / k mn 持 续静 脉滴 注 3 7 。 6~ 2h 13 病情 观察 与护理 . 资料 分析显 示对照组 患者均采用 常规 护理方法进行 护理 。观 察组在 应用替罗 非班治疗 后 , 一步强 进 化 了病情 观察 和护 理措施 , 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 , 具体如下 :

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分析

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分析

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分析周多辉;汪芳松;钱福东;张朝君【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3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术后替罗非班维持应用24~36 h;对照组:67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5000 U,皮下注射3d。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支架所释放压力和术后最小管腔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43)vs.11.94%(7/67),χ2=3.9080,P<0.05]。

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3%%(9/43) vs.17.91%(12/67),χ2=0.0209,P>0.05]。

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大大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总页数】3页(P623-625)【作者】周多辉;汪芳松;钱福东;张朝君【作者单位】237000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心血管内科;237000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心血管内科;237000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心血管内科;237000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盐酸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J], 胡雪红;李运田;李俊峡;谭琛2.国产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使用研究 [J], 胡强;刘华勇;梁东;廖驰林;潘国洲;黄梦照;蒙应写3.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应用替罗非班预防急性支架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J], 陈海坚;莫逆;梁金春4.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J], 梁鉴文;陈伟泉;梁伦昌;丁延龄5.不同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疗效评估中的影响研究 [J], 刘慧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罗非班在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目的:观察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常规抗血栓基础上加用替罗非
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120例复杂冠脉病变择期PCI的患者,分为在常规抗血栓基础上联用静脉泵入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60例(替罗非班组为A组)和常规抗血栓组60例(对照组为B组)。

观察30 d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发生率、严重出血发生率及轻度出血发生率等临床情况。

结果:两组30 d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

结论:对于冠脉病变比较复杂的患者,在常规抗凝基础上,术中和/或术后可以考虑联合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加强抗血小板治疗,能够降低急性或亚急性血栓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良好。

标签: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栓形成
经30多年的发展,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三大方法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介入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以及介入经验的不断积累,特别是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更具威胁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明显增加,同时随着更多的复杂冠脉病变患者实施PCI治疗,在这部分患者中,有着更高的血栓发生率。

为此,笔者观察复杂冠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中及治疗后,在常规抗血栓基础上联用替罗非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复杂冠脉病变择期PCI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事前评估出血风险,有以下出血高风险因素者不纳入试验[1-2]:年龄>75岁,女性且体重180/110 mm Hg,急性心包炎,已知的对替罗非班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为A组和常规抗血栓对照组为B组。

A组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42~75,平均(64.5±6.4)岁;B组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45~74,平均(63.5±5.7)岁。

A组中合并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30例,左心室射血低下8例,长病变且支架长20例,小血管病变8例,富含血栓或脂质病变24例,双支架植入2例。

B组中合并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28例,左心室射血低下7例,长病变且支架长18例,小血管病变7例,富含血栓或脂质病变21例,双支架植入1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合并有以下情况:高脂血症、糖尿病、左心室射血低下、长病变、小血管病变、弥漫迂曲钙化病变、富含血栓或脂质病变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
两组术前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立迈青)三联抗栓治疗。

A组术中或术后给予冠脉内或静脉内欣维宁治疗,对于血栓负荷较重的先以10 μg/kg的剂量,原药稀释1倍后通过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给药,随后以0.075 μg/(kg·min)的剂量维持静滴48~108 h。

笔者经验是半量使用,最后替罗非班剩余剂量不多时逐渐减量使用,每2 h减3 ml/h,直到泵完为止。

A组和B组术后都继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立迈青)。

其他辅助治疗根据病情给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

1.3 改良的TIMI出血标准
将出血分为严重或轻微。

严重出血为需要输血或延长住院时间的出血,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超过3 g/dl的出血。

除此之外为轻微出血。

1.4 检验指标
监测心电图变化,查血常规、尿液及大便潜血,抽血监测心肌酶谱。

1.5 观察项目
观察心绞痛发生情况,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血栓时急诊复查冠脉造影;观察颅内、皮肤、黏膜、咯痰、呕吐物、大便及尿内有无出血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和比较A组及B组患者住院期间、术间及术后1个月的时间段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发生率、严重出血发生率及轻度出血发生率,结果表明,B组在术后1个月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发生率明显多于A组;B组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发生率为10.0%,A组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

两组在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内均无心源性猝死发生,两组术中、术后1个月患者均无严重大出血并发症,如脑卒中和上消化道出血需要输血治疗等,可能与观察的样本量有关系。

两组出血并发症主要为齿龈出血、皮肤黏膜的瘀血、尿及大便潜血阳性,后经调整替罗非班剂量或停用均逐渐停止出血。

A组穿刺点渗血1例,牙龈出血8例,鼻出血2例,尿血阳性1例,大便潜血1例,出血发生率21.7%;B 组牙龈出血1例,大便潜血1例,出血发生率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复杂冠脉病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从病变的形态学来看,复杂冠脉病变包括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严重迂曲弥漫性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富含血栓脂质病变、严重钙化病变、开口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等;从功能学和患者整体情况来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还包括糖尿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需要再次血运重建等情况。

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可能因素,肾功能不全、分叉病变、糖尿病、LVEF低下、支架长度等[3-5]。

从以上可以看出,复杂冠脉病变的情况不仅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成功率,同时还都可能是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应该重视复杂冠脉病变,发现血栓形成高危因素,预防致命性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血栓形成事件。

目前,临床常规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即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栓形成。

在导致血小板聚集的众多通路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仅能不可逆地抑制其中的一条或几条通路,从而部分抑制血小板聚集。

同时临床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抵抗,仍不能避免支架内血栓形成。

替罗非班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是高效、高选择性的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终的唯一通路,竞争性占据GP Ⅱb/Ⅲa受体,阻止纤维蛋白原与GP 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最快速、最完全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静注后5 min起效,30 min后可达到90%以上的血小板抑制率)。

有较多的临床试验已经验证了各种PCI术后使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6]。

对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PCI术后,在排除高出血风险患者外,在常规抗栓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可以更明显地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率,减少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在临床上按常规量的半量泵入使用[7-8],同时在接近替罗非班使用目标时每2 h逐渐减量使用的方法,较常规量明显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范喜梅,刘玉新,高丽.PCI术后出血因素的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220-221.
[2]沈杰,张奇,张瑞岩,等.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14-17.
[3]周圣华,卢才义.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的防治进展[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9,3(64):199-201.
[4]简斌,杨晓蕾,黄郁,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12(33):117,140.
[5]张奇,沈卫峰.药物洗脱支架年代支架内血栓再评估[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7,34(6):415-418.
[6]Winchester D E,Wen X,Brarley W D,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glycoprotein Ⅱb/Ⅲa iinhibitors during elective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performed in the era of stents and thienopyridines[J].J Am Coll Cardiol,2011,57(10):1190-1199.
[7]逯保军,乔亚京,邱在东.替罗非班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剂量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2):74-75.
[8]于锦秀.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36-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