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胸外科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
胸外科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和整理分析胸外科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本院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应用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物4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胸腔镜辅助的纵隔肿物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恢复平稳,可以达到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效果,并且创伤小,恢复快。
结论:对纵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确保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胸外科;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围手术期;护理胸外科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术是胸外科临床中的一种新型手术治疗方式,技术成熟,安全性较高,可操作性较强。
在临床中,就现有治疗情况来看,该手术创伤小、切口小、比较美观,预后良好,可以治愈病症。
但每种手术都具有一定的风险,不论是患者自身身体因素或者是手术操作的外部影响因素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而要想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改善预后,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必须要在围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
但由于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护理效果,如何选择制定更为有效的护理方式便是关键。
本研究为研究实施胸腔镜胸外科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护理的效果,特对本院48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应用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物48例相关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35.9±21.5)岁。
术前常规行胸壁X线、CT检查、痰细菌检查、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MRI、PET-CT检查。
1.2 方法(1) 术前护理干预: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前禁食6 h, 禁水2 h, 无糖尿病患者术前2 h口服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缩短禁食禁饮时间,减轻术中饥饿感。
(2) 术中护理干预:麻醉前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树立信心,保持放松;注意术中保温措施,以免低体温;加强胸管固定以免晃动脱落;提醒外科医生手术关胸前用0.2%盐酸罗哌卡因进行肋间神经阻滞镇痛预处理。
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指标以及患者并发症观察
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指标以及患者并发症观察王健屹【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24(22)3【摘要】目的:探讨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指征和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黔南州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前纵隔肿瘤病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经剑突下组(15例)和经侧胸入路组(15例)两组。
经侧胸入路组行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切除术治疗,经剑突下组患者行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等手术指标,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发生皮肤感觉异常、肺水肿等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经剑突下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胸腔引流量均少于经侧胸入路组患者(P<0.05)。
术后2 h经剑突下组患者PGE_(2)、5-HT和ACTH指标均低于经侧胸入路组(P<0.05)。
经剑突下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 和48 h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经侧胸入路组(P<0.05)。
经剑突下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侧胸入路组患者(P<0.05)。
结论:应用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胸腔引流量,减轻应激,缓解术后疼痛,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4页(P38-41)【作者】王健屹【作者单位】黔南州人民医院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应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对并发症和安全性的效果研究2.用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对前纵隔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3.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4.剑突入路胸腔镜手术对前纵隔肿瘤患者应激指标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影响5.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后免胸腔引流管的应用效果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与纵隔肿瘤胸腔镜手术治疗分析
胸腔镜手术 时防范 因操 作造 成种 植播 散尤为 重要 J 。通 过本
研究体会到采用一 些预 防性措 施能 够减少 术后肿 瘤播 散的发
所有 患者 通过胸 腔镜 获得 了病理 学诊 断。 生 ,如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切 口用保护膜或所有标本都应 该放在无菌袋 中取出可以减少 切 口的种植 ,术后 大量无菌水 冲 洗胸腔可以减少胸膜腔种植 。复张性肺水肿也是胸腔镜手术常 见并发症之一 ,胸腔镜手术需气管 内双腔插管 ,健肺单侧通气 以保证术野需要。患肺长 时间处于萎陷 ,术后有 可能发生复张
2 1 病理学诊断 .
在 1 例纵隔肿物 中,转移性 小细胞癌 4例 ,恶 性胸膜 问皮瘤 1
2例 ,神经鞘瘤 2例 ,结核 1例 ,恶性 Sh an瘤 1例 ,胸腺 ew n 癌 1例 ;在 1 9例肺部肿瘤 中,原发性肺 癌 8例,错构瘤 3例 , 炎性假瘤 2例 ,肺 结 核球 2例 ,转 移性 肺 癌 1例 ,肺 囊肿 1
年龄 为 2 0—7 O岁 ,平 均 ( 2 3±2 1 岁 ;病例 包括 纵隔 肿 5. .)
物1 1例 ,肺部肿物 l 。 9例 12 手术方 法 . 手 术均 在全麻 下施 行 ,采用 双腔气 管插 管 , 术 中单俱 通气 ,心电监护。患者取标准侧卧位加腰桥抬高体 位 ,取腋 中线第 6或 7肋 间作观察孔置入胸腔镜 ,根据镜下所 见病变位置 ,选择相应肋间再做 2个小切 口作操作孔 ,放置胸 腔镜手术操作器械 ,根据病灶大小 ,确定肿物位置 ,完 整切 除 肿物 ,放入无 菌袋 中 ,于胸壁 切 口取 出… 。手术患 者 中肺楔 形切除 1 9例 ( 中病理证 实原发性肺 癌 8例 ,凶为 根治性治 术
年 6月收治的 3 0例肺与纵隔肿瘤患者 的临床资料 ,均采取胸腔镜手术获得 组织病理 学诊 断与 治疗。结 果 在 1 例 纵 1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PPT课件
1.概念及相关解剖
纵膈肿瘤概念:
它不是一个器官,而是一个解剖区域。 纵膈里面有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 心包,食管,胸腺及大量脂肪,神经和淋巴组织。因先天发育过程异常和后天 囊肿或肿瘤形成,就成为了纵膈肿瘤。
1.概念及相关解剖
纵膈肿瘤相关解剖:
解剖及肿瘤的好发部位通常采用四分法,以胸骨角和第四胸椎下缘的平面上纵 膈和下纵膈,下纵膈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纵膈,中纵膈和后纵膈。
检查仪器设备是 否完好,物品准 备是否齐全,杜 绝安全隐
术前
严格执行安全核 查制度
7.小结
巡回护士
巡回护士要掌握巡回 流程,工作得心应手, 全程做好病人安全管来自理术中器械护士
器械护士要提前准备 好所有用物,熟悉相 关的解剖,精准快的 配合手术
7.小结
患者平安出入手术 室是我们的责任
患者康复是我们 的心愿
4.物品准备
5.器械护士的配合
1)提前20min洗手上台整理器械用物,与巡回护士共同 清点台上所有物品
5.器械护士的配合
2)协助医生消毒铺巾
5.器械护士的配合
3)连接、检查及调 节腹腔镜摄像系统
5.器械护士的配合
4)操作孔位置
❖ 前纵膈肿瘤:取左侧或右侧第5、6肋间隙与腋中线交界处 做小切口为胸腔镜入口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目录
1
概念及相关解剖
2
临床表现体征和诊断
3
麻醉方式与体位
4
物品准备
5
器械护士的配合
6
巡回护士的配合
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17期V ol.4, No.17, 2019147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黄漫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摘要】目的 总结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V ATS )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护理经验,提高手术配合效率,促进手术顺利完成,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过程以及护理配合情况。
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康复良好,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熟练默契的配合、落实到位的安全护理是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剑突下入路;胸腔镜(V ATS );前纵隔肿瘤;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17.147.01前纵隔是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是胸外科多见病常见病之一,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和胸腔镜辅助微创手术[1]。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开展,目前传统开胸手术越开越少,主要以胸腔镜辅助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为常见。
Mack 和Yim 等曾报道过,胸腔镜下经左胸或右胸前纵隔全胸腺切除有可能因术中肿瘤背侧视野不佳,只能沿单方面分离肿瘤,无法提供双边视野,导致前纵隔肿瘤背侧周围组织无法完全切除,需寻求新的手术路径来解决这一不足。
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施行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10例,效果满意,现将该手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施行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3-74,平均年龄40.6岁。
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应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对并发症和安全性的效果研究
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应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对并发症和安全性的效果研究1. 引言1.1 背景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一个小切口在剑突下进行手术操作的技术,相比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目前对于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应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和安全性研究还较为有限。
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评估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前纵隔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在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方面的作用。
这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前纵隔肿瘤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应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估手术方法对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影响,并对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对比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与传统胸腔镜手术的优劣势,探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前纵隔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安全和有效的手术选择,为前纵隔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与生存质量。
1.3 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症,经过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查确认为前纵隔肿瘤,包括胸膜间胸膜瘤、胸腺瘤、淋巴瘤等。
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心肺疾病或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采用3D立体视觉系统,患者采取背卧位,全身麻醉下行手术。
术前进行局部消毒、隔离手术区域。
并在剑突下骨膜处进行1.5cm切口,插入单孔胸腔镜穿刺入路,移动器械升降器的控制杆,操作空间恢复器的制动螺丝。
观察、探查、统计并破坏性操作,肿瘤局部切除、淋巴结清扫及术野清扫,对手术区域进行止血、吸引、气管插管及引流等。
术后即刻评价患者手术效果和安全性,记录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
随访患者至出院并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安全性评估。
2. 正文2.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年龄范围为18岁至65岁之间,均为经过严格筛选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
纵膈肿瘤护理查房
病例介绍
许乃菊 女 63岁 住院号190203430
主诉:右侧胸部疼痛不适3周
现病史:患者于约3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上胸部疼痛,胸廓活动时疼痛明显,无胸闷、 气促,无咳痰咳痰,症状一直无明显缓解,疼痛渐加重需口服止痛药物缓解症状,于02-26日 我院就诊行胸部(肺)平扫: 右上纵膈占位性病变,建议增强检查。 拟“上纵膈占位”收住 我科。患者病程中饮食、睡眠可,无进行性消瘦、乏力,无慢性低热。
三、焦虑——担心术后预后有关
目标:患者住院期间情绪稳定 1. 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休息环境,避免过多的探视,使病人感到心情
舒畅。 2. 向病人讲解术后护理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3. 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焦虑的原因。指导病人放松技巧,如:深
呼吸等。 4. 经常与病人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引起情绪或心理变化的诱因,对症实施
于03-15日患者诉胸引管切口处疼痛,遵医嘱NS100ml+氯诺昔康80mg静滴后缓解无效,遵医嘱 予哌替啶2ml肌注。
病例介绍
于03-17日拔除导尿管,停用氧气,导管评分5分。 于03-22日拔出右侧胸腔闭式引流管。 于03-25日出院。
既往史:平素体健,既往有“肺结核”史,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四月余,“否认“高血 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病史,无外伤史,无手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随 社会行各种预防接种。 个人史:生于本地,无外地久居史,无血吸虫等疫区居留史及疫水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 好,无冶游史。 家族史:家中其他人员均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史。
• 2、呼吸难。肿瘤溃破会产生肺不张和肺内感染。
• 3、神经系统症状,交感神经受压表现为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等; 喉返神经受压表现为声音嘶哑;累及膈神经引起呃逆、膈肌麻痹。
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
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摘要】目的讨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
方法对患者使用腔镜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结论术中应注意辨认重要的解剖标志,如认清楚上腔静脉、无名血管、膈神经、主动脉弓等标志,不得损伤。
避免不必要的大出血。
【关键词】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由于纵隔内组织器官较多,其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所以纵隔内就可发生各种各样的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而以后者为多见,并且这些肿瘤又都有其各自的好发部位。
一、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前纵隔指心底大血管、心包前缘与胸骨之间的区域,包括胸腺、脂肪、淋巴和疏松结缔组织。
常见肿瘤包括:胸腺瘤或增生、畸胎瘤、胸骨后甲状腺肿、淋巴瘤、生殖细胞瘤、脂肪瘤等。
胸腺瘤常表现为前纵隔实性占位,良性者边缘规则,恶性胸腺瘤则形状不规则,可有临近肺等组织的侵犯,可合并重症肌无力。
畸胎类肿瘤可分囊性(皮样囊肿)和实质性两种。
X线表现多为纵隔向一侧突出的半圆形致密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有时畸胎瘤中可见到骨质和牙齿影。
侧位胸片上见包块于前纵隔。
胸内甲状腺肿块位于前纵隔上部,多数连向颈部,为圆形或梭形。
肿块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如发生粘连也可不移动。
肿块内可有斑片及斑点状钙化。
前纵隔肿瘤中以胸腺瘤及畸胎瘤常见,一般认为,肿瘤无外侵,包膜较完整且不伴有重症肌无力者可考虑应用胸腔镜。
对明显外侵的恶性肿瘤或有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或增生,采用胸腔镜相对困难或无法完成,可及时行开胸手术。
行胸腔镜纵隔肿癌切除术时的体位可采用侧卧位或半侧卧位,前者为完全侧卧,胸腔镜自第6肋间腋后线进胸,第7肋间腋中线为第2孔,第3肋间腋中线为第3切口。
2、3切口为操作孔,插入各种操作器械进行分离及切除,根据需要各孔功能可有变化,胸腔镜入路随即而定,有时为充分显露可做第4孔,主要是牵拉推开肺组织。
后者患侧作45°抬高,必要时摇动手术床增加暴露。
一般开3个切口,分别取第4肋间胸骨旁,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第4肋间腋中线附近,呈三角形排列。
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后的护理
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通常需要开胸手术方能完成纵隔疾病的诊治。
一些患者因惧怕开胸术的痛苦及其对容貌的影响而延误诊治。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术式[1-2],其是将胸腔镜经肋间隙插入胸腔内,通过胸腔镜微型摄像系统及高清晰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后的护理聂菁(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症医学科,重庆400030)【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后的护理措施。
方法总结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20例胸腔镜纵隔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
结果20例胸腔镜纵隔肿瘤手术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一定的作用。
结论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及术后的康复训练,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纵隔肿瘤/外科学;纵隔肿瘤/护理;胸腔镜检查;手术后医护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0-3163-02中图法分类号:R734.5文献标识码:B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10月30日第28卷第20期J Mod Med Health,October30,2012,Vol.28,No.20显像系统将胸腔内图像及时显示于电视屏幕上,在监视器显示下用器械操作来治疗胸部疾病[3]。
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痛苦轻,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诊治纵隔疾病的有效手段[4-6]。
本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对20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了胸腔镜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科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4~71岁,平均45岁。
胸腺瘤4例,神经纤维瘤8例,畸胎瘤5例,支气管囊肿3例。
2护理2.1术前护理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及手术费用是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且大多数患者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及各种顾虑,针对患者心理特点,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手术方案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各种治疗护理的意义、方法、大致过程、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等,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应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对并发症和安全性的效果研究
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应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对并发症和安全性的效果研究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是一种经皮内镜手术技术,通过一个小小的切口在剑突下进行操作,避免了传统多孔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
在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中应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应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初步验证。
研究显示,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疼痛感受上均有明显优势。
而且,术后并发症如感染、气胸等发生率也较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应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优势与价值。
1. 减少术中出血量前纵隔肿瘤的切除手术常常伴随大量出血,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而应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
这主要得益于单孔胸腔镜手术操作视野清晰,可以更准确地控制出血点,避免大面积的出血。
2. 缩短手术时间传统的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常需经历较长的手术时间,而应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这是因为单孔手术仅需要一个小小的切口进行操作,不需要频繁更换手术位置,操作更为简便、高效。
3.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传统手术方式常常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术后感染、气胸、出血等。
而应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可以显著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单孔手术中,创伤小、术中出血量低、手术时间短,术后创口愈合更快,粘连和感染的概率相应降低。
1. 术前评估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应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包括患者的全身情况、肺功能、心脏功能、纵隔肿瘤的性质和位置等方面的评估,以判断是否适合应用该手术方式。
2. 术中操作在应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时,需要重视手术操作的严谨性和精准度。
在手术过程中要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保障手术的安全性。
3. 术后监测术后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测,包括呼吸功能、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等方面的监测。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围术期护理配合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围术期护理配合发表时间:2015-09-23T16:02:58.3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4期作者:张丽[导读]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对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病人进行全面的围术期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配合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纵隔肿瘤为研究对象,按1:1分为2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优于对照组82.86%(P<0.05)。
结论:对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病人进行全面的围术期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纵隔肿瘤;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纵隔肿瘤是起源于纵隔的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纵隔肿瘤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器械的改进,胸腔镜技术在胸部疾病的诊治越来越普及[1]。
本研究笔者对我院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纵隔肿瘤患者给予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纵隔肿瘤70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年龄18~60岁;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伴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其他肿瘤发生纵隔肿瘤转移者;中途改行开放手术者。
按照1:1比例分为2组,各35例。
观察组男26例,女9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0.4±5.8)岁。
对照组男28例,女7例,年龄14~71岁,平均年龄(30.9±6.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均有同一组医生操作完成。
胸腔镜下纵膈肿物切除术中心跳骤停一例病例讨论 (1)ppt课件
开胸后其他病理生理改变
1、 开胸后胸膜腔及肺内压的改变及手术操作对肺门等部位的
刺激导致呼吸、循环及内分泌的功能障碍。 2、 体热和体液的大量散失
体位对呼吸的影响
(一)胸腔手术病人多被置于侧卧位,腹内脏器将膈肌推向胸内,使之 上升约4cm,两肺功能余气量(FRC)各减少约0.8L。
(二)清醒时,下胸侧通气量( V )大于上胸侧;受重力影响其血流量 (Q)也大于上胸侧,因此两肺V/Q比值无大改变,氧合功能也无大变 化。 (三)全麻使侧卧位病人FRC进一步减少0.4L。肌松药的应用及重力的影 响使上侧肺通气好,血流不足;而下侧肺因体位及纵隔下移及重量的 压迫及腹内压的增加肺 FRC 进一步减少,通气亦减少,而血流较多, 形成通气不足,血流过多。 (四)胸腔手术时上侧开胸为正压,手术操作,压迫等使上肺膨胀不全, 通气不足,因此,呼吸功能主要依赖于下侧肺及恰当的通气方法,才 能免除低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胸腔镜下纵膈肿物切除术中心 跳骤停一例病例讨论 (1)
病史
患者,男,50岁,身高175cm,因“间断胸痛半年 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达 160/100mmHg,自服长压敏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尚 可,无药物过敏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术前访视
患者一般情况可, 间断咳嗽、咳痰,咳中量白色粘痰, 痰易咳出,伴胸闷、气短,伴乏力,伴盗汗,伴潮热,体 温正常, 听诊:心脏听诊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双肺听诊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血生化、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均 正常 心脏彩超、肺功能检查均正常 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缓(56) 该患者为ASAI级,心功能I级。
(四)肺泡通气与血流灌注(V/Q)比率异常
经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手术配合
经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手术配合作者:贾胜梅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63-01【摘要】:研究运用腹腔镜进行纵膈肿瘤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0年7月~2011年7月之间在我院进行纵膈肿瘤手术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了腹腔镜进行纵膈肿瘤切除手术。
结果:手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度和肿胀度及出院时间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经秩和检验,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胸腔镜进行纵膈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疗效较好,而且住院时间短,明显优于传统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纵隔肿瘤切除术;胸腔镜;手术配合胸腔镜手术,简称VATS,是一种微创的手术形式。
它的最大特点是手术的伤口小、患者痛苦少及不影响病人的咳嗽和深呼吸,降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够尽快出院的好处[1]。
因为它具有这些优点,所以在我国的医院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1 临床资料我们医院随机选取了98例在2010年7月~2011年7月之间进行纵膈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9例患者。
对照组中30例为男性患者,1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都在19~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岁,使用常规的开放式手术方式。
治疗组中29例为男性患者,20例为女性患者,年龄都在21~68岁之间,平均为44.2岁,都使用了VATS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有15例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是在体检时发现有纵隔肿瘤,6例病人出现气短、胸闷、胸疼等现象在经过CT检查后可确诊为纵隔肿瘤[2]。
患有前纵隔肿瘤的患者为21例,患有中纵隔肿瘤的患者有17例、患有后纵隔肿瘤的患者有11例。
在胸腔镜下这49例患者都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并且全部都手术成功,手术所用时间在半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之间,住院时间平均为6天。
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后免胸腔引流管的应用效果观察
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后免胸腔引流管的应用效果观察秦宣,丁彦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胸外科,上海201700摘要:目的 探讨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后免胸腔引流管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行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留置胸腔引流管分为免管组27例、胸管组71例。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于术后第1天(D1)及D3复查患者血常规,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应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术后D1、D2、D3疼痛情况,比较两组NRS及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时间;于术后D1常规复查胸片,比较两组术后气胸、胸腔积液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发生切口渗液、切口裂开或感染等切口相关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 免管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胸管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免管组术后D1时WBC低于胸管组,术后D1、D3时CRP低于胸管组(P均<0.05)。
免管组术后D1、D2、D3时NRS评分及止痛药物使用时间均低于胸管组(P均<0.05)。
两组术后气胸、胸腔积液及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后免胸腔引流管可加快患者恢复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未增加术后气胸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胸腔镜;剑突入路;胸腔引流管;纵隔肿瘤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9.012中图分类号:R65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9-0055-04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是良性前纵隔肿瘤及早期恶性前纵隔肿瘤最常见的治疗方式,而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方式又是目前针对前纵隔肿瘤的优选手术入路方式之一,具有术后疼痛轻、拔管时间早、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在中转开胸、术后胸腔积液、膈神经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方面与侧胸入路胸腔镜手术无明显差异[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发表时间:2016-03-04T15:30:31.4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8期作者:齐晓丽高甜甜
[导读]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良好的护理配合可保障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顺利完成,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要点。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患者25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手术情况与护理配合要点。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46.8±8.8)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9±1.2)d。
本次25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可保障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顺利完成,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
胸腔镜手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微创术式,该项术式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等特征,在临床上已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并逐渐替代了以往的开腹手术治疗。
但虽胸腔镜手术优势众多,但其具有手术空间范围狭小等特征,因此仍需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配合,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并改善预后[1]。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25例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患者的护理配合要点,详情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患者年龄为18~70岁,平均(44.5±2.7)岁。
其中前纵隔肿瘤者10例、中纵膈肿瘤患者8例、后纵膈肿瘤患者7例。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全麻双腔插管,患者去健侧卧位,健侧单肺通气。
于腋中线上作第一切口,并在该切口内插入胸腔镜,上纵隔肿瘤切口选第6或第7肋间,下纵隔肿瘤则选第4或第5肋间。
后分别在腋后线或腋前线上作两个切口,置入相应的操作器械,对患者进行肿瘤分离、摘除处理。
将摘除标本置入标本袋内,将标本从操作口取出。
1.2.2护理方法
1.2.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手术前1d护士到病房内对患者进行探视,向患者讲解基本的手术过程,告知患者胸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性特征,安全性较高。
向患者讲解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减轻患者的内心负担。
(2)物品准备。
护士需在术前对各项操作仪器进行清点与检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1.2.2.2术中配合
(1)巡回护士的配合。
与医师一起核对患者手术姓名,预防出现失误。
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利于术中补充麻醉药物并方便术中补液。
(2)为患者摆放正确的手术体位,于腋下垫一软垫。
并将患者双上肢外展固定。
健侧下肢屈曲,而患侧下肢放平。
术中保持患者手术体位固定。
粘好电刀敷极板。
术中需避免对患者造成灼伤。
(3)术中极强巡视,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同时需加强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出血或副损伤。
巡回护士需了解手术进展,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
(4)器械护士配合。
器械护士于术前20min进入手术室,做好消毒铺巾、调节灯光等工作。
(5)在医师治疗过程中,器械护士需及时根据手术进程给予患者相应的手术治疗器械,随时擦拭胸腔镜器械,以保障医师手术视野清晰。
若术中出现出血情况,则需立即给予患者止血器械。
1.2.2.3术后配合
(1)完成手术治疗后,帮助患者更换为平卧位。
检查皮肤完整性,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行吸痰处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2)关闭胸腔镜系统光源,将各导线拔除后规制原位。
可拆卸的部位需拆卸清洗,并进行灭菌保存。
2、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46.8±8.8)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9±1.2)d。
本次25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3、讨论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是临床上的常用术式,该项术式具有微创性、安全性等特征,患者通常预后较好。
但由于胸腔镜系统部件比较多,且手术空间受限,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辅以较好的临床护理,以改善患者预后[2]。
而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需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能,强化专业的知识,了解手术的基本流程,进而与医师模切配合,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统计得出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6.8±8.8)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9±1.2)d。
且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本次调查结果可充分提示,在给予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配合后,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且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要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
3.1手术安全性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术中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出血,一旦出现出血情况,不仅可影响手术视野,严重时甚至可威胁患者生命。
因此护理人员需准备好凝血装置,如电凝棒、一次性连发钛夹钳,一旦发现出血情况,立即使用以预防出血进一步发生[3]。
若上述治疗方法
无效,则需立即打开剖胸器械中转开胸或小切口辅助止血。
此外,术中还需保障无菌性操作,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感染事件,影响患者预后。
3.2器械、仪器管理
胸腔镜手术治疗中所使用到的器械均十分的贵重与精密,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轻拿轻放,避免对造成不必要的仪器损坏,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
术前需对仪器进行灭菌、消毒处理,若术中仪器损毁或被污染,需立即更换仪器。
术中将仪器进行拆卸,所有导线、摄像主机等回置原位。
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回收,消毒,以利于二次使用。
3.3护理配合巡回
护理人员需端正自身的态度,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了解手术的基本流程,充分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与医师进行完美的配合。
对胸腔镜镜头进行防雾处理,避免影响手术视野。
在使用医用生物蛋白胶时,需使用腔镜专用双腔输送管,并注意推送的速度均匀。
此外,术中需根据具体情况对手术床进行调整,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一切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为第一原则。
参考文献:
[1] 朱雪娟.胸腔镜纵膈肿瘤术后不置胸管的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4):102-103.
[2] 朱春妹,朱红.全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21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1):50-51.
[3] 罗伟彬.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