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说课讲解
初二下册地理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
三一文库()/初中二年级〔初二下册地理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而设计的。
内容包括“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两部分。
因此,学好本课,能为学好后面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地形是中国地理中比较繁杂的内容,本课教材对应的“课程标准”删繁就简,将学习重点放在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上,并且要求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安排,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形图,归纳总结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特征。
2.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活动,初步形成读图用图的基本能力。
2.通过组织讨论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通过读图用图方法的指导,培养运用地图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地势的整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分析说明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对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作简单的评价。
而后者因为学生年龄偏小,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总结出来。
据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分别确定为:教学重点: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七年级已学过世界地理,已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观察,敢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地势地形说课稿
地势地形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作为地理学科中关于地势地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表面形态的认识,理解地势地形对人类活动、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为后续学习地理学科其他内容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地势地形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地势地形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地势地形的形成原因:分析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势地形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地势地形形成的内在规律。
3. 地势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农业、交通、城市规划等方面,阐述地势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地势地形的保护与利用:探讨如何合理利用与保护地势地形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势地形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2)了解地势地形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学会分析、评价地势地形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地理实例,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地势地形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地势地形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2)地势地形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地势地形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 教学难点:(1)地势地形形成原因的理解;(2)地势地形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深入分析;(3)地势地形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的探讨。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选择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强化知识点掌握:1. 启发法:- 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地势地形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地形地势说课稿人教版
地形地势说课稿人教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是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关于“地形地势”的单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教材分析本单元位于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地势类型及其特征。
通过对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地球表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形地势知识,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和解释地形地势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征。
2. 难点:地形地势图的识别和解读,以及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单元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形地势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各种地形地势的特点和分布,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不同地形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周边环境的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地形地势特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形地势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简易的地形地势图,并标注出不同的地形类型。
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提问、讨论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同时,我也会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地形地势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地形和地势是地理学中基础性的概念。
地形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等。
而地势则指的是地形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水源、交通、居民点等。
本次说课将介绍地形和地势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及其区别。
2.了解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地形和地势的思维转变。
四、教学方法1.引导思考:对于孩子们已经了解过的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解决。
2.演示教学:通过图片、地图等形式呈现地点特征及地域气候等相关信息。
3.举例分析:通过生动的实例分析不同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引入首先,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地形和地势这两个概念。
例如: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3.演示教学在讲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之后,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地图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对于山地地形,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高山峻岭,以及山地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
对于平原地形,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平坦宽广的平原,以及它对于农业和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4.举例分析5.巩固练习在上完课后,老师可以设计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后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让学生完成对中国不同省份地形和地势分析的练习,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思考。
六、教学评估老师可以通过复习或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和区别,以及能否对不同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描述。
七、教学反思地形和地势是地理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地形和地势概念的抽象性,老师需要运用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等,提供更具有直观性和可视性的教学资源,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效。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地形与地势”在地理学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地理知识体系的基础内容,既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地形、地势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地形、地势两个角度展开,介绍了地形的基本类型、地势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地形的分类与特点、地势的划分与变化、地形地势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方面。
(三)教学价值1. 知识价值:让学生掌握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分布,提高地理素养。
2. 能力价值: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3. 情感价值: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分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地理知识分析地形地势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分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难点1. 地形地势的空间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地形地势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内容的讲解与巩固,同时引导学生克服难点,提高地理素养。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掌握地形与地势的知识。
例如,我会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对城市的分布有何影响?”等,让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地形地势的概念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
《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地形地势特征》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自然要素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学好本课,能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希望通过一课时的教学,达成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学会观察、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过程与方法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读图,用图去理解地理事物。
并通过对地形地势特征的分析,认识到地形地势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讨论山区开发的利与弊,让他们学会的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因此我把中国地形的特征确定为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农村中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眼界不太开阔,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层面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
本节授课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对他们而言,抽象思维已渐形成,但仍带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同时,他们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因此,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发他们积极学习的兴趣。
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在学生读图、看书的基础上,采用课堂讨论法、问答法、师生交谈法等教学方法来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在提问的时候,我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这样使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也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来理解和消化知识,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国地形丰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湖泊等各种地貌类型。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阐述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地理环境。
正文内容:一、高山地形1.1 高山地形的特点: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多、植被稀疏。
1.2 形成原因:1) 构造运动: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青藏高原构造带,地壳运动导致高山地形的形成。
2) 风化侵蚀: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使得部分地区的山地逐渐升高形成高山地形。
3) 冰川作用: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也是高山地形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平原地形2.1 平原地形的特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2.2 形成原因:1) 河流冲积:长期的河流冲积作用使得河流两岸的沉积物逐渐堆积形成平原地形。
2) 海岸沉积:海洋侵蚀和沉积作用也是平原地形形成的原因之一。
3)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引起地壳的隆起或下沉,形成了一些大面积的平原地形。
三、丘陵地形3.1 丘陵地形的特点:地势起伏、土壤疏松、植被茂盛。
3.2 形成原因:1) 风化侵蚀: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使得山地逐渐被侵蚀形成丘陵地形。
2) 水力侵蚀:河流的冲刷和侵蚀作用也是丘陵地形形成的原因之一。
3)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引起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形成了一些丘陵地形。
四、盆地地形4.1 盆地地形的特点:地势低洼、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4.2 形成原因:1)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引起地壳的下沉,形成了一些盆地地形。
2) 河流冲积:长期的河流冲积作用使得河流两岸的沉积物逐渐堆积形成盆地地形。
3) 海岸沉积:海洋侵蚀和沉积作用也是盆地地形形成的原因之一。
五、河流和湖泊5.1 河流的特点:流域广阔、水量丰富、对农业和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5.2 湖泊的特点:湖泊众多、分布广泛、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地形的多样性是由构造运动、风化侵蚀、冰川作用、河流冲积和海岸沉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势和地形的说课稿范文
地势和地形的说课稿地势和地形的说课稿范文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地势和地形。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第八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本节内容又是本章重要的基础性部分,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大下了基础。
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并能解释重要山脉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通过阅读统计图,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思想目标: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3、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二、说教法1、教学方法“读图—讨论—讲解”结合法图表分析、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一、说课背景地形与地势是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是地形与地势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地形和地势类型的特征和地理意义,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地形和地势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了解不同地形和地势类型的特征和地理意义;(3)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展示、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2)通过实地考察和场地观察,加强对地形和地势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球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2)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内容1. 地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河谷等不同的地貌类型。
(2)地形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壳构造、水力和风力等作用的影响。
2. 地势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地势是指地球表面的坡度和起伏程度,包括高起伏地势、平缓地势、阶地地势等不同类型。
(2)地势是地形形成和演化的结果,与地球表层物质的运动与分布密切相关。
3. 不同地形和地势类型的特征和地理意义(1)山地:地势高,地形陡峭,常见于板块边界带,对气候和水文等环境因素有显著影响。
(2)平原:地势平坦,地形平缓,是农业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
(3)高原:地势较高,地形相对平坦,是世界上许多大陆性气候区的主要特征。
(4)丘陵:地势较低,地形较为起伏,常见于砂质和黏土质的岩石地层。
(5)盆地:地势低,地形相对平坦,是许多内陆湖泊的分布区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探究:分组讨论不同地形和地势类型的特征和地理意义,并向整个班级汇报。
3. 理论总结:老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和总结,澄清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当地的地形和地势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地形与地势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地形与地势的分类方法;3.了解地形与地势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地形与地势的概念和特征的讲解,以及分类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地形与地势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说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讲解:1.导入与概念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地球表面的卫星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特征,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地形与地势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地形与地势的概念与特征教师通过讲解地形与地势的概念和特征,帮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多样性和地势的多样性。
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实地图片来说明不同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3.地形与地势的分类方法教师介绍地形与地势的分类方法,包括高原、平原、山地、山脉、丘陵等分类,并结合实际地理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形与地势的形成原因和区别。
4.地形与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地形与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山地区的农业发展受限、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丰富等。
引导学生思考地形与地势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探讨适应不同地形与地势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5.地形与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师通过讲解地形与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山地的侵蚀、平原的水资源丰富等,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形成与地势有密切关系,探究地形与地势对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
四、说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1.视觉教具:通过展示卫星地图、示意图和实地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形与地势的概念和特征。
2.实地观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活动,了解身边的地形与地势,并通过观察和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地形与地势的分类方法、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展开深入思考和探讨。
地形地势说课稿
《地形地势》说课稿老师同学早上!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地势》第一课时。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我的说课紧紧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内容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也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
而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认识过世界不同区域、国家,对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的地形地势已有所研究,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相统一的教育原则,根据大纲对知识、能力及思想教育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通过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②根据根据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知道三级阶梯的界限名称;②能结合自己认知,说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②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②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学习和欣赏,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3、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初中生认知的特点,我将“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确定为重点。
而将地形地势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在重点和难点确立的基础上,要在教学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形地势特征》是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地势特征,掌握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对地形地势有直观的认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势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地形地势的分类、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地势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地势的定义,掌握地形地势的分类,了解地形地势的形成原因,认识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地势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地势的分类、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形地势的形成原因,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如地形地势示意图、地球仪等教具,以及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地势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地形地势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地形地势的兴趣。
2.讲解:讲解地形地势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地形地势案例,讨论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形地势案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进行展示。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形地势的分类、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
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形地势特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形地势特征”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学习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类型、地势特点以及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地理课上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地图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地形地势这种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学生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学生能够描述我国地势的特点,并能指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学生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我国地势的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教学难点(1)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地形地势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中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地形和地势》范文篇1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讲的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和地势》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认识过世界不同区域、国家。
对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的地形地势已有所研究,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一般来讲,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和国家时,都会先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才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
中国地形和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材从结构上分为三个标题,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宏观到微观,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利于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势特征,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这种地势特点对中国气候、河流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形复杂多样则需要学生在阅读地图的基础上加以分析,进而认知地形特征,这样的安排不仅能锻炼学生阅读地图、使用地图的能力,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过渡。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地形和地势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 教材内容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接着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分别是地势特点及影响,地形种类与分布以及地形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
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
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第二课时,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我国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影响的主要方法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但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上节课主要介绍了地势呈阶梯状的内容,这一节课是在建立了地势西高东低的系统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地形复杂多样的微观知识,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围绕这种关系步步展开,引导学生层层探究。
2、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引言中国地形广泛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流、湖泊等多种地貌类型。
本说课稿将重点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地形特点1. 高山地形: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
此外,中国还有昆仑山、天山等众多高山。
高山地形往往具有峻峭陡峭的特点,山顶常年被积雪覆盖,气温极低。
高山地形对气候、水资源等有重要影响。
2. 平原地形:中国有广阔的平原地带,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平原地形广阔开阔,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平原地区也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
3. 丘陵地形:中国丘陵地形分布广泛,如华南丘陵、西南丘陵等。
丘陵地形起伏不平,山丘交织,土地多用于农业和林业。
丘陵地区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
4. 河流地形:中国有众多重要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珠江等。
河流地形呈现出峡谷、河湾、河口等多样的地貌特点。
河流地形对水资源的分布、交通运输等具有重要影响。
5. 湖泊地形:中国湖泊众多,如洞庭湖、太湖、鄱阳湖等。
湖泊地形往往呈现出湖面辽阔、水域丰富的特点。
湖泊地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形形成原因1. 地壳构造运动:中国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汇处,地壳构造运动频繁。
板块的碰撞、隆升和断裂等地壳变动形成为了中国丰富多样的地形。
2. 气候和水文条件:中国气候多样,从北方的寒温带到南方的亚热带,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对地形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水文条件也是地形形成的重要因素,河流、湖泊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塑造了中国的地貌。
3. 构造地质背景: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地质背景复杂多样。
地震、火山活动、地壳变形等构造地质作用,对地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农业:中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地形对农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平原地区适宜农作物的种植,丘陵地区适宜果树和茶叶的种植,山区地形适宜畜牧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而设计的。
内容包括“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两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转入本单元自然环境的学习也就顺理成章,地形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自然要素有着巨大影响,本课学习的地形地势知识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学好本课,能为学好后面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地形是中国地理中比较繁杂的内容,本课教材对应的“课程标准”删繁就简,将学习重点放在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上,并且要求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
这样既可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安排,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形图,归纳总结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特征。
2.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3.尝试分析说明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对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作出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活动,初步形成读图用图的基本能力。
2.通过组织讨论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通过读图用图方法的指导,培养运用地图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地势的整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分析说明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对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作简单的评价。
而后者因为学生年龄偏小,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总结出来。
据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分别确定为:教学重点: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七年级已学过世界地理,已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但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好动、好奇、好表现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
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
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观察,敢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说教法、学法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据此,本节课应重点采用读图导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直观。
通过画面的动静结合、问题的设置和填图练习,最后达到在图上巩固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互动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学法指导上,应以指导学生读图、用图为主,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图中提取有信息,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解决地理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思路是:从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入手,让学生思考回答地形图上多样而复杂的颜色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
参照地形区景观图片,了解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地形特点。
通过指导学生完成绘制“我国各类地形百分柱状图”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出我国地形“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结论。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地形、地势特征的认识,在让学生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两大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进行两个方面的学习活动。
第一,大致了解作为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这样学生可以在地图上通过这些山脉,判别各地形区位于哪一级阶梯。
第二,了解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类型和地形区,这样既可以在图上落实主要类型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也可以把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联系起来。
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指导读图、归纳总结——合作探究、提高能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二)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首先运用一组地图和卫星图片,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入手,导入本节课的教学。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景,明确学习主要任务。
●指导读图、归纳总结第一部分——“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的教学从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的地形”图入手,通过连线练习、判读地形区景观图片,进而让学生思考回答地形图上多样而复杂的颜色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
然后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类地形占陆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在柱状示意图上展示山地所占比重,要求学生绘制其他四种地形的柱高。
(在学生绘图间隙,教师绘板图,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展示学生绘制的柱状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哪两类地形所占比重最大,得出“山地高原面积广大”的结论。
(没有采用教材中的扇形示意图转绘,而是利用柱状图,突出形象直观性。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绘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掌握我国地形特征。
第二部分——“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教学先让学生了解地势的概念,再利用课件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观察我国地势从东到西按海拔有什么明显变化,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指导学生阅读“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为使学生建立剖面的概念,可对比生活中切蛋糕的场景。
对比课件展示的两幅地势变化示意图,让学生判读哪幅示意图与我国地势特点相吻合。
之后在板图上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山脉”图,找出作为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将它们落实在板图“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
并完成学案中的填图练习。
最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本24页第二段课文,搜集有关三级阶梯海拔高度及主要地形类型的信息,并完成学案中的填表练习。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从解析地势概念入手,通过教师绘图的动态过程,以及对学生读图、记图、填图的训练,加深学生对地势特征的认识。
大胆将地势剖面与蛋糕切面做类比,化抽象为形象。
降低学习难度。
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合作探究、提高能力为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在完成上述教学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对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作简单的评价。
这一环节的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
小组讨论:1.举例说明不同地形(如平原、高原、山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我国的地势特征对降水有何影响?3.我国的地地势特征对河流(流向、水能)有什么影响?4.我国的地地势特征对交通(水运、陆路)有何影响?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讨论的方向适时加以引导,同时出示相关图片以及在板图中绘出相关地理信息,降低问题的难度。
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板书设计第1课地形地势特征●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读图导析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说课稿湖北省老河口市贾湖中学李敬军一、教材分析《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依据新课程标准,运用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地图,把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抽象道理,直观、形象化地表达出来。
前边第一章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人口和民族等方面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转入自然环境的学习也顺理成章。
自然环境对其他地理要素有着巨大的影响,也成为学习后续地理知识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特征,记住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3、让学生讨论自然地理因素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地形图,讨论分析并归纳、展示表格和图片,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力和正确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以及我国地势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了解,明确各地区人民要团结协作,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
认识我国地势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立下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三、教学重点1、我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三级阶梯的分布,以及分界线山脉的名称。
学习资料四、教学难点1、造成三级阶梯海拔高低的地理因素。
2、地势对其他地理因素(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点拔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激趣教学。
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
同时通过多媒体动画突破重点难点。
六、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思路是:从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入手,让学生思考回答地形图上多样而复杂的颜色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我国“海拔高低差异悬殊”的结论。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地形、地势特征的认识,在让学生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势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进行两个方面的学习活动。
第一,大致了解作为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这样学生可以在地图上通过这些山脉,判别各地形区位于哪一级阶梯。
第二,了解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类型和地形区,这样既可以在图上落实主要类型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也可以把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