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第5课 国民党统治危机 教案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优质课教学设计_6

第18课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内容主旨】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富裕的生活,但国民政府的贪污腐败,发动内战,滥发纸币,导致民心尽失,使其在大陆的统治陷入危机。
【教学目标】1、知道国民政府在“大劫收”过程中的种种腐败现象;知道重庆谈判的经过,理解国民党“假意谈判,实则内战”的真实意图;理解国民党财政金融完全破产的原因。
2、知道漫画、文献资料的史料价值,懂得史料互证的内在逻辑。
通过度析历史资料得出结论,养成“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意识。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重庆谈判难点:国民党统治危机发生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抗日战争胜利》,提问:在视频中老百姓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战争结束后,人民渴望什么样的生活?设计意图:通过对视频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思考,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
环节1:出示1945年11月拍摄于上海南京西路的照片,明白在抗战胜利后人民对国民政府抱有很大的期望。
设计意图:理解历史照片的史料价值,学会从历史照片中提取、分析历史信息,明白在抗战胜利之后人民对国民政府的期望之大。
环节2:由漫画《五子登科》转入“大劫收”,结合蒋介石的秘密手令,理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大劫收”中的种种腐败表现,这种腐败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失去民心。
设计意图:初步懂得漫画的史料价值,了解如何使用文献史料与之相互印证以还原较为真实的历史;明白贪污腐败会失去民心。
环节3:提问: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当时可能打破和平局面的潜在威胁是什么?以此转入“重庆谈判”。
出示《蒋介石邀毛泽东的第一份电报》以及陶希圣的一段话,理解蒋介石谈判的目的是为了内战争取准备时间,理解蒋介石“假意谈判,实则内战”的真实意图。
设计意图:分析文献史料,理解蒋介石谈判的目的及真实意图。
环节4:出示毛泽东在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师生分析得出毛泽东早已看出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的意图,但他仍然赴重庆谈判。
初二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初二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摘要】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下面就为您奉上精彩教案初二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紧紧围绕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进行,包括北平谈判、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战役、向全国进军等基本知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
因而,本课教学设计比较活泼,安排了三段纪录短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这段历史,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以及向全国进军的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来源:学科网]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渡江战役不仅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高二历史教案: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历史
年级
高一
班级
K051—7
时间
课题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
学
目
标
1.知识:制宪国大;国统区经济恶化;反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解放区土改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2.能力:培训学生阅读和分析概括能力。
3.思想:国统区的政治危机,经济恶化,反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民主人士同蒋介石的分裂,造成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全面危机。
一、国统区危机四伏
(一)国民党政治危机――制宪国大的召开
1.国民大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
蒋介石被胜利冲昏头脑;国民党一党包办政府没改组,宪草修正案没完成,内战还在进行,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不同意。
2.大会名称国民大会
3.内容:《中华民国宪法》引导学生分析
总结实质:“人民无权,独夫集权”
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不预承认。
教
材
分
析
教学重点:制宪国大;《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教学难点:国统区危机四伏意味着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导入新课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占领解放区105座城市,军事上表面大获全胜,背后潜伏着国统区严重的危机,即国统区危机四伏,它和解放区的土改形成明显对比,也预示着人民必胜老蒋必败。
②内战爆发后对国统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更激起人民反对。
2.基本情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民主运动)
1学生运动②工人运动③农村武装斗争④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
3.作用:有力的配合着解放区的斗争,成为反蒋的第二条战线。
(四)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分裂
简介民盟的成立及现状。
沪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国民党统治的危机》教学设计含反思

第18课国民党统治的危机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接受日伪资产的同时,利用职权大肆掠夺人民财富,以至逐渐失去民心;知道共产党人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建国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了解蒋介石撕毁决议,全面进攻解放区;知道国民党由于坚持内战而引起财政赤字,了解国民党解决财政赤字的方式。
2.通过学习,学会根据留存的文字、影像等资料提取历史信息;学习分析处理相关图表,提取隐含的历史信息。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要求中华民族内部团结,爱好和平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重庆谈判。
难点:国民党统治危机的表现。
教学设计导入民谣。
回忆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聆听民谣,分析民谣中的内涵。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人民期盼着幸福的曙光,可盼来的接收者国民党是如何管理光复区的呢?通过对当时国内形势的分析,设下疑问,从而导入第一目。
一、大劫收图:“大劫收”。
通过漫画,了解国民党在光复区的所作所为是敲诈勒索!理解这幅漫画体现了人民对国民党的失望。
材料一:陈立夫回忆:“把有钱的人变成没有钱了,没有钱的人,更是一无所有了”、“弄的老百姓更痛恨我们”材料一是国民党要人的回忆,更有力地证实了国民党的大肆搜刮已失去民心。
指出国民党大批官员到光复区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大接收变成“大劫收”。
人民对国民党由寄予厚望变为失望。
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与覆亡之间的联系。
通过国民党官员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以各种方式对百姓巧取豪夺,以致最后丧失民心这一史实的学习,让学生认清严重腐败是导致国民党政权丢失的重要原因。
二、重庆谈判《毛泽东从延安赴重庆谈判》图。
教科书P98内容。
抗战之所以取得胜利是由于全民抗战。
战后国家急需恢复生产,人民渴望和平,那么国共双方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对照教科书,回答问题:蒋介石坚持内战,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
从国民党对重庆谈判事先不作提案准备,推论蒋介石毫无和平谈判诚意,进而分析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的真实意图。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5课国民党统治危机学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第5课国民党统治危机学问点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1912-1919)A 1、发展缘由(1)辛亥革命的推动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为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的建立提高了的政治地位。
③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激发了投资近代工业的热忱。
(2)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1915年因反对“”而掀起的的运动,对于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3)实业救国成为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4)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短暂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客观上为的发展供应了有利的条件。
处于和双重压迫下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的春天。
2、发展概况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是当时中国的其次大工业。
此外,火柴、榨油、造纸等有了显著的发展,有了肯定的增长。
B级 3、发展特点(1)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
(2)其发展主要是在方面,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的工业体系。
(3)在一些主要部门,仍旧超过民族资本。
(4)近代工业虽然有肯定的发展,但是仍占肯定优势。
(5)发展时间短。
4、结局结束不久,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学问点二:抗日斗争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1937)A 1、发展缘由(1)1927年建立以后,实行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①为了,国民政府于年实行“”。
作用:的实施,对,,,起到了肯定的作用。
但币制改革后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限制。
②国民政府为,提出开展“”,激励发展、和。
(2)中国人民的蓬勃发展,广阔群众、的德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建了机遇。
2、发展概况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记录。
B级 3、不利因素币制改革后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限制,使得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肯定的,官僚资本凭借巧取豪夺,快速聚敛财宝,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宝的重要工具。
在的压迫和的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是而又的。
学问点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逆境(1945-1949)* 抗日斗争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打击(1937-1945)A级 1、逆境缘由(1)抗战成功以后,大量运用进口原料,但是等国的商品涌入造成了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使民族工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
第5课 国民党统治危机

看图分析: 看图分析: 1946年11月以前 蒋介石国民政府有哪些优势? 月以前, 1946年11月以前,蒋介石国民政府有哪些优势?
蒋介石被胜利和暂时的优势冲昏了头脑, 蒋介石被胜利和暂时的优势冲昏了头脑,开始实行一党 专制、独裁统治。 专制、独裁统治。
430 万人
1946.6~10月,国民党占领 ~ 月 153座城市,尤其 月11日占 座城市, 座城市 尤其10月 日占 领张家口,几乎要实现5个月 领张家口,几乎要实现 个月 消灭共军的目标。 消灭共军的目标。
1949年面值壹百万、五十万金圆券 年面值壹百万、五十万金圆券 年面值壹百万
1948年 月開始發行, 1949年 1948年8月開始發行,至1949年 十个月左右 月停止流通,只使用了十个月左右, 7月停止流通,只使用了十个月左右, 貶值却超過二万倍 二万倍。 貶值却超過二万倍。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 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②、镇压国统区民主运动 一二· 一二·一血案 较场口血案 下关惨案 李闻血案 1945.12.1 1946.2 1946.6 1946.7 昆明 重庆 南京 昆明
被袭击后的西南联大校门
昆明全市学生举行联合大罢课,并上街游行,反对政府暴行、反对内战。12月 昆明全市学生举行联合大罢课,并上街游行,反对政府暴行、反对内战。12月1 日上午十时,一大批国民党军警手持木棍、扁担冲进各校殴打罢课学生, 日上午十时,一大批国民党军警手持木棍、扁担冲进各校殴打罢课学生,共有四名学 生和教员被害,二十多人受重伤。这就是轰动全国的昆明“一二· 生和教员被害,二十多人受重伤。这就是轰动全国的昆明“一二·一”血案。惨案发 血案。 生后,全国各大城市举行抗议和示威,谴责国民党当局的暴行。 生后,全国各大城市举行抗议和示威,谴责国民党当局的暴行。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说课稿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说课稿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八年级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一课,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共四个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大军合力战淮海”“兵临城下直取平津”“百万雄师过大江”。
它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本课的内容很好的与八年级下册现代史相衔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理解和掌握解放战
争胜利的原因和胜利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难点的依据:战略战术较复杂,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
知识。
二、目标分析
1、列举三大战役的名称、作战简况和战果。
2、说出渡江战役简况和南京国民政府灭亡的时间。
3、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推理能力。
高一历史3.2《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案人教版

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案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制宪国大”及其制订的所谓《中华民国宪法》;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国民党制造的反对民主团结的暴行;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民主党派及其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国统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建立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目的。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下令召开非法的国民大会,并通过所谓宪法,再次暴露了国民党坚持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政治野心。
2.国民党反动派对民主运动的镇压、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国统区出现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一系列现象,充分暴露了国民党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本质。
3.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成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反动派已处在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指导学生对第二条战线的形成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概括,获得正确的历史结论的能力和横向联系的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获取具体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揭示其本质的能力。
教学要点一、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1.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2.国共关系完全破裂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1.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3.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历史意义三、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1.国民党迫害民主党派2.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决裂四、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1.《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2.国统区经济危机空前严重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伪“制宪国大”;《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本课难点:第二条战线形成的过程。
二、讲述本节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应先向学生说明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目的,因此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了达到其目的,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违反停战协定,撕毁政协协议,向解放区军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随之又非法召开“制宪国大”,并制定了所谓宪法,企图“把独裁‘合法’化,把内战‘合法’化,把分裂‘合法’化,把出卖国家与人民利益‘合法’化。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教学设计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了解土地改革及其积极作用,概述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概况;理解国民党统治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看图说史,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和运用历史地图表述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共同讨论、对比等形式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崩溃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通过视频材料让学生感受人民战争的波澜壮阔,让学生体验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屏幕先后显示南京总统府和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
这是今天南京长江路的一座西式楼房。
同学们认识它吗?(学生回答。
)对!它就是国民党最高统治的中枢、显赫一时的总统府。
在这里,蒋家王朝对中国人民进行了22年的残酷统治。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它的楼顶,从而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最终是怎样走向覆亡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师:古语曾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当然,这句话是在封建社会时,人们把天下看作统治者私有财产的时代在人心向背问题上得出的结论。
我们今天说来,应该是:谁代表了人民的利益,顺应了人民的需要,人民当然就会拥护他。
反之,则会打倒他,推翻他。
内战爆发后,人心向背的情况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内容,思考老师在屏幕上展示的五个小问题。
(学生看书,其间课件显示子目及五个问题。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学生看完后)师:请同学们回答:(1)解放区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学生回答,教师根据情况点拨引导:抗战胜利后,国内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顺应人民的需要,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政策。
[教学设计]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高中历史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高中历史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b3ac773c1ec5da50e270de.png)
3.2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目标导航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伪“制宪国大”;国共关系完全破裂;国民党制造的反对民主团结的暴行;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过程与方法:(1)分析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横向联系的能力。
(2)分析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对国民党政权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人民渴望和平建国,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然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把本应投到国家建设中的资金用来打内战。
蒋介石对内独裁统治,反共反人民,对外卖国投靠帝国主义,给中国经济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使国民政府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最后导致总崩溃,同时也加速了其政治统治的灭亡。
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伪“制宪国大”是重点。
根据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协议,规定国民大会应当在全面停止内战的和平环境中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负责召开。
国民党违反政协协议,一党包办召开国大,因此是非法的,故称伪“国大”,所制定的“宪法”是伪“宪法”。
伪“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因此,“制宪国大”及其伪宪法遭到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2)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是重点。
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人民渴望和平建国,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然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把本应投到国家建设中的资金用来打内战,给中国经济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使国民政府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最后导致总崩溃,同时也加速了其政治统治的灭亡。
2.难点分析:第二条战线形成的过程。
内战爆发前后,蒋介石对国统区的和平民主运动采取了血腥镇压的政策,制造了一系列血案。
(这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指示国统区的党组织要“善于运用斗争策略”,“利用合法斗争形式”……“建立反卖国、反内战、反独裁与反特务恐怖的广大阵线。
”(第二条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主要包括:“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五·二○”学生运动;台湾“二·二八”起义。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案例设计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案例设计潘筠(一)背景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出版社八年级(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最后一课。
其中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本课的内容很好的与八年级下册现代史相衔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知识点仅限于一些笼统的了解,对战争中的战略战术以及军事地图的运用更是陌生。
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介绍和解释。
(二)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1)在学习三大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情况。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2.能力培养:(1)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2)在老师帮助下,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 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四)教学用具:教具:多媒体平台和多媒体课件(五)教法与学法:情境导入,讲述法,问题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法。
(六)历史前置性问题设置:前置性问题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二的历史不能大量占用其课外时间,所以我以学案的方式设计课前基础知识的填空(三道题),同时设计相关的探究题,以及课后的练习题。
对于比较简单的填空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学生只要阅读书本就可找到答案。
至于较难的探究题,我要求学生分组回家先思考,再通过课堂的教学来完成。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十八课国民党统治的危机〖教学立意〗抗战胜利后人民盼望和平民主建国,但国民党违背人民的意愿,变大接收为“大劫收”;继而为拖延时间部署内战,玩弄假和谈真备战的反动伎俩,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不久又撕毁协定全面进攻解放区;金圆券的发行使国民党的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这个切表明:国民党的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最终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跨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1945年中共中央派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2)了解“大接收”实际上成为“大劫收”,由“劫收”引发的腐败日益严重,埋下了国民党最终失败的祸根。
因为国民党滥发纸币,法币和随后发行的金圆券急速贬值,财政金融完全破产。
(3)理解重庆谈判顺应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的要求,但因为国民党以谈判为战争手段,缺乏诚意,谈判没有能够阻止内战的爆发。
2、过程与方法:(1)教师提供文字较为浅显的史料,学生研读并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
(2)通过漫画、民谣等解读,懂得漫画、民谣也是我们获得历史信息的重要手段。
(3)引导学生分析国民党统治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概括危机的集体表现,学习归纳信息推导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国民党官员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通过各种方式对百姓巧取豪夺,以致最后丧失民心,让学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2)通过革命领袖毛泽东等人为了顺应人民和平民主建国的希望,不畏艰险,亲临重庆的事实,使学生感受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尚情操与人格魅力。
〖教学分析〗1、重点:重庆谈判2、难点:国民党统治危机的表现〖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
一起朗读一首抗战胜利后在原沦陷区广为传唱的民谣(PPT,老师强调抗战胜利后)提问“中央指的是什么?”(国民党或国民政府)民谣从来就是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透过民谣我们能够找寻历史的信息。
提问:这首民谣反映了原沦陷区百姓对国民党的什么态度?(失望或希望变失望甚至绝望)说明了什么?(国民党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首先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民谣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其次使学生知道民谣是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透过民谣能够找寻历史的信息,实行史学思想的渗透。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学设计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学设计
金山初中谭明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三大战役的名称、参战部队、战果及意义;掌握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间和意义;了解解放区土地改和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看图说史,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讨论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历史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难点: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五、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第5课国民党统治危机

上海师大二附中 陆君根
重点、难点
重点: 国统区民主运动的表现,以及什么叫 “金圆券风潮”。 难点:一是分析引起国统区民主运动、 “金圆券风潮”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二是分析国民政府走向失败的必然性。
一、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1946.11 南京 1、“制宪国大”的破产 背景: 1946年秋,国民党占领张家口; 美国的支持。 概况: 由国民党一党包办; 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 影响: 确认了蒋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 制度。 破产: 中共和民主党派坚决反对, 并且拒绝参加。国共关系破裂。
“国民大会”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坚决 反对,拒绝参加伪“国大”。蒋介 石独裁统治的野心彻底暴露,蒋介 石在政治上空前孤立,国统区的陷 入严重的政治危机。
back
1947年春,蒋介石限令中共撤销南京、上海、重庆等地 的代表团,封闭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国共关系彻底破 裂。图为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前,宴请民主同盟负责人,并 留影纪念。 back
②国民政府进一步丧失民心民意。
练习与测评 第1题: 这一声明反映了学生强烈要求国民 政府停止内战,废除独裁统治,实 现和平民主。 作用在于:学生运动成为反蒋斗争 的先锋,代表了人民的呼声,促进 了各阶层人民加入这场斗争中,形 成反对国民政府的第二条战线。
第2题: 原因:一是内战军费支出急剧上升,财 政入不敷出。二是滥发法币和金圆券, 金融体系遭到破坏。三是纸币大幅贬值, 市场崩溃。四是蒋家集团搜刮民脂民膏, 肥了个人,穷了国家。 影响:一是国统区人民蒙受巨大损失, 生活穷困,挣扎在死亡线上。 二是国民政府完全丧失了民心,加速了 国民党统治的灭亡。
材料一表明民盟在坚持中立立场的同时, 又企望国民党完成国家统一,反对国共 两党拥有军队。 材料二表明民盟与国民党决裂,同共产 党合作以共同推翻国民党统治。
《国民党统治危机》 导学案

《国民党统治危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状况。
2、分析国民党统治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表现。
3、探讨国民党统治危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国民党统治危机的表现。
(2)国民党统治危机产生的原因。
2、难点(1)如何客观评价国民党统治危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国民党统治危机的必然性。
三、知识梳理(一)政治腐败1、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争权夺利,导致政治混乱。
2、官员贪污受贿成风,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1、长期的战争破坏,使国民经济陷入崩溃边缘。
2、官僚资本的垄断和掠夺,挤压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
3、通货膨胀严重,货币贬值,人民生活困苦。
(三)军事失利1、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连连失败,士气低落。
2、军队内部派系斗争激烈,指挥混乱。
(四)社会矛盾激化1、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土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2、工人失业,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
(五)失去民心1、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高压政策,引起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2、未能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无法满足人民对和平、民主、自由的渴望。
四、原因分析(一)阶级局限性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无法真正为广大人民谋福祉。
官员贪污腐败,严重破坏了政治生态和社会公平。
(三)政策失误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政策存在诸多失误,导致国家陷入困境。
(四)外部压力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外部势力的干涉,对国民党的统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五、影响探讨(一)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促使人民对新的社会制度进行探索。
六、课堂探究1、分组讨论:国民党统治危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2、案例分析:选取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某个具体事件,分析其反映出的统治危机。
七、课后作业1、撰写一篇关于国民党统治危机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制作一份手抄报。
初二历史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教案

初二历史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教案
【摘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教学方法,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小编就为您奉上精彩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记住三大战役的名称、参战部队、战果及意义;掌握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间和意义;了解解放区土地改和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2、能力与方法:通过看图说史,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讨论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历史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难点: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优质课教学设计_2

七年级《国民党统治的危机》教学设计【内容主旨】抗战胜利以后,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的中国人民以为有了出头之日。
但是,国民党官员在接收敌伪财产的过程中,化公为私,大肆实行掠夺,加速了国民党的腐败。
蒋介石则一心想要消灭共产党及其人民武装,为了欺骗舆论,三次电邀毛泽东来重庆共商建国大计。
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国共两党达成《双十协定》。
之后,便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的愿望彻底破灭。
1948年初,为应付激增的军费开支导致的通货膨胀,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圈券替代法币。
但因为滥发,猛烈地扰乱了经济秩序,最终导致国民政府财政的全面崩溃,并由此引发了更为严重的政治和军事危机,失掉了在大陆的政权。
【教学目标】知道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变大接收为“大劫收”,以至逐渐失去民心;理解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通过解读史料、数据图表、照片等汲取历史信息,分析归纳国民党腐败统治的表现;理解讽喻漫画的价值并解读其历史背景,辨析其价值;感受革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并在现实生活中树立坚决反对贪污腐败的意识,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国民党的贪污腐败所引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危机。
难点:蒋介石政权面对财政赤字而实行的币值改革所导致的经济崩溃。
【教学过程】环节1:展示相关照片和文献材料,引出对比——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的威望如日中天,仅三年多,蒋介石即在内战中失利丢掉了大陆政权,引出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引入新课。
环节2:分析漫画《五子登科》和《大劫收》、文献和回忆录等历史资料,理解国民党在接收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及由此导致其政权尽失民心的历史教训。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和图片史料,有效汲取历史信息,感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民党官员的贪污腐化为其失掉政权埋下伏笔。
环节3:使用文字史料和历史照片,通过教师讲述,分析重庆谈判蒋介石的真实目的以及美国和苏联方面在国共和谈中所扮演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国民党统治危机教案
第5课
国民党统治危机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
知道在解放战争期间国统区的危机:政治上表现为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风起云涌,形成反对国民党政府的第二条战线;经济上表现为金元券风潮,金融崩溃。
理解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不仅仅表现为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执政能力的失败(集中表现为经济、政治危机的激化)。
2、技能:
从历史图片中寻找关键信息分析具体历史问题的技能;从历史事迹中感知历史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国民党的统治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政治、经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国统区民主运动中的著名人物及其事迹,让学生认识到伟大历史人物的为国为民伟大品质和牺牲精神;并感受到人类历史的每一次前行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付出
巨大的代价,历史发展总是在正反两股力量的斗争中波浪式前进。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947年5月,北平大学生在游行宣言中声明:“目前中国社会一切混乱不安的局面,都是因为政治上的不民主及打内战的关系,所以我们更要求政府,立即停止内战,恢复政协路线,实行民主政治。
”这一声明反映了学生什么斗争要求?这些游行斗争起到了哪些作用?
答:这一声明反映了学生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和平民主的政治要求。
这些游行斗争表达了国统区人民追求民主和平的心声,揭露和孤立了国民党政府。
形成了反对国民党政府的第二条战线。
2、造成国民党财政危机的原因有哪些?财政危机给国民党的政治统治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国民党财政危机的原因:一内战军费支出急剧增加,财政入不敷出;二滥发法币到滥发金元券,金融系统被破坏;三纸币贬值,物价飞涨,经济基础瓦解。
财政危机使国统区的广大人民蒙受巨大损失,甚至变得一无所有,挣扎在贫困和死亡线上,使国民党在国统区的民心损失殆尽,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探索与争鸣
947年5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一篇题为《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的评论。
评论说:“和全民为敌的蒋介石政府,现在已经发现它自己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无论是军事战线上,或者是在政治战线上,蒋介石政府都打了败仗,都已经被它所宣布为敌人的力量包围,并且想不出逃脱的方法。
”
蒋介石政府为什么会处在全民的包围中?全民包围对国民党的统治和共产党的斗争有哪些作用?
蒋介石政府处在全民包围中的原因:
经济上——国民党政府在接收过程中普遍贪污腐败横征暴敛,尤其是以推行法币为幌子盘剥沦陷区的广大人民,造成国民政府和接收大员大发横财,而百姓区苦不堪言。
“大接收”变成了“大劫收”。
随后内战军费支出急剧增加,财政入不敷出;滥发法币到滥发金元券,金融系统被破坏;纸币贬值,物价飞涨,经济基础瓦解。
军事上——人民渴望和平,可是国民党于1946年悍然发动内战,把国家又拖入战争,粉碎了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
可是在1946-1947年5月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先后被粉碎,第一条战线上蒋介石政府陷入了包围。
政治上——违背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意愿,推行一党独裁。
玩弄假和谈的政治阴谋,最终撕毁《和平建国纲领》,
使人民追求民主的愿望破灭。
内战爆发以后,镇压国统区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斗争,杀害爱国进步人士。
蒋介石政府陷入了国统区人民形成的第二条战线的包围。
全民包围对国民党的统治和共产党的斗争有哪些作用?
全民包围是国民党陷入了政治上极端孤立;经济上入不敷出、财政经济陷入崩溃;军事上节节失利的尴尬境地,使国民党民心、士气尽失,加速国民党统治走向覆灭。
对共产党而言形成了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各民族党派以及广大人民广泛参与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了与国民党统治斗争的两条战线。
为中共推翻国民党腐朽政权,实现广大人民和平、民主建国愿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