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在-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在-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在”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教学与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途径是通过教师创设实际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意识习惯。

由此可见,学生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成为该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因此我认为,要想搞好”问题解决”教学研究,必须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问题意识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了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良性循环状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寻常现象的非常之处,”于不疑处有疑”,然后提出问题,这往往会导致认识的新领域和新视角。

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人师,我们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学生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这也足以说明学生在学习时,最乐意接受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甚至”爱屋及乌”。

学生若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然后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

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自己经过观察分析发现的,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因而他们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而不是外界强加的或逼迫的,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并且能够持久地自觉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进而发挥学生装的主体性,2、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就会不断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会积极地搜集材料,主动探究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做出各种猜测或假设,并寻找证据或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直到学生能合理地解释问题。

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句话道破了许许多多的科学创造和发明创新获得成功的前提: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好奇心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发问是思维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始,“疑问”的确是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的源泉。

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的思想,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

然而,目前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据调查结果发现,课堂上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

为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政治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勇于质疑。

一、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因素。

和谐的课堂是培养和谐师生关系的主阵地,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形成一种主动的、积极向上的探索心态,让学生保持舒畅的心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样,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但是目前在我们的课堂上,距离这种氛围还有一定的差距。

为此,课堂上教师应该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进行鼓励、表扬。

有时候学生的问题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甚至很幼稚,对此,教师千万不能有丝毫不悦的表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和一闪即逝的眼神。

首先对学生敢于针对教师或教材提出问题的勇气和态度予以肯定,然后再加以正确引导和分析。

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大胆的发问、质疑不予重视,或者视为刁难、捣乱、钻牛角尖,并加以批评和训斥,甚至讽刺和挖苦,这样,就会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一定能引发学生努力思考,促进学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达到逐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展现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浅谈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我的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个很多教师达成共识的问题,那就是在课堂中提问的人越来越少。

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尤为重要。

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很多教师都有感触,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越来越少。

追溯原因,有的学生怕丢脸,不好意思问;有的学生胆子不大,不敢问。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敢大胆思考,才能做到敢想,敢说,敢问。

上课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的微笑,尽可能的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轻松、愉悦的。

对于那些积极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水平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于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高度评价,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成就感;对提错问题的学生,教师也决不能一味的批评,要启发他们换位思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从而让每一个质疑的学生都消除顾虑,获得成就感。

二、循循善诱,使学生好问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自己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充分发挥“问题”的神奇作用,不仅自己要领悟提问的技巧,更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技巧与解答的方法。

(一)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挖掘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不要把每一课时都安排得紧紧的,否则,学生就没有时间去思考。

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留有时间,让学生在思索中发现问题,提出有水平的问题来。

有时,为了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也可以在预习时布置预习,请学生把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写在专门的本子上,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这样效果更明显。

(二)积累固定的句式,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提问也是有规范的途径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在课堂教学中,从教材出发,逐步引导学生积累经常遇到的提问句式,提高提问的水准,如:可以用“为什么……”,“是不是……”等句式进行提问。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论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论文

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

心理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

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只有个体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找问题、提问题,才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唤起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一、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使学生敢问。

但是,许多学生普遍存在这种心理: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浅显、幼稚而招来讥讽,或者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引起老师的不悦,所以大多沉默对之。

长期的沉默,学生的思维自然活跃不起来,头脑里的“问题”便越来越少。

因此,给学生创设真正宽松和谐的民主课堂,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至为必要。

课堂中的师生平等,应该是教师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索、交流,而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思想、个性以及他们各自的哪怕是极为细小的创造力。

课堂上无论学生提的问题多么肤浅,多么幼稚,甚至离题万里,也不要简单予以否定,都须给予热情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

在这种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方能逐步解放自己,在思维的空间自由驰骋,逐步做到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勇于提问,善于提问。

二、教师要做“问题专家”,强化问题意识,让学生多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

如果教师自己不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甚至还会扼杀学生原有的问题意识。

所以,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设计出新颖的、各式各样的,由浅入深的问题,教师要成为“问题专家”。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摘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学生“敢”问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爱”问,传授发问方法,学生“学”问,恰当进行点拨,学生“会”问,笔者就上述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206-01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心理状态的驱使下,学生通过积极总结,有意识地去发现问题,明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好问是学生的天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首先教师要创设平等的课堂氛围,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要加强课堂讨论,给学生积极的思考空间。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头脑中没有问题,你怎么讲他就怎么听,很被动。

有的学生不会提问题。

而真正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能敏感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因此,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融洽师生关系,学生“敢”问。

“亲其师而信其道”,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因素,它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是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对话过程。

比如我在教学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图案欣赏》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六个图案,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这些图案有什么感受?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提问,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

如:老师这些图案很漂亮,我喜欢这些图案;有的孩子会说这些图案是很多的相似的图案;可有的孩子却说,老师这些图案的颜色不一样。

第三个孩子的问题肯定对我们这节课的教学来说,是没有研究价值的,但我们老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能冷言冷语地给予否定。

应恰当地进行引导评价,比如“你能积极发言老师很喜欢,但老师建议你再观察一下,这些图案的形状和组成,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诸如这样的情况,学生在提出问题时,有时候会出现提出的问题很肤浅,不具备研究和探究的价值;有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与我们所要研究的主题背道而驰。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摘要: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多时候是由问题引起的,如何引导学生提问,是我们一线教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问题为抓手,深入研究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指导学生课堂学习,从而达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法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如果学生能自己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积极地解决它,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需要或者说主要靠后天来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生成问题走出教室。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

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

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

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首先,教师不以权威者形象自尊,而要通过自已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

课堂上,当疑问或有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发言、插话。

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

若因未得到老师的许可而失去发言的机会,这火花随即熄灭。

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问时,允许他自己请另外的同学帮他回答。

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这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迪,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可根据课堂实际,采取分组讨论、提问,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仔细听并作回答。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优秀获奖科研论文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数学是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主要学科.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诱导学生想问题,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善于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唤醒“问”的意识,使学生想问质疑的意义,对多数学生来说,是缺乏认识的.因此唤醒学生“问”的意识,使学生产生想问的冲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常给学生讲爱迪生、牛顿等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任何科学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教师或某些同学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二、增强“问”的信心,使学生敢问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学习潜能,不能发挥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有意或无意地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致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认为自己根本提不出问题,有些自卑;自己有问题,却顾虑重重,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合老师的意图而挨老师的批评、指责或者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因此,教师既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又要设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清,或表现得不耐烦,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相反,若能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即使对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也要尽力找出所提问题的合理部分,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鼓励,这样就会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增强提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如有一道练习题:一个长方形纸片长20 cm,剪下一个正方形,剩下纸片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同学们看着题目苦思冥想,过了一会儿,有学生提出:“这道题不能计算.”于是我给补上一个条件:宽15 cm.大家很快算出了结果.这时有个调皮学生举手说,这道题不要宽这个条件也能计算剩下纸片的周长.这大出我的意料,但为了保护他的积极性,我只好将错就错,因势利导:“是吗?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结果他讲得头头是道,我抓住时机适时地引导,保护了其积极性,并鼓励同学向他学习,多思考、多提问题.三、创设“问”的情境,使学生会问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思维来自于疑问,意向产生于恰当的问题情境.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疑问,而且问题情境的确定性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师应把学生带入相关的问题情境中,在问题情境中探究事物的本质特征,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创造问题情境,一要抓住“趣”,二要抓住“境”.1. 趣.以趣生趣,由疑点激发学生思维,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如,在讲“圆的认识”时,我利用电脑上设计的程序,使学生在屏幕上栩栩如生地看到骑圆轮单车的快而且稳,骑方轮单车的慢而且颠簸得厉害,同学们都被骑方轮单车的滑稽样逗乐了.学生由趣生疑,教师趁热打铁,问:看到这些画面,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想知道圆轮单车为什么又快又稳?圆有什么特征?圆有哪些部分组成?怎样画圆等.这样,学生从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地过渡到现实情境,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认识的乐趣.2. 境.情境创设的手段方式多种多样,故事讲述、实物模型、图片、幻灯投影、电脑显示、实验演示、表演操作等,都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课前我做了简单的教具:三组带有刻度的线段,第一组的长度分别是3、4、6,第二组的长度分别是3、4、8,第三组的长度分别是3、4、7,同时要求学生明天上数学课每人带三根小细棍,要求长度不一.课上我首先提出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2)是否任何三条线段就能组成一个三角形?(3)把你们所带的线段演示一下,看能否构成三角形(不改变线段的原有长度)?结果一部分学生高兴地举起手来:“我成功了.”还有一部分学生说:“老师,我没做成,有一条线段太长了,要是能去掉一点就成了.”这时我叫一个成功的学生上来给大家演示我的教具,发现第一组线段能构成三角形,而第二组线段首尾不能顺次相接,构不成三角形,第三组线段首尾能顺次相接,但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也构不成三角形.好多学生发现只要把长线段去掉一点,或把短线段再延长一点,就能组成三角形,那么长长多少?短短多少?有没有限制?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最后自行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四、体验“问”的快乐,使学生爱问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主要的动机——成就动机.教师对学生发问的精彩之处,要给予及时的言语表扬,或者用微笑、点头、肯定手势以及关怀性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使学生体验“问”的快乐.如,在讲“圆柱侧面展开图”时,先让学生尝试操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看看是什么图形?大多数学生像课本一样沿圆柱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有个学生却争议说:“我的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我热情地表扬了这个学生不迷信书本、敢于创新的精神,他高兴极了,其他学生也情绪高涨.这时一个平时不爱言语的学生又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我马上肯定:“这个问题提得好,那么怎样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呢?”学生顿时思维活跃,把学习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爱因斯坦对他能成功的回答是:“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喜欢刨根究底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促进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高教学有效性论文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高教学有效性论文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l、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领悟。

物理概念是科学抽象的成果,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

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比如:高中物理中“电动势”的概念,说法是:电动势等于电源的开路电压,这一表述虽然非常通俗,但学生学到此会产生很多问题,“如为什么要说开路?”电路开路和不开路电源电压不是一样吗?”这里就要充分重视学生的问题,能提出如上的问题,说明学生所学的新的概念与学生在初中时就已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电源两端的电压总是不变的发生了思维碰撞,如果学生没有一种问题意识,干脆就理解为“电动势等于电源电压”或“电动势就是电源电压。

”这对于电动势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不利的。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不能操之过急,应首先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学生在疑问驱动下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有所创新和创造。

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能够提出问题,具有问题意识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

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和意义。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

高效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论文]

高效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论文]

浅谈高效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高效课堂给了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展示自信和魅力。

高效课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刻不容缓。

高效课堂情境创设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一、在情境中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好奇的探索中产生问题在永昌六中每周一课,构建高效课堂的活动中,自己进行了极积探索实践。

2012年3月22日,我在公开课《浮力》教学上是这样引入的。

这是澳大利亚悉尼麦加里湖面上拍摄到的一张照片,一天一名男子在湖边散步,忽然看到一个皮球在麦加里湖面上动来动去,觉得好奇,就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鲶鱼误把篮球当做自己的“美食”,结果篮球卡在嘴里,动弹不得。

这条倒霉鲶鱼试图带着自己的“美食”游到水下,但是,一次次的又被篮球带回水面,几番折腾后,这条鱼已经精疲力竭了。

幸运的是这条鲶鱼被这名好心男子救起。

同学们针对这个信息,提几个自己感兴趣问题?立刻课堂活跃起来。

吴康宁提出怎样有效帮助鲶鱼摆脱困境?吴泽煜又提出在这个情境中蕴涵哪些物理知识?何超又提出了物体的浮沉决定于什么?这节课让我们结合问题情景来走进浮力,老师很自然的引入浮力教学。

在《探究液体压强》教学,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压强,同学们想一想,你游泳时,在水下有什么感觉?猜想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再想一下我们在陆地上为什么见不着活的带鱼?二、让自然的、生活化情境走近物理课堂物理来源于生活,丰富有趣的自然、生活中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物理教学更离不开现实的生活与自然,让自然的、生活化科技信息走近物理课堂,走进学生熟悉的环境,能使学生初步领略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保持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中,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多少定理,而是让学生能够有效地通过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等方式来发现在物理课程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问题意识,然后真正的通过对于这些思维与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达到提升的目的。

新课程倡导“有效教学、快乐学习”,一个好的物理老师,一堂好的物理课,不应是讲得学生没有问题,而是启发他们不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一、培养问题意识的途径1、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

教师如果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的求知欲。

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节时,给学生播放一下“神七”上天的视频,学生就会在感叹祖国科技发达的同时,禁不住问“神七”是如何变化轨道的?他的运行速度是多少?周期多大?……又如:在讲圆周运动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杂技表演的视频,杂技演员用绳子拴住盛有红色水的玻璃杯,用手紧握绳子的一端,使水杯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同学们看了之后就会问为什么在最高点,杯口向下,而杯中的水并不流出来?角速度多大才能完成上述表演?如果让我来做能成功吗?2、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真实、直观的特点。

只要小实验选取得当、演示巧妙,可以使学生发生惊奇,产生疑问,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这符合亚里斯多德说的“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

例如讲授“物体的浮沉条件”这节课时,一开始可先做这样的演示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

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

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

当学生亲眼看到这些物理现象,自然产生疑问:为什么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浮沉情况不相同?又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情况也不相同?物体的浮沉条件究竟是什么呢?3、从物理学史中提出问题。

高中上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高中上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高中上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摘要:作者针对在高中上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主要包括问题意识的概念和意义,并且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意识1、研究背景问题意识是指能够提出问题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问题意识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接触到的难以解决的东西而在心理产生的一种质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路拓展和思维活跃,并不断的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达到进化和提升。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1]。

2、问题意识的概念问题意识作为本文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的界定对本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每个人都有问题意识,只是强弱不同而己,有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强,而有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弱。

因此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怀疑、困惑、批判、好奇、焦虑、探究的思维状态,就是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可以体现出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能反映出个体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2]。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激活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出: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的集中注意力,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可以让学生迸发学习兴趣,激发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能够提高学生的求异意识和创造意识,能帮助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形成。

问题意识是开展发现学习、强化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3、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3.1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质就是让包括教的方式在内的整个学习方式发生一个质的的转变。

让学习方式由填鸭式向自主式转变,让学生能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转变过来,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导者,让学习成为学生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张扬个性和提升能力的过程,提高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发现、探究和探讨的主动的认知过程,让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者自我介入发现问题、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和自力更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标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论文

新课标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论文

浅议新课标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本文拟定从四方面来具体阐述新课标下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意见,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中,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则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是学生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体现,需要学生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人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氛围,让学生敢问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环境要素中人际关系是第一位的。

学生不敢提问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两种不良心理:一是自卑心理;二是惰性心理。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求知氛围,帮助学生消除这两种不良的心理。

1.尊重学生,让学生敢问在教学中,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积极地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

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每位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

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都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的问题非常重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激励学生,让学生乐问作为教师,应保护他们提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

反之,就会打击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泯灭学生提出问题的创造性。

许多学生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惰性心理较强,在课堂上总是当“收音机”。

对此,一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名人、伟人、科学家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提问题对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

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问“问题”的欲望。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论文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论文

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都是从问题开始。

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创设情境;提问意识;培养;创新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176-01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乐于提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

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敢问。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

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

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强化问题的环境:(1)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

(2)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

(3)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及时地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下问题的答案,在他身上就会像有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

”而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问题意识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问题意识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基石,问题意识不仅包括发现问题的意识,更应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一、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1、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储备丰富的信息量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经常请教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优秀、知识面比较广的,而学习不好或知识面比较窄的学生则很少来问。

这是因为那些善问爱问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对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

2、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势必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再满足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而是敢于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就有可能产生探问多种答案的意识。

而有了这种意识,往往可以使思维活跃起来,打破定势,从而启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或探索过程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获得思想方法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能问、会问,才有创新的可能,而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可以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二、目前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在教学实践中,高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很少有人举手的,他们较少有提问和回答的欲望。

高中政治课堂学生问题意识探究 论文

高中政治课堂学生问题意识探究 论文

高中政治课堂学生问题意识探究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问学生:“这个问题你会了吗?有疑问吗?”我们会听到讲台下异口同声的说“会了。

”难道是同学们都会了,没有疑问了?不是,通过平时的作业和检测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一些问题还一知半解,甚至是一知也不知。

我们知道平时学生问问题的只有很少一部分,而大部分学生不问问题。

那么为什么学生有问题不问呢,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三类:一.心存无所谓心理不想问。

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很多知识、问题不感兴趣,缺少对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形成思考的习;也有些学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觉得无所谓,破罐子破摔,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二.心存畏惧心理不敢问。

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多少对老师有所敬畏,如果教师平时对学生提的问题流露出不屑或不耐烦,甚至斥责的话,许多学生心中即使有疑问,也会因为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会遭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讥笑而不敢问。

久而久之,他们的“问题”就变成了“没有问题”。

同时,由于学生的性格差异,性格内向的学生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

三.心存侥幸心理不会问。

在教师提问后,很多学生会存在侥幸心理,一是以为教师不会向他提问,所以对很多问题总是不闻不问,即使经过自己思考,有的只是“孤芳自赏”,没有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二是一部分学生以为教师提的问题反正考试不会考,总是一次次失去发现问题的机会。

古人常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 学生胸中有问题,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探究。

“学生没有问题要问”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怎样让学生有问题想问、敢问,会问。

我想作为政治教师我们不妨从以下入手:一.创设情境,巧设问题疑点,克服学生的无所谓心理,使学生想问。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不能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应该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大脑充满疑问。

政治学科理论性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对知识的质疑也需要一定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合理科学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学生感知情境,引发兴趣,激活思维。

[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如何培养论文]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相关的论文

[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如何培养论文]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相关的论文

[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如何培养论文]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相关的论文摘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思考的习惯,只有善于思考和发现,才能真正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做到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思考和寻找问题所在,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自身的数学意识。

为此,高中数学阶段,教师需要从各方面出发,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成长。

关键词:问题意识;高中数学;培养一、前言随着新课标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才能具备思考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努力改进自己的缺点,积极主动去探索和发现知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以自我教学为主,缺乏对学生的互动,没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主动发现问题,教师需要根据现有的现象进行调整,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数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只有构建合适的问题情景,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这是教学导入的关键环节,需要学生在情景中激发自我的思考意识,引领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稳步提升,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学生负责自我发现,这个过程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关键环节,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以此来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如在学习“函数”时,初中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自我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合适的情景。

如,一家公司有产品A和B,为了了解这两种产品是否帮助公司带来了收益,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查,帮助学生构建两种曲线图,其中一幅图显示产品A的利润和投资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另一幅图显示产品B的利润和投资的算术平方根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公司如果有10万元资金,如何分配可以让公司收益更多。

教师的这一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将知识与教学情景完美结合,学生能够自然投入到教学环节中,利用函数的公式来解决问题,激发自身的学习意识,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只有怀疑,才能摒除陈旧,创造新意。

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意识。

思维从问题意识开始。

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所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核心所在。

一、问题意识启动创造性思维
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他能帮助新思想诞生”。

近代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中国历代的许多教育家也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强调了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古代理学派创始人之一张载认为,“义理有疑,则灌去旧见,以来新意”。

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已受到广泛重视。

现在国外许多学校推行“发现学习”、“探索学习”等教学模式和方法,都非常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既是己有知识之果,又是对新知识的探究和发现。

在对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的过程中,去体验知识的发现与扩展,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提出问题。

创新从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的前提条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是巨人的切身体验和对科学的领悟与概括。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创新。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的起点,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试图提出问题,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品质。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批判性思维是对当前的、他人的以及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评价,并能提出新想法的思维活动过程。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造。

因为只有对当前的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才能提出更深刻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的养成首先是问题意识的养成的过程。

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断的提出问题,可以产生自己新的想法。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为问题的产生提供宽松的环境
能否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表露和发展,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教学气氛。

要想让学生主动提问,得先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人格上独立,思想上
自由,要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有发现、提出问题的权利,不管他们的提问多么肤浅,多么粗糙,都不应遭受人格的污辱。

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要建立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紧张感、焦虑感。

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兴趣和勇气,从而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而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正确态度更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样,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和新发现的喜悦,掌握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养成习惯性的适当的问题意识,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造思维都是在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便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应如何通过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具体包括这样三个步骤:(1)由教师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确认问题情境。

(2)由教师提供一个有可能让学生自己来确认的问题情境,由学生自己去确认问题情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提供的问题情境适当与否是学生能否确认问题情境的关键。

(3)由学生从现实生活或课堂
情境中独立进行分析和综合,来确认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

这一阶段学生的已有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既反映了学生对知识和经验的掌握程度,也体现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强弱。

学生独立地确认问题情境以及良好的问题意识,是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学生的这方面能力也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

为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地设置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的问题意识。

(三)教师的观念要转变
由于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忽视知识的发展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无视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把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用统一的思维模式训练学生。

于是,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学习,缺少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惊奇和自豪创造的快乐等各种情感体验。

有些教师尽管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但是他们往往把提出问题作为自己的专利,使整个教学过程依照自己设计的问题一个个地解决,并且过多地追求课堂教学秩序的有条不紊。

这样尽管比纯粹的“注入式”有所改进,但是也没有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仍无法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会有高素质的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思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而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有
创造精神品质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

可见作为教师,重视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个形式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

参考文献:
[1]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年第10期.
[2]杨淑萍.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7期.
[3]张元林.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