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只有怀疑,才能摒除陈旧,创造新意。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意识。思维从问题意识开始。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核心所在。

一、问题意识启动创造性思维

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他能帮助新思想诞生”。近代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中国历代的许多教育家也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强调了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古代理学派创始人之一张载认为,“义理有疑,则灌去旧见,以来新意”。

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已受到广泛重视。现在国外许多学校推行“发现学习”、“探索学习”等教学模式和方法,都非常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既是己有知识之果,又是对新知识的探究和发现。在对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的过程中,去体验知识的发现与扩展,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提出问题。创新从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的前提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巨人的切身体验和对科学的领悟与概括。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的起点,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试图提出问题,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品质。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批判性思维是对当前的、他人的以及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评价,并能提出新想法的思维活动过程。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造。因为只有对当前的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才能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批判性思维的养成首先是问题意识的养成的过程。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断的提出问题,可以产生自己新的想法。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为问题的产生提供宽松的环境

能否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表露和发展,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教学气氛。要想让学生主动提问,得先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人格上独立,思想上

自由,要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有发现、提出问题的权利,不管他们的提问多么肤浅,多么粗糙,都不应遭受人格的污辱。

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要建立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紧张感、焦虑感。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兴趣和勇气,从而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而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正确态度更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和新发现的喜悦,掌握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养成习惯性的适当的问题意识,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造思维都是在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便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应如何通过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具体包括这样三个步骤:(1)由教师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确认问题情境。(2)由教师提供一个有可能让学生自己来确认的问题情境,由学生自己去确认问题情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提供的问题情境适当与否是学生能否确认问题情境的关键。(3)由学生从现实生活或课堂

情境中独立进行分析和综合,来确认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这一阶段学生的已有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既反映了学生对知识和经验的掌握程度,也体现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强弱。学生独立地确认问题情境以及良好的问题意识,是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学生的这方面能力也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为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地设置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的问题意识。

(三)教师的观念要转变

由于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忽视知识的发展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无视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把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用统一的思维模式训练学生。于是,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学习,缺少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惊奇和自豪创造的快乐等各种情感体验。有些教师尽管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但是他们往往把提出问题作为自己的专利,使整个教学过程依照自己设计的问题一个个地解决,并且过多地追求课堂教学秩序的有条不紊。这样尽管比纯粹的“注入式”有所改进,但是也没有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仍无法得到发展。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会有高素质的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思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而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有

创造精神品质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可见作为教师,重视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个形式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

参考文献:

[1]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年第10期.

[2]杨淑萍.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7期.

[3]张元林.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