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献 综 述
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
![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f1eb42e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6.png)
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文献综述是指对所讨论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和鉴别,并对其所取得的讨论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进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所以文献综述又可叫文献综合评述。
文献综述作为一种元讨论,应揭示讨论文献生发的规律历史生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讨论文献之间的关联性。
胜利的文献综述是批判性的或解释性的,它不仅具有“述性”,更具有“综性”,即是描述与解释、观赏与批判、继承与进展的有机统一,绝不是简洁的排列和积累。
1、文献综述具有何种学术意义作为一种详细而特别的元讨论,文献综述是学术讨论乃至学术创新的基石,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巨人看得更远”。
学术首先要学会“述”,即要在自己关怀的问题上,知道前人已经积累的学问,叙述别人已经取得的成果。
也就是说,做学问或学术就是先“照着说”,然后再“接着说”;即使我们最终要达到“六经注我”的境界,但也要从“我注六经”开头。
学术讨论具有历史继承性,整体上是螺旋式向前推动的,是后浪推前浪或前浪带后浪式的,若能踏着前人的脚印向前挺进,或踩着巨人的臂膀向上攀登,不仅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而且可以关心我们攀得更高、看得更远。
与此相反,假如无视或忽视前人的讨论成果,那么原地踏步或绕圈子势所难免,甚或重复前人的讨论,把前人早已取得的成果当作自己的发觉和创新。
对学术讨论而言,重温前人所做的讨论,可以使讨论者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讨论什么、可以讨论什么。
批判性文献综述犹如清晰的讨论地图,它关心讨论者总结以前的讨论信息,指导讨论者以后的讨论路线,推动讨论或学问向更深层次进展。
有了批判性文献综述,讨论者不必自称专家或闻名学者,也会被认为了解所讨论领域的主要观点和争辩相关学科领域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以及本课题讨论的进展状貌,还可以证明自己的课题讨论是必要的、理性的和有根基的。
从世界范围看,大凡胜利的学者都特别重视文献综述,也精于文献综述。
为了今日的讨论,也为了将来的讨论,对过去所作的讨论再作一些讨论,是不行或缺的。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4a2c1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7.png)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文献综述,XX领域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XX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XX领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XX领域,文献综述,研究进展。
一、引言。
XX领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它在XX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XX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本文旨在对XX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XX领域的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XX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例如,某某学者在XX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XX的作用机制,为XX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另外,某某团队在XX领域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XX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然而,国内对XX 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研究手段不够先进,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等。
2. 国外研究现状。
相比之下,国外对XX领域的研究要更加深入和全面。
一些国外学者在XX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他们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为XX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某某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XX模型,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某某团队在XX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XX与XX之间的关系,这为XX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国外对XX领域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够广泛,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等。
三、XX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对XX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的研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手段和方法不够先进,限制了研究的深入和全面。
其次,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够广泛,导致研究成果的实际效益不够明显。
最后,研究人员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四、XX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基于对XX领域研究的综述,我们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和拓展。
文献综述的撰写
![文献综述的撰写](https://img.taocdn.com/s3/m/58ea1303a32d7375a5178004.png)
2.3 归纳、整理、分析
资料收集全后首先要进行阅读整理去粗取 精。精选出部分资料进行详细阅读。 在阅读时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①充分了解 学术界在这一方面的成就,②了解与该课 题有关的一切消息,在阅读时,要边阅读 边分析。分析作者的结果与结论,对结果 的逻辑推理、分析解释是否正确等。尤其 对同一实验研究,在不同作者的资料中结 果有矛盾时,则更应认真思考,从研究的 课题设计、方法、条件等各方面查找原因
3.文献综述写作格式
文献综述的结构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引言(前言) 正文 总结(建议) 参考文献
3.1 综述题目(Title)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所涉及的论文范围与 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同时有助于选定 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 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的要求: (1)准确得体 (2)简短精炼 (3)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学科或重 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学术报 告或论文,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 、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
1.2 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和主要
作用
主要内容: ( ( ( (因 己1234) )))。的该该目进见领领前一解域域的步和的的研的感研 研究 研想究 究水 究。意 背平 课义 景题、。和存 、发发在展展问脉方题络向及。概可况能的。原自 主要作用: (1)有利于更新专业知识 (2)有利于选择科研方向 (3)有利于查阅相关资料
②专题型:以特定研究专题为研究对象。
专题性文献综述比较学科领域性综述而言,在 范围上要更狭窄,讨论的问题要更具体、明确 。 这种综述实际上是确定研究方向的重要标志, 因此,在所关注的学科领域内选择自己感兴趣 并有研究潜力的专题进行文献探讨,追踪理论 前沿、发现和初步界定研究问题是该种文献综 述的主要任务。 专题性文献综述写作上是“以述带论,以论为
文献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撰写](https://img.taocdn.com/s3/m/2282b2d9c1c708a1284a44f6.png)
作用
提供综合信息
便于回溯检索
反映现状趋势
培养文献信息研究能力
提供综合信息
阅读综述,读者可以花较少的时间获取最新的综 合信息,了解有关学科的新进展、存在问题、努 力方向。 好的综述可大大节省同行科技人员搜集及阅读专 业文献的时间,便于了解该研究领域的起点和切 入点。
不同专业科技人员相互了解学科交叉知识和进展 情况的有效途径。
分类
简介性综述 : 对某一课题多方面的事实、现象 等进行综合叙述,不考虑时间顺序,而是按内 容特点来安排。特点:适合于对某一问题尚未 形成定论时使用。 争鸣性综述 : 作者对某一课题目前存在的几种 学术观点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特点:按不 同的观点组织材料、分别叙述,多用原文作者 列举的事实和观点,少用作者的概括、分析。
收集材料-查阅文献
瞄准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 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人物的观点和论述等, 这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 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 “经典”的文章后“ 顺 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 利用其他网络资源。
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
如何查找相关文献
中文文献检索 英文文献检索
忠实于原始文献。作者所引用的文献应该贯彻 忠实于原始文献的原则,不应该添加个人的观 点和评论,不能篡改原始文献的内容
标注参考文献。文献综述的末尾必须著录所引 用的参考文献,所著录的参考文献应该是能够 反映文献综述主题的,而且应该是作者直接阅 读过的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应注意的事项
文献综述顾名思义由“综”和“述”两部分组成, 是“综”与“述”的结合。 “综”是将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和综合;
标题要包括文章主要涉及的对象和对这个对象的 说明语言,如“研究、进展、展望、回顾、……” 都有一定含蓄和内在的特点。
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d9922b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9.png)
文献综述怎么写文献综述是一种系统梳理和总结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学术文章,其主要用于探讨某一特定研究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学术观点和研究问题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和基本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文献综述的概念与要点。
一、引言部分引言部分需明确所综述的研究领域并提出综述的目的和意义,阐述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综述文献的重要性。
二、综述主体部分在主体部分,需要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已有研究的概述简要介绍相关研究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梳理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明确综述的范围和重点。
2.研究问题和目标阐明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本文综述的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3.文献筛选和分类介绍文献筛选的方法和原则,并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将文献进行分类。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进行分类。
4.文献综述在文献综述中,需要提取文献中最为重要的信息、理论观点和实证结果,并对文献中的观点和结论进行分析和总结。
5.文献评价对所综述的文献进行客观的评价,包括研究方法的优劣、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等。
6.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分析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三、结论部分结论部分对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文献综述是一种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学术文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因此,合理掌握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和基本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对于文献综述的写作提供帮助与指导。
文献综述的写法(不是一般的详细)
![文献综述的写法(不是一般的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0e14772a28ea81c759f57895.png)
一、何谓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
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
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
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
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二、文献综述的特点1. 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2. 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
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3。
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4。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
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5。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484de190b4e767f5acfcedc.png)
如何做文献综述一、什么是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的界定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信息资料后,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2.文献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
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
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
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二、为什么要开展文献综述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文献综述报告范例
![文献综述报告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71206d97daef5ef7ba0d3cd2.png)
课题调研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个课题的大量的有关资料、情况、数据等进行搜集、归纳、整理、分析、加工综合而成的。
它能够帮助作者了解国内外某专业或者学科或者某课题的研究起源、研究水平、发展趋势、主要研究者、主要的派别和观点、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
文献综述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发现科研主攻方向、有助于把握论文选题的方向和重点。
文献综述不同于原始论文,因为它不是某一科研课题成果的报告,也不是一种论文摘要的汇编和索引,更不是简单地罗列一批文献,而是将许多有关联的文献分析对比,加以评论。
文献综述要反映所写专题的全貌,包括历史概况和最新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课题综述包括综述论文和综述报告两种类型。
综述报告必须符合一般的学术论文的格式,对文献的介绍更强调综合与分类,对已有所有的分析或对某领域研究的未来预测是综述论文必备的内容。
综述报告则要求详细给出数据库选择、检索词的确定、检索式的编制过程,对比较重要的文献进行逐篇介绍;课题综述报告的综述部分的概括性更强,综述报告强调形式的格式化和完成综述报告的步骤。
课题综述的特点和内容1、课题综述的特点(1)内容方面:综述论文是对大量文献的综合描述和广泛综述时空范围内发展和情况。
●语言的概括。
对原始文献中的各类理论、观点、方法的叙述不是简单地照抄或摘录,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将其概括出来。
●信息的浓缩。
综述集中反映一定时期一批文献的内容,浓缩大量的信息。
一篇综述报告可以反映几十到上百篇的原始文献。
●评述的客观。
叙述和列举各种理论、观点、方法、技术及数据时客观、如实反映原文作者的内容;分析、比较、评论各种理论、观点、方法时基于客观进行分析、评价,而非出于个人的喜好、倾向、感情;预测时,以事实、数据为依据,以科学的推导方法为手段,力求客观,而非凭空想象,出于主观愿望盲目提出。
(2)形式方面。
标题醒目。
综述论文一般直接反映其综述类型,如包含综述、概况、评述、进展、动态、现状等字样。
文献综述的要点
![文献综述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0e9110866fb84ae45c8d87.png)
文献综述的要点1、文献综述的题目直接写:文献综述即可2、文献综述的写法如下: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属于评论性文章,应该带着自己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时,应该按照相关问题展开,如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
写文献综述的目的,就是总结和综合该方向前人已经做了的工作,了解当前的研究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出可能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
文献综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该领域的研究意义2)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进程3)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4)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的概况5)自己的见解和感想文献综述由综和述组成,前半部分综不算太难,根据所查大量文献进行综合的归类、提炼、概括即可,后半部分述与分析则是整个综述质量高与低的分界线,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的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问题进行合情合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3、摘要的写法如下:摘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在**方面很重要,利用**方法,开展了**研究内容,力争达到*目标,能解决**问题(即研究意义)。
陈斌、施斌、林梅[24],研究了南京地铁元通路车站基坑咬合桩围护方案、施工方法和开挖阶段咬合桩的变位情况,认为元通路车站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的应用是成功的,并提出钻孔咬合桩墙强度及刚度均较大,可作为永久结构的一部分,在结构抗浮不满足时可以兼作抗拔桩的观点。
陈争[25]借助混凝土抗渗仪模拟南京地铁二号线新街口车站咬合桩浇注过程,以研究两种不同类型咬合桩之间的咬合面抗渗性能,研究得出最佳咬合间隔时间为20~30个小时,极限咬合时间为60小时。
国内学者对咬合桩的研究有了不少成果,但是基本上集中在超缓混凝土 [26]和施工的关键因素与事故桩的处理[27]~[29],未系统归纳比较各种施工因素对咬合桩围护结构的工作性状影响以及各自的影响程度。
论文献综述的撰写
![论文献综述的撰写](https://img.taocdn.com/s3/m/d7e709e6770bf78a652954e5.png)
第三 , 文献 综述 的撰 写要 做 到 述 评 结 合 。文 献 综 述 的 写作 意 图 不 仅 仅 是 阐 明本 论 题 的 由 来 、 发展 、 前期 成 果 , 它 还 有 一 个 更重 要 的 目的 : 预 测 该 研 究课 题 的 发展 方 向 , 形 成 有 价 值 的 家之 言 。 “ 述 与“ 综 有 同等 重要 的 地位 。 简单 的观 点堆 砌 对 于 学 术研 究 而 言 价 值 不 大 , 根 据“ Βιβλιοθήκη ” 的 结 果批 判 继 承 前 人
文献 综 述 包括 两种 类 型 ,一 种 是 学 术 论 文 组 成 部 分 的 文 献综述 , 一种 是 综 述 类 文章 。文 献 综 述 包括 两 大环 节 , 一是综 , 综“ 百 家” , 阐 明 该 研 究领 域 大 多数 研 究 者 的 理 论 、 观点 ; 一 是 述, 述“ 一人之 言” , 梳 理 各研 究 者 的 理 论 、 观 点, 分 门别类 , 理 清脉络 , 说 出本人观点。郗 向丽给综述 类文章 下定义为“ 综述 类文章是 以介绍、 分析 、 评述 某一 专业领域 内的 国内外最新研 了解 普 通 学者 的 观 点 , 既要 知 道 本领 域早 期 的研 究 范 围 , 更要
研 究 的 兴趣 点 和 学 科领 域 短 板 的 结 合 , 形 成 问题 , 帮 助 研 究 者 提 出具 有 研 究价 值 的、 创 新性 的课 题 ; 其次, 文献 综 述 有 利 于 继承 前 人 的研 究成 果 , 保 持 研 究领 域 的持 续I } 生 发展 。结前人成果 , 帮助研 究者搞清所研 究问题 的 “ 出身 , 明确 来 龙 去 脉 , 这 既是对他人 劳动成 果的尊 重 , 更 是 对 学者研 究功底 的考验。《 大学》 中讲 “ 物有本末 , 事有始终 , 知 所 先后 , 则近道矣” , 只有 理清研 究课 题的发展 路 线 , 才能继续 探 求他 的发 展 前 景日 。 继 承 前人 的研 究 成 果 , 实质 上 就 是 对 本 领 域 研 究脉 络 的梳 理 , 是 学 术研 究 连 续 、 不 间 断持 续 发 展 的保
文献综述写作
![文献综述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f0ee757bf46527d3240ce014.png)
前言: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做这个题目
why 主题:告诉读者你读到和发现了什么 what 总结:告诉读者和自己,我该如何动手 how 参考文献:给读者和自己提供专题资料 库,应尽可能详尽,甚至篇幅可以超过 正文。
文献综述和论文的“三张脸”
俗话说:“有粉要擦在脸上”。对于在 网上和科技期刊上传播的科技论文来说, “脸面”问题更加重要。 一般来说,论文和文献综述的“三张脸” 至关重要:一是题目,二是文摘,三是关键 词。读者就是凭这“三张脸”,决定是否阅 读你的正文的,否则就不会吸引他的眼球。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 其载体类型。
参考文献著录
著录的基本要求 : ①保持原文种不变,即原文以什么文字发表的,著
录也应写什么文字; ②序号必须与角注码完全一致; ③作者为3人以内时全写,超过3人时只写3人,其 后加“等”字(中文),或“et al”(西文)、 “他”(日文)等; ④西文或俄文,作者姓全写在前,名用缩写在后; ⑤必须按照文献的种类、规范写全项目。
调查的范围、对象
调查的对象至少是两个: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文献整理
整理收集到的文献, 是文献研究的重 要环节。从一开始,就准备在最后要整理 若干份清单或名单,是一个很优秀的想法。 文献调研的核心任务是要做好课题历史、 现状、进展、水平的归纳、分类和整理工 作。也就是要产生这些清单。
文献整理
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 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 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74d79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7.png)
xxx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标题)x x(作者)摘要:X XXX (摘要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简短概括你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一般1,2句话即可。
第二部分写:“国内学者对xx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及“本文从xxx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之类的总结性套话,最好能稍作总结。
其中第一部分,如果你不会写又或者懒得写,个人建议可以拷贝他人相关论文的摘要部分,然后做适当修改和调整即可。
毕竟你研究的主题和你网上下载的相关论文的主题是基本一致的,故可以借鉴网上论文的摘要。
但是请注意别一字不动的全拷贝,适当整合,修改。
别让我发现你一个字都没改动过!第二部分,如同我上面所说的写。
若能简短总结下你接下来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综述,那是最好了;如果不能,我也不勉强了,写两句套话也行。
以下给出个摘要的例子,仅供参考。
其中绿色代表我所说的第一部分;黄色代表第二部分。
例一: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他们的社会保障程度低, 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 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例二:我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文献综述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自杀率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自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文主要对2003-2007 五年间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内容涉及自杀态度、自杀原因、自杀意念、自杀量表、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章 第四节 教育文献综述的撰写
![第四章 第四节 教育文献综述的撰写](https://img.taocdn.com/s3/m/a332890a87c24028915fc3ed.png)
2.收集资料
综述的参考价值往往以参考文献的多少、 新旧来衡量。文献的获得既要靠研究人员平 时的资料积累,又要有意识地去检索查阅。 收集资料可以向有关专家请教;从书籍、刊 物所附的参考文献中追踪,或利用检索工具 查找,还可用计算机检索。一般新课题的综 述,所引用的文献最好是近五年内的;用于 发表的综述,参考文献要在6篇以上。
人物(所 哪一 做了什么 采用了 评价( 对于不足
在机构) 年 研究,解 什么方 优势 / ,可能的
决了什么 法(手 不足) 解决方法,
问题,提 段)
需要进一
出什么观
步深入研
点,得的
究的地方
什么结论
(2)国内:在国内,都有哪些人或者 哪些机构在该领域做了哪些事,开展了哪 些方面的研究,他们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建立了什么模型,使用了什么软件,解决 了什么问题,优势在哪,不足又在哪,对 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你有什么可能的解决 方法。
2.文摘性综述
文摘性综述是对文献探讨的问题进行 综合描述。它所反映的内容比目录性综述 要明确、具体,但对所含的信息不加分析 和评论,只是把收集到的文献所论述的问 题加以归纳,分别描述。如在某个问题上, 某人是怎样论述的,其他人又是怎样论述 的,等等。文摘性综述是课题研究常用的 综述形式。
3.分析性综述
结论主要是在简要概括以往研究成就
的基础上,指出自己对以往有关课题研究 的意见,指出以往有关课题研究中在认识 上、理论上、结论上、研究方法上有哪些 不足,在研究中尚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有待 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提出自己对今后研究 的建议。
是对正文部分的归纳小结,是将相关 的研究成果、观点等进行综合概括、评述, 指出相关研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今 后研究的方向和展望,并据此提出自己的 课题研究的具体方向和观点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8359d8c8d376eeaeaa31de.png)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资料一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等等。
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予以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二、写文献综述的好处:1、通过体验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三、写文献综述常见的问题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
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只是资料的堆积。
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1)综述论文论点和论据来自的文献;2)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3)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4)注意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5)以新近的文献代替旧的文献。
4、把综述写成讲座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
文学文献综述3000字范文(必备14篇)
![文学文献综述3000字范文(必备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a653c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a.png)
文学文献综述3000字范文(必备14篇)几乎所有青少年都会经历叛逆心理,它有什么危害呢?绝大布分学者对这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却没有给予确切的说明。
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和心理如果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会导致其产生对抗社会、不合群等病态性格,甚至会进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
也有无数案例也证明了严重逆反心理的危害。
如社会上多发的离家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都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在叛逆初期给予正确的引导,会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
文学文献综述3000字范文第2篇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注意事项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
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文学文献综述3000字范文第3篇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的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研究生的论文就回避矛盾,进行一个自认为是创新的研究。
其实将这些冲突全布放弃,就意味着放弃一大堆有价值的资料,并且这个所谓的创新,因为不跟任何现有的研究相关与比较,没有引用价值,会被后人所放弃。
遇到不协调或者互相矛盾的研究发现,尽管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但是不要避重就轻,甚至主动放弃。
其实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应多加利用。
怎样写文献综述
![怎样写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92c8cdf3186bceb19e8bbf7.png)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李震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是指有参考价值的图书、报刊、手稿、 录音、录像、照片等资料。根据课题的需 要,我们将这些文献资料搜集起来,经过 分析加工后,写出一份综合性的叙述材料, 就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撰写
定向选题→搜集文献→分析文献→撰写综述
文献综述写法
2.横式写法。
指对某一专题的研究现状、各派观点、各 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进而提出 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它适合于“成就性综述”。
《师爱问题文献综述》(梁永刚:教育教学研究 2008⑿:87-88) 对“师爱的内涵”“师爱的性质”“师爱的功 能”“师爱的问题与归因”等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横向综 述,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从上面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对语文 生命课堂或者语文生命化课堂的研究集中 在三个方面:理念和观念的层面;结构和 模式层面;流程和方法层面。第一层面侧 重于现实的反思和回归生命的建议,对 “生命化课堂理论特征”缺少深度分析和 提炼;第二层面侧重于语文课堂结构的实 施,对“生命化课堂模式”缺少明确的建 构;第三层面侧重于语文课堂方法和途径 的介绍,对“生命化课堂”资源开发和生 命化审美追求,缺少明确的规划。
3.纵横联写。
适用于时间跨度较大、研究背景资料相当丰富的文 献综述。在阐述时,一般是“纵写”历史背景,“横写” 目前状况。通过“纵”“横”联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 一现象或理论及其发展方向,做出较可靠的趋向预测, 推导出新发现、新见解和新结论,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 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
2009年度阅读教学研究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蔡伟. 新语文教学研究[M]. 杭州:浙江大 学出版社,2009:15-18. [2]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 论文集:A集[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1994. [3]黄厚江.写作训练系统建立的理想与可能 [J]. 中学语文教学,2010,(4). [4]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 日报,1998-12-25(10).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热门9篇)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热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2adec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e.png)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第1篇综述型论文的初稿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
对综述的修改与完善重点在于查看文献综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囊括了选题领域的主要观点,是否包括了梳理、总结和展望等内容;文献综述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前后不衔接、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文献综述的语言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含糊、笼统和非学术化等言语问题。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p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p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p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p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p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p(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p(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关于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关于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d2ed947f27284b73f24250c2.png)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文献综述指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前,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相关专题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所谓“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该能够以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毕业生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
要求毕业生撰写文献综述具有以下意义:1.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
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
2.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
3.提高毕业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其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综合性。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
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
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流派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
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
文献综述不能局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
文献综述范文研究现状(优选13篇)
![文献综述范文研究现状(优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a21b2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3.png)
文献综述范文研究现状(优选13篇)本科毕业论文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文献综述就是对特定的其中一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而写成的一篇文章,它介于文献资料汇编和文献评述论文之间。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文献”性与一般的论文不同,文献综述以文献为文本和素材,而不是以现实中的数据和亲自调查得来的资料为素材。
它所归纳和分析的是文本中的观点和理论这样的事实,而不是外部客观世界的事实。
所以这要求围绕一定的选题范围(这一范围的选择决不是不重要的。
有些同学把文献综述的题目就定为“文献综述”,这就如同把论文的题目定为“论文”一样荒谬!),大量地搜集文献,包括各种类型,各种载体,以及各种历史时期的,经典以及非经典的文献。
(二)“综”合性文献综述要求具有全面、综合的特点,而不是要求“片面而深刻”。
它重视的是归纳的方法,而不是演绎的方法。
它主要关注的不是其中一具体的法学观点,而是这一观点在学术谱系上的位置,即在学术研究历史过程中的逻辑地位。
当然,综述的过程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选取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高度浓缩式的阐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所有搜集到的文献中的观点,哪怕没有多大价值的观点。
文献首先贵“精”而不贵“多”,这主要就表现在对于文献中的观点的取舍上。
(三)阐“述”性文献综述重视对文献的叙述或描述,概括,但并不要求对文献的理论观点给以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进行论述。
文献综述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尤其不要排斥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学者的文献,根本不予搜集和归纳,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客观、中立的立场和角度,而不是先入为主,带着有色眼镜去搜集和概括文献资料,尽管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不是因为具有自己的创新的观点,而是具有自己的创新的系统化的,有条理的叙述方式。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和步骤首先,开篇引言,明确所欲探讨的文献的范围或领域。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很多领域,不可能一一详细阐述,只能选取其中一方面来进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1.1 原则基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经济和方便施工。
安全不仅指围护体系本身安全,保证基坑开挖、地下结构施工顺利,而且要保证邻边建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经济不仅是指围护体系的工程费用,而且考虑工期,考虑挖土是否方便,考虑安全储备是否足够,应采用综合分析,确定该方案是否经济合理;方便施工可以降低挖土费用,而且可以节省工期,提高围护体系的可靠性。
1.2 依据1.2.1规范(1).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GB50021-20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 《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94);(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2.2 岩土工程报告由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可以了解到拟建场地的地下土层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1.2.3 周边环境拟建场地周边环境的因素对地基支护的选择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该因素对方案的选择起到了限制性的作用。
1.2.4 基坑开挖深度基坑的开挖深度对支护的选择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不同的基坑深度对支护的设计要求不一样,对支护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1.3 目前围护结构及其各自的特点1.3.1 土钉墙支护土钉墙支护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将较密排列的细长杆件土钉置于原位土体中,并在坡面上喷射钢筋网混凝土面层。
通过土钉、土体和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共同作用,形成复合土体。
土钉墙支护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人工降水后的粘性土、粉土、杂填土及非松散砂土和卵石土等。
对于淤泥质土、饱和软土应采用复合型土钉墙支护。
它的特点是施工快捷简便,经济可靠。
采用边开挖边支护,流水作业,不占独立工期,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所需场地小。
1.3.2 水泥土搅拌桩围护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是加固软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映,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桩体。
该围护结构适用于各种成因的饱和软粘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粘土和粉质粘土等。
一般用于6m内的基坑。
如右图为水泥土重力式挡墙的形式。
它的特点有:(1)最大限度利用了原地基土;(2)搅拌时无侧向挤出、无振动、无噪音和无污染,可在密集建筑群中进行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道影响小;(3)根据围护结构的需要,可灵活地采用柱状、壁状、格删状和块桩等结构形式;(4)与钢筋混凝土桩相比,可节省钢材并降低造价;(5)不需要内支撑,便于地下室施工;(6)可同时起到止水和挡墙的双重作用。
1.3.3 排桩围护排桩围护可采用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或钢板桩等。
按其结构可分为柱列式排桩围护、连续式围护和组合式排桩围护,这三种结构的选择要与所要设计的地点的地下土质分部情况,地下水的水位高低还有基坑开挖深度来确定。
按基坑开挖深度及支挡结构受力情况可分为无支撑围护结构、单支撑结构和多支撑结构。
该围护结构一般用与基底面以下土质情况良好地区。
(1)钢板桩:用槽钢正反扣搭接而组成,或用U型、H型和Z型截面的锁口钢板桩。
用打入法打入土中,相互连接形成钢板桩墙,既用于挡土又用于挡水,用于开挖深度3~10m的基坑。
钢板桩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在完成支挡任务后,可以回收重复利用;于多道钢支撑结合,可适合软土地区的较深基坑,施工方便,工期短。
但钢板桩刚度比排桩和地下连续墙小,开挖后绕度变形较大,打拔桩振动噪声大,容易引起土体移动,导致周围地基较大沉陷。
钢板桩支护结构,有永久性结构和临时性结构两类。
永久性结构在海港码头中应用较多,如:码头岸墙,护墙等;临时性结构多用于高层建筑的深基础。
(2)钻孔灌注桩挡墙:直径φ600~φ1000mm,桩长15~30m,组成排桩式挡墙,顶部浇筑钢筋混凝土圈梁,用于开挖深度为6m~13m的基坑。
具有噪声和振动小,刚度大,就地浇制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适合软弱地层使用,接头防水性差,要根据地质条件从注浆、搅拌桩等方法中选用适当方法解决防水问题,整体刚度较差,不适合兼做主体结构。
桩身质量取决于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水平,施工时需作排污处理。
(3)SMW工法(劲性水泥土搅拌桩):劲性水泥土搅拌桩以及水泥土搅拌桩法为基础,凡是适合应用水泥土搅拌桩的场合都可以使用劲性桩。
特别是适合于以粘土和粉细砂为主的松软地层,对于含砂卵石的地层要经过适当处理后方可采用。
劲性桩适宜的基坑深度与施工机械有关,国内目前一般以基坑开挖深度6~10m,国外尤其是日本由于施工钻孔机械先进,基坑深度达到20m以上时也采用SMW工法,劲性桩法可取得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果。
劲性桩是在水泥土搅拌桩中插入受拉材料构成的,常插入H型钢。
1.3.4 地下连续墙围护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是利用特制的成槽机械在泥浆护壁的情况下进行开挖,形成一定槽段长度的沟槽;再将在地面上制作好的钢筋笼放入槽段内。
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完成一个单元的墙段,各墙段之间的特定的接头方式相互联结,形成连续的地下钢筋混凝土墙。
它的优点有墙体刚度大、整体性好,因而结构的地基变形都较小,既可用于超深围护结构,也可用于主体结构;适用各种地质条件;可减少施工是对环境的影响;可进行逆筑法施工,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降低造价。
它的缺点是对废泥浆处理增加工程费用,若技术不够则易对环境产生影响;槽壁坍塌问题;地下连续墙如用作施工期间的临时挡土结构,则造价可能较高,不够经济。
1.4 基坑主要支撑深基坑的支护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围护壁,二是基坑内的支撑系统。
为施工需要而构筑的深基坑各类支撑系统,既要轻巧又需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施工的安全、经济和方便,因此支撑结构的设计是目前施工方案设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深基坑的支护结构中,常用的支撑系统按其材料分可以有钢管支撑、型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钢和钢筋混凝土组合支撑等种类;按其受力形式分可以有单跨压杆式支撑,多跨压杆式支撑,双向多跨压杆支撑,水平桁架相结合的支撑,斜撑等类型。
这些支撑系统在实践中有各自的特点和不足之处,以其材料种类分析,钢支撑便于安装和拆除,材料消耗量小,可以施加预紧力以合理控制基坑变形,钢支撑架设速度较快,有利于缩短工期。
但是钢支撑系统的整体刚度较弱,由于要在两个方向上施加预紧力,所以纵横杆之间的联结始终处于铰接状态。
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的整体刚度好,变形小,安全可靠,施工制作时间长于钢支撑,但拆除工作比较繁重,材料回收利用率低,钢筋混凝土支撑因其现场浇筑的可行性和高可靠度而在目前国内被广泛的使用。
1.5 基坑主要止(降)水工程降水是基坑工程的一个难点。
由于土质和地下水位的条件不同,基坑开挖的施工方法大不相同。
一般为外止内降。
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时,采用降水的作用是:(1)截住基坑边坡面及基底的渗水;(2)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并防止基坑从边坡或基底的土粒流失;(3)减少板桩和支撑的压力,减少隧道内的空气压力;(4)改善基坑和填土的砂土特性;(5)防止基底的隆起和破坏。
一个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土质条件,将决定降水或排水的形式。
在选择和设计基坑降水前,必须由甲方提供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建筑物平面图和立面图建筑物场地附近房屋平面图等,对于重大工程,设计人员除掌握相应资料外,必须在设计前到工程现场亲自了解,最好能目测各土层的土样,对将来降水工程的布置及其与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降低地下水位的常用方法可分为明沟降水和井点降水两类。
明沟降水由于其制约条件较多,尚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井点降水的适用条件较广,并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应用、发展和改进,已形成了多种井点降水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井点降水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点,辐射井点等。
明沟降水是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明沟或渗渠和集水井,使进入基坑内的地下水沿排水沟渠流入井中,然后用水泵将水抽出基坑外的降水方法。
明沟降水一般适用于土层较密实,坑壁较稳定,基坑较浅,降水深度不大,坑底不会产生流砂和管涌等的降水工程。
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基坑工程时,通常采用井点(垂直和水平井点)降水法来降低地下水位。
垂直井点常沿基坑四周外围布设,水平井点则可穿越基坑四周和底部,井点深度大于要求的降水深度,通过井点抽水或引渗来降低地下水位,实现基坑外的暗降,保证基坑工程的施工。
经井点降水后,能有效地截住地下渗流,降低地下水位,克服基坑的流砂和管涌现象,防止边坡和基坑底面的破坏;减少侧土压力,增加挖掘边坡的稳定性,有利于边坡的支护和施工;防止基底隆起和破坏,加速地基土的固结作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及保证施工安全。
在城市中由于深基坑降水,总会引起地面产生一定的沉降,影响邻近建筑物和管线。
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止水帷幕,将坑外地下水位保持原状,仅在坑内降水。
目前,采用钻孔压浆成桩法、地下连续墙、板桩、深层搅拌桩墙等止水结构形式,效果均较好。
其入土深度,取决于土层的透水性,要防止出现管涌、流砂等问题。
1.6 方案的选择影响方案选择的因素:1 基坑开挖深度 (规定当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时为深基坑)2 有周边的环境来确定3 由岩土条件确定既土层和地下水参考文献[1]《高层建筑地下结构与基坑支护》,黄熙龄主编,北京:宇航出版社,2002;[2]《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赵志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3]《基坑工程手册》,侯学渊,刘建航,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4]《深基坑支护工程实例集》,黄强等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20-99),1999;[6]《深基坑工程》,陈忠汉,黄书秩,程丽萍编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技术》,黄强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8]《土钉支护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陈肇元等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9]《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1991;[10]《深基坑施工实例》,秦惠民,叶政青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1]《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余志成等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2]《地下结构工程》,龚维明等编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1997;[14]《基础工程的降水》,司徒广等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15]《工程水文地质学》,白玉兰主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16]《高层建筑深基坑围护工程实践与分析》,赵锡宏等,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2.1 无锡太湖某大楼基坑工程概况拟建大楼,高度为57.2m,基础埋置深度为-9.50m,尺寸为64.04m×22.7m,建筑±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0.60m,地下室底板顶标高为1.20~1.68m,基坑开挖深度为9.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