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寓言故事及寓意

文言寓言故事及寓意

文言寓言故事及寓意成为寓言不仅因为它的寓言,更是因为它带给我们的魅力。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文言寓言故事及寓意,希望大家喜欢!篇一: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篇二: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篇三: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言文言文故事加翻译

寓言文言文故事加翻译

昔有白猿,居深山之巅,聪慧异常,能通人性。

一日,白猿下山,偶遇一书童,衣衫褴褛,背负破书,行色匆匆。

白猿心中怜悯,遂化成人形,与书童交谈。

书童曰:“吾乃山野村夫之子,不幸家道中落,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流落他乡。

幸得一书,内有奇术,愿求高人指点,以图生计。

”白猿闻言,心生怜悯,答曰:“吾虽非高人,然亦知书中有宝。

汝可随吾上山,吾助汝习得书中奇术,以图未来。

”书童闻言大喜,遂随白猿入山。

白猿将书童安置于洞府之中,每日授以读书写字之法,并教授书童山间草木之性,鸟兽之声。

书童聪慧过人,学习迅速,不数月,已能通书达理,识得山间万物。

一日,白猿问书童:“汝欲何为?吾已尽吾所能,汝当自决。

”书童沉思片刻,答曰:“吾虽得书中学问,然心系故土,欲回乡寻亲访友,以报父母养育之恩。

”白猿点头,曰:“善。

然山间险阻,汝宜谨慎。

吾赠汝一物,可助汝平安返乡。

”言罢,白猿从怀中取出一物,形如玉佩,光彩照人。

白猿曰:“此物名为‘灵石’,能驱邪避凶,护汝周全。

汝持此物,必能平安。

”书童感激涕零,接过灵石,辞别白猿,踏上返乡之路。

途中,书童遭遇种种险阻,然每遇困境,灵石之光便映照前方,指引其前行。

数月后,书童终于回到故乡。

乡人见其归来,无不惊讶。

书童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众人听后,皆叹服白猿之德。

书童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然心中始终不忘白猿之恩。

一日,书童再次上山,欲报答白猿之德。

白猿已不在洞府,书童四处寻找,终于在山巅找到了白猿。

白猿对书童说:“吾非白猿,乃山神也。

昔日因汝孝心感动,故化身为猿,助汝成事。

今汝已成人,吾亦当回归本位。

汝可持吾所赠灵石,代为守护山川,福泽乡里。

”书童感激涕零,拜谢山神。

自此,书童成为山神之使者,守护山川,造福乡里。

翻译: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white monkey that lived on the top of a deep mountain, extremely intelligent and able to understand human nature.One day, the white monkey went down the mountain and met a bookkeeper, dressed in tattered clothes, carrying a broken book, walking in a hurry. The white monkey felt pity for him and transformed into a human form to talk to the bookkeeper.The bookkeeper said, "I am the son of a villager in the mountains, and unfortunately, my family fell into ruins. My parents passed away, and I am alone, wandering in a foreign land. I am lucky to have a book, which contains magical techniques. I wish to seek the guidance of a wise person to make a living."The white monkey, upon hearing this, felt pity for him and replied, "Although I am not a wise person, I also know that the book contains treasures. You can follow me up the mountain。

文言文寓言四则翻译

文言文寓言四则翻译

一、《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一个农民,他的田地里有一根树桩。

一天,一只兔子奔跑时不小心撞到了树桩,颈部折断而死。

于是,农民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次捕获兔子。

然而,兔子再也没有出现,而他却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二、《亡羊补牢》原文:齐人有善术者,亡其羊,既而得之。

闻人曰:“亡羊而得之,犹病羊之存也。

”乃反刍而补牢。

译文:齐国有一个擅长养羊的人,他的羊丢失了,不久后又找到了。

有人对他说:“羊虽然找回来了,但丢失的经历就像羊生病一样。

”于是,他吸取教训,重新加固了羊圈。

三、《画蛇添足》原文:楚人有善画者,画蛇于素壁,蛇画成,欲添足。

旁人曰:“蛇无足,何须添?”画者曰:“蛇固无足,然添之,则更生动矣。

”遂添之。

译文:楚国有一个擅长绘画的人,他在白色的墙壁上画了一条蛇,蛇画好后,他想给蛇添上脚。

旁边的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为什么还要添呢?”画家说:“蛇虽然本来没有脚,但添上脚会使它更加生动。

”于是,他就给蛇添上了脚。

四、《杯弓蛇影》原文:晋文公饮酒,见杯中有弓影,疑以为蛇,遂不饮。

左右曰:“此弓影也,非蛇。

”文公曰:“吾闻蛇入酒杯,必死,故不饮。

”译文:晋文公在喝酒时,看到酒杯中有一个弓的影子,误以为是蛇,于是不再喝酒。

左右的人说:“这是弓的影子,不是蛇。

”文公说:“我听说蛇如果进入酒杯,必定会死,所以我才不敢喝。

”。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与翻译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与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完整版)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完整版)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完整版)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欢迎阅读。

1、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2、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

”便返回家中取尺码。

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非常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寓言类文言文翻译

寓言类文言文翻译

昔有一渔翁,居于海滨,以捕鱼为业。

翁年已古稀,然而捕鱼技艺高超,日日捕得鱼虾无数,家资颇丰。

一日,翁于海中捕得金鱼一条。

金鱼身长约尺许,色泽金黄,光彩夺目。

翁见之大喜,心想:“此鱼非凡品,定有奇遇。

”遂将金鱼放回大海。

金鱼归海后,游至龙宫。

龙王见其光彩夺目,便问:“汝从何来,如此美丽?”金鱼答道:“我来自人间,得遇一位渔翁,他放我回大海。

”龙王听后,心生感激,便赐予金鱼一颗仙丹。

金鱼将仙丹带回渔翁家中。

渔翁服药后,顿时觉得精神焕发,身体强壮。

龙王见状,更加感激,遂派仙鹤送来一封书信,邀请渔翁前往龙宫做客。

渔翁收到书信,心中犹豫不决。

他想:“我虽年迈,但家境富裕,何必去龙宫受苦?”然而,他终究无法抗拒仙丹的诱惑,决定前往龙宫。

渔翁来到龙宫,龙王设宴款待。

宴席间,龙王对渔翁说:“我知你为人善良,特赐你一颗仙丹。

你可将此丹传于后世,造福人间。

”渔翁感激不尽,拜谢而去。

渔翁回到家中,将仙丹传给了子孙。

从此,渔翁一家世代相传,家道昌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孙们渐渐忘记了渔翁的教诲,贪图享乐,荒废了家业。

一日,龙王得知渔翁子孙荒废家业,心生怜悯,再次派仙鹤送来一封书信。

信中写道:“吾曾赐汝仙丹,汝子孙却荒废家业,吾甚忧之。

汝可速回龙宫,吾将赐汝一宝,助汝子孙重振家业。

”渔翁收到书信,心中疑惑,但仍决定前往龙宫。

龙王见渔翁到来,便将一颗宝珠赐予他。

渔翁感激不已,拜谢而去。

渔翁回到家中,将宝珠传给了子孙。

宝珠神奇无比,只要子孙们勤奋努力,家业便能重振。

子孙们深知渔翁的教诲,勤奋努力,家业日益昌盛。

岁月流转,渔翁子孙将仙丹、宝珠传给了后代。

后世子孙铭记渔翁的教诲,世代相传,家道兴旺。

此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勤劳、善良、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只有坚守这些美德,才能使家业兴旺,国家繁荣。

同时,也警示我们:贪图享乐,荒废家业,必将导致衰败。

20200304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20200304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注释: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寓意: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2、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应(yìng)也。

夫(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寓意:自相矛盾常用来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我矛盾,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3、郑人买履(lǚ)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通“座”),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dù),无自信也。

中国寓言文言文及翻译

中国寓言文言文及翻译

昔者,有鹬有蚌,皆居于海滨。

鹬性好啄蚌,蚌欲避之,乃紧闭其壳。

鹬久不得啄,怒曰:“吾欲啄汝,汝反闭壳,岂非以吾为鱼肉乎?”蚌答曰:“吾固知汝欲啄吾,故闭壳以防害。

然吾虽闭壳,汝终不能得啄吾也。

汝若开壳,吾即闭壳,汝岂能常啄吾哉?”鹬闻言,默然良久,思所以解蚌壳之计。

蚌亦料鹬无他法,故不急于开壳。

适有渔翁经过,见鹬蚌相持,遂上前曰:“吾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汝等何不罢斗,听吾一言?”鹬蚌相顾,俱有罢斗之意。

渔翁曰:“鹬虽欲啄蚌,然蚌壳坚不可破。

蚌虽欲闭壳,然鹬口亦难以啄入。

不如各退一步,鹬得啄蚌之乐,蚌得避啄之安。

渔翁亦可得其所愿,岂不两全其美?”鹬蚌闻言,俱以为然。

于是,鹬释蚌,蚌开壳,各得其所。

渔翁见鹬蚌和好,遂携之而去,得其所利。

后之君子闻之,皆以鹬蚌为鉴,知利不可争,争则两伤。

故当知进退之机,避争斗之害,以求共存之道。

译文:从前,有一只鹬和一只蚌,它们都生活在海边。

鹬喜欢啄食蚌,而蚌为了躲避鹬的啄食,就紧紧地关闭自己的壳。

鹬长时间不能啄食到蚌,愤怒地说:“我想要啄食你,你却紧紧地关闭壳,难道不是把我当作鱼肉吗?”蚌回答说:“我当然知道你想啄食我,所以我才关闭壳来防备你的伤害。

但是,我虽然关闭了壳,你终究也不能啄食到我。

如果你打开壳,我就再关闭,你难道能一直啄食到我吗?”鹬听后,沉默了很长时间,思考着如何解开蚌壳的计策。

蚌也料定鹬没有其他办法,所以不急于打开壳。

恰巧有一个渔翁经过,看到鹬和蚌在争斗,便上前说:“我听说鹬和蚌争斗,渔翁得到好处。

你们为什么不停止争斗,听我一言?”鹬和蚌相互看了看,都有停止争斗的意愿。

渔翁说:“鹬虽然想啄食蚌,但是蚌的壳坚硬无法破坏。

蚌虽然想关闭壳,但是鹬的嘴也难以啄入。

不如各退一步,鹬可以得到啄食蚌的快乐,蚌可以得到避免被啄食的安全。

渔翁也可以得到他所希望的好处,这不就是两全其美吗?”鹬和蚌听后,都认为很有道理。

于是,鹬放开了蚌,蚌打开了壳,各自得到了满足。

渔翁看到鹬和蚌和解了,就带着它们离开了,得到了他所希望的利益。

寓言故事文言文及翻译短

寓言故事文言文及翻译短

昔有一羊,居于山林之间,与狼为邻。

狼常欲食羊,然羊狡猾,每能脱险。

一日,狼欲食羊,羊遂逃入深山,狼追之不舍。

羊走至一悬崖,回首望狼,见狼距己甚远,心生喜悦,遂停足休息。

未料狼已攀援而上,将至羊前。

羊见状,惊慌失措,曰:“狼兄,吾知汝善猎,然吾有理也。

请听吾言。

”狼曰:“汝有何理,能胜于吾?”羊曰:“吾有四德,汝无之。

一者,吾能忍饥耐寒,二者,吾能隐忍负重,三者,吾能谦逊待人,四者,吾能知错即改。

此四德,非汝所能及也。

”狼闻言,怒曰:“羊兄,汝不过一弱小之辈,何德之有?吾有二技,汝无之。

一者,吾能奔跑如风,二者,吾能捕猎如神。

此二技,非汝所能及也。

”羊曰:“狼兄,汝之技虽高,然非德之比。

吾虽不能如汝之疾驰,然吾能以德服人。

汝虽能捕猎,然无德之狼,终为众兽所弃。

”狼闻言,沉思片刻,曰:“羊兄之言,诚有理也。

吾素以力压人,未尝以德服众。

自今而后,吾当以德服人,不以力压人。

”羊见狼有悔改之意,遂与狼结为兄弟,共同生活。

自此,狼不再捕食羊,而是以羊为友,共同度日。

译文:从前有一只羊,居住在山林之中,与狼为邻。

狼常常想吃掉羊,然而羊非常狡猾,每次都能逃脱狼的追捕。

一天,狼想要吃掉羊,羊就逃进了深山,狼紧追不舍。

羊跑到一个悬崖边,回头一看狼,发现狼离自己很远,于是心中感到高兴,便停下来休息。

不料狼已经攀爬了上来,快要到羊的面前了。

羊看到这个情况,惊慌失措,说:“狼兄,我知道你擅长狩猎,但是我也有我的道理。

请听我说。

”狼说:“你有什么道理,能胜过我?”羊说:“我有四个优点,你没有。

第一个优点是我能忍受饥饿和寒冷,第二个优点是我能忍受负担,第三个优点是我能谦逊待人,第四个优点是我能知错就改。

这四个优点,是你所不能比的。

”狼听了羊的话,愤怒地说:“羊兄,你不过是一只弱小的动物,有什么优点?我有两个技能,你没有。

第一个技能是我能奔跑如风,第二个技能是我能捕猎如神。

这两个技能,是你所不能比的。

”羊说:“狼兄,你的技能虽然高,但不如优点重要。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原文及解释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原文及解释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原文及解释一、《老鼠嫁女》原文:《老鼠嫁女》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原文如下:“太古之世,有个老鼠家里有个女儿长得十分出色。

老鼠想要为女儿找一个好夫婿,于是便邀请了一些动物来面试。

第一个应聘者是青蛙,老鼠让他跳高,但他跳不过,便被淘汰了。

第二个应聘者是蚂蚁,老鼠要求他拖重物,但他也拖不动,也被淘汰了。

第三个应聘者是兔子,兔子跑得非常快,老鼠非常喜欢,可是老鼠想到兔子经常受到其他动物的追赶,如果嫁给兔子,女儿一定不能安全,于是他决定不嫁给兔子。

最后,狐狸来了,老鼠试图骗狐狸,但狐狸眼明手快,发现了她的诈骗行为,并将她吃掉了。

”二、《老鼠嫁女》寓意解释:《老鼠嫁女》故事的寓意是很明显的,它告诉我们在选择配偶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物质条件或一时的爱情冲动,还要考虑核心素质和安全。

这个故事中的老鼠是为了寻找一个稳定和安全的生活环境,不断进行筛选,最终选择了自己能够最信任的对象。

而每个动物在这个过程中也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例如蚂蚁代表工作勤奋,兔子代表运动能力,狐狸则代表眼光独到和善于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及智慧的同时,也要学会适时地采取学以致用,将其化为生活中的有用的哲学道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遵循心底的声音,实现我们自己的美好理想和追求。

三、《诸葛亮的草庐》原文:《诸葛亮的草庐》是另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其原文如下:“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居于草庐中,曾经有一次他听到了一群鸟儿的鸣叫声,便走出来看到有几只鸟儿在树枝上争吵,结果几只鸟儿在争斗过程中树枝断裂而跌落。

诸葛亮看到了这个场景之后,反思自己的处境,逐渐厌倦了宫廷的生活,便决定离开丞相一职,寻找自由与安宁。

”四、《诸葛亮的草庐》寓意解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太过追求权利和功名,而对于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欲望却被忽视了。

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和意愿,变得坚定起来,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完成自己内心的梦想和追求。

文言文寓言故事简短及译文和道理

文言文寓言故事简短及译文和道理

文言文寓言故事一、《老翁与小儿》在古代我国的文言文文化中,寓言故事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文学形式。

它们常常以动物或其他生物为角色,通过它们的行为和对话来传达道德、智慧和人生哲学。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共享一则颇具含义的文言文寓言故事——《老翁与小儿》,并附上相应的译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索。

接下来,请随我一起进入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文学世界。

文言文原文【老翁与小儿】:「老马识途,老翁识人。

」有一天,老翁领着小儿上山去割草。

忽见路旁一块金石,又大又圆,老翁孰察孰问,以拾至家。

日暮未归,其妻笑曰:“汝何独来,不及与小儿乎?”老翁曰:“由香而举之,且甘与人。

”夫妻相视而笑。

老马不能谓,小儿不能达,老翁观之可也。

【译文】:拙马虽老却能认路,老翁却能认人。

有一天,老翁带着小儿上山去割草。

忽然路旁一块金石映入眼帘,金光闪闪,老翁仔细观察,又询问过之后,将其拾回家中。

日暮时分,回家的老翁的妻子笑着说:“你怎么能独自来,不带上小儿一起吗?”老翁笑答道:“这是我发现的馈赠之物,甘愿与人共享。

”夫妻俩对视着相互笑了起来。

老马无法言说,小儿也不能领悟,老翁看得明白。

分析与理解众所周知,故事中老翁与小儿的对话实际上是一种象征。

老翁看到了那块金石并带回家,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爱惜和慷慨,而他对妻子说的“由香而举之,且甘与人”更是表达了他的无私和慷慨之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并不仅仅表现在他的言谈举止上,更多的是体现在细微处。

我们应当学习老翁的行为,懂得珍惜并共享,这样才能让美好事物更加美好。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篇《老翁与小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文言文寓言故事的深刻内涵。

这则故事对人性、道德以及人生的羁绊有着独到的见解,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老翁一样,学会懂得共享和包容,这样才能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希望我们都能从中领悟到些许人生的道理,从而在成长的路上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个人观点文言文寓言故事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10则文言文寓言小故事加翻译

10则文言文寓言小故事加翻译

10则文言文寓言小故事加翻译1. 10则经典文言文小故事及翻译,要极短的那种32.李存审出镞教子【原文】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 【参考译文】李存审出生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说:“你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到乡里去,四十年里面,地位达到将军宰相,这当中脱离危难,险境,得以生存(的情况)不只一次,拔出箭头的也有数百次.”因此将拔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父辈是像这样起家的.” 33.孙膑脱险【原文】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参考译文】孙膑曾经跟庞涓一起学习兵法。

庞涓在魏国做官,成为魏惠王的将军,自己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暗中派人把孙膑叫到魏国来。

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才能超过自己,嫉妒他,就用办法惩罚(他),弄残了他两条腿,并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埋没不被发现。

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孙膑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见(使者),说服齐国使者。

齐国使者认为(他)才能出众,偷偷的用车把他带到齐国。

齐国的将军田忌对(孙膑)很友好,以宾客的待遇来接待他。

34.陶母责子退鲊【原文】陶公少时,作鱼梁吏。

尝以坩鮓饷母。

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参考译文】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

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35.画鬼最易【原文】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日:“画孰最难者?”日:“犬马最难。

文言文寓言

文言文寓言

文言文寓言1.《掩耳盗铃》1.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2.注释: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到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负而走:背着(钟)逃跑。

负,背。

走,跑。

4.椎(chuí):槌子或棒子。

5.况然:形容钟声。

6.遽(jù):立刻。

7.恶(wù):害怕。

8.悖(bèi):荒谬。

3.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钟太大,背不动;就用槌子来砸毁它,钟发出宏大的响声。

他害怕别人听到钟声后把钟夺走,就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

害怕别人听到钟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害怕自己听到钟声(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这是荒谬的。

2.《刻舟求剑》1.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注释:1.涉江:渡江。

涉,渡。

2.遽契(qì)其舟: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

遽,急忙,立刻。

契,雕刻。

3.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是,这儿。

4.求:寻找。

5.惑:糊涂。

3.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 船停了,这个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揠苗助长》1.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种既至,禾苗未秀。

其心焦如焚,乃往田间,拔苗助长。

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一: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二:揠苗助长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三: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四:狐假虎威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1司马光宋·佚名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耍。

其中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一不小心便失足跌落水缸里。

很快,这个小孩就被水淹没了。

其他小孩子见状,吓坏了,纷纷跑开了。

只有司马光淡定地拿石头砸开了水缸,水流迸射而出,小孩子被水流冲出缸外,最终成功被救。

02囊萤夜读唐代《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且不知疲倦。

他喜爱读书,因此知识渊博。

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灯油。

所以每到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把几十只萤火虫装进袋子里,像灯光一样照着书本。

有了“灯光”,车胤更是夜以继日地努力读书了。

03精卫填海先秦《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不幸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后来,女娃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满东海。

04守株待兔先秦·韩非子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种地的农夫,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农夫看到还有这种好处,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地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意外撞死的兔子。

然而这种“好事”再没有发生,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05王戎不取道旁李南北朝·佚名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