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总结

合集下载

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中国制造2025》的总结

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中国制造2025》的总结

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中国制造2025》的总结《中国制造2025》是经李克强总理批准、国务院印发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主要部署了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结合知识点来说,主要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针对《中国制造2025》总结一下知识点,供各位考生备考:首先是实现制造强国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战略目标。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其次是实现制造强国的任务和重点。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一要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二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三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四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五要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六要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学习中国制造2025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制造2025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制造2025心得体会沁源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任拉庆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干部在线学习的安排,最近详细学习了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大变强,其中的许多观点很新颖,让人茅塞顿开,对中国制造的未来充满希望。

本人从事中小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以前对中国制造基本不是很了解,通过学习对当今制造业的现状有了些粗浅的了解和认识,下面谈下个人对中国制造来来出路的心得体会。

我认为如果想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有几个工作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加强法制建设,保护知识产权。

很多企业为了开发一些新的产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产品研发出来后还要用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推广,如果不对这些创新的活动进行保护,新技术和专利被其他公司盗用之后生产出相同或者类似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对创新活动将会是很大的打击,特别是中小公司对自己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有限,更不愿意去投入资金研发新的技术和产品了,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所以保护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但这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侵犯别人专利,盗用别人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严厉地打击,只有重罚才能有效地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二、加强对新能源、生物医药、工厂的自动化改造等进行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

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及自动化设备制造等行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会对这些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未来的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发展清洁的能源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也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扶持新能源的发展不只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而且要协调各方的利益纠葛,比如太阳能发电,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方面,而是并网时产生的利益问题;对行业的扶持还要精准,防止别人用心的企业骗补贴,比如新能源汽车骗补的问题。

三、需要出台相应行业规范。

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品质给出相应的标准;对违反行业规范,制造和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给予重罚,鼓励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这些标准的制定一方面要综合国际的标准,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中国目前的能力,防止定的过高或者过低,过高企业目前的技术能力无法实现,形同虚设,如果过低,则消费者会产生不信任感,消费者出国购物就是对中国目前行业标准缺失的不信任。

中国制造2025学习小结

中国制造2025学习小结

中国制造2025学习小结第一篇:中国制造2025 学习小结解读《中国制造2025》学习小结通过观看视频,认真学习《中国制造2025》,视频中,姚珺处长从我国制造业的现状谈起,深刻分析了目前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加快从制造业大国向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迈进的方针及战略对策,并就实施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的意义、目标及实现路径,提出了科学的政策建议。

这些学习资料,让我准确理解和把握制造强国的精神实质及战略意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刻理解工业4.0”概念由德国人提出,指的是在制造领域把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关联在一起的“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德国人称其为“工业4.0”,也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德国制造有三大法宝值得嘉兴企业学习,一是产品创新、开发和应用能力,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二是对产品制造流程的把控,也就是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标准;三是形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篇:学习《中国制造2025》思想汇报学习《中国制造2025》思想汇报尊敬的党组织:国务院又印发了新的改革动向,《中国制造2025》成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行动纲领。

看到这一改革新动向,我内心是无比激动的,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一剂良药,我迫不及待的要向您汇报,我此时此刻的想法了。

新一轮的科技改革和产业革命已经发生,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德国提出工业4.0,我国目前已是制造业大国,但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急需相应的制造业发展战略与之匹敌。

除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也加快谋划布局,积极着手全球企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

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中国制造2025感想

中国制造2025感想

篇一:《中国制造2025心得体会》《中国制造2025》心得体会2015年7月14日,工信部XX博士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

现就XX博士的解读,谈谈我对《中国制造2025》的理解认识。

一、总体认识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大幅提升,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如今,全球正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以及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新阵地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双重挑战。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中国制造2025》重大部署。

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我们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核心是变革,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迭代更新。

《中国制造2025》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正是为了适应新常态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

下面我将从人才建设和质量和品牌建设两个具体方面谈谈我对《中国制造2025》的认识。

二、人才建设在实现制造强国的道路上,人才为本是核心。

XX教授在解读《中国制造2025》时,强调要以人才为本,打造创新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和企业家人才三支人才队伍,这也是我非常认同的。

只有健全完善中国制造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提供人才保障。

与制造业发展要求相比,我国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制造业人才培养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制造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制造业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领军人才匮乏;二是制造业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三是对制造业人才的认识仍有偏差,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制造业人才仍然面临发展渠道窄、待遇偏低等问题,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与成果

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与成果

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与成果一、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计划,旨在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自该计划提出以来,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质量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技术创新中国制造2025强调技术创新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了关键突破。

例如,移动通信领域,中国企业华为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5G技术提供商,并持续投入研发。

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企业商汤科技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三、产业结构中国制造2025强调产业结构升级,从大量加工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基础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发展迅速,并逐渐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品牌。

例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已经成为全球销售最多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

此外,中国在高铁、核电等领域也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四、质量水平中国制造2025强调提高制造业的质量水平,从低价竞争走向高质量品牌。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质量体系管理和质量标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和管理。

例如,在食品安全、汽车安全、药品安全等领域,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审核程序,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五、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强调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品牌战略、国际化战略等手段,实现中国制造业向全球市场输出。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跨国并购、品牌建设等方式,逐步获得了国际市场份额。

例如,中国的手机制造商华为和小米,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成为市场领导者。

六、结论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新征程,是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战略。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质量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使得中国制造业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业。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中国制造业将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中国制造2025:行业深度解析(详细版)

中国制造2025:行业深度解析(详细版)

中国制造2025:行业深度解析(详细版)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本文档将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深度解析,分析其主要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以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1. 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2. 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水平。

3. 提高制造业质量品牌: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形象。

4. 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制造,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提高制造业开放合作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制造业的全球布局和资源共享。

6. 提升制造业人才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制造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1. 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航空航天、高端船舶、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

2. 新材料产业:包括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领域。

3.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硬件等领域。

4. 生物医药产业:包括生物技术、高端医疗设备、化学药品等领域。

5. 绿色环保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技术、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6. 高端消费品制造业:包括高端家电、高端纺织、高端食品等领域。

三、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措施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鼓励产学研合作。

2. 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广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

3. 提高质量品牌: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4. 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5. 加大绿色制造力度:推动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加强环保监管。

6.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首先,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包括实现制造业年均增长7%,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实现制造业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

通过这些目标的设定,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化方向发展。

其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系列发展重点,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和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10个领域。

这些领域被确定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方向,将成为未来中国制造业的新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所在。

此外,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质量监管和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为中国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

最后,中国制造2025还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合作举措,包括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强国际技术创新合作、推动国际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加强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等。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中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将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

同时,中国制造2025也将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有助于推动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和变革。

相信通过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中国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战略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和绿色发展。

该计划于2015年发布,涵盖了十大重点领域和九大任务。

以下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解析。

一、战略目标1. 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制造业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2. 加强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3. 实现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4.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

二、重点领域1.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2. 高端装备制造:提高高铁、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3. 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加强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4. 新能源与节能汽车: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高节能和环保技术水平。

5. 电子信息:加强集成电路、高分辨显示器等电子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6. 数控机床与机器人:提高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自主化和智能化水平。

7.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

8. 先进材料:推动先进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中国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地位。

9. 农业装备:加强农业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九大任务1.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2. 加强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建设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 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链升级。

5.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素质。

6.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7.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环境和市场竞争力。

8.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政策环境。

中国制造2025(两篇)

中国制造2025(两篇)

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战略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本文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和影响,并着重讨论制造业的升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供应链优化以及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

概述: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旨在通过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转型。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2025在制造业升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供应链优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正文内容:一、制造业升级1.1提升科技创新能力1.2推动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1.3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和转化1.4建设创新平台,培育高技术企业1.5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二、智能制造2.1建设智能制造生态系统2.2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2.3推广工业互联网应用2.4建立智能制造标准和认证体系2.5培养智能制造人才,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三、绿色制造3.1推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3.2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和产品3.3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3.4建立绿色供应链和循环经济体系3.5培养绿色制造专业人才,提高环保意识四、供应链优化4.1优化供应链运作模式和流程4.2提升供应链信息化水平4.3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4.4推动供应链协同和共享4.5培养供应链管理人才,提高供应链效率和灵活性五、人才培养5.1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5.2强化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5.3鼓励人才流动和创业创新5.4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5.5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总结: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举措。

通过制造业升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供应链优化以及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的努力,中国制造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仍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政策落地和执行力度,促进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第一板块读书笔记修正版

《中国制造2025》第一板块读书笔记修正版

《中国制造2025》第一板块读书笔记——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一、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五十”。

所谓“一”,就是一个目标,即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所谓“二”,就是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个目标。

所谓“三”,就是三步走的战略:到2025年,缩小差距,重点突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巩固地位,提升层次,整体居于制造强国中位;建国100年,综合实力迈入制造强国前列。

所谓“四”,就是四项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提高,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所谓“五五”,第一个”五“即五条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第二个“五”即五大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所谓“十”,就是具有针对性的十大领域。

二、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制造2025》1、自主创新能力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

2、产品质量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

3、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产能供给不足的问题并存。

4、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要素供给能力接近极限。

5、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三、如何贯彻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实施机制。

2、五大工程的实施。

3、地方抓落实的着力点。

4、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

5、促进“互联网+”的发展四、智能制造的内涵和发展愿景智能制造——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

智能制造是一个大系统工程,要从产品、生产、模式、基础四个维度深刻认识,智能产品是主体,智能生产是主线,以用户为中心的产业模式变革是主题,以CPS和工业互联网为基础。

五、如何实现向智能制造的转变(一)、智能生产是“智能制造工程”的主战场1、设计技术创新:设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2、生产技术创新:生产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3、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4、智能化集成制造系统(二)、产业模式转变1、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向定制化规模生产2、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三)、智能制造的基础建设1、构建信息-物理系统(CPS)2、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3、强化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要动力六、中小企业转型诊断和顶层设计1)全面的需求分析。

中国制造2025心得

中国制造2025心得

中国制造2025心得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中国
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这一战略的提出是为了应对
全球制造业的挑战,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通过
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水平、加强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方面
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旨在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中国制造2025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此外,中
国制造2025还强调了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品质。

在产业升级方面,中国制造2025鼓励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
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转型,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和柔性化生产方式的
应用,以提高产业竞争力。

另外,中国制造2025还强调了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倡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以推动中国制造业朝着环保、可持
续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全面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战略,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努力,有望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本白皮书心得体会

四本白皮书心得体会

四本白皮书心得体会一、《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读完《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之后,我感到无比自豪和激动。

这份白皮书不仅为中国制造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做出新的贡献奠定了基础。

这份白皮书所提出的战略和措施,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份白皮书的中心思想是将中国制造从“大而全”向“精而专”转变。

我们需要以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我们需要提高制造业的整体质量,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使中国制造业成为更高层次的领袖。

这份白皮书突出了重点,提出了18个重点领域和9个重点任务,这些重点领域涵盖了制造业的几乎所有方面。

这些重点任务包括:提高了整体产业水平、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等。

当然,在阅读这份白皮书时,我们也要注意思辨。

我们应该审视其中每一个措施,辨别其优缺点,以及是否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我们要逐步完善法律和政策,为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持。

在遣词造句方面,这份白皮书非常准确简练,简单明了地传达了信息。

它以重点、难点为中心,以具体措施为重点,条理清晰,非常易于理解。

总之,《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我们实现中国制造业升级发展的目标奠定了基础,给予我们充分的信心和动力。

二、《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报告》白皮书心得体会《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报告》是一份洞悉中国数字经济的白皮书。

阅读此份白皮书,我深深地感到中国互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和巨大潜力。

报告的中心思想是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去描述中国互联网生态环境。

数字经济由传统经济向互联网经济转变而来,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而成的,它是以数据为核心驱动的经济形态。

报告突出了重点,详细介绍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基本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数字经济的支撑条件,剖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和趋势等,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报告对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发展需注意思辨,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并伴随着各种争议和问题,要在互联网发展和治理中寻求平衡点,不能疏忽治理工作。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制造2025”之后,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

推动“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背景和意义(弘利教育)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依然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

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誉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英国提出了“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日本提出了“产业复兴计划”、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等。

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大而不强”,一直是困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产值占全世界的20%,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超过210多种,但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至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至30年。

技术差距主要在于技术指标水平低、数字化技术运用低、自动化水平低等方面,即使在具有较高技术的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国内企业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也还不足40%。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多数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解读中国制造2025 心得体会

解读中国制造2025  心得体会

解读中国制造2025 心得体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

为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国家提出制造业强国战略,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强国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制造重点突破领域之一,如何准确把握制造业强国战略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应对是摆在全行业最紧迫的任务。

机遇“中国制造2025”是制造业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纲领和指南,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汽车产业作为典型的制造业也被列入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包括传统内燃机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汽车发展。

国家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支持和鼓励汽车低碳化、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二是与汽车相关支持性产业也被列入重点突破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

某一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仅仅取决于产业本身,而且取决于相关产业的支撑。

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也与我国的电子工业、机床工业和新材料工业创新能力不强有直接关系。

“中国制造2025”所提出的这类重点突破产业将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被确定为战略任务和重点,将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建设。

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基础(简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四基”要重点突破,解决制造业发展瓶颈。

四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完善将为汽车产业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建立基础研究于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协同机制。

中国制造2025总结

中国制造2025总结

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绿色制造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提高创新,致力于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促成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

1.发展形势和环境1.1.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

新一轮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

1.2.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使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刻不容缓。

1.3.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2.战略方针和目标——创新驱动。

——质量为先。

——绿色发展。

——结构优化。

——人才为本。

2.1.战略目标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中国制造2025读后感

中国制造2025读后感

中国制造2025读后感《中国制造2025》是一本关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著作,它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制造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制造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书中,作者首先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其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端制造到中高端制造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制造业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者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除了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之外,作者还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和规划。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发展举措,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者认为,中国制造业应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加快推进制造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制造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作者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发展举措,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阅读《中国制造2025》,我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认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中国制造业应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加快推进制造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制造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只有这样,中国制造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才能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通过阅读《中国制造2025》,我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制造业一定能够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也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制造业一定能够在未来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领头羊。

中国制造2025的理解和体会

中国制造2025的理解和体会

中国制造2025的理解和体会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战略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和服务化转型。

以下是我对这个计划的理解和体会:
1. 制造业升级与转型:
* 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中国制造业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加强在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 智能化和自动化: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产业结构优化:
* 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品质、创新和服务为主的发展模式,提高中国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国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

3. 服务经济转型:
* 加强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提高服务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比重,培育更多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务。

4.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制造:
* 环保与节能减排:提倡绿色制造,减少资源浪费,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5. 技术国产化与自主创新:
* 技术自主创新:提升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自主创新,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6. 国际合作与开放共赢:
* 推动全球合作:通过开放与国际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和共享,
实现互利共赢,提升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技术水平,实现中国经济由大到强的转变。

同时,它也需要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个方面持续推进和完善,以实现其战略目标。

心得体会-浅谈中国制造2025

心得体会-浅谈中国制造2025

心得体会——浅谈中国制造2025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发现传统的工业似乎以及开始制约我们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发展自身的工业,并结合新技术进行新一轮工业革命,转变工业制造手段,才能在世界舞台占据发展优势,才能更好的提升本国国力。

因此,有人把新一轮的工业变化改进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众所周知,人类目前已经经历过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必然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以及生产力提升。

中国缺席了前三次工业革命,所以当中国终于完成解放,中国统合全国力量耗费70多年的时间才勉强赶上时代的步伐,而在这次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必须抓住这次发展机遇,紧跟时代,补全不足,完善缺陷,发展未来。

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在生产上,提高社会生产力,加强国家竞争力成为了世界各国主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各国都有属于自己的见解和发展,其中,最为突出,潜力最为巨大的,无疑是中美两国。

然而对比中美两国的新时代工业信息化发展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工业信息化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历程与目的。

中国自十五大开始,便着眼于工业升级以及制造业优化工程,而在2014年,中国便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并通过不断的发展与研究,最终确定“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以及“一二三四五五十”的总体结构等,不断明确“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要求,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事业发展信息技术并进行工业改革。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则是源自于美国收拢制造业战略计划而产生的,并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晋升为对抗“中国制造2025”的策略。

在2018年9月17日,美国正式对中国2000万商品加征10%的关税,其中重点针对科技产品,客观来看,现在中国高技术距离美国,还有相当的距离,例如高技术芯片、航空发动机、大型民用商用飞机等领域,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甚至有人认为可能永远无法赶上。

至于其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领域,也和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具有相当的差距。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本文档将全面解析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战略、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为深入了解这一战略提供详细参考。

一、目标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个主要目标:1. 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重点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制造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以上,制造业利润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3. 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二、战略中国制造2025实施“三步走”战略:1. 第一步(2016-2020年):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 第二步(2021-202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3. 第三步(2026-203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世界领先,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三、重点领域中国制造2025聚焦十大重点领域: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集成电路、智能硬件、5G等。

2.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

3. 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航空器、卫星、高端装备等。

4. 新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

5. 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生物技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6.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7. 电力装备:高效节能变压器、智能电网设备等。

8. 农业机械装备: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农业设备等。

9. 环保和节能装备:大气治理设备、水处理设备等。

10. 新能源与节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四、政策措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下政策措施:1. 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制造2025”之后,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

推动“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背景和意义(弘利教育)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依然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

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誉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英国提出了“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日本提出了“产业复兴计划”、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等。

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大而不强”,一直是困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产值占全世界的20%,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超过210多种,但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至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至30年。

技术差距主要在于技术指标水平低、数字化技术运用低、自动化水平低等方面,即使在具有较高技术的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国内企业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也还不足40%。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多数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绿色制造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提高创新,致力于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促成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

1.发展形势和环境
1.1.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

新一轮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

1.2.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使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刻不容缓。

1.3.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2.战略方针和目标
——创新驱动。

——质量为先。

——绿色发展。

——结构优化。

——人才为本。

2.1.战略目标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3.战略任务和重点
3.1.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运用。

3.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1)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

(2)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

(3)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4)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5)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3.3.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

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

3.4.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

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

3.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3.6.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3.航空航天装备。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7.电力装备。

8.农机装备。

9.新材料。

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3.7.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逐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3.8.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

3.9.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4.战略支撑与保障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灵活高效的实施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必须培育创新文化和中国特色制造文化,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

4.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4.2.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4.3.完善金融扶持政策。

4.4.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4.5.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4.6.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

4.7.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

4.8.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