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与朱元思书一、体裁介绍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
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简介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1.表明富春江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
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文言积累卡片通假字: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词类活用: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一词多义:天下独绝(极),百叫不绝(停止)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左右/允许)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静:清澈;水动:急猛。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
主旨: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五柳先生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2023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八年级下册第7篇 桃花源记
第16篇 桃花源记
(3)名词用作动词 ①处处志.之 本义:标记、符号 句中意思: 做记号 ②未果. 本义:果实 句中意思: 实现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本义:惊异,诧异 句中意思: 对……感到惊异
第16篇 桃花源记
5.重点实词 (1)缘.溪行
缘: 沿着,顺着
(2)落.英.缤.纷.
落英: 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 繁多的样子
(3)才.通人
才: 仅仅、只
(4)土地平旷.
旷: 空阔
(5)屋舍俨.然.
俨然: 整齐的样子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类
第16篇 桃花源记
(7)阡.陌.交通 (8)悉.如外人
阡陌: 田间小路 悉: 全,都
(9)黄.发.垂.髫.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垂髫: 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
遂迷,不复得路。
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第16篇 桃花源记 原文呈现
译文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
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 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
第16篇 桃花源记
(3)为 武陵人捕鱼为. 业 动词,作为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动词,对、向
(4)乃 见渔人,乃. 大惊 副词,于是,就 乃. 不知有汉 副词,竟然,居然
(5)遂与.外人间隔 连词,和
第16篇 桃花源记
7.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翻译:南阳人刘子骥, 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三峡》1. 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 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重点字词【字音】阙处( q u ē)襄陵(x i ān g )绝巘(y ǎn )属引(z h ǔ)沿溯(s ù)飞漱(s h ù)御风(y ù)猿鸣(y u án )曦月(x ī)素湍(t u ān )长啸(x i ào )郦道元(l ì)林寒涧(j i àn )肃重岩叠嶂(z h àn g )【通假字】略无阙处。
通“ 缺”, 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 至” 和介词“ 于” 。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 )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 )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 )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 1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2 )有时朝发白帝(“ 白帝” 前省略了介词“ 于” ,意思是“ 从白帝城” )4. 重点问题( 1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 清荣峻茂” 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 林寒涧肃” 、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总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总复习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打听 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者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 题复习 课外文 言文阅 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 题复习 课外文 言文阅 读
(三)与长子受之
朱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 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 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④,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 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ɡǔ): 搅乱,扰乱。④ 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
骤 视 之 无 不 惊 为 生 人 者 余 亟 叹 其 技 之 奇 妙。
/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 题复习 课外文 言文阅 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 题复习 课外文 言文阅 读
3. 文章主要采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②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 影响父子关系;③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岳阳楼记》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岳阳楼记范仲淹一、生字注音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淫(yín)雨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潇(xiāo)湘属( zhǔ 同“嘱”)二、重点解词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
(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心情不同。
(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023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八年级下册第10篇 《庄子》二则
(2)为 化而为. 鸟 其名为. 鹏
变为 叫作,称为
第19篇 《庄子》二则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本义:方位名词,与“下”相对 句中意思: 往上飞
(2)形容词用作名词 志怪.者也 本义:奇怪 句中意思: 怪异的事物
第19篇 《庄子》二则
5.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天之云: 悬挂在天空的云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 迁移
(3)《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 记载
(4)水.击.三千里
水击: 击水,拍打水面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第19篇 《庄子》二则
(6)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 离开
(7)其正.色.邪
正色: 真正的颜色
(8)亦若是.则已.矣
是: 这样
已: 罢了
第19篇 《庄子》二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我树. 之成而实五石 (2)夫子固. 拙于用大矣
树: 种,种植 固:实在
(3)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将: 率领军队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同是一个不让手龟裂的药方,有人因此得到封地,有人却只 用来漂洗丝棉,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 (2)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第19篇 《庄子》二则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 越人,裂地而封之⑥。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 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 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⑦也夫!”
(选自《庄子•逍遥游》)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文复习教师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文复习教师版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古文复教材的指导。
以下是本册古文内容的简要介绍和复建议。
简介本册古文内容主要包括《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触龙说赵太后》、《吴越春秋·吴子喻朝三暮四》等。
通过研究这些古文,学生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了解。
复建议1. 阅读理解:在阅读古文时,学生应仔细理解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阅读理解:在阅读古文时,学生应仔细理解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2. 词语解析:古文中可能存在一些生疏的词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词义、推测上下文来解决词汇理解问题。
词语解析:古文中可能存在一些生疏的词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词义、推测上下文来解决词汇理解问题。
3. 背诵篇章:适当的背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古文。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重要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背诵,并进行朗读训练。
背诵篇章:适当的背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古文。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重要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背诵,并进行朗读训练。
4. 写作练:通过写作练,学生可以提高对古文语言特点的把握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任务,例如重新演绎故事情节、写出人物心理活动等。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提高对古文语言特点的把握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任务,例如重新演绎故事情节、写出人物心理活动等。
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古文复习教学,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祝教学顺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日光下澈()(4)以其境过清()..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一、文言文梳理(一)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重点词语实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未果】没有实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寻病终】随即,不久。
通假字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豁然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课内阅读篇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课内阅读篇答案1、俱:全、都从:随着缥碧:青白色奔:飞奔的马轩:高邈:远戾:至经纶:筹划反:同返,返回柯:树木的枝干2、(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清、深、急;高、多、寒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抒写了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由总到分(二)略(三)1.①即使;②因为;③通“现”,显现;④等同,一样;⑤驱使;⑥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2. 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②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通过对食马者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蔑视、愤怒的思想感情。
5. ①扣住“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来回答即可。
②围绕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等回答即可。
(四)1.①放松;②填塞,充满;③询问;④终于;⑤通“披”,穿;⑥腰佩。
2. ①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②我却穿者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之间,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上的享受比不上他人。
3. 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4. 围绕逆境成才、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正确的苦乐观等来回答即可。
5.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②可从两方面作答: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师生之间应该是亲密去间的朋友,应互相信任,互相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有利的。
(五)1.①向西;②大约;③因为,凄清;④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复习(完整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以:按照 道:正确的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面对 3、其真无马邪 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表推测语气,相当于“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或:有时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材:通“才”,才能 食:通“饲”,喂
(二)本文写法: 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
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1)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或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望峰窥谷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造:往,到 辄:就 1、造饮辄尽 屡:经常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2、箪瓢屡空,晏如也 俦:辈、同类 3、兹若人之俦乎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 会:体会、领会 意:要旨 6、每有会意 7、亲旧知其如此 亲:亲戚 旧:朋友
(9)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0)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11)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 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12)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13)“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 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古今异义词)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古今异义词)21课1一百许里(许:古义表示约数,“上下,左右”;今指“应允”,“允许”,“或许”等。
)2鸢飞戾天者(戾:古义“到,到达”,今指“罪过”或“乖张”。
)3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今常指“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4窥谷忘反(窥:古:看,观察,侦探,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藏处倫看)5蝉则千转不穷(穷:古:穷尽。
今义:贫穷)22课1或置酒而招之(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2造饮辄尽(造:古义为“往,到”。
今义:“创造,制作”等)3亦不详其姓字(字:古义:表字,另取的别名。
今义:认为)4因以为号焉(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5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古义:为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义:只6求懂个大概,不求常常深刻的了解<含义>)7每有会意(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义:领会到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8亲旧其如此(旧:古义指旧交旧友。
今义指过去的,过时的)9曾不吝情去留(曾:古义:用在“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
今义:曾经)10颇示已志(颇:古义:略微。
今义:很)11赞曰:黔娄之妻有言(赞: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义:称颂,夸赞)23课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表选择关系连词,或者)2执策而临之(策:古义为“马鞭子”。
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古义:助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4故虽有名马(虽:古义:即使,表假设。
今义:虽然,表转折)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古义:这样的。
今义:表判断动词)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7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怎么。
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整理
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整理一、《桃花源记》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5.初极狭,才通人。
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8.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9.及郡下,诣太守。
20.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1.闻之,欣然规往。
22.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乃: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⑤良乃入,具告沛公.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⑵才,这才.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⑶却.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③今君乃亡赵走燕.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⑷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⑤诸葛亮真乃神人.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⑨是乃仁术也.⑸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⑹他的.例:是芋视乃妇也.⑺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竟然.)⑻可是.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⑼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⑽这样.例:夫我乃行之.[11]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二、《短文两篇》(一)《陋室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剖析
• 16.记之而去 离开
• 二、句子翻译。 •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
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 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 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营
通“返”,返
• 9.横柯上蔽: 树干回
•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
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 人了。
•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
• (我)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
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 请教。
性格?
• 好读书; 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 平和、旷达的性格 •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
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 4.“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
八年级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八年级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供学生参考学习:1. 《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4.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举酒欲饮无管弦乐,醉不成欢惨将别。
”5.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7.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8. 《出师表》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9. 《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 《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11.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12.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涵盖了不同的文学形式和风格,从抒情到议论,从叙事到哲理,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应注重理解诗词和文言文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吸收和传承中华文化。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四(古今异义词)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四(古今异义词)21课1一百许里(许:古义表示约数,“上下,左右”;今指“应允”,“允许”,“或许”等。
)2鸢飞戾天者(戾:古义“到,到达”,今指“罪过”或“乖张”。
)3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今常指“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4窥谷忘反(窥:古:看,观察,侦探,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藏处倫看)5蝉则千转不穷(穷:古:穷尽。
今义:贫穷)22课1或置酒而招之(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2造饮辄尽(造:古义为“往,到”。
今义:“创造,制作”等)3亦不详其姓字(字:古义:表字,另取的别名。
今义:认为)4因以为号焉(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5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古义:为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义:只6求懂个大概,不求常常深刻的了解<含义>)7每有会意(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义:领会到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8亲旧其如此(旧:古义指旧交旧友。
今义指过去的,过时的)9曾不吝情去留(曾:古义:用在“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
今义:曾经)10颇示已志(颇:古义:略微。
今义:很)11赞曰:黔娄之妻有言(赞: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义:称颂,夸赞)23课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表选择关系连词,或者)2执策而临之(策:古义为“马鞭子”。
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古义:助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4故虽有名马(虽:古义:即使,表假设。
今义:虽然,表转折)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古义:这样的。
今义:表判断动词)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7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怎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义:延伸,延长 今义:不够,不充足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这种景象感到惊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 头。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 竹子之类。
(2)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3)云
盖大苏泛赤壁云:句末语气词 此中人语云:说
(4)可 (5)端 (6)绝
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正、端正 佛印绝类弥勒:极、很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4.词类活用 (1)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动词,用颜料等涂上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使……弯曲 (5)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
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现
三、内容理解 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述,形象地说明了王叔远构思的巧妙,赞美了 他的精巧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艺术的卓越成就。
课堂变式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B.钩画了了
了了:结束,完了
C.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
D.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6)珠可历历数也:分明的样子 (7)若听茶声然:好像……的样子 (8)其船背稍夷:平 (9)钩画了了:清楚明白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 2.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的
3.一词多义
(1)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没有从这里 出去过,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 朝了。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们都感 叹惋惜。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
核舟记 教材梳理 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罔不因势象形:无不、全都;模拟 (2)尝贻余核舟一:赠 (3)水波不兴:起 (4)如有所语:说话 (5)佛印绝类弥勒:像
三、内容理解 1.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故事的 开端)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做客及辞去 的经过。(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派人及刘子骥先 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故事的结局)
课堂变式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
A.乃记之而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潭西南而望
面山而居
C.以其境过清
其真无马邪
D.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 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 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 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 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 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桃花源记 教材梳理 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缘溪行:沿着,顺着 (2)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3)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6)悉如外人:全,都 (7)黄发垂髫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8)具答之:详细 (9)咸来问讯:全,都;消息 (10)便扶向路:先前的 (11)诣太守:拜访 (12)欣然规往:打算,计划 (13)后遂无问津者: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实社会的不满。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的家中,都拿出美酒饭菜款待他。
小石潭记 教材梳理 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隔篁竹:竹林 (2)水尤清冽:凉 (3)卷石底以出:翻卷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 (5)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
(6)以 (7)而
全石以为底:介词,用、把 卷石底以出:连词,而 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 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
3.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往下 (3)近岸,卷石底以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4)皆若空游无所依:形容词作状语,在空中 (5)日光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穿透 (6)俶尔远逝: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7)潭西南而望: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今义:食物的滋味好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困境 (6)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邀请 (8)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不必 (9)便扶向路 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用手支持,使人、物不倒
2.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3.一词多义
(1)舍
便舍船:舍弃,丢弃 屋舍俨然:房屋,客舍
(2)志
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3)寻
寻向所志:寻找 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
(4)遂 (5)作 (6)为 (7)乃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遂迷,不复得路:竟然 其中往来种作:劳作 设酒杀鸡作食:作为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向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乃大惊: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
三、内容理解 1.课文内容 第1自然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并描写了小石潭全貌。 第2自然段:描绘潭中游鱼,并侧面烘托潭水之清。 第3自然段:描绘小石潭源流的形状和岸势特点。 第4自然段:写潭中气氛及作者感受。 第5自然段:记录同游人。
2.中心思想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 凄苦的情感。 3.写作特色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④情景交融。
(6)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表示约数(7)佁然不动:静 Nhomakorabea不动的样子
(8)俶尔远逝:忽然
(9)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10)悄怆幽邃:凄凉
(11)不可久居:停留
2.一词多义
(1)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自、由 隶而从者:动词,跟随
(2)清 (3)乐 (4)环 (5)可
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 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玩乐 如鸣珮环:玉饰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明灭可见:可以,能够
4.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 子。 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字迹)细得像蚊子的脚,笔画清楚明白。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5.古今异义
(1)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对比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古义:长
今义:修理
(3)矫首昂视
古义:举
今义:纠正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 姿态。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小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 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3)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4)林尽水源:形容词作动词,消失 (5)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6)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7)未果,寻病终:名词作动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