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教学实践

合集下载

物理教学实践计划(3篇)

物理教学实践计划(3篇)

第1篇一、前言物理教学是培养我国未来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物理人才,本教学实践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三、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4.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物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实践内容1. 课堂教学(1)课前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2)课堂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新课讲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

(4)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2. 实验教学(1)实验准备:教师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

(2)实验操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3)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4)实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3. 课外活动(1)物理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物理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物理实验比赛: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实验比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物理兴趣小组:成立物理兴趣小组,开展物理研讨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科普讲座:邀请物理专家为学生举办科普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实践经验总结(3篇)

物理教学实践经验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深知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物理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二、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物理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强化实践教学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我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

我注重实验课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

我将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相结合,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注重课堂氛围营造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我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物理。

物理实践教学设计方案(3篇)

物理实践教学设计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物理实践教学的质量,本方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了解物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1. 基础物理实验: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基本物理实验。

2. 综合物理实验:电路分析、传感器技术、微机接口技术等综合性实验。

3. 创新实验: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实验。

四、教学方法1. 实验室教学法: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物理实验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3. 讨论教学法: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项目教学法:将实验内容划分为若干项目,学生分组完成,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实验准备阶段: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

2. 实验操作阶段: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数据分析阶段: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 总结评价阶段:教师总结实验内容,评价学生实验表现,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可靠,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 成长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成长,如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

物理教学实践活动教案(3篇)

物理教学实践活动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物理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3)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2.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教学难点:1.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操作;2.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绳索、白纸、铅笔等);3. 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力?力有哪些性质?2.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

二、新课讲解1. 解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2. 介绍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3.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原理。

三、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2. 强调实验操作要点。

四、学生分组实验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套实验器材;2. 指导学生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讨论1.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

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力的合成与分解有哪些应用?2.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 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2.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实际问题的计算题,学生独立完成;2. 学生相互交流解题思路,教师点评。

物理教学实践(3篇)

物理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在我国的课程体系中,物理学科占有重要地位。

物理教学实践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物理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

二、物理教学实践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物理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物理教学实践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物理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物理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1.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利用多媒体、实验器材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2.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注重实验课、实习、参观等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物理教学实践要求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5.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6.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考试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物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1. 问题: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策: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物理教师教学实践报告(3篇)

物理教师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深知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我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下是我近期在教学中的实践报告。

二、教学实践背景1. 学科特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注重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自然科学。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学生特点:我所教授的学生为初中一年级,他们对物理学科充满好奇心,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不够深入。

3.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物理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实践内容1.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实验探究教学: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我利用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1)力学:通过讲解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2)热学:通过讲解温度、热量、热传递等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的热现象。

(3)光学:通过讲解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概念,让学生了解光的基本性质。

(4)电学:通过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趣味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讲解: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物理知识。

(4)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实践效果1. 学生成绩提高: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物理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喜爱程度也有所增加。

物理教学实践及研修作业(3篇)

物理教学实践及研修作业(3篇)

第1篇一、引言物理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深知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各类研修活动,并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实践,以下是我近期关于物理教学实践及研修的总结。

二、研修内容1. 理论学习(1)参加物理教学研讨会,了解当前物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教学理念。

(2)学习新课标,掌握物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阅读相关教育教学书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 实践教学(1)课堂讲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课后辅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辅导。

三、实践案例1. 课堂讲授案例(1)教学主题:牛顿第三定律(2)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掌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3)教学过程:①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牛顿第三定律。

②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③总结: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④应用: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实验教学案例(1)教学主题:探究重力加速度(2)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了解重力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3)教学过程:①实验准备: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②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数据。

③数据处理: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④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结果。

3. 课后辅导案例(1)教学主题:电磁感应(2)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教学过程:①了解学生困惑:了解学生在电磁感应方面的困惑,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②讲解知识点: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物理学科教学实践活动(3篇)

物理学科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学科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我校积极开展物理学科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活动内容1. 物理实验操作培训邀请校内外专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操作培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如:天平、量筒、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2. 物理实验课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物理竞赛举办物理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竞赛内容涵盖物理知识、实验操作、创新设计等方面。

4. 物理科普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物理科普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5. 物理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企业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学科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活动实施1. 制定活动方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物理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2. 组织培训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操作培训,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科普讲座、实践活动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五、活动效果1. 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2.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物理教学实践活动(3篇)

物理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推进物理教学实践活动,我校物理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总结。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活动内容1. 物理实验课改革(1)优化实验课程设置,增加实验项目,提高实验课程比例。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加强实验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2. 物理课外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2)开展物理知识竞赛、物理实验技能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3)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物理教学研讨活动(1)定期开展物理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1. 物理实验课改革(1)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实验课程设置,增加实验项目。

(2)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对学生进行实验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2. 物理课外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2)开展物理知识竞赛、物理实验技能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3)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物理教学研讨活动(1)定期开展物理教学研讨会,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物理教学的实践方法包括(3篇)

物理教学的实践方法包括(3篇)

第1篇一、引言物理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的知识获取,更关乎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物理教学的实践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物理现象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摩擦力”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摩擦力的现象,如鞋子与地面的摩擦、车辆刹车等。

2.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浮力”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浮沉的情况,从而发现浮力与物体密度、体积的关系。

3.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电磁感应”时,可以通过动画展示电磁感应的产生过程。

三、注重实践教学1. 实验教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欧姆定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2. 社会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科技馆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3. 创新实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解“能量守恒定律”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能量转换装置,实现能量的转化。

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物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例如,在讲解“压强”时,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情况下压强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物理教育教学实践记录(3篇)

物理教育教学实践记录(3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我校物理教研组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以下是对本次实践活动的记录。

二、实践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提升学生物理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改进物理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探索物理教学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践内容1. 教师教学技能培训(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培训,如微课制作、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等。

(2)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3)开展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 课堂教学改革(1)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探究、小组合作、问题引导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教学评价改革(1)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

(2)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改进。

(3)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测,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4. 教学资源建设(1)收集整理优秀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实验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2)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3)鼓励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实践过程1. 教师教学技能培训(1)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教学技能培训,如微课制作、翻转课堂等。

(2)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如“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等。

(3)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观看优秀物理课堂教学视频,并进行研讨。

2. 课堂教学改革(1)教师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环节。

(2)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物理实践教学设计模板(3篇)

物理实践教学设计模板(3篇)

第1篇一、引言物理实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物理实践教学的质量,本文提出一个物理实践教学设计模板,旨在为教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演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实验部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基本实验。

2. 演示部分:物理现象演示、物理原理演示等。

3. 课外实践:物理小制作、物理竞赛、科技活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2)提出实验或演示目的,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或演示(1)实验准备:介绍实验器材、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数据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现象、原理和结论,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外实践(1)布置任务: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布置课外实践任务。

(2)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自主完成课外实践。

(3)成果展示:组织成果展示活动,分享实践经验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演示、课外实践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2. 结果评价:根据实验报告、演示作品、课外实践成果等,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

3. 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案。

2.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环境:关注教学环境,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七、教学案例1. 案例一:力学实验——探究牛顿第二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物理教学实践的方法(3篇)

物理教学实践的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逻辑思维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物理教学实践的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与物理现象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重力”这一概念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认知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讲解“浮力”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浮沉现象,如船、气球等,从而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

3. 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从而加深对光折射规律的理解。

三、注重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提问、引导、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2. 注重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图形、图像、实物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直观教学,运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3. 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物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电磁感应”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1.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物理专业教学实践报告(3篇)

物理专业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物理专业人才,我国高校物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不断深化和改革。

本报告以某高校物理专业教学实践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我国物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理论教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等基础课程,以及量子力学、凝聚态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前沿课程。

2. 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基础实验,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3. 科研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方法1. 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答疑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2. 现代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3.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5. 科研实践: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效果1. 学生基础知识扎实: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学生掌握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2. 学生实践能力较强:通过实验、科研实践等环节,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学生就业竞争力强:物理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就业前景广阔。

4.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高。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实践能力不足。

物理教学生活实践报告(3篇)

物理教学生活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将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我参加了本次物理教学生活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二、实践内容1. 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学生,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针对初中生,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我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从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2)针对高中生,我注重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讲授“电磁感应”时,我引导学生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电磁感应的条件和规律。

2. 实验教学实践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1)课前准备:我认真查阅资料,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实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我耐心指导学生,让他们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提高他们的实验思维。

3. 课外活动实践为了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我组织了课外活动。

(1)举办物理知识竞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2)开展物理实验制作:让学生动手制作物理实验器材,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参观科技馆: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让他们亲身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体会1.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物理学科教学实践(3篇)

物理学科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学科教学实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物理学科教学实践。

二、物理学科教学实践的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注重实践与探究物理学科具有实验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与探究,通过实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感悟物理知识。

3. 强化科学素养物理学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使学生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 促进全面发展物理学科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物理学科教学实践的方法1.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确保实验过程安全、可靠。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2. 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确保案例的典型性和实用性。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实践活动教学设计(3篇)

物理实践活动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掌握力的单位及其换算;(3)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教学难点:(1)力的单位及其换算;(2)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推门、拉手、踢球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力?力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力的概念(1)教师讲解力的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举例说明力的作用,如:推、拉、提、压、扭等;(3)引导学生总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2. 力的单位及其换算(1)讲解力的单位:牛顿(N);(2)介绍力的单位换算:1N=1kg·m/s²;(3)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的重量,并换算成牛顿。

3. 力的三要素(1)讲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通过实验演示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1. 分组实验:每组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力的作用效果。

2. 实验要求:(1)实验方案要合理,操作要规范;(2)实验数据要准确,分析要到位;(3)实验报告要完整,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结论等。

(四)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单位、三要素等;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力的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物理教学综合实践活动(3篇)

物理教学综合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物理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开展了物理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在活动中,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

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2. 创新实验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设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物理现象或问题,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利用实验器材进行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

3. 小组合作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

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学生可以学会沟通、协调、分工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物理知识竞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定期举办物理知识竞赛。

竞赛内容包括物理基础知识、实验操作、创新实验设计等方面。

通过竞赛,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5. 物理实验作品展示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验作品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创新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技巧等。

通过作品展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活动实施1. 制定活动方案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

物理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物理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3)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分析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摩擦力的概念;(2)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3)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 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摩擦力的例子?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二)新课讲授1. 摩擦力的概念:(1)播放摩擦力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摩擦力的产生;(2)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即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

2. 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1)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吗?(2)引导学生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3)讲解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 实验操作:(1)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2)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测量不同接触面积下的摩擦力大小;(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巩固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2. 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摩擦力的产生和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应用价值。

物理实践教学方法(3篇)

物理实践教学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物理实践教学方法。

二、实践教学方法的种类1. 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物理实践教学的核心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理规律。

实验教学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验证物理定律和理论,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2)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2.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决物理问题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引导学生围绕某个物理问题展开讨论,通过相互交流、碰撞,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讨论教学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某个物理问题进行讨论。

(2)全班讨论: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模拟物理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模拟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1)安全性高:模拟实验避免了真实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2)操作简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模拟实验。

(3)重复性强:模拟实验可以多次进行,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1. 实验前准备(1)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让学生了解实验背景。

(2)制定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数据记录等。

(3)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训,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2. 实验过程中(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理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讲授原 则
抽象思维若 以视 觉思维和听觉思维为基础就会 降低抽象思 维的难 度. 思维有逻辑性 , 把教学内容逻辑化处理 , 便于学生 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内容中总有一部分知识对学习和理解其它知识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 教师在授课中对这部分知识要精讲 细讲.教学 内容排序应该 掌握让学生消耗最少 的精力得 到最大收获的原则. 要根据具体教 学内容 , 排定不 同教学顺序.思想 方式有普遍性 ,由已知感悟未知 ,就是最普遍 的一条.熟知学生 已有 知识 与新知识 的衔接意义重大 .
2 一个模型
案例和模 型的应 用能降低知识的难度 , 激发学生对学 习的热爱 . 如设计狭义相对论 的想象模 型 : 有一辆公共汽车在一 条永远笔直 的公路上 以光速 一半 的速度高速行驶 , 车上有一 把木 制尺子 , 有一个走时准确 的钟 表 , 有一块几米长 的木板 , 还 有一个年轻人.路旁 , 有同样 的一把木制尺子 ,有同样的一个走时准确的钟表 , 有同样的一块几米长的木板 , 还有一个 目 视 范围无穷远 、目光无 所不透的同龄年轻人.此时 , 路旁的年轻人向车上望去时 , 发现车上 的钟表 比眼前的钟表走 慢了 , 车上 的年轻人还年轻貌美 时 ,自己已经是 白发苍苍 了, 这 就是钟慢效应.假设两钟都指向两点 , 车上还是 阳光明媚时 , 车下已是
漆黑一片, 时间失去了同时性.此时, 路旁的年轻人向车上望去时, 还发现车上的木板很短了, 车上的尺子按同样的比例缩 短 ,车上的年轻人成 了一 张画皮 , 这 就是 尺缩效应.
3 做题密方
在长期的解题 中,总结出以下规律 : 审题 ,加载工具 , 正推 , 逆推 , 加联 , 取舍 , 再加联 , 再取舍 , 进一步加联 , 结果. 审题 : 仔细读 问题 , 进入题景是解决问题 的第一 步. 通过这一步 , 明确 已知条件和暗藏条件 , 出题者达 到的 目的是什么 , 千万不要忽略 了哪一个条件 , 这是一个致命 的错误. 加载工具 : 对 已有思路 的问题 ,已有 的思路便 是解决 问题 的工具.对于一个陌生 的题 目, 联想条理化的知识而应用 于解 题就是加载工具的过程.万变不离其综,把知识条理化,把问题类别化,就能熟练的使用工具,提高解题效率. 正推: 从条件人手 , 利用 工具 ( 已有的思路 和条理化 的知识 ) 加 已知条件向结果 推进 的过程叫正推.正推的过程就是执 因导果 的过程.正推 的过程若 只有一条途径 , 正 推的结果往往就是题 目的答案.正推 的过程若有多条途径 , 正推的结果 往往 就是推 出的新条件.然后 由题给条件和推 出新条件 利用工具 ( 已有 的思路和条理化的知识 ) 继续 向前推进 . 逆推 : 把结果当作条件利用工具 ( 已有 的思 路和条理化 的知识 ) 进行推导的过程叫逆推.逆推 的过程就是执果联 因的过 程. 逆推 的过程若只有一条途径 , 逆推 的结果往往 就是题 目的条件.逆推的过程若有多条途径 , 逆推的结果往往就 是需要 由 已知条件推 出的新条件. 加联 : 正推 和逆推 的过程若有多条途径 , 由题给条件和推 出条件继续正推和逆推要注意方 向性 , 正推时要观察好结 果. 逆 推 时要 观察 好 已知条件 ,结果是正推要考虑 的方 向 ,已知条件是逆推要考虑的方向. 取舍 : 经过 了正推 、 逆推 和加 联 , 许许多多 的条 件全 部展现在眼前 , 会让你不知所措 , 取舍就是一个必然 的过程.取舍 时要注意方 向性 ,要观察好结果和 已知条件.与结果 和已知条件密切相关的条 件是要 留的 ,其余 是要舍 的. 再加联 , 再 取舍 ,进一步加联 :经过上述过程若还 没结 果 ,就要进行 加联一 取舍—加联 的重 复过 程.直至 问题解决.
物理学 的教学实践
齐 、 喻体化 , 抽象的知识就容易理解u .例如 : 把核外 电子绕核运动视为宏观波动 , 而波动有彼此的 穿插性 , 因而所有 电子绕核运 动的轨道 能重 叠. 光 的衍射可 以看作4 , : f L 处有一个新光源向外发光.光的干射可 以看作对立两 派光子间 的互相对抗 .电磁波 和微 观粒 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 , 可看作是一个一个 的粒子波形高速运动.能的转化 和守衡定律 可看作是物质永不 消失 .熵 是物质混乱度的量度可看作是单 位温度下分子的动 能等 .
第4 期
陈柯 : 质点 直线 运动与刚体定轴转动的对 比学习
参考文献 :
【 1 】 林 崇德 ,姜璐 ,王德胜 ,等.中国成人 教育百科全书 ・ 物理 ・ 机 M 】 .海南 :南海 出版公 司,1 9 9 4 【 2 】 程 守洙.普通物理学 ( 上册 )[ M] . 6版.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 0 0 6 【 3 】 李 寿松 ,张世 良,郭呈祥.物理学[ M ] .3 版.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 0 1 1 【 4 】 夏 兆阳.现代物理概论[ M ] .北京 :中国计 量出版社 ,2 0 0 4 :2 3 【 5 】 郝 习元 .对 比记忆法学 习刚体定轴转动 [ J ] .煤炭 职业技术 教育 , 2 0 0 3( 1 ) :3 7 【 6 】 钱卉仙 .对 称性原理在刚体定轴转动教学 中的应 用[ J ] .科技信息 ,2 0 1 0( 4 ) :5 1 6 [ 7 】 朱 文霞 ,王乐新 ,关 晓燕 , 等 .比较法 在大学物理教学 中的应用[ J ] .高师理科学 刊 , 2 0 1 1 , 3 1( 3 ) :1 0 0 - 1 0 2 【 8 】 陈红叶 ,刘协权 ,赵建君 ,等.浅谈大学 物理教学 中的比较法[ J 】 .物理通报 , 2 0 1 1( 1 )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