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审计抽样316

合集下载

审计学7-审计抽样

审计学7-审计抽样
②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容忍误差(即账户或交 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 注册会计师能够对某一账 户余额或某类经济业务总体特征做出合理评价的 条件下所愿意接受的最大金额误差。。
精品资料
附录:准则(zhǔnzé)节选
❖ 第二十四条 对总体的预计误差率或误差额的评估,有 助于设计审计样本(yàngběn)和确定样本(yàngběn)规 模。
(1)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计划阶段,根据审计 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 越小,需要选取的样本量就应越大。
(2)①在控制测试时,可容忍误差是注册会计师 在不改变对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的条件下所愿 意接受的最大误差。(样本误差率,即未遵守内 部控制制度(zhìdù)的无效或例外事件。 )
精品资料
3、统计抽样对注册会计师有三方面的益处 (1)有助于设计有效的抽样; (2)有助于衡量已获得证据的充分性; (3)有助于评价样本结果; (4)统计抽样能使注册会计师量化控制抽样风险。 4、统计抽样的意义在于 ①统计抽样能够科学(kēxué)地确定抽样规模 ②采用统计抽样,总体各项目被抽中的机会是均
❖ 1、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在设计样本时,应 当(yīngdāng)首先考虑将要达到的具体审计目 的,并考虑将要取得的审计证据的性质、可能 存在误差的条件以及该项审计证据的其他特征, 以正确地界定误差和审计对象总体,并确定采 用何种审计程序。
精品资料
2、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
(1)审计对象总体是注册会计师为形成审计结论, 拟采用抽样审计方法的经济业务及有关会计或其 他资料的全部项目。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对象 总体时,应保证其相关性和完整性。
2、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根本区别(qūbié)是: (1)统计抽样是利用概率法则来量化控制抽样风

内部审计考试题库及答案

内部审计考试题库及答案

内部审计一、单选(10)1、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时间(1941年)2、审计程序四个阶段(问你这个工作属于哪个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终结阶段后续审计阶段描述内部控制二、名词解释(20)1、内部审计P9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

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2、内部审计客体P10内部审计客体其实质是指内部审计对象和内部审计业务范围。

3、年度审计计划P23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4、审计计划P23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5、控制环境P131是指其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基础,是所有控制方式与方法赖以存在与运行的环境。

6、控制活动P132、P133是指确保管理层指令实现的各种政策与程序。

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7、审计发现P43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与内部控制的检查和测试过程中所得到的积极或消极的事实。

8、审计结论P43是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发现所做出的职业判断和评价结果,表明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持有的态度和看法。

9、审计抽样P256所谓审计抽样,就是在审计过程中,对总体对象进行少于100%的检查。

10、属性抽样P257即对审计对象总体进行定性评价的统计抽查方法,它要求抽查样本的回答是对或错,是或非。

11、独立性P12独立性指内部审计部门公正地履行职责时免受任何威胁其履职能力的情况影响,要达到有效履行内部审计部门职责所必须的独立程度。

12、变量抽样P258有时也称为货币抽样,主要用于对抽样总体进行定量评价的统计抽查方法。

13、内部审计程序P21是指在开展具体审计活动时,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遵循的先后工作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2010年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2010年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201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0.11.01•【文号】财会[2010]21号•【施行日期】2012.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财会[2010]21号财政部2010年11月1日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使用审计抽样,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要求注册会计师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该准则还要求注册会计师确定用以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审计程序的目的,审计抽样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第三条本准则作为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的补充,规范了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和选择审计样本以实施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以及评价样本结果时对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使用。

第二章定义第四条审计抽样(即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第五条总体,是指注册会计师从中选取样本并期望据此得出结论的整个数据集合。

第六条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第七条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一)随机选取样本项目;(二)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不同时具备前款提及的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为非统计抽样。

第八条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

抽样风险可能导致两种类型的错误结论:(一)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

细节测试审计抽样工作指南

细节测试审计抽样工作指南

细节测试中审计抽样工作指南一、前言1.为了规范细节测试中审计抽样工作,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制定本指南。

2.本指南主要目标在于指导审计人员在执行细节测试过程中如何确定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确定重要性水平。

如果采用审计抽样,如何进行样本设计、选取样本并实施审计程序、评价样本结果等工作,以实现细节测试的工作目标。

二、适用范围1.本指南中的审计抽样适用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对于其他审计项目可参照执行。

2.在实施细节测试过程中,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审计抽样或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

三、细节测试中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1.在确定实施细节测试审计程序范围时,应根据与所测试认定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对审计效率的要求,选取适当的测试项目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程序的目标。

2.细节测试选取项目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单独或综合使用这些方法。

3.选取全部项目测试是指对总体中的全部项目进行检查。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由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4.存在特别风险的项目主要包括:➢管理层高度参与的,或错报可能性较大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非常规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特别是与关联方有关的交易或余额;➢长期不变的账户余额,如滞销的存货余额或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余额;➢可疑的或非正常的项目,或明显不规范的项目;➢以前发生过错误的项目;➢期末人为调整的项目;➢其他存在特别风险的项目。

审计的抽样方法有哪些

审计的抽样方法有哪些

审计的抽样方法有哪些审计是指对财务报表、会计记录和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检查和验证的过程。

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审计人员通常无法对所有数据进行检查,因此需要使用抽样方法来进行审计。

抽样方法是在整体群体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本进行检查,以推断整个群体的情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审计抽样方法。

1. 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等概率地随意选取样本。

这种抽样方法能够保证每个样本都有相等的机会被选择,并且能够避免选择偏差。

随机抽样可以通过随机数表、随机数生成器或抽奖等方式实现。

2. 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从总体中选取样本。

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总体具有一定的结构规律的情况。

例如,可以按照总体中的序列号、时间顺序或其他规则选取样本。

3. 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层级,然后从每个层级中分别抽取样本。

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总体具有不同特征或不同重要性的情况。

通过分层抽样可以保证各个层级中的样本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代表性。

4. 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组,然后从每个群组中选择全部或部分样本进行检查。

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总体中群组内部相似度高而群组之间差异较大的情况。

通过整群抽样可以减小抽样误差,提高抽样效率。

5. 效应抽样:效应抽样是从总体中选择关键性或异常性较高的样本进行检查。

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审计人员认为某些样本可能存在重大错误或潜在风险的情况。

通过效应抽样可以集中审计资源,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验证。

6. 判断抽样:判断抽样是根据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经验选择样本进行检查。

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审计人员根据经验判断某些样本可能存在问题或风险的情况。

通过判断抽样可以结合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高审计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审计抽样方法,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来进行审计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抽样只是为了从样本中推断总体,因此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并且根据风险评估来确定抽样的大小和方法。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运用审计抽样方法,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抽样,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活动中,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从被审查和评价的审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并作出相应结论的过程。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确定抽样总体、选择抽样方法时应当以审计目标为依据并考虑被审计单位与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

第五条抽样总体的确定应当遵循相关性、完整性和经济性原则。

(一)相关性是指抽样总体与审计目标相关;(二)完整性是指抽样总体的内容能全面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三)经济性是指抽样总体的确定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第六条在审计抽样过程中,可以采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采用非统计抽样方法,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第七条抽取的样本应有代表性,具有与审计总体相似的特征。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在选取样本时,应当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以及审计过程中的检查风险进行评估,并充分考虑因抽样引起的抽样风险及其他因素引起的非抽样风险。

第九条抽样结果的评价应当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并以此为依据合理推断审计总体持征。

第三章抽样程序和方法第十条审计抽样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步骤:(一)根据审计目标及审计对象的特征制定审计抽样方案;(二)选取样本;(三)对样本执行审计测试;(四)评价样本;(五)根据样本评价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六)形成结论。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依据审计目标制定审计抽样方案,抽样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审计总体。

是指审计对象的各个具体单位组成的整体;(二)抽样单位。

是指构成审计总体的单位项目;(三)样本。

是指在抽样过程中从审计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单位组成的整体;(四)误差。

是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差异或缺陷;(五)可容忍误差。

审计抽样方法范文

审计抽样方法范文

审计抽样方法范文审计抽样方法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中,为了节约时间和资源,可以将抽样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确定需要审计的对象。

审计抽样方法通常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比例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等多种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随机抽样是指在抽样过程中,每个元素被选择的概率是相等的,从而使抽样结果具有代表性。

在审计中,可以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数发生器或随机数生成软件等工具来进行随机抽样。

这种抽样方法通常适用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各个属性都没有特定要求的情况下。

系统抽样是一种在抽样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选择样本的方法。

这种抽样方法通常适用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希望能够覆盖到全部样本且有系统性的选择样本的情况下。

例如,在审计发现一些分类的样本存在问题时,可以选择系统抽样来进一步审计该分类下的其他样本,以便全面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范围。

比例抽样是根据被抽样元素所占比例的大小来确定样本数量的方法。

在审计中,可以根据被审计对象的规模和问题的重要性来确定比例抽样的样本量。

例如,家公司有10个部门,其中财务部门是总部,其他部门分别是其下属的分支机构。

如果财务部门的问题更为重要,审计人员可以在整体抽样中增加财务部门的样本比例,以更全面地审计该部门。

非概率抽样是指非随机性的抽样方法,即抽样元素被选择的概率不是相等的。

这种抽样方法通常适用于有特定目的的抽样研究,例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些特定分类的样本存在问题,可以使用非概率抽样方法选择相似特征的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审计抽样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节约时间和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在选择抽样方法时,审计人员应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和审计目的来确定合适的抽样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第十章 审计抽样201201

第十章  审计抽样201201

第十章审计抽样201202审计抽样方法的运用是审计工作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

在有限的审计资源条件下,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审计费用,收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审计抽样的方法由最初的判断抽样发展到统计抽样,而统计抽样比起判断抽样,一定程度上又大大提高了审计结论的可靠性,控制和降低了抽样风险。

一、审计抽样的概念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审计抽样的基本目标是在有限的审计资源条件下,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形成和支持审计结论。

审计抽样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审计费用。

审计抽样不同于详细审计。

详细审计是指对审计对象总体中的全部项目进行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

那种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部分项目进行审计,并对所选项目本身发表审计意见的方法也不属于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审计人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将对运用审计抽样产生重要影响。

有些审计程序可以使用审计抽样,有些审计程序则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现详细说明:(一)风险评估程序审计人员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①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②分析程序;③观察和检查。

审计人员在实施上述风险评估程序时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

原因是:一方面,审计人员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而不需要对总体取得结论性证据;另一方面,风险评估程序实施的范围较为广泛,且所获取的信息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因此通常不涉及使用审计抽样方法。

但是,如果审计人员在了解控制的设计和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时,一并计划和实施控制测试,则会涉及审计抽样方法,但此时审计抽样仅适用于控制测试。

审计工作中的数据采样与抽样方法

审计工作中的数据采样与抽样方法

审计工作中的数据采样与抽样方法在审计过程中,数据采样与抽样方法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手段,用于判断被审计实体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本文将介绍审计工作中常用的数据采样与抽样方法,并分析它们的应用场景及相应的优缺点。

一、数据采样方法1. 目标性采样目标性采样方法是根据被审计实体的某一特定目标,选择与该目标相关的数据进行采样。

例如,在审计财务报表中的某项收入时,可以选择与该收入相关的交易记录进行采样,以验证其准确性。

2. 随机性采样随机性采样方法是以随机的方式从被审计实体的全体数据中选择样本进行检查。

这种方法能够减少主观性干扰,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常见的随机性采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等。

3. 立体采样立体采样方法是将目标性采样和随机性采样方法相结合,综合考虑被审计实体的特定目标和全体数据的随机性。

这种方法能够兼顾目标的准确性和样本的代表性,提高采样的效果。

二、抽样方法1. 反向抽样反向抽样是从已知异常事项或风险因素中抽取样本进行检查。

例如,在审计中发现特定的财务异常后,可以从中抽取样本进行详细审计,以确认异常是否反映了实际问题。

2. 非反向抽样非反向抽样是从正常事项或未知风险中抽取样本进行检查。

这种方法能够全面审查被审计实体的财务报表,减少疏漏的可能性。

常见的非反向抽样方法包括全面抽样和间隔抽样等。

3. 模拟抽样模拟抽样是通过模拟被审计实体的财务过程和交易行为,产生相应的样本进行检查。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不同的条件和情景,帮助审计人员全面了解和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三、应用场景和优缺点1. 目标性采样适用于具体的审计目标和重点领域,可以更加快速和准确地验证特定事项。

然而,此方法可能忽略其他潜在的问题,并且样本的代表性可能较差。

2. 随机性采样适用于需要全面检查被审计实体的财务报表的情况,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统计可信度。

但是,随机性抽样可能会导致一些重要的异常情况被忽略。

审计程序中的抽样方法

审计程序中的抽样方法

审计程序中的抽样方法抽样是审计程序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从总体中选取适当数量的样本,对样本进行审计测试,从而得出对总体的合理判断。

在审计过程中,抽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审计程序中常用的抽样方法以及其应用。

一、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按相同的概率,以无偏差地选取样本,从而保证每个总体单位被选中的机会相等。

这种抽样方法在审计程序中常用于对总体进行全面检查。

简单随机抽样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义总体:确定进行抽样的总体范围和特征。

2. 确定样本容量:根据总体大小和置信水平等因素确定样本容量。

3. 编制总体名单:将总体单位逐一列举,并编制总体名单。

4. 选取样本:按照无偏的原则,用随机数表或随机数发生器来选取样本。

5. 进行检查:对选取的样本进行检查,并将结果与总体进行比较。

6. 得出结论:根据样本的结果,对总体进行合理的判断,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是通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系统地选取样本,从而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

系统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单位有规则地排列或组织的情况下。

系统抽样的步骤如下:1. 定义总体:确定进行抽样的总体范围和特征。

2. 确定样本容量:根据总体大小和置信水平等因素确定样本容量。

3. 计算间隔:将总体的大小除以样本容量,得出间隔。

4. 选取起始点:随机选取一个起始点,从而确定第一个样本单位。

5. 依次选取样本:从起始点开始,每隔一个间隔选取一个样本单位,直到满足样本容量为止。

6. 进行检查:对选取的样本进行检查,并将结果与总体进行比较。

7. 得出结论:根据样本的结果,对总体进行合理的判断,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三、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指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小组,然后从这些小组中随机选取若干个小组作为样本进行检查。

整群抽样适用于总体具有一定内部结构特征的情况。

整群抽样的步骤如下:1. 定义总体:确定进行抽样的总体范围和特征。

第六章审计抽样

第六章审计抽样

第六章审计抽样第一篇:第六章审计抽样第六章审计抽样一、判断题1.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2.对于容易出现舞弊行为的现金、银行存款和贵重的原材料,应采用监督盘点。

()3.审计风险是随着审计抽样技术的产生而产生的。

()4.抽样风险存在于审计抽样,非抽样风险不是审计抽样中的风险,包括审计风险中不是由抽样所导致的所有风险。

()5.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

()6.可容忍误差是注册会计师在能够容忍的最大误差,它与需要选取的样本规模呈向关系。

()7.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测试应尽量应用统计抽样技术,因为运用统计抽样比运用非统计抽样更能提供审计准则所要求的充分、适当证据。

()8.可接受的抽样风险水平越低,样本量就越少。

()9.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误差越小,需选取的样本量就应越大。

()10.审查应收账款的余额时,发现被审计单位将对某客户的应收账款错记在另一客户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中,由于这并不影响会计报表应收账款的余额,所以,在评价抽样结果时,并不认为这是一项误差。

()11.注册会计师不论选用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只要运用得当,都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2.在细节测试中,可接受的抽样风险主要是指抽样风险中的误受风险,有时也包括误拒风险。

()13.由于抽样风险可以量化,注册会计师可以控制,但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不能量化,所以注册会计师无法控制非抽样风险。

()二、单项选择题1.究竟是选用统计抽样技术,还是选用非统计抽样技术,主要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对()的考虑。

A.成本效果方面 B.个人经验 C.样本规模 D.个人的判断能力2.()是由审计人员亲自到现场盘点实物,证实书面资料同有关的财产物资是否相符的方法。

A.监督盘存 B.观察法 C.调节法 D.直接盘点 3.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

审计师如何运用统计抽样技术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师如何运用统计抽样技术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师如何运用统计抽样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审计师需要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审计效率,以满足各方对审计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统计抽样技术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为审计师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将详细探讨审计师如何运用统计抽样技术来提高审计效率。

一、统计抽样技术的基本原理统计抽样是从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然后根据样本的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的抽样设计,使得样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总体,从而在对样本进行详细审查的基础上,对总体的情况做出较为准确的估计。

在审计中,统计抽样技术的应用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

通过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抽样方法、评估抽样风险等步骤,审计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内,获取关于被审计对象的有效信息。

二、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审计师在运用统计抽样技术时,首先需要根据审计目标和被审计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

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相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体规模较小、分布均匀的情况。

系统抽样则是按照一定的间隔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它适用于总体规模较大、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情况。

分层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些特征分成若干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分别抽取样本。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适用于总体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况。

整群抽样则是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然后随机抽取若干群作为样本进行审查。

当群内个体差异较小,而群间差异较大时,整群抽样较为适用。

审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抽样方法,以提高抽样的效率和效果。

三、确定适当的样本容量样本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样本容量过小,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总体的特征,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样本容量过大,则会增加审计成本,降低审计效率。

审计师在确定样本容量时,需要考虑总体规模、总体的变异程度、审计的重要性水平、可接受的抽样风险等因素。

审计抽样的相关问题和建议

审计抽样的相关问题和建议

审计抽样的相关问题和建议【摘要】审计抽样在审计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抽取样本进行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整体进行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并降低审计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审计抽样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抽样偏差、抽样样本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建议,比如改进抽样方法、扩大抽样样本量等。

在实施审计抽样时,还需注意事项,如抽样的随机性、抽样的可比性等。

审计抽样的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帮助企业在复杂的财务环境中提高审计质量。

通过持续优化和改进审计抽样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抽样将在未来的审计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审计抽样、概念、意义、方法、步骤、问题、改进建议、注意事项、重要性、应用前景、持续优化、改进。

1. 引言1.1 审计抽样的相关问题和建议审计抽样在审计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样本的抽取和检验,可以有效地评估被审计主体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

在实际操作中,审计抽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样本选择的代表性、抽样方法的选择、样本大小的确定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提高审计抽样的效率和准确性,以下是一些建议:审计人员应该在抽样方法和步骤的选择上要谨慎思考,根据被审计主体的特点和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来确定合适的抽样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审计人员在进行抽样时应该注意样本的大小,要根据被审计主体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来确定适当的样本大小,避免因样本过小或过大而导致抽样误差。

审计人员在抽样过程中应该注意记录和跟踪抽样过程中的关键信息,确保审计工作的可追溯性和可复审性,减少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遗漏。

定期对审计抽样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评估和优化,及时反馈和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审计抽样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通过以上建议,可以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审计抽样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正文2.1 审计抽样的概念和意义审计抽样是审计工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从大量数据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检查,以评估整体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抽样知识点总结

审计抽样知识点总结

审计抽样知识点总结一、审计抽样的概念和目的审计抽样是指审计员根据一定的方法,从整体中抽取一部分数据或者事项,进行详细的审计工作,以代表性地评价整体情况。

审计抽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审计工作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审计抽样的特点1. 抽样是随机选择一部分数据进行审计,所以对于被审计对象来说是无法预测的,保证了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抽样可以大大减少审计工作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3. 抽样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为只是抽取了一部分数据进行审计,可能会忽略了一些重要的问题。

三、审计抽样的基本原则1. 代表性原则:抽样要求被选取的样本要有足够的代表性,能够代表整体的情况。

2. 客观性原则:抽样过程应当客观公正,不受个人主观意识和偏见的影响。

3. 抽样精度原则:抽样应当以达到一定的置信度和精度为目标,使得抽样结果具有合理的可靠性。

4. 选择随机性原则:抽样应当是以随机抽取的原则进行,不受主观意识的干扰。

四、审计抽样的方法1. 随机抽样:根据一定的随机抽取原则,从整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计。

2. 分层抽样:根据被审计对象的不同特点,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3. 整群抽样:直接对整体进行抽样,不需要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分类。

五、审计抽样的步骤1. 确定抽样目标:明确需要抽样的具体内容和范围,确定抽样的目的和依据。

2. 制定抽样计划:根据抽样目标和依据,制定抽样方案和抽样的方法。

3. 抽样实施:按照抽样计划进行实际的抽样工作。

4. 样本检验:对抽取的样本进行详细的检验和分析。

5. 结果评价:根据抽样结果进行整体的评价和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六、审计抽样的风险1. 代表性不足:由于抽样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选取的样本不足以代表整体情况。

2. 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可能导致部分样本的差异被放大,产生误差。

3. 抽样偏差:由于抽样的非随机性,可能导致样本的选择不够客观,产生偏差。

第11章__审计抽样

第11章__审计抽样
可容忍错报的确定是以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 平的初步评估为基础。某账户的可容忍错报实际上就是该账 户的重要性水平。它是该账户的错报与其他账户的错报汇总 起来不会引起财务报表整体重大错报的最大金额。
对特定的账户而言,当抽样风险一定时,如果注册会计师确 定的可容忍错报降低,所需的样本规模就增加。
使用统计抽样方法时,注册会计师必须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 行量化,并利用根据统计公式开发的专门的计算机程序或专门的 样本量表来确定样本规模。
在非统计抽样中,注册会计师可以只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行 定性的估计,并运用职业判断确定样本规模。
2019/9/9
审计
12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1.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细节测试旨在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进行测 试, 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计价认定的测试。注册会计师实 施审计程序的目标就是确定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例如, 通过在账户余额中选取项目进行测试,注册会计师可以检查出 那些虚构项目、余额中不应包含的项目(分类错误的项目)以 及估价错误的项目。
1. 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使用审计抽样
2. 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 制测试。
3. 在实质性程序中,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 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 多项认定,或对某些金额作出独立估计。在实施实质性分析 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 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离散的具有识别特征 的子总体(层),以提高审计效率。界定子总体时,应当使 每一抽样单元只能属于一个层。

审计抽样和选择性测试方法

审计抽样和选择性测试方法
21
三、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考虑
2. 影响审计效率的抽样风险 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
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不足风 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 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误 拒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
22
三、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考虑
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
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 账款的存在性),或对某些金额做出独立估计(如陈旧存货 的价值)。 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14
二、获取审计证据时对审计抽样 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方法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也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尽量降低 非抽样风险。
27
四、样本设计
样本设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样本进 行计划。
在计划样本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 程序的目标、抽样总体的属性、抽样单 元、误差的构成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
28
四、样本设计
(一)审计程序目标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审计样本时,首先应考虑拟审计程 序将要达到的测试目标。
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 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对于未留 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 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 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涉及审计抽样。
13
二、获取审计证据时对审计抽样 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方法的考虑
(三)实施实质性程序时对审计抽样的考虑 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
7
一、审计抽样的含义
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设计适 当的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

第十章审计抽样ppt课件

第十章审计抽样ppt课件
精品课件
2定义总体、抽样单元及分层
可以按照货币金额对账户余额进行分层
例如,将应收账款账户按其金额大小分为三层,即账 户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账户金额为5000元~10000元的 ,账户金额在5000元以下的。对于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应 收账款账户,应进行全部函证;对于金额在5000元~10000 元以及5000元以下的应收账款账户,则可采用适当的选样 方法选取进行函证的样本。
指总体的某一特征在各项目之间差异程度
控制测试中,一般不考虑总体变异性。
细节测试中,要考虑特征的变异性。总体项目的
变异性越低,需要的样本规模越小;总体变异性越高 ,需要的样本规模越大。
可以通过分层,将总体分为相对同质的组,以尽可能 降低每一组中变异性的影响,从而减小样本规模。
精品课件
1确定样本规模
(5)总体规模
(2)可容忍误差
审计人员能够容忍的,总体的最大 误差
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可容忍 误差越大,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小。
精品课件
1确定样本规模
控制测试中,在不改变其对被审计单位内部
控制制度可信赖程度的前提下,愿意接受的最大 误差。
细节测试中,对某一账户余额或某类经济业务总
体特征作出合理评价前提下,愿意接受的最大金额误 差,即可容忍错报。
精品课件
2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
误受风险
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 的风险。 可能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误拒风险
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 的风险。 可能增加不必要的审计程序。
精品课件
二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对特定总体而言,样本规模越小,抽样风 险越大;样本规模越大,抽样风险越小。
样本规模 反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审计人员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4)审计人员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5)其他原因。在有些情况下,即使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实施检 查,审计程序也可能无效。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控制
1、对于抽样风险 ◆ 只要使用了审计抽样,抽样风险就总会存在 ◆ 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审计人员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 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2、对于非抽样风险 ◆ 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可以降低、消除或防范。 ◆ 虽然在任何一种抽样方法中审计人员都不能量化非抽样风险, 但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 指导、监督和复核,以及对审计人员实务的适当改进,可以将非 抽样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三)误差
• 样本误差与推断总体误差:样本误差是 CPA实施审计程序后,在样本中已识别的 误差;推断总体误差,由样本误差推断得 出。
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
是否所有项

目都重要

是否有个别

重大项目

是 是否需要
抽样
否 不实施任何审计程序或实施 分析程序等无需抽样的审计
程序
选取全部项目 选取特定项目
审计抽样
二、审计抽样中的基本概念
• (一)总体、样本及抽样单元 • 1、总体:指注册会计师从中选取样本并据此得出
结论的整套数据。 • 2、样本:是指从总体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定要求和方法所抽取
(2)影响审计效率的抽样风险:可能使审计人员增加不必要审计程序。
3、表现形式:
(1)在控制测试中: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
◆ 信赖过度风险: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 信赖不足风险: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2)在实质性程序中: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
◆ 误受风险: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
统计抽样的优点: (1)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 制风险
——这是与非统计抽样最重要的区别 (2)有助于审计人员高效地设计样本,计量所获取证据的充分 性,以及定量评价样本结果
(二)选取特定项目
1、选取特定项目时,审计人员只对审计对象总体中的部分项目进 行测试
2、选取的特定项目可能包括:
(1)大额或关键项目;
(2)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
(3)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4)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 项目。
3、选取特定项目不同于审计抽样
不同点在于:并非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 误拒风险: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
案例
• 某单位的费用报销制度必须经过主管的 签字才能报销,1年报销了2万笔
• 如2万笔里只有5次经那个人批准,其他 的都没有经那个人批准,审计时从2万笔 里抽3笔,3笔都签字了----信赖过度。
• 如一年就5次没有审批,其他都审批了, 结果一抽全抽出来了----信赖不足。
学习情境六 进行审计抽样
学习情境六 进行审计抽样
本章概要
1.审计抽样概述 2.审计抽样过程 3.属性抽样审计 4.变量抽样审计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一、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在设计审计程序时,审计人员应当确定选 取测试项目的适当方法,具体包括:
选取全部项目 选取特定项目 审计抽样
(一)选取全部项目 通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审计人员应考虑选取 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1.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 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 审计证据。 3.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 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通常更适用于细节测试, 而不适合控制测试。
选取特定项目进行审计时,不符合审计人员选择标准的项目将 没有机会被选取,因此,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不能根据所测 试项目中发现的误差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的误差。
4、当总体的剩余部分重大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是否需要针对该 剩余部分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即对剩余项目实施审计 程序,包括实施分析程序 和 细节测试 。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审计测试目的是为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3、适用范围。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都适用,但它并 非对这些测试中的所有技术方法都适用。
一般来说,审计抽样可在检查、监盘、函证中可以广泛运用, 但通常不适用于 询问、观察 和 分析性程序。
三种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图
非抽样风险
1、定义: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 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一般而言,注册会计师将非 抽样风险界定为采用不适当的审计程序,或者误解审计证据而没 有发现误差等风险。
2、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下列情况:
(1)审计人员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2)审计人员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审计人员未 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并代表总体的那部分单位所构成的全体。 • 3、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二、审计抽样中的基本概念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
1、定义: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
影响审计
影响审计
目实施与样本效同果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效的率 可能性。
2、分类:
(1)影响审计效果的抽样风险: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的结论。
(三)审计抽样
1、定义: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 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 会。
审计抽样能使审计人员通过获取和评价与被选取项目某些特征 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结 论。
2、审计抽样的三个特征:
(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100%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 可容忍误差:指审计人员能够容忍的最大 误差。
• 预计总体误差:指审计人员预期在审计过 程中发现的误差 。
三、审计抽样的种类
随机抽样
统计抽样 系统抽样
1.按抽样决策依据不同
任意抽样
非统计抽样
2.按所了解总体特征不同
判断抽样
属性抽样
变量抽样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才是“统计抽样”: (1)随机选取样本; (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不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为非统计抽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