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1674‐4616.2015.01.015
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
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蒋 勋 刘斯敏 于双亲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医院,广西柳州 545002
目前,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所患的是无明确病因的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具有多种证型,常见的有肝阳上亢证和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头重足轻[1]。肝肾阴虚证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不足所表现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耳鸣。本研究分析了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患者共120例。肝阳上亢证患者60例,其中男51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55.8±6.7)岁;肝肾阴虚证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58.7±8.6)岁。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
使用便携式动态血压仪[国食药监械(进)字2004第2212013号],将袖带绑缚于患者左上臂,6:00am~22:00p m,每30min测量血压1次,22:00p m~6:00am,每1h自动测量血压1次,记录日、夜间及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血压负荷(收缩压>140mm Hg,舒张压>90mm Hg的百分率)。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证型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肝阳上亢证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肝肾阴虚证组(P<0.01),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肝肾阴虚证组(P<0.01)。见表1。
2.2 2证型组24h全程血压比较
2证型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压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证型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n=60,mm Hg,-x±s)
组别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日间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动脉压
肝肾阴虚证组134.7±13.679.6±4.9148.7±14.084.6±7.0109.9±15.7120.0±16.5
肝阳上亢证组152.2±9.0*88.6±9.1*133.7±11.9*79.2±9.0*123.2±12.2*109.5±18.9*
与肝肾阴虚证组比较*P<0.01
表2 2证型组24h全程血压比较(n=60,-x±s)
组别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平均动脉压(mm Hg)收缩压>140mm Hg(%)舒张压>90mm Hg(%)肝肾阴虚证组144±13.783.0±6.7115.9±14.152.5±20.346.7±17.6
肝阳上亢证组148±9.185.7±8.9116.8±13.456.9±12.452.2±18.9
3 讨论
近几年来,动态血压监测法已成为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证型的主要研究方法。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排除“白衣效应”对血压的干扰,获得患者全程血压值又能时刻观察血压波动性。鉴于动态血压监测的这些优势,该方法在临床上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2]。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肝阳上亢证组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呈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肝肾阴虚证组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呈昼低夜高的变化规律。但2组24h全程动态血压值、平均动脉压及血压负荷无明显差异,表明决定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因素在于动态血压的昼夜变化规律,而不是单单取决于患者体检时随测的血压值[3]。由于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在白天进行血压监测,这样就使患者自身的血压波动情况产生了一定的隐蔽性,进而增大了误诊率,也会导致医师的错误用药,所以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是一种能够弥补此项弊端的有效监测方式,应作为医师和患者的首选检查和诊断的方法[4‐5]。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肝肾阴虚两证型昼夜间的血压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性,所以24h动态血压监测是能够辨别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与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张会珍,肖冬,李延敬,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278‐5279.
[2] 赵顺芳,李利华,吴新华,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诊治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3):330‐331.
[3] 杨瑜莹,范亮,汤洪,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567‐3569.[4] 王晶,张金彪,丛燕楠,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微出血患者动态血压特征[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
(7):431‐433.
[5] 秦培强,盛峰华.原发性高血压诊疗及动态血压结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0):9‐11.
(收稿日期:2014‐10‐03)
(上接第36页)
肝功能损害分型统计,清热解毒类药物占36%,祛风化湿类药物占32%,活血化瘀类药物占24%,补益气血类药物占8%,可见清热解毒类药物诱发肝损害的比例最高。见表2。
表2 各类药物诱发肝损害情况分析(例,%)
药物类型肝细胞型胆汁瘀积混合型总计
清热解毒8(16)5(10)5(10)18(36)祛风化湿6(12)3(6)7(14)16(32)活血化瘀5(10)3(6)4(8)12(24)补益气血1(2)1(2)2(4)4(8)
2.5 治疗情况
患者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并予以保肝抗炎、对症治疗后,治愈35例,好转15例,无一例病死,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3 讨论
药物性肝损害大多为医源性疾病,起病隐匿,临床容易被忽视病情,通过此组病例不难发现:①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中成药类尤其以骨关节镇痛药物、药物成分以清热解毒为主的药物最易引起肝损害,故在临床运用此类药物,尤需要注意监测肝功能水平;②中药联合用药时,常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发肝损害,故中成药类建议尽量避免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用时,可因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成新的肝毒性物质而引起肝脏病变[3];③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有毒药物的监控,特别是骨关节病、皮肤病、肿瘤疾病的中药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不良反应记录,进一步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④降低中药的误服率、不规范用药。
因此,中药所致的肝损害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应对中药的毒性有正确认识并合理运用。
参 考 文 献
[1] 龚小慧.中草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原因及对策[J].湖北中医杂志,2011,5(33):70‐72.
[2] 叶维法.临床肝胆病学[M].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23‐724.
[3] 方红.药物性肝损害5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8,3(6):110.
(收稿日期:201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