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孤独的人群》

合集下载

-我读《孤独的人群》

-我读《孤独的人群》

这个时代的孤独-----我读《孤独的人群》《孤独的人群》是美国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于1966年出版的针对美国社会性格变动研究的社会性格论著作,距离今天已近半个世纪之久,读来难免有些晦涩,但读到深处,我惊喜的发现,原来这所谓的美国社会性格变动的理论在现在的中国竟也是适用的,它不单单存在于美国社会,更存在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任何社会中,它可以解释现在社会中“贫富差异”“人生观的转变”以及“丁克家庭”等这一系列令我们困惑的社会现象,曾浅读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和现在畅销的《九型人格》,可是《孤独的人群》确实从完全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看待这个社会、看待不同社会现象、看待不同性格人群导致的不同行为的事件,以致更好的理解了我们这个越来越孤独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的孤独。

精神分析的性格类型学是从个人出发,进而发展到社会,以点概面的形式由个人总结了具有这种特征的一系列人,从而上升到对这个社会人群的理解。

而理斯曼却是以美国社会的特殊历史发展为起点,以整个社会作为大的着力点,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活动、社会现象以及社会经济或生产力发展的进程来分析具体社会阶层(本书主要指美国中产阶级)的性格变化。

社会环境决定社会性格。

社会学教材中对于社会化的解释很明确: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我们巨大的社会体制在较宽泛的范围内孕育了一种渐渐适合社会的个人性格,我们在渐渐的磨平自己与社会不相符的棱角,而圆滑的适应融入这个社会,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社会的不同形态决定了拥有不同形态社会性格群体的存在。

那么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快速创新、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我们与这个宇宙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为什么反而会越来越孤独呢?孤独显然已经成了一个社会的流行词汇。

似乎每个人都深感孤独:漂泊在异乡的农民工和他们留在故乡留守的儿女、城市街头的流浪艺人、拥有高学历硬文凭的知识分子、城市白领、空巢家庭中子女远离的老人、小本经营的老板、试图大展身手有所作为的官员、忙的日夜颠倒的CEO……这种孤独似乎看上去非常不同,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生活轨道接触人群,不同的梦想……但是这种不安又是如此的相似,在这个社会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被某种“高远的目标”所驱使,以至于几乎没有人能安于现状,似乎这是与这个社会极不相符的一种价值观,安于现状者不得不为自己的安于现状而辩解,这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孤独。

孤独的人群读书报告

孤独的人群读书报告

孤独的人群读书报告《孤独的人群》这本书从性格、政治、自主性三方面讨论美国人社会性格的形成及演变。

理斯曼(David Riesman)试图通过对美国都市中产阶级性格取向、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研究,揭示消费社会文化特征。

一、社会性格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在《孤独的人群》开篇部分,他首先对社会性格作了如下界定:所谓社会性格并非个人特有的气质、才干、生理和心理属性,而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间共享的那部分性格”(if!supportFootnotes)(1)(endif),是在“社会和历史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个人驱动力和满足需要结构”(if!supportFootnotes)(2)(endif)。

理斯曼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化,认为在人口变化曲线与社会特性的变化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并以这一论点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传统导向型性格、自我导向型性格和他人导向型性格的概念。

传统导向型性格普遍存在于人口高增长潜力时期,即前工业社会,“他们的顺承性来源于遵循传统的内在倾向”(if!supportFootnotes)(3)(endif),其成员的社会生活受到传统礼仪和习俗的严格限制,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学习如何理解和继承持续了几个世纪的传统行为模式。

在这样的社会里,个人必须服从传统的支配,因而形成了一种以传统为导向的性格。

传统导向者受“羞耻感”(if!supportFootnotes)(4)(endif)的驱使,渴望自己的行为能获得他人认同。

内在导向型性格主要存在于工业社会早期的人口过渡增长阶段。

“他们的顺承性来源于早年生活的内心目标”(if!supportFootnotes)(5)(endif),理斯曼将此称作“心理陀螺仪”(if!supportFootnotes)(6)(endif)。

借用弗洛伊德的话说,内在导向者的一切行为必须接受“超我”的检验,一旦脱离既定轨道,个体便会遭受良心谴责,产生深刻的“罪恶感”(if!supportFootnotes)(7)(endif)。

课文翻译英美报刊阅读教程中级精选本第五版端木义万Lesson18

课文翻译英美报刊阅读教程中级精选本第五版端木义万Lesson18

Lesson 18 Those Rugged Individuals美国个体主义价值观美国个体主义价值观No ideal may be held more sacred in America, or be more coveted by others, than 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l freedom. 在美国,没有什么理想比个人自由原则更神圣,也没有什么理想比个人自由原则更令人垂涎。

更令人垂涎。

Given the chance to pursue the heart's desires, our Utopian vision claims, each of us has the ability and the right to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我们乌托邦式的愿景宣称,只要有机会去追求内心的渴望,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权利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和权利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This extraordinary individualism has prevailed as the core doctrine of the New World through four centuries, bringing with it an unrelenting pressure to prove one's self. 四个世纪以来,这种非凡的个人主义一直是新世界的核心信条,随之而来的是证明自我的无情压力。

明自我的无情压力。

The self self--made man has been America's durable icon, whether personified by the prairie homesteader or the high prairie homesteader or the high--tech entrepreneur.'白手起家的人是美国经久不衰的偶像,无论是草原上的农场主还是高科技企业家都是他们的化身。

孤独的人读后感参考5篇

孤独的人读后感参考5篇

孤独的人读后感参考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活动文案、应用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activity copywriting, applicatio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孤独的人读后感参考5篇只有在读后感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才能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读后感是我对书中角色和情节产生共鸣的方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孤独的人读后感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孤独的人读后感最新5篇

孤独的人读后感最新5篇

孤独的人读后感最新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孤独的人读后感最新5篇读后感能够让读者与书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传递,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冲突和矛盾的思考和感受,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孤独的人读后感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卫李斯曼 孤独的人群英文原著

大卫李斯曼 孤独的人群英文原著

大卫·里斯曼(David L. Riesman)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曾在《独立心态》一书中提出了六种不同类型的性格:内向型、外向型、理智型、感情型、感知型和直觉型。

但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当属《孤独的人裙》(The Lonely Crowd),这部书被誉为20世纪美国社会学经典之一,对后世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孤独的人裙》的主题和核心观点大卫·里斯曼在《孤独的人裙》中主要探讨了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关系。

他认为,传统社会是以裙体为中心的,而现代社会则更多地以个体为中心,这导致了人们彼此之间的孤立和疏离。

在这一背景下,人们的行为更多地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期望的影响,而非自我内在的价值观和原则。

里斯曼还指出,现代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外向型”和“内向型”的人格趋势,这种趋势会影响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和行为表现。

2. 《孤独的人裙》对社会的影响《孤独的人裙》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部书对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启发作用。

其中,里斯曼提出的“其他导向型”和“内省型”等概念,为后来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

《孤独的人裙》也引起了社会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里斯曼通过对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的深入剖析,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孤独和疏离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反思。

《孤独的人裙》不仅影响了学术界,也对社会产生了实际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很多社会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这部书中的观点和分析,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和解决之道。

3. 《孤独的人裙》对个人的启发和影响除了对社会和学术界的影响外,《孤独的人裙》对个人的启发和影响也是深远的。

这部书通过对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的深入分析,引发了人们对自身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反思。

很多读者通过阅读这部书,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和对社会的理解,提高了对自我的认识和社会关系的敏感度,进而改善了自身的社交和心理状态。

社会学学生必读100本书

社会学学生必读100本书

社会学系学生阅读书目(第一批):1.《社会学》戴维"波普诺辽宁人民(或华夏)出版社2.《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华夏(或上海译文)出版社3.《西方社会学》W.D.珀杜河北人民出版社4.《社会学理论》D.P.约翰逊国际文化出版社5.《现代社会学理论》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6.《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乔纳森"H"特纳华夏出版社(及天津、浙江)7.《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8.《社会学十大概念》让"卡泽纳弗上海人民出版社9.《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斯"韦伯上海人民出版社10.《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乔治"H"米德中国城市出版社11.《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齐尔格特"鲍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2.《社会学二十讲》亚历山大华夏出版社13.《世纪末社会理论》杰夫瑞"C"亚历山大上海人民出版社14.《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5.《社会学的想像力》赖特"米尔斯三联书店16.《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尼格尔"多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7.《结构主义的视野》汤姆"R"伯恩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8.《实用主义与社会学》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19.《社会学与社会组织》米尔斯、帕森斯等浙江人民出版社20.《社会学思想名家》刘易斯"A"科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学系学生阅读书目(第二批):21.《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罗伯特.默顿三联书店22.《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彼得.布劳华夏出版社2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欧文.戈夫曼浙江人民出版社24.《心灵、自我与社会》乔治.米德上海译文出版社2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卡尔.曼海姆商务印书馆26.《社会契约论》卢梭商务印书馆27.《共有的习惯》爱德华.汤普森上海人民出版社28.《论传统》E.希尔斯上海人民出版社29.《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格尔哈斯.伦斯基浙江人民出版社30.《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丹尼斯.史密斯上海人民出版社31.《现代性的后果》安东尼.吉登斯译林出版社32.《社会权力的来源》迈克尔.曼上海人民出版社33.《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4.《学术与政治》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35.《宗教社会学》格奥尔.西美尔上海人民出版社36.《社会的构成》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37.《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38.《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迪尔凯姆(涂尔干)华夏出版社39.《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斯.韦伯华夏(中央编译)出版社40.《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尼尔.丁.斯梅尔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会学系学生阅读书目(第三批):41.《道德教育》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42.《共同体与社会》费迪南.滕尼斯商务印书馆43.《社会分工论》爱弥尔.涂尔干三联书店44.《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45.《经济与社会》马克斯.韦伯商务印书馆46.《货币哲学》格奥尔.西美尔华夏出版社47.《社会学》格奥尔.西美尔华夏出版社48.《知识社会学问题》马克斯.舍勒华夏出版社49.《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50.《普通社会学纲要》V.帕累托三联书店51.《保守主义》卡尔.曼海姆译林出版社52.《原始分类》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53.《价值的颠覆》马克斯.舍勒三联书店54.《资本主义的未来》马克斯.舍勒三联书店55.《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卡尔.曼海姆三联书店56.《文明的进程》第一、二卷诺贝特.埃利亚斯三联书店57.《不平等和异质性》彼特.布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8.《论集体记忆》莫里斯.哈布瓦赫上海人民出版社59.《交往行动理论》第一、二卷哈贝马斯重庆出版社60.《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彼得.伯克上海人民出版社社会学系学生阅读书目(第四批):61.《儒教与道教》马克斯.韦伯商务印书馆62.《奢侈与资本主义》维尔纳.桑巴特上海人民出版社6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64.《自杀论》爱弥尔.涂尔干商务印书馆65.《孤独的人群》大卫.理斯曼南京大学出版社66.《街角社会》威廉.富特.怀特商务印书馆67.《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刘易斯.科塞中央编译出版社68.《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列文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9.《信任》弗朗西斯.福山海南出版社70.《神圣的帷幕》彼得.贝格尔上海人民出版社71.《德川宗教:现代日本的文化渊源泉》贝拉三联书店72.《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W.I.托马斯、兹纳涅茨基译林出版社73.《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74.《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佩里.安德森上海人民出版社75.《家庭》古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76.《精英的兴衰》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上海人民出版社77.《帝国的政治体系》S.N.艾森斯塔德贵州人民出版社78.《尼加拉:19世纪巴厘剧场国家》克利福德.吉尔兹上海人民出版社79.《东方专制主义》卡尔.魏特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0.《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巴林顿.摩尔华夏出版社社会学系学生阅读书目(第五批):81.《社会实在问题》阿尔弗雷德.许茨华夏出版社82.《个体化社会》齐格蒙特.鲍曼上海三联83.《大分裂》弗朗西斯.福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4.《疯癫与文明》米歇尔.福柯三联书店85.《地方性知识》克利福德.吉尔兹中央编译出版社86.《文化的解释》克利福德.吉尔兹上海人民出版社87.《驯服偶然》伊恩.哈金中央编译出版社88.《后现代性及其缺憾》齐格蒙.鲍曼学林出版社89.《立法者与阐释者》齐格蒙特.鲍曼上海人民出版社90.《实践与反思》皮埃尔.布迪厄中央编译出版社91.《规训与惩罚》米歇尔.福柯三联书店92.《艺术的法则》皮埃尔.布迪厄中央编译出版社93.《民族-国家与暴力》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94.《致命的自负》F.A.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5.《通往奴役之路》F.A.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6.《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A.麦金太尔当代中国出版社97.《人的条件》汉娜.阿伦特上海人民出版社98.《流动的现代性》齐格蒙特.鲍曼上海三联书店99.《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弗朗西斯.福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0.《后现代社会理论》乔治.瑞泽尔华夏出版社《社会学》其他书目推荐《社会学》书目推荐杂志:《社会学研究》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社会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杂志上海大学主办教材:《社会学》上下册(美)伊恩.罗伯逊商务印书馆《社会学》上下册(美)戴维.波普诺辽宁人民出版社《社会学》(英)安东尼.吉登斯北京大学出版社《批判的社会学导论》纪登斯(廖仁义译)台北:唐山书局历史与理论:《社会学思想名家》科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当代社会学理论》(美)波洛玛华夏出版社《文化和社会人类学》(美)罗伯特.莫非中国文联出版社《当代人类学》(美)威廉.A.哈维兰上海人民出版社《人文类型》弗恩著费孝通译商务印书馆《比较社会学》包智明知识出版社《文化与进化》哈定.托马斯浙江人民出版社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心理学的大师们》(美)舍伦伯格辽宁人民出版社《社会心理学》(美)巴克.克特南开大学出版社推荐:《代价论——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郑也夫三联书店《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郑杭生《费孝通文集》特别是《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费孝通《跨越边界的社区》项飚基础:高等数学特别是《概率论》《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此外:1、《金翼(传统中国家庭的社会化过程)》,林耀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这是一部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著作,以小说体裁的形式描述中国的乡村,运用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有针对性地、系统全面地进行社会调查,《金翼》是一本充满丰富经验的好书。

毛概老师推荐阅读的哲学经典著作

毛概老师推荐阅读的哲学经典著作

经典著作(A)柏拉图(Plato):《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余灵灵,罗林平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奥古斯丁(Augustinus, Aurelius):《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笛卡尔(Descartes, R.):《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 2000培根(Bacon, F.):《新工具论》,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4※□洛克(Locke, J.):《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休谟(Hume, D.):《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1※斯宾诺莎(Spinoza, B.):《知性改进论》,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96※卢梭(Rousseau, J.):《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96※□◎康德(Kant, I.):《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2※□;《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历史理性批判》,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1※费希特(Fichte, J. G.):《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梁志学、沈真译,商务印书馆,1997※黑格尔(Hegel, G. W. F.):《小逻辑》,贺麟,商务印书馆,1980※□;《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美学》、《哲学史讲演录》等著作的序言和导论※费尔巴哈(Feuerbach, L. A.):《宗教的本质》,人民出版社,1999年※马克思(Marx, K.):《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 1962※恩格斯(Engels, F.):《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 1997※普列汉诺夫(Plekhanov, G. V.):《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真译,三联书店, 1965※孔德(Comte, A.):《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商务印书馆, 1996※穆勒(Mill, J. S.):《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1959※斯宾塞(Spencer, H.):《社会学研究》,张宏晖, 胡江波译,华夏出版社, 2001尼采(Nietzsche, F.):《偶像的黄昏》,周国平译,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1※赫胥黎(Huxley, T. H.):《进化论与伦理学》,《进化论与论理学》翻译组译,科学出版社,1971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Bergson, H.),刘放桐译,商务印书馆,1963詹姆斯:《实用主义》(James, W.),陈羽伦、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79※杜威(Dewy, J.):《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1989※□罗素(Russell, B.):《哲学问题》,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9※□;《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陈启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卡尔纳普(Carnap, R.):《哲学和逻辑句法》,傅季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L.):《逻辑哲学论》,贺绍甲译,商务印书馆, 1996※◎波普尔(Popper, K.):《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华夏出版社,1987※;《猜想与反驳》,傅季重、纪树立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范景中、李本正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库恩(Kuhn, T.):《科学革命的结构》,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胡塞尔(Husserl, E.):《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 1999;《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海德格尔(Heidegger, M.):《面向思的事情》,陈小文, 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 1996萨特(Sartre, J.):《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熙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雅斯贝斯(Jaspers, K.):《时代的精神状况》,王德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伽达默尔(Gadamer, H-G):《哲学解释学》,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罗尔斯(Rawls, J.):《正义论》(第1章),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哈贝马斯(Habermas, J.):《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999;《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 1989※罗蒂(Rorty, R.):《后哲学文化》,黄勇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哲学经典著作:东方:《老子》、《庄子》,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社会学经典著作100部

社会学经典著作100部

社会学经典著作100部社会学经典著作100部社会学系学⽣阅读书⽬(第⼀批)1.《社会学》戴维·波普诺辽宁⼈民(或华夏)出版社2.《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华夏(或上**)出版社3.《西⽅社会学》.珀杜河北⼈民出版社4.《社会学理论》.约翰逊国际⽂化出版社5.《现代社会学理论》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6.《现代西⽅社会学理论》乔纳森·H·特纳华夏出版社(及天津、浙江)7.《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科学⽂献出版社8.《社会学⼗⼤概念》让·卡泽纳弗上海⼈民出版社9.《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斯·韦伯上海⼈民出版社10.《⼗九世纪的思想运动》乔治·H·⽶德中国城市出版社11.《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齐尔格特·鲍曼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2.《社会学⼆⼗讲》亚历⼭⼤华夏出版社13.《世纪末社会理论》杰夫瑞·C·亚历⼭⼤上海⼈民出版社14.《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5.《社会学的想像⼒》赖特·⽶尔斯三联书店16.《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尼格尔·多德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7.《结构主义的视野》汤姆·R·伯恩斯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8.《实⽤主义与社会学》爱弥尔·涂尔⼲上海⼈民出版社19.《社会学与社会组织》⽶尔斯、帕森斯等浙江⼈民出版社20.《社会学思想名家》刘易斯·A·科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学系学⽣阅读书⽬(第⼆批)21.《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罗伯特·默顿三联书店22.《社会⽣活中的交换与权⼒》彼得·布劳华夏出版社23.《⽇常⽣活中的⾃我呈现》欧⽂·⼽夫曼浙江⼈民出版社24.《⼼灵、⾃我与社会》乔治·⽶德上**出版社2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卡尔·曼海姆商务印书馆26.《社会契约论》卢梭商务印书馆27.《共有的习惯》爱德华·汤普森上海⼈民出版社28.《论传统》E·希尔斯上海⼈民出版社29.《权⼒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格尔哈斯·伦斯基浙江⼈民出版社30.《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丹尼斯·史密斯上海⼈民出版社31.《现代性的后果》安东尼·吉登斯译林出版社32.《社会权⼒的来源》迈克尔·曼上海⼈民出版社33.《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西师范⼤学出版社34.《学术与政治》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35.《宗教社会学》格奥尔·西美尔上海⼈民出版社36.《社会的构成》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37.《现代性与⾃我认同》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38.《社会学研究⽅法论》迪尔凯姆(涂尔⼲)华夏出版社39.《社会科学⽅法论》马克斯·韦伯华夏(中央编译)出版社40.《社会科学的⽐较⽅法》尼尔·丁·斯梅尔塞社会科学⽂献出版社社会学系学⽣阅读书⽬(第三批)41.《道德教育》爱弥尔·涂尔⼲上海⼈民出版社42.《共同体与社会》费迪南·滕尼斯商务印书馆43.《社会分⼯论》爱弥尔·涂尔⼲三联书店44.《宗教⽣活的基本形式》爱弥尔·涂尔⼲上海⼈民出版社45.《经济与社会》马克斯·韦伯商务印书馆46.《货币哲学》格奥尔·西美尔华夏出版社47.《社会学》格奥尔·西美尔华夏出版社48.《知识社会学问题》马克斯·舍勒华夏出版社49.《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爱弥尔·涂尔⼲上海⼈民出版社50.《普通社会学纲要》V·帕累托三联书店51.《保守主义》卡尔·曼海姆译林出版社52.《原始分类》爱弥尔·涂尔⼲上海⼈民出版社53.《价值的颠覆》马克斯·舍勒三联书店54.《资本主义的未来》马克斯·舍勒三联书店55.《重建时代的⼈与社会》卡尔·曼海姆三联书店56.《⽂明的进程》第⼀、⼆卷诺贝特·埃利亚斯三联书店57.《不平等和异质性》彼特·布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8.《论集体记忆》莫⾥斯·哈布⽡赫上海⼈民出版社59.《交往⾏动理论》第⼀、⼆卷哈贝马斯重庆出版社60.《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彼得·伯克上海⼈民出版社社会学系学⽣阅读书⽬(第四批)61.《儒教与道教》马克斯·韦伯商务印书馆62.《奢侈与资本主义》维尔纳·桑巴特上海⼈民出版社6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64.《⾃杀论》爱弥尔·涂尔⼲商务印书馆65.《孤独的⼈群》⼤卫·理斯曼南京⼤学出版社66.《街⾓社会》威廉·富特·怀特商务印书馆67.《理念⼈:⼀项社会学的考察》刘易斯·科塞中央编译出版社68.《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列⽂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9.《信任》弗朗西斯·福⼭海南出版社70.《神圣的帷幕》彼得·贝格尔上海⼈民出版社71.《德川宗教:现代⽈本的⽂化渊源泉》贝拉三联书店72.《⾝处欧美的波兰农民》W·I·托马斯、兹纳涅茨基译林出版社73.《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74.《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佩⾥·安德森上海⼈民出版社75.《家庭》古德社会科学⽂献出版社76.《精英的兴衰》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上海⼈民出版社77.《帝国的政治体系》S·N·艾森斯塔德贵州⼈民出版社78.《尼加拉:19世纪巴厘剧场国家》克利福德·吉尔兹上海⼈民出版社79.《东⽅专制主义》卡尔·魏特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0.《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巴林顿·摩尔华夏出版社社会学系学⽣阅读书⽬(第五批)81.《社会实在问题》阿尔弗雷德·许茨华夏出版社82.《个体化社会》齐格蒙特·鲍曼上海三联83.《⼤分裂》弗朗西斯·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4.《疯癫与⽂明》⽶歇尔·福柯三联书店85.《地⽅性知识》克利福德·吉尔兹中央编译出版社86.《⽂化的解释》克利福德·吉尔兹上海⼈民出版社87.《驯服偶然》伊恩·哈⾦中央编译出版社88.《后现代性及其缺憾》齐格蒙·鲍曼学林出版社89.《⽴法者与阐释者》齐格蒙特·鲍曼上海⼈民出版社90.《实践与反思》⽪埃尔·布迪厄中央编译出版社91.《规训与惩罚》⽶歇尔·福柯三联书店92.《艺术的法则》⽪埃尔·布迪厄中央编译出版社93.《民族-国家与暴⼒》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94.《致命的⾃负》F·A·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5.《通往奴役之路》F·A·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6.《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A·麦⾦太尔当代中国出版社97.《⼈的条件》汉娜·阿伦特上海⼈民出版社98.《流动的现代性》齐格蒙特·鲍曼上海三联书店99.《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弗朗西斯·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0.《后现代社会理论》乔治·瑞泽尔华夏出版社。

《孤独的人群》读后感1000字

《孤独的人群》读后感1000字

《孤独的人群》读后感1000字这本书啊,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代社会里好多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我以前总觉得孤独就是自己一个人待着,没人陪。

但读完这本书才发现,孤独可没那么简单。

在人群里,也能孤独得要命呢。

比如说吧,现在大家都在社交网络上有好多好多朋友,点赞、评论的一大堆,可实际上呢,心里的苦啊、乐啊,真正能懂的没几个。

就像我自己,朋友圈里看着热热闹闹的,可真遇到事儿了,能找出来说真心话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这时候就感觉自己像在一个热闹的集市里,周围都是人,可自己却像个小透明,那种孤独感啊,就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书里还提到了社会角色对人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子女、朋友啥的。

有时候为了符合这些角色的要求,我们不得不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

就拿我在学校来说吧,在老师面前得做个听话的好学生,在同学面前又得是个合群的小伙伴。

可我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呢?有时候都被这些角色给淹没了。

我想做个特立独行的人,去追求自己喜欢的艺术,可周围的人都觉得那不靠谱,慢慢地我就不敢那么明目张胆地去追求了,只能把这个想法偷偷地藏在心底。

这时候就感觉自己好分裂啊,这种因为社会角色带来的内心的挣扎,也是一种孤独的表现。

再说说消费文化吧。

现在的社会啊,到处都在鼓励我们消费,好像买了这个买那个就能让自己开心起来。

广告里的那些美好生活的画面,总是在诱惑着我们。

可实际上呢,买了一堆东西之后,那种孤独感并没有消失。

我记得有一次,我买了一双超级贵的运动鞋,就因为广告里说穿上它就能变得自信又快乐。

可当我真正穿上它的时候,走在校园里,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人,还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消费只是一种表面的满足,它并不能真正填补我们内心的孤独。

不过呢,这本书也让我有了一些思考。

虽然孤独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大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就这么被它打败呀。

我们可以试着去寻找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那些能懂我们的小确幸、小烦恼的人。

也可以去挖掘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不管别人怎么看,只要自己觉得开心就好。

美英报刊文章阅读第五版课后答案端木义万

美英报刊文章阅读第五版课后答案端木义万

美英报刊文章阅读第五版课后答案端木义万No ideal may be held more sacred in America, or be more coveted by others,than 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l freedom.在美国,没有什么理想比个人自由原则更神圣,也没有什么理想比个人自由原则更令人垂涎。

Given the chance to pursue the heart's desires, our Utopian vision claims, each of ushas the ability and the right to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我们乌托邦式的愿景宣称,只要有机会去追求内心的渴望,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权利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This extraordinary individualism has prevailed as the core doctrine of the New Worldthrough four centuries, bringing with it an unrelenting pressure to prove one's self.四个世纪以来,这种非凡的个人主义一直是新世界的核心信条,随之而来的是证明自我的无情压力。

The self-made man has been America's durable icon, whether personified by theprairie homesteader or the high-tech entrepreneur.'白手起家的人是美国经久不衰的偶像,无论是草原上的农场主还是高科技企业家都是他们的化身。

”Yet, from the beginning,the idea of a community of rugged individualists struckmany as an oxymoron. In the 1830s, Alexis de Tocqueville warned that the tendencyof Americans to do their own thing could very likely doom the country. 然而,从一开始,由粗犷的个人主义者组成的社会这个想法就给许多人以矛盾的感觉。

孤独的人群

孤独的人群
孤独的人群
• 2009年7月16日,互联网上(贴吧-魔 兽世界吧)发表的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 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短短五六个小时 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 复,并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吸引了710万 点击和30万回复,被称为“网络奇迹”。
(美)大卫· 理斯曼(David Riesman) 等著;王崑,朱虹译:《孤独的人群:美 国人性格变动之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 《孤独的人群》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著 作之一”,专门讨论美国人的社会性格的 形成与演变。
随着社会进一步的发展,物质产品十 分丰富,组织生产不再是经济上的主要问 题,组织消费、注重娱乐成为当代的新特 征。随着中产阶级的增加,社会性格出现 了新的特点:不再是一意准求内心的既定 目标,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做事迎合 他人与社会的需要,注重社交,注重娱乐 与消费。 于是,原先内在导向社会重视工 作的心态渐渐让位给了消费、娱乐、闲暇 的心态,内在导向者变成了他人导向者。
因素之三:同侪群体(即同龄人群体) 内在导向者顺承父母的意识,父母忽略培养 孩子合群能力,导致内在导向孩子喜欢独处,往 往个人的想法与群体不和,也不去改变自己的初 衷,在群体中容易被边缘化。 而他人导向者情况恰恰相反,作者通过对同 侪群体中流行音乐、礼仪、电影、书籍、消费等 方面的调查,发现他人导向的孩子从小就努力的 融入群体,为赢得群体的认可,使自己的许多爱 好、话题与群体相似,过分重视他人的看法,使 自己的行为与心理都在迎合同侪群体,热爱社交 与合作,甚至是过分社交(不是为了友情而社交, 而是为了工作的需要被迫笑脸相迎去交际)与敌 对合作(与处于竞争地位的人一起合作,一起娱 乐)。
因素之四: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对他人导向型的孩子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 内在导向者的时代,传媒的形态多为印刷读物,于是印刷 读物是孩子们的最爱,独自阅读成为孩子们独处的方式。 他人导向型的时代随着技术进步、媒介的发展,孩子们加 大对大众传媒的消费,不仅通过传媒获取大量信息,还要 在同侪群体中交流,他人导向者不仅顺承同侪群体,也顺 承大众传媒。 在高度商业化和高度媒介化的当代社会中,媒介的迅 猛发展的后果之一是造成性格的同质化,个人作为主体已 经丧失了主体的判断价值,受媒体受广告影响的生活方式 已经初露端倪,这种广告/媒体的逻辑不仅存于人们的日 常生活方式,而且已经渗透到人们未曾察觉的思维方式和 价值观念当中。理斯曼的上述观点很好地说明了传媒对大 众消费意识形态产生的强大影响力。

孤独的人读后感7篇

孤独的人读后感7篇

孤独的人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活动文案、应用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activity copywriting, applicatio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孤独的人读后感7篇读后感是我对书中角色和情节产生共鸣的方式,读后感的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加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书中的重点和亮点,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孤独的人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课文翻译英美报刊阅读教程中级精选本第五版端木义万Lesson18

课文翻译英美报刊阅读教程中级精选本第五版端木义万Lesson18

课⽂翻译英美报刊阅读教程中级精选本第五版端⽊义万Lesson18Lesson 18 Those Rugged Individuals美国个体主义价值观No ideal may be held more sacred in America, or be more coveted by others, than 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l freedom.在美国,没有什么理想⽐个⼈⾃由原则更神圣,也没有什么理想⽐个⼈⾃由原则更令⼈垂涎。

Given the chance to pursue the heart's desires, our Utopian vision claims, each of us has the ability and the right to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我们乌托邦式的愿景宣称,只要有机会去追求内⼼的渴望,我们每个⼈都有能⼒和权利去实现⾃⼰的梦想。

This extraordinary individualism has prevailed as the core doctrine of the New World through four centuries, bringing with it an unrelenting pressure to prove one's self.四个世纪以来,这种⾮凡的个⼈主义⼀直是新世界的核⼼信条,随之⽽来的是证明⾃我的⽆情压⼒。

The self-made man has been America's durable icon, whether personified by the prairie homesteader or the high-tech entrepreneur.'⽩⼿起家的⼈是美国经久不衰的偶像,⽆论是草原上的农场主还是⾼科技企业家都是他们的化⾝。

浅析《孤独的人群》

浅析《孤独的人群》

浅析《孤独的人群》通过性格与社会类型相互作用的探究,内在导向时期和他人导向时期下社会性格对工作和消费的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工作和消费的内容差异与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孤独的人群》可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美国社会,把握美国人的心理动态和人际关系特点。

标签:性格;社会类型;工作;消费《孤独的人群》被誉为“当代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是美国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在同事的协助下完成的一部最伟大而经典的现代解释性社会学著作。

该书研究二战后美国社会的发展形态,讲述了高速公路、电视和郊区化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变迁,美国人性格的变化,家庭和社区的解体趋向以及大众媒体的兴旺发达等等。

该书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人的心理动态和人际关系特点,对研究美国人的性格变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内容简介《孤独的人群》全书从性格、政治、自主性三方面讨论美国人社会性格的形成及演变:“性格”篇主要分析了性格与社会的几种类型,性格形成原因的演变以及传统导向型、内在导向型和他人导向型各自的特点与生活;“政治”篇主要讨论了三种性格类型的政治风格、政治游说和权力的形象;“自主性”篇分析了不同时期自主性的特征,工作和娱乐中的自主性障碍以及自主性与乌托邦等问题。

理斯曼根据传统导向、内在导向和他人导向的社会性格类型对具体的社会阶层——美国中产阶级性格的形成和演变进行了全面阐述。

他认为父母、家庭和学校是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性格又通过一定的生活方式,在工作、娱乐、政治生活和子女教育等活动中表现出来。

同时,作者还着重讨论了19世纪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内在导向性格如何被20世纪的他人导向性格所取代的过程,并分析了取代的原因、过程以及对美国当代主要社会生活领域的影响。

书中性格与社会类型相互作用的内容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同时由于对工作和消费的关注,笔者将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讨论。

二、性格与社会类型理斯曼所谓的性格是指在社会和历史因素或多或少的作用下,形成的个人驱动力和满足需要的结构,即个人用来接触世界和他人的一种“套路”。

[英语作文]《我的孤独在人群中》后父读后感

[英语作文]《我的孤独在人群中》后父读后感

[英语作文]《我的孤独在人群中》后父读后感Title: Reflections on "My Loneliness Among the Crowd" by My StepfatherReading "My Loneliness Among the Crowd" by my stepfather was a deeply personal and introspective journey that challenged my perceptions of loneliness and connection. The book, a collection of essays and reflections, delves into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the search for meaning in a seemingly disconnected world.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aspects of the book was its honest and vulnerable exploration of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s with loneliness. Through his words, I could sense the depth of his emotions and the struggle to find a sense of belonging in a world that often feels overwhelming and isolating.Moreover, the book raised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human connection and the ways in which we seek and maintain relationships. It highlighted the potential for both beauty and pain in ou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 and theimportance of e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in navigating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relationships.In conclusion, reading "My Loneliness Among the Crowd" by my stepfather was a deeply mov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experience. It has left me with a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emotions and the potential for growth and connection in even the most challenging of circumstanc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时代的孤独
-----我读《孤独的人群》
《孤独的人群》是美国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于1966年出版的针对美国社会性格变动研究的社会性格论著作,距离今天已近半个世纪之久,读来难免有些晦涩,但读到深处,我惊喜的发现,原来这所谓的美国社会性格变动的理论在现在的中国竟也是适用的,它不单单存在于美国社会,更存在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任何社会中,它可以解释现在社会中“贫富差异”“人生观的转变”以及“丁克家庭”等这一系列令我们困惑的社会现象,曾浅读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和现在畅销的《九型人格》,可是《孤独的人群》确实从完全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看待这个社会、看待不同社会现象、看待不同性格人群导致的不同行为的事件,以致更好的理解了我们这个越来越孤独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的孤独。

精神分析的性格类型学是从个人出发,进而发展到社会,以点概面的形式由个人总结了具有这种特征的一系列人,从而上升到对这个社会人群的理解。

而理斯曼却是以美国社会的特殊历史发展为起点,以整个社会作为大的着力点,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活动、社会现象以及社会经济或生产力发展的进程来分析具体社会阶层(本书主要指美国中产阶级)的性格变化。

社会环境决定社会性格。

社会学教材中对于社会化的解释很明确: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我们巨大的社会体制在较宽泛的范围内孕育了一种渐渐适合社会的个人性格,我们在渐渐的磨平自己与社会不相符的棱角,而圆滑的适应融入这个社会,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社会的不同形态决定了拥有不同形态社会性格群体的存在。

那么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快速创新、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我们与这个宇宙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为什么反而会越来越孤独呢?
孤独显然已经成了一个社会的流行词汇。

似乎每个人都深感孤独:漂泊在异乡的农民工和他们留在故乡留守的儿女、城市街头的流浪艺人、拥有高学历硬文凭的知识分子、城市白领、空巢家庭中子女远离的老人、小本经营的老板、试图大展身手有所作为的官员、忙的日夜颠倒的CEO……这种孤独似乎看上去非常不同,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生活轨道接触人群,不同的梦想……但是这种不安又是如此的相似,在这个社会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被某种“高远的目标”所驱使,以至于几乎没有人能安于现状,似乎这是与这个社会极不相符的一种价值观,安于现状者不得不为自己的安于现状而辩解,这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孤独。

理斯曼提出了三种基本形态的社会性格:传统引导型、内部引导型、他人引导型。

(一)传统引导型
这种性格多产生于社会发展刚开始起步的阶段,人口高速增长,个人学会了理解和选择持续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传统的行为模式,文化传统的结构严密的控制着生活的重要关系。

在传统引导型的社会总,个人与团体中其他的成员有着明显紧密的联系,如果他不触碰社会所严禁的危害行为,他不被杀死,他就不是剩余品,而是地地道道的社会从属者,而不是像今天的失业者那样被看成社会的剩余品或没有一技之长的人那样被看得无足轻重。

但是在这样自己完全从属的社会中,个人所选择的生活目标是十分有限的,个人动力不强,如同这个社会的附属品和社会行尸走肉般的傀儡。

如同中国明清时期,中国人在家庭、宗教和皇朝的禁锢中生存,整个社会隶属于一项共同而长远的目标。

(二)内部引导型
内部引导型是产生于传统引导之后,在这一阶段,社会出现了一些变革,如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也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增长相对开始稳定的阶段,社会人口的流动开始增加,不再像传统引导阶段几辈人都生存在一个地方,资本也开始积累。

其个人引导的来源是内在的,也就是说,引导实在早年生活中大人播种的,大人引导孩子走向一个普遍的却是无法逃避的命运。

内部引导的人能够保持自己生活目标的要求和外部环境冲击之间的微妙平衡。

(三)他人引导型
他人引导型是我重点思考的部分,因为这个阶段跟我们这个时代的孤独有着无法避免的深刻联系和影响。

这个阶段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已经不再是人们追求的一切,而这时候他人也就是周围环境的认可成为他们的重心。

在中国,自从晚清完结后,人们从家庭、宗教和皇朝的禁锢中被释放出来,他们被高远的目标和饱满的热情驱使了一个多世纪-------统一、发展的强国,但是在过去这几十年中,目标第一次变得如此个人化,不再隶属于一项共同而长远的事业,再也没有一种让人们觉得是安全的、完全正确的、伟大的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让所有人为之努力的目标。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中,这种曾被视为圣旨般的集体目标逐渐被个人化的追求所取代,这种追求可能是一份光鲜的高薪工作,也可能是一辆奔驰跑车或海边别墅,亦或者是身边不断更新的美女,社会渐渐走出了原来的轨道,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在新的轨道上奔跑起来。

那些对集体主义时代还抱有幻想的人会感到无所是从,他们便人随自己屈服于日常机械般的生活中。

新一代的人,似乎对这种深刻的孤独没有感觉,他们反而更容易适应这个个人孤立的时代。

更深层的孤独似乎并不能被社交聚会、朋友圈子来缓解,每个人都如同带着面具的小丑,在这个孤独蔓延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社交活动的兴起和普及似乎是对这个时代的嘲笑和讽刺。

人们越是恐惧这种孤独,越是想逃避这种孤独,而这种种的社交就如同一面镜子,只反射出了自己脸。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我们今日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孤独呢?是历史的兴衰,现实的种种潜规则,还是城市化的进程中不能逃避的结果呢?我认为是对这个社会无从把握的无力感和对如今社会规则的不安全感造就了人们对物质的疯狂追求,与此同时,更多的物质积累也就更加深了这种无力感,以致形成了恶性循环。

有人说,互联网为现在社会形成了新型关系网络,新的社区交友形式,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人与人间的关系。

但是,无数的人在网络上称兄道弟,
安家落户,甚至结婚生子,甚至加入了无数的圈子小组和群体,网络下又保持着自己的孤独。

网络上最虚幻的就是群体,每个人都来去匆匆,谁也束缚不了谁,每个人都在争取最大的属于自己的独立和自由,但是假若停电了,那一切都可笑的消失了,这种关系的不安定感也加重了现代人的不安与孤独。

但是人们似乎又在刻意保护着自己的孤独,或许只有当一个人失望的时候才会激发他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们的社会容不下太多说真话的人,以至于没有人敢去勇敢打开自己的心扉,因为你不知道你面对的是不是敌人。

在这个时代,孤独并不是个人的行为取向,而是时代的社会产物。

想想我们周围的人,生于说20世纪50年代的外公外婆,60年代、70年代的父母,80年代的表姐表哥,90年代的自己,他们固然有自己的个性,可是也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时代,是每个人从诞生就无法改变的,孤独,似乎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烙印,无法抹去。

理斯曼在书中引用了弗洛姆的观点:“为了社会能良好运转,社会成员必须具有某种性格,使其愿意按照社会成员或社会中特定阶层所必须顺承的行为方式去行动,他们必须渴望做客观上应该做的事情。

外在压力被内心的强制所取代,被人的导向性格的特殊力量所取代。

”理斯曼同时指出了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和大众传媒对社会性格养成的影响。

且不说其他,就说我们父母培养教育孩子的方式给我们的童年打上多么深的痕迹吧!对饭菜的咸淡口味,对某种事物特殊的口味将会影响我们终生的饮食习惯;对我们爱的方式,比如拥抱,爱抚,表达爱的方式是不冷不热,深沉内敛还是热情外露,这都会影响孩子未来对待爱与被爱上的态度,这是社会教育的第一步,因为父母家庭同样是他们的时代社会教育的产物,更不用说长久影响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的学校教育,同龄团体竞争体制的引导,还有大众传播媒介对于这个社会轰炸式开放的铺天盖地的报道,只能说这个时代人们的孤独,是这个时代孤独的集体体现,是这个时代和社会的教育产物,是我们无法避免也不能逃避的。

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特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五个大字:认识你自己,这是几千年前古人就留给人类的智慧。

孤独并不能毁灭你,也不会毁灭这个时代。

因为看不清自己,所以去依赖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因为看不清自己,所以去羡慕别人,把别人当作你人生的导向,因为看不清自己,每天做着机械般的事,说着毫无意义言不由衷的话,很多的人就是这样生活过了自己的时代,机械般地过完了自己的生活,但是只要看清了自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做一个凌驾于社会赋予你的价值观之上思考生活的人,那么你的孤独也是智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