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教材】第一次世界大战专家课件1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42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42张PPT)
C 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此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 B.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 C.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宣战的借口 D.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的皇储
战争过程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
的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
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
利用中立,扩大军火生意,大发战争横财;
战争过程
(三)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美国参战
材料一 德国于1917年早些时候发动无限制潜艇战, 威胁到美国的商业海运,1917年1月17日,德国密报 德驻墨西哥公使,称支持墨西哥收回19世纪中期与美 战争中失去的土地。2月15日,这份密报被英国情报 局破译并传给美国政府,威尔逊知道后认为这是对美 国的侮辱和挑衅。美国新闻界将电报公布后,全国一 片哗然,反德风浪席卷美国。 1917年4月6日,美国向德国宣战。
战争背景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奥匈拒绝和平解决和所有调停,于7月26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国于8月1日中午向俄国宣战。8月3日下午6时1刻向法国宣战。 于7月30日开始总动员。 8月1日下午4时3刻,法国宣布实行总动员。 从8月4日夜11时起,对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战争背景
战争过程
(一)第一阶段 1914年
1914年9月11日,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 3天后,他被撤职。
(1)重心:西线 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法国境内)1914.9 ①国家:德国→英法 ②特点: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③结果:施里芬计划破产,1914年底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美国参战主要原因:分享胜利果实,凭借经济实力, 夺取世界霸权 影响:大大增强协约国的实力,推动战争进程

人教版历史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01 教学课件

人教版历史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01 教学课件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1
4 2
2 4
1 5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结论: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矛盾
意 德 德
突尼斯问题
法 英 英
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奥匈 俄 试一试: 争夺巴尔干半岛 上面这些矛盾中那一对矛盾最突出、最能反映当 资本主义国家 矛盾的焦点(实质): 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呢? 争夺世界霸权、殖民地 你能根据书本P132页的内容找出来吗?
5、一战的影响: 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关于一战,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呢?
回顾一战
6、一战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7、一战的性质: 1914—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 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列宁

三 国 同 盟
1882年
突尼斯问题

1904

奥匈
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英 俄
三 国 协 约
1879年
1907
争夺巴尔干半岛 书本上是如何评价 这两个组织的呢?
三国协约
红颜色的是? 蓝颜色的是?
三国同盟
三国同盟:德、奥、意(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英、法、俄(英国为核心)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性质: 影响:
一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 ,其规模涉及欧、亚、非 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占当 时世界人口总数的67%。 整个战争伤亡近3000多万人 ,其中被战争、饥饿、疾 病等夺去生命的平民超过1000多万, 350万人成为终身残废 。 战争消耗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按当时的美元计算,经济损失 约3000多亿美元 。一战物质财产损失相当于拿破仑战争以来 100年间全世界所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1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1

第一第次一世次界世大界战 大在战世是 界一上场产什生么了 性哪质些的 影战响争??
一战损失图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1000万人 2000万人 3400多亿美元
第23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大战的爆发 二、重大战役 三、大战的结束
一、大战的爆发 1、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导火
线是什么?
奥匈帝国皇储 斐迪南大公
奥匈帝国皇帝 佛兰茨•约瑟夫
萨拉热窝事件
一、大战的爆发
1、萨拉热窝事件
2、大战的爆发
时间:1914年7月 一方是德国、奥匈;
交战双方 一方是英、法、俄、塞等。
威 廉 二 世
德皇威廉二世和他的将军们



萨拉热窝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首先在巴尔干半岛爆发?
二、重大战役 1、欧洲战场及其战线






西线
东线





南线


二、重大战役 1、欧洲战场及其战线 2、重大战役
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战役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巴黎Βιβλιοθήκη 英军坦克日德兰海战中,德舰队首先开火,英国舰队迅速 投入战斗。
三、大战的结束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2、美国参战 3、大战的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一战结束时,协约国和 德国在巴黎近郊贡比涅附近 的一列火车上签署了停战条 约,此为车厢内部。
庆祝“一战”胜利的法国人民
三、大战的结束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2、美国参战 3、大战的结束 4、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人教新课标)

战争后果及影响
世界格局的变化
以英、法、美为首的盟国取 得胜利,削弱了德奥等中央 国家的势力。
巨额战争赔款
战败国被迫支付巨额赔款, 导致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
促进革命爆发
战争动荡引发了一系列革命 运动,改变了许多国家的政 治格局。
反思
1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退步
战争揭示了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将人类文明推向了极限。
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起因、形式和影响。
2 学习收获与感悟
3 下节课预告
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可怕性 和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我们将学习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历史背景和启示。
列强相互扩军备战,导致战争不可避免。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仇外心理加剧。
3 同盟系统的形成
国家结成同盟,形成复杂的军事联盟体系。
战争爆发与战争形势
1
列强战线
欧洲各国形成两大敌对战线,陷入长期相持之中。
2
阵地战的特点
双方在战壕中对峙,冲突激烈,损失惨重。
3
坦克、飞机武器的登场
新兴武器的运用改变了战争格局,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
2 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无数人的生命被夺去,人们开始反思战争的必要性。
3 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战争的破坏性教会人们珍惜和平,追求国际合作。作业源自1 阅读相关资料,完成作业题目
深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参与班级讨论,分享个人看法和感受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战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总结
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 (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
背景介绍
时间背景
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间的一场世界性战争。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人教新课标)
1917年,美国加入战争,对德国宣战, 并派遣大量军队前往欧洲战场。
战争的结果
01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 停战协议,标志着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结束。
02
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欧洲主要国家
均受到严重削弱。
03
战争加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独立
意识的觉醒。ຫໍສະໝຸດ 0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01
国际合作的意义
一战后,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共
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02
国际组织的兴起
一战后,国际联盟等国际组织兴起,旨在通过集体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
安全。
03
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
一战暴露了许多全球性问题如难民援助、传染病防控等,需要国际社会
共同应对,提出了全球治理的必要性。
高潮。
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01
02
03
严重经济衰退
一战造成了巨大的物资消 耗和经济损失,许多国家 经济陷入困境。
美国崛起
一战期间,美国由债务国 变成债权国,其工业生产 和出口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通货膨胀与失业
一战结束后,各国面临通 货膨胀、货币贬值和失业 率上升等问题,经济恢复 困难。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01
欧洲霸权衰落
一战后,欧洲列强实力受到严 重削弱,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地 位上升,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02
国际联盟成立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一战后成 立了国际联盟,这是第一个全
球性的国际政治组织。
03
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一战期间,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逐渐觉醒 ,战后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

8.请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 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 的矛盾凸显。为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 界大战一触即发。
2.凡尔登战役:
(1)凡尔登战役发生在何时? 1916年
(2)参战的是哪两个国家的军队?历时多长时间? 德、法两国军队 历时10个月
2.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战争有哪些认识?
战争是残酷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会影响经济发展。当国际争端和矛盾出现时, 最好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人类需要和平。
5.三国同盟的成员有哪几个国家?三国同盟是怎样形成 的?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德国为了防止法、俄联手反德,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 同盟,后来意大利也加入进来。1882年,由德国、奥 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
奥匈帝国是指1867年奥地利与匈牙利组成的帝国,范 围包括今天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克 罗地亚等。

7.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有什么危害?
他们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局部冲突不断,大 战一触即发。
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 民族成分复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 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1912年和 1913年,该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交战双方分别得到两 大军事集团的支持。
(2)参战的国家:
德国、
奥匈帝国 等国
俄、英、 法、意、 塞等国
目标导学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哪里? 后来战场扩大到哪里?
战争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在 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 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_第一次世界大战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_第一次世界大战PPT优秀课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 德、英、法经济发展的 状况如何?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有较大程度的 发展。但发展不平衡,其情况是: 步伐最快──美国、德国;相对缓 慢──英国、法国
1870年到20世纪前10年英、法、美、德在世界 工业产量比重中地位变化表
国家 1870年位19世纪8020世纪前 次 年代位次10年位次
一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英、德、法、美经济政治比较表
从英、德、法、美
项目
美德 英 法
经济政治比较表中,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3 4 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3 4 1 2
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后起之秀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一战爆发的 根本原因
为此,德国提 出了什么要求?
D.正义的一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4、一战期间,英国一位战场记者向国内通讯社 发回战况报道, 他可以选择的快捷通讯工具有 【C】
①有线电话 ②电报 ③电子邮件 ④无线电话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一战经过
1个主战场 欧洲
2个交战方 同盟国、协约国
3条战线 东西南线(东西线为主,西线是关键)
4次重大战役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战役
3大因素促进战争结束
美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中国等中立国参战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B】
A.萨拉热窝事件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
的非正义性 。
战争启示
材料:一战历时4年 ,席卷五大 洲31国 ,伤亡3000万 ,各项 最新技术纷纷投入

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美课件1

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美课件1
人 教 部 编 版 《第一 次世界 大战》 完美课 件1
人 教 部 编 版 《第一 次世界 大战》 完美课 件1
在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 和约文本时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 争的唯一祸首,我本人承认,那就是欺人之 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 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俄罗斯
奥匈帝国
加拉茨
波斯尼亚
萨拉热窝贝尔格莱德
塞尔维亚
黑塞哥维那
门的内哥罗
策丁耶 阿
都拉斯尔


尼 亚


斯科普里

罗马尼亚
布加勒斯特
维丁
保加尼亚
索菲亚
萨洛尼卡
伊斯坦布尔
土 耳 其
腊 雅典
三对基本矛盾:德法矛盾 俄奥矛盾 英德矛盾

(突尼斯问题)

(世界市场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法 英 俄
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人 教 部 编 版 《第一 次世界 大战》 完美课 件1
一战中的战斗侦察机
人 教 部 编 版 《第一 次世界 大战》 完美课 件1
人 教 部 编 版 《第一 次世界 大战》 完美课 件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和同盟国战争双方都 使用新式武器来打击对方。在1916年7月初的索姆 河战役中,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 这种新式武器杀伤力强,使德军大为惊恐
人 教 部 编 版 《第一 次世界 大战》 完美课 件1
灵塔内的法军和德军遗骸
人 教 部 编 版 《第一 次世界 大战》 完美课 件1
人 教 部 编 版 《第一 次世界 大战》 完美课 件1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课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课件人民版选修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课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课件人民版选修

考查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其必然性 任何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不是偶然的,而是都具有一
命 定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由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决定 题 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 立 平衡规律。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理解战 意 争爆发的根源,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反战意识,自觉维护
世界和平,尽量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例]
[探究] (1)据图1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成员国。这两大军事 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图2指出扩军步伐最快的是哪一个国家。你认为这一 国家疯狂扩军的深层次原因有哪些?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属于基础知识,直接按教材内 容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应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入手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图表数据不难得出正确结论,第二小问 应从德国的政治、经济、历史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
3.俄奥矛盾 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 争夺上。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向 巴尔干渗透,与奥匈帝国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俄奥的争夺, 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特别提醒]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作为世界上头 号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各个地区都和其他列强发生 冲突。其中,英俄在亚洲,英法在非洲,争夺尤其激烈。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野心 勃勃的德国又成了它的主要竞争者,英德矛盾终于成为帝 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最主要矛盾。
2.萨拉热窝事件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巴尔干半岛成 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和欧洲的“火药桶 ”。 (2)概况: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到新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 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刺杀,史称 萨拉热窝 事件。 (3)影响: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首先向塞尔维亚宣 战,不久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 战由此全面爆发。

【人民版历史教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文课件1

【人民版历史教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文课件1
五四运动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它…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 中国收再回次山成东为主列权强,共但同日宰本割保的留对了象诸;多客特观权上;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3)体系特征: (4)体系实质:
①将世界战争的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 ③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④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 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日本趁火打劫……基本 上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 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 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C.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 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 秩序
帝国主义与 世界大战的 酝酿
第一次世界 大战
一战后的国 际秩序
背景(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导火索) 性质(帝国主义之战) 主要战线(西线、东线、南线) 主要过程(三个阶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与内容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
,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因此,国联在 ② 消极:①
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地位
宗旨
原则
实质
评价
(5)体系评价:
①作用: 构成一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使资本主义20年代 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1

2、经过:
(1)大战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 维亚宣战,德、俄、法、英迅即卷 入战争,一战全面爆发。
“帝国没有永 远的朋友,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永远的敌 人,只有永恒 不变的国家利 益。”
(2)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德、奥匈、
意、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
协约国集团:英、法、俄、意 塞、
比、日、美、中等国
德 4.6倍 第二 第四
法 1.9倍 第四 第二
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反超英、法 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与所占殖民地成反比
美 8.1倍 第一 第五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 国皇储斐迪南夫妇经过萨 拉热窝街头时,被塞尔维 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 就成了奥匈帝国的出兵的 借口。于是,德、奥便以 此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 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 点燃了巴尔干这个火药库。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背景: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 和投资场所
1882

突尼斯问题
法 20

年 三 国 同
1882
1904
德 英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1 8
9
纪 初 三 国

2协
1879
1907


争夺巴尔干

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
(3)战场: 西线、东线、南线
主要战线
东线:波罗的 海南岸至罗马 尼亚 俄←→德奥匈
(4)重大战役: 凡尔登战役
时间:1916年2---12月
交战双方: 法→德
概况:德出动飞机.飞艇.毒气弹.

【人民版历史教材】第一次世界大战专家课件1

【人民版历史教材】第一次世界大战专家课件1
——熊伟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29张PPT)_2
B.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 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日本趁火打劫……基本 上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 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 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 最深刻 的文化 转型就 是现代 化进程 中的文 化转型 ,即传 统农业 文明条 件下自 在自发 的经验 型的文 化模式 被工业 文明条 件下的 自由自 觉的理 性文化 模式所 取代。 这即是 人们通 常所说 的文化 的现代 化或人 自身的 现代化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同盟国”集团:德、奥匈、意 (2)“协约国”集团:英、法、俄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
二、一战的进程
1、性质: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2、概况
(1)时间:1914——1918 (2)主要战线
A.西线(主战场):英法——德军 B.东线:德奥——俄军 C.南线:奥军——俄、塞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扩军备战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交界处, 是黑海、地中海的咽喉和东西南北各 民族的交汇点,素有“陆桥”之称。 又有亚得里亚海之“不冻港”之称, 成为欧洲内陆国家梦寐以求的出海口。 因此,战略地位显赫的巴尔干半岛成 为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被称之为欧 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地区曾先后 落入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统治之 下,在反对这两个帝国的斗争中,巴尔 干的民族主义日益高涨。而列强直接 或间接介入其中,使巴尔干成为最敏 感、最易爆发战争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同盟国”集团:德、奥匈、意 (2)“协约国”集团:英、法、俄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
二、一战的进程
1、性质: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2、概况
(1)时间:1914——1918 (2)主要战线
A.西线(主战场):英法——德军 B.东线:德奥——俄军 C.南线:奥军——俄、塞
一战前的欧洲国家地图
一战后的欧洲国家地图
(2)华盛顿体系(亚太国际秩序) A.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B.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C.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 湾德国租借地交还中国,
中国将其全部开为商埠,并尊重日本 在该区域内的既得利益;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29张PPT)_2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29张PPT)_2
C.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1)凡尔赛体系(欧洲国际秩序)
漫画《三巨头瓜分世界》,图中三人分 别是法国总理克里蒙梭、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与美国总统威尔逊。
法国漫画将1919年法国的胜利与曾经 1871年被普鲁士击败的黑暗回忆放在一 起,下方写着“这回轮到你了德意志!”
A.德国承担战争罪责,割地赔款,裁减军备,交出海外殖民地; B.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会……1922年 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 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选集》
靠凡尔赛体系来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 导性文 化观念 、文化 理念、 价值体 系、文 化习惯 的总体 性的、 根本性 的转变 ,才是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交界处, 是黑海、地中海的咽喉和东西南北各 民族的交汇点,素有“陆桥”之称。 又有亚得里亚海之“不冻港”之称, 成为欧洲内陆国家梦寐以求的出海口。 因此,战略地位显赫的巴尔干半岛成 为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被称之为欧 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地区曾先后 落入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统治之 下,在反对这两个帝国的斗争中,巴尔 干的民族主义日益高涨。而列强直接 或间接介入其中,使巴尔干成为最敏 感、最易爆发战争的地区。
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 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 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 范围。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29张PPT)_2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项目




1870年工业产量 所占位次
1
3
4
2
1913年工业产量 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 所占位次
1
4
2
5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殖民地位次:英1德4法2美5
(1)英德矛盾:德国寻求在欧洲和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激化。 (2)法德矛盾: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 (3)德俄矛盾:德国与俄国关系恶化。 (4)奥匈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火药桶”。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一战的历史背景
1、根源: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 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 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 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 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 一九一四年……最爱好和平,最心地 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 气腾腾”。

6.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 不能再 平常的 事物, 便有了 某种诗 意。你 瞧,那 晚风中 的炊烟 ,怎么 看都像 是一幅 悬腕挥 就的狂 草,云 烟乱舞 ,该虚 的地方 虚,该 实的地 方实, 那是我 们在绢 和纸上 无法做 到的, 可谓真 正的“ 天书” 了。

7.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 满荡田 田的莲 叶便乱 了。然 而,乱 是乱了 ,但却 乱出了 味道。 究竟是 什么味 道呢?我 也说不 清。看 来这世 界上的 许多事 情,就 像这风 中的“ 乱荷” ,有一 种不触 动情欲 的美, 大美。
——徐蓝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德皇威廉二世
3、进程
时间
1914年 1915年
战线
西线 东线
1916年 西线
1917年 1918年
战役
评价
马恩河战役
德奥取得胜利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双方共出动150万兵力,标志着德国“速 决战”破产 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双方伤亡近100多万。“凡尔登绞肉机” 双方伤亡达130多万。“索姆河地域” 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29张PPT)_2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29张PPT)_2
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 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 界。世界各国都要遵循平等互信、包 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原则,一起来维 护和弘扬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建设持 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 同盟国投降
战线 西线:英、法、比 军队对抗德军 东线:俄军对阵德 、奥联军 南线:奥军与俄军 及塞尔维亚军队争 斗、意与奥交战 各个战场之间既相 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其中西线与东线 是主要战场,西线 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内容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2、维护工具——国际联盟
(1)性质:第一个主权国家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2)局限性 A. “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B.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 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 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1877年恩格斯的预测
3、一战的影响
A.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 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战争使……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土耳其的 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 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 的土地上进行试验;英国的鲜血已流干;法国躺在手术台上。

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 最深刻 的文化 转型就 是现代 化进程 中的文 化转型 ,即传 统农业 文明条 件下自 在自发 的经验 型的文 化模式 被工业 文明条 件下的 自由自 觉的理 性文化 模式所 取代。 这即是 人们通 常所说 的文化 的现代 化或人 自身的 现代化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
日军撤出山东,青岛海关归还中国, 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由中国向日本赎回,
前属德国人的煤矿由中日合办。 ——《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
缔约各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 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
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工商业机会 均等的原则;
各国不得在中国谋取特殊权利而 损害友邦人民的权利,不得鼓励 有害友邦安全的举动。 ——《九国公约》
1898年美西战争
1899-1902年英布战争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列强加强抢夺殖民地,对世界的瓜分进入白热化阶 段,它们加紧扩军备战、制造危机,使国际形势日益紧张。当这种争夺最终不能 用谈判来解决时,列强就会兵戎相见,1898年美西战争、1899—1902年英布战 争、1904—1905年日俄战争这三次重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不仅标志着帝国主 义时代的开始(帝国主义的形成),也预示着全球性武装冲突的即将到来。
——《国际联盟盟约》
美国企图利用国联领导世界,实际成为英法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列宁
对于普鲁士德意志来说,现在除了世界战争以外已经不可能有任何别的战争了!这会 是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和空前剧烈的世界战争。到那时会有800万到1000万的士兵彼此 残杀,……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以致王冠成打地滚到街上而 无人拾取!绝对无法预料,这一切将怎样了结,谁会成为斗争中的胜利者;只有一个 结果是绝对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造成条件。
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法国元帅福煦
纳粹骑兵经过凯旋门
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 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 先征服支那。……将来欲 制支那,必以打击美国势 力,为先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