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秆制作饲料技术模式
秸秆生产饲料工艺流程
![秸秆生产饲料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8a5bf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9.png)
秸秆生产饲料工艺流程
秸秆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废弃物,传统上常常只是被视为垃圾处理掉。
然而,秸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加工利用,如生产饲料。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秸秆生产饲料的工艺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将秸秆进行切碎。
切碎的目的是使秸秆的表面积增加,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吸收。
切碎过程可以使用专用的秸秆切碎机进行,也可以采用一般的粉碎设备,如颚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等。
接下来,切碎好的秸秆进入混合机。
混合机主要是将不同种类的秸秆进行混合,在饲料生产过程中达到一定的均匀度。
混合机需要注意控制好搅拌时间和转速,避免过度混合导致秸秆的纤维结构被破坏。
然后,混合好的秸秆进入烘干室进行烘干。
烘干的目的是去除秸秆中的水分,提高饲料的质量和保存时间。
烘干室可以使用热风炉或者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加热。
需要注意的是,烘干时要控制好温度和烘干时间,避免秸秆的纤维结构被破坏。
接着,将烘干好的秸秆送入颗粒机进行造粒。
颗粒机可以将秸秆压制成均匀大小的颗粒,便于饲料的储存和运输。
颗粒机一般采用机械法造粒,通过挤压和摩擦使秸秆颗粒形成。
最后,将造粒好的秸秆饲料进行包装。
包装一般采用塑料袋或者纸袋进行,需要注意密封性和防潮性,避免饲料在储存和运
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变质。
以上就是一种秸秆生产饲料的工艺流程。
通过对秸秆的充分利用,不仅能够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还能够生产出一种高质量的饲料,为农牧业提供良好的资金推动力。
同时,这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有益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稻草、秸秆饲料的制作技术
![稻草、秸秆饲料的制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9cd297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a.png)
稻草、秸秆饲料可能具有一些不良的口感和气味,这会影响动物的采食量。为了改善适口 性,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切割、氨化处理、添加香味剂或与其他适口性好的饲料混合使 用等。
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前景
01 02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稻草、秸秆等农业残留物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通过有效的处理和利 用,可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
秸秆的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是农村地区常见的饲料资源。
秸秆的加工方法
物理处理法
包括切碎、浸泡、蒸煮、膨化 等,可以破坏秸秆中的纤维结 构,提高其适口性和消化率。
化学处理法
包括酸处理、碱处理、氨化处理 等,可以破坏秸秆中的木质素和 纤维结构,提高其营养价值和消 化率。
微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秸秆中的有 机物质转化为菌体蛋白,提高其营 养价值和适口性。
稻草中粗纤维含量较高,需要 经过适当的处理才能提高其营 养价值。
稻草中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不 足,需要与其他饲料搭配使用 。
03
秸秆饲料制作技术
秸秆的特性
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
秸秆的质地较硬,不易消化,需要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才能提高其营养价值和适 口性。
稻草、秸秆饲料的 制作技术
2023-11-05
目录
• 饲料概述 • 稻草饲料制作技术 • 秸秆饲料制作技术 • 稻草、秸秆饲料的应用 • 稻草、秸秆饲料制作的挑战与前景 • 其他相关资料
01
饲料概述
饲料的定义
饲料是指提供给动物摄取并转化为能量的有机物,包括各种 谷物、豆类、薯类、秸秆、青饲料、矿物质、维生素等。
饲料是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于动物的生长、繁殖和生 产具有重要作用。
水稻秸秆制作饲料技术模式
![水稻秸秆制作饲料技术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b7cd93c856a561253d36f35.png)
水稻秸秆制作饲料技术模式为加快推广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认真落实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本市取得的水稻、油菜、茭白等秸秆制作饲料的研究成果,本着“优化结构、节约资源、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原则,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现将相关的技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指导生产。
一、技术概述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秸秆青贮、黄贮、颗粒化、生物转化及氨化等技术模式,有效改变秸秆的组织结构,降低秸秆粗纤维含量,提高营养价值,可改善秸秆的适口性,使秸秆成为易于动物消化、口感性好的优质饲料。
饲料化利用可减少精料的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进而提高秸秆消化率。
将秸秆植物纤维性废弃物进行技术处理利用的过程,比如青贮法、黄贮法、生物转化法、氨化法等,所用的微生物菌剂及氨化剂,须在《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的微生物类别和非蛋白氮类别所列范围中。
二、技术方案(一)青贮饲料模式1、技术特点秸秆青贮是把作物收获后尚保持青绿或部分青绿的秸秆经粉碎后放入密闭的青贮窖或青贮池,经过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乳酸和芳香物质,可长期保存其青绿多汁营养成分的一种技术模式。
2、技术路线秸秆收割→铡切粉碎→喷洒发酵剂→密封→发酵→饲料(1)青贮则在作物成熟、叶片未枯黄时收割,可用青贮收获机连同粉碎环节一起解决。
(2)秸秆收集后用铡草机或揉丝机粉碎成2-5cm的小段,并将其通过晾晒或者干燥处理,控制其含水量为65%-75%。
可取一把切碎的秸秆物料,手用力抓压挤后慢慢松开,注意手中原料团球状态,团球展开缓慢,手中见水不滴水时,原料水份含量适宜。
低于或高于这个含水量,均不易青贮,水分高了可加糠吸水,水分低了要加水。
(3)根据发酵剂的使用说明,添加一定量到水中,均匀喷洒到粉碎后的秸秆原料上,每20-25cm喷洒一层配制好的发酵剂。
注意装填于窖、缸、塔、池及塑料袋中时,要逐层装入,边入料边压实,每装10cm厚,可通过人踏、机碾等方式压实排出空气,要尽量减少青贮饲料中的空气,以便于微生物发酵,要达到不进气、不进水的密封要求。
稻草秸秆饲料制作方法
![稻草秸秆饲料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073231a866fb84ae45c8d11.png)
温 过高 烧 坏 菌 丝 。 菌 较 多 .多 在 高 湿 、通 风 不 良 时 发 3 .草 菇 虽 喜 湿 .但 不 能 超 过 生 .一 旦 发 生 应 及 时 挖 掉 ,也 可 用 9 0 %. 若 湿度不 够 . 可 于 晴天上午 1 0 7 5 %的酒 精 棉球 擦 去 霉 菌 。 时. 下午3 时喷清水 , 喷时要轻 , 切 莫 江 苏省 农 业环 境监 测与 保 护 ̄ '( 2 1 0 0 3 6 ) 大 泼 洒 室外 栽 培 遇 雨 天 要 用 塑 料 李 荣刚
编辑: 阮庆文( r u a n q w @ j s a g r i . g o v . c n )
一
} 一 I E N [  ̄ - [ A I l l A Y | J A N ̄ . 态 家 园
原 料 稻 草 用 锤 片 机 加 工 成 稻 草粉 ( 0 . 5 ~ 1 厘米 ) 1 0 0 公斤 , 4 0 ~ 6 0 ℃ 温水2 2 0 公斤 . 生石灰 1 公斤 . 生 石 膏 0 . 4 公斤 . 小苏打 、 草木灰各0 . 5 公斤 , 过磷酸钙 ( 备用 ) 0 . 5 公斤 , 膨 润土 、 沸 酸铁 、 硫 酸锌 、 硫 酸 铜 各0 . 0 4 克。 均 匀 混合后 . 拌 合 入碱 化后 的粗 料 中 . 膨 化 石 各0 . 2 公 斤 沸石 粉 同时拌 入 。 二、 配 制 碱 化 液 将 优 质 生 石 灰 土粉 、 五、 储 存 将 拌 合好 的发 酵 粗 料 加 水5 公 斤 搅 拌 后 澄 清 待用 。把 生 石 注 膏、 小苏 打 、 草 木灰 放: k 2 0 0 公 斤水 中 , 立 即装 入 容 器 .封 口后 就 地 存 放 。
பைடு நூலகம்
沼 气 点 亮新 农 村 。
水稻秸秆制作食用菌基料技术模式
![水稻秸秆制作食用菌基料技术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8b2f9bf561252d381eb6e35.png)
水稻秸秆制作食用菌基料技术模式为进一步支持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继续探索和推广新型秸秆利用模式,结合本市取得的水稻秸秆制作食用菌基料研究成果,提出以水稻秸秆制作基料生产食用菌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并将相关的技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指导生产。
一、技术概述上海稻秸秆年产量在80余万吨,占总秸秆量一半以上,其中大部分是直接还田。
上海粮田也存在秸秆过量还田超过土地的自然分解能力的问题。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食用菌可以利用稻麦秸秆、绿化果树废枝等农业废弃物,一方面为自身生长提供充分的养分,另一方面其利用后的培养料还可作为饲料和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
二、技术方案1.水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1.1技术路线:新鲜稻秸秆预湿→播种、覆土→出菇或培养料发菌(菌丝分解新鲜稻秸秆的纤维)→采收鲜菇(鲜菇销售、制作盐水菇、切片烘干)或收集被分解的秸秆用于有机肥原料。
1.2技术要点:(1)栽培材料:早稻和晚稻秸秆均可作为大球盖菇栽培原料,也可以添加其他辅料如发酵的木屑、玉米芯等。
每平方米稻秸秆(含水量在20%左右)用量在20~50公斤。
(2)栽培模式:水稻田就地栽培大球盖菇,要求水稻种植农场(大户)水稻收割后就地收集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每亩地实际栽培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鉴于稻秸秆集中预湿回流水过多对环境的影响,要求集中栽培面积不超过100亩。
林下栽培大球盖菇,要以林为主,食用菌生产为辅,在不影响林地功能和林地原有生态的前提条件下开展大球盖菇生产,实现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良好生态循环模式,每亩林地栽培大球盖菇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集中栽培面积不超过50亩。
大棚栽培,可以搭建装、拆简便的管棚,进行简易设施栽培大球盖菇,集中栽培面积不超过60亩。
(3)栽培季节:上海地区利用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播种期宜安排在10月中下旬至12月底,出菇期一般在翌年的1月至5月。
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
![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52b1f3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1.png)
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
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是指将农作物的秸秆作为一种饲料资源进行利用的技术。
秸秆是农作物的茎、叶和花序等部分的残余物,通常被视为农作物的副产品,常常被焚烧掉或直接用作覆盖物,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可以将秸秆加工成饲料,用于牲畜的生产和饲养。
主要的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秸秆粉碎技术:将秸秆进行机械粉碎,使其纤维结构更易被动物消化吸收。
2、发酵技术:将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微生物发酵,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
3、混合饲料技术:将秸秆与其他饲料原料混合,以达到均衡饲养的目的。
4、高温高压处理技术:将秸秆进行高温高压处理,破坏其中的纤维结构,增加其可消化性和饲料价值。
5、化学处理技术:采用化学方法对秸秆进行处理,使其更易于动物消化。
- 1 -。
秸杆微贮饲料技术操作规程
![秸杆微贮饲料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b2d7c2e482fb4daa58d4b80.png)
秸杆微贮饲料技术操作规程一、秸秆微贮饲料的优点1、成本低、效益高。
每吨秸秆制成微贮饲料只需用3克秸秆发酵活干菌(价值10元),而每吨秸秆氨化处理需用30-50公斤尿素,其处理成本降低了60-80%,解决了畜牧业与种植业争化肥的矛盾。
2、提高秸秆消化率与利用率。
3、适口性好,采食量高。
由于微贮饲料具有酸香味,刺激了家禽的食欲,从而提高了采食量、牛羊的采食速度可提高20-40%,采食量可增加20-40%。
4、秸秆来源广泛。
麦秸、稻秸、青(干)玉米秸、土豆秧、树叶及干草等都可以用来作微贮原料。
5、制作季节长,与农业不争劳力,不论青的或干的秸秆都能发酵。
春夏秋三季都可以制作。
6、保存期长、不易发霉变质。
可以作为牛羊常年基础饲料,随取随喂,不需晾晒和加工,饲喂方便。
7、无害无毒,长期饲用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8、节约粮食,缩短育肥周期,提高饲料报酬。
二、秸秆微贮饲料的制作方法1、菌种的复活。
秸秆发酵活干菌每袋3克,可处理麦秸、稻秸、干玉米秸秆一吨或青饲料2吨。
在处理秸秆前先将袋剪开,将菌剂倒入2公斤水中充分溶解(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水中加白糖20克,溶解后再加入活干菌,以提高复活率,保证微贮饲料质量)。
然后在常温下放置1-2小时,使菌种复活,复活好的菌剂必须当天用完。
2、菌液的配制。
将复活好的菌剂倒入充分溶解的0.8-1.0%食盐水中拌匀(青玉米秸秆微贮不加食盐),食盐水和菌液量的计算见下表:秸秆种类秸秆重量(公斤) 秸秆发酵活干菌用量(克) 食盐用量(公斤) 水用量(升)贮料含水量(%)麦稻秸秆1000 3.0 9-12 1200-1400 60-70干玉米秸秆1000 3.0 6-8 800-1000 60-70青玉米1000 1.5 适量60-70注:青玉米(青饲料)本身含水量高,可用2-3公斤水配制菌液,配好后的菌液达4-5公斤。
3、秸秆的切短。
羊用2-3厘米,牛用3-5厘米。
这样易于压实和提高窖(池)的利用率,保证制作质量。
秸秆饲料的加工调制利用技术
![秸秆饲料的加工调制利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9f8788c51e79b89680226a1.png)
秸秆饲料的加工调制利用技术摘要秸秆经过加工调制后,能提高其消化能的摄入量,可以作为一种优质饲料饲喂牛、羊等反刍家畜;秸秆饲料主要有石灰水处理、氨水处理、碱水处理、生物发酵、青贮等加工调制技术。
关键词秸秆;饲料;加工技术作物秸秆是喂养家畜的重要饲料来源。
但其粗纤维含量很高,约占30%~50%;而蛋白质含量又很低,特别是禾本科秸秆约占3.2%~6.2%,豆科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稍高,约占6.8%~11.1%,将经过加工调制后的秸秆饲料直接饲喂家畜,其消化率和营养价值会得到提高,还会提高适口性。
我国的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全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约6亿吨,相当于北方草原打草量的50多倍,占全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30%。
因此,开发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是我国民族饲料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秸秆饲料的营养特点秸秆饲料严重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如钙、磷)含量低,而且硅酸盐和粗纤维含量高,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为31%~45%,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在50%以上。
秸秆在牛瘤胃内存在24h,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为30%左右,仅相当于苜蓿干草的50%。
但是,秸秆饲料的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价格低,含有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一半以上的能量,作为非竞争性的饲料资源,只要能够进行合理的加工调制,提高其消化能的摄入量,饲喂牛、羊等反刍家畜,仍然能够成为优质饲料。
2秸秆饲料的加工技术2.1石灰水处理法将准备处理的稻草或麦秸先切短成2~3cm,放入缸中(或水池),装至七至八成满,加入搅拌均匀的1%生石灰溶液(或3%熟石灰水),使原料充分拌均湿润;再在原料上加以石块(切不可用金属块),防止原料飘浮;然后加满石灰水使原料全部淹没。
经一昼夜,取出沥去残存液,即可直接饲喂,不必用清水冲洗,沥下的残液可以继续使用。
若浓度变低,可按原浓度的1/2计,配入适量母液,使其又成1%的浓度。
这样反复使用3~4次后倒弃。
2.2氨水处理法先在秸秆堆中插入喷嘴,深度为25~30cm,然后顺喷嘴灌入氨水。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案(四)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案(四)](https://img.taocdn.com/s3/m/deb5ec5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c.png)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作物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也随之增加。
然而,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或堆肥,这种方式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饲料是一种可行的利用方式,能够解决农作物秸秆的处理问题,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二、工作原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将农作物秸秆经过处理后转化为饲料。
具体步骤包括收集农作物秸秆、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混合配制饲料、加工成颗粒状或粉状饲料,并通过饲喂给牲畜或家禽。
三、实施计划步骤1. 调研分析:对当地农作物种植情况、秸秆产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潜在的饲料化利用需求。
2. 技术准备:建立农作物秸秆收集和处理设施,包括收集车辆、物理或化学处理设备等。
3. 秸秆处理: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如粉碎、浸泡等,以提高其饲料化利用效果。
4. 饲料配制:根据不同农作物秸秆的特性和牲畜或家禽的需求,进行饲料配制,确保饲料的营养均衡。
5. 饲料加工: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加工,制成颗粒状或粉状饲料,便于储存和饲喂。
6. 饲喂实施:将饲料喂养给牲畜或家禽,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和饲料利用效果。
7. 评估效果:对饲喂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包括牲畜或家禽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等指标。
8. 收益分析: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包括成本、收入、利润等方面。
9.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提高农民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认知和参与度。
四、适用范围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案适用于农作物种植发达的地区,特别是秸秆产量较大的地区。
同时,该方案也适用于牲畜和家禽饲养规模较大的农场或养殖企业。
五、创新要点1. 物理或化学处理:通过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提高其饲料化利用效果。
2. 饲料配制:根据不同农作物秸秆的特性和牲畜或家禽的需求,进行饲料配制,确保饲料的营养均衡。
3. 饲料加工: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加工,制成颗粒状或粉状饲料,便于储存和饲喂。
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饲料的几种新技术
![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饲料的几种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a91904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b.png)
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饲料的几种新技术
1.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将农作物秸秆进行压缩、颗粒化等处理,制成能够直接用于动物饲料的生物质能源。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减少农村垃圾和污染,同时也能够降低饲料成本。
2. 酶解技术:将农作物秸秆通过酶解技术进行加工处理,可以
将其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转化为易于消化的糖类,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3. 深度处理技术:通过将农作物秸秆进行深度处理,可以有效
地降低其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从而提高饲料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4. 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农作物秸秆与特定微生物发酵,可以将
其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转化为饲料中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此外,这种技术还可以有效地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 1 -。
秸秆饲料加工技术
![秸秆饲料加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8e4bf8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64.png)
秸秆饲料加工技术用秸秆养畜,实现过腹还田是一种综合效益较高的生产模式,目前用于饲料的和要是玉米秸秆和稻草,可直接饲喂,也可经过加工后饲喂,秸秆饲料加工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
一、秸秆氨化技术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粗纤维,而粗纤维中所含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是可以被草食家畜作为饲料消化利用的,木质素则基本不能消化,秸秆所含的部分纤维素与木质素结合紧密,从而阻碍其被牲畜消化吸收。
氨化的作用在于切断这种联系,使木质素与纤维素分开,使其能被牲畜消化吸收。
此外,氨化还增加了秸秆的粗蛋白含量。
一般来说,氨化秸秆的消化率可提高20%左右,采食量也相应提高20%左右,粗蛋白含量可提高1-1.5倍,并能提高秸秆的适口性和采食速度,氨化后秸秆总的营养价值可提高一倍,达到0.4-0.5个饲料单位,也就是说一公斤氨化秸秆相当于0.4-0.5公斤燕麦的营养价值。
氨化的方法主要有几种:1、液氨氨化将秸秆打捆堆成垛,再用塑料膜覆盖密封,注入相当于秸秆干物质重量3%的液氨进行氨化,氨化时间通常依季节而不同,夏季约一周,春秋季2-4周,冬季4-8周。
用氨化炉氨化,温度为80-90度,只需一天即可完成氨化过程。
2、尿素氨化将秸秆切碎置于氨化池中,用相当于秸秆干物质重量5%的尿素处理,尿素应预先溶于水中,均匀地喷洒到秸秆上,氨化池装满、踏实后用塑料膜覆盖密封即可。
处理时间大体同于“液氨氨化”,但稍长。
3、碳铵氨化碳铵也可作为氨源氨化秸秆,方法与尿素氨化相同,其用量要相应增加4、氨水氨化方法同液氨氨化,其用量也相应增加。
在四种氨化方法中,以液氨与尿素氨化效果最好,氨水和碳铵效果稍差。
二、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技术青鲜玉米秸秆粉碎后,在嫌气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成为青饲料,发酵过程中,产生一定浓度的酸(乳酸),既可以保护饲料的营养成份不受损失,又可使饲料保持青鲜多汁的特点,并具有酸香味,贮存时间较长。
既可供常年喂养使用,又利于秸秆过腹还田和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秸秆饲料化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
![秸秆饲料化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5536f1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2.png)
秸秆饲料化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秸秆饲料化利用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上,秸秆主要被用作农作物的废弃物,处理方式多为焚烧或者堆肥,但这种做法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如何将秸秆转化为有价值的饲料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一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逐渐出现,为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一、新技术方面1.秸秆粉碎技术传统上,秸秆往往比较难以消化,直接喂给牲畜会影响其消化吸收。
专门针对秸秆的粉碎技术应运而生。
通过粉碎处理,将秸秆的纤维素分解成更小的颗粒,有利于增加牲畜对其的消化吸收率。
2.秸秆预处理技术在粉碎的基础上,秸秆还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比如发酵、脱水等,使其更易于被牲畜消化吸收和利用。
预处理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秸秆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利用酶解技术可以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难以消化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牲畜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还减少了畜禽对粗纤维的浪费。
二、新产品方面1.秸秆颗粒料利用新技术对秸秆进行粉碎、预处理和酶解,可以将其制成颗粒料,方便储存和运输,同时也提高了饲料的品质。
秸秆颗粒料不仅能够替代部分农作物饲料,还可以减轻畜禽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秸秆水解液3.秸秆青贮饲料将秸秆与其他优质饲料搭配用于青贮,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秸秆青贮饲料。
这种饲料不仅有利于牲畜的消化吸收,还能够增加牲畜对饲料的食欲,提高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三、新模式方面1.农牧一体化模式在农场内部建立全产业链,将秸秆处理整合进饲料生产过程中,实现农业生产的循环利用。
通过农牧一体化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农作物的废弃,还可以提高畜禽的饲料来源和养殖效率。
2.合作社化模式建立秸秆饲料生产合作社,集中优势资源,规模生产,并通过在线销售等方式将产品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
稻草、秸秆饲料的制作技术
![稻草、秸秆饲料的制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1b7f8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7.png)
稻草、秸秆饲料的制作技术本技术制取饲料,不需要精密设备,基本上在自然温度下生产,容易掌握、实施,又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
它既能适应工业生产又能在农村一家一户制作。
1.原料。
稻草用锤片机加工成稻草粉(0.5―1厘米)100公斤,40―60℃温水220公斤,生石灰1公斤,生石膏0.4公斤,小苏打、草木灰各0.5公斤,过磷酸钙(备用)0.5公斤,膨润土、沸石各0.2公斤。
2.配制碱化液。
将优质生石灰加水5公斤发透搅拌后澄清待用。
把生石膏、小苏打、草木灰放入200公斤水中,搅拌使其溶解后,再倒入澄清石灰上清液,边倒边拌,并用PH 试纸测试。
PH值达到11.5―12.5即停倒。
如PH值超过13可用过磷酸钙上清液调整。
3.用碱化液拌合稻草粉。
把配合好的碱液泼洒在稻草粉上,使其充分吸收碱液,干湿一致,拌匀为止。
4.粗料发酵。
将碱液拌合粗料放入缸、池或无毒塑料袋内,在20―30℃下存放35―50小时。
然后用60℃温水10公斤,尿素0.5公斤(或鸡粪0.5公斤),食盐1公斤,神曲0.4公斤,苍术、淮山药、生山楂、大麦芽、谷芽、丁香、甘草、陈皮、贯众、后朴、蒲公英各0.1公斤,白糖(红塘)0.1公斤,硫化钙、硫酸铁、硫酸锌、硫酸铜各0.04克,均匀混合后,拌合入碱化后的粗料中,膨化土粉、沸石粉同时拌入。
5.将拌合好的发酵粗料立即装入容器,封口后就地存放。
注意应该把料压实,与容器壁之间不留空间,以减少容器内的空气,抑制好气生性杂菌繁殖,利于各类厌氧菌进行厌氧呼吸。
将装好的容器避光放置10―21天。
6.在发酵糖化成熟的粗饲料中,添入木本饲料和营养添加剂。
紫穗槐或洋槐叶粉、泡桐叶粉各8公斤,松针粉3公斤,橙桔叶粉、苹果叶粉、榆树叶粉、桃、桑叶粉各2公斤,赖氨酸0.08公斤,蛋氨酸0.05公斤,复合动、植物粗蛋白饲料8公斤。
7.最后拌入稻谷、玉米、红薯等,其重量为总配合饲料的20―30%,即40公斤。
最后将各类配料搅匀,即可完成饲料的制作。
农作物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技术.
![农作物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1e82f2616fc700abb68fcf2.png)
农作物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技术侯方安(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畜牧业和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对饲料和饲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秸秆饲料加工后的运输贮存成为饲料在市场上流通和用量大小的关键。
剩余农作物秸秆就是一个巨大的深具潜力的饲料源。
现在推广的农作物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技术就是利用专门的机械设备或秸秆饲料生产线,把秸秆加工成颗粒状干饲料,把散放堆弃的秸秆加工成可长途运输、长期贮存的商品,实现的秸秆饲料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和异地消化利用,甚至出口创汇,使秸秆增值、农民增收。
这种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已经形成产业化经营规模,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秸秆颗粒饲料加工的原理,主要是用工业化学处理法和物理处理法,以玉米秸、稻草、麦秸、葵花秆、高粱秆之类的农作物秸秆等低值粗饲料为原料,在秸秆晒干后,应用秸秆粉碎机粉碎秸秆,加入其它添加剂后拌匀后压缩,在颗粒饲料机中,由磨板与压轮挤压加工成颗粒饲料。
压缩时产生的温度和压力,使秸秆氨化、碱化、熟化,具有熟香味,使秸秆木质素彻底变性,提高其营养成份,制成品质一致的颗粒状饲料,成为反刍动物的基础食粮。
加工的饲料颗粒表面光洁,硬度适中,大小一致,其粒体直径可以根据需要的规格调整。
加工后的秸秆变为颗粒状粗饲料,俗称“牛饼干”,其粗蛋白含量从2%~3%提高到8%~12%,消化率从30%~45%提高到60%~65%,其营养成分相当于草原产中等羊草。
产品没有任何添加剂,没有任何危害性物质,具在无毒、无病原菌、水分低、不发生霉变、营养成份高特点。
该技术适用于公司加农户模式,能工厂化生产,商品化流通,生产成本低。
还可以应用颗粒饲料成套设备,自动完成秸秆粉碎、提升、搅拌和进料功能,并随时添加各种添加剂,全封闭生产,是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高效型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机组。
目前中小规模的秸秆颗粒饲料加工企业都采用这种技术。
另外还有适合大规模饲料生产企业的秸秆精饲料成套加工生产技术,自动化控制水平更高。
水稻秸秆揉丝包膜青贮饲料化技术应用
![水稻秸秆揉丝包膜青贮饲料化技术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2c5ef4571fe910ef02df870.png)
水稻秸秆揉丝包膜青贮饲料化技术应用摘要:随着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工作的推进, 大量农作物秸秆堆积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
开展水稻秸秆揉丝包膜青贮饲料化研究, 既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又可增加饲料来源。
关键词:水稻秸秆揉丝包膜;青贮饲料化技术应用;水稻秸秆的利用方式决定了其饲喂价值,研究的关键在于水稻秸秆自身的营养缺陷。
水稻秸秆的木质素和硅含量很高,消化率和适口性差,一般反刍动物对秸秆的消化率仅有20% ~ 30%。
水稻收割机不带切碎揉丝功能, 不适用于水稻秸秆包膜青贮饲料, 宜采用收割机带切碎装置, 具有揉丝功能收割。
一、水稻秸秆的现状过去10 年,全球水稻产量以年均2.5% 的速度大幅增长,其中全球约90.49%的水稻来自亚洲,亚洲国家水稻秸秆利用率较高,这些水稻秸秆的利用率占作物秸秆总量的20%。
由于水稻种植量大,亚洲热带国家90% 的反刍动物是用水稻秸秆饲喂。
焚烧是经济、有效、快捷的秸秆处理方法。
然而,秸秆燃烧是不完全的,会释放出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一氧化碳、细小/ 可吸入颗粒物、致癌的多环芳香烃。
据报道,生物体燃烧有潜在的毒性,在日本,秸秆燃烧与儿童哮喘的病因有关。
此外,燃烧农业残留物会形成棕色云,影响空气质量、大气能见度和全球气候。
焚烧农作物秸秆会导致秸秆中约30% ~ 35% 的磷、40% 的氮、40% ~ 50% 的硫和80% ~ 85% 的钾流失。
消化率是宿主动物通过瘤胃微生物分解和发酵从饲料中吸收营养物质的量,使营养物质可用于生长、繁殖等。
饲料消化率和反刍动物消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植物原料细胞壁及其含量的影响。
细胞含量和少量纤维可能是植物唯一可消化的部分,因为动物可以很容易消化植物细胞内容物,但不能消化细胞壁。
水稻秸秆细胞壁由5.5%的木质素、40% 的纤维素和18% 的半纤维素组成。
木质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由不同酚类化合物组成的非晶态聚合物,降低了水分通过木质部的渗透性,从而在水分和营养物质流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案(一)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cb2efa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8.png)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作物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也随之增加。
然而,传统的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或者堆肥,这种方式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既可以有效减少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压力,又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
二、工作原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将农作物秸秆经过粉碎、发酵等处理工艺,转化为饲料。
首先,农作物秸秆需要经过粉碎设备进行粉碎,使其颗粒大小适中。
然后,将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发酵处理,通过添加适量的微生物菌种和调节发酵条件,使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其他有机物质得到有效降解。
最后,将发酵后的秸秆进行干燥、压缩等处理,制成饲料颗粒。
三、实施计划步骤1. 调研分析:对当地农作物秸秆产量、饲料需求等进行调研分析,确定实施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 设备采购:根据实施规模确定所需的粉碎、发酵、干燥、压缩等设备,并进行采购。
3. 建设生产线:根据设备要求和工艺流程,建设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生产线。
4. 培训人员:对相关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培训,确保生产线正常运行。
5. 生产运营:根据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和饲料需求,进行生产运营,生产出符合饲料标准的农作物秸秆饲料。
四、适用范围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案适用于农作物产量较高、农民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如大型农业种植基地、畜牧养殖集中区等。
五、创新要点1. 采用先进的粉碎、发酵、干燥、压缩等设备和工艺,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的质量。
2. 引入微生物菌种,加速农作物秸秆的降解和发酵过程,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和营养价值。
3. 进行精细化管理,对生产线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六、预期效果1. 减少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压力,降低环境污染。
2. 提高农民的收益,增加农作物秸秆的利用价值。
3. 促进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业的协调发展。
七、达到收益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案的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农作物秸秆处理成本。
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制作食用菌基料制作饲料技术模式
![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制作食用菌基料制作饲料技术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5d493d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6e.png)
附件1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为进一步推进秸秆禁烧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秋熟作物秸秆露天不焚烧的工作目标,本市农机与农艺部门在总结历年水稻秸秆还田试验和示范推广的基础上,结合本市近几年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以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为主要途径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并拟定了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模式。
一、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的特点(-)秸秆量大,机具配置要求高。
水稻亩秸秆量可达650公斤左右,每平方米秸秆量0.97公斤左右,机械化全量还田的机具配置要求和动力消耗比较高,作业成本增加。
(二)腐熟时间长,农艺技术要求高。
稻秸秆收获以后为秋冬季,后茬主要是绿肥、大田青菜和休闲地,低温和旱作减缓秸秆的腐熟,水稻种植时会遇到上年水稻秸秆未完全腐熟、漂浮地表等现象,影响水稻机械化种植质量和水稻产量,必须通过相关农机农艺措施提升还田质量。
(三)气候和土壤条件差,还田作业难度高。
水稻收获期常遇秋雨,不利于农机作业,特别是松、金、青地势低洼地区,土壤粘性强,水稻收获后如遇秋雨不利于深翻深耕,机械还田难点较大,应根据气候条件合理选用秸秆还田方式,提高作业水平。
(四)秸秆还田作业持续时间跨度长。
从收获水稻切碎抛洒秸秆起,根据茬口布局,延续至下一年度种植水稻止。
二、技术方案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应结合机具配置情况、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后荏作物等因素因地制宜选用秸秆还田技术路线,科学制定适合本市涉农区域秸秆还田的各项技术措施。
以下以绿肥为主要后茬作物拟定技术方案,不成规模的二麦和油菜可根据种植特点作相应的调整。
技术方案A:以绿肥为主要后茬作物及深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案。
少量的大田青菜、二麦和油菜,可根据种植特点作相应的调整。
(一)深翻深埋秸秆机械化还田1 .技术路线:机械收获水稻一切碎均匀抛洒一深翻深埋2 .特点:①秸秆还田效果好。
通过圆盘犁、锌式犁、翻转犁等机械可以将作物秸秆埋入20厘米以下的泥土中,有利于后茬作物的种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秸秆制作饲料技术模式
为加快推广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认真落实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本市取得的水稻、油菜、茭白等秸秆制作饲料的研究成果,本着“优化结构、节约资源、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原则,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现将相关的技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指导生产。
一、技术概述
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秸秆青贮、黄贮、颗粒化、生物转化及氨化等技术模式,有效改变秸秆的组织结构,降低秸秆粗纤维含量,提高营养价值,可改善秸秆的适口性,使秸秆成为易于动物消化、口感性好的优质饲料。
饲料化利用可减少精料的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进而提高秸秆消化率。
将秸秆植物纤维性废弃物进行技术处理利用的过程,比如青贮法、黄贮法、生物转化法、氨化法等,所用的微生物菌剂及氨化剂,须在《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的微生物类别和非蛋白氮类别所列范围中。
二、技术方案
(一)青贮饲料模式
1、技术特点
秸秆青贮是把作物收获后尚保持青绿或部分青绿的秸秆经粉碎后放入密闭的青贮窖或青贮池,经过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乳酸和芳香物质,可长期保存其青绿多汁营养成分的一种技术模式。
2、技术路线
秸秆收割→铡切粉碎→喷洒发酵剂→密封→发酵→饲料
(1)青贮则在作物成熟、叶片未枯黄时收割,可用青贮收获机连同粉碎环节一起解决。
(2)秸秆收集后用铡草机或揉丝机粉碎成2-5cm的小段,并将其通过晾晒或者干燥处理,控制其含水量为65%-75%。
可取一把切碎的秸秆物料,手用力抓压挤后慢慢松开,注意手中原料团球状态,团球展开缓慢,手中见水不滴水时,原料水份含量适宜。
低于或高于这个含水量,均不易青贮,水分高了可加糠吸水,水分低了要加水。
(3)根据发酵剂的使用说明,添加一定量到水中,均匀喷洒到粉碎后的秸秆原料上,每20-25cm喷洒一层配制好的发酵剂。
注意装填于窖、缸、塔、池及塑料袋中时,要逐层装入,边入料边压实,每装10cm厚,可通过人踏、机碾等方式压实排出空气,要尽量减少青贮饲料中的空气,以便于微生物发酵,要达到不进气、不进水的密封要求。
(4)经过40-50天(20-35℃/天)的密闭发酵后,即可取用饲喂家畜。
要注意判定青贮料品质的好坏,若呈青绿色或黄绿色,或接近青贮前原料的颜色;有酸香味,质地软,略带湿润,茎叶仍保持原状,压得非常紧密,拿到手里却松散,均为品质优良,即可饲用。
如变质腐败会有臭味,质地粘软等表现,切勿饲喂,以防中毒。
开始饲喂青贮饲料时,要由少到多,逐渐增加,使家畜有一个适应过程。
(5)开窖后不可将青贮饲料全部暴露在空气中,取完后立即封口压实,防止日晒、雨淋,避免养分流失。
保存好的青贮饲料可以存贮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
(二)黄贮饲料(裹包)模式
黄贮是利用干秸秆做原料,通过添加适量水和生物菌剂,压捆以后再袋装储存的一种技术模式。
由于黄贮不受秸秆含水率影响,可解决南方多雨潮湿导致秸秆水分含量高、不易保存利用的难题,具有制作简单、保存时间长、适口性好、运输方便等特点,是一项非常有推广价值的饲料技术模式。
2、技术路线
秸秆收集晾晒→铡切粉碎→添加发酵剂搅拌→压缩裹包→堆放发酵
3、技术要点
(1)在稻谷收割后,稻草无明显霉变情况下,将秸秆铡切粉碎,长度3-5cm。
(2)将黄贮发酵剂稀释10倍后加入秸秆进行搅拌,每吨水分调制后的秸秆需加发酵剂(乳酸菌)5克,为促进乳酸菌发酵,可加入适量的糖蜜。
(3)常用机械制作的裹包青贮为圆柱形,直径55cm,高65cm,重量约55kg;大型机械制作的裹包青贮直径120cm,高120cm,重量约500kg。
打捆好用裹包机紧紧的裹起来,根据重量选择裹包层数,一般4-6层。
(4)裹包后可以在自然环境下堆放在平整的地上或水泥地上,将发酵秸秆根据需求按照不同阶段添加豆腐渣、玉米粉等采用全日料搅拌机进行搅拌调质,经过4-6周即可完成发酵过程,成为黄贮饲料。
(三)秸秆饲料颗粒化模式
1、技术特点
该模式是将已打捆离田的水稻秸秆经过粉碎或揉搓丝化后,根据各种反刍动物的不同生长生产阶段分别按30-60%的添加量,与其他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混合搭配,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必要的营养物质,再用压块机或制粒机制成
块状或颗粒状反刍动物所需全混合饲料的技术模式。
该模式可有效缓解饲料原料紧缺压力,促进畜牧业发展。
通过该模式的推广既能够对秸秆进行饲料化利用,又能够利用秸秆富含的粗纤维满足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的需求。
进行压块或制成颗粒能使反刍动物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避免挑食造成的营养摄入不均衡,又可避免饲喂粉料对饲喂动物呼吸道的影响,以及粉料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2、技术路线
秸秆收集晾晒→粉碎揉丝→添加营养物质→压块或制粒→打包→饲料
3、技术要点
(1)秸秆收集后要进行晾晒,秸秆湿度一般控制在20%以内,最佳为16%-18%。
(2)除去秸秆中的金属、石块等杂物后,通过揉丝机将秸秆揉丝成2-3cm 长,然后用球磨式或锤片式粉碎机将上述秸秆用直径6.0mm筛片粉碎成粗粉状。
(3)根据动物需要和用户需求按比例添加玉米、豆粕、棉粕、麸皮等配料,混合均匀。
配料可采用自动配料秤(精度0.2%)进行自动配料,混合可用双轴桨叶式混合机(CV≤5%)。
(4)根据需求选择模具进行压块造粒,羊用颗粒饲料直径4-6cm,牛用颗粒饲料直径6-8cm。
(5)将压块/颗粒饲料经过逆流冷却器去除水分,含水率一般在14%以下,以便于长期保存。
(6)将成品压块/颗粒饲料按照要求进行包装,贮存。
(四)秸秆生物转化蛋白饲料模式
1、技术特点
该模式是在进行黄贮饲料(裹包)模式前,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前处理”,即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各种下脚料培养生产红菇菌、乌灵参等菌丝体蛋白饲料原料,再进一步用酵母与乳酸菌等发酵贮藏并备用,是一种新型秸秆饲料化技术转化模式。
该模式发酵秸秆,可快速降解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在高蛋白菌丝体增殖的同时,积累大量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降解相关酶等,从而对秸秆持续降解。
为了进一步增加秸秆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并使氨基酸组成保持平衡,可采用“两步法”,即在秸秆纤维充分降解的基础上,再接入优选的酵母和乳酸等菌种进行二次发酵。
这样制得的秸秆饲料产品蛋白质含量可达20%以上,粗纤维降解率在30%以上,可以完全代替粮食组成的精料。
利用微生物真菌降解秸秆并转化为菌体蛋白的方法,具有污染少、效率高、成本低、利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适用于所有的畜禽饲料,从而成为今后秸秆纤维利用的方向与趋势。
2、技术路线
第一步:秸秆收集粉碎→加入豆渣、麸皮等有机氮源→搅拌混合→装袋(盘)→灭菌→接种发菌丝体;
第二步:在第一步基础上,再添加优选的酵母菌、乳酸菌等菌种,进行二次发酵,即接种酵母、乳酸菌等→搅拌→压缩裹包→堆放发酵→干燥粉碎→包装→成品。
3、技术要点
(1)利用机械将秸秆粉碎至10-30目粉末,将麸皮、豆渣、豆粕等原料按比例放入混合机内混合(秸秆占配方总量的20%-30%),含水量65%-70%。
(2)选用聚乙烯袋或盘,规格为32*45cm或装料量为3千克左右,封口为简单折口模式。
有条件的工厂可选用浅盘或袋流水化装料自动化模式。
培养耐杂菌大型真菌,可以采用成本更低的堆积模式。
(3)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方法。
灭菌完成后,入冷却室进行冷却,冷却温度30℃左右。
培养耐杂菌的大型真菌,可以忽略此步。
(4)保持正压无菌状态下接种发菌丝体,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
菌包或菌盘接种后,放入无菌室培养,培养温度保持在22-30℃之间,要注意适时通风,湿度保持在70%-85%之间,且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500ppm。
(5)发菌丝体完成后,再接种酵母和乳酸菌等入池或压缩裹包后,进行二次发酵。
具体技术要点见黄贮饲料(裹包)模式。
(6)干燥后,进行粉碎和包装,制成成品。
乌灵参菌丝体周期为2-3天,其他菌为5-7天。
(五)氨化秸秆饲料模式
1、技术特点
氨化是最为实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氨化秸秆饲料常用堆垛法和氨化炉法制取。
氨化处理的秸秆可提高粗纤维消化率,增加粗蛋白,且含有大量的胺盐,胺盐是牛、羊反刍动物胃微生物的良好营养源。
氨本身又是一种碱化剂,秸秆经氨化后变得柔软,易于消化吸收,可以提高粗纤维的利用率,增加氮素。
秸秆氨化后喂牛、羊等不仅可以降低精饲料的消耗,还可使牛羊的增重速度加快。
2、技术路线
秸秆收割→粉碎→晾晒→喷洒氨化剂→密封→解封→挥发→饲料
3、技术要点
(1)先将秸秆切成2-3cm长,然后晾晒,使秸秆含水量在30%左右。
(2)喷洒氨化剂。
氨化剂主要有氨气、尿素和液氨。
这些试剂与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反应,可破坏木质素与多糖间的酯键。
不同试剂质量分数下对秸秆中的木质纤维影响也不同,其中尿素处理方式较氨气和液氨对木质纤维素结构的破坏较为显著。
100kg秸秆用5-6kg尿素或10-15kg碳酸氢铵兑25-30kg水溶化搅拌均匀配制尿素或碳酸铵水溶液,或按每100kg粗饲料加上15%的氨水12-15kg。
氨的用量为2.5%-3.5%,含水率以40%左右为宜。
(3)分层压实,逐层喷洒已配制好的氨化剂,最后封严,在25-30℃下经7天氨化即可开封。
(4)氨气全部挥发后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