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古诗两首 2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4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41张PPT)
唐诗三首
卖炭 翁语文老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卖 炭 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内容探究
诗歌出现了哪些人 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 白衫儿(宫使)

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 的一车炭最终被宫
贰 使用半匹红纱一丈
绫掠夺一空
围绕炭可以分为哪 几个层次?
烧炭——运炭—— 被夺炭

诗文品读
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学会名句赏析
品 诗
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把握作者的情感
尝试归纳主旨
《石壕吏》
作者简介
杜 甫 少陵野老
杜甫(712—770),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 “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 程,因被称为“诗史”。
诗歌翻译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 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 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 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 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 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随堂检测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 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 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 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 的面目。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35张ppt)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35张ppt)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 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自主学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 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 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4)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这四句写出了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的生活环境,营造一种雪上加霜的
凄苦氛围;同时又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任务探究
3.《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及宫使形象的刻画
(1)卖炭翁 外貌:满面尘色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 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 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这样拼死拼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
自主学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为避“安史之乱”, 杜甫来到成都,公元760年,在亲友的帮助下, 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茅屋,总算 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 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苦雨,湿透了室内 衣被,茫茫黑夜,诗人百感交集。
自主学习
《卖炭翁》 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 翁》,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 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任务探究
任务二:理解白居易的思想感情,分析其表达情感态度的方式。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 》课件PPT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 》课件PPT

雅称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
杜甫
著作
“三吏” “三别” “诗史”
走近作者
名讳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雅称
晚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魔”
白居易
著作
《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写作背景
背景介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 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 乱”,杜甫来到成都。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浣花溪 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761年8 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就在诗人 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 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听读感知
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 盗贼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 (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走近作者
名讳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官至工部员 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
诗人用了“卷、飞、洒、挂、飘转、 沉“等词语,这些词语不仅有力度, 而且很形象,既写出了秋风的无情, 也描绘出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并 且渲染了一种骇人的气势。
深层探究
5、读第二节诗,茅草被秋风吹走,诗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 情?
面对肆虐的狂风以及无知小儿的欺 凌,“我”的内心着急、愤怒,但 又是那么的无奈。作者在这里没有 一个字写他的心理活动,却又让人 感受到诗人无处不在的心理活动。
词类活用
俄顷风定云墨色(名词活用作动词,变 成黑色) 风雨不动安如山(名词活用作状语,在 风雨中) 娇儿恶卧踏里裂(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裂开)
通假字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5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5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唐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与诗人有关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诗歌,体会 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3.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 力。

—杜 甫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 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 又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 杜草堂。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 以社会写实著称。杜甫虽在世时名声 并不显赫,但在身后,其作品最终对 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 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 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内容探究
• 1.“归来倚仗自叹息”,诗人叹息什么?
叹自己命苦,叹周围的人苦,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使诗的意境 有何变化? 由个人遭遇扩展到社会现实,由风雨飘摇的茅屋扩展到 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意境扩大了。
夜捉人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有吏夜捉人”一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它是全篇 的提纲,后面的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诗题是《石壕吏》,而诗中却重点 写了老妇人的致辞,这是为什么?
• 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 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从侧面更形象的突出了封 建官吏凶暴、冷酷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 民的同情。
精读细研“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个“一何”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
“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一怒一苦,对比鲜明, 有力地渲染出官吏如狼似虎的横蛮气势和老妇人的悲愤 凄苦。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几 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 难,“二男新战死”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惨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课件(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课件(共33张PPT)

• 齐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感 情。
• 思考:1、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 2、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卖炭翁? • 3、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宫使? • 4、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读音需要注意的字
鬓 bìn 辗 niǎn 辙 zhé
骑 jì

chì


jiāng
叱 chì

满面尘灰烟火色 肖像描写
理清思路
秋风破屋

现实

心情苦痛 群童抢茅

白天
屋外事
自己

心 民
到 无可奈何
己生
渠 成
长夜沾湿
及 人

忧思不绝 雨 黑夜 屋内人

理想 广厦千万间
天下寒士忧

1.总结 诗歌前三段以叙事为主,层层深入地描写了秋风破屋的情 状,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生活上的痛苦之情。第一节细致 地写出秋风破屋的情状,表达了诗人的痛苦和焦灼;第二 节写群童抱茅,表达了他的无可奈何和内心的沉痛;第三 节写长夜沾湿的苦况,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第四节 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情,表达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总是有 远大的抱负、宽阔的胸襟。我们要向杜甫学习,努力提高 自己,发展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才!
2.背诵诗歌(小组分任务背诵、个人接龙诵)
卖炭翁
一、导入:
1、初中以来,在课本上有几位令我们印象深刻的老 人:熟能生巧的卖油翁;经验丰富的老河兵;坚持不 懈的愚公。上一节课也刚学了一首由一位急民间疾苦 的未老先衰的“老翁”所写的诗——《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今天让我们一同随着白居易的视线跨越千年, 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课件(共8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课件(共80张PPT)
3、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 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第四节: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如何能得到)
(全部遮盖) (贫寒的士人)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得像山一样)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
(草庐、小屋)
高耸的样子 (见xiàn:同”现”)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词名句
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当堂检测
一、按原文填空
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
的情思,他发出了(
)的呼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
二、杜甫名句填空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风定云起、 天色昏暗的情景,给人以压抑之感,不言大雨,而 大雨迫至。
六.两首诗中都有不少精彩的描写,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肖
像、心理、动作的描写。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题三)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 透出一个“寒”字,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 映衬其间,更觉苦寒不堪。
(睡得很少, (何由:即“由何”,怎能、如何。
指失眠)
由:凭。) (彻:到天明。作动词)
写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
入眠的痛苦。
翻译课文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 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
• 俄顷风定云墨色, 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秋天漠漠向昏黑。 •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两首 _西师大版(共24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两首 _西师大版(共24张PPT)

课文理解
送元二使安西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课件PPT
课文理解
理解下列词语: 1.使: 2.朝雨: 3.浥: 4.客舍: 5. 更尽:
课件PPT
课文理解
课件PPT
理解下列词语:
1.使:出使。 2.朝雨:早晨的雨。 3.浥:湿。 4.客舍:旅店。 5. 更尽:再饮完。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9时54分34秒下午9时54分21:54:3421.8.30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课文理解 芙蓉楼送辛渐
课文理解
课件PPT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早晨的雨,湿润了地 上的尘土。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店笼罩在一片青绿色之中,杨柳的颜 色焕然一新。
课文理解
劝君更尽一杯酒: 请你再喝完这杯酒吧。
课件PPT
西出阳关无故人: 向西出了阳关之后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课件PPT
图解结构
芙 送别情景 伤心难舍

形单影只
壶 。 ” “ 冰 心 ” 是 _比__喻__纯__洁__的__心_____ 。 这 两句是写送别时的嘱托:到了洛阳,如果有 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 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 2.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也是_送__别___诗, 作者__王__维____,是_唐___代诗人。 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表达了作者_依__依__惜__别__并___祝__愿__好_。友平安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60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60张PPT)

写作特色
(1)寓褒贬于叙事。 一百二十个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也
无议论,但却通过叙事抒发了感情,表达了心中的愤慨。 (2)精炼概括,前后照应。
开头和结尾很简练,重点是老妇的申诉,写得具体详细。诗中老 妇人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诉苦来完成的,刻画得栩栩如生。其 他人着墨不多,但都很鲜明。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俄顷:一会儿。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接近。 布衾:布质的被子。 恶卧:睡相不好。 裂:使……裂。 雨脚:雨点。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 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已:停止,
这里指生命结束。 完裙:完整的衣服。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 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老妇 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 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 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 “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 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 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
创作背景

苏教版(新)五下_24.古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优质课件】 .pptx

苏教版(新)五下_24.古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优质课件】 .pptx

同学们,下节课见!
24.古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壹 课前导入
目 录
贰 生字学习 叁 古诗浅析 肆 古诗赏析 伍 课堂拓展
壹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
杭州,人们总是立刻会想到远近闻名
的西湖。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 为之挥毫泼墨,留下了千古名篇。今 天,我们就跟随古人一起去领略一下 六月西湖晴天时的美景!
作者简介
杨万里: 南宋诗人,字廷秀, 号诚斋, 吉水人。其诗构思新巧,语言通 俗明畅、自然活泼。与尤袤、范
成大、陆游齐名, 称“中兴四大
诗人”。著有《诚斋集》。
贰 生字学习
多音字

hé(荷花) hè(负荷)
理解词语
到底。 毕竟:
格外,不同于一般。 别样:
一年四季。课文中指除六月以外的其他时间。 四时: 与太阳相映。 映日: 无边无际的碧绿。形容莲叶多,望不到头。 无穷碧:
叁 古诗浅析
初读古诗
晓出①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②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③同。
接天④莲叶无穷碧⑤, 映日荷花别样红。
①晓出:早晨走出。 ②毕竟: 到底。 ③四时:一年四季。 ④接天:与天空相接。 ⑤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
初读古诗
译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碧绿的莲叶
后一首描写的是在净慈寺下所见的晴天湖景,
只写了莲叶、荷花两种事物,着力表现的是景 物的静态美。
延伸问题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表现了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湖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美景,表达了诗
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4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4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
作 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诗
者 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
——
极大,。他的诗今存1400多首,代表作有“三
杜 甫
吏”“三别”等。初中以来,我们学习过他的诗歌
《望岳》《春望》等。

写作背景《望岳》 736年 青年时期 雄心壮志 《春望》 757年 安史之乱 忧国忧民
bì 庇护
wù qīn chóng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zhuǎn qǐng 飘转 俄顷
sāng 丧乱
ào 沉塘坳
shà xiàn 广 厦 见 此屋
二、明诗之意
1.再读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己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 2.以第一人称讲述这个故事。
赏诗之精
这首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很精彩,画面感很强,请你 结合文本加以赏析。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差役: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体会诗人情感
思考:这首叙事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全诗描绘了老妇的痛苦申诉,揭示了战乱给人 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老百姓带 来巨大灾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残暴压迫老百姓 的强烈不满。
《石壕吏》写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唐肃宗乾元元年冬 末,唐军在邺城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因为史思明增 援安庆绪,唐军大败。唐军主帅郭子仪退守河阳,四处抽 丁补充兵力。杜甫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 等地。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 听到的是离家出征时悲伤的哭声。杜甫的这番经历,促成 他写作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村童偷茅而去,表现出诗人焦灼又无奈的情绪。 “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 老态、气愤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年迈穷困的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惑斋
西湖诗
三读,品诗味,体诗情。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晴天,莲叶荷花壮美,令人惊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不惑斋
西湖诗
你还能背杨万里其它的诗吗?
小池 南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不惑斋
西湖诗
三读,品诗味,体诗情。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疾雨急来急去,令人惊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不惑斋
西湖诗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北宋 苏轼
到处相逢是偶然, 梦中相对各华颠。 还来一醉西湖雨, 不见跳珠十五年。
毕竟:到底。 :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这时的风景 和四季不相同。
不惑斋
西湖诗
后写景: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 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 :与天接连的荷叶一边碧绿,无边无
际;与太阳相映的荷花和往日不一 样的艳红。
不惑斋
西湖诗
二读,看画面,想诗境。 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你看 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西湖诗
雨怎样? 白雨跳珠乱入船。
跳珠:指跳动的珠子。 :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杂乱地
跳进船里。
不惑斋
西湖诗
风怎样? 卷地风来忽吹散,
:卷地而来的大风,忽然把乌云和雨 点吹散了,
不惑斋
西湖诗
水怎样? 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下面的水像天空一样,水天 一色,一片汪洋。
不惑斋
西湖诗
二读,看画面,想诗境。 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不惑斋
西湖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1127-1206),字廷 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 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 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 陆游、尤袤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 诗人”。
西湖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不惑斋
西பைடு நூலகம்诗
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六》:写的景物多,变化快,动态
多,是在楼上所见的雨景。句句写 景,句句含情。
《晓》:只写“莲叶”“荷花”两景, 突出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 壮阔美,是在寺下所见的晴天湖景, 两句议论,两句写景。
南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不惑斋
西湖诗
一读,解句意,明诗意。 1、诗题什么意思?交代了什么?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朋友林子
方。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 2、此时有什么感觉,见到什么景色?
不惑斋
西湖诗
先议论: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不惑斋
西湖诗
一读,解句意,明诗意。 1、读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 2、诗中共写了哪些景物? (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不惑斋
西湖诗
云怎样? 黑云翻墨未遮山,
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 遮:遮盖,掩盖
: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还没有遮住山,
不惑斋
不惑斋
西湖诗
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 都是写六月的西湖景色,景中有情,
情在景中。皆具诗情画意。
不惑斋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24课
不惑斋
西湖诗
题临安邸 北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西湖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
•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嘉祐进士,神宋时任祠 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 石变法而求外职,任杭 州通判。
西湖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