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讲解
初三函数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三函数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概念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它把一个自变量的值对应到一个因变量的值上。
一般地,函数f(x)可以表示为y=f(x),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2. 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函数中独立变化的变量,通常用x表示;因变量是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而定的变量,通常用y表示。
3. 定义域和值域定义域是自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值域是因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
4.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集合。
二、函数的表示方法1. 用一个通项公式表示函数函数f(x)有时可以用一个表达式y=f(x)表示。
2. 用函数的图像表示函数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集合。
三、常见函数及其性质1. 线性函数线性函数是具有形式y=kx的函数,其中k为常数。
2. 幂函数幂函数是具有形式y=ax^n的函数,其中a和n为常数。
3.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是具有形式y=a^x的函数,其中a为正数且不等于1。
4.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逆运算。
5.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四、函数的性质1.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有f(-x)=f(x),则称f(x)为偶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x),有f(-x)=-f(x),则称f(x)为奇函数。
2. 增减性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上有f'(x)>0,那么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上有f'(x)<0,那么f(x)在区间(a,b)上是减函数。
3. 最值和零点函数在定义域内可能有最大值、最小值和零点。
4. 对称性有关函数的图像可能有关于y轴对称、关于x轴对称、或者关于原点对称的性质。
五、函数的运算1. 基本函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复合运算。
2. 复合函数复合函数是一个函数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自变量而得到的函数。
3. 函数的反函数函数的反函数是满足f(f^(-1)(x))=x和f^(-1)(f(x))=x的函数。
中考函数必备知识点归纳

中考函数必备知识点归纳函数是中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掌握好函数的知识点对于解决中考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中考必备的函数知识点归纳: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 y =f(x) \)来表示函数,其中\( f \)是函数名,\( x \)是自变量,\( y \)是因变量。
2.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定义域是函数中自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值域是函数中因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对应法则是确定函数值的规则。
3.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
列表法通过列出自变量和对应的因变量来表示函数;图象法通过函数的图象来表示函数;解析法通过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函数。
4. 函数的类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 = ax + b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 = ax^2 +bx + c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 = \frac{k}{x} \)。
5. 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图象的对称性、顶点、焦点等特征是中考中常考的内容。
6. 函数的增减性:函数的增减性是指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的趋势。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具有单调性,即要么一直增加要么一直减少;而二次函数则可能在某个区间内增加,在另一个区间内减少。
7. 函数的极值:极值是指函数在某点的局部最大值或最小值。
二次函数的极值通常出现在对称轴上。
8. 函数的复合:两个函数的复合是指先对自变量进行一个函数的运算,然后再用另一个函数进行运算。
复合函数的求解是中考中的难点。
9. 函数的解析式:解析式是函数的数学表达式,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中考中的重要技能。
10. 函数的实际应用: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成本与产量的关系等,中考中经常会出现将函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题目。
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全面)

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全面)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自变量的值映射到唯一的因变量的值。
函数通常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2. 函数的表示方式函数可以通过方程、表格和图像等方式来表示。
方程表示函数时,可以使用变量和常数来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格则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值以表格形式列出。
图像则以直线、曲线或者其他形状来表示函数的变化规律。
3.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而值域是因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
定义域和值域的确定需要根据函数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判断。
4. 常见的函数类型初中阶段研究的函数类型包括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指数函数等。
线性函数是一种最简单的函数类型,它的方程形式为y = kx + b,其中k和b分别代表斜率和截距。
二次函数的方程形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b和c分别代表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的系数。
5. 函数的图像特征函数的图像可以通过斜率和截距、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等特征来描述。
对于线性函数,斜率代表图像的倾斜程度,截距代表图像与y轴的交点;对于二次函数,顶点坐标代表图像的最高点或者最低点的位置,对称轴代表图像的对称线。
6. 函数的应用函数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中,函数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关系和变化的问题,例如求解方程、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在实际生活中,函数可以用来描述各种现象和规律,例如汽车的加速度、温度的变化等。
总结:初中函数知识点包括函数的概念、表示方式、定义域和值域、常见的函数类型、图像特征和应用。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函数,提高数学能力。
以上是初中函数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函数板块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类学习方法初中数学知识大纲中,函数知识占了很大的知识体系比例,学好了函数,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真正精通了函数的每一个模块知识,会做每一类函数题型,就读于中考中数学成功了一大半,数学成绩自然上高峰,同时,函数的思想是学好其他理科类学科的基础。
初中数学从性质上分,可以分为: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 数和锐角三角函数,下面介绍各类函数的定义、基本性质、函数图象及函数应用思维方式方法。
一、一次函数1. 定义:在定义中应注意的问题y =kx +b 中,k 、b 为常数,且k ≠0,x 的指数一定为1。
2. 图象及其性质 (1)形状、直线()时,随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一定过一、三象限时,随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一定过二、四象限200k y x k y x ><⎧⎨⎪⎩⎪()若直线::3111222l y k x b l y k x b =+=+当时,;当时,与交于,点。
k k l l b b b l l b 121212120===//()(4)当b>0时直线与y 轴交于原点上方;当b<0时,直线与y 轴交于原点的下方。
(5)当b=0时,y =kx (k ≠0)为正比例函数,其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
(6)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两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的坐标即为所对应方程组的解。
3. 应用:要点是(1)会通过图象得信息;(2)能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写出表达式。
(二)反比例函数 1. 定义:应注意的问题:中()是不为的常数;()的指数一定为“”y kxk x =-1021 2. 图象及其性质: (1)形状:双曲线()对称性: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和212()()y x y x==-⎧⎨⎪⎩⎪()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一、三象限且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二、四象限且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300k y x k y x ><⎧⎨⎪⎩⎪(4)过图象上任一点作x 轴与y 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成的矩形面积为|k|。
初三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一、函数的概念1. 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与,并且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是自变量,是的函数。
2.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
列表法:通过列出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来表示函数关系,例如,在研究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时,可列出时,;时,等表格。
图象法:用图象来表示函数关系,如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二、一次函数1. 定义形如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时,叫做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2.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叫做直线在轴上的截距。
当,时,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当,时,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当,时,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当,时,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性质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3.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通常采用待定系数法,设出函数解析式,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的值,从而确定函数解析式。
三、反比例函数1. 定义形如为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当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
反比例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的对称轴是直线和。
3.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同样采用待定系数法,设,把已知点的坐标代入求出的值即可确定解析式。
四、二次函数1. 定义形如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象: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顶点坐标:。
对称轴:直线。
性质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在对称轴左侧随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右侧随的增大而增大,函数有最小值;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在对称轴左侧随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随的增大而减小,函数有最大值。
函数应用中考知识点总结

函数应用中考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或多个输入值映射到一个输出值。
函数通常用字母表示,例如f(x),其中x表示输入值,f(x)表示输出值。
函数的定义包括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其中,定义域是指函数可以接受的输入值的范围,值域是函数输出值的集合,对应关系则描述了输入值与输出值之间的映射关系。
例如,对于函数f(x)=x^2,其定义域为实数集,值域为非负实数集,对应关系为x与x^2的映射关系。
二、函数的性质在中考中,学生需要掌握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包括奇偶性、周期性和单调性等。
其中,奇偶性是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时称为奇函数,关于y轴对称时称为偶函数;周期性是指函数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重复的规律性;单调性是指函数在定义域内的增减规律。
这些性质对于理解函数的图像和求解函数的最值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表现,它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在中考中,学生需要学会绘制函数的图像,并理解函数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例如,对于一元二次函数f(x)=ax^2+bx+c,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来理解函数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等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四、函数的应用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描述和求解各种实际问题。
在中考中,学生需要学会应用函数解答与函数相关的问题,例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逆函数的求解等。
此外,函数还可以帮助我们求解各种实际问题,如函数模型的建立和函数方程的求解等。
通过学习函数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总之,函数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解决问题和设计算法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考中,函数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文的总结,相信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中考中与函数相关的各种问题。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汇总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描述了一个数集和另一个数集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初中数学中,函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包含了很多基本概念和性质。
下面是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的汇总。
1.函数的定义与表示函数定义为:设有两个非空数集A,B,如果按照其中一种确定的方法,对于A中的每个元素a,都能找到B中唯一确定的一个元素b和它对应,则称这种对应关系为函数,记作y=f(x)。
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函数的形状和特点。
横坐标表示自变量x,纵坐标表示因变量y,函数的图像是由平面上的一些点构成的。
3.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指自变量取值的范围,值域是指因变量取值的范围。
4.一次函数(线性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为:f(x)=kx+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越大,直线越陡峭;斜率为0时,直线平行于x轴,斜率不存在时,直线垂直于x轴。
5.二次函数(抛物线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为:f(x)=ax²+bx+c,其中,a不等于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开口方向取决于a的正负,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b/2a,f(-b/2a))。
6.幂函数幂函数的定义为:f(x)=x^a,其中,a为常数。
幂函数的图像取决于幂指数a的值:当a>1时,图像上升得很快;当0<a<1时,图像上升得很慢;当a<0时,图像在y轴下方,但是a为负偶数时,图像在y轴上方。
7.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为:f(x)=a/x,其中,a为常数,且a不等于0。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个通过原点的开口向右上或右下的双曲线。
8.复合函数复合函数是指一个函数的自变量是另一个函数的因变量。
9.奇偶函数奇函数的定义为:f(-x)=-f(x),即函数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的定义为:f(-x)=f(x),即函数关于y轴对称。
10.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单调性是指函数在一些区间上的变化趋势,可以分为增函数和减函数。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初中数学中的函数知识点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函数的应用等内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函数的定义:1.自变量和因变量:函数是一种数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自变量是输入的数值,因变量是输出的数值。
2.值域:函数的值域是所有可能输出的数值的集合,通常用符号D表示。
3.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可能输入的数值的集合,通常用符号R表示。
二、函数的性质:1.奇偶性:函数f(x)的性质与其自变量的奇偶性有关,如果f(-x)=f(x),则函数是偶函数;如果f(-x)=-f(x),则函数是奇函数。
2.单调性:函数在一些定义域上的增减性,可以分为递增和递减。
3.周期性:函数在一些定义域上的输出数值存在重复规律,称为函数的周期性。
三、函数的表示方法:1.函数表:通过给定自变量的数值,得出相应的因变量的数值。
2.函数图像:将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作为x轴和y轴坐标,画出函数的图像。
3.函数公式:通过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式子来表示函数。
四、函数之间的关系:1.复合函数:若函数f(x)的值域是另一个函数g(x)的定义域,则通过将f(x)的输出作为g(x)的输入,得到的新函数称为复合函数。
2.反函数:若函数f(x)的一些值对应唯一的自变量,且该自变量对应的值也能唯一地确定f(x)的值,则称函数f(x)具有反函数,记作f^(-1)(x)。
3.逆函数:若函数f(x)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对换,得到新的函数g(x),则称g(x)为函数f(x)的逆函数,记作g(x)=f^(-1)(x)。
五、函数的应用:1.函数的模型:可以用函数来表示一些实际问题中的关系,如速度函数、利润函数等。
2.函数的最值:通过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解决许多优化问题。
3.函数的图像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形状:通过观察函数的图像,可以判断其基本形状、范围、特征点等。
六、常见的函数类型:1. 一次函数:f(x) = kx + b,其中k和b为常数,其图像为一条直线。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初中数学中,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学习函数时,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的图像以及函数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函数的定义在初中数学中,函数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数学关系。
具体地说,如果存在一个规则,它能够将一个数集的每个元素与另一个数集的唯一元素相对应,那么我们就称这个规则为函数。
数集的每个元素称为自变量,相对应的元素称为函数值或因变量。
例如,y=2x就是一个函数的表示方式,其中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
这个函数的规则是将自变量x乘以2得到对应的y值。
二、函数的基本性质1.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指的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而值域指的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定义域和值域的确定可以通过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通过函数的图像来确定。
2.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是指函数在一些区间内是递增还是递减。
对于递增的函数,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也增加;对于递减的函数,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减少。
3.奇偶性:奇函数和偶函数是函数的一种分类。
当函数满足f(-x)=-f(x)时,我们称这个函数为奇函数;当函数满足f(-x)=f(x)时,我们称这个函数为偶函数。
4.对称轴:对于偶函数,它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对于奇函数,它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因此,对称轴就是y轴或者原点。
5.零点:函数的零点指的是函数取0的自变量值,也叫做函数的根。
求零点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用图像法、方程求解法等。
三、函数的图像1. 直线函数:直线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其解析式通常为y = kx + b,其中k是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b是截距,表示直线与y轴的交点。
2.常函数:常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它的解析式为y=c,其中c是常数。
3. 平方函数:平方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其解析式通常为y = ax^2 + bx + c,其中a、b、c都是常数。
4.开方函数:开方函数是平方函数的反函数。
其图像是一条拋物線的一部分,始终在x轴的非负值上。
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非常全

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非常全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自变量的取值与因变量的取值进行对应关系,用数学符号表示为y=f(x)。
二、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1.定义域是指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表示为{x,x满足其中一种条件}。
2.值域是指函数中因变量的取值范围,表示为{y,y满足其中一种条件}。
三、函数的图像表示:函数的图像是由函数的所有点(x,f(x))在坐标系中所组成的图形。
四、函数的分类:1. 一次函数:f(x) = kx + b,k和b是常数,k称为斜率,b称为截距。
-斜率k表示函数图像在x轴方向的倾斜程度,正数表示上升,负数表示下降。
-截距b表示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在y轴上的坐标。
2. 二次函数:f(x) = ax² + bx + c,a、b、c是常数,且a≠0。
-a决定了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正数表示开口向上,负数表示开口向下。
-函数的顶点坐标为(-b/2a,f(-b/2a))。
3.反比例函数:f(x)=k/x,k是常数,且k≠0。
-函数图像的特点是经过原点(0,0)并且没有定义域为0的取值。
4.幂函数:f(x)=xⁿ,n是常数,且n≠0。
-当n>0时,函数的图像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增长。
-当n<0时,函数的图像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增长。
五、函数的特性:1.奇偶性:-函数f(x)为奇函数,当且仅当f(-x)=-f(x)。
-函数f(x)为偶函数,当且仅当f(-x)=f(x)。
-一次函数和绝对值函数是奇函数,二次函数和指数函数是偶函数。
2.单调性:-函数f(x)在区间I上单调增加,当且仅当对于任意的x₁和x₂,若x₁<x₂,则f(x₁)<f(x₂)。
-函数f(x)在区间I上单调减少,当且仅当对于任意的x₁和x₂,若x₁<x₂,则f(x₁)>f(x₂)。
3.极值和最值:-极大值:若f(x)在特定点x₀处取得最大值f(x₀),则称f(x₀)为函数f(x)在区间I上的极大值。
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梳理

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梳理函数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在中考数学中也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函数的基本运算和图像特征对于中考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它将一个数集中的每个元素(称为自变量)映射到另一个数集中的唯一元素(称为因变量)。
函数通常用f(x)表示,其中f表示函数的名称,x表示自变量。
二、函数的表示方法1. 函数的显式表示:y = f(x),其中f(x)表示函数关系,y表示因变量,x表示自变量。
2. 函数的隐式表示:F(x,y) = 0,其中F(x,y)表示函数关系,x和y 是自变量。
三、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1. 定义域:函数能够接受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通常用D(f)表示。
2. 值域:函数所有可能的因变量的取值范围,通常用R(f)表示。
四、函数的分类1. 一次函数:y = kx + b,其中k和b为常数,k不等于零。
2.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a不等于零。
3. 幂函数:y = x^a,其中a为常数,a不等于零。
4. 指数函数:y = a^x,其中a为正常数且不等于1。
5. 对数函数:y = loga(x),其中a为正常数且不等于1。
五、函数的性质和运算1. 函数的奇偶性:函数f(x)满足f(-x) = f(x)时,称为偶函数;函数f(x)满足f(-x) = -f(x)时,称为奇函数。
2. 函数的单调性:对于函数f(x),如果在定义域上x1 < x2时有f(x1) < f(x2),则称f(x)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在定义域上x1 < x2时有f(x1) > f(x2),则称f(x)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3. 函数的图像特征:根据函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可以确定函数的图像特征,如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
六、函数的应用函数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数学建模、经济分析、物理问题等。
函数特殊知识点总结初中

函数特殊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函数的定义函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在数学中,函数是一个特定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一个元素。
具体来说,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规则f,使得对于A中的任意元素x,都有一个由f确定的唯一的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f为从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f:A→B。
其中,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
函数通常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例如f(x) = x^2。
二、函数的性质1.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值域是因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
在函数f(x) = x^2中,定义域为实数集R,值域为非负实数集[0, +∞)。
2. 增减性:函数的增减性指的是函数的值随自变量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例如,函数f(x) =x^2在定义域R上是增函数,而函数g(x) = -x^2在定义域R上是减函数。
3. 奇偶性:奇函数和偶函数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
奇函数满足f(-x) = -f(x),偶函数满足f(-x) = f(x)。
例如,函数f(x) = x^3是奇函数,函数g(x) = x^2是偶函数。
4. 对称性:函数的对称性指的是函数图像关于某种对称轴的对称性。
例如,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三、常见的函数类型1.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形如f(x) = kx + b的函数,其中k和b为常数且k≠0。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k决定了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b决定了直线与y轴的交点位置。
2.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形如f(x) = ax^2 + bx + c的函数,其中a、b和c为常数且a≠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开口向上或向下取决于a的正负,顶点坐标为(-b/2a, f(-b/2a))。
3. 幂函数:幂函数是形如f(x) = x^n的函数,其中n为整数。
当n为正偶数时,函数的图像在原点处取得极小值且右侧增函数,左侧减函数;当n为正奇数时,函数的图像穿过原点并在右侧增函数,左侧减函数。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汇总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数学中的关系与变化。
函数不仅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的函数知识点进行汇总,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解释。
一、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数集中的每个数与另一个数集中的唯一一个数相关联。
函数通常用f(x)方式表示,其中x为自变量,f(x)为因变量。
二、函数的性质1.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2. 单调性:函数可以是递增的(严格递增和非严格递增)或递减的(严格递减和非严格递减)。
3. 奇偶性:函数可以是奇函数(f(-x)=-f(x))或偶函数(f(-x)=f(x))。
4. 周期性:函数可以是周期函数,即存在正数T,使得f(x+T)=f(x)。
三、常见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线性函数:f(x)=kx+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线性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2. 二次函数:f(x)=ax²+bx+c,其中a≠0。
二次函数的图像为抛物线。
3. 幂函数:f(x)=xⁿ,其中n为正整数。
幂函数的图像随着n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4. 开方函数:f(x)=√x,其中x≥0。
开方函数的图像是一条非负的曲线。
5. 绝对值函数:f(x)=|x|。
绝对值函数的图像是一个V字形。
6.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f(x)=sinx和f(x)=cosx。
它们的图像是典型的周期函数。
四、函数的运算1. 函数的四则运算:给定两个函数f(x)和g(x),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得到新的函数。
f(x)+g(x)、f(x)-g(x)、f(x)×g(x)、f(x)/g(x)2. 复合函数:将一个函数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输入,即f(g(x))。
复合函数的运算结果是一个新的函数。
五、函数的应用函数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基本函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基本函数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基本概念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对应关系,它把一个数集中的每一个数映射成另一个数集中的唯一一个数。
2. 自变量和因变量:在函数中,自变量是输入的值,因变量是输出的值。
3. 函数的表示:一般来说,函数可以用表格、图像、公式或者文字描述。
4. 定义域和值域:在函数中,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几何表示。
2. 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包括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
三、基本初等函数1. 常数函数:常数函数的表达式是f(x) = C (C为常数),它的图像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2.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f(x) = kx + b (k和b为常数,k≠0),它的图像是一条斜线。
3.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f(x) = ax² + bx + c (a、b、c为常数,且a≠0),它的图像是一条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
4. 幂函数:幂函数的表达式是f(x) = xᵐ (m为常数),它的图像是经过原点的曲线。
5.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表达式是f(x) = aˣ (a为正实数,且a≠1),它的图像是逐渐上升或逐渐下降的曲线。
6.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表达式是f(x) = logₐx (a为正实数,且a≠1),它的图像是一条拐点在(1,0)处的曲线。
四、函数的运算1. 函数的和、差、积、商:函数的和、差、积、商分别对应于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
2. 复合函数:复合函数是指一个函数的自变量被另一个函数的因变量代替。
3. 反函数: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值域为R,则对于D中的任意一个数x,能使f(x) = y成立的y是唯一的,那么函数y=f(x)的反函数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为R,值域为D。
五、函数的应用1. 函数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函数的运用十分广泛,包括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生活中的购物花费、投资收益等。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函数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函数知识点总结(掌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函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判断A是否为B的函数,只要看B取值确定的时候,A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3、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4、函数的图像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5.函数解析式: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解析式。
6、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7、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知识梳理】一、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1、定义:一般地,形如y=kx +b(k,b 是常数,k≠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x +b 即y=kx ,称为正比倒函数,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y=kx+b (k≠0)说明: ① k 不为零 ②x 指数为1 ③ b 取任意实数2、解析式:y=kx+b(k 、b 是常数,k 0)≠3、图像: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是经过(0,b )和(-,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 kb4、增减性(单调性): k>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单调增);k<0,y 随x 而增大而减小(单调减)5、必过点:(0,b )和(-,0):理由如下:y=kx+b 中,kb⑴当x=o,时,y=?? 所以,该函数经过( , )点⑵当y=o,时,x=??所以,该函数经过( ,)点所以,一次函数的图象是必经过(,0)和(0,b )两点的一条直线.,注:两点y kx b =+kb-确定一条直线。
初中函数知识点专题讲解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口诀-----一般 两根 三顶点
(1)一般一般式:
(2)两根当抛物线 与x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好方程 有实根 和 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 ,二次函数 可转化为两根式 。如果没有交点,则不能这样表示。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知识点六、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1、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特 ,特别注意a不为零
那么y叫做x 的二次函数。
叫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2、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关于 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
抛物线的主要特征:
①有开口方向;②有对称轴;③有顶点。
3、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
五点法:
(1)先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出顶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顶点M,并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知识点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1)抛物线开口向下,并向下无限延伸;
确定及诶是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5、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
如下图,过反比例函数 图像上任一点P作x轴、y轴的垂线PM,PN,则所得的矩形PMON的面积S=PM PN= 。 。
(3)三顶点顶点式:
初中函数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函数知识点全面总结一、函数的基本概念1.1 函数的引入在日常生活和数学问题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已知椭圆的长轴、短轴的长度,我们可以求椭圆的面积;已知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我们可以求它的体积,这些问题都是函数的具体例子。
函数研究的对象是一对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
1.2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如果对于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唯一的因变量y和它对应,那么这个变量x和它所对应的y就构成函数。
通常记作y=f(x)。
1.3 自变量、因变量和函数符号在函数f(x)中,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而f(x)则是函数的符号表示。
1.4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当自变量x取不同的值时,因变量y也会随之变化。
这种变化规律可以用图象或公式来表示。
1.5 函数的图象对于函数y=f(x),其图象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条曲线。
曲线上的每一个点(x,y)都满足方程y=f(x)。
1.6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如,对于函数f(x)=x^2,其定义域是实数集R,值域是非负实数集[0,+∞)。
二、函数的表示方法2.1 列表法通过若干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对照,列出所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就是列表法表示函数。
2.2 公式法用一个能够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等式来表示函数。
2.3 函数关系图象法可以通过函数的图象来表达函数。
三、函数的性质3.1 函数的奇偶性当自变量为-x时,若f(x)=-f(-x),则函数f(x)为奇函数;当自变量为-x时,若f(x)=f(-x),则函数f(x)为偶函数。
3.2 增减性与极值若在自变量的某一邻域内,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则称此函数在此邻域内是增函数;反之,则是减函数。
当函数在某一点上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称这个函数在这一点有极值。
3.3 奇偶性与周期性若f(x+T)=f(x)对于一切x都成立,则称T为函数f(x)的周期。
九年级数学函数常考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函数常考知识点在九年级数学学习中,函数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概念。
理解函数的性质、性质和应用是九年级数学学习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数学中常考的函数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
一、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或多个数域上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每个自变量对应唯一的一个函数值。
2.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可能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函数所有可能函数值的集合。
3. 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图象是在直角坐标系上表示函数各个自变量和函数值之间对应关系的图形。
4.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中任意一个自变量x,有f(-x) = f(x),则该函数是偶函数;如果对于函数中任意一个自变量x,有f(-x) = -f(x),则该函数是奇函数。
5. 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指的是函数值随自变量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的趋势。
二、函数的表示和运算1. 函数的表示:函数可以通过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来表示。
- 函数解析式是用代数表达式表示的函数形式,常见的有一次函数y = kx + b和二次函数y = ax^2 + bx +c。
- 函数关系式是通过函数的定义关系来表示的,常见的有反比例函数y = k/x和平方根函数y = √x。
2. 函数的运算:函数之间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包括函数的加、减、乘和除。
- 函数的加法: (f + g)(x) = f(x) + g(x),即将两个函数在同一个自变量x上的函数值相加。
- 函数的减法: (f - g)(x) = f(x) - g(x),即将两个函数在同一个自变量x上的函数值相减。
- 函数的乘法: (f × g)(x) = f(x) × g(x),即将两个函数在同一个自变量x上的函数值相乘。
- 函数的除法: (f ÷ g)(x) = f(x) ÷ g(x),即将两个函数在同一个自变量x上的函数值相除,其中除数的函数值不能为零。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和常见题型总结

函数知识点及常见题型总结函数在初中数学中考中分值大约有20~25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都会考查,其中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分值共约占其中的50%,二次函数约占另一半。
函数的题型以下归纳总结了11种,当然这并不包括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仅仅只是较为常见的。
函数有时是以下题型组合起来构成的较为复杂的题型,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住以下题型才能寻求突破。
换句话说,我们掌握住以下题型,复杂的题型分解开来,我们也能各个突破,最终解决掉。
一、核心知识点总结1、函数的表达式1)一次函数:y=kx+b(,k b 是常数,0k ≠) 2)反比例函数:函数xky =(k 是常数,0k ≠)叫做反比例函数。
注意:0x ≠ 3)二次函数:)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 2、点的坐标与函数的关系1)点的坐标用(),a b 表示,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
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b a ≠时,(),a b 和(),b a 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2)点的坐标:从点向x 轴和y 轴引垂线,横纵坐标的绝对值对应相对应线段的长度。
3)若某一点在某一函数图像上,则该点的坐标可代入函数的表达式中,要将函数图像上的点与坐标一一联系起来。
3、函数的图像 1)一次函数一次函数by=的=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kxy+kx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2)反比例函数3)二次函数4、函数图像的平移①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②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③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二、常见题型:1、求函数的表达式常见求函数表达式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假设出函数解析式,将函数上的点的坐标代入函数,求出未知系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函数》中考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函数》中考知识点梳理第9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知识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1.相关概念(1)定义:在平面内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2)几何意义: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M与有序实数对(x,y)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点的坐标先读横坐标(x轴),再读纵坐标(y轴).2.点的坐标特征( 1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如图所示):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点P(x,y)在第二象限⇔x<0,y>0;点P(x,y)在第三象限⇔x<0,y<0;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①在横轴上⇔y=0;②在纵轴上⇔x=0;③原点⇔x=0,y=0.(3)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①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②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4)点P(a,b)的对称点的坐标特征:①关于x轴对称的点P1的坐标为(a,-b);②关于y轴对称的点P2的坐标为(-a,b);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P3的坐标为(-a,-b).(5)点M(x,y)平移的坐标特征:M(x,y)M1(x+a,y)M2(x+a,y+b)(1)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变化情况相同.(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图形面积时,先观察所求图形是否为规则图形,若是,再进一步寻找求这个图形面积的因素,若找不到,就要借助割补法,割补法的主要秘诀是过点向x轴、y轴作垂线,从而将其割补成可以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来解决.3.坐标点的距离问题(1)点M(a,b)到x轴,y轴的距离:到x轴的距离为|b|;)到y轴的距离为|a|.(2)平行于x轴,y轴直线上的两点间的距离:点M1(x1,0),M2(x2,0)之间的距离为|x1-x2|,点M1(x1,y),M2(x2,y)间的距离为|x1-x2|;点M1(0,y1),M2(0,y2)间的距离为|y1-y2|,点M1(x,y1),M2(x,y2)间的距离为|y1-y2|.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纵坐标相等;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等.知识点二:函数4.函数的相关概念(1)常量、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2)函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3)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原则为:整式为全体实数;分式的分母不为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失分点警示函数解析式,同时有几个代数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是各个代数式中自变量的公共部分. 例:函数y=35xx+-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3且x≠5.5.函数的图象(1)分析实际问题判断函数图象的方法:①找起点:结合题干中所给自变量及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应到图象中找对应点;②找特殊点:即交点或转折点,说明图象在此点处将发生变化;③判断图象趋势:判断出函数的增减性,图象的倾斜方向.读取函数图象增减性的技巧:①当函数图象从左到右呈“上升”(“下降”)状态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减小);②函数值变化越大,图xy第四象限(+,-)第三象限(-,-)第二象限(-,+)第一象限(+,+)–1–2–3123–1–2–3123O(2)以几何图形(动点)为背景判断函数图象的方法:①设时间为t(或线段长为x),找因变量与t(或x)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用含t(或x)的式子表示,再找相应的函数图象.要注意是否需要分类讨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象越陡峭;③当函数y值始终是同一个常数,那么在这个区间上的函数图象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线段.第10讲一次函数知识点一: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性质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1.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1)概念:一般来说,形如y=kx+b(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 =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2)图象形状:一次函数y=kx+b是一条经过点(0,b)和(-b/k,0)的直线.特别地,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一条恒经过点(0,0)的直线.例:当k=1时,函数y=kx+k-1是正比例函数,2.一次函数的性质k,b符号K>0,b>0K>0,b<0K>0,b=0 k<0,b>0k<0,b<0k<0,b=0(1)一次函数y=kx+b中,k确定了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b确定了与y轴交点的位置.(2)比较两个一次函数函数值的大小:性质法,借助函数的图象,也可以运用数值代入法.例:已知函数y=-2x+b,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大致图象经过象限一、二、三一、三、四一、三一、二、四二、三、四二、四图象性质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增大而减小3.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坐标(1)交点坐标:求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只需令y=0,解出x即可;求与y轴的交点,只需令x=0,求出y即可.故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bk,0,与y轴的交点是(0,b);(2)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恒过点(0,0).例:一次函数y=x+2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2,0),与y轴交点的坐标是(0,2).知识点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条件(1)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其一般步骤为:①设:设函数表达式为y=kx+b(k≠0);②代: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解方程或方程组;③解:求出k与b的值,得到函数表达式.(2)常见类型:①已知两点确定表达式;②已知两对函数对应值确定表达式;③平移转化型:如已知函数是由y=2x平移所得到的,且经过点(0,1),则可设要求函数的解析式为y=2x+b,再把点(0,1)的坐标代入即可.(1)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组条件,而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只需一组条件即可.(2)只要给出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坐标即可得出b的值,b值为其纵坐标,可快速解题. 如:已知一次函数经过点(0,2),则可知b=2.5.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①一次函数图象平移前后k不变,或两条直线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则可知它们的k值相同.②若向上平移h单位,则b值增大h;若向下平移h单位,则b值减小h.例: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y=-2x+2.知识点三: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6.一次函数与方程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根就是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例:(1)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0的解为x=1,则函数y=ax+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2)一次函数y=-3x+12中,当x>4时,y的值为负数.7.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两个一次函数y=k1x+b 和y=k2x+b图象的交点坐标.8.一次函数与不等式(1)函数y=kx+b的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2)函数y=kx+b的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知识点四: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9.一般步骤(1)设出实际问题中的变量;(2)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关系式;(4)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5)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求相应的值,对所求的值进行检验,是否符合实际意义;(6)做答. 一次函数本身并没有最值,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往往有一定的限制,其图象为射线或线段.涉及最值问题的一般思路:确定函数表达式→确定函数增减性→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最值.10.常见题型(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方案问题.第11讲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知识点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性质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定义:形如y=kx(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k叫做比例系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非零的一切实数.(2)形式:反比例函数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①y=kx;②y=kx-1; ③xy=k.(其中k为常数,且k≠0)例:函数y=3x m+1,当m=-2时,则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k的符号图象经过象限y随x变化的情况(1)判断点是否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方法:①把点的横、纵坐标代入看是否满足其解析式;②把点的横、纵坐标相乘,判断其乘积是否等于k.失分点警示(2)反比例函数值大小的比较时,首先要判断自变量的取值是否同号,即是否在同一个象限内,若不在则不能运用性质进行比较,可以画出草图,直观地判断.k>0 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x、y同号)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k<0 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x、y异号)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y=k2x+by=k1x+b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1)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2)图象的两个分支都无限接近x轴和y轴,但都不会与x轴和y轴相交;(3)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原点为对称中心;也是轴对称图形,2条对称轴分别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三象限和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例:若(a,b)在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上,则(-a,-b)在该函数图象上.(填“在"、"不在")4.待定系数法只需要知道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坐标,设函数解析式,代入求出反比例函数系数k即可.例: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3,-1),则它的解析式是y=3/x.知识点二: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及与一次函数的综合5.系数k的几何意义(1)意义:从反比例函数y=kx(k≠0)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以该点、一个垂足和原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k|.(2)常见的面积类型:失分点警示已知相关面积,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注意若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k<0.例: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作坐标轴的垂线所围成矩形为3,则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3yx=或3yx=-.6.与一次函数的综合(1)确定交点坐标:【方法一】已知一个交点坐标为(a,b),则根据中心对称性,可得另一个交点坐标为(-a,-b).【方法二】联立两个函数解析式,利用方程思想求解.(2)确定函数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先确定交点坐标,再分别代入两个函数解析式中求解(3)在同一坐标系中判断函数图象:充分利用函数图象与各字母系数的关系,可采用假设法,分k>0和k<0两种情况讨论,看哪个选项符合要求即可.也可逐一选项判断、排除.(4)比较函数值的大小:主要通过观察图象,图象在上方的值大,图象在下方的值小,结合交点坐标,确定出解集的范围.涉及与面积有关的问题时,①要善于把点的横、纵坐标转化为图形的边长,对于不好直接求的面积往往可分割转化为较好求的三角形面积;②也要注意系数k的几何意义.例:如图所示,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S△AOC=S△OPE>S△BOD.知识点三: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7.一般步骤(1题意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乘积关系;(2设出函数表达式;(3)依题意求解函数表达式;(4)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或性质解决相关问题.第12讲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3讲二次函数的应用五、知识清单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2.二次函数2ax y =的性质(1)抛物线2ax y =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2)函数2ax y =的图像与a 的符号关系.①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其最低点;②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为其最高点.(3)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形式为2ax y =)(0≠a .3.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是对称轴平行于(包括重合)y 轴的抛物线.4.二次函数c bx ax y ++=2用配方法可化成:()k h x a y +-=2的形式,其中ab ac k a b h 4422-=-=,.5.二次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2ax y =;②k ax y +=2;③()2h x a y -=;④()k h x a y +-=2;⑤c bx ax y ++=2.6.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0>a 时,开口向上;当0<a 时,开口向下;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②平行于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h x =.特别地,y 轴记作直线0=x .7.顶点决定抛物线的位置.几个不同的二次函数,如果二次项系数a 相同,那么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完全相同,只是顶点的位置不同.8.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1)公式法:a b ac a b x a c bx ax y 442222-+⎪⎭⎫ ⎝⎛+=++=,∴顶点是),(a b ac a b 4422--,对称轴是直线ab x 2-=.(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k h x a y +-=2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 ,k ),对称轴是直线h x =.(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所以对称轴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用配方法求得的顶点,再用公式法或对称性进行验证,才能做到万无一失.9.抛物线c bx ax y ++=2中,c b a ,,的作用(1)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2ax y =中的a 完全一样.(2)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c bx ax y ++=2的对称轴是直线abx 2-=,故:①0=b 时,对称轴为y 轴;②0>a b (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③0<ab(即a 、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右侧. (3)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交点的位置.当0=x 时,c y =,∴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①0=c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0>c ,与y 轴交于正半轴;③0<c ,与y 轴交于负半轴.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右侧,则 0<ab. 10.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1)一般式:c bx ax y ++=2.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 、y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2)顶点式:()k h x a y +-=2.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3)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1x 、2x ,通常选用交点式:()()21x x x x a y --=. 12.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1)y 轴与抛物线c bx ax y ++=2得交点为(0, c ).(2)与y 轴平行的直线h x =与抛物线c bx ax y ++=2有且只有一个交点(h ,c bh ah++2).(3)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1x 、2x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①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交;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0=∆⇔抛物线与x 轴相切;③没有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离.(4)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同(3)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k ,则横坐标是k c bx ax =++2的两个实数根.(5)一次函数()0≠+=k n kx y 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像G 的交点,由方程组cbx ax y n kx y ++=+=2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 与G 有两个交点;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 与G 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l 与G 没有交点.(6)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两交点为()()0021,,,x B x A ,由于1x 、2x 是方程02=++c bx ax 的两个根,故a cx x a b x x =⋅-=+2121,()()a a ac b a c a b x x x x x x x x AB ∆=-=-⎪⎭⎫ ⎝⎛-=-+=-=-=444222122122121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3分) 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 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 (即公共的原点)叫做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 轴和y 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 轴和y 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点的坐标的概念点的坐标用(a ,b )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
平面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b a ≠时,(a ,b )和(b ,a )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考点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3分) 1、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x,y)在第一象限0,0>>⇔y x点P(x,y)在第二象限0,0><⇔y x点P(x,y)在第三象限0,0<<⇔y x点P(x,y)在第四象限0,0<>⇔y x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点P(x,y)在x 轴上0=⇔y ,x 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 轴上0=⇔x ,y 为任意实数点P(x,y)既在x 轴上,又在y 轴上⇔x ,y 同时为零,即点P 坐标为(0,0)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 轴、y 轴或远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 与点p ’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y(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x(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2y x + 考点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3~8分) 1、变量与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把自变量x 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 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考点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3~10分)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b kx y +=(k ,b 是常数,k ≠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b kx y +=中的b 为0时,kx y =(k 为常数,k ≠0)。
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像是经过点(0,b )的直线;正比例函数kx y =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4、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一般地,正比例函数kx y =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一般地,一次函数b kx y +=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6、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x y =(k ≠0)中的常数k 。
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b kx y +=(k ≠0)中的常数k 和b 。
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考点五、反比例函数 (3~10分)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xk y =(k 是常数,k ≠0)叫做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1-=kx y 的形式。
自变量x 的取值围是x ≠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
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0,函数y ≠0,所以,它的图像与x 轴、y 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