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编码

合集下载

16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储量计算

16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储量计算
• 缺点:不能分类估算资源/储量。对于勘查程度较 低的矿床,常用此法。
• 矿体的真厚度
m l (sin sin cos cos cos )
n
• 矿体的铅垂厚度 m l (sin tan cos cos )
n
• 矿体的水平厚度 • l—矿心长度
m l (sin cos cos c tan )
n
• n — 矿心采取率
• α —钻孔截穿矿体时的天顶角
• 各种矿产都要估算矿石储量,而有色金属、贵金 属及稀有分散元素还要同时估算金属(或有用组 分)储量。
二、矿产工业指标
• (一)矿产工业指标的概念
• 矿产工业指标是指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 矿床应达到工业利用的综合标准,(矿产 工业部门对矿产质量和开采条件所提出的 技术标准和要求),它是评价矿床工业价 值、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 据。
S=Na2/(100M)2 S—测定的面积 N — 图形内的点数 a —每个方格的边长(㎝) M — 图形比例尺 100 —比例尺常数 3.几何法 4.计算机MAPGIS制图面积计算法
二﹑矿体厚度测定与计算
• 矿体厚度测定是在矿体露头上、坑道中和 据钻孔中所获资料进行的。
(一)坑道中矿体厚度的测定
• 4.用一般品位的最高值代替特高品位。
• 5.也有人用统计法统计不同级别的频率,即求出 每一级样品品位数量与样品总数之比,就是样品 率,然后再用每一级样品率去加权计算平均品位。
第五节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 由于矿床的多样性和矿体的复杂性,使得 勘查方法也多种多样,伴之的便有许多种 不同的储量估算方法。就固体矿产而言, 其储量估算方法已达数十种,国内用得最 广的是算术平均法,几何法和统计分析法。

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杨振 华
( 吉林 省 国土资 源厅矿 产资源储 量处 ,吉林 长春 106 ) 3 0 1
[ 摘
要 ] 列举 了新 旧矿 产 资源/ 量分 类及相 关 的定 义 ,并 把 二 者 在勘 查 阶段 ,对矿 体 的控 储
制程 度 、 工程 密度 、储 量 类 别 、矿床 的经济评 价 和可行 性 评价 等 方 面加 以对 比 ,指 出 了相 同之
源 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前者包括经可行性研究 或预可行性 研究
证实为次边 际经 济的矿产资源和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 的 内蕴经济 的 矿 产 资 源 ,后 者 为 经 过 预 查 后 预 测 的矿 产 资 源 。 资 源 量 与 矿 产 资 源 是 不 同的 两 个 概 念 ,矿 产 资 源 是 大 概 念 ,是 一 类 自然 资 源 的 总 称 ,
型 ,详 见 表 1 。
表 1 固体 矿产 资源储 量 分类及 代 码表
Ta l Cls i c to fs l ie a e e v nd c d s be1 a sf a in o o i m n r l - r e a o e i d ls s
注 :1 编码 第 1 表示 经济 意义 ,它 是可 行性评 价确 定 的结果 。… . 位 1’表示 经 济 的 ,“ M” 表示 边 际 经 济 2 的 ,“ S 2 ”表示 次边 际经 济 的 ,… 3’表示 内蕴 经济 的 ,“ ”表 示经 济意 义 未定 的 。 ? 2 编码 第 2位 表示 可行 性评 价 阶段 。… ’表 示进 行 了可 行性 研 究 ,“ ”表 示 进 行 了预 可 行 性 研 究 , . 1 2 … 3’表 示进 行 了概略 研究 。 3 编 码第 3位 表示 地质 可靠 程度 。“ ”表 示探 明的 ,“ ”表 示 控 制 的 , … . 1 2 3’表 示 推 断 的 , “ ”表 4 示 预测 的 ,“ ”表示 未扣 除设计 、采 矿损 失 的可采储 量 。 b

固体矿产资源分类

固体矿产资源分类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适用范围、定义、分类、类型、编码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规划、计划,制订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固体矿产资源: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

其位置、数量、品位、质量、地质特征是根据特定的地质依据和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

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2.1.1 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

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

2.1.2 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2.2 矿产勘查1)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2.2.1 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2.2.2 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

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2.2.3 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地质储量编码

地质储量编码

储量分类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 GB/T17766-19992、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查明矿产资源依据地质的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

潜在资源量是指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固体资源。

3、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主体分为:可采储量(111)预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4、基础储量是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是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可分为6类: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5、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的矿产资源。

资源量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可分为7类: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2S21)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的资源量(334)?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 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

储量级别代码是什么

储量级别代码是什么

储量级别代码是什么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管理方法源自前苏联,主要依据地质勘探程度,并考虑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开采利用情况,把矿产资源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尚难利用(表外)储量和A、B、C、D、E 五个级别。

实际应用中,虽经多次修订,但其基本内容仍是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矿业体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改革开放,矿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行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便于与国际并轨,影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促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增强与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矿业体制改革,国家颁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简称新标准),并于1999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即在新旧标准并行期间,将原《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储量数据发新标准进行全面套改、归类、实现新老储量的统一归口统计管理。

这是我国矿产资源分类与国际惯例并轨的重要变革。

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和业务1.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的依据新标准实施后,由于新标准对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数据处理上有较大的改动,与原分类标准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在统计和管理上无法对比,因此,原有《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必须全面按照新分类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套改。

由于新的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计划规划,制定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的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等。

所以,这次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必须是国家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

1.1.1 新标准对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新标准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将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查明矿产资源又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共16种。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经济轴 E 1 —经济的 2M—边际经济的 2S—次边际经济的 3 —内蕴经济的 (四分)
可行性轴 F 1—可研 2—预可研 3—概略研究 (三分)
地质轴 G 1—探明的 2—控制的 3—推断的 4—预测的 (四分)
从分类框架图可看出,按上述原则排列编码则有36个编码。而实 际分类标准上只有16个编码,这是因为从逻辑和实际情况讲,有些 码根本不可能存在所至〔如114、113(不可能),2M33、2S34(逻 辑矛盾)等〕。16个编码中的每一类码,都是由经济、可研、地质 轴的相关代码组成,各类型的概念界定都很清楚,不同类型编码除 定性要求外,在工程布置,矿体连续性上都有明显不同的要求,矿 产勘查阶段和地质可靠程度有比较密切的对应关系。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地质可靠程度
查明矿产资源
分类 类型
潜在矿产资源 控制的 推断的 预测的
探明的
经济意义 可采储量(111)
经济的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采储量(121) 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2M11) 预可采储量(122) 基础储量(122b)
边际经济的
基础储量(2M21) 资源量(2S11) 基础储量(2M22)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我国矿业经济发展的实际, 从1997年开始就开展了我国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研究制定 工作。研制工作由国土资源部储量司牵头,勘查司、国家冶金工业 局、国家石化局、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参加,按GB13908—1992 《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中有关分类分级的规定,主要参考 了1997年发布的《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和美国矿业局、 地质调查局的《1980年矿产资源和储量的分类原则》,结合我国国 情,制定我国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 监督局以国标GB/T17766—1999形式,于1999年6月8日批准发布, 从1999年12月1日起实施。至此,一部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要求,基本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分类标准就诞生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PPT文档演模板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连续性,排除了大的多解性; • ②基本查明了矿石物质组成、矿石质量; • ③对矿石中的共伴生有用组分进行了综 合评价; • ④对易选矿石的可选性进行了类比,一 般矿石作了实验室流程试验,新类型或难选 矿石作了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其成果可供 评价矿石是否具工业价值。 • 经预可行性研究,并扣除了因各种因素
PPT文档演模板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要想走出国门或引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 就必须重新制定分类标准,使其与国际惯例 相容。 •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 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 于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 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这种统称 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量或某
PPT文档演模板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 1、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 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分复杂、规 模小者居多为特色。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 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国 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当今世界经济全 球化已是大势所趋,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前头,我
组合,实际是包括了普查、详查、勘探各阶
PPT文档演模板

Hale Waihona Puke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不同范围内所有的储量。同一矿种、同为
详细勘探(相当我国勘探),在我国由于规
模不同或矿床勘探类型不同,提交的储量级
别可以不同。《总则》规定,大、中型矿床
或类型简单的矿床需要提交B+C+D级储量,

矿产资源量储量划分表及介绍111-334

矿产资源量储量划分表及介绍111-334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图4-7-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4-7-2)。

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4-7-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表4-7-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1资源量(resource)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

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

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资源储量符号

资源储量符号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即1=经济的,即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即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知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当时,开采是不经济,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

估算的资源量的可信度较高。

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估算的,其可信度低。

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表A.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经济意义地质可靠程度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经济的可采储量(111)基础储量(111b)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基础储量(121b)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基础储量(2M21)基础储量(2M22)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资源量(2S21)资源量(2S22)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资源量(332)资源量(333)资源量(334)?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即1=经济的,即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即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知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固体矿产资源是指地球内部固态矿物和岩石中具有经济价值和开采利用价值的矿产,包括煤、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对其储量的分析和编码是重要的数据基础,能为矿产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矿产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和编码具有重要意义。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主要根据矿床类型、矿物成分及其分布规律、系统分类等多种方法。

其中,矿床类型是影响矿产储量的重要因素,通常采用矿床分类体系进行研究。

按照矿床分类体系,可将固体矿产资源分为岩浆和热液矿床、沉积矿床和变质矿床等。

岩浆和热液矿床以金属矿为主,沉积矿床以煤炭、石灰石、铁矿石为主,变质矿床以非金属矿如石英、石墨、膨润土、大理石等为主。

同时,在储量分类中也要考虑矿产资源所处的地质环境、成因类型、矿床形态、分布规律等因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编码是指将分析和计算出的矿产储量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进行符号编码,以确定特定的矿产储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编码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如利用面积、长度、厚度等参量建立储量编码系统,利用储量单位、矿石含量和金属元素含量建立储量编码系统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编码方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编码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矿产储量的统计、收集和管理效率,为矿产储量的评价和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对其储量进行编码可以进行储量核算和储量估计,对于制定矿产资源开发的具体方案和重大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编码还可以规范储量计算、管理和使用,促进矿业企业管理和运营的科学化、规范化。

总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编码是矿产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基本工作,对于提高储量统计、评价和规划的准确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运行水平、促进矿产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也应受到重视,必须坚持科学的开发理念和环保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适用范围、定义、分类、类型、编码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规划、计划,制订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固体矿产资源: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

其位置、数量、品位/质量、地质特征是根据特定的地质依据和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

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力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2.1.1 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

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二类。

2.1.2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2.2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2.2.1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己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2.2.2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

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2.2.3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图4-7-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4-7-2)。

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4-7-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表4-7-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1资源量(resource)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

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

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类别划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类别划分

固体矿产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1、表2)。

表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表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图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1资源量(resource)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

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

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资源储量分类

资源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引言矿产资源储量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无论是矿产勘查、矿山设计、生产,还是政府宏观管理以及市场交易、筹资融资、企业上市,都离不开衡量所提供矿产资源储量的数量和质量的可靠程度的技术经济标准。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矿产勘查工作,矿山建设加速进行。

为了保证矿产勘查和地质勘探报告的质量,制订全国统一的矿产勘查规范和估计矿产储量分级标准以及规程,国家成立了全国矿产埋藏量鉴定委员会(成立时称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各种矿物原料的储量,掌握全国矿产资源平衡。

1954 年12 月,为满足当时矿产勘查和矿山建设的迫切需要,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决定出版1954年1 月苏联部长会议批准的“固体矿产储量分类”等标准和文件,名称为《矿产储量分类规范》(第一辑总则),以供矿产勘查工作参考。

195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组织、制订了《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该规范经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第12 次全体会议通过,并经地质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建筑工程部、煤炭工业部同意,由上述有关部联合颁发执行。

总则分为:金属矿产储量分类、非金属矿产储量分类、煤矿储量分类三部分。

1977 年,国家地质总局与冶金部联合制定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与国家建筑材料总局、石油化学工业部联合制定了《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与煤炭工业部联合制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颁发试行。

这些总则中都有“矿产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节。

1992 年,恢复后的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提出,由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组织,有矿产勘查各部门的专家组成的编写组,修订完成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13908-92)国家标准,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

成为我国第一部涵盖整个固体矿产的勘探规范。

其中也包括了“储量分类、分级和储量计算”一节。

与前不同的是增加了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环境地质两部分。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比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比
• 3)可行性研究:是指矿床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其结 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可靠性,可作为投 资决策的依据。所采用的成本数据精度高,通常依据勘 探所获得的储量数及相应的加工选冶试验结果,其成本 和设备报价所需各项参数是当时的市场价格,并充分考 虑了地质、工程、环境、法律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等各种 因素影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第一章 绪论
• 二、国外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研究状况 • 国外固体矿产分类分级大致有两类:一个是以前
苏联为代表的,属于技术型分类,为计划经济国 家所使用;另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属于经济 技术型分类,为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接受。
二、国外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研究状况(2)
• 美国的矿产资源分类是1980年美国地质调查所 出版的《831号地质调查通知》发表的美国矿业 局和地质调查所制定的(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原 则),如表所示。
四、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2)
• (一)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
•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主要是地质可靠程度、 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三个方面。
• 1.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 的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 预测的四种,分别与勘探、详查、普查和预查 四个勘查阶段相对应
三、我国以往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分级研究简况(2)
分类方案 本标准 1991.10
“总 则”案概略对比表
技术经济可行程度分类
矿产储量
矿产资源量
能利用的
可能利用的
暂难利用的
未查证的
矿产储量
平衡表内
平衡表外
“总 则”1977
煤炭1986
能利用 能利用
暂不能利用 暂不能利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编码类型编码含义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预可采储量121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预可采储量122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探明的经概略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控制的经概略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推断的经概略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预测的资源量334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分类依据:矿产资源通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判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要紧依据。

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不用二维形式( 图l) 和矩阵形式( 表1) 表示。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编码:采纳( EFG) 三维编码,E、F 、G 分不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见图l) 。

编码的第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 代表经济的,2M 代表边际经济的,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判时期:1 代表可行性研究,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 代表概略研究;第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 代表探明的,2 代表操纵的3 代表推断的,4 代表推测的。

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b ”以示区不于可采储量。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16 种类型( 见表l)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图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表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按照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判和地质可靠程度,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

储量通过详查或勘探,达到了操纵的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缺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操纵的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

基础储量通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操纵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即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并扣除设计和采矿缺失之前的那部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doc 9页)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doc 9页)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doc 9页)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

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 ( 图 l) 和矩阵形式 ( 表 1) 表示。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编码:采用 ( EFG) 三维编码, E、F 、G 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 见图 l) 。

编码的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 2M 代表边际经济的, 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 代表概略研究;第 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

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作者:-----------------------日期: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

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 ( 图 l) 和矩阵形式 ( 表 1) 表示。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编码:采用 ( EFG) 三维编码, E、F 、G 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 见图 l) 。

编码的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 2M 代表边际经济的, 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 代表概略研究;第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

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 16 种类型 ( 见表 l)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图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表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和地质可靠程度,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

储量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了控制的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

基础储量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即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并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之前的那部分。

可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其平均内部收益率介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与零之间的那部分,也有3个类型,即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资源量资源量可分为三部分,即内蕴经济资源量、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和预测资源量。

内蕴经济资源量。

即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尚分不清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量。

即经过详查、勘探的成果,进行了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产品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或大幅度降价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也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预测的矿产资源。

即经过预查工作,依据已有资料分析、类比、估算的资源量(334)?,也是资源量的一种,属潜在矿产资源。

矿产勘查中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方法C1 地质统计学法确定矿产勘查的工程间距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确定最佳工程间距,有以下几种情况:C1.1 在新勘查区(或已勘查完毕,需进行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地区),可将区内按不同网度划分各种网形。

计算每一结点(孔位)的估计方差,再计算每一网度(形)的平均估算方差,将每一网度(形)所花费的金额与平均估计方差进行对比(图C1),该图最优勘查网度在300~200m之间。

当我们找到最佳勘查网(形)后,再利用每一结点上绘制等值线图,在估计方差较高的区域,利用C1.2所述方法,适当加密钻孔。

一旦全部孔位确定后,应在相对收益较高地段优先施工。

图 C1 最优勘探网度的选择C1.2 勘查区内已有n个钻孔施工完毕,为提高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精度、减少风险、或为了增加矿产资源储量,要在n个钻孔的基础上再增加几个钻孔(图C2),可用估方差确定最佳孔位。

图 C2 利用确定的最佳孔位(1)计算当钻孔数为n时的估计方差;(2)计算增加一个新孔Xi后,每一钻孔的估计方差;(3)计算每一钻孔的相对收益,见式(C1);…………………(C1)(4)绘制全区等相对收益线图,当Xi位置与该等相对收益线图的最高点吻合,则X1即为最佳孔位;否则,改变X1的位置,再计算,直至吻合。

(5)以同样方法确定其余的钻孔X1的位置。

C1.3 一定方向上区域变化量(有用组分)变异函数的变程值(或略小于该值),可作为该方向上最大工程间距。

C2 SD法确定矿产勘查工程间距SD法是动态分维几何学储量计算法的简称。

以动态分维几何学和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以断面构形替代空间构形为核心,用Spline函数拟合的点列函数曲线,对其求解和积分,整个运算过程费贯了动态的“搜索”和“递进”原理。

SD分数维和结构地质变量是动态分维几何学的两个基本内容。

前者是地质变量复杂性的表述,后者是地质变量可微性的表述。

由此产生SD储量计算和精度计算。

SD精度具有度量地质可靠程度和确定的勘查工程间距的功能,按照对精度的要求计算工程间距。

SD法确定矿产勘查工程间距h的公式为式(C2):h = h2 ………………………(C2)式中:h2——勘探线平均间距;Lj——第j条线两端点工程间距的总距离;K——勘探线数;N——根据要求的精度求取所需的工程数;η'——要求达到的精度值;α、β——初始递进计算SD精度过程中求取的系统值。

SD精度(η %):据地质可靠程度划分的区间。

见图C3:图C3 SD精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关系应用图探明的η≥80 % 控制的45 %≤η<65 %;推断的15 %≤η<30 %;预测的η<10 %。

图中的几个可靠程度待定区间属何精度,需结合矿床地质复杂程度来定,简单者可归于高精度类,复杂者归于低精度类。

矿产资源/量估算工业指标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方针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所确定的,由矿石质量(化学的或物理的)指标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两部分组成。

预查、普查时,可用一般工业指标进行圈定和估算。

详查、勘探所用指标通常应结合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依据当时的市场价格论证、确定的工业指标进行定和估算。

供矿山建设设计利用所需的工业指标,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制定、下达。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一般原则应按矿体、块段、矿产资源/储量类型、能分采的矿石类型、品级及不同工业用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已查明赋存状态,达到工业指标要求、具一定规模可以综合回收的共生矿产,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有经济效益的伴生组分,也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各取样工程、样品采集、加工、测试质量均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及规定的要求。

矿体、不同矿石类型、品级的圈定,应遵循矿床自身的地质规律。

矿体任意位置圈连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地段工程实际控制的矿体厚度。

厚大且能连片的低品位矿石,应单独圈定。

边缘见矿工程的控制范围,应根据矿床地质变量的变化特征、影响范围来确定。

当边缘见矿工程出现薄而富的矿体时,可根据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以该工程为截止点圈连矿体。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参数: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参数:一般包括面积、品位、厚度、体重等。

详查、勘探阶段所用参数应是实际测定的,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分布上,均应有代表性,数据要准确可靠。

面积:可用求积仪或几何图形法、座标计算法等多种方法求得。

面积测定时,不得少于两次,当两次的差值不大于2%时,取均值。

几何图形法要求图形尽可能简单,采用图件的比例尺视矿体规模而定,一般为1∶1 000。

参与估算的面积应扣除采空区的面积。

品位:平均品位的计算,当样长不均匀时,或影响品位的其它因素不均匀时,以加权平均法求取,反之可用算术平均法。

用几何图形法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当遇有特高品位存在时,应先处理特高品位,再求平均品位。

特高品位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来衡量。

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值。

其处理方法是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单工程平均品位(厚度较大时)代替。

用SD 储量计算法时,用削减值代替特高品位,置于原始数据中参与计算。

厚度:一般用算术平均法求取平均厚度,但厚度的选取要视计算方法而定。

用纵投影面积时,应计算平均水平厚度;用水平投影面积时,应计算平均垂直厚度,用真面积计算时,应计算平均真厚度。

对于厚度变化很大的矿床,遇到特大厚度,应先进行特大厚度的处理,然后再求平均厚度。

当工程分布很不均匀时,可据影响长度或面积加权。

体重:应分矿石类型或品级采集体重样。

致密块状矿石采集小体重样。

每种矿石类型不得少于30块;松散矿石则应采集大体重样,且不得少于3~4个;裂隙较发育的块状矿石,除按上述数量采集小体重样外,还应采集2~3个大体重样,对体重值进行校正,再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对于湿度较大的矿石,应采样测定湿度,当湿度大于3%时,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矿产,在估算矿产资源/储量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的参数。

如砂矿常用的松散系数,淘洗系数,砾石系数,石灰岩、白云岩矿床的岩溶率,汞矿的含矿系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