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动态电网中的微网控制策略研究
动态电网中的微网控制策略研究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能源结构的多样化,动态电网的建设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之一。
在动态电网中,微网作为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主运行和互联互通的特点。
微网的控制策略直接影响着其性能和可靠性,在动态电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微网是一种由分布式能源资源、储能装置和配电网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能够在与主电网相互连接或脱离主电网的情况下实现自主供电。
微网的控制策略需要兼顾能源管理、电力质量和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微网的能源管理是其控制策略的关键。
由于微网通常由分布式能源资源组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其能源管理涉及到能源的产生、储存和使用。
在动态电网中,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能源管理的复杂性。
因此,合理有效地规划和管理微网中的能源是微网控制策略研究的重要课题,需要考虑能源的稳定性、效率和经济性等因素。
其次,微网的电力质量是控制策略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微网的电力质量包括电压波动、电流谐波、瞬时功率等方面的指标。
由于微网通常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分布式能源资源组成,如太阳能、风能和储能装置等,其电力质量受到能源波动和不一致性的影响。
因此,微网控制策略需要考虑电力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保证能源供应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电力质量的波动和谐波等问题。
此外,微网的系统稳定性也是微网控制策略研究的重要方面。
微网通常是通过各种分布式能源资源间的互联互通来实现自主供电的。
在动态电网中,由于能源资源和电力系统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微网与主电网之间存在的电力互联问题需要得到充分考虑。
微网的控制策略需要确保微网与主电网之间的电力流动和分布式能源资源的协调性,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微网控制策略研究中,还需要考虑能源管理、电力质量和系统稳定性之间的综合优化。
这包括对微网中能源管理、电力质量和系统稳定性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控制策略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的提升。
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
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微网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逐渐受到人们的。
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是实现其稳定、安全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围绕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微网、控制、保护、策略、分布式能源、稳定性、安全性分布式能源系统由于其节能、环保、高效的特性而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微网作为分布式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与保护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微网的控制策略旨在维持系统稳定性,提高电能质量,而保护策略则旨在确保系统安全,防止故障发生。
本文将针对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微网控制策略是实现其高效运行的关键。
微网中的电压控制、功率控制以及闭环控制等策略对于维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电压控制策略是通过调节分布式能源的输出电压,确保微网内的电压稳定。
功率控制策略则是对微网的输出功率进行调节,以实现对其功率的精确控制。
闭环控制策略则是在电压控制和功率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反馈信息形成闭环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微网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微网保护策略是确保系统安全的关键。
电压保护、电流保护以及功率因数保护等策略在防止微网故障中具有重要作用。
电压保护策略是通过监测微网的电压值,当电压超出安全范围时,系统自动采取保护措施,以确保设备不受到损害。
电流保护策略则是通过监测微网的电流值,当电流超出安全范围时,系统自动切断电源,以防止故障扩大。
功率因数保护策略则是通过监测微网的功率因数值,当功率因数过低时,系统会自动调整,以提高电能利用率,同时防止设备过热。
随着微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微网控制与保护策略的研究中。
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算法研究:研究者们不断尝试应用各种先进的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以进一步提高微网的控制效果和响应速度。
保护措施研究:针对微网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研究者们致力于研究更加快速、准确的保护措施。
微网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微网控制策略研究综述【摘要】由于分布式电源各具特色,储能、负荷装置也不尽相同,为使分布式电源在并网以及脱离主网时实现无缝切换,通常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
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微网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微网控制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探讨了微网控制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微网控制策略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微网;分布式电源;控制1.引言传统的庞大电力系统在适应负荷变化的灵活性与供电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多弊端,加之常规能源的逐渐衰竭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等因素使得全球的目光转向以新能源为主能源的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技术。
2.微网的概念微网是指由多个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Resource,简称DR)、储能系统、重要负荷和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配电系统[1]。
分布式电源包括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燃料电池、燃气轮机、生物质能发电机等。
储能系统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和电化学储能。
各种储能技术因不同的电能转换方式和存储形态,在储能容量、功率规模、功率和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单位容量和单位功率造价、响应时间以及综合效率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
微网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
在联网模式下,负荷既可以从电网或微网获得或输送电能(根据接入电网的准则)。
当电网的电能质量不满足用户要求或电网发生故障时,微网与主电网断开,运行于孤岛模式。
在孤岛模式,微网必须满足自身供需能量平衡。
微网技术克服了DR单独接入主网时对配电网造成的不利影响,其在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微网控制3.1 单个分布式电源控制方法常见的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控制方法分为恒功率(PQ)控制、下垂控制和恒压恒频(V/f)控制[14-16]。
(1)恒功率控制如图1.1所示,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采用PQ控制,其控制目的是使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等于其参考功率。
光伏发电微网控制策略研究
光伏发电微网控制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光伏发电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特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给其并网运行带来了诸多挑战。
研究光伏发电微网控制策略,提高光伏发电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对于推动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光伏发电微网的控制策略,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研,分析光伏发电微网的运行特性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和技术,提出一种有效的光伏发电微网控制策略,并对其性能进行仿真验证。
本文的研究内容将为光伏发电微网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光伏发电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本文的后续章节中,将首先介绍光伏发电微网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分析光伏发电微网的运行特性和存在的问题。
接着,将详细介绍所提出的光伏发电微网控制策略,包括控制策略的设计原理、实现方法以及参数优化等方面。
将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并给出结论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将为光伏发电微网的控制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光伏发电微网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光伏发电微网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灵活的能源系统,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光伏发电微网是指由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负荷和控制系统等组成的独立或并网运行的局部电力网络。
其核心是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微网控制系统实现电能的优化分配和高效利用。
光伏发电微网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清洁环保,光伏发电不产生污染物,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二是分布式发电,能够实现电力供应的分散化,提高电力系统的韧性和可靠性三是灵活性强,微网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与主网并网运行,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运行模式四是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合理的运行策略和控制手段,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优化研究
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优化研究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新能源技术的迅猛发展,微电网系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微电网系统是一种由分布式能源资源(DER)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能够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与传统电力网络相结合,具有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等优势。
然而,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对其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研究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优化。
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优化旨在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稳定性,减少能源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同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通过优化各种控制参数和策略,以便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电网系统的控制优化策略:1. 静态能量管理策略:静态能量管理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能源浪费。
其中一种常见的策略是通过动态平衡能量的生产和消耗,以确保系统能够始终满足用户的需求。
2. 动态电压与频率调节策略:微电网系统中的电压和频率是其稳定运行的关键参数。
通过动态电压与频率调节策略,系统能够根据实际负荷需求进行调整,以降低能源浪费和提高稳定性。
3. 多能互补控制策略:微电网系统通常由多种能源资源组成,如太阳能、风能、电池储能等。
通过多能互补控制策略,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不同能源资源的优势,使能源供给更加可靠和稳定。
4.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EMS):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是一种与微电网系统紧密结合的信息技术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能源流动,实现对微电网系统的智能管理和优化。
通过EMS,系统能够实时分析和预测能源需求,以及优化能源的分配和调度,从而提高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稳定性。
5. 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储能系统在微电网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平衡能源供需之间的不平衡,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通过优化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系统可以更好地利用储能设备,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在供电不稳定或紧急情况下提供备用电源。
6. 微电网系统的电网互联策略:微电网系统通常与传统电力网络相互连接。
低压微网控制策略研究
低压微网控制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低压微网作为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能够将多种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和负荷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管理。
低压微网的控制策略对于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低压微网的控制策略,为低压微网的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低压微网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运行模式进行详细介绍,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将对低压微网的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中央控制策略、分散控制策略和分层控制策略等,分析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实验数据,对各种控制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为低压微网的控制策略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还将探讨低压微网控制策略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自适应化和优化调度等方面,以期为低压微网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低压微网控制策略的研究成果和贡献,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低压微网的控制策略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低压微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实现可持续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低压微网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低压微网,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其基本原理和结构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低压微网主要由分布式电源、能量转换与存储装置、负荷以及相应的保护和控制设备组成,通过智能控制策略实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运行,从而确保微网的稳定运行和供电可靠性。
分布式电源是低压微网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小型燃气轮机、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
这些分布式电源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与微网进行连接,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它们可以根据微网的运行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实时调整自身的出力,以满足微网的功率平衡需求。
微网系统并离网特性与控制策略研究
微网系统并离网特性与控制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的深入推进,微网系统作为一种将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以及控制保护装置集合在一起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其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日益凸显。
微网系统既可以与主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在需要时与主网脱离,实现孤岛运行,这种并离网灵活切换的特性使得微网在保障能源供应、提高电网稳定性以及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微网系统的并离网特性,分析其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性能表现,并探讨相应的控制策略。
文章首先对微网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概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随后,文章将重点分析微网系统在并网和离网两种模式下的运行特性,包括功率流动、电压和频率控制、保护策略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提出一套适用于微网系统的控制策略,旨在优化微网在并离网切换过程中的性能表现,提高微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微网系统的运行特性,也为微网的控制策略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微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利用和智能电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微网系统并离网特性分析微网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电力网络结构,其并离网特性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微网系统并离网特性分析主要涉及到微网在并网和离网两种模式下的运行特性、能量管理策略以及控制策略等方面。
在并网模式下,微网与主电网相连,共同为用户提供电力。
此时,微网可以作为一个分布式电源,通过调整自身的出力来响应主电网的调度指令,从而实现微网与主电网之间的功率平衡。
微网还可以通过与主电网的交互,实现能量的互补和优化配置,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在离网模式下,微网与主电网断开连接,依靠自身的储能装置和分布式电源独立供电。
此时,微网需要通过能量管理系统来合理分配各分布式电源的出力,确保微网内部电能的供需平衡。
同时,储能装置在离网模式下发挥着关键作用,既可以在电力供应不足时提供补充,又可以在电力供应过剩时吸收多余的电能,从而实现微网的稳定运行。
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微电网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能量存储和分散式发电设备等技术,将电力系统与能量系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不依赖于传统大型电网的小型电力系统。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微电网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然而,微电网的运行控制策略成为其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
本文旨在探讨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一、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分类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可以分为基于规则与经验的策略和基于优化算法的策略两大类。
基于规则与经验的策略主要是通过人工设计一系列逻辑规则和经验判断,依靠经验知识来实现微电网的运行控制。
这类策略相对简单、易于实现,但面对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时可能无法实现最优控制,且对运行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
基于优化算法的策略则利用数学模型和优化理论来研究微电网的运行控制问题。
常见的优化方法包括基于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寻找最优解,在保证微电网运行稳定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微电网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二、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关键技术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核心是实现对微电网中各种设备的协调控制,以保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以下是几个关键技术:1. 多能源管理微电网通常由多种能源源和负荷组成,如太阳能光伏、风能、电池等。
多能源管理是指通过合理规划能源调度策略,使得微电网在不同工况下能够实现灵活调度和互补运行,以达到最优的能源利用效果。
2. 智能电网监测与管理系统智能电网监测与管理系统是微电网运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测,结合智能算法和模型预测,可以实现对微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测和评估,以及对设备运行状态的预警和故障检测,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3. 频率和电压控制频率和电压是衡量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
在微电网中,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和负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频率和电压的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利用先进的电力电子装置和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对频率和电压的在线控制和调节,提高微电网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微电网控制研究研究的文献综述2300字》
微电网控制研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微电网研究现状2008年,全国范围内出现突降的雨雪重灾气候,中国南方停电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只有少数小型电力网支撑着重要用户的运行。
这暴露了当时的网络结构在向用户保障电力供应方面的薄弱环节。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部“973”规划提出,目的就是研究分散型发电网络关系。
第二年,我国国家科学技术部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对微网的近10个研究课题进行了审查。
“十二五”规划发展过程中,中国主要建立的微网示范项目,集中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自然能源方面,当时建立起的示范城市中有上百座网络项目。
这是中国微网发展重要起点,也是对中国电力发展需求进行分类的重要阶段,但是,由于中国地缘面积广大,很多工业发展问题都对电力系统有着不同要求。
这是分布式能源系统面临的现实问题,因为电力的互联网连接困难,且价格太低,与当前未将环境成本包含于其中的中的电力价格相比没有充分的竞争力等。
中国电力制度的改革发展,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企事业单位升级而来,能将发电、输电两类不同电网完全独立出来,在发电侧市场制度建立过程中,能通过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打造更理想电力系统运行空间。
通过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立,结合“西电东送”技术研发项目,由此构建出新型能源尖端发展前沿。
中国微网研究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纷纷展开,目前已经得到的成果有“中新天津生态城市系统”、“鹿西岛合并型微电网示范工程”等,各类项目设备的筹建还在酝酿中,氢气多功能互补电网系统的发展,为中国微网工程升级创建新的空间。
清华大学、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多所大学、企业建设了许许多多的高层次微网实验平台。
我国工程院战略研究表明,我国“十四·五”期间处于能源领域变革期,这一阶段的能源需求增量将由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能源,并优化配电网络结构,建设智能配电网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最终目标,开发能源“需求合理化、供应多元化、开发绿色化、调配智能化、利用高效化”。
智能微网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智能微网优化控制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依赖能源,而传统的能源供给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智能微网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智能微网是指由多个分布式的、互相连接、具有自治能力的电力系统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辅助控制策略,能够实现自我管理、优化调度和互联互通的目的。
本文将从智能微网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成果、应用案例、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智能微网优化控制策略研究成果智能微网的优化控制是实现其自我管理、优化调度的重要手段,是智能微网运行的核心。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智能微网运行状态监测与评估微网运行状态监测与评估是实现微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一环。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多项研究,比较成熟的方法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微网状态评估、基于蚁群算法的微网状态动态优化和基于模糊数学的微网状态识别等。
2. 智能微网负荷预测与调度微网的负荷预测与调度是实现电力供给的合理化、优化运行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研究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微网负荷预测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的微网负荷调度算法和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微网电池储能系统调度等。
3. 智能微网能量管理与优化微网能量管理与优化是保证微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众多研究,比较成熟的算法有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微网电池储能优化调控、基于动态规划的微网电池储能优化控制和基于模糊数学的微网能量管理系统等。
二、智能微网应用案例随着智能微网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将从城市微网、岛屿微网和农村微网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城市微网城市微网是应对城市化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高企和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外城市微网应用较为广泛的地区有美国迈阿密、京都日本、台湾新店等。
2. 岛屿微网岛屿微网是应对能源供应困难的无人区、岛屿地区而设立的一种电力系统。
微网与主电网的同步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微网与主电网的同步运行控制策略研究随着能源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微网作为一种灵活性强、可靠性高的能源供应模式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微网是由多种能源资源、能源转换装置和能量储存设备组成的独立电力系统,与主电网相互连接并共同运行。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微网与主电网的同步运行控制策略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一、微网与主电网的基本特点微网与主电网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可靠性:微网具有高可靠性的特点,可以通过自主运行而不受主电网故障的影响。
主电网则依赖于中央电源的供电,故障发生可能导致区域范围内的大面积停电。
2. 灵活性:微网可以在独立运行模式和与主电网互联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调整能源的供给和需求平衡。
而主电网的运行模式相对固定,缺乏这种灵活性。
3. 可持续性:微网通过多种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的可持续性。
主电网则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火电和核电等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二、微网与主电网的同步运行控制策略为了实现微网与主电网的同步运行,需要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控制策略:1. 能量管理策略:微网的能量管理策略是实现微网与主电网同步运行的基础。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能源调度计划,实现微网内部能量的平衡,同时合理配置微网与主电网之间的能量交换。
2. 频率控制策略:在微网与主电网的互联运行中,频率同步是十分关键的。
可以通过微网内部的频率调节装置,以及微网和主电网之间的功率交换控制器,实现频率的同步和控制。
3. 电压控制策略:微网与主电网的电压匹配是保证同步运行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微网内部的电压调节装置,以及与主电网之间的电压补偿装置,实现电压的匹配和控制。
4. 保护策略:在微网与主电网的同步运行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以通过编制微网与主电网之间的保护装置和保护方案,及时对故障进行检测和隔离。
三、微网与主电网同步运行控制策略的优势和挑战微网与主电网的同步运行控制策略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挑战。
新能源微网的控制策略研究
新能源微网的控制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当今世界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能源微网作为一种集成了多种新能源发电技术和储能设备的小型能源供应系统,具有灵活、高效、可靠等优点,在分布式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新能源微网的运行特性复杂,其输出功率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这给微网的稳定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新能源微网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新能源微网通常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以及能量管理系统等组成。
分布式电源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这些电源的输出功率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储能装置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可以用于平衡分布式电源的功率波动,提高微网的供电可靠性。
负荷则包括各种类型的用电设备,其用电需求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能量管理系统负责监测和控制微网中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能量的优化分配和微网的稳定运行。
在新能源微网的控制策略中,功率平衡控制是最基本的要求。
由于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不稳定,储能装置需要根据电源和负荷的功率变化进行充放电控制,以维持微网内的功率平衡。
常见的功率平衡控制策略包括下垂控制、主从控制和对等控制等。
下垂控制是一种基于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特性实现功率分配的方法,其原理类似于传统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下垂特性。
主从控制则是指定一个电源或储能装置作为主控制器,其他设备作为从控制器,主控制器负责维持微网的电压和频率稳定,从控制器根据主控制器的指令进行功率调节。
对等控制则是所有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地位平等,通过相互通信和协调实现功率平衡。
电压和频率控制是新能源微网稳定运行的关键。
在微网中,由于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波动和负荷的变化,电压和频率容易出现偏差。
为了保证微网内电压和频率的稳定,需要采用相应的控制策略。
例如,通过采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来调节微网内的电压,采用调频装置来调节微网的频率。
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微网控制策略研究
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微网控制策略研究随着世界能源资源的逐渐消耗和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新能源的开发成为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重要路径。
在新能源领域中,发电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微网控制策略研究正是为了解决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运行和管理问题。
一、微网的定义微网是由多个分布式能源资源和负荷连接而成的局部电力系统,具有自主运行和管理的能力。
微网可以是单一的电源,也可以包含多种类型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等。
微网可以与电力系统相连接,也可以独立运行。
微网的建设可以使电力系统更加可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二、微网控制策略的研究意义微网的控制策略是微网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
微网控制策略涉及到电源的选择、能量的管理、负荷平衡等问题。
微网控制策略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微网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决定微网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微网控制策略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基于能量管理的策略研究,二是基于负荷管理的策略研究。
三、基于能量管理的微网控制策略基于能量管理的微网控制策略是指通过对微网中的能源的管理和调度,使得微网中的各种能源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微网能量利用效率的目的。
基于能量管理的微网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电源协调控制策略微网中通常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等。
多电源协调控制策略是指通过对各电源反馈信号的比较,实现不同电源间的能量协调,从而提高微网能源利用效率。
多电源协调控制策略是基于能量管理的微网控制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能量储存控制策略微网中的能量储存设备,例如电池、超级电容等,可以用来储存过量的能量,以备在负荷过大或电源不足时使用。
能量储存控制策略是指通过对能量储存设备的控制,实现微网中能量的平衡和调度,从而提高微网的运行效率。
3. 智能能量调节策略智能能量调节策略是指通过对微网中电源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实现微网中能源的平衡和协调。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全球能源转型的推进,微电网的概念正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微电网作为一个小型的、自主运行的电力系统,可以通过多种能源和存储设备的组合,满足局部区域的电力需求。
然而,微电网的运行和控制策略研究是如何进行的呢?首先,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策略需要考虑电力供需平衡的问题。
在微电网中,能源的供给与需求必须保持平衡,以确保正常的运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控制策略,如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基于强化学习的控制等。
这些策略可以通过监测微电网内的能源供应和电力需求,实时调整能源的分配和使用,以达到电力供需平衡的目标。
其次,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策略还需要考虑能源的多样性。
微电网可以利用多种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来满足电力需求。
然而,这些能源的可用性是不稳定的,需要合理的控制策略来调节和优化能源的使用。
目前,一种常见的控制策略是基于能量管理系统(EMS)的控制,它通过监测不同能源的可用性和消耗情况,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此外,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策略还需要考虑能源储存技术的应用。
能源储存是微电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储存过剩的能源,并在需要时释放能源。
常见的能源储存技术包括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
通过合理利用这些储能设备,可以实现微电网系统的能量平衡和能源的可靠性。
此外,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策略还需要考虑经济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问题。
微电网作为一种分布式发电系统,可以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并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
通过合理的运行与控制策略,微电网可以降低电力成本,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在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策略需要考虑安全和可靠性的问题。
微电网作为一个独立的电力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保证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高效的监控系统和故障检测技术,以及制定相应的紧急应对和恢复策略。
微电网控制研究综述
微电网控制研究综述随着智能电网的普及和应用,电力体系是否稳当和安全也引起人们深思,这时微电网技术应运而生,有效的完善了大电网体系。
本文基于对微电网的综合讲解,细致的解释了微电网的运行控制、提出了三种对微电网的控制方式、剖析了在孤网运行与联网运行两种情况下的控制方式,且指出了研究微电网时可能出现的疑惑和问题,更大胆展望了微电网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标签:微电网;联网运行;孤网运行;微网控制1 微网的定义和组成元素微网是一种小型分散化、模块式的供能网络,依靠分布式发电技术,主要运用于一些小型电站和一些分散型资源,由能源梯级利用技术与结合终端用户电能质量管理组成。
同时它也是组成智能电网的关键部分,不仅可以使负荷与内部电源协调运作,而且主电网还能对其调整控制,使之完美接入或实现自主工作,从而达到客户要求的电能质量、安全性以及可靠性[1]。
概括的讲,微网是一种结合了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和储能系统等的分布式发电系统。
它的分布式电源包含:光伏、小规模风电、水电、生物质、CHP等,电能储蓄指飞轮、储能电池、压缩空气及超级电容器等,热能储蓄还能改变负荷曲线等。
在实际的应用中,微网负责的是配电网的中低压测,因为它有操作简单、容易接入等优点,但是它也有很多不足,比如说:偶尔扰乱周围用户、内部问题停止工作、难以综合完善能源等,这不仅加深了电网的协调难度,也限制了微电网前进的脚步。
它有两类运行模式,分别是孤网运行与联网运行,而后者又包含独立和并网这两情况。
如果是并网的运行模式,那么大部分是和低、中压配电网一起工作,相互依存,完成能量的相互转化。
万一外部电网出现问题,立即能变成单独工作状态,实现对微电网的继续供电,完成两种工作模式的完美转变[2]。
在偏遠地区或者海岛等地区,我们可以使用独立型微电网,这种微电网不与常规电网对接,而是凭它自己的分布式能源来提供给微电网它需要的负荷量。
如果网内还有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时,大部分都要用到配置储能体系来维护负荷和电源的功率平衡,这样也能让再生能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综述
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综述摘要:对于微电网来讲是将各种分布式微型电源、负荷单元、储能单元以及控制设备结合起来,构成协调运行的新型有机电源接入系统,为解决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无缝接入大电网提供了技术路径。
微电网作为新型电源接入系统,其实是一种高效的“网中网”能源利用形式,既能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网运行。
微电网由于受到发电方式和容量的限制,分布式电源以交直流变流器并网的集中式控制方式为主,虽然具有较快的调节、响应速度,但受通信带宽和低可靠性的约束,如何使分布式电源在微电网中实现即插即用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由孤网转并网、并网切换到孤网的多级控制过程中,维持系统电压稳定性微电网可靠运行的关键问题。
另外,考虑系统功率平衡的约束,兼顾发电、储能单元运行成本最低目标,探索分布式微电网最优能量管理模式非常有必要。
针对上述提到的微电网高效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学者就微电网的分散协调、系统稳定性、经济调度等方面的控制策略作了大量研究。
关键词:微电网;控制策略;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引言不同于普通的配电网,微电网涉及源、网、荷、储等多方面,其规划、设计要从多个角度全面衡量,要实现各类能源的充分利用与全面开发与优化配置,可以说微电网的规划相对复杂化、多元化,随着微电网应用规模的持续扩大,微电网系统的规划设计方式也应逐渐朝着完善方向发展。
1、微电网系统的特征与分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供应任务日益繁重,电网得到了大规模地建设与拓展,对此如何提高供电质量、缩小供电距离、确保安全、稳定、持续地供电,正在逐渐变成电力企业急切面对的关键问题,对此可以尝试微电网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控制分布式控制器的使用,排除其弊端,也能提高对电网的控制水平,特别是微电网的暂态控制,能够借助就地控制器、分布式电源等来达到高效控制的目的,以此来优化电网的安全水平。
目前微电网通常包括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以及交直混合微电网等,按电压等级分主要为中压配电支线微电网和低压微电网。
电力系统中的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研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的推广应用,微电网作为一个能够实现可靠与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引起了广泛关注。
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策略是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力系统中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
1.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概述微电网是一种由多个可互联的分布式能源源(如太阳能光伏、风能、储能系统等)和负荷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
为了实现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微电网需要设计合理的运行与控制策略。
运行策略包括微电网的启停策略、能量管理策略、能力分配策略等。
控制策略则涉及到微电网中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功率调节、故障检测与处理等内容。
2.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目前,针对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
其中,能量管理策略是微电网运行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常见的能量管理策略包括最小耗能策略、最大利用率策略、最大续航时间策略等。
此外,还有一些控制策略如频率和电压控制、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容量和功率平衡控制等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3.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挑战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之一是不确定性。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天气变化和能量的波动性,微电网中的能源供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如何合理地预测和处理能量变化对于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由于微电网中的设备和网络结构的复杂性,运行与控制策略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也是面临的挑战。
4.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发展趋势为了克服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中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和发展将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更加精确的能量预测模型和算法,以提高对能源波动性的处理能力。
其次,需要研究设计具有弹性的控制策略,以应对不同工况变化。
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效果。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微电网的自主优化和自适应控制。
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
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微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何实现微网的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微网作为一种集成了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负荷和能量管理系统的新型电力网络,具有灵活性强、可靠性高、环保节能等优点,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针对微网运行过程中的多个目标,如经济性、环保性、稳定性等,进行综合考虑,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和控制策略。
文章首先介绍了微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微网运行的主要目标和挑战。
然后,重点研究了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的理论基础和数学模型,包括目标函数的构建、约束条件的处理以及优化算法的选择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微网运行优化方法,并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实现步骤和流程。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微网的控制策略,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控制、储能系统的管理、保护和控制策略等。
针对微网中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和负荷,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方法,以确保微网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利用。
文章通过仿真实验和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微网的经济性、环保性和稳定性,为微网的实际运行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综合考虑了微网运行的多个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微网运行优化方法,并深入探讨了微网的控制策略。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微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微网运行与优化理论基础微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其运行与优化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理论基础,包括电力系统分析、优化算法、控制理论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等。
电力系统分析是微网运行的基础。
通过对微网中的电源、负荷、储能装置以及输电线路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了解微网的运行状态和性能。
微网电力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微网电力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传统能源资源的枯竭,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迅猛。
微网电力系统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系统,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微网电力系统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智能电表和配电网等组成,能够实现与传统电力系统互联互通,同时具备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能力。
然而,微网电力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分布式电源的不稳定性、能源管理的复杂性、负荷控制的难度等。
因此,研究其协调控制策略成为提高微网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的关键。
一、能源管理策略能源管理是微网电力系统协调控制的核心。
合理的能源管理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能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能源供应、能量转换和能源分配三个方面。
在能源供应方面,微网电力系统通常依靠分布式电源进行能源供应。
而分布式电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合理选择分布式电源,并采用适当的控制策略,能够提高微网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能量转换是实现不同能源之间互相转化和互相传输的关键环节。
不同能源的转换需要通过适当的设备和技术来实现。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通过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技术转化为电能,而电能可以通过储能设备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能源分配是微网电力系统协调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合理分配能源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
在能源分配方面,可以采用智能电表来监测和调控用户的能源消耗,通过动态定价和能源优先级管理等方式来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
二、负荷管理策略负荷管理是微网电力系统协调控制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合理的负荷管理能够有效平衡供求关系,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负荷管理的目标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电力系统的供应情况,实现负荷与供应的平衡。
在微网电力系统中,负荷管理一般包括负荷调度和负荷控制两个方面。
负荷调度是指通过合理安排用户的用电时间和用电量,实现电力系统负荷的均衡分配。
通过分析用户用电数据和预测负荷变化趋势,可以制定合理的负荷调度策略,以优化负荷的分布。
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
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电力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微网作为一种新型、分布式的发电和供电系统,其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日益凸显。
微网集成了多种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以及相应的保护和控制设备,可在大电网出现故障时孤岛运行,提供电力支持,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然而,微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带来了诸多控制与保护方面的挑战。
因此,对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首先概述微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然后重点探讨微网的控制策略,包括中央控制、分布式控制和分层控制等,并对比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
接着,本文将深入研究微网的保护策略,包括孤岛检测、过电流保护、低电压穿越等关键技术,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所提控制与保护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本文期望能为微网的控制与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推动微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二、微网的基本结构与组成微网(Microgrid)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其基本结构与组成对于理解其控制与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微网主要由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能量转换与存储系统、负荷、保护与控制装置以及相关的配电设施组成。
分布式电源是微网的核心部分,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小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也可以是传统的小型火电机组或水电站。
这些电源可以根据当地能源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配置,以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利用。
能量转换与存储系统用于将分布式电源产生的电能进行转换和存储,以满足微网内部负荷的供电需求。
常见的能量转换设备包括逆变器、整流器等,而储能装置则主要包括电池、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平滑微网的功率波动,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负荷是微网中的用电设备,包括居民用电、商业用电、工业用电等多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网控制策略研究综述江苏科技大学 李雅倩【摘要】由于分布式电源各具特色,储能、负荷装置也不尽相同,为使分布式电源在并网以及脱离主网时实现无缝切换,通常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
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微网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微网控制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探讨了微网控制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微网控制策略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微网;分布式电源;控制1.引言传统的庞大电力系统在适应负荷变化的灵活性与供电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多弊端,加之常规能源的逐渐衰竭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等因素使得全球的目光转向以新能源为主能源的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技术。
2.微网的概念微网是指由多个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Resource,简称DR)、储能系统、重要负荷和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配电系统[1]。
分布式电源包括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燃料电池、燃气轮机、生物质能发电机等。
储能系统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和电化学储能。
各种储能技术因不同的电能转换方式和存储形态,在储能容量、功率规模、功率和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单位容量和单位功率造价、响应时间以及综合效率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
微网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
在联网模式下,负荷既可以从电网或微网获得或输送电能(根据接入电网的准则)。
当电网的电能质量不满足用户要求或电网发生故障时,微网与主电网断开,运行于孤岛模式。
在孤岛模式,微网必须满足自身供需能量平衡。
微网技术克服了DR单独接入主网时对配电网造成的不利影响,其在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微网控制3.1 单个分布式电源控制方法常见的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控制方法分为恒功率(PQ)控制、下垂控制和恒压恒频(V/f)控制[14-16]。
(1)恒功率控制如图1.1所示,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采用PQ控制,其控制目的是使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等于其参考功率。
该控制方法需要系统中有维持电压和频率的分布式图1.2 Droop控制的原理(2)下垂控制下垂控制原理如图1.2所示,它利用分布式电源输出有功功率和频率,无功功率和电压幅值均成线性关系而进行控制。
对等控制策略中的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的控制。
(3)恒压恒频控制原理如图1.3所示,不管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如何变化,其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一直维持不变。
此方法一般用在主从控制策略3.2 多个分布式电源控制方法(1)主从控制策略主从控制模式是指在微网处于孤岛运行模式时,其中一个DG或储能装置采取V/f控制,用于向微网中的其它DG提供电压和频率参考,而其它DG则可采用PQ控制。
当微网在联网模式运行时,电网可以稳定系统的频率,微网不需要进行频率调节;而孤岛模式运行时,主从控制系统中的主控制单元需要维持系统的频率和电压。
在联网运行时微网中所有分布式电源采用PQ控制,即微网不参与系统频率调节,只输出指定的有功和无功功率;在孤岛运行时主单元采用V/f控制维持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恒定[13-14]。
常见的主控制单元选择包括下述几种:1)储能装置作为主控制单元。
这类典型示范工程包括荷兰Continuon微网[3],希腊NTUA微网[4]等。
2)分布式电源为主控制单元。
这类典型示范工程包括葡萄牙EDP微网[5]等。
3)分布式电源加储能装置为主控制单元。
这类典型示范工程包括德国MVV微网[6]等。
(2)对等控制模式对等控制模式中的微网中所有的DG在控制上都具有同等的地位,每个DG都根据接入系统点电压和频率的就地信息进行控制。
同时这种控制方法能让微网具有“即插即用”的功能。
采用对等控制策略,要求分布式电源采用本地变量进行控制,不同分布式电源[7-9]图1.5 P-f和Q-V下垂控制两种基于下垂特性的典型控制方法在对等控制策略的分布式电源控制中被广泛应用[10-12]。
采用Droop控制可以实现负载功率变化在DG间的自动分配,但负载变化前后系统的稳态电压和频率也会有所变化。
一种是f-P和V-Q下垂控制方法,它利用测量系统的频率和分布式电源输出电压幅值产生有功和无功功率。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测量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产生电压频率和幅值,称作P-f和Q-V下垂控制法,如图1.4和1.5所示。
TimGreen在他的微网控制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的三环反馈控制方法[17],内环控制器提高了电能质量、增加滤波器谐振阻尼的同时限制故障电流。
尤其指出了采用滤波电感电流作为控制变量能限制逆变器输出的最大电流,为保护逆变器提供了依据。
但是采用这种控制方法,分布式电源接入主网时电流变化会影响其端口输出电压的变化,因此电压受负荷扰动影响较大。
(3)分层控制模式文献[2]就提出配网调度中心、微网、分布式电源三者的分层协调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应用多代理理论,建立了一个由全系统控制协调代理(CAG)、微网控制代理(MGAG)、分布式电源代理(DRAG)以及母线代理(BAG)组成的多代理系统,在保证配电网辐射状运行、满足配电网电压与电流及馈线容量等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供电恢复。
3.3 其他控制方法文献[18]用粒子群优化(PSO)方法解决继电器协调的问题,制定一个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方法。
并提出了利用方向性过流继电器保护分散型分布式电源组成的微网。
文献[19]提出了一种阻抗为电阻线的低电压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
在电压骤降情况下提出了逆变器接口的虚拟电感器输出控制方法,以及当地负载效应功率控制算法。
文献[20]分析采用闭环控制的逆变器输出阻抗受线路参数和控制器参数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内环电压电流控制器的设计,电压控制器采用PI控制器稳定负荷电压,采用比例环节的电流控制器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并且设计控制器参数使输出阻抗为感性阻抗。
在此基础上利用下垂特性设计外环功率控制器,实现微网内多逆变单元间的无线通信控制。
文献[21]分析了微网中:(1)可能发生的开关事件;(2)导致分布式电源形成孤岛模式的故障事件。
DR包括一个传统的旋转同步机和电力电子转换器接口。
后者的单元接口转换器配有独立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以减少孤岛瞬变,保持微网相角稳定和电压质量。
文献[22]提出了分布式电源的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基于横轴(d轴)或纵轴(q轴)电压、电流转换器注入干扰信号然后进行检索。
文献[23]提出了采用根轨迹和频域法分析传统控制技术来设计控制器的方法。
4.微网控制策略的研究方向微网技术作为电力系统的的前沿领域,必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微网控制是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它必将融合传统控制理论、智能控制(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小波分析、专家系统等)技术,建立微网系统最优控制的模型。
微网系统具有单个DR的(下转第191页)2.利用批处理技术将名为身份证号的电子照片更名为“姓名+电子注册号”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创建文件夹“电子照片批量更名”,并放入文件夹“网站图像更新电子照片N张”和EXCEL表“网站图像信息更新表.xls”,如图5所示。
图5图6图7第二步:在“网站图像信息更新表.xls”电子表格中创建“批量改名指令”列,并在单元格J4中输入公式“=”ren “&C4&”.jpg “&B4&F4&”.jpg””,拖拽J4右下角复制单元格公式即得J4列数据,如图6所示。
第三步:将“批量改名指令”列自J4起复制粘贴到新创建的TXT文本文件中,并另存为“电子照片批量更名程序.bat”至路径“网站图像更新电子照片N张”文件夹中,如图7所示。
第四步:在“网站图像更新电子照片N张”文件夹中双击“电子照片批量更名程序.bat”,即完成电子照片的批量更名,如图8所示。
图8五、结束语开放教育隶属成人教育,学生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的成年人,空闲时间不多,也很难组织学生在学校集中办理某些行政手续,这就要求我们学籍管理人员要尽可能的利用简约快捷高效且低风险的最佳方法来完成各项服务学生的工作。
上文中仅为信息技术在学籍管理中很小的一个环节但又是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的应用小技巧。
它不仅能提高办证工作的效率,更加能够提高学生服务工作的质量。
将传统方法需要几个工作日上百学生参与才能完成的事情,优化到只需要几个小时一个人就能很好的完成,这让笔者深刻的感受到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奥妙无穷,也将继续在管理实践中去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1]赵勇军,郑慧.利用Excel实现照片关联重命名的方法[J].办公自动化,2010,2.[2]马强.在VFP6中处理照片数据的技巧[J].电脑学习,2003,3.[3]董彩虹.电子表格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5,19(3).[4]刘细团.试论电大开放教育模式下的学籍管理创新[J].宁德师专学报,2009,1.[5]周爱民,倪慧,黄阳.巧用Excel管理学生学籍信息[J].现代计算机,2012,08(下).[6]李轶华,张焕生.浅谈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籍管理[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7]田红梅.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特点及战略意义[J].厦门电大学报,2008,6.[8]赵勇军.利用EXCEL实现照片关联重命名的方法[J].办公自动化杂志,2010,2.[9]廖妹珠.电大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科学化之管窥[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0]赵晓琴.巧用批处理批量修改照片名称[J].电脑爱好者:生活百事通:回音壁,2011,5.作者简介:杜颖(1981—),男,湖南长沙人,在读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和教务管理。
(上接第189页)即插即用的优点,因此灵活性强、可靠性高、适用于许多野外作业场合,包括军事国防工程。
DR包括多种新能源的应用,不同电源的原电动机部分对微网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而传统的配电网系统的继电保护策略都需改进。
5.结语随着不可再生能源日渐减少,新能源得到广泛应用,DG将不断发展。
微网在中国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还处于理论研究水平,建立真正的微网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对于不同的DR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比如对于如光伏、风力发电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可采用模糊控制方法,而像微型燃气轮机等不受环境限制的电源较易控制,可采用V/f控制。
这些控制策略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1]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综合控制与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7):98-103.[2]王守相,李晓静,肖朝霞等.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供电恢复的多代理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0):61-65.[3]S.C.Bronsbergen.The first Micro-grid in the Netherlands[C].2008,6.[4]D.Georgakis,S.Papathanassiou,N.Hatziargyriou. Operation of a prototype Microgrid system based on microsources[C].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2004:2521-2526.[5]N.Hatziargyriou.Overview of Microgrid R&D in Europe[C].Nagoya 2007 Symposium on Microgrids,2007,4.[6]B.Buchholz,Dispower.Pilot Installation for DistributedGeneration[C].2004,4.[7]赵宏伟,吴涛涛.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微网技术[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8,20(1):121-128.[8]陶晓峰.分布式互补能源微网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9]张洋,李强等.光伏—储能联合微网系统工程方案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23):212-214.[10]纪明伟,陈杰,栾庆磊.基于电流分解的微网功率控制策略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报,2009,17(5):110-113.[11]董鹏.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09.[12]朱丹.微网系统逆变电源的建模与实现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13]C.Whitaker,J.Newmiller,M.Ropp,B.Norris.Renewable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Study.Solar EnergyTechnologies Program.2008.[14]G.Quinonez-Varela,A.Cruden.Development of aSmall-Scale Generator Set Model for Local NetworkVoltage and Frequency Stability Analysis[J].IEEE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2007,22(2):368-375.[15]A.S.Siddiqui,R.M.Firestone,S.Ghosh,et,al.DistributedEnergy Resources Customer Adoption Modeling withCombined Heat and Power Application.Prepared for the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2003.[16]M.Krok.MicroGrid Design,Development andDemonstration.FY06 Annual Program and Peer ReviewMeeting,2008.[17]M.Prodanovic,T.C.Green.High-quality powergeneration through distributed control of a power parkMicro Grid[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06,53(5):1471-1482.[18]H.H.Zeineldin,E.F.El-Saadany,M.M.A.Salama.Protective relay coordination for micro-grid operationusing particle swarm rge EngineeringSystems Conference on Power Engineering ConferenceProceedings,2007:152-157.[19]Li Yun Wei,Kao Ching-Nan.An accurate powercontrol strategy for power-electronics-interfaceddistributed generation units operating in a low-voltagemultibus microgrid.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9,24(12):2977-2988.[20]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中分布式电源逆变器的多环反馈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24(2):100-107.[21]F.Katiraei,M.R.Iravani,P.W.Lehn.Micro-gridautonomous operation during and subsequent toislanding process.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Delivery,2005,20(1):248-257.[22]Hernández-González,Guillermo,Iravani,Reza.Currentinjection for active islanding detection of electronically-interfaced distributed resources.IEEE Transactions onPower Delivery,2006,21(3):1698-1705.[23]N.L.Soultanis,N.D.Hatziargyriou.Control issuesof inverters in the formation of L.V.micro-grids.IEEE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2007.作者简介:李雅倩(1994—),女,江苏镇江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江苏科技大学,主要从事电气控制、系统仿真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