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金属的性质与利用》教案设计
沪教版九上化学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教案设计

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说出常见金属与氧气、盐酸以及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会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能根据置换反应特点判断什么样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⑶能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和方法:
⑴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讨论交流,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图片展示】常盛酸菜鱼的铝盆漏了
【活动与探究二】
同时将长宽厚薄相同的铝、锌、铁、铜末端浸入同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中,仔细观察现象,并完成对应表格。实验结束后将金属提起,试管放回试管架。
【指导学生实验】
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设问]为什么一开始铝和盐酸反应较慢,一段时间后,反应就变剧烈了呢?
【追问】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一、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2Cu + O2点燃2CuO
4Al + 3O2点燃2AlO3二、金属+酸→氢气+金属化合物
2Al + 6HCl3H2↑+ 2AlCl3
Fe + 2HClH2↑+ FeCl2
三、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你能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吗?
[展示]装有水的气球。用类比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铝外面致密的氧化膜。
【设问】熔化的铝外面有一层氧化膜包裹着,那么它有怎样的性质?
【视频播放】铝加热后的变化。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呢?
沪教2011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会通过创设一个与金属相关的生活情景来导入新课。例如,我可以展示一些日常用品,如钥匙、锅具等,让学生观察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接着,我会提问:“你们知道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吗?”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金属的化学反应现象,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我可以展示一些金属与酸接触后产生气泡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中,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金属会生锈?”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会发现金属生锈与氧气有关,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
此外,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例如,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验中,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金属能够取代盐溶液中的金属?”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
(四)反思与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鼓励他们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其次,我会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鼓励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开始讲授新知识。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实验现象和化学原理,让学生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五章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设计

4.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金属相关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运用对比、归纳、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数据分析。此外,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入与金属相关的趣味故事、科学史实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引导学生关注金属在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通过学习金属的性质和利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热爱。
5.培养学生严谨、勤奋、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金属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金属性质和利用的学习兴趣。
1.展示金属制品: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铝制饮料罐、铜线等,让学生认识到金属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提出问题:为什么金属具有优良的性能,可以制作各种制品?金属的性质有哪些?金属是如何被提炼和利用的?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5章第1节金属性质和利用教案(新版)沪教版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1.掌握金属常见的物理性质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3.知道置换反应的定义并熟悉常见的置换反应4.知道合金的概念,了解合金具有的性质及合金与纯金属的异同一、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二、金属分类总共有90多种金属。
1.可将金属分为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外的其他所有金属都是有色金属2.可根据金属密度大小将金属分为重金属和轻金属重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如铁、铜、锌、铅等。
轻金属:一般指密度小于4.5g/cm3的金属,如钠、镁、铝等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也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三、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反应(1)大部分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
(2)金属越活泼,越容易与氧气反应,且与氧气反应现象越剧烈。
可以据此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3)铝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因而有抗腐蚀性。
2.金属活动性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K、Ca、Na)四、置换反应1.定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沪教版第五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知道一些常见合金主要化学成分。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2.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的延展性、金属的密度、金属的硬度、金属的熔点);2.常见的合金的特性。
3.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酸以及某些盐溶液)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学难点:常见合金的特性。
四、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那么,了解金属的性质,对科学地利用金属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提问]: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大家结合P115“联想与启示”以及生活中金属的用途来猜想金属会有那些性质呢?[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完成114页交流与活动并填表。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小结]:1.金属颜色:(1)绝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等;(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
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3.金属的延展性:(1)大多数的金属有良好的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4.金属的密度:(1)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钠(Na)、钾(K)等能浮在水面上;5.金属的硬度:(1)纯净的金属硬度通常都比较小,如铁(Fe)、铝(Al)、镁(Mg)等都比较质软;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Cr);6.金属的熔点:(1)绝大多数金属熔点都比较大,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Hg);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W);[引导]通过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金属是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材料。
沪教2011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设计

1.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
2.培养对待科学的严谨和客观的态度,不轻易接受未经证实的结论。
3.认识到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意识到自己作为科学者的责任和使命。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他们对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的认识还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1.实验教学: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例如,学生可以进行金属导电实验,观察金属导电的现象,从而加深对金属导电性的理解。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观察反应现象,理解反应原理。
2.问题引导: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例如,可以向学生提问:“金属的导电性是如何产生的?”、“金属的提取和冶炼过程是怎样的?”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5.总结与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并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将以一个有趣的实验来导入新课。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看似普通的金属丝,然后通过通电使其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火花。学生对这个实验现象一定会感到惊讶和好奇,我会趁机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金属丝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吗?”通过这样的导入,我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金属性质的思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金属的性质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观点。例如,我会让学生讨论:“金属的性质如何影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金属的提取和冶炼过程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等。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可以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章教学案51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金属与氧气、酸、金属盐 溶液的反应2.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了解通过实验学习物质的性质和 变化的方法。
【课前预习】1.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的金属有哪些?你见过哪些金属?把 它们的名称和元素符号填在下表中。
2.说出下列物质中各使用了何种金属及利用了该金属的哪种性质。
①用于制干电池外壳的是___________,利用该金属的____________。
②体温表中银白色的液体是__________,利用该金属的____________。
③包装糖果用的是____________,利用该金属的____________。
3.铁丝燃烧实验中,铁丝要绕成螺旋状,是由于_____________, 火柴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交流与讨论】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请同学们交流讨论,总结 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教师“个备” 或学生笔记栏【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本P115[联想和启示]2、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分别将光亮的镁带、铝箔、铜丝在空气中加热。
[思考]铁、铝、铜与氧气反应后的产物各是什么?属于哪一类物质?[小组讨论](1)哪些金属不能与稀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些金属能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__________. (2)仔细观察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总结它们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 。
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教案(教学设计)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 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3. 会运用金属的性质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1.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运用金属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前几章学习了一些非金属元素以及它们间组成的物质,如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等。
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而且不可缺少。
学生活动:说说你知道哪些金属,完成课本习题,能以最快的速度金属元素的大约种类吗?说说你见过的金属,以及它们的颜色、状态、用途、和你知道的它们的性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思考1:铁、铝常用于制作锅、铲等炊具,表现出金属哪种物理性质?思考2:铁、铝、铜能加工成导线、能压成薄片,表现出金属哪些物理性质?思考3:金、银、铂做成各种首饰等,表现出金属哪种物理性质?[探究活动一]:砂纸打磨请同学们找出镁带、铝带、铁带、锌带、铜带并用砂纸打磨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取少量铁粉于试管中观察颜色。
[小结]: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过渡]: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必须要考虑金属的耐腐蚀性,这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金属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二)金属的化学性质P115《观察与思考》回忆镁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探究活动二]: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结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_________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_____________(三)金属与酸反应[活动与探究三]完成P116活动与探究的实验内容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铜带与盐酸[探究问题三]:置换反应1. 置换反应2.金属与金属盐溶液的反应[活动与探究四]将光亮的铁带深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结论]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2.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2)与稀酸反应(3)与金属化合物反应二、金属材料1.合金:(1)定义(2)性能:熔点、硬度2.纯金属第1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2.金属的化学性质二、金属材料1.合金:(1)定义(2)性能2.纯金属本堂课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认知不够,对初中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重复再现。
沪教课标版初中化学初三全册第五章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设计

沪教课标版初中化学初三全册第五章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设计【案例背景】在“以后教室”环境下双板互动教学为载体,更好地去适应每个小孩的成长需要。
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的自主进展、个性进展、全面进展,培养学生的求实、求真与创新能力。
在学习方式上,将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和小组合作相相合,注重师生、生生对话和问题解决。
在师生关系上,谋求和谐,以道相交,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
在《金属的性质》教案中,教师以“区别铁粉和炭粉”为主线,紧紧围绕“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提出方案并进行探究实验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问、促问,有效引导学生明白得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的本质。
同时也让学生把握科学的对比实验的细节注意点,力求让每位学生“一课一得”,在课后能够有连续进展性的学习。
教材版本:上海教育出版社所用课时:1课时班级人数:46人(分成8组,每组5~6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探究实验初步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明白得置换反应概念;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能与氧气、稀盐酸稀硫酸及盐溶液反应,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3、初步认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设计实验、观看实验现象和讨论交流,初步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并初步学会运用观看、实验等方法猎取信息。
2、初步学会运用联想、类比、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与整合,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适应、改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情形设置,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化学视角更科学的明白得物质及其变化;2、培养学生的小组分工协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摸索、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学习重点】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能够区别常见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过程】“以后教室”环境下Starc平台的使用差不多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到学科教学中,本节课一开始就双屏展现,左屏显示要紧课件PPT,右屏显示学生分组分工情形。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1课时金属的性质教案沪教版

2. 金属的物理性质
- 导电性:金属中自由电子的作用
- 导热性:金属中自由电子和离子的影响
- 延展性:金属晶体结构的特点
- 硬度: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的影响
- 金属的颜色、光泽、密度等
3. 金属的化学性质
- 易氧化性: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特点
- 还原性:金属的电子给予能力
- 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反应的原理
-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金属都有哪些共同的特性吗?”
2. 新课内容(25分钟):
- 通过课本第5章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内容,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和化学性质(如易氧化、还原性等)。
- 结合课本实验,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
3. 案例分析(10分钟):
- 分析生活中金属的应用实例,如不同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情况,探讨如何防止金属腐蚀。
- 金属腐蚀的原因: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等
- 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涂层保护、阴极保护、材料选择等
- 金属腐蚀的案例分析
7.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关联
- 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如铝的轻质与航空工业
- 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用途:如金的化学稳定性与货币制造
- 金属的加工性能与用途:如钢铁的锻造与建筑结构
8. 金属资源与环境保护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金属的性质和活动性顺序涉及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对于金属腐蚀原因及防治方法,学生可能缺乏实际观察和思考,导致理解不够深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分析不准确等问题。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② 提炼与精炼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等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学习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提供了基础。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7.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金属的基本概念、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案例分析等。
(3)实验视频教程:提供金属性质实验的操作视频,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技巧等,方便学生课后复习,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金属性质的互动网站:推荐一个关于金属性质的互动网站,学生可以在网站上进行金属性质的实验模拟,加深对金属性质的理解。
2. 拓展建议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是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的一部分,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金属的利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金属的基本性质,掌握金属的活动性规律,以及了解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识金属的性质,能用金属的性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学会判断置换反应。
3、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获取信息,通过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问题。
2、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与难点】:1、推测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2、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课前活动】:活动一:1、你所知的金属的各种物理性质:。
2、根据已知的物理性质,说明铜的应用中涉及到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活动二: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镁条在空气中点燃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的反应类型。
(2)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的反应类型。
(3)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的反应类型。
2、以上化学反应的共同点是【课堂过程】:活动一:1、根据镁、铁、铜与氧气反应的事实,总结出常见金属具有的一种化学性质。
2、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如果不是,请举例。
活动二:P23介绍了镁条与醋酸可以反应产生氢气。
1、探究实验:①将稀盐酸分别倒入镁、铁、铜三种金属中,观察反应现象。
②同时检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氢气。
(提示:挑选气体适中的那支试管,用大拇指堵一会,再将试管口凑近酒精灯火焰,打开拇指点燃。
)(1)根据以上反应现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 > 。
(2)请完成金属能跟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归纳总结:比较三种金属与酸反应的物质类别,总结出此类反应的特点。
活动三: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写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可是现代的湿法冶金的先驱。
实验探究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一种铜的盐溶液),把一段打磨过的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活动四:探究铝锅不易锈蚀的原因探究实验3、在酒精灯上灼烧铝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思考原因。
江苏省常州市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五章第1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

【答案】A
5.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 资源
【答案】B
【解析】A.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 ,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B.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三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容易生锈;C.相对于纯金属,合金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改变,其性质也改变,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正确;选B
2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O3= Cu(NO3)2+2 Ag;反应的现象铜的表面覆盖着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七、置换反应
1.定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的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2.特点:A+BC AC+B
3.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①K Ca Na三种金属除外;②盐必须为可溶性盐;③在活动性中只能在前面的金属置换后面的金属。
【答案】①银白,紫红,金黄;②固、液;③铝、钙、铁.④银(Ag);铝(Al);镁(Mg);汞(Hg);银(Ag)
【解析】①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金黄色;
②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4铝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4Al+3O2 2Al2O3;反应的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国版)5.1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金属的性质与利用,如金属在制作锅碗瓢盆中的应用、金属在电子设备中的导电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实验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性质变化,如金属的腐蚀、金属的导电性实验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如金属的回收利用、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等。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金属的性质是什么?金属是如何被冶炼的?金属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作用?
2.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如金属在建筑、交通、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金属有什么了解?金属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3.总结金属的一些基本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为学生学习金属的进一步性质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如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并通过实验或实物演示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保意识,提醒学生关注地球资源的保护。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或实验报告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设计一个金属材料的制作方案、写一篇关于金属应用的短文等。
3.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此外,我还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沪教2011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1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教案

课题:金属的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3、掌握金属活动顺序表及置换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用已有知识推测实验结果,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教师引导和点拔,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金属的应用为载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时地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3、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物质的性质难点:常见金属化学性质的比较;金属活动顺序表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仪器:金属铁、铜、镁、酒精灯、稀酸、硫酸铜等2、学生准备:就下列主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1).你知道哪些金属,见过哪些金属?(2).常见金属的颜色.状态.硬度.(3)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重要应用.四、主要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自学导思法2、讨论法、交流法、探究教学法3、分析归纳法、设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课题导入:我们都知道整个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世间万物又是由元素组成的,因此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元素打交道,根据元素周期表,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目前我们人类已经发现的元素达一百多种,其中有九十多种是金属元素。
在生产、生活及新材料的应用中,金属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而金属材料就是由金属元素组成。
(一)金属的种类和物理性质1、金属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有“金”字旁(汞除外)2、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一般为固态(仅汞是液态),能导电、导热,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机械强度较大(二)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 + 氧气→金属氧化物点燃(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 2MgO点燃(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 Fe 3O4△(3)铝在空气中加热:4Al + 3O2 === 2Al2O3△(4)铜在空气中加热:2Cu + O2 === 2CuO2、金属与酸的反应(1) Fe + H2SO4== H2↑ + FeSO4(2) Mg + H2SO4 == MgSO4 + H2↑(3) Zn + H2SO4 == H2↑+ ZnSO4(4) Cu +H2SO4(不反应)实验表明这四种金属活动性:Mg > Zn > Fe > Cu(三)过度:对于有关酸和金属间的反应能不能进行,就要用到金属活动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 Au(1)酸和活泼金属的反应;条件:①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排在H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酸中的氢②排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激烈,速度越快③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硝酸等)和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⑵金属 + 盐溶液 = 新金属 + 新盐溶液如:Fe + CuSO4 = Cu + FeSO4条件:①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置换出来②金属和盐中的金属,差距越大,越容易进行③活泼金属K、Ca、Na会和水反应生成碱(四)置换反应:单质 + 化合物 === 新单质 + 新化合物( A ) ( BC ) ( B ) ( AC )通过比较之前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得出置换反应前后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的特点。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设计: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一课时: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其应用。
2.初步认识金属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能识别和区分常见的金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2.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习惯,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的延展性、金属的密度、金属的硬度、金属的熔点等);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其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学难点: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其用途的关系教学准备:仪器:试管架、试管、镊子、烧杯、酒精灯、火柴、导电性装置(电池、导线、灯泡、灯座)药品:铜片、铝片、铁钉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那么,了解金属的性质,对科学地利用金属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学生活动]:教师展示准备好的一些金属,让学生分别进行识别。
[交流与讨论]:一般情况下你是如何来区别金属和非金属的?根据生活经验,请你说出金属一般具有的哪些性质?[活动与探究]:以铜、铁为例,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感觉一下同体积不同金属块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3.试试不同金属片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它们硬度是否相同。
4.用电池和小灯泡等试试他们能否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5.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知识小结]1.金属颜色:(1)绝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等;(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化学上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金属器具、金属建筑等,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
2.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接触和了解金属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
3.总结学生提到的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应用,如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等;
4.引导学生关注金属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金属资源的分布、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如金属的导电性实验、金属的延展性实验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金属的制法和应用,如金属的冶炼方法、金属材料的选用等;
3.实施小组合作项目,如制作金属制品、设计金属腐蚀与防护方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金属的应用;
4.设计真实情境,如金属材料的选用、金属制品的腐蚀与防护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金属的颜色、状态、导电性等;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金属的制法和应用,如金属的冶炼方法、金属材料的选用等;
3.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探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如金属的腐蚀原因、防腐蚀方法等;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金属器具、金属建筑等,让学生感受金属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创设实验情景,如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物理性质;
3.通过展示金属的制法和应用实例,如冶炼金属、金属腐蚀与防护等,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生产和应用过程;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国版)5.1金属的性质与利用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判断题:关于金属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题,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选择题:涉及金属提炼与加工方法的选择题,考察学生对金属提炼过程的理解。
3.计算题: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如金属腐蚀的防治、金属回收利用等。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性质、金属活动性、金属提炼与加工方法等知识点。同时,强调金属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金属资源的合理使用。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金属的性质与利用,培养科学素养,增强环保意识。
2.学会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通过活动性实验,让学生掌握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理解金属活动性的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中的金属腐蚀、冶炼等现象。
3.了解金属的提炼和加工方法,理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介绍常见的金属提炼和加工方法,如电解法、热还原法等,让学生了解金属从矿石到产品的过程。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行动,比如回收金属废弃物,减少金属资源浪费。
3.塑造学生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客观、合作的科学精神。
-在实验和讨论中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客观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掌握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本概念,但对于金属的性质与利用,尤其是金属活动性及其应用方面的知识,可能还较为陌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常接触金属,但对于金属的深入特性及其在工业、环境等方面的应用与影响了解有限。因此,教学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结合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发现金属的奥秘。此外,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金属知识体系,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并在实践中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态度。
沪教版化学全国版九年级上册-5.1《金属的性质与利用》教案

金属的性质与利用?教学设计课题金属的性质与利用课型互动课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响、铁与硫酸铜之间的反响,置换反响的概念。
3、了解一些常见金属矿物〔铁矿、铝矿等〕的主要成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2、通过和已有化学知识的联系、比拟、理解并得出结论“铁的化学性质比拟泼〞。
课前准备仪器:水槽〔1〕、试管架〔1〕、试管〔6、15*150〕、镊子〔2、砂纸〔2〕、烧杯〔2〕、酒精灯、火柴、导电性装置〔电池、导线、灯泡、灯座〕共三十组药品:铜丝〔2〕、铝丝〔2〕、铁丝〔2〕、稀盐酸〔1:1〕、水引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金属。
你知道那些方面用到金属?学生:发言交流。
教师: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你猜测金属会有那些性质呢?学生:发言交流。
教师记录教师:怎么知道这些猜测是对还是错呢?学生:做实验检验。
教师:对!今天我们就用实验来检验。
不过,我要先检验同学们,教师在水槽中放了铁丝、铝丝、铜丝,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
学生活动:找铁丝、铝丝、铜丝。
学生交流:说出区分的依据。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砂纸。
告诉学生,杯内的液体就是水。
探究活动一:根据你的猜测与设计,大胆去做!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实验:组织交流:说出发现了什么,怎么做的。
〔要求学生提出不同的发现、不同的做法、不同的看法〕提出问题:它们比拟软,能不能砸扁?能不能拉长呢?学生演示实验:用铁锤敲金属丝。
〔作好比照〕师生演示实验:拉铜丝。
〔要求学生先设计出比照方案〕小结归纳:一、铁的物理性质。
进一步说明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从色、态、光泽、延展性、熔沸点、密度、硬度、导电、导热等方面来研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金属物理性质的方法。
6.2金属的性质和应用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上册

课时设计课题 6.2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其他课1.教学内容分析“金属的性质和应用”这部分教学内容,首先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光泽、导电性等,让学生了解其共性与特性。
接着重点阐述化学性质,包括与氧气、酸、盐的反应,使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应用方面,结合生活实例,如金属制品的选用,让学生明白性质决定用途。
还会涉及合金知识,对比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能差异。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在学习“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前,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他们对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有直观感受,但对金属性质的原理理解不深。
初中阶段的学习者好奇心强,喜欢通过实验和实例来探究知识。
然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对于复杂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可能会感到困难。
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措施来引导。
同时,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存在差异,教学中应注重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
3.学习目标确定1. 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并能举例说明。
2. 掌握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3.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性质,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4. 能够运用金属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5. 了解不同金属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选择的依据。
4.学习评价设计1.课件随堂练习2.校本课时作业3.课堂实验5.学习活动设计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评价【展示】化学学科的教材,观看准备的视频素材。
【提问】思考一下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应用于哪里?学生尝试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利用金属性质制作的物件?在学习中,学生能较好掌握金属的常见性质,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但在金属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复杂应用方面,部分同学还需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小结]:
1.金属颜色:
(1)绝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
Au )是黄色、铜( Cu)
是红色或紫红色等;
(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
Fe)和银( Ag )在通常情况
下呈银白色, 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 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 光不容易反
反应现象: 金属铁在空气中是不能被点燃的, 在纯氧中, 被引燃后能够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化学方程式: 3Fe+2O2 点燃
Fe3O4
(3)金属铝与氧气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在空气中,铝条不能被点燃,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失去金属光泽;
化学方程式: 4Al+3O 2====2Al 2O3
Au )的延展性最好; Na )、钾( K )等能
浮在水面上;
5.金属的硬度: (1)纯净的金属硬度通常都比较小,如铁( 度最高的金属是铬( Cr);
Fe)、铝( Al )、镁( Mg )等都比较质软;硬
6.金属的熔点: (1)绝大多数金属熔点都比较大, 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 Hg);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 ( W); [ 引导 ] 通过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 大家都知道了金属是生活、 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材
教学难点: 常见合金的特性。
四、教学过程:
[引入]: 同学们,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那么,了解
金属的性质,对科学地利用金属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提问]: 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大家结合
P115“联想与启示”以及生活中
金属的用途来猜想金属会有那些性质呢?
[师生互动]: 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完成 114 页交流与活动并填表。
料。金属材料具有各种特殊性能,因而具有广泛的用途。如,制造飞机的金属材料,需要有 坚硬而质轻的特点; 用于制造切割工具的金属材料, 需要有很大的硬度; 制造白炽灯灯丝的 金属材料需要熔点高; 制造保险丝的金属材料需要熔点低; 制造化工生产设备的金属材料需
要耐腐蚀等。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纯金属以及很难满足人们的各种特殊要求。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常见金
大多数金属在一定条件下, 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也有少数金属很
难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如:“真金不怕火炼”,就是指黄金很难与氧气反应。
(1)金属镁与氧气发生反应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点燃镁带后,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白烟,生成一种白色
固体。
化学方程式: 2Mg+O2 点燃 2MgO (2)金属铁与氧气发生反应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
Ag>Cu>Al
3.金属的延展性: 大多数的金属有良好的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
Au 的延展性最好;
4.金属的密度: 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
Na 、K 等能浮在水面上;
5.金属的硬度: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一些常见合金主要化学成分。
3. 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 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2.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
3、合金相对于纯金属而言,具有哪些特性? (通过课本 P119 活动与探究让学生总结出合金的特性)
4、生铁和钢的异同点。 阅读 P118 拓展视野 归纳:生铁:含碳量在 2﹪ — 4.3﹪之间的铁的合金
钢:含碳量在 0.03﹪ — 2﹪之间的铁的合金 从生铁炼成钢的实质为:降碳、除硫磷、调硅锰 [ 引导 ] 合金由于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其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人们通 过调整合金的组成比例和改变合金的形成条件, 已经制成了性能不同的各种合金, 品种已不 下万种,远远超出金属自身的种类。 合金的制造大大拓宽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
Mg,Al,Zn,Fe [ 引导 ] 通过此实验, 我们大家都发现了, 虽然某些金属的化学性质相似, 但由于金属的活动 性不同, 和酸反应的速率也不同, 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验证, 将常见的金属按活动性由强到
弱的顺序,给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一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 板书 ]3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
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的延展性、金属的密度、金 属的硬度、金属的熔点);
2.常见的合金的特性。
3.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酸以及某些盐溶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
化学方程式为: C+O 2==点=燃=CO 2 4、合金的特性: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熔点一般低于组成它的各成分金属。
【教后记】:
第一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二课时)
[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常见的合金, 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完成 115 页观察与思考并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一]: 1.金属与氧气反应
金属单质: 强
弱
化合物: 弱 【师生共同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规律
强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 H )前面的金属( K,Ca,Na 除外),能与某些酸发生置 换反应生成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讲解】 K,Ca,Na 三种金属由于化学性质太活泼, 投入酸中首先和水反应, 不直接和酸反应。 【引导】金属不但能和酸反应,还能和某些盐溶液反应 [ 板书 ] 4.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发生反应 (1)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因此,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制
造出了许许多多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金属” ---- 合金。 [ 板书 ] 二、合金 [ 过渡 ] 通常所说的“金属材料”既包括各种纯金属,也包括各种合金,作为“金属材料”之 一的合金在生产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合金的出现大大拓宽了金属材料的范围和使 用价值。
[ 学生活动 ] 阅读课本 P118-P120,总结: 1、合金的定义: 2、常见的合金有哪些,其主要组成元素是什么?
Zn + 2HCl === ZnCl2 + H 2↑ 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Fe + 2HCl === FeCl 2 + H 2↑ [ 过渡 ] 大家通过观察四种金属和酸反应的实验, 我们有没有发现这四种金属和酸反应虽然都
产生气体,有没有发现不同点?(提醒大家再次观察) [ 学生 ] :再次观察后发现产生气体的速率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整理由快到慢的顺序:
射。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 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 银( Ag )>铜(Cu)>铝( Al )
3.金属的延展性: (1)大多数的金属有良好的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 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 Mn )、锌( Zn)等;
4.金属的密度: (1)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钠(
116 页的活
动与探究, 将 Mg,Al ,Zn,Fe 和 Cu 分别加入到稀硫酸中,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分组实验) (1)铁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现象: 铁丝表面出现气泡,铁丝逐渐溶解,一段时间后,无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 化学方程式: Fe+H 2SO4 ==FeSO 4 +H 2↑ (2)铝跟稀硫酸反应 实验现象: 铝丝表面出现大量的气泡,铝丝逐渐溶解 化学方程式: 2Al+3H 2SO4 = Al 2(SO 4)3+3H 2↑ (3)锌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现象: 锌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锌逐渐溶解 化学方程式: Zn+H 2 SO4====ZnSO 4+H 2↑ (4)镁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现象: 镁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镁逐渐溶解,并放出大量热 化学方程式: Mg+H 2SO4 ====MgSO 4 +H 2↑ (5)铜与稀硫酸反应 铜加入稀硫酸后无现象,这说明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 引导 ] 通过四种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 大家已经学会了金属和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 面我请 4 个人到黑板上写出这四种金属分别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师生互动 ] 书写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 2+H 2↑
[ 学生活动 ] 阅读课本 120 拓展视野,介绍几种特殊的合金。 [ 小结 ]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以及性能优异的合金。 [ 布置作业 ] : [ 板书设计 ]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颜色:绝大多数金属呈片状或丝状时为银白色,某些金属呈粉末状时为黑色,如: Fe, Ag 。某些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 Au 是金黄色、 Cu 是红色或紫红色等;
纯净的金属硬度通常都比较小, 如 Fe、Al 、Mg 等都比较质软; 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 ( Cr);
6.金属的熔点:
绝大多数金属熔点都比较大,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Hg);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 W)
二、合金
1、合金的定义: P118
2、常见合金的成分:( 1)黄铜:铜和锌
( 2)生铁:铁和碳
( 3)钢:铁和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