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合集下载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
形式教学阶段亦称“教学阶段论”、“四段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一种教学过程的理论。

认为人的心灵通过“专心”和“审思”交替活动,构成“智力呼吸”,不断吸收、组合观念知识,充实、丰富心灵。

正确组织的教学,应是通过“专心”逐步地钻研教材,通过“审思”而理解教材,形成基于协调、统一意识的人格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的“专心”和“审思”活动,就观念呈现的状态而言,各有静有动。

故教学过程可分为“专心”的“明了”观念处于静)和“联合”观念处于动态,“审思”的“系统”观念处于静态和“方法”观念处于动态4 个阶段。

与此相适应的兴趣发展阶段是注意、期望、探求和行动。

各教学阶段中,教师最宜采用的教学方式应是陈述式的、分析式的、综合式的教学和应用性的练习。

赫尔巴特还认为,尽管因教材构成部分的大小不一,简繁程度不同,教学所经历的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可辨别出上述 4个顺序的教学阶段,它们是普遍适用于教学活动的形式,故名形式教学阶段。

这种理论对改进无计划、无组织的教学以及促进人们对教学过程的研究曾起作用。

后经赫尔巴特理论的继承者戚勒和莱因的发展和推广,对欧美中小学的教学工作产生广泛影响,但亦给教学工作带来形式主义倾向。

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
五段教学法是指德国教育家戚勒和莱因基于赫尔巴特的形式教学阶段而提出的教学理论。

戚勒将赫尔巴特形式教学阶段的第一阶段--"明了"发展为"分析"、"综合",从而形成分析、综合、联想、系统和方法五段,在初等学校推行。

继而莱因又将赫尔巴特的"明了"发展为"预备"和"提示",并将赫尔巴特所称的"联想"改为"联合","系统"改为"总结","方法"改为"应用",构成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和应用五段教学法。

(1)预备:唤起有关的旧观念,以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
(2)提示:讲授新教材;
(3)联想(比较与抽象):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之建立联系;
(4)总括:得出结论、定义或法则;
(5)应用:运用得出的概念或法则解答课题或练习。

这个学派试图把教学阶段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使教学能按照合理的步骤进行。

但由于他们把教学阶段看成是独立于教学内容以外的东西,认为任何传授知识的课都应当按这样的公式进行,便陷入形式主义。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盛行于欧美各国;清末传入中国,曾对中小学教学有广泛的影响。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精心构建了科学的教育学框架。

首先他叩开了教育学科学化之门——将教育学建基于哲学、心理学。

正如其所写的“教育学作为一种教育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说明教育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一、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主要是他提出的统觉论和兴趣说。

1、统觉论所谓统觉(apperception),即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和吸收。

赫尔巴特认为,任何观念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总是与其他观念相互联系,组成一个“观念团”(mass of ideas),这个观念团通过统觉过程把与之一致的新观念吸收进来,不断扩大和完善,以至形成观念的体系,最终形成统觉团(apperceptionmass)或称“思想之环”(the circle of thought)。

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吸收新知识。

依据统觉学说,教学上应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通过统觉过程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为学生所理解。

赫尔巴特认为,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是一个统觉团的形成过程。

这一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阶段:清楚—联想—系统—方法。

这四个阶段就是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2、兴趣说在人的观念活动的过程中,兴趣既是统觉的基本条件,又是智力活动的前提。

赫尔巴特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动。

“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在教学中,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力求清晰地认识个别事物。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普通教育学》读后感2005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号:2005234 张昭芬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精心构建了科学的教育学框架。

首先他叩开了教育学科学化之门——将教育学建基于哲学、心理学。

正如其所写的“教育学作为一种教育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说明教育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一、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主要是他提出的统觉论和兴趣说。

1、统觉论所谓统觉(apperception),即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和吸收。

赫尔巴特认为,任何观念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总是与其他观念相互联系,组成一个“观念团”(mass of ideas),这个观念团通过统觉过程把与之一致的新观念吸收进来,不断扩大和完善,以至形成观念的体系,最终形成统觉团(apperceptionmass)或称“思想之环”(the circle of thought)。

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吸收新知识。

依据统觉学说,教学上应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通过统觉过程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为学生所理解。

赫尔巴特认为,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是一个统觉团的形成过程。

这一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阶段:清楚—联想—系统—方法。

这四个阶段就是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2、兴趣说在人的观念活动的过程中,兴趣既是统觉的基本条件,又是智力活动的前提。

赫尔巴特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动。

“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外国教育史 第十二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 第十二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在用权威对儿童进行管理时,赫尔巴特还提
出了要把教师的爱作为管理儿童的辅助手段的主
张。
赫尔巴特关于管理的思想在许多方面提出了
教育管理的重要问题。
(二)教学
教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赫尔巴特首先认为,教学活动是人类特 有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智能建 设的过程。 2.赫尔巴特反对卢梭的自然主义的教学思 想,认为这种教学思想主张“把人交给自然,或 者甚至把人引向自然并让自然来训练,那是愚蠢 的。
二、教学论 (一)教学方法理论
1.直观教学法:赫尔巴特认为直观方法是 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2.教学过程与方法根据赫尔巴特的主张, 教学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具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 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与 此相应,他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的 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这三种教学方 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了他所谓的“教学进程”。
第一节 思想基础与《普通教育学》
一、生平及思想基础 1.生平
赫尔巴特出生在德国西部奥登堡一个律师家 庭,从小受过良好的古典教育。少年的赫尔巴特 就比较爱思考和研究一些有关人类社会的问题。 18岁时,他进入耶拿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他 曾经去瑞士的一个贵族家庭做了三年的家庭教师。
在瑞士期间,赫尔巴特曾去布格多夫拜访裴 斯泰洛齐,对其教育方法和经验进行了研究。 从瑞士回来后,赫尔巴特离家来到柏林做了 两年的助教,后又到哥丁根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 学位。在哥丁根大学任教期间,赫尔巴特主要讲 授教育学和心理学。1841年,他因中风而去世。
4.在训育方法上:赫尔巴特提出了许多重
要的观点。
关于训育的方法学论
一、课程论 (一)经验、兴趣与课程
1.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 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 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一致。 另一方面,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学生的观 念,兴趣是头脑中各类观念相互联系的结果,是 个体对观念加以体验的过程。 那么,如何使知识具有“兴趣”,或者说使 知识与兴趣保持密切联系呢?

简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说的主要内容

简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说的主要内容

简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说的主要内容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主要内容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是指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Herbart)提出的教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以心理学为基础,强调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观教学形式:赫尔巴特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通过直接观察和感受来获取知识。

他主张教师应该使用具体的实物、图片、模型等教具,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知,从而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 讲授教学形式:赫尔巴特认为,讲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知识内容、解答学生的问题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他提倡教师讲授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以及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在讲授中主动思考和参与。

3. 讨论教学形式:赫尔巴特认为,讨论是一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的重要形式。

他提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通过互相交流和辩论,激发思维,深化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4. 实践教学形式:赫尔巴特认为,实践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他主张教师应该通过实验、观察、实地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实践中学习。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问题教学形式:赫尔巴特认为,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检查学习效果。

他提倡教师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和层次,避免简单的记忆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直观教学形式、讲授教学形式、讨论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形式和问题教学形式。

这些教学形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

简要评述赫尔巴特关于教学的“形式阶段“理论?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著有《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等,对世界的教育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其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思想意义深远。

赫尔巴特认为,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可以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

与此相应,他提出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了教学过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

认为教学有以下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1)明了,教师应当在了解学生“思想仓库“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清楚明确的感知新教材。

(2)联合,由于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的期待状态,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

(3)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有序,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需要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4)方法,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联系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虽然因为机械化倾向遭到人们的批评,但是其理论是在严格按照心理学过程规律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

在这个意义上讲,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在教育史上,赫尔巴特首先对教学最一般过程作出了如此详尽的描述,是有助于揭示教学过程的奥秘的,也是有助于教育学科的历史发展的。

所以说,赫尔巴特作为学科教育学的开拓者和大师,她的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2020云南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知识与能力: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2020云南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知识与能力: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2020云南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知识与能力: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是教育学部分中比较重要的考点。

这部分相关知识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试题型主要是客观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和判断题),一般是以识记型的考题进行考查。

这部分需要识记代表人物,以及其代表著作和思想观点,并且注意区分不同人物的思想观点。

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很多,从历年考题来看,其中尤以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考频较高。

因此,在本文中,将结合历年考题,对赫尔巴特的理论观点进行梳理。

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因他对教育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他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其最著名的著作为《普通教育学》(1806),正是这本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了。

1.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具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

他认为伦理学为教育指明目的,而心理学则指出教育的途径、手段和障碍。

因而,他也是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并由此确立起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严整的教育学、教学论体系。

2.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巧学妙记——“教师在课堂讲教材”)。

因他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所以他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也是传统教育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3.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理论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四阶段教学法——清楚/明了、联想/联合、系统和方法(巧学妙记——“小明/清联系小芳”)。

统觉理论是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础。

根据统觉原理,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02
赫尔巴特的童年
伯尔尼——不莱梅时期(l797-1802年)1797-1799年,赫尔巴特三个孩(年龄分8岁、10和14岁)的家庭教师,在两年左右的教育实践中赫尔巴特获得了大量的教育经验,这成为他日后进行教育理论探索的重要资源。
1
2
1800-1802年,赫尔巴特在不莱梅主要从事裴斯泰洛奇教育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最值得人称道的就是教育形式的四阶段理论,建立了一种明确规范的教学模式,至今仍然影响着课堂的教学。
赫尔巴特是继夸美纽斯之后教育学的又一分水岭似的人物,正是他使得教育脱离哲学的附庸,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谢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他指出:“巨大的道德力量是获得广阔视野的结果;而且又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思想群活动的结果。”
01
02
赫尔巴特心理学
赫尔巴特系统研究了统觉、兴趣和注意等心理学问题。
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的基本含义是,学生在原有观念基础上把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领域,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构成观念体系,即“统觉团”,这一过程就是“统觉”。
二、道德教育理论
“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的最为基本的目的。
赫尔巴特指出: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
必要的目的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明了阶段: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碍清晰的表象,以作为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作者:崔凤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05期本文主要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出发,阐明了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的每一阶段的内涵及意义。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是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五段教学法。

19世纪形成的五段教学法直到现在还能见到它的影子。

一、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一)统觉论所谓统觉,即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和吸收。

赫尔巴特认为,任何观念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总是与其他观念相互联系,组成一个“观念团”,这个观念团通过统觉过程把与之一致的新观念吸收进来,不断扩大和完善,以至形成观念的体系,最终形成统觉团或“思想之环”。

赫尔巴特认为,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是一个统觉团的形成过程。

这一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这四个阶段就是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二)兴趣说在人的观念活动的过程中,兴趣既是统觉的基本条件,又是智力活动的前提。

赫尔巴特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动。

“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在教学中,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力求清晰地认识个别事物。

二、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理论当赫尔巴特提出将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之上时,他实际上将教育学建立在他所经营的以“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为思维过程的心理学之上,这使发展学生的思维问题第一次正式地获得了形式化的思维步骤以及相应的教学程序。

按照杜威的看法,“赫尔巴特的伟大贡献在于使教学工作脱离陈规陋习和全凭偶然的领域。

他把教学带进了有意识的方法的范围,使它成为具有特定目的和过程的有意识的事情,而不是一种偶然的灵感和屈从传统的混合物。

而且,教学和训练的每一件事,都能明确规定,而不必满足于终极理想和思辨的精神符号等模糊的和多少神秘性质的一般原则。

他抛弃形式训练的理论,这种理论主张,我们有许多现成的官能,可以通过联系任何材料得到训练。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1.涂尔干说:“教育史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A。

教育具有社会性)。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C.实施终身教育)。

3.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4.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

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C。

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二、辨析题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正确。

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与人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越高,公民素质也就越高,就越能具有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同时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积极履行民主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三、简答题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1。

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培养个体的主体性;2。

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形成个体的独特性;3。

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开发个体的创造性。

四、分析论述题“每逢新学期开始,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凤凰镇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试结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般原理,对此加以深入分析。

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增长的模式;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现代教育正是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专门劳动力的培养,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蒋维乔《新教育学》详细介绍了赫尔巴特五阶段教学观

蒋维乔《新教育学》详细介绍了赫尔巴特五阶段教学观

蒋维乔《新教育学》详细介绍了赫尔巴特五阶段教学观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

他明确提出了把教育建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设想,并提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

主要的代表著作是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

巧记——实践基础加三大理论传播实践=教育实践活动赫尔巴特大学毕业后,到瑞士的一个贵族家里当家庭教师,从此开始了他的教育活动。

1802年他在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这个学校任教,讲授教育学和心理学。

1809年他应柯尼斯堡大学的聘请,担任柯尼斯堡大学哲学教授,在这里他不仅讲课。

而且积极参与教育改革。

他创办了教学论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和师范研究班、附属实验学校,并亲自在研究所附设的实验学校教数学课,为培养优秀教师作出了贡献。

(20教育学考研QQ群:787893433)基础=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伦理和心理)1.伦理学的主要内容关于伦理学的基本内容,赫尔巴特提出了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

(1)内心自由。

指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者什真善美具有明确的认识,就能够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性的原则。

内心自由观念只能使人决定行为的方向,还不能使人成为有道德的人。

(2)完善。

指人调节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

(3)仁慈。

指“绝对的善”,它要求人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与人为善,从而使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协调一致。

(4)正义。

即“守法”,要求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且按照人们自愿达成的协议或法律解决冲突。

(5)公平或报偿。

是指当人“故意作祟”时予以应有的惩罚,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关于伦理学的重要的特征,赫尔巴特强调知识和认识在德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他指五种道德是一个不可偏废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们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构成,任何一种观念不能缺少也不能过多或过少,追求各个要素之间的平衡。

前两种是调节个人道德行为的,后三种是调节社会道德行为的。

传统的教学论

传统的教学论

专题2 传统的教学论一: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形式阶段说: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

联想——让学生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在心理上学生“期待”教师给予提示。

系统——要求学生把新旧知识系统化,并在新旧概念的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结,学生在逐步“探索”中完成任务。

方法——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学生的心理特征是“行动”。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论教学内容上主张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

教学组织形式上,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课制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划一。

师生关系中,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提倡“儿童中心论”。

重视学生“能动的活动”,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主张。

认为教学应按照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并指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

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活动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三、凯洛夫的新传统教学论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提倡并发展了班级授课制度。

并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最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某些能力。

教学方法决定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但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四、皮亚杰的认识结构发展论关于认知结构理论揭示了“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内涵,认为成熟、经验、社会作用和平衡是影响人们认知发展的四个主要心理要素。

知识来源于行动,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出“活动教学法”。

几种常用教学基本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发现法局部探求法和引导发现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系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三种形式。

论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论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论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有两个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

正如他所说:“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出途径、手段和障碍。

”(1)伦理学的主要内容赫尔巴特提出了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

“内心自由”是指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者说对真善美有明确的认识,就能自觉按照道德规律办事,使自己行为符合理性原则;“完善”是指人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仁慈”是“绝对的善”;“正义”就是守法的观念;“公平”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赫尔巴特首倡教育的首要科学是心理学。

他是西方历史上第已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并努力建设成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家。

他系统研究了统觉、兴趣和注意等心理学问题。

他关于统觉的概念是,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阈中;如果它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唤起意识阀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并与之联合,那么,由此获得的力量就将驱逐此前在意识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的中心,新的感觉表象与已有的观念的结合,形成统觉团;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阀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

道德教育理论(1)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的教育目的与德育论是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教育目的论决定他把德育看成是教育最根本、最首要的目的。

他将道德教育的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前者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后者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

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2)道德教育的原则他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道德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他认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和“无教育的教学”,任何教学过程部必须同时进行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依赖于教学,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教导学强调个人的发展和由此发生的社会贡献之间的毗连.在柏拉图时代,赫尔巴特认为人平易近只有通过成为有生产力的公平易近,才可以实现自己真实的目标.之袁州冬雪创作赫尔巴特认为,讲授过程就是学生兴趣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与兴趣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相适应,他提出了讲授的四个阶段,即了然、联想、系统、方法.第一阶段:了然(清楚).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清楚、了然地感知新教材,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注意阶段.方法则采取叙述讲授(或称单纯提示的讲授),教员通过实物的观察、图片的演示、简练而清晰的讲述,提示新教材,让学生在坚持集中注意力中观察、感知、分析每个单一的感知对象,获得了了的观念.赫尔巴特十分重视叙述讲授的简练性.他说:“开端时特殊点的清楚是主要的,所以简短的语句是最适宜的”,但更为重要的则为直观,他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绘更为可取”第二阶段:结合(联想).这个阶段主要是把新获得的观念与旧有的观念接洽起来,形成新的观念.这时儿童的心理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期待阶段.方法则采取分析讲授,教员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与学生停止无羁绊的谈话,唤起已有的观念,使之与新观念建立接洽.第三阶段:系统.在教员指导下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停止综合、归纳、概括、作出结论,使之概念化、系统化,并归入原有的知识系列,以形成组织严密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审思活动,兴趣则处于探求阶段,讲授上采取综合方法.第四阶段:方法.学生通过独立作业,或按教员的指示停止改正作业等操练,把系统化了的知识应用到“个别情况”中去,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时在心理上已进入动态的审思活动,兴趣正处于行动阶段.赫尔巴特的讲授形式阶段,是要求依次做到:“对于每‘特殊’的明白清楚,对于许多‘特殊’的结合,对于已结合的首尾一贯的次序,以及贯串于这个次序中停止的某种应用”.他认为,这是讲授新教材,传授新知识应当遵循的心理顺序,不管讲授的内容如何,不管学生春秋的大小和年级的高低,都必须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地停止.赫尔巴特的讲授阶段,显然存在着缺点,它过于机械,流于形式,实际基础也不是迷信的.但它较为细致地思索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对分歧讲授阶段提出分歧的讲授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讲授新知识的规律.赫尔巴特的讲授阶段,为他的追随者戚勒尔(1817—1882)所发展,变成了五段.戚勒尔把原来的第一个阶段分成两步,成为:预备、提示、保持、总括、应用五个阶段,在教导史上称为“五段讲授法”.五段讲授法在19世纪下半叶曾广泛风行于世界各国中小学,影响极为深远.。

教学理论流派简介

教学理论流派简介

一个人从社会得到了什么,以及给予了社会什 么,这两者之间应保持一种严格的和谐。 重视智育,认为智育具有双重任务,即掌握知 识、发展智力。 把劳动教育看成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劳动是“一般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 不可缺少的途径。
八、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有两项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 具体讲: 要求教师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耗费更少的时间取得 更好的教学效果 精选教学内容,达到教育内容最优化 组织教学时要把学生分班、组、个人并将其有机地结 合起来实行教学形式最优化。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特定的 时间,特定的内容遵守最优的教学原则,选择最优的 教学方法。
一、目标教学法
涵义:教师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的特定的教学 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导向实施教学的一 种方法。 理论依据:布鲁纳有关目标教学的理论 为依据,以教师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 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理论为指导。
运用目标教学法时教师要做到:

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制定多维的、 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确目标,指导他们以目标为导向进行 预习或课堂自学。 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以教师为主导实施目标 教学。 布置的形成性练习要难易适当,要能起到诊断、 反馈效果。 根据再次的信息反馈实施适当的个别教学或改 善教学环节中的某些不足之处。
运用分层次教学法组织教学时教师应:

在充分研究各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分 类; 要认识到任何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他们没有等 级之分; 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的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 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学生,学生进步了,要及时调 整对他的要求; 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贯彻分层次教学; 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交易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识 自我,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从而取得知识 。(数学、逻辑、文法) • 3.审美旳爱好:有了这种爱好,小朋友旳“心灵”就会向
往“美”旳事物 。(绘画、音乐、文学) • 4.同情旳爱好:同情旳爱好是在人与人旳交往中体现出来
旳,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仁爱”和“善”旳精神 。 (语言) • 5.社会旳爱好:社会旳爱好就是人们对社会和国家旳关心。 (政治、法律) • 6.宗教旳爱好 :主张对小朋友进行宗教教育,使他们信仰 上帝 。(神学)
当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
18世纪末~19世纪旳德国
• 1823年此前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1823 年~1867年1月18日称为“德意志联邦”,1867年 ~1923年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 内忧外患 • 邦国林立,其中最大旳两个是奥地利和普鲁士 • 拿破仑1823年占领德国后,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 1866年,普鲁士击败奥地利,成为德国境内唯一能够结
什么是训育?
• 训育是指“有目旳旳进行培养”,其目旳在于形 成性格旳道德力量。
• 训育旳四个层次: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 定和道德自制
• 训育旳措施主要有克制、处罚、楷模以及奖励等
教学形式旳四阶段
• 明了:处于感官前旳表象在静止状态中对教材旳
钻研 。(直观)
• 联合:新旧观念开始发生碰撞、融合,但是还未 出现最终旳成果。(分析)
• 局限: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旳代表人物,过 于注重教师和课本旳作用;没能完全摆脱宗教思 想旳束缚。
• 某些所谓旳“教授”,尤其是前苏联和中国旳某 些教授,例如常道直,他在《赫尔巴特旳教学论 旳再评价》中说“能够把赫尔巴特看成反动教育 思想家旳经典来处理”、“赫尔巴特旳哲学、伦 理学、心理学旳体系,即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早 经被以为是过了时旳 ”,他得出这一结论旳原因 是“赫尔巴特旳教育学体系所根据旳伦理学和心 理学全部是形而上学旳、唯心旳 ”。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2章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圣才出品】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2章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圣才出品】

第12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赫尔巴特心理学与其教育思想的关系是什么?答:赫尔巴特心理学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二者密切联系。

其实质关系表现在:(1)教育学以心理学为基础①赫尔巴特心理学一开始就与教育和教学问题直接联系在一起,他的心理学是一种教育化了的心理学。

所以,赫尔巴特通常还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如果脱离了他的心理学,人们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他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应当成为一门科学,科学心理学应以经验、形而上学和数学为基础。

通过经验,心理学得到它的材料,但心理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收集这些材料,而应使内心成为可以理解的,这就需要用数学公式表示心灵活动的法则。

②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基于心理学思想的,他最初也是从研究心理学入手,在心理学上有很高的造就。

他的心理学又称观念心理学,主要观点包括观念、意识阈和统觉,在观念上,他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机能只是观念的活动,心理学就是研究观念活动的科学,观念的相互联合与斗争是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在意识阈上,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必须跨过一道界限,这个界限便为意识阈。

在统觉上,他认为统觉的过程就是把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组成“观念团”。

赫尔巴特把这种观念及其统觉论应用于教育中,就是要说明教育是如何通过感觉经验的作用使学生不断掌握新知识的。

(2)教育理论是对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和发展赫尔巴特在其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教育理论中很多都涉及到心理学的知识,并且将其灵活运用。

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教学过程主要有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四个阶段是依次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代表一个心理的过程。

这是对统觉理论的应用。

人的统觉团的形成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而对这个过程的反应就是教学的四个阶段。

这刚好反映赫尔巴特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结合的特点。

这样的例子在他的教育理论中还有很多,其教育理论更进一步发展了心理学。

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思想

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思想

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思想莱因认为,教师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唤起学生大脑中的原有观念,使他愿意去"嫁接"新的教材;为了明确一堂课的目的,为了引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和集中其注意力,教师要能够及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为教学作好准备。

这样,学生的大脑对感知教材已经有所准备,教师呈现的教材就能清楚、明了和具有吸引力。

然后在进入新知识与学生大脑中原有观念之间的联合,熟练地运用各种方法使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模式。

第四阶段就是概括或抽象,它将检验新老模式刚进入学生大脑中的观念。

最后就是在掌握了新知识的基础上以适当的方法去应用新的知识。

[17]赫尔巴特学派对教学阶段的科学分析和细致地研究,使杂乱无章,混淆未别的教学过程逐渐走上了有章可循的轨道,这种方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直是师范院校教育学生的基本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一种经典的教学程序,特别是推动二十世纪世界各国的普及教育运动中,对免除课堂教学中的混乱,对新师资的培训作出了贡献。

仔细考察赫尔巴特学派所提出的教学阶段,虽然各人提法各异,但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却相近。

他们已经概括出人类认识过程的共同要素即感知、思维、运用。

他们认为,教学过程应从儿童的观察开始,从而进入抽象的思维过程,最后为了保证这种思维的结果,在实际的练习中加以适当的应用。

[18]这是符合于人类的心理本质的,是反映人类认识过程客观规律的。

但是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是把学生放在一个平面上的理论。

他们严格规定学生的认识活动必须遵循从感知--思维--运用的模式,过分强调,这种次序是不能倒置的,这种单向平面的运动势必导致形式主义和机械僵化。

课堂学习是一个有机组成的整体,在学习活动中,每一个成员都有其特殊性,而且又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

这个学生"感知"的问题,那个学生不一定理解,这个学生在"概括"上遇到了困难,那个学生还没有发生"联想",这些问题只能在纵横交叉的信息传递中,由每个学生自己去解决,而不能由教师照搬这套程序,形式主义地一刀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
理论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实质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将兴趣分成四个阶段:注意,期待,方法,行为,并根据儿童学习活动中的两种思维方式:专心和审思,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他指出,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一个井然有序的,都经历四个阶段:
1.明了(清晰)
当表象以自身的力量出现在感官前时,兴趣处于注意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静止的专心.教师要运用直观的教具和具体的讲解,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2.联想(联合)
由于新的表象进入意识,激起了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这时的联合是不稳定的,兴趣处于期待阶段,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自由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方法.
3.系统
新旧观念最初的联合不是有序的,需要对前一阶段专心活动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处于要求阶段,这时教师要运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所获得的观念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4.方法
新获得的概念,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后还需要巩固和强化,这就需要学生自身的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赫尔巴特的形式教学阶段理论最突出贡献是在严格的心理活动的
过程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都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建立了一种明确的规范的教学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不仅是对教育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且具有实践的意义。

因此,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它固有的机械论倾向也受到来自个方面的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