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汇总

合集下载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教学设计5.5 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教学设计5.5  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

第5节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本节首先介绍了多姿多态的水,然后介绍了地球上的水循环,最后通过水循环总结各种各样的物态变化。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物态变化的最后一节,以水为例,认识各种各样的物态变化,告诉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学完整个章节,根据生活当中的各个现象,对应着学习三种状态之间的六种变化,通过介绍地球上的水循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

2.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水的循环过程。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地的1.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物态变化实现的。

地面上的水汽化形成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雨、雪、冰、雹、露、雾、霜。

一部分水、雪、冰、雹、雾、霜吸热后发生汽化或升华,变成水蒸气,升入到空中,另一部分吸热后熔化为水,重新回到湖泊或大海,或者被土壤或植物吸收,然后经过蒸发重新散发到空气中,完成循环过程。

由此可知,水循环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蒸发、液化或凝华、降水。

2.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二:地球上的水循环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到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一)水循环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一)水循环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观察地点和时间;
-观察到的水循环现象及原因;
-对水循环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提出的保护水资源措施。
3.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水循环的手抄报,要求如下:
-包含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地理意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
-设计美观,图文并茂,富有创意;
-每个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4.深入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选取一个典型案例,分析其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内容包括:
此外,针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需求,教师应注重引导,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关爱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水循环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联系与作用,尤其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针对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洪抗旱等,展开讲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保护”,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各小组针对讨论主题,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水循环的应用案例,如雨水收集、节水灌溉等。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水循环现象的图片,如瀑布、河流、湖泊、冰川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理现象与水有什么关系?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适时引导,提出水循环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3.教师简要回顾已学的地球水圈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范文总汇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范文总汇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精选教案优秀范文总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3. 帮助学生认识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概念、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的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演示法,直观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环节。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体会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动画形式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的意义。

2. 讲解水循环的概念、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3. 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文、土壤和地貌等。

4.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水利工程、农业灌溉等。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水循环在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中的应用。

6.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水循环的概念、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 收集有关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3. 思考水循环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水循环的概念、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结合实际案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体会水循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水循环》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自然界的水循环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活动2【活动】水圈的构成”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而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汇总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汇总

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参赛组别高中理科组课程名称自然界的水循环指导教师何红参赛队成员朱杰飞、胡成相、黄启芬、杨桃、张兴兰1目录1. ............................................................ 教案. 1-152. ............................................................ 学案. 16-213. 选用教材封面复印件 (22)1、课标原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 意义。

2、课程标准解读:本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

它旨在认识自然界中 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读本标准,重点 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课堂学习应落实在示意图上,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 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第二,“标准”不要求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 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 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第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 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 的一般要求。

第四,本标准把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陆地各水体之间的 相互关系 (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 、水资源及其更新, 水循环对气候、学科时间年级一)课程标准及解读授课 地理 授课 高一 授课动力:太阳辐射、重力等环节:蒸发蒸腾、水气输送、凝结降类型:海陆循环、陆地循环、海上循环更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调节全球热量的动态平衡塑造地表形态图1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3、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确定依据:“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旨在让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深化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循环”的理解。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概念,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能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及地理意义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3. 水循环的实际应用与水资源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难点:水循环的实际应用与水资源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水循环的图像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水循环原理进行分析。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循环过程。

2. 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地理意义:讲解水循环的定义,阐述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3. 介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详细讲解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4. 分析水循环的实际应用: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水循环在农业、城市供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5. 讨论水资源保护: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设计一道关于水循环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其他国家的水循环特点,比较不同地区的水循环差异。

2. 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3. 介绍水循环研究的前沿领域,如遥感技术在水循环监测中的应用。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水循环现象。

2. 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型水循环实验,亲身体验水循环过程。

八、课程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循环概念和环节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

4.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掌握水循环的各种方式及其影响;3.掌握太阳能对水循环的作用。

2. 能力目标1.能够识别水循环的各种方式;2.能够分析水循环对地球环境的影响;3.能够应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积极保护水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节约用水,防止水的浪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2.太阳能对水循环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复杂性,并掌握一定的科学分析能力;2.让学生意识到水循环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应的节约用水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话题:从身边的水开始,问学生:水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水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发学生思考;2.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形成、分布和循环的?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2. 讲解环节2.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1.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水从海洋、湖泊、河流、土壤等地方蒸发,形成水蒸气,升往高空凝结成云,云团接触到凉爽的空气后会下降,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或冰晶,降落在地面上,形成雨、雪或露水等。

2.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如湿度、降雨、水汽、云等),同时让学生再次理解和确认水循环的过程。

2.2 太阳能对水循环的作用1.讲解太阳能对水循环的作用: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中,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驱动了水的蒸发和降落过程;2.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补充太阳能的其他重要作用(如光合作用)。

3. 演示环节1.演示水循环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中的相关变化;2.让学生自主进行模型制作,并在过程中加深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4. 课堂互动1.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水循环的表现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2.进行案例分析:建议以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水资源稀缺的大城市中,如何更好地节约用水,并防止水的浪费?5. 教学总结与提高1.总结重点、难点内容和相关要点;2.督促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提醒学生珍惜和节约水资源。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一)水循环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一)水循环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2)环节讲解:详细讲解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影响因素讲解:分析气温、降水量、地形、植被等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4)实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阐述水循环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针对水循环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积极参与到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行动中。
4.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全球视野,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态度,为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贡献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一)水循环”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对水循环的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对其具体环节和作用机理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水循环知识体系。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题目设计:根据水循环的知识点,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水循环的概念、环节、影响因素等。
(2)学生作答: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3)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解,纠正错误观念,巩固知识。
8.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4地球上的水循环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4地球上的水循环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

本节主要介绍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地表水的来源、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地表水的来源和水循环的过程。

2. 能够分析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认识到水循环对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地表水的来源和水循环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水循环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水循环图解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水域,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又是如何流动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上的水循环。

2. 新课导入: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讲解地表水的来源和水循环的过程。

3. 实例分析: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5. 知识拓展:介绍全球水资源状况,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 绘制水循环图解,标注各环节。

2. 写一篇关于水循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小论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地球上的水循环板书内容:1. 水循环基本概念2. 地表水来源3. 水循环过程4. 水循环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绘制水循环图解,标注各环节。

2. 写一篇关于水循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小论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互动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但在知识拓展方面,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道水循环的概念•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难点: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细节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使用大屏幕或黑板展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地球上有多少水体;•将以下问题投射到大屏幕上或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被称为“水星球”?3.2 学习新课•向学生介绍水循环的概念:水分子在不断循环运动,从海洋、河流、湖泊和植被中挥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形成各种云,然后降落成为降水,最终重新回流到海洋、河流等水体中,因此形成了水循环。

•将以下问题投射到大屏幕上或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回答:水循环的目的是什么?水循环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展示一张详细的图表,解释水循环的过程。

图表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有详细的说明。

•让学生在一张空白地图上绘制水循环的地球示意图,标明主要水体,以及水循环的各个阶段。

3.3 练习•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讨论水循环对自己身边的影响,然后向全班汇报。

•在黑板上列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与水循环有关的问题,例如“水循环中哪个过程是最关键的?”等等。

然后让学生分组回答问题并互相比较答案。

3.4 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简单概述水循环的过程、目的以及重要性;•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水资源,提高水利用率做出贡献。

四、教学评估•学生独立完成一份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书面作业;•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确保每个人都能理解水循环的概念、过程以及影响。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创造了多种活动和练习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重点关注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对于本课的评估,我们可以通过考试、小组讨论甚至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方式来实现。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水循环的过程,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地球上的水循环》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地球上的水循环》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地球上的水循环》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难点:理解水在不同状态下变化的原理。

三、活动准备1.教具:地球仪、水循环图、水、冰块、锅、水蒸气图片等。

2.分组材料:每组一个水盆、一个塑料瓶、一个漏斗、一张白纸、彩笔等。

四、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地球上的蓝色部分,提问:“这是什么?地球上为什么有这么多蓝色?”2.教学活动教师展示水循环图,讲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a.将水加热至沸腾,让幼儿观察水蒸气的产生。

b.将水蒸气冷凝成水滴,让幼儿观察水的凝结过程。

c.将水滴收集起来,让幼儿观察水的径流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水为什么会从液态变成气态?为什么会从气态变成液态?”3.动手操作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准备水盆、塑料瓶、漏斗、白纸、彩笔等材料。

教师演示如何制作水循环模型,并指导幼儿动手操作:a.将塑料瓶剪成漏斗形状,插入水盆中。

b.将白纸铺在漏斗下面,用彩笔描绘出水的循环过程。

c.将水倒入水盆,观察水在模型中的循环过程。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了水循环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如何保护水资源呢?”5.活动延伸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水资源保护”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表达对水资源的热爱和保护。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水循环知识竞赛”,让幼儿在竞赛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活动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情况。

2.观察幼儿在动手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幼儿能够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培养珍惜水资源的意识,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难点补充:一、活动重点补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问答,让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循环的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四个阶段。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多样,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污染和过度开发等问题日益严重,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环节及地理意义。

1.2.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和数据等资料分析水循环的特点和规律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提高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第二章:水循环的基本概念2.1 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各种形态之间不断转换、流动的过程。

2.2 环节蒸发、降水、径流、地下径流、地表径流、渗漏等。

第三章: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1 地表形态的塑造水循环通过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改变地表形态。

3.2 气候的形成与调节水循环影响气温、湿度、风向等气候因素,对气候的形成和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3.3 生物的生存与繁衍水循环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水分,对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影响。

第四章:水循环的特点和规律4.1 特点地域性、季节性、不平衡性等。

4.2 规律受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水循环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第五章:我国水循环的主要特点5.1 地域性明显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5.2 季节性较强我国水资源在季节分配上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

5.3 不平衡性突出我国东西部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沿海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内陆地区水资源短缺。

本章内容概要:本章介绍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地理意义、特点和规律,以及我国水循环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水循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奠定基础。

第六章:水循环的过程与方法6.1 蒸发让学生观察和学习水从地表蒸发成水蒸气的过程,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

6.2 降水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降水的形成过程,探讨不同类型的降水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上册《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感到难以理解,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同时,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水循环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作用,了解到水循环对水资源分布和变化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水资源问题,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出贡献。”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培养其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如节水宣传、环保志愿活动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5.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水循环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提出以下讨论话题:
1.水循环过程中,哪个环节对水资源分布和变化影响最大?
2.请举例说明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
3.如何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待和保护水资源?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接着,教师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地球上的水循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作用,以及它对水资源分布和变化的影响。”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阐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相互联系的水体”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的学习作铺垫;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本节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并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规律,初步形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观念。

为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第二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掌握降水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等有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地球上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并掌握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关系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地球上的水循环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爱水资源的意识,学会保护环境,做到节约用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利用,并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实例分析水循环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什么?2. 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是如何相互联系的?3. 水循环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学习与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并在小组中讨论水循环对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情况,并撰写报告。

4. 总结与展示:让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并总结水循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2. 调查报告: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是否全面,是否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果,给予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地球上的水循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积极参与调查和讨论活动,提高了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和调查报告内容不够完整的情况,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

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

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四、教具准备:铁架台、锥形瓶、酒精灯、细线、碘、樟脑丸及粉末、枯树枝、旧的灯管灯泡。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课题(2分钟)师:出示实物(一大一小二袋樟脑丸),同学们谁知道我手中拿的是什么?哪一位来同学来鉴别一下?师:对,这是生活中用的卫生球,同学们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师:对,大的是昨天刚买的,小的是在箱中入了一段时间后取出来的,原来大小一样放久了为什么变小了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揭示课题)生:闻一闻,是卫生球.生:一大一小猜想与假设(2分钟)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变小的部分到哪里去了?师;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变成了什么?师:卫生球原来是什么状态,师: 是怎样变成气态时,是从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呢?有没有可能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呢?师:猜想是否正确,用什么来验证呢/生:跑掉了生:到空气中,变成了气态生:固态生:有生:用实验来证验设计实验(4分钟)师:简介实验器材师:本来这个实验是用萘做,但它有毒,为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现在改用较贵的碘来做.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活动“人工造雪”,思考:你认为本实验要分几个过程进行观察? 每个过程主要观察什么?生:看书讨论生:分加热前、加热时、冷却后三个过程,加热前观察物态.师:加热到什么时候停止?什么时候放入棉线?什么时候取出棉线观察?加热时看到什么现象?有没有出现液态?、冷却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析出物的外形象什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8分钟)师:强调放少量碘,加热时要微微加热.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做好记录交流合作(1分钟)师:请同学们前后组交流一下看到的实验现象是否一致,有无新的发现生:前后组交流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3分钟)师:加热前观察碘是什么状态?加热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加热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想一想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冷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冷却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想一想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棉线上析出物的外形象什么?生:回答观察的结果引出概念(1分钟)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板书)演示实验巩固概念(4分钟)师:刚才的实验叫人工造雪,但造出的是紫色的雪,而实际生活中的雪是白色的,下面老师给同学们造一次白色的雪师:完成樟脑丸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加热前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树枝上,冷却后再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树枝,师:前后有什么不同?师:萘和碘升华时都要加热,说明升华是一个什么过程?凝华时都要冷却,说明凝华是一个什么过程?师:冷却后树枝为什么是热的?验证了什么规律?生:加热前为冷的,冷却后是热的,有雪花析出生:吸热生;放热生:凝华要放热生活中的现象(8分钟)师: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许多升华和凝华现象.师:出示旧灯泡这是一个旧的灯泡,旧灯管,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与新的灯的什么不一样;师::黑色是在内侧还是外侧,是固态还是液态、气态?师:是不是玻璃变黑的?师:里面除了玻璃里面还有什么,?钨丝为什么到了灯的壁上呢?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升华凝华现象?师:ppt出示一组图片,雪人变小,霜,雾淞生:变黑了生:内侧.固态生:不是生:钨丝生:先升华后涨华生:霜、冰冻衣服会干等生:回答是什么物态变化?知识应用(6分钟)师: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师:出示ppt图片简介干冰升华吸热的几种应用:实验室获取低温,水果运输中保鲜,人工降雨,制造白雾师:制造白雾:白雾是怎样形成的?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说说其中的道理.请同组或前后组讨论一下.师:提示白雾能不能看到?是不是二氧化碳?是不是水蒸气?是不是干冰?是什么?来自什么地方?是什么物态变化?是用的什么方法液化?水蒸气温度为什么会降低了? 是谁在吸了热?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1、多姿多态的水生活中常见升华:冬天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电灯泡钨丝变细;固态空气清新剂变少常见的凝华:霜的形成;用久的电灯泡变黑;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面有层霜2、地球上的水循环本板块实施过程需借助有关地球上的模型,图片,课件,网上资源等,展示丰富多彩的水的五条变化信息,使学生确认水的三种状态不断地相互转化的过程关乎万物生存和人类的发展。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水循环的相关习题,巩固对水循环概念、过程及环节的理解。
-结合本地实际,分析水循环对本地区水资源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提出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
2.实践作业:
-家长协助,观察并记录家庭日常用水情况,了解家庭成员的节水意识,讨论并制定家庭节水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树立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
1.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与水循环相关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当堂完成。
-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解答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目的:
-检验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强化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掌握各个环节及其相互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第一篇: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自然界的水循【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

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意义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预习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从形态上看(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气态水:数量______,分布______;液态水:数量______,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______、______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从空间分布上看(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包括________、________、沼泽水、土壤水、________、________、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3.陆地水体相互联系: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特别提醒)河流有哪些补给类型?1、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雨水)。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是相互补给关系,①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②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当河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

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

★特例: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给地下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1)海陆间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之间,使陆地水得到______,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补充量很少。

(3)海上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没有补充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参赛组别高中理科组课程名称自然界的水循环指导教师何红参赛队成员朱杰飞、胡成相、黄启芬、杨桃、张兴兰目录1.教案.................................................... 1-152.学案................................................... 16-213.选用教材封面复印件 (22)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予以适当关注。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认知方式偏重于场独立方式,善于应用自己的知识来建构新的知识,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从已有的知识来看,学生知道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运动的主要动力,地球外部圈层中水圈整体性和不间断循环运动,同时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对水循环的部分环节有一定的体验。

这些知识和经验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深化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循环”的理解。

是前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外部圈层”、“大气运动”以及“天气系统”的延续,是后面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的基础,“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是高中地理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地理原理之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有所帮助。

2、知识结构关联图:详见下图1环示意图,利于学生对本知识的理解,将简单的机械记忆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调动学生“眼、嘴、手、脑”等感知器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课后布置学生调查家乡水资源情况,人们对水循环过程的干预情况,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引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把课本知识和自己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归纳水循环过程主要环节,学会尝试运用图表概括地理事物的方法。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法学习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使地理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到自然界物质不断运动和变化,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主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教学法重、难点突破:“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较为抽象、复杂,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教学过程中注重图表的运用,学生要深入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意识有一定难度,讲授时要加入学生感兴趣实例,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将难学内容跟学生一步一步拉近,变难为易。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素材和典型案例资料,制作《水循环》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板书设计第二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教学过程讲授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朗诵]“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跟踪水质点作一次循环旅行,那将是极其有趣的。

你可以想象你所喝的那杯水中的水质点,曾经在唐古拉山上的冰晶中闪烁,然后它奔入山中小溪、急流,随小河水进入滔滔长江,汇入东海,来到太平洋,在广袤的大洋上游荡……在灼热的阳光下,它又从洋面蒸发到空中,开始周游世界——也许它出现在北京天空用心倾听、体会,入情入境。

情境激趣诱思。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过程意义动力:太阳辐射、重力等类型:海陆循环、陆地循环、海上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气输送、凝结降更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塑造地表形态调节全球热量的动态平衡新课讲授[讲述]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课件显示]水循环示意图[讲述]从课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阅读教材55页第一自然段文字结合课件“水循环示意图”,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提问]1.水循环发生在哪几个圈层?2.什么是水循环?[总结]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联系运动的过程。

[提问]阅读P55图3.3,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呢?阅读教材55页第一自然段文字结合课件“水循环示意图”,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略[回答]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播放视频】黄河断流【问题探究】1、黄河断流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2、黄河断流可能与那些自然因素、人文因素有关?3、人类能够干预和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4、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尽量解决或减轻黄河断流问题?5、所提的措施中,分别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承转]人类从古至今一直梦想着风调雨顺,希望得到大自然的馈赠,自然界的水也毫不吝啬,给人类带来福音,在享用“生命之源”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水循环有哪些地理意义呢?[播放视频]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提问]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页至58页的活动材料,接着观看视频,讨论后试着解决活动问题。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回答。

【讨论】所提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阅读材料,思考,交流讨论。

[观看视屏、思考、回答]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程的体验。

通过黄河断流的例子,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积极探索地理问题的习惯,能够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讲解]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

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

请大家举例说明。

【课件展示】“奔腾不息的长江”[提问]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教师做必要提示,鼓励发言,教师最后用课件展示结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回答]冰川地貌,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岩溶地貌。

学生积极讨论后发言调动学生“眼、嘴、手、脑”等感知器官2、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3、塑造地表形态;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提问]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到不断的更新,因此有人说: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请大家讨论以上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后发言情况,纠偏持正)[总结]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后能获得补充、更新为条件的。

一旦水循环的开发强度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或者遭受严重的污染,那么就会面临水资源不足,甚至枯竭的严重局面。

所以对于特定的地区来说,水循环的数量是有限的,必须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只有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以及控制水污染的条件下,水资源才能不断获得更新,才能永续利用。

学生讨论参与学习,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培养学生科学的水资源观贵州师范大学第二届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学案课题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归纳水循环过程主要环节,学会尝试运用图表概括地理事物的方法。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法学习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使地理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到自然界物质不断运动和变化,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班级高一(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参赛队员学习时间2011年5月28日学法指导:学习方法:读图分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一、水循环的过程【倾听独白】跟水质点做一次循环旅行,入情入理。

【活动探究】观看水循环动画,并结合书本55页第一自然段,分析、思考1. 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2. 什么是水循环?程【活动探究】简要画出海洋和陆地之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问题探究】人类能够干预和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问题探究】1、黄河断流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2、黄河断流可能与那些自然因素、人文因素有关?3、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尽量解决或减轻黄河断流问题?4、所提的措施中,分别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二、水循环的意义【活动探究】1、观看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思考: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2、观看视频: “奔腾不息的长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1)写出以下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A ;B ;(2)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就(3)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陆地上总降水量比总蒸发量________(填大或小)。

(4)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循环。

三、能力拓展设想你是一个水分子,请根据所学的水循环原理,完成题为“我的历险记”的地理小论文。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