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铁环评报告

合集下载

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二○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1)1.1项目背景 (1)1.2评价目的、原则与重点 (4)1.3环境影响识别 (5)第二章规划分析 (8)2.1规划范围 (8)2.2规划目标 (8)2.3产业规划 (10)2.4空间规划布局 (11)2.5规划协调性分析 (13)第三章规划污染分析 (15)3.1修造基地污染源回顾性分析 (15)3.2配套基地污染源分析 (15)3.3污染物排放汇总 (16)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17)第五章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19)5.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9)5.2水环境影响评价 (19)5.3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20)5.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1)5.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21)5.6环境风险分析 (22)第六章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及总量控制 (23)6.1水资源承载力和容量分析 (23)6.2大气环境容量分析 (23)6.3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24)第七章环境保护与减缓措施 (25)第八章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及低碳理念 (28)第九章综合结论 (29)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加快铁路网建设,提高铁路运输装备的水平,实现铁路运输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把轨道交通装备确定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点之一。

2005年3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拉开了中国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的序幕。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调整版)》中指出:在建议高技术标准“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同时,国家拟建设11个区域的城际铁路网,主要包括: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江汉平原城镇群、成渝城镇群、湘东(长株潭)城镇群、关中(西安)城镇群、辽中南城镇群、山东半岛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中国铁路运输装备制造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东莞地铁3号线设计单位中标

东莞地铁3号线设计单位中标

东莞地铁3号线设计单位中标
摘要:
1.东莞地铁3 号线设计单位中标背景
2.中标单位的相关信息
3.东莞地铁3 号线的规划及意义
4.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和交通的影响
正文:
近日,东莞地铁3 号线设计单位成功中标,标志着该线路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作为连接东莞市各大区域的重要交通线路,3 号线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东莞市的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市民出行便利度。

中标的设计单位是我国知名的地铁设计公司,具有丰富的地铁设计经验。

他们在地铁建设领域的专业技术和优秀业绩,将为东莞地铁3 号线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东莞地铁3 号线规划起点位于东莞市虎门镇,终点位于东莞市寮步镇,线路全长约70 公里,沿途设站25 座。

3 号线将与其他地铁线路形成换乘,构建起东莞市的轨道交通网络,方便市民快速出行。

东莞地铁3 号线的建设对于提升东莞市城市品质、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线路将极大地缓解东莞市内的交通压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其次,3 号线将串联起东莞市各大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为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总的来说,东莞地铁3 号线设计单位的中标,标志着该线路建设进入实质
性阶段。

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轨道交通不仅在城市客运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而且对于引导城市规划建设,促进土地开发利用,带动房地产经济发展,其优势显著。

然而,轨道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轨道交通在施工期和运营期所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对于地面或高架线路,噪声对环境影响最为突出;而对于地下线路,其振动影响是首要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声环境影响评价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通常作为评价重点被列为专题,它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针对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开展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特别需要注意。

1 环境保护目标的充分性对于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进行充分的调查,应从敏感保护目标的类型、功能、时间、区域、分布及特点等方面,做到内容全面、调查充分。

1) 类型教学单位、医疗单位、重要科研单位、幼儿园、疗养院、养老院、居民住宅,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性建筑均视为环境保护目标。

2) 功能同一环境保护目标包含多个环境敏感点。

环境敏感点是指轨道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学校教室、学生宿舍、医院病房、疗养院和敬老院住房以及居民住宅等。

3) 时间环境保护目标不仅包括既有的建筑,而且拆迁后暴露出来的,需要重新规划且尚未实现规划的未来的环境保护目标,均应列为环境保护目标。

4) 区域环境保护目标不仅包括建成区的既有建筑,而且对于未建成区,应结合城市规划,对已经获得规划部门审批,在建、筹建以及待建的建筑,均应作为保护目标,列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

一般情况下,当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后,发生环境投诉的往往是在轨道交通开通前建成,而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又未被列入评价范畴的保护目标。

5) 分布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而确定。

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保护目标分为受列车噪声影响和风亭、冷却塔噪声影响两类。

受列车噪声影响的保护目标一般分布在高架线和地面线尤其是区间线路两侧,或出入段线两侧及车辆段或停车场周围;而受风亭、冷却塔噪声影响的保护目标一般分布在地下线路车站周围。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影响也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评估。

本报告旨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背景介绍(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规模、目的等)三、评价目标和内容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和评价要求,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围绕以下目标和内容展开:1. 空气质量评估: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周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空气质量变化;2. 噪声影响评估: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周边区域噪声环境的影响,包括噪声源的产生、传播和影响范围;3. 水环境评估: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地下水、地表水等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工程建设对水体的影响以及水污染防治措施;4.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周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包括植被破坏、动植物迁移等;5.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考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居民生活、产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包括交通便捷性、就业机会等。

四、评价方法和指标(根据评价目标和内容,介绍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五、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方法和指标,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列出具体结果和分析)六、环境保护措施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大气污染物控制:采取先进的污染防治设施,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能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2. 噪声控制:采用隔声、降噪等技术手段,减少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3. 水环境保护:强化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轨道交通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4. 生态保护与恢复: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保护和恢复轨道交通建设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5. 社会经济合理协调: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合理规划轨道交通线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

东莞市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东莞市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东莞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统一、规范东莞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定本技术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东莞市所有城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城市详细规划交通分析、建设项目施工等的交通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应遵循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除应遵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广东省以及东莞市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法规与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五条本标准所指的建设项目为建筑面积达到或超过表1所列规模的拟建(新建、改建与扩建)永久性或临时性项目。

表1 交通影响分析对象的规模标准第1 页第六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目标是:(1)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法定规划与交通系统状况,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量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路网、行人设施及其他交通设施)运行的影响;(2)评价项目对出入口、停车场(库)、装卸区、行人与公共交通设施的需求;(3)提出可行的道路交通改善方案措施(包括项目外部与内部),将不利影响降低至可承受范围;(4)在进行以上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结论与可行的建第2 页议,供市规划主管部门决策参考。

第七条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至少应包括:(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2)《通行能力手册》;(3)《交通工程手册》;(4)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5)公安部、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6)《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7)东莞市域及项目所在镇域已经生效的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包括轨道交通规划)、停车规划;(8)项目所在片区及周边有紧密联系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9)项目本身的规划方案;(10)本技术标准。

第八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成果必须内容完整、结论明确。

第三章主要内容及标准第九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包含以下内容:(1)确定交通影响评价的范围与年限;第3 页(2)资料收集、交通量调查与分析;(3)评价范围内现状、规划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分析;(4)交通需求预测;(5)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量的影响评价;(6)提出项目建设方案、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改善措施;(7)提出结论与建议。

穗莞深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穗莞深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08年11月武汉目录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平面示意图1 总论 .............................................................................................................1.1 项目概况...............................................................................................1.2 评价目的...............................................................................................1.3 编制依据...............................................................................................1.4 评价指导思想.......................................................................................1.5 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 ...........................................................................1.6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1 工程概况..........................................................................................2.2 工程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3 工程污染源分析 ..............................................................................3 沿线环境概况..............................................................................................3.1 自然环境概况 ..................................................................................3.2 社会经济环境 ..................................................................................3.3 沿线环境概况 ..................................................................................4 污染控制措施及生态保护初步方案 .......................................................4.1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4.2 振动污染控制措施 ..........................................................................4.3 水污染控制措施 ..............................................................................4.4 施工扬尘控制措施4.5 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4.6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5 评价结论......................................................................................................1 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工程。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莞深段)调整补充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简本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莞深段)调整补充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简本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莞深段)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13年4月武汉目录1 建设项目概况 1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11.2 工程概况 1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5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5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6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73.1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73.2 环境保护目标 83.3 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93.4 环境风险分析及风险防范措施 163.5 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163.6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173.7 搬迁情况及相关措施 173.8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7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8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1.1.1 建设项目地点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莞深段起于望洪站深圳端,线路出望洪站后,沿洪梅大道折向东南拐入洪金路,在洪金路中央绿化带中央高架,在尧均村附近设洪梅站,跨东江南支流后进入沙田,在港口大道附近设沙田站,后入地进入厚街,在东溪路下设厚街站,折向东南拐入S256省道,沿S256省道地下穿至白沙村附近设虎门火车站站,与广深港虎门火车站和东莞地铁R2线换乘,再南行至太宝路附近设虎门商贸城站,出站后沿捷南路南行,至与长安交界处出地面,进入长安镇后沿振安路南行,先后设长安厦边站和长安金沙站,再折向东南跨东宝河进入深圳宝安区境内,拐入松福路后沿路高架,先后设海上田园站和和平站,过重庆路后入地,下穿深圳机场预留用地,至规划深圳机场T4航站楼附近设机场北站,与深圳地铁11号线换乘,再下穿机场联络横通道至深圳机场T3航站楼西侧设终点站深圳机场站。

线路平面位置示意见图1.1-1。

图1.1-1 线路平面位置示意1.1.2 建设项目相关背景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位于珠三角中东部,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的修建,对于深化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纲要》,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实现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区位优势战略;完善广深交通走廊轨道交通网络,缓解交通紧张状况,适应城际出行需求不断增长;改善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东莞市银泰不干胶材料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东莞市银泰不干胶材料环评报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东莞市银泰不干胶材料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盖章):东莞市银泰不干胶材料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6年6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学校、医院、保护文
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题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
措施的有效性,说明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主要编制依据及环境功能属性
环境质量状况
评价适用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结论与建议

建设项目: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1:80000)
附图2 项目卫星及噪声监测布点图
附图3 项目四周现状图。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及站场综合体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及站场综合体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及站场综合体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7.18•【字号】东府〔2018〕86号•【施行日期】2018.07.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及站场综合体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东府〔2018〕86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东莞市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及站场综合体建设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2018年7月18日东莞市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及站场综合体建设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和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建设综合换乘系统,改善出行条件,开展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储备规划,推进土地储备,实施综合开发,形成城市功能区,实现站场周边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综合效益,提升城市品质,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TOD综合开发是指通过轨道交通(含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引领城市发展,以站场为中心,根据与轨道交通站点距离,由近及远划分为核心区、控制区和协调区,建立集交通、商务、商业、文化、教育、居住为一体的城市功能区,优化城市布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规划控制区为城际轨道站点周边800米,城市轨道站点周边500米。

规划协调区、核心区以控制区范围为基础根据实际划定。

具体用地范围由市轨道交通建设及TOD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TOD轨道办”)与属地园区、镇街协商议定。

轨道交通站场综合体(以下简称“TID”)是指与区域轨道交通同期建设的轨道交通站点上盖以及与轨道交通站点整体相连的项目。

TID开发应采取与轨道交通站场融合的综合开发方式,推进土地价值最大化利用。

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以便利出行、便捷换乘为主要目的,以轨道交通站场为核心,科学组织出入口、换乘设施、步行系统与城市生活服务设施,构建轨道交通站场及相关设施布局协调、交通设施无缝衔接、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轨道运输功能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机衔接的建设项目。

东莞地铁3号线设计单位中标

东莞地铁3号线设计单位中标

东莞地铁3号线设计单位中标
摘要:
1.东莞地铁3 号线设计单位中标概况
2.设计单位的背景和资质
3.东莞地铁3 号线的项目情况
4.设计单位中标的意义
正文:
近日,东莞地铁3 号线设计单位中标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了解,东莞地铁3 号线是该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中标的设计单位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资质。

作为国内知名的轨道交通设计单位,该单位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曾参与过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包括地铁、轻轨等各类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和技术实力。

其专业的团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得他们在业内拥有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东莞地铁3 号线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线路,全长约53 公里,共设车站28 座。

线路北起东莞市莞城区,南至滨海湾新区,沿途串联多个重要发展区域和客流集散点。

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东莞市的公共交通状况,提升市民的出行效率,同时也将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设计单位中标东莞地铁3 号线项目,意味着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业主单位和评审专家的认可。

这不仅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们在轨道交通领域取得成绩的肯定。

中标后,设计单位将负责项目的总
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总之,东莞地铁3 号线设计单位中标,对于提升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水平,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交通环评报告书

城市交通环评报告书

城市交通环评报告书总则本报告书旨在对某城市的交通状况进行详细评估和分析,以提供改善城市交通的有效建议。

通过对城市交通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估,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背景介绍1.1 城市概况某城市位于XXX省,是该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人口数量约为XXX万人,经济发展迅速。

1.2 交通状况该城市的交通状况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空气污染严重,对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现状分析2.1 交通拥堵问题该城市道路狭窄,交通流量大,交通拥堵现象严重。

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交通压力巨大,导致通行效率低下。

2.2 交通事故频发由于道路狭窄、交通拥堵、酒驾等原因,该城市的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给市民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2.3 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引发的车辆排放和交通事故所产生的废气,导致该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挑战。

三、环境评估3.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本次环境评估采用XXX方法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进行量化评估,包括噪音、废气排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的分析。

3.2 噪音影响评价通过对交通噪音的测量和分析,发现在某些主干道附近,噪音超过国家标准,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3.3 废气排放评价通过对尾气的采样和化学分析,发现该城市的车辆尾气排放量过大,对空气质量造成了明显的污染,严重影响市民的健康。

3.4 土地使用评价该城市道路狭窄,无法承载当前的交通需求,需要大规模扩建道路,导致大量土地的占用和破坏。

四、问题分析4.1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道路狭窄和交通流量大,而且部分交通节点设计不合理,交通组织能力不足。

4.2 交通事故频发原因分析交通事故频发主要是由于酒驾、超速行驶、交通违法行为等造成的,需要加强交通执法和宣传教育工作。

4.3 空气污染问题原因分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车辆废气排放过多,需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并加强尾气排放治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对策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轨道交通在提供便捷出行的其环境影响问题也逐渐显现,涉及能耗、排放、生态破坏等多个方面。

评价这种影响并提出合理对策,既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也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能源消耗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尤其是在电力驱动的情况下,若电源主要依赖非可再生能源,便会导致较高的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在设计轨道交通时,需要对能源的使用效率进行严格评估。

实施清洁能源转型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

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引入轨道交通系统。

通过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将实时电力生产与轨道交通相结合,形成低碳出行新模式,这不仅能有效降低排放,也对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有积极作用。

土地使用与生态环境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在城市密集的地区。

这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干扰,导致生物栖息环境的破坏。

在城市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土地使用及其对生态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布局。

实例显示,结合生态保护理念的轨道交通项目在设计时,采取了如“绿色走廊”计划,通过植树绿化和恢复生态,降低了轨道交通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冲击。

这种方式不仅恢复了局部生态环境,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噪声污染监测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不容小觑。

这不仅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对生态环境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噪声管理策略需要从设计阶段开始,采用诸如降噪轨道材料和声屏障等技术手段,有效降低噪声传播。

开展噪声监测和评估工作也至关重要。

借助先进的监测设备与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时跟踪轨道交通产生的噪声水平,并进行科学调整。

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有助于降低噪声污染,还促进了智能城市的建设。

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与保护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水资源的使用与管理同样面临挑战。

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用水,同时可能还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应急预案
制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在 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响应。
人员培训与教育
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培训,提高环保意识, 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计划
01
大气监测
对施工区域的大气质量进行实时 监测,包括PM2.5、PM10、二氧
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
03
噪声监测
对施工区域的噪声进行实时监测 ,确保噪声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现有交通基础设施面 临压力,需要进行大 规模建设和改造
项目目的
1
评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建议
2
3
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 依据
项目范围
评估对象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道路、桥梁 、轨道交通等
评估内容
环境影响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与监 管等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等
02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概况
01
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投资方等相关信息。
02
建设项目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包括对城市交通的改 善、经济发展的促进等。
03
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和计划完成时间。
建设项目工程内容
建设项目的主要工程内容,包 括道路建设、桥梁建设、交通 枢纽建设等。
06
附件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该地图清晰地标明了建设项目在城市中的具体位置,以便评估其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图比例尺
该地图的比例尺为1:5000,能够详细展示建设项目与周边环境的相 对位置关系。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6.22•【字号】粤发改投审〔2022〕31号•【施行日期】2022.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其他规定正文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粤发改投审〔2022〕31号东莞市轨道交通局:你局《关于提请审批〈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的请示》(东轨〔2022〕55号)收悉。

经委托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技术审查,并征求省公安厅、交通运输厅等有关部门意见,现批复如下:一、为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深莞融合发展,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完善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9年)的通知》(发改基础〔2013〕256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22〕427号),同意建设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项目代码:2019-441900-54-01-051008)。

二、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北起虎门火车站(不含),南至交椅湾站,线路全长17.3公里,其中地下段16.85公里,高架段0.25公里,过渡段0.20公里;设虎门北站、虎门大道站、虎门金捷路站、虎门光明路站、滨海湾站、青创城站、港澳码头站、交椅湾西站、交椅湾站等9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站;设滨海湾停车场1座,滨海湾主变电所1座,由东莞市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控制中心统一调度。

三、项目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速度120公里/小时,直流1500V接触网供电。

初、近、远期均采用单一运行交路。

本项目初期增购车辆12列/72辆。

四、项目投资估算146.93亿元,其中工程费用83.87亿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6.8亿元,预备费12.07亿元,专项费用14.19亿元。

地铁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地铁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次环境影响评价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受建设单位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的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及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及支线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从即日起,将《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及支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链接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及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网站,向公众提供项目概况、环境影响、环保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并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

您可以通过信件、E-mail、电话、传真等形式提供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孙宗亮电话:传真:E-mail 邮编:430063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和平大道745号铁四院环工处环评所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2年2月1 概述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简介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及支线工程1.1.2 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1.1.3 项目建设地点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总体呈南北走向,连接了相城、苏州古城、吴中区、吴江市松陵等重要组团,是联系苏州市南北方向的骨干线路,与2号线共同支撑城市发展副轴的作用,和1、2号线构成经过城市核心区的“一横两纵”骨架网络。

主线线路起点于相城区“荷塘月色”主题公园南侧的苏虞张路站,途经相城北部新城、苏州火车站、北寺塔、观前商圈、南门商圈、吴中区中心城区、吴江市滨湖新城、吴江汽车站、通苏嘉城际铁路松陵站等客流集散点,止于吴江市同津大道。

主线全长42.03km,设车站31座,均为地下车站。

4号线支线,在红庄站接轨,向西延伸至越溪,止于吴中区龙翔路站。

它是一条东西向交通引导型线路,穿越了越溪城市副中心,通过和4 号线衔接,将相城中心区、古城区、吴中区越溪城市副中心以及吴中区滨湖新城等联系起来,并预留延伸条件。

初、近期作为4 号线支线运营,近期过后拆解为8 号线,独立运营。

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东莞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东莞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东莞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一、概述 (2)1.1 报告编制依据与范围 (3)1.2 工程概况 (3)1.3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4)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2.1 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 (7)2.2 生态环境现状 (9)2.3 社会经济状况 (10)2.4 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12)三、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选择 (13)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 (14)3.2 评价因子选择原则 (14)3.3 主要评价因子确定 (15)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4.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4.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9)4.3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1)4.4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2)4.5 社会影响预测与评价 (23)五、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25)5.1 环境保护措施 (26)5.1.1 污染防治措施 (28)5.1.2 生态保护措施 (29)5.1.3 社会责任措施 (30)5.2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32)5.3 其他环境保护建议 (33)六、结论与建议 (34)6.1 研究结论 (35)6.2 存在问题与挑战 (36)6.3 对策与建议 (38)一、概述本报告书旨在评估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东莞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与东莞之间的交通需求日益增长,本项目作为连接两市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对于促进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交通项目的建设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全面、客观地分析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是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

本项目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生态、噪音、空气质量、水质等方面。

本报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广州至东莞段城际轨道交通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全面调查、监测、预测和评估。

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敏感因素,力求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虽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有其显著的优点,但是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为了衡量轨道交通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成为必要的举措。

本文将从轨道交通建设对空气质量、噪音、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

1. 轨道交通建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轨道交通建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设过程和运营中。

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和噪音,这些都会直接污染周围空气。

而轨道交通的运营也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例如轨道交通列车的排放、车站的通风排气等。

这些废气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进行轨道交通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该对建设过程和运营中的空气质量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考虑净化污染物的技术措施。

2. 轨道交通建设对噪音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也需要进行评估。

据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声音峰值通常超过80分贝。

在轨道交通沿线的居民中,会有很多人受到噪声污染的影响。

在轨道交通建设中,为了减少列车的噪音,需要在轨道、车辆和车站等方面设计和施工->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在轨道的设计和施工中,可以将轨道空气减震,使用隔离板等。

车站的设计中可以采用隔音材料等技术手段。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轨道交通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噪音影响。

3. 轨道交通建设对土壤的影响轨道交通建设对土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设过程中。

在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如挖掘、基坑开挖、回填等。

这些活动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土壤松动,可能导致土壤流失、坍塌和沉降等问题。

此外,轨道交通建设中使用的材料和药品,例如混凝土、水泥和腐蚀剂等,也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轨道交通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

例如,在建设过程中使用防护设施,采用轻型机械进行施工、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药品等。

4. 轨道交通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轨道交通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设过程中。

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2017年9月修订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5、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1 建设项目概况1.1 调整环评的原因某某市轨道交通1 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城西的临安镇,止于城东的三环路站,线路全长约21km,设车站20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车站15座,设置停车场及车辆综合基地各1处,主变电所2处。

2008年,某某集团有限公司以《某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2007年10月版)为依据,编制完成了《某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于以环审[2008]65号文批复了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施工阶段,1号线一期工程结合地方城市道路规划,考虑实际的施工难度等因素,对停车场、车辆综合基地、供电方式、海宴路主变电站、局部线位、车站站位等进行了局部优化调整。

重点调整内容为:●受电方式调整:由原环评采用第三轨受流方式调整为采用DC1500V 架空接触网受电方式;●石路头停车场位置调整:由于城西临安地区道路规划及用地规划发生了调整,使得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由原环评的位置向北移动了约700米;●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布局调整:出入段线因1号线二期的引入进行了调整,并将试车线调整到环境不敏感的南侧;●地下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地下线线路除福庆北路~东环南路站区间最大偏移量达56米外,其余地下线路仅局部微调,相应车站位置、风亭等局部有调整;●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由于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结合城市道路的建设,引起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微调,但车站数量不变;●主变位置调整:原环评海宴路主变调整到樱花公园主变。

由于工程局部调整,将可能引起噪声、振动、电磁等对环境影响的变化,以及环保措施的局部调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该项目需要进行工程调整补充环评,为此,某某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某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某某)开展某某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东莞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东莞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东莞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11年9月武汉1 工程概况1.1 项目工程范围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东莞段工程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和东莞市境内。

线路自广深四线新塘站CK36+600附近引出,终点为洪梅站广州端DK26+000,正线全长17.934km,另含既有广深III、IV线改建工程2.122km,莞惠线望洪站及相关工程2.441km,东北联络线0.995km;设新塘、中堂、望牛墩、望洪(莞惠线、穗莞深共用站)4座高架车站;新建中堂动车运用所;新建望洪牵引变电所1座,设计速度目标值140km/h,采用电力牵引。

设计年度:近期2023年,远期2033年。

1.2 主要技术标准1.3 线路工程线路自广深铁路III、IV线新塘火车站附近引出后,折向东南跨越广深铁路,在港口大道北端设新塘站,与广州规划地铁13、16号线十字交叉换乘,出新塘站后一路高架,沿港口大道前行,跨东江北干流后进入东莞境内,在中堂镇境内跨倒运海水道、中堂水道,望牛墩镇境内跨洪屋涡水道,之后线路沿望洪公路进入洪梅,在洪梅大道与西部快速干道交叉处设望洪站,与佛莞城际、莞惠城际十字交叉换乘。

线路全长17.934km。

1.4 车站工程共设置新塘、中堂、望牛墩、望洪(莞惠线、穗莞深共用站)4座高架车站,详见下表。

表2-2 车站设置对照一览表1.5 轨道工程除广深线改建段采取有砟轨道外,其余采用60kg/m钢轨、WJ-8B系列扣件,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道床采用无砟轨道。

1.6 桥涵工程本次工程调整正线桥梁全长17.376km,占线路比例96.9%,在东江北干流共设有8个水中墩。

新增莞惠线及东北联络线均为高架线路形式。

1.7 电气化工程全线新建望洪牵引变电所1座,新建新塘1座分区所。

全线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供电电压为单相工频25kV;接触网悬挂类型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公布日期】2019.05.05•【字号】•【施行日期】2019.05.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1、工程名称: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2、工程概况:2号线三期工程起于2号线一、二期的设计终点虎门火车站。

线路沿莞太路东侧向南敷设,经过莞太路、连升北路、连升中路、连升南路、规划中轴线地下敷设后线路在信义路路口向东进入规划滨海湾新区交椅湾板块,在湾区东一路口设交椅湾站,为2号线三期工程的终点站。

工程全长约为17.500km,其中高架线0.25km,占线路总长的1.43%;地下线17.068km,占线路总长的97.53%,过渡段0.182km,占线路总长的1.04%。

全线共设车站8座,全部为地下站,平均站间距2.2km。

在滨海大道东侧沿江高速南侧设停车场1座。

全线设置1座主变电所。

二、建设单位及联系方式建设单位: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联系人:黎先生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东莞市鸿福路99号邮编:523000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的名称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公众意见表网络链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五、提交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和途径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中,公众均可向建设单位提出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意见。

在公告发布之日起,公众可点击公众意见表链接下载后,填写公参调查表发送至电子邮箱,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根据需要反馈。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2019年5月5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网络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环评证:甲字第3210号二○一一年五月成都1 总论1.1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规划名称:《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6)》东莞市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08编制完成了《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于2009年7月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

为结合珠三角城际轨道线网及各镇区发展需要,对原有的2号线虎门至长安段、3号线常平以东段等线路进行了局部调整,远期规划形成4条市域骨干线路,总长219.2km,共设置车站总76座,其中城市轨道间换乘枢纽车站4座,途经22个镇区。

图1-1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图1.2 规划范围与年限规划范围即东莞市域范围,包括32个镇街,面积为2465平方公里。

近期建设规划拟定年限为2020年。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方案线路起终点站长度(km)开工年完工年累计通车里程(km)1.3规划主要内容(1)1号线(一期)工程1号线工程起点望洪站位于洪梅镇、望牛墩镇交界处西部干道与望洪路路口北侧,本站与穗莞深城际线及佛莞惠城际线形成综合换乘枢纽。

出望洪站后,线路往东高架跨过赤滘口河沿西部干道进入道滘镇,后跨过广深高速后沿万江路进入万江街道,在新人民医院站前线路由高架转入地下。

出汽车总站后,线路拐向东南下穿东江,沿鸿福西路进入南城街道,在鸿福路站与2线换乘。

而后线路沿鸿福东路进入东城街道,过新源路站后线路向南拐入莞长路(107国道),在东城南站与莞惠城际线换乘。

过水濂山路站后进入大岭山镇,经建设路进入松山湖片区,并在此设松山湖站与R3线换乘,线路下穿莞深高速后,沿松佛路进入大朗镇,在湿地公园站后线路经富民中路拐入黄江镇,在莞深高速公路黄江收费站南侧设黄江中心站,也是本次设计的终点站,本站与R4线换乘。

1号线(一期)全长58.285公里,共设21座车站,其中地下站12座,高架及地面站9座,5个为换乘站。

(2)3号线一、二期工程3号线一、二期工程起点长安新区南站位规划长安新区临海商务区南端。

出长安新区南站后,线路沿长安新区中轴线向北敷设,在湖滨体育公园东侧交椅湾大道南侧设长安新区站,本站与2号线南延线形式十字换乘,后线路沿靖海中路进入长安镇,顺次沿靖海中路、正大路、省道358、长青南路、德政中路、莞长路敷设,其中在振安路路口金沙广场旁设长安金沙站,本站与穗莞深城际线换乘。

后线路向北转入莞长路(G107),进入大岭山镇,沿着新城路进入松山湖片区,并在此设松山湖站与R1线换乘,线路下穿莞深高速后,在迎宾路路口设松山湖北站与莞惠城际线换乘,后线路沿东坑与大朗交界处进入常平镇,在广深铁路东莞站前设东莞南站,京九铁路东莞东站前设东莞东站,后线路向北沿环常北路进入桥头镇,沿东平大道进入企石镇,在博厦村附近设企石博厦站,为本线的终点站。

图1-3 3号线平纵断面示意图3号线一、二期工程,全长66.221km,共设24座车站,其中高架10座,地下车14座,6个换乘站。

(3)2号线三期工程2号线三期工程起点位于2号线(东莞火车站~虎门火车站段)设计终点(DK37+773.180)。

线路沿莞长路东侧向南敷设,并由高架线转入地下线敷设方式。

线路从莞太路下方、穗莞深城际线隧道上方斜穿而过进入虎门镇中心区连升路。

顺次沿连升北路、连升中路、连升南路敷设,分别在体育路路口设虎门北站,虎门大道路口北侧设虎门大道站,金捷路路口设虎门金捷路站,光明路路口南侧设虎门光明路站,宴岗村东侧设虎门南站。

后线路在信义路路口向东下穿磨碟河进入规划长安新区,在湖滨体育公园北侧设长安新区西站,交椅湾大道南侧设长安新区站,为2号线三期工程的终点站,本站与3号线换乘,并预留与深圳轨道交通网络衔接的条件。

(4)4号线一、二期工程4号线工程起点黄江中心站位于黄江镇公常路与清龙路路口南侧,本站与1号线接驳换乘。

出黄江中心站后,线路沿公常路高架敷设,在龙见田村南侧斜穿地块,跨过莞深高速进入黄江镇东部清龙路,在下围村北侧设置黄江东站。

后线路沿清龙路,莞深高速东侧南下,进入塘厦镇后拐入塘龙路。

顺次沿塘龙西路、塘龙中路、塘龙东路敷设,分别在田心路路口设塘厦西站,塘福路路口设塘厦中心站,东兴大道路口设东兴大道站。

出东兴大道站后,线路斜穿地块上跨塘厦高架桥拐入江源路,在东深二路路口设塘厦东站。

后沿塘清路进入清溪镇,在彭程路路口设清溪南站,出站后向北拐入康怡路,在聚富新村北侧设清溪站,清溪汽车站南侧设置清溪汽车站。

4号线工程,全长26.780km,共设9座车站,均为高架站。

2、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图1-5 4号线平纵断面示意图全网规划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1处,位于东城区东北,车辆段2处,分别设在常平镇岗梓村附近和黄江,停车场5处,分别设在道滘、长安、大岭山、企石、清溪,具体情况如下。

车场功能定位一览表3、主要技术标准1)正线数目:双线2)最高运行速度:120km/h3)线路平面曲线最小半径(1)正线:一般情况为1200m;困难情况为850m;特别困难为400m (2)联络线、出入线:一般情况为200m;困难情况为150m(3)车场线:一般情况为150m;困难情况为110m2 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2.1 自然环境2.1.1 地理位置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三角洲,地处东经113°31´-144°15´,北纬22°39´-23°09´。

最东是谢岗的银瓶嘴山,与惠州是接壤;最北是中堂大坦乡,与广州市、惠州市隔江为邻;最西是沙田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广州隔海相望;最南是凤岗雁田水库,与深圳市相连,毗邻港澳,处于广州至深圳经济走廊中西间。

东莞市行政区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下辖4个区(莞城、南城、万江、东城)和28个镇(石碣、石龙、茶山、石排、企石、横沥、桥头、谢岗、东坑、常平、寮步、大朗、黄江、清溪、塘厦、凤岗、长安、虎门、厚街、沙田、道滘、洪梅、麻涌、中堂、高埗、樟木头、大岭山、望牛墩),无县一级建制。

本次建设规划的规划范围为东莞市域范围,包括32个镇街,面积为2465平方公里。

2.1.2气象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长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

1996~2000年,年平均温度为23.1℃。

一年中最冷为一月份,最热为七月份。

年极端最高气温37.8℃,年极端最低气温3.1℃。

1996~200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3.7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2%;一年中2~3月份日照最少,7月份日照最多。

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多;7~9月份为后汛期,台风降水活跃。

1996~2000年年平均雨量为1819.9毫米。

常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寒露风及冻害的侵袭。

2.1.3地质、地貌在地址构造上,东莞位于北东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

东南部多山,尤以东部为最,山体庞大,分割强烈,集中成片,起伏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左右;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陆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间,坡度小,地势起伏和缓,为易于积水的埔田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西南部是滨临珠江的江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儿低陷,是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沙咸田区。

2.1.4 水文东莞市分别属于东江秋香口以下和东江三角洲2个三级区,其上分别属于东江和珠江三角洲2个二级区,同属珠江区辖区内河流主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河和东营运河。

其中东江及其支流是主要的饮用水源地。

2.2 社会环境概况2.2.1 东莞城市经济发展现状2009年,东莞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东莞市生产总值(GDP)3763.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9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771.77亿元,下降3.7%;第三产业增加值1976.50亿元,增长15.1%。

三大产业比例为0.4:47.1:52.5。

人均生产总值达56591元,增长10.0%。

从历年增长速度来看,2000年以后的年增长速度相对1990-2000年有所下降,说明东莞经济发展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发展日趋稳定,同时面临产业结构转型问题,从下图可看出,2009年是东莞社会经济发展最为严峻的一年。

图2-1 东莞市历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2.2.2 城市人口2009年东莞市总人口608.7万人,人口数量在广东省居广州、深圳之后,位列第三。

其中户籍人口178.7万人,外来暂住人口430万人,外来暂住人口约为户籍人口2.4倍,外来暂住人口比重较大,导致东莞市常住人口数浮动较大。

相比去年常住人口下降较为明显,主要是由于外来暂住人口的减少,相比去年减少12.3%,这与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工厂不景气、出现外来务工人员返乡潮现象密切相关。

此外,至2000年以后,外来暂住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1990-2000年期间,说明东莞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基本达到饱和,且外来暂住人口受东莞经济发展影响较为严重。

而户籍人口至1990年起基本保持1.5%-2.2%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较为稳定。

2.2.3 现状东莞城市土地利用伴随着东莞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张,全市的可建设用地日益减少。

截止2009年12月,建成区土地面积达到780.15 km2,相比去年增加了10.48%,目前东莞经济仍以粗犷式发展模式为主,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

对比历年数据,2000—2005年期间,东莞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增速最快,平均达到35%的增长水平,说明该期间经济发展迅猛,至2005年建成区土地面积达到657.17平方公里;2007—2009年期间土地扩展放缓,以5-10%的速度增长。

建成区土地面积速度的放缓,不仅与该期间社会经济相关,也与东莞市日益枯竭的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关。

2.2.4 城市交通现状东莞市域内道路网络发达,城区与各镇街之间主要通过高速公路和国、省道连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构成了东莞市以老城区为中心呈放射性形态的道路网基本骨架。

2008年东莞全市等级公路达到4598.13公里,等级公路密度达到1.87km/km2,其中主要以一级、二级公路等高等级公路为主,分别占到等级公路的42.2%和25.0%,高速公路长度207公里,密度8.40公里/百平方公里,成为我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