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a6da3c76eeaeaad0f3304f.png)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四篇与著名文学家鲁迅相关的课文。
第一、二篇分别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作品,第三、四篇都是回忆、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和诗歌,旨在激发学生了解文学家鲁迅,学会通过记叙事件来写人抒情。
教学目标1.对教材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少年闰土》的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找准描写对象,选择有利用表现主题的事例,把事情写具体,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会总结并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通过学习四篇课文,诵读并积累四则鲁迅名言,深入感受鲁迅的精神和品质。
教学重点1.对教材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少年闰土》的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学习四篇课文,诵读并积累四则鲁迅名言,深入感受鲁迅的精神和品质。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积累,学会记事、写人、抒情。
3.学会总结并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措施1.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要充分结合课件、图片和文字内容,让学生了解本文的相关写作背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我”和闰土的交往过程这条线索,理清闰土给“我”讲述的四件事情,分层讲解课文内容,解析人物形象,提炼人物品质。
2.教学《好的故事》一课时,要注意本文的语言表达与现代文的差异,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可以让学生用跳读的方式,先大致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教材“阅读链接”中的两则材料,再仔细感知、体会作者对梦境的描绘。
3.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可以安排学生先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自己提炼出文中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并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然后通过把握事件描述来感知人物形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506ff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0.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25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语文要素】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
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2.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对自己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师: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2.(课件出示鲁迅简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板书课题:少年闰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思考:“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我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画出相关句子。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生字词)(2)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4.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明确这篇课文共1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记忆中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的场景。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交代了“我”和闰土认识的缘由。
第三部分(第6~18自然段):写了“我”与闰土相处的过程,重点写闰土给“我”讲述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的趣事。
第四部分(第19自然段):写“我”和闰土的分别与友谊。
三、初识闰土1.师: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幅美丽而神奇的图画。
文中是怎么描写的?(指名读第1自然段)2.师:“我”记忆中的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用“_____”画出描写闰土的句子。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a9b1597cd184254a353513.png)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2.本单元重点:(1)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
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
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
《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简介,《有的人》可以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24.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胯、拜、厨”等13个生字和“一望无际、祭祀、仿佛”等词语。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稀奇事,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小学单元整体教学说课—部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 课件
![小学单元整体教学说课—部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47d540580216fc710afd44.png)
学情分析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本单元学习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本单元是一个人物单元, 内容是“走近鲁迅”,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 体会鲁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感受其身上的高尚品质,潜 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
第三:要关注阅读与习作的关联。《少年闰土》和《我 得伯父鲁迅先生》两篇课文,除了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 点外,还都借助场景描写表达了主观情感。这两篇课文的学 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要引 导学生聚焦场景,揣摩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试着迁移运用于 自己的习作中。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 要内容。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书写、表达等方面虽已 具有了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因为鲁迅生活 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 达有差异,所,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结合适当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鲁 迅能有更多的了解,并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就会平平淡淡,使人觉得毫无可读之处。通过事例来写人,就是
“让事实说话”,借助具体的事实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
与思想特点。本文作者所写的四件事虽然有详有略,但都体现了
这样的特点,是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
教学内容分析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弄清“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体会鲁迅对黑暗现会这个故事“美丽、幽 静、有趣”体现在哪里;体会离情于景的写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3、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培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单
单元教学目标
元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单元解读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单元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873f11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3.png)
第八单元单元解读【单元主题】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课文。
前两篇是鲁迅本人的作品,后两篇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刻画了一个童年伙伴的形象。
《好的故事》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了美好的梦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回忆性散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画了鲁迅在生活中的形象。
《有的人》是臧克家写的现代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歌颂了鲁迅的高尚品质。
本单元四篇课文从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
【阅读训练要素】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这句话中,借助相关资料是方法路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则是要达到的阅读目标。
这一语文要素的确立与本单元的主题相关,因为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距离现在的学生较远,而且他的文字半文半白,且有绍兴特色,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必须借助相关资料,才能更好理解内容。
关于“资料”的搜集查阅,统编教材从中年级就开始有意识地涉及,有的是直接作为单元语文要素强调,有的则出现在交流平台以及课后习题中。
借助下表可以直观地看到关于“查阅资料”的编排:更是作为一种阅读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的。
资料,可以说是打开文本的一把钥匙,尤其是本单元这种时代背景较远的文章。
这里的相关资料,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文字、图片、视频等方面,比如单元导语页中鲁迅先生的图片、以及生平简介文字,还有《少年闰土》一课中的两幅插图,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资料;从内容上看,相关资料包括课文中的注释、鲁迅先生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他人描写鲁迅先生的作品、他人对鲁迅先生及作品的评价等;从资料的获取途径来看,包括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询问别人等。
研究鲁迅的资料浩如烟海,因此在单元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相关资料,指引搜集资料的方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40e33b5b52acfc788ebc97a.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教师:XXX大家好!接下来,下面我与大家交流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教材解读和建议。
一、单元双线结构第八单元是人物单元。
在单元首页上方,写的是臧克家著名的诗歌《有的人》中前两句:有的人说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
大家都知道,臧克家的这篇《有的人》,就是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这段话揭示了本单元的特殊性,关于鲁迅先生的人物单元。
在诗句的下面,呈现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习作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除了诗句和语文要素之外,在单元导语页上,还有一副鲁迅先生的肖像,旁边配了鲁迅先生的简介。
包括他的原名、出生地、主要作品以及他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主要贡献。
这也是向师生说明统编教材为什么要单独安排一个单元来走进鲁迅的缘故。
二、单元主要内容和教学建议围绕鲁迅先生,围绕双线结构,本单元安排了4篇课文,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其中,前两篇《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是鲁迅写的文章,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写鲁迅的文章,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除了4篇课文外,还安排了“习作:有你,真好”和“语文园地”。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些内容:1.第一篇精读课《少年闰土》《少年闰土》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教学此篇课文,有两条线,一条线是围绕课后思考练习题中“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这一问题进行。
另一条线是体会作者“我”的内心世界。
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仅依靠课文阅读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借助相关资料。
如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小说《故乡》等。
课后有个小练笔,是从自己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写。
这个小练笔理解课文内容并无帮助,所以建议课文学习后单独练笔。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523ba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b.png)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通过不同的文本形式,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品质。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歌通过对比的手法,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诗歌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鲁迅先生的形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为一首现代诗歌,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走近鲁迅,感悟精神”为主题,通过朗读感悟、分析对比、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3)学习诗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和事迹,加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建议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a70902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4.png)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建议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通过对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的描写,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
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
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
段文字。
《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简介,《有的人》可以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二、教学要点及建议。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7dad7f7b307e87100f696ab.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通过对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的描写,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
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
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
《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简介,《有的人》可以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9e772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2.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结构;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古诗词;3.能够读懂课文并理解作者的用意;4.能够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作文。
二、教学内容1.课文《观鱼》;2.生字词:观察、晕黄、稠密、鲤鱼、哗哗声、凝视、剪影等;3.古诗词:《观沧海》;4.课堂练习及作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本单元的主题为文言文,首先向学生讲解文言文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提醒学生区别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区别,以及文言文中的语法结构和常见短语等。
2. 学习课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分析课文:通过分段的形式,逐个分析课文中的每一个段落,并解释其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学习古诗词:让学生学习与本课文相关的古诗词《观沧海》,并分析其中的用词、修辞手法和意义。
3. 课堂练习及作文•区分汉字: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分辨不同意思相同或者相似的汉字。
•填词: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填充生字词,巩固词汇的学习。
•理解课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写作:让学生依据本课文的题材,写一篇与观察相关的作文。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路,同时注意语言文字的表达规范。
四、教学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课堂讨论:通过对学生的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内容。
•作业批改:根据作业内容,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不要放弃重新改写迭代,不断强化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五、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可以采用以下拓展方式:•学习更多的古诗词,如唐诗宋词等。
•学习更多的古代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
•多读文言文,锻炼阅读能力,丰富文学知识。
六、教学总结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注意语文知识,如生字词、古诗词的学习,还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1ac11942ff00bed5b9f31d77.png)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第24课《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润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
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
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学情分析】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课文时代较远,有些句子还深奥难懂,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片面的理解,对人物感情也不一定能准确把握。
所以我先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拉近与课文的距离,然后采用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背景材料,并采用联想法、谈话法将学生带入文章情境,从而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是本课的重点,而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更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师: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学生搜集鲁迅资料,师归纳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要求及重难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要求及重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464a0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6.png)
第一单元: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第二单元: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一训练点。
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并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
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在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第六单元: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启发我们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052904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3.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教师:XXX大家好!接下来,下面我与大家交流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教材解读和建议。
一、单元双线结构第八单元是人物单元。
在单元首页上方,写的是XXX家著名的诗歌《有的人》中前两句:有的人说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
大家都知道,XXX家的这篇《有的人》,就是为纪念XXX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这段话揭示了本单元的特殊性,关于XXX的人物单元。
在诗句的下面,呈现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作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除了诗句和语文要素之外,在单元导语页上,还有一副鲁迅先生的肖像,旁边配了XXX的简介。
包括他的原名、出生地、主要作品以及他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主要贡献。
这也是向师生说明统编教材为什么要单独安排一个单元来走进XXX的缘故。
二、单位主要内容和教学建议围绕XXX,围绕双线结构,本单元安排了4篇课文,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其中,前两篇《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是XXX写的文章,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写XXX的文章,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除了4篇课文外,还安排了“作:有你,真好”和“语文园地”。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些内容:1.第一篇精读课《少年闰土》《少年闰土》通过“我”对少年XXX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心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常识厚实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教学此篇课文,有两条线,一条线是围绕课后思考练题中“XXX是个怎样的少年”这一问题进行。
另一条线是体味作者“我”的心里世界。
为了更好地体味作者的心里世界,仅依靠课文阅读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借助相干材料。
如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小说《故乡》等。
课后有个小练笔,是从自己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写。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习作有你真好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习作有你真好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69b62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8.png)
习作:有你,真好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周围事物敏锐的感受力,用心去感悟生活中的人和事。
2.能用一件或者几件事例,表现人物突出的品质与性格特点。
3.学习并掌握把事情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4.以《有你,真好》为题作文。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方法,并运用恰当的事例、传神的神态以及生动的语言去表现人物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欣赏歌曲:《父亲》崔京浩、《母亲》阎维文、《老师》林妙可、《朋友》周华健……2.师述:亲爱的同学们,听了刚才的几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对,成长的路上,我们离不开父母老师和亲友同伴的陪伴,离不开他们给与我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曾经给过我们关心和鼓励的人。
板书《有你,真好》二、各抒己见,开拓思路1.出示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审题。
注意题目中的“你”和“真好”之间的联系。
结合习作要求中出示的四个问题,分组讨论交流:选择怎样的材料来写比较好?怎样才能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2.学生讨论后说自己的见解:选材上: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来写。
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材料来写。
选择最有细节味的材料来写。
选择最优说服力的事情来写。
选择最能体现“以小见大”的材料来写。
选择最具震撼力的材料来写。
表达上:情节必须真实,应是自己亲身经历。
语言通俗易懂,努力做到文从字顺。
最好图文并茂,行文活泼而有创意。
要有个比较新颖的开头,力求吸引读者的注意。
要有曲折感,不能平铺直叙,要有波澜。
要适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美化语言,丰富词语。
三、回顾课文,学习表达教师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本中的《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写法,懂得要想把事例写具体,就得注意事例中的细节描写,在细节描写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情感,这样才能打动读者。
四、品读范文,拓宽思路妈妈,有你,真好!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说课稿 附反思 共二篇 (一)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说课稿 附反思 共二篇 (一)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ce1f9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d.png)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说课稿(一)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结合课文向学生介绍了几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通过列举不同类型的文章题目,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题目和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书写提示”通过展示柳公权的书法,引导学生体会他的楷书的用笔特点。
“日积月累”部分则要求积累鲁迅的名言,从而感受鲁迅眼中的豪杰和民族的脊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会找出题目的文眼,并会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3.会围绕重点词语写一段话。
4.引导学生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体会汉字的美。
养成多写多练的良好习惯。
5.理解、背诵并默写鲁迅的名言。
【过程与方法】通过临摹柳公权的楷书字帖,体会其书写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汉字的美,体会鲁迅先生的伟人情怀。
三、学情分析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本单元课文、习作都进行了学习和总结。
学生对书法关注得较少。
因此学生对字体、结构、风骨等认识不够。
虽然这单元课文是以鲁迅为主题,但学生对鲁迅的作品接触的不多,对鲁迅的名言了解得比较少,教学积累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会找出题目的文眼,并会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3.会围绕重点词语写一段话。
难点1.通过临摹柳公权的楷书字帖,体会其书写特点。
2.感受中国汉字的美,体会鲁迅先生的伟人情怀。
五、教法学法1.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2.充分利用书本上提供的范例引导学生发现,并及时总结学法。
3.引导学生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体会汉字的美。
养成多写多练的良好习惯。
4.理解、背诵并默写鲁迅的名言。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临摹柳公权的书法的字帖。
搜集鲁迅的名言警句。
六、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1.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通过对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的描写,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
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
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
《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简介,《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