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七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七篇【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
】内容如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七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七篇
【篇一】
近日阅读了史蒂芬·柯维博士的经典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掩卷沉思、感慨良多。
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成败。
”习惯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影响深远,左右着我们的人生所能够达到的高度。
毫无疑问,培养良好的习惯也应是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用心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
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
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会使每一个人走向世界成功的彼岸。
七个习惯相辅相成,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靠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透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
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
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要事第一”这一种习惯。
要事第一,与人们经常强调的“工作要抓重点”的讲话精神有着相同的精髓。
毛泽东也曾在《矛盾论》中指出:“凡事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切勿眉毛胡子一把抓。
”繁忙的工作中,我们有时往往会顾此
失彼,因此更要养成“要事第一”的习惯,这样能有效避免我们走弯路。
再比如“不断更新”的习惯。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成不变的东西,那只有一样,就是“变”。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个人都要应时而动。
到任何时候都不能站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要让“不断更新”成为一种习惯,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
还有“双赢思维”,“双赢思维”是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富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式竞争。
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
“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我认为“双赢思维”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层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于佛家学说,既现实又大爱,这一点很难做到,又很容易做到。
总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传递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工作方法,更表达了一种新的思想水平,体会和掌握了其中的精髓,不仅能指导我们的工作,更能多方面、多角度有效提升个人的自身建设。
我们经常说:“我不小心忘记了……”“我迟到是因为……”“这件事没做好责任不在我……”我们每一天都在不停地找借口或是抱怨,而不是去认错、去改正、去面对。
我们必须像高效能人士一样,为自我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像他们一样,致力于实现有潜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透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用心的心态让自己拥有“选取的自由”。
要相信,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秉承这种信条,将所学所思运用于实践中,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个人的自身建设,都必将得到升华。
【篇二【小雅文库】】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能有这样的读书活动,促使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去读书,看到很多点不论于生活还是工作都觉得受益匪浅。
最简单明了诠释书本7个习惯的是一张圆形图,意思为:从第一阶段依赖期,达到1.积极主动,2.以终为始,3.要事第一;达到这三点可进入第二阶段独立期,再通过 4.双赢思维,5.知彼解己,6.统合综效;达成以上六点即进入互赖期,最后还要7.不断更新,才算是完成的七个习惯。
如何拥有习惯,此书的定义为:知识、技巧、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因为知识可以让我们知道做什么,为何做;技巧可以告诉我们怎么做;最后意愿是想要做。
只有这三个交集才能完成做什么,怎么做,去做,整个完整链。
然后如何激发团队产能,有三句话最为影响深刻。
第一句:“像这种只重金蛋的态度和思维定式,实在难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潜能”,第二句:“你可以买到员工的时间,却买不到他的心,而心才是忠诚与热忱的根源”,第三句:“唯有在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和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
“积极主动”模式为: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
这里感受最深的一句为“真正有效的策略是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
也就是先改进自己的缺失,努力成为模范妻子或丈夫,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和支持”。
“以终为始”让我认识到——“从现在开始,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则。
”;第二“确定角色和目标——人生在世,扮演者各种各样的角色”第三“唯有参与,才能认同”。
“要事第一”——“别让琐事牵着鼻子走”、“勇于说不”。
“双赢思维”中我看到有六个交往模式:利人利己(双赢)、损人利己(赢/输)、舍己为人(输/赢)、两败俱伤(输/输)、独善其身(赢)、好聚好散(无交易)。
其中好聚好散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在工作的往来、生意的交集中,我尽力想考虑双赢模式去互推结果,但是有时候不想对方受伤,也不想自残的情况非常矛盾,此书中一句话,点明我“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知彼解己”中“表达也要讲技巧,如何获得理解,这也是双赢之道不可缺少的”。
“统合综效”的沟通层次,划分合作层次为横坐标,信任度为纵坐标,总共分为三个阶段:互相提防(赢输模式)、互相尊重(妥协)、统合综效(双赢)。
此种“尊重差异——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是我停留在妥协的重要原因。
“不断更新”需要从四个方面磨练自己——1.身体:锻炼、营养和压力调节;2.社会/情感:服务、移情、统合综效、内在安全感;
3.精神:实现价值、忠诚、学习、冥想;
4.智力:阅读、想象、规划和写作。
除此外,就是通过学习、坚持、实践来螺旋式上升。
以上为我本次也是第一次读此书的触动点,也是留给之后的我来反省生活及工作中是否遵循以上的习惯来做人做事。
【篇三】
本书将七个习惯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个人的成功,个体如何从依赖走向独立;第二部分则是公众的成功,如何从个体的独立走向群体的互信互;而第七个习惯则是要求通过不断的更新来寻求更多的成长。
简单说七个习惯为:
l
积极主动
那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羞耻吗?或许会,因为也许你要怪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积极主动的去争取机会,而是在空等机遇垂青。
当看完积极主动这一习惯时,有一种心得很简单:不用等往前走了那么一大段路再来扼腕回首,现在就该积极主动地去争取机会。
在学会做到积极主动的同时,不要忘了遵循原则,沿着上一棒传递的方向:学会自我领导、清晰个人使命。
列一张使命宣言、定一个生命中心,这是实现自我领导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l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的习惯可以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而最基本
的目的还是人生的最终期许,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的原则为基础的。
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创造,和实际的即第二次创造。
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构想,然后付诸实现。
l
要事第一
工作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事情,响不停的电话铃声,回不完的电子邮件,理不清的来龙去脉。
作者在书中画出了四个象限,提供了六标准和四步骤,指明了要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告诫说要把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
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这些读者能够找到实现自我管理的好方法。
积极主动添加成长动力,自我领导指明成长方向,自我管理理清成长重点。
当培养出前三个习惯的时候,一个人的成长也就从依赖走向了独立。
l
双赢思维
我们有双赢思维,我们要双赢。
但,有一点很重要,你理解对方想要的
赢
吗?你的
赢
又被对方理解了吗?可见,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对成长及成功是多么重要。
学会倾诉与聆听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
在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己、自由沟通的环境中,很难想象还会有多少人出来高呼
理解万岁。
l
知彼解己
人们高呼
理解万岁
,是因为还有太多的
不被理解
隐藏在背后。
我们有双赢思维,我们要双赢。
但,有一点很重要,你理解对方想要的赢
吗?你的
赢
又被对方理解了吗?可见,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对成长及成功是多么重要。
学会倾诉与聆听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
在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己、自由沟通的环境中,很难想象还会有多少人出来高呼
理解万岁。
l
统合综效
我们要双赢,我们开始相互理解,我们该开始协同合作。
综合分析你我的方法和我们共同的目标,然后协同研究达成目标的最佳途径。
这时候,1+1就不仅仅是等于2。
协同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变阻力为助力,最终实现双赢的结果。
当许多独立的个体抱着双赢的态度,彼此倾听理解,然后协同合作一致努力,他们所产生的向心力将为他们带来公众的成功。
l
不断更新
企业先开发出一个信息化系统,然后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完善,最终满足企业的信息化的需求。
当企业的需求发生变化时,这一信息化系统再通过不断的优化、完善来满足新的需求,如此循环发展。
人生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我们达成某种成功,画好某个成长的圆,我们又得通过不断的锻炼、磨砺,再为某种成功努力。
七个习惯是关于个人成长和管理的,这是一般教育里所没有的;七个习惯在于强调品德,让我们以富足的心态看待世界,以双赢的意识与人合作,以倾听的方式与人交流;七个习惯鼓励人们确立自己的使命宣言,为自己建立在原则的目标基础上而奋斗!所以,请,打开这扇“改变之门”吧!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优秀人才。
【篇四】
看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心情激动澎湃,思索万千。
说实话,前面几页自己都不知道是否认真的完成回答,和思考。
没有完全进入状态。
慢慢的,随着书中的环节,让自己每天充实起来。
开始像海绵吸水一样的吸收书中的知识。
作者说的非常正确,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天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学习,不要放弃任何梦想和想要的生活。
养成七个习惯.,只要照着去行动了,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改变,实现梦想,获得自由,财富,爱情。
由内而外,完全改变自己。
想信,这会成为我人生的教练,一直监督激励我前进!
史蒂芬,柯维。
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成功者都有一套方法来整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时能不断地实践在自己的身上,并且教导别人。
所以,如果要获得同样的结果,就使用成功者相同的方法——养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想想,写这读后感的最大目的,是因为我今天很幸运,有这个机会与你分享一些书中的知识,也是因为举办这读书活动的成员,曾经把他们的经验分享给我。
希望借这一些分享,使我们在任何方面做永无止境的进步,不断的突破与成长。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高效的工作,和高品质的生活前进!
结合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如何能够利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发挥到作用呢?有了学习的榜样,明确的目标,正确的选择。
要如书中引导的一样,详细规划,付出行动,达到效果。
第一,模仿经验
大家都知道,自己改变的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模仿别人,复制他人的方法和经验。
用已经证明有效的方法来帮助自己。
学习别人的经验,方法。
只要你能够了解他人做哪些事情、采取哪些行动,只要跟他做同样的事情,复制他的方法和经验,你就一定可以和他人一样有序的工作和生活。
这就是书中的秘诀。
第二,明确目标
任何人都有个人的价值观和明确的目标。
假如一个公司的员工没有了定向心力,事实上这个公司大概已经面临瓦解的状况。
要凝聚公司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远景。
一个领导者一定要把组织的目标和远景告诉所有成员,同时要告之部属说,达成这样一个组织的目标,对他有什么好处。
因为每一个人最关心的都是对他有什么好处。
对公司有好处,跟他没什么关系。
对你有什么好处,这个是切身的。
每一个人都要负责一件事情,分配责任,找最适当的人负责他最拿手的一些事情,这样的话会很有效率。
当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感的时候,他就会全力以赴去达成。
因为他有很明确的目标,很明确的绩效考核。
第三,坚持行动
大家都知道九十九次的理论不如一次的行动来得实际。
书中讲到一个人想要拥有非常大的成就,他就必须百分之百地实践和行动。
80%、70%、60%……也许会进步。
把这些要做的事情,分解成可操作,可执行的步骤,这些步骤越细越好,越可操作越好。
然后,把这些可
执行的步骤,按照达成目标的先后顺序,浓缩、提炼,并排列步骤。
记住,按照执行的先后顺序排列,能合并、压缩的步骤尽量压缩。
做好这些事情,行动的次数要比平常做的多。
需要强大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决心,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痛苦的收获是喜悦的。
第四,真诚倾听
书中讲到,人际领导的原则。
一个领导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一半的时间建立信赖感。
而建立信赖感就是倾听。
要做到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必须发问很好的问题。
“你有哪些兴趣?”“你为什么从事你目前的工作?”每一个人都需要被了解,需要被认同,然而被认同最好的方式就是有人很仔细地听他讲话。
生活中很少人愿意听别人讲话,大家都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所以假设你一开始就能倾听的,工作一定做得很好。
第五,自我分析
所谓的自我分析对个人的改变很重要,因为每一个人都一定要能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要了解自己人生的定位到底是什么?要了解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很多人都在做一些他不喜欢的工作?因此有人说他学了维修20年,没有办法放弃。
可是事实上他每天都很讨厌他的工作。
这样是永远没有办法让自己成长的。
事实上每一个人必须透过不断的自我分析,自我了解。
自我反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六,学习/实践
书中的螺旋式上升图告诉我们,坚持学习,和实践。
不断的充实
自己。
俗话说:长到老,学到老。
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
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学习,只要你能够进入那个环境,跟他学习,照着他的方法去做事,采取同样的行动,坚持学习,实践。
你就一定可以达成你想要的结果。
第七,沟通/改变
沟通是一门艺术,也是心灵的窗口,也是步入团体的主要通道。
要有良好的沟通品质,最重要的是自我沟通。
沟通的目的是让自己和对方感觉很好。
沟通,来自于人思考的能力,思考本身即是不断地问答,因此本书一再强调必须学习问更好的问题,也必须从此开始。
改变方向,认真的思考,而且,一定要动手开始做,一万个周密的计划,不如一个已经开始的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能带来改变、带来自信、带来良好的收获。
调整好心态,放松心情,吸收书中的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创幸福的未来。
当你睁开眼的时候,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你踩着快乐的步子上班。
又有新的工作即将开始,又有新的朋友等着认识,又有新的事物,新的故事与你相遇。
多么美好的开始由改变习惯而诞生……
【篇五】
这本书是在地摊上买的,大概两个月前就买了,看名字觉得内容可能会很功利,我一般是比较反感那种很功利的书。
加上实在是时间有限,这本书一直拖着没看,终于在昨天和前天花了两天的时间读完,花两天的时间阅读一本这样的书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奢侈,在看之前
我也会这么觉得,但看完之后我觉得从这里面获得的收获要远大于这两天时间的机会成本。
我不愿意像写大纲一样把这本书又描述一遍,原因有两点:1,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详尽阐述这本300页的书。
2,没有什么介绍能够替代真正地去阅读一本书,所有人针对一本书的观点,都有可能是片面的,要想知道事物的全貌,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尝试它。
所以我会选择几个我印象最深的或者说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方面来描述。
首先这本书的七个习惯当然是要说一下:积极主动、以终为始、时间管理、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synergize,不认识这个词。
)、不断更新。
作者定义前三个习惯是属于个人领域,后四个习惯属于公众领域,作者指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必定要经历三个阶段:依赖、独立、互赖。
前两者属于个人领域、后者属于公众领域,并且指出:个人领域的成功必定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公众领域的成功者,在他们被人们熟知之前,必定是经历过在个人领域的修炼,现在个人领域取得了成功。
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不要妄图希望外在的东西能改变自身,改变只能是由内到外,要培养人格,要以原则为中心来生活,而不是以配偶、家庭、金钱、工作或者等等等等。
这让我想起了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里面提到的,他说初到美国时和美国人谈生意发现他们往往都有很坚定的信念、原则和人生哲学,和有原则的人沟通起来非常容易。
书中建议我们要拟定一份“个人使命宣言”,这个就是类似“个人的宪法”,需要列出自己最在乎的原则和信念,然后据此来生活,这样就不至于在生活中偏离航向。
还要求我们列出自己最在乎的几个角色,例如职员、创业者、儿子、哥哥等,然后在各个角色后面列出自己处于该角色时最渴望做到的。
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方法。
另外在时间管理方面,作者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把每周要做的事情按照自己的不同角色一一列出并标号,再根据轻重缓急排到时间表中,最在乎的角色以及最重要的事情可以排在前面。
【篇六】
最近读了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个人评价,烂,很烂,超级烂,大失所望。
可是,网上对这本书的评价却超级高。
之前,我受此影响,满怀憧憬,心生膜拜,才开始阅读。
你瞧,书名取得多好。
今天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不都在追求效率高效能吗?这,应该是本超级无敌的好书吧?
然而,读着读着,我越觉得不对劲,越来越无聊,越来越痛苦,简直快郁闷死了。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仅次于圣经的全球畅销经久不衰的励志管理学中的经典著作?
其实,中途我一度想停下来。
这他妈谁写的,真是大师所为?怎么会这样?论点宽泛,老生常谈,言语粗俗,陈词滥调,还夹杂着些半生不熟的英文单词,晦涩蹩脚,我看得都快吐血了。
我甚至怀疑,这书不会是冒牌货吧?可事实证明,它是正版的,如假包换。
我失望至极,我在浪费时间。
这是今年我读的经典著作中最烂最名不符实的一本垃圾书。
上次那本《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还可以,至少人家语言精炼,朗朗上口。
而今天这书,读起来真的是味同嚼蜡,几乎没有一处能让我震撼让我醍醐灌顶让我豁然开朗的。
我甚至认为,1000字就足够表达清楚本书所有观点,可作者却硬扯了几十万字,又臭又长,简直是在扯淡。
我们来看看史蒂芬·柯维大师都写了些什么。
通篇的废话,其实都在围绕着那七条准则(七个习惯)。
所谓的“七个习惯“,如下: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统合综效、平衡自我。
试问,难道我们不知道面对困境应保持积极心态吗?难道我们不知道人生要有明确目标吗?难道我们不知道应抓紧时间去做最重要的事吗?难道我们不知道双赢合作是最好的结局吗?难道我们不知道知己知彼很重要吗?难道我们不知道调整自我平衡自我的重要性吗?
请问大师,大家都懂的道理还用得着你废话吗?怎么到你笔下稍加论证就成了经典著作?难道这就是水平?
其实,这些大道理每个人都懂,心知肚明得很。
现在关键不是在理论,不在于谁说,而在于谁坚持做了。
有时候我觉得很可笑,像这种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的书,国内一大堆,随便哪一本都比这位洋大师写的要通俗易懂,有趣得多。
那些说得容易做起来难的人生哲理,被这位洋大师用洋文装神弄鬼地摆弄了几下,怎么就成了成功人士大力推荐、屁民盲目跟风追捧的畅销全球
的不朽之作了?
后来,我推测出了两个原因:
一、作者的身份和地位。
史蒂芬·柯维在管理咨询培训界是个权威人士,世界级大师,赫赫有名。
像他这样的人,随便写一本书,我想,很多人,包括成功人士,他们甚至可能连书都没看,然后就在那摇旗呐喊,好书好书,不容错过,仿佛拍了大师一个马屁,自己也跟着沾了光长了面子似的。
退一步说,即便他们真读了,如果大师真写的不好,碍于面子,他们也不敢说大师写得差,因为看看同行们,大家都在捧臭脚,你不跟风,那多丢面子啊。
这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谁要是那小孩,谁就没品味,谁就是异类。
你说可笑不可笑?
其实,盛名之下,一个人的名气早已远远大过了他的才气,所以无论他出了什么书,都会有很多人将它奉为经典。
事实上,我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往往会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严重干扰,像作者的地位身份之类。
假如这本书的中英文版本,都是以我这个无名小卒的名义出版,内容和作者写的一样,但把史蒂芬·柯维这个大名抹去,我就不相信,还会有几个人会在那边大声疾呼为我叫好。
这就好比我拿了一篇文章给专家们看,他们看完可能会十分不屑并指指点点,说写得真差劲;但我若说这是鲁迅写的,他们立马会肃然起敬,性情大变,说另有深意。
你说可笑不可笑?
豆瓣的网友,会对这本书有如此高的评价,众口一词,很多都是出于拍马屁的心理。
他们大多数不敢提出质疑,也不知道自己看懂多少是否有收获,反正大师的作品,大家都说好,基于羊群效应,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