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语文

合集下载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课时跟踪检测(九)管仲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课时跟踪检测(九)管仲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管仲列传(时间:40分钟 满分:56分)一、基础知识(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鲍叔终善.遇之 善:友好 B .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C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 D .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 解析:选D D 项,修:修复,修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 B.⎩⎪⎨⎪⎧ 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 鲍叔知其.贤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D.⎩⎪⎨⎪⎧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解析:选D A 项,“以”,介词,把/动词,认为;B 项,“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 项,“其”,第三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D 项,“乃”,副词,于是,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管仲因而信.之 B .贵.轻重,慎权衡 C .然孔子小.之 D .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解析:选A A 项,使动用法, 其他三项均为意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 .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C .鲍叔不以我为愚.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解析:选C A项,“穷困”,古义为“困厄,处境艰难”;今义为“生活困难,贫穷”。

B项,“因而”,古义为两个词“因”指“趁机”,“而”指“就”;今义为“表结果的连词”。

C项,“愚”,古今意义相同,均为“愚笨”。

D项,“不肖”,古义为“没有才能”;今义为“品行不好”。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B.管仲执政善于顺应民情,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而且深知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含解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含解析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鲍叔终善遇之 善: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
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修建
解析:选D。修:恢复。
7.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故论卑而易行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③④⑥D.①③⑤
解析:选A。④⑤两句是讲管仲在齐国施政以及其主张平易而容易实施,没有表现鲍叔牙“能知人”,可以排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贬斥,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这是没有遇到时机。
(2)百姓想要的,趁机给百姓;百姓认为不好的,趁机去掉。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如?”管仲曰:“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9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9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管仲列传一、读准字音颍.上(yǐnɡ) 鲍.叔(bào) 仓廪.(lǐn) 匡.正(kuānɡ) 少姬.(jī) 枝柯.(kē) 衰.微(shuāi) 燕.王(yān) 商贾.(ɡǔ) 不肖.(xiào) 二、一词多义 (1)善(2)去⎩⎪⎨⎪⎧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动词,除去,去掉)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动词,离开)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形容词,过去的)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动词,距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助词,表示行为的趋向)念去.去,千里烟波(动词,远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 (3)与⎩⎪⎨⎪⎧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动词,给予)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介词,同、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交好、亲附)蹇叔之子与.师(动词,参与,参加,读yù)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动词,同意,允许)子非三闾大夫与.(同“欤”,句末语气词)(4)知⎩⎪⎪⎨⎪⎪⎧鲍叔知.其贤(动词,知道)其真不知.马也(动词,识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智”,名词,智慧)孰为汝多知.乎(名词,知识)绝宾客之知.(名词,交情)君何以知.燕王(动词,知道,了解)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动词,主持,掌管)官知.止而神欲行(名词,知觉,感觉) (5)乎⎩⎪⎨⎪⎧岂管仲之谓乎.(语气词,表推测,相当于“吧”)吾射不亦精乎.(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语气词,表感叹,相当于“啊”)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语气助词,表停顿,无实义)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语气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前一个相当于“于”“在”;后一个相当于“比”)三、词类活用(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名词用作动词,做官) (2)管仲既任政相.齐(名词用作动词,辅佐) (3)鲍叔事.齐公子小白(名词用作动词,侍奉) (4)桓公实北.征山戎(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5)南.袭蔡(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6)管仲因而信.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守信用) (7)召忽死.之(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8)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事情;不好的事情) (9)富.国强.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裕;使……强大) (10)贵.轻重,慎权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11)然孔子小.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 四、古今异义(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含答案

第10课 管仲列传1.一词多义(1)称⎩⎨⎧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故其称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2)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 桓公实怒少姬:2.虚词归纳与⎩⎪⎨⎪⎧ 知与之为取: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子非三闾大夫与:3.古今异义词(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景展示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斗争。

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

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

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自拿出了箭射向小白,但只射中了衣带钩。

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

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

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

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子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

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

2019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语文

2019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语文

2019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语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论卑.而易行卑:卑微B.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纠正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B.鲍叔知其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C.诸侯由是归齐视死忽如归D.上服度则六亲固物换星移几度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然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国无主,其能久乎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与虎谋皮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岂以为周道衰微C.仓廪实而知礼节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岂管仲之谓乎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⑦甚矣,汝之不惠⑧求人可使报秦也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⑩刘备,天下枭雄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7.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的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④⑤ D.③④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修建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以为言 鲍叔不以我为贪B .孔子小之 夫晋,何厌之有C .鲍叔知其贤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D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合 B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C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欺:欺负,占便宜 D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 解析:选D 。

游:交际,交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思垂空文以自见.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解析:选B 。

B.介词,表被动/动词,“显露”。

A.介词,“替”;C.连词,表转折,“可是”;D.语气助词,不译。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B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C .吾尝三战三走.D .岂以为周道衰微..解析:选D 。

A.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

B.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C.古义: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富.国强.兵 B .然孔子小.之 C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D .贵.轻重解析:选A。

A.使动,使……富、使……强;B.意动,以……为小;C.意动,以……为羞、以……为耻;D.意动,以……为贵。

5.与“管仲既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吾幽囚受辱B.岂管仲之谓乎C.管仲之谋也D.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解析:选A。

A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B项,宾语前置句;C项,判断句;D项,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10课管仲列传春秋第一相——管仲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

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不拘一格降人才春秋时期,社会激烈动荡。

周室衰微,诸侯壮大,周王室以血缘宗法维系的系统出现了崩溃趋势。

在严酷的争霸过程中,各诸侯国国君为了在乱世中求得生存纷纷招揽贤才,因此,一些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方面有才能的人,不论其身份地位的贵贱都得以重用。

管仲就是这样的幸运者。

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抛弃前嫌,任他为齐相,从此他有了用武之地,其政治才能也得以充分展现。

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终于成就了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本文通过生动形象的笔触、简约的笔墨,记述了管仲与鲍叔牙交往、任政于齐、辅佐齐桓公称霸等故事,表现了管仲达而念旧、富不忘本的高贵品质,以民为本、务本求实的为政理念和施政才能,以及因势利导、羞于转败为胜的政治家风范,展现了一位千古贤相的迷人风采。

一、古今异义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贫穷4.贵轻重..,慎权衡古义:耻辱和荣誉的选择今义:重量的大小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古义:不知羞耻今义:卑鄙6.以区区..之齐在海滨古义:小今义:少或不重要7.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古义:时,时候;常,常常今义:常常、经常8.故上下能相亲..也古义:相,互相;亲,亲近今义:定亲前家长或本人到对方家相看二、一词多义1.游错误!2.善错误!3.将错误!4.相错误!5.为错误!6.既错误!7.与错误!三、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齐桓公以霸.霸:称霸(2)名词作状语①桓公实北.征山戎北:向北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南:向南2.动词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管仲因而信.之信:使……守信用(2)动词为动用法召忽死.之死:为……而死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将顺其美.美:美好的事②匡救其恶.恶:不好的事(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然孔子小.之小:以……为小,轻视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羞:以……为羞耻:以……为耻③贵.轻重贵:以……为贵(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富.国强.兵富:使……富强:使……强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者,……也"表判断)②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选修《《史记》选读》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选修《《史记》选读》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选修《《史记》选读》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测试题 2019.9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於是论次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于是论次其文。

次:编次,整理。

②孔子厄陈蔡。

厄:遭受、困厄。

③厥有《国语》。

厥:才。

④欲遂其志之思也。

遂:通达、表达。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乃喟然而叹曰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③是余之罪也夫④夫《诗》《书》隐约者。

A.两个“而”不同,两个“夫”也不同。

B.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C.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不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3、请翻译下列句子:(1)《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对选文内容分析好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的感叹表明,他对自己在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

B.“身毁不用”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前还有著述以外的志向。

C.昔圣贤发愤著述的故事,给了司马迁巨大的精神动力。

D.司马迁列举古圣先贤的事迹,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他想像古圣先贤一样创造不朽业绩。

2,阅读下列文字。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 管仲列传1.一词多义(1)称⎩⎨⎧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 故其称.曰: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2)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 桓公实.怒少姬:2.虚词归纳 与⎩⎪⎨⎪⎧ 知与.之为取: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子非三闾大夫与.:3.古今异义词(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加以归类(只填序号)①九合.诸侯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③管仲既任政相.齐④富.国强.兵⑤贵.轻重⑥管仲因而信.之⑦然孔子小.之⑧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管仲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任政于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岂管仲之谓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财利多自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不以为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齐桓公以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下面的句子(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0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第10课管仲列传——春秋第一相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2.思维:理解管鲍的知遇之交及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进一步体会司马迁理想中的成功人士特点和内心隐求。

3.审美:管仲对鲍叔牙真情告白文字的赏读。

学法点拨《史记·管晏列传》是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晏婴两人的合传。

本文节选了管仲局部。

它与其他传记相比拟,较为奇特。

它不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管仲一生中的主要政绩,而是写了他一生的两件事,一是与鲍叔牙的交往,二是治齐的政绩。

材料集中,篇幅较小,结构严谨。

学习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文中两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仅要读懂管仲,更要读出管仲背后的鲍叔牙,从而认识二人之间相知相亲的真挚友谊。

认识到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的美德。

要读出司马迁在管仲这个成功人士身上寄托的感情。

2.语言学习既要注意丰富的句式,又要翻译重要语句。

3.文章第2段是重点,文字感人,最好熟读成诵。

诗美晨读无题遇明君一箭恩仇泯[注],交挚友宏图大业展。

合诸侯霸业顶峰成,匡天下百家文化传。

[注] 这句说的是“一箭之仇〞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分别辅佐齐国公子纠和小白(纠的弟弟)。

管仲曾射中小白带钩。

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因鲍叔牙的劝告没有杀掉被俘的管仲,反而任以大用。

[赏析] 该诗四句分别概括了管仲人生中四个重要事件及其取得的成就。

注意前两句及后两句内在的因果关系。

Ⅰ语言积累与梳理一、根底梳理1.一词多义(1)称⎩⎪⎨⎪⎧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故其称.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2)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桓公实.怒少姬:答案 (1)称量,权衡/称言,主张/赞许,称道 (2)充实/实际上2.古今异义词(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不贤,没有才能。

高中语文《管仲列传》练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管仲列传》练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管仲列传》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二、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2节):管鲍之交和深厚友情。

第二部分(3—4节):管仲任政相齐政绩显著。

第三部分(5节):司马迁的赞词。

三、重点研讨(一)1.仿照例句,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①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②信:使动用法,使……守信用。

③小:意动用法,以……为小,轻视。

④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⑤贵:意动用法,以……为贵。

2.①判断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④宾语前置句⑤反问句,宾语前置句⑥被动句⑦被动句⑧省略句⑨省略句3.①我曾经多次从政却多次被国君贬斥,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机遇。

②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

③人们家中财物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义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

④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坏的,这样一来统治者和百姓就能相亲相和。

(二)(1)是从五个方面来写的:(1)经商、(2)谋事、(3)出仕、(4)作战、(5)事君(2)这句话包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之情,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表现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3)这一节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五个“知”字的重复出现)。

管仲列叙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牙交往的事实。

真切而有层次地展现了两人的友谊与感情,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这节文字,司马迁较多地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对第1节内容的具体印证,二是借以交代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日后任政相齐时的“顺民心”,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

这节文字,内涵丰富,语言优美,具有艺术感染力。

(三)好友鲍叔牙的知贤荐贤;①推行了正确的内政和外交措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③他辅佐齐桓公采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的策略。

四、应用拓展1.A(危行:正直的行为)2.B(之:他,代越石父;到……去。

A.因;C.才;D.为什么)3.B4.B(晏子意识到自己进内室没有向越石父告辞,是无礼,有错就改,这才把越石父当做贵客对待)5.(1)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意志就会得到伸张。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管仲列传春秋第一相——管仲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

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不拘一格降人才春秋时期,社会激烈动荡。

周室衰微,诸侯壮大,周王室以血缘宗法维系的系统出现了崩溃趋势。

在严酷的争霸过程中,各诸侯国国君为了在乱世中求得生存纷纷招揽贤才,因此,一些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方面有才能的人,不论其身份地位的贵贱都得以重用。

管仲就是这样的幸运者。

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抛弃前嫌,任他为齐相,从此他有了用武之地,其政治才能也得以充分展现。

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终于成就了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本文通过生动形象的笔触、简约的笔墨,记述了管仲与鲍叔牙交往、任政于齐、辅佐齐桓公称霸等故事,表现了管仲达而念旧、富不忘本的高贵品质,以民为本、务本求实的为政理念和施政才能,以及因势利导、羞于转败为胜的政治家风范,展现了一位千古贤相的迷人风采。

一、古今异义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贫穷4.贵轻重..,慎权衡古义:耻辱和荣誉的选择今义:重量的大小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古义:不知羞耻今义:卑鄙6.以区区..之齐在海滨古义:小今义:少或不重要7.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古义:时,时候;常,常常今义:常常、经常8.故上下能相亲..也古义:相,互相;亲,亲近今义:定亲前家长或本人到对方家相看二、一词多义1.游⎩⎪⎨⎪⎧①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动词,交际,交往②二十而南游.江淮(《太史公自序》)动词,游玩③游.目骋怀(《兰亭集序》)动词,放纵2.善⎩⎪⎨⎪⎧①鲍叔终善.遇之 形容词,友好,亲善②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动词,擅长,善于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形容词,美好④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动词,认为好⑤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动词,交好3.将⎩⎪⎨⎪⎧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动词,扶持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名词,带兵的人③君子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副词,将要4.相⎩⎪⎨⎪⎧①管仲既任政相.齐 动词,做丞相②吕公者,好相.人(《高祖世家》)动词,给人看相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名词,丞相5.为⎩⎪⎨⎪⎧①其为.政也 执政处理②善因祸而为.福 动词,成为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动词,是④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介词,向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介词,被6.既⎩⎪⎨⎪⎧①管仲既.用 副词,已经,……以后②肴核既.尽(《赤壁赋》)副词,全、都③七月既.望(《赤壁赋》)副词,……以后7.与⎩⎪⎨⎪⎧①知与.之为取 动词,给予②尝与.鲍叔贾 介词,同,跟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动词,交好,亲附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齐桓公以霸. 霸:称霸(2)名词作状语 ①桓公实北.征山戎 北:向北 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 南:向南 2.动词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管仲因而信.之 信:使……守信用 (2)动词为动用法 召忽死.之 死:为……而死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将顺其美. 美:美好的事 ②匡救其恶.恶:不好的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然孔子小.之 小:以……为小,轻视 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羞:以……为羞耻:以……为耻③贵.轻重贵:以……为贵(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富.国强.兵富:使……富强:使……强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第四专题测试题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第四专题测试题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第四专题测试题高二语文_lt;史记_gt;选读第四专题测试题时间:_年1月班级:姓名: 得分:一.文言文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1.下面汉字书写与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圩(wéi)顶皦(jiǎo)如景行(háng )行止濯淖(zhuó) B.僭(qiàn)越惨怛(dá)帝喾( kù)匪兕(sì)C.商贾(gǔ)举类迩(ěr)唐眜(mò)翕如( _ī)D.汩罗( mì)三闾(lǘ)温蠖(huò)弹冠(tán)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忌妒B.人穷则反本穷:不得志C.匪兕匪虎,率彼旷野.率:带领D.受物之汶汶者乎!汶汶:浑浊的样子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请与孔子适周/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B.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C.管仲既任政相齐 /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D.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是,我于《易》彬彬矣.B.出则接遇宾客.C.乃因史记作《春秋》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5.下面句子文言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必为二子所禽矣 /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B.此五霸之伐也 /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求人可使报秦者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人之不我信也6.下列成语不是全部出自于《史记》的一项是( )A.一家之言约法三章运筹帷幄破釜沉舟守株待兔B.作壁上观衣锦还乡怒发冲冠沐猴而冠刎颈之交C.对簿公堂背水一战韦编三绝图穷匕见胯下之辱D.安堵如故画地为牢博闻强志四面楚歌多多益善7.下面《史记》中司马迁人物评论的对象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项羽B.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李广C.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蔺相如D.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8.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指代对象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李广B.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孔子C.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蔺相如D.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萧何9.下面出自《史记》中的名言与说话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屈原B.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子路C.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丘D.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管仲10.下列各组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予一以贯之.B.夫子盖少贬焉?C.离骚者,犹离忧也.D.几然而长.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0分)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叔齐让伯夷让:责备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叩:通〝扣〞,拉住C.扶而去之去:离开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宗:尊奉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①亦各从其志也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3分)A.国人立其中子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三.(22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史记》的书生私见费孝通①我一生读书.教书.译书.著书,识字以来,除不得已外,70多年来,和书须臾不离.自称书生,当不为过.说来也难以自信,尽管我的小小书斋满架.满橱.满桌.满壁.满地都是图书报刊,但我常挂记在心头的书并没有几本.细细思来,关于太史公的《史记》实有不少久藏在心里的话,不吐不快.②我和《史记》相识是出于父命.年未及冠,父亲带我去拜见老师.礼毕,老师说:〝那么,就让他从《史记》圈起吧.〞这是他定下的入门规矩,先得圈几部书.圈书就是现在所说的标点,但符号单纯,只用圈断句.接着又指点一句:〝可以先从‘列传’圈起.〞父亲和老师作出这个安排,目的在学文,而不在学史.③在我这一代,父命师训固然还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大热天能坚持埋头圈书,其实还是出于《史记》本身的吸引力.要分别了,我去向老师告辞.他抽了一筒水烟,抬眼看了我一下:〝你觉得这部书怎么样?〞对这突然袭击,我毫无准备,只能率直地说:〝我很喜欢读.〞〝为什么?〞〝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这位老师露出一丝微笑,并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他接着说:〝既然喜欢读,还不妨多读读.〞④事隔30年,我列名老九,置身册外.当其时,亲友侧目,门庭罗雀,才又想起这部〝不妨多读读〞的书来.读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我惘然如跌入了时间的空洞.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复返的过程,怎会在2000年前他已写出了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自己当时活生生的心态?⑤过了半个花甲再读《史记》,眼前不能不浮起那位老师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似乎明白了他〝不妨多读读〞的意思,好像是说:〝年轻人,慢慢体会吧.〞这么多年的世道,把我的思路导入了对《史记》新的反应——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⑥这种体会却又引出了一个难解的困惑.2000年的时间丢到哪里去了呢?我似乎见到了一个时间的空洞.我在〝喜读〞这部书的感情里,插入了一种〝惶悚〞的心理.如果真的是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乃见清士——这不是一个令人心寒的世界么?我生来是个软心人,盼望着在时间的推移中世界是会越来越好的.如果时间真是有空洞,人不能在时间过程中不断进步,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⑦又过了30年.我已入耄耋之龄.在写这篇〝说史记〞的短文时,突然发现我连太史公的生卒年代都不知道.查了一些工具书,对太史公哪年去世都用〝?〞号,存疑不写.后来我在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3321页注16下找到《集解》①说:〝案:卫宏《汉书旧仪注》曰:‘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古代施宫刑的牢狱).有怨言,下狱死.〞关于太史公保李陵.下蚕室的事,在《报任安书》中言之甚详,也是后世所熟知的.裴骃引卫宏的注,我是第一次读到.似乎是隐约地说,司马迁下蚕室的真实原因是笔下无忌,得罪了皇上,保李陵何至于下蚕室?结果是死在狱中,年月不详.这个下场,历代史书一般是隐讳不提的.⑧太史公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更不会不知道自己的落场.他忍辱偷生写完这部《史记》,最后在自序中还明白写出:〝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在京师的那本是公开的,自然难免被削改.他似已防止这一手而把正本安放在下落不明之处.《索隐》②作者司马贞还故作谜语,引《穆天子传》说名山在〝群玉之山,河平无险,四彻中绳〞之处;又在《述赞》中告诉读者副本是受到篡改的,所以说〝惜哉残缺,非才妄续〞.但是正本究竟何在呢?⑨半夜不寐,似有所悟.我真是个太史公所说的浅见寡闻的俗人.怎么不领会有生无卒的妙笔?太史公的生命早已化入历史.历史本身谁知道它卒于何时?《史记》所述正是这生生不息.难言止境.永不落幕的人世.正是这台上的悲喜啼笑构成了不朽的人类心态.这就是它的正本,也是它的名山.让这台戏演下去吧,留个问号给它的结束不是更恰当.更好些么?⑩〝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这是60多年前老师临别时的话,不寐之夜又在耳边叮咛.时乎,时乎,怎样分辨今昔呢?注释:①《集解》:南朝裴骃注释《史记》的著作.②《索隐》:唐代司马贞注释《史记》的著作,《述赞》是其中的一篇.15.文章第1段既写满地的书,又写心头的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16.文章第3段和第10段前后两次出现〝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这句话,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6分)17.文章第3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第5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这前后两次出现的相似性的话语,所指与含义有何不同?请作阐述.(6分)18.综观全文,概括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历史观.(6分)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19.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找出来并阐述理由.(4分)20.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出分析.(4分)五.文言文翻译(20分)2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22.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2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2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弥而见义远.25.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六.表达与交流:(20分)26.二千多年前的汨罗江畔,春天的太阳挂在蓝天上,一派春光明媚.可是屈原感觉不到这些,他边走边吟……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描写屈原此时的所思所想,所行所为,字数200字左右.《_lt;史记_gt;选读》第四专题试题答题卷班级: 姓名: 得分:一.(选择题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三.(22分)15.文章第1段既写满地的书,又写心头的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16.文章第3段和第10段前后两次出现〝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这句话,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6分)17.这前后两次出现的相似性的话语,所指与含义有何不同?请作阐述.(6分)18.综观全文,概括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历史观.(6分)四.(8分)19.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找出来并阐述理由.(4分)20.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出分析.(4分)五.文言文翻译(20分)2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22.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2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2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弥而见义远.25.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六.表达与交流 (200字左右)(20分)《_lt;史记_gt;选读》第四专题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答案 C CB B B ACD B A A BA C11.A 让:谦让12.B B.两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A.〝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C.〝其〞,人称代词,自己的;副词,表期望语气.D.〝以〞,连词,因为;介词,把. 13.A A.其中:文中为两个单音词,他的第二个;今为双音词,那里面. B.横行:行动蛮横,倚仗势力做坏事. C.操行:举止行为,品行. D.发愤:下定决心努力.14.C C项:〝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参考译文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开了.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齐就饿死在首阳山.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到底怎么样呢?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将人的肝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他聚集党徒几千人,到处横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如果说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违法乱纪的人,却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财产富裕,子孙也不断绝.有的人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小道捷径,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努力去做,可是他们却要横遭灾祸,这样的例子多得没法数了.我对此十分疑惑,如果说这便是所谓的天道,那天道究竟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孔子说过,〝道德见解不同是难以共同谋划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所以他又说,〝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显露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 15.(4分)两者对比,表明作者钟爱《史记》,有久藏心里的话要说,引出下文.(对比2分,引出下文,2分)16.(6分)第一次只是老师的嘱咐,第二次已经融入了作者的感悟,成为作者的自我告诫.(各3分)17.(6分)第一次说〝文中有我〞,其中〝我〞指司马迁,读者阅读时无不感到司马迁在写他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化入了多种多样的历史人物,把他们写活了.(3分,仅指出〝我〞指司马迁,给1分)第二次说〝文中有我〞,其中〝我〞指读者,意思是说一个读者在命运坎坷之际读《史记》,会和书中人物.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以至于觉得两千年前司马迁竟然写出了读者当时活生生的心态.(3分,仅指出〝我〞指读者给1分)18.(6分)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复返的过程,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人世生生不息.难言止境.历史的舞台永不落幕.(所谓历史观指作者对历史的看法,注意答案的全面性,否则酌情扣分.)19.(4分)怨,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和屈原的内心情思.20.(4分)首句不仅是写流水,更是一种比喻:屈原的心中之怨恨,正像沅湘之水,永远无穷无尽.下两句借景进一步突出屈原的悲剧命运,深秋时节,薄暮时分,萧萧秋风吹得大片枫树林飒飒作响,令人更觉得凄凉悲怆,伤情无限.作者借眼前之景抒写了对屈原命运的同情,情景交融.2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22.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2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2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弥而见义远. 其语言简约精炼,其内容却托意深微,其情志高洁,其品行廉正,其文句虽写的是细小事物,而其意旨却极其宏大博深,其所举的虽然都是眼前习见的事例,而所寄托的意义却极其深远.25.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要改变,但屈原不肯给他.。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管仲列传演练 Word版含解析推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管仲列传演练 Word版含解析推荐

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合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C.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欺负,占便宜D.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解析:选D。

游:交际,交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C.仓廪实而.知礼节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D.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解析:选C。

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A.介词,替;B.介词,表被动;D.代词,他。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B.通货..积财,富国强兵C.吾尝三战三走.D.岂以为周道衰微..解析:选D。

A.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

B.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C.古义: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富.国强.兵B.然孔子小.之C.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D.贵.轻重解析:选A。

A.使动,使……富、使……强;B.意动,以……为小;C.意动,以……为羞、以……为耻;D.意动,以……为贵。

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B.管仲囚焉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D.管仲既任政相齐解析:选C。

A、B、D三项都是被动句,C项为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解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合 B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C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欺:欺负,占便宜 D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 解析:选D 。

游:交际,交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思垂空文以自见.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解析:选B 。

B.介词,表被动/动词,“显露”。

A.介词,“替”;C.连词,表转折,“可是”;D.语气助词,不译。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B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C .吾尝三战三走.D .岂以为周道衰微..解析:选D 。

A.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

B.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C.古义: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富.国强.兵 B .然孔子小.之 C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D .贵.轻重 解析:选A 。

A.使动,使……富、使……强;B.意动,以……为小;C.意动,以……为羞、以……为耻;D.意动,以……为贵。

5.与“管仲既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吾幽囚受辱B.岂管仲之谓乎C.管仲之谋也D.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解析:选A。

A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B项,宾语前置句;C项,判断句;D项,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管仲列传(含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管仲列传(含答案)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论卑.而易行卑:卑微B.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纠正解析A项,卑:平易。

答案 A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B.鲍叔知.其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C.诸侯由是归.齐视死忽如归.D.上服度.则六亲固物换星移几度.秋解析均为表被动。

B分别为知道/知识;C分别为归顺/回家;D分别为制度/量词,次,回。

答案 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然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国无主,其.能久乎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与.虎谋皮解析D项,均为介词,和。

A介词,把/动词,认为;B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 )(3分)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岂以为..周道衰微C.仓廪实而知礼节..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解析“穷困”在句中指处境困窘。

答案 A.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解析A项为使动用法,其余三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 A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岂管仲之谓乎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⑦甚矣,汝之不惠⑧求人可使报秦也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⑩刘备,天下枭雄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解析①③⑤宾语前置句/②④被动句/⑥⑩判断句/⑦主谓倒装句/⑧⑨定语后置句。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还大自然以蓝天青山碧水是所有环保人士的共同心声,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分子的肆意破坏,却日益加剧着环境的污染。

B.战士们正趴在战壕沿上,紧握着钢枪,虎视眈眈地望着敌营。

C.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坏事,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D.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

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上了大学,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加紧学习。

”2,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人,这世界上最具灵性的动物,也离不开水的滋润。

,让人具有水一般的不屈的性格。

巍峨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波涛,而汹涌的波涛却摧不折人类精神鼓起的风帆,,我也看到了人类所具有的水一般的不屈的性格。

①水渗入了人的灵魂,合成人的血肉之驱,②水在合成人血肉之驱的同时,也渗入了人的灵魂,③在大海的背景下,我听见了海明威崇拜的那位老人的呐喊,④听吧,在大海的背景下海明威崇拜的那位老人在呐喊,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

年九岁,失母。

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

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

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

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肃宗诏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

香后告休,及归京师。

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左右莫不改观。

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尝独止宿台上,昼夜不离省闼。

帝闻善之。

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

郡旧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收谷岁数千斛。

香日:“《田令》商者不农”,《王制》‘仕者不耕’,伐冰①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

”乃悉以赋人,课令耕种,时被水年饥.及分奉禄及所得赏赐班赡贫者。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附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附答案)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论卑.而易行卑:卑微B.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纠正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B.鲍叔知其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C.诸侯由是归齐视死忽如归D.上服度则六亲固物换星移几度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然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国无主,其能久乎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与虎谋皮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岂以为周道衰微C.仓廪实而知礼节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岂管仲之谓乎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⑦甚矣,汝之不惠⑧求人可使报秦也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⑩刘备,天下枭雄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7.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的民本思想的一组是()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D .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以为言 鲍叔不以我为贪B .孔子小之 夫晋,何厌之有C .鲍叔知其贤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D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论卑.而易行卑:卑微B.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纠正%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B.鲍叔知其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C.诸侯由是归齐视死忽如归D.上服度则六亲固物换星移几度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然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国无主,其能久乎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与虎谋皮%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岂以为周道衰微C.仓廪实而知礼节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岂管仲之谓乎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⑦甚矣,汝之不惠⑧求人可使报秦也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⑩刘备,天下枭雄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7.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的民本思想的一组是()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④⑤ D.③④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修建.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D.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俗之所否,因而去之C.鲍叔不以我为愚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12.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A.若属皆且为所虏B.公子纠死,管仲囚焉C.管仲既用,任政于齐D.分财利多自与)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使……会集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C.公子纠败,召忽死之死:为……死D.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信:相信!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1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欺负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一匡天下匡:匡正D.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为言言:怨言B.管仲囚焉囚:被囚禁C.吾尝三战三走走:战败逃跑D.故论卑而易行易:容易1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政治才能的一组是【】①少时常与鲍叔游,鲍叔知其贤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③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④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⑤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站,齐人不以为侈⑥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⑥$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年轻时经常和鲍叔交往,他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毫无怨言,因为鲍叔知道管仲贤能。

B.管仲在齐国执政后,能与百姓同好恶,能处理好事情的轻重缓急,终于使齐国富庶而军事力量强大。

C.管仲懂得给予是为了取得的道理,并以此来治理国家,所以他能够把齐国治理好。

`D.管仲获得的财富可以与诸侯相比,但齐国人并不认为他奢侈,而作者却认为他是奢侈的。

19.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①鲍叔知其贤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③鲍叔遂进管仲、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⑤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2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

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原因是鲍叔知道管仲家穷。

B.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管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这都是鲍叔知贤、荐贤、让贤的结果,说鲍叔是最大的功臣一点都不为过。

C.在常人看来,管仲无德、无才又贪心,但鲍叔独具慧眼,他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D.本文虽选自《管仲列传》,但并没有把主要笔墨放在写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给他财物接济,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

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的政绩。

D.文末引用“孔子小之”之类的话,侧面表达了司马迁对管仲的不满。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6)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管仲列传》参考答案1、解析A项,卑:平易。

答案A2、解析均为表被动。

B分别为知道/知识;C分别为归顺/回家;D分别为制度/量词,次,回。

答案A3、解析D项,均为介词,和。

A介词,把/动词,认为;B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答案D4、解析“穷困”在句中指处境困窘。

答案A5、解析A项为使动用法,其余三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A6、解析①③⑤宾语前置句/②④被动句/⑥⑩判断句⑦主谓倒装⑧⑨定语后置。

答案B7、解析①政绩才干;③管仲政治策略的影响;⑥引古人话对管仲的评价;②④⑤管仲的民本思想。

答案C8.答案D[D项后文“政”为“政令”之义,故“修”不能解释为“修建”,可解释为“修复、修治”。

]9.答案D[A项介词,把/动词,认为;B项第三人称代词,他/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 项第三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D项副词,于是,就。

]10.答案A[A项为使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意动用法。

]11.答案C[C项“愚”,古今意义相同,均为“愚笨”。

A项“穷困”,古义为“困厄,处境艰难”;今义为“生活困难,贫穷”。

B项,“因而”,古义为两个词,“因”指“趁机”,“而”指“就”;今义为“表结果的连词”。

D项“不肖”,古义为“没有才能”;今义为“品行不好”。

]12.答案D[D项为宾语前置句。

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13.答案D[信:使……守信用。

]14.答案C[C项“以”,都是介词,一为“凭借”,一为“因为”。

A项“为”,都是介词,替。

B项“见”,都是介词,被。

D项“而”,都是连词,就。

]15.解析欺:占便宜。

答案A16.解析言:说答案A17.解析①④⑤与政治才能无关答案B18.解析作者并不认为管仲奢侈答案D19、解析④是能知人的结果,⑤是通过管仲的话写出鲍叔知人。

答案A20、解析以鲍叔牙衬托管仲的贤能,管仲之“贤”已经掩盖了他身上所有的缺点。

答案D 21.答案D[D项司马迁引用孔子的话,不是表达对管仲的不满,从后面评语“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看出,其实是对管仲的肯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