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计时方法

合集下载

古代计时方式

古代计时方式

古代计时方式
古代的计时方式主要包括地支计时法、晨钟暮鼓、立竿测影、日晷、箭漏等。

地支计时法是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每一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晨钟暮鼓是古代城市实行宵禁,定时开关城门,早晨开城门时会敲钟,晚上关城门的时候会击鼓,叫净街鼓。

鼓响了之后,在城内、城外的人都要及时回家,否则城门一关就回不了家了。

立竿测影是古人用一根杆子直立在地上,来观测太阳光下投射的杆影,根据杆影的长短区分白天的不同时刻,是最原始的计时方式。

日晷也称“日规”,是人类较早使用的计时仪器之一,由晷针(表)和晷盘(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确定时刻。

有地平式日晷和赤道式日晷。

设计得比立竿测影更为准确合理,但阴天和晚上便不能使用。

箭漏是滴漏计时工具的一种,在我国古代应用十分广泛。

水流流出或流入壶中时,带有刻度的箭杆会相应下沉或上升,通过箭杆上的刻度线来指示时刻。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历史学家。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一、日晷日晷是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也是最简单的计时方法之一、它利用太阳的光线来测量时间。

日晷通过一个固定的指针或阴影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太阳的位置对应着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

通过将一个带有刻度的托盘或块放在一个固定的角度上,可以根据太阳光线投射在托盘上的阴影来确定时间。

二、水漏水漏是一种利用水流来测量时间的设备。

它由一个容器和一个小孔组成。

容器中装有水,当水流出小孔时,时间就开始流逝。

水漏通过测量水流出容器的速度来确定时间的流逝。

通过控制容器中的水的量和小孔的大小,可以精确地测量时间。

三、烛光烛光是古代人们常用的计时方法之一、人们通过烛光燃烧的长度来确定时间的流逝。

通过将刻度放在蜡烛上,可以根据蜡烛燃烧的速度和长度来测量时间段。

四、沙漏沙漏是一种由两个玻璃容器和一个细长的颈部连接在一起的装置。

其中一个容器装满了沙子,当它把沙子倒入另一个容器时,时间就开始流逝。

沙漏通过控制沙漏两边容器的大小和颈部宽度,以及沙子的粒度和数量来测量时间。

虽然这些计时方法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被先进的计时设备取代,但它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它们不仅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还反映了人类对时间概念的认知和对时间的重视。

同时,这些计时方法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里程碑,为今天的计时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基础。

总的来说,古代四大计时方法,日晷、水漏、烛光和沙漏,代表了人类对时间的测量和计算的早期尝试。

这些方法不仅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也是文化遗产和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时计时方法

古时计时方法

古时计时方法
古时的计时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其中最初的计时方法是根据日升日落进行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日升日落并不太准确,于是就开始采用更加准确的计时方法。

以下是古时常见的计时方式:
1. 日晷:日晷是古代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

它是一种把太阳的投影映射到刻度上的仪器。

通过观察太阳投下的影子,人们可以确定时间。

2. 水漏:水漏是古代常用的计时工具之一。

它是一种通过水流量来确定时间的仪器。

通过调整水龙头的流量,水漏可以显示出一定的时间。

3. 灯烛:灯烛是古时候照明和计时的主要工具之一。

通过烛芯的燃烧时间来确定时间。

4. 钟表:钟表是古代计时工具的发展成果。

在中国,古代使用的钟表是铜钟和漏刻钟。

在欧洲,机械钟表的发明使得计时更加准确。

总的来说,古代计时方法虽然不如现代计时器那样精准,但它们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分别是日晷、水钟、沙漏和鸟鸣石。

这些计时方法在古代被广泛使用,用于测量时间、指引农事、统计天气并规定法律等方面。

1. 日晷,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定时间的一种计时器,主要使用的设备是一个放置在朝向太阳的台子上的三角尺、瞄准镜等。

2. 水鐘,即把装有一定量的水的容器(如漏斗、蚌壳等)放在高处,等水从下面流出时,就可以根据水位的变化来计算时间。

3. 沙漏,沙漏是使用玻璃或竹子等材料制成的一种计时器,大约由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们发明,其原理是通过沙子的流动来计算一段时间。

4. 鸟鸣石,是一种类似于风铃,将小块的石头用线串在一起挂起来,鸟儿停留或飞过时,石头会碰撞发出声响,按照不同的声响可以判断出不同的时间,这种计时方法在古代日本被广泛地应用于指导田间耕作和民生计划等。

中国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中国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中国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中国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中国古代有多种计算时间的方法,如下:
一、日历方法
1、十二事件分法
中国古代使用十二事件分法来计算时间,这是最常用的计时方法。

它按照太阳的运行,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段,这十事件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顺序排列,每段时间的长短都相等,各占二个小时。

2、六节气分法
六节气是古代中国的计时法,按照这种方法,把一年分为六个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每个节气两个小时,共十二个小时,一天十二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个月二十八天,四等分,每四天一个朔,表示一个月的开始。

二、小时分法
古代中国小时分法主要是把一天分为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分为六十分钟,每分钟分为六十秒,这就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计时方法。

三、四分钟分法
古代中国也有四分钟分法,把一天分为十六个四分钟段,一四分钟段等于一小时,按这种方式每天有十六个小时,被称为一天的“六时”。

四、二十八宿分法
这是古代中国比较少用的计时方法,把一天分为二十八宿,以甲子日为第一宿,每宿二小时,一天共有二十八小时。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古人在计时方面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古人常用的计时方法和工具。

1.水钟(水漏):水钟又称漏壶,是古代常用的计时工具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水从壶中流出的速度来计算时间的流逝。

古人通常使用漏壶来计算较短的时间段,如一刻钟、半个时辰等。

2.钟鼓:钟鼓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它是利用鼓声和钟声来记录时间的流逝。

在古代社会中,钟鼓常被用来表示每天的时辰。

3.日晷: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工具。

古代人利用倾斜的杆和影子的长度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在古代中国,日晷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和时间日程的安排。

4.阴阳历:古代人还使用阴阳历来计算时间。

阴阳历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来制定的,它将一年分成了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特定的天数。

古代人通常使用阴阳历来安排农事活动和节日庆典。

5.沙漏:沙漏是一种利用流动的沙子来计时的工具。

它由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圆锥形容器组成,上面装有细砂。

当沙子从一个容器流到另一个容器时,时间也就过去了。

古代人经常使用沙漏来计量短暂的时间段。

6.钟表:钟表是一种用于测量时间的机械设备。

在古代,钟表主要是利用机械装置来驱动指针的运转,从而指示时间的流逝。

古代的钟表通常由机械师制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7.十二时辰:古代中国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大约等于两个现代小时。

这种方法通常用来表示时间的大致范围,而不是精确的时间。

8.古代算盘:算盘是古代一种计算工具,用来做简单的算术计算。

尽管算盘不能直接测量时间,但它在计时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古代人通常使用算盘来计算时间的分割点,以及表示时间的数量和顺序。

以上是古人常用的一些计时方法和工具。

尽管它们在准确度和精确性上不能与现代的计时工具相比,但它们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组织生活和工作,并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古代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日晷:古人常用的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光投射在刻度上的影子来确定时间的工具。在日晷上标有12个时刻,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光线照射在日晷上的刻度上,根据影子的位置可以确定当前时间。
2.水钟:水钟是一种利用水流计时的工具。古人通常使用一个有孔的器皿,将其悬挂在水槽或水池上,等水从孔中流出后,根据流出的时间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时间长度。
3.钟表:古代的钟表主要是用于寺庙、宫殿等场所的计时工具,一般由铜、铁、木等材料制成。钟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机械装置和发条的动力来使钟表的指针转动,从而显示时间。
4.火漏计时法:这是一种利用油灯的烟柱来计时的方法。在一定的环境中,油灯烟柱的上升速度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以根据烟柱的高度来确定时间长度。
5.沙漏:沙漏是一种利用砂粒流动的速度来计时的工具,通常是两个玻璃或塑料容器通过中间的喉管相连。将沙子装入其中一个容器,翻转沙漏后,沙子开始从一个容器流入另一个容器,经过一定时间后,容器内的沙子全部流完,根据时间确定容器内沙子的多少来计算时间长度。
这些古代的计时方法和工具在今天已经被新的技术所替代,但是它们仍然是了解古代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窗口。

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古代有多种方法用于计算时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1. 日晷:日晷是一种用于测量太阳高度和确定时间的仪器。

通过太阳的投影来确定时间,将阳光投影在刻有小时的刻度上,根据太阳的位置来读取时间。

2. 水漏记时:古代的水钟是用水漏流量的变化来计算时间的。

通过调整漏水的速度和水箱的大小来控制时间的流逝。

3. 流沙钟:流沙钟是一种用流动的细沙来计算时间的仪器。

在一个中空的容器中放入细沙,通过细沙的流动速度来估计时间的流逝。

4. 火演计时:火演是一种用火焰的燃烧时间来计算时间的方法。

通过点燃一根长蜡烛或燃烧一束油灯,根据火焰的燃烧速度来估计时间的流逝。

5. 黄道十二宫:古代的中国和西方常用黄道十二宫来计算时间。

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星座,每个星座代表一个时间段。

这些方法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帮助人们进行时间的测量和计算。

然而,由于不够准确和便捷,这些方法在现代已经被更精确和方便的计时方式所取代。

古代计时放方法

古代计时放方法

古代计时放方法古代的人类不像现代人类那样有便捷的计时工具,但他们也需要了解日月星辰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因此,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方法应运而生。

以下是几种古代计时方法的介绍。

1.水钟计时法:水钟是古代常用的一种计时工具。

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漏斗组成的,从中间连接。

在上面的漏斗里装满了水,当上面的那些注满水时,水开始从下面的一个漏斗流出。

水漏斗的开口越小,水就越慢地流出来,可以用来粗略计时,从而很方便地测量出一定的时间。

2.日晷计时法:日晷也是古代计时工具之一、它通过太阳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整个装置由一个呈水平状态的半球形物体和一根垂直的针组成,阳光洒在上面的半球面上,针所投下的影子就能够测量出时间。

3.火柴计时法:这是一个使用的非常简单的计时方法。

只需一些火柴和一段细线。

将细线尽量拉直,站在阳光下让太阳的光芒洒在上面。

当你的影子刚好落在一根火柴上时,记录下时间。

当你的影子移动了一定的距离时,再用下一根火柴记录时间。

4.沙漏计时法:古代的沙漏其实就是用一个可以倒过来的器皿,在里面装上砂石,通过控制出口的大小,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使砂石从一边流淌到另一边。

在中世纪欧洲,沙漏成为标准的时间计量单位,用于计时饮食、阅读、祷告等活动。

5.酥油灯计时法:藏传佛教中的酥油灯不仅是一种信仰象征,更是古代常用计时工具之一、藏语中这种酥油灯叫“佛灯”,一盏灯可以燃烧数小时。

在一个无人管理的禅房中,佛灯常常用来标志出禅修中不同的时间段。

这些古代计时方法虽然已经过时了,但其背后体现的精神却值得人类世世代代传承。

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加便捷和精确的计时工具,然而这不应该让我们忘记珍惜时间和生命,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天。

古代计时方法大全(很详细)

古代计时方法大全(很详细)

古代计时方法大全(很详细)一、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等。

(3)干支纪年法。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丁卯”指公元1627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二、纪月法。

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1)序数纪月法。

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3)时节纪月法。

时节纪月法有两种:一是各季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称代。

如一月就是孟春,二月就是仲春,三月就是季春。

二是用一些文学化的代称,多以当月有代表性的植物代称。

如“二月”称为“杏月”,“三月”称为“桃月”等。

明、清时期,还有所谓”十二花神“当值各月:正月梅花神寿公主,二月杏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丽娟,五月石榴花神卫氏,六月荷花神西施,七月葵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神徐贤妃(名徐惠),九月菊花神左贵嫔,十月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十一月茶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代农历十月。

三、纪日法。

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古代人类没有现代的钟表和计算机,他们需要依靠天文观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来计算时间。

以下是古代计算时间的几种方法。

一、太阳观测法古代人通过观测太阳的位置和角度来判断时间。

例如,当太阳升起到最高点时,表示是中午;当太阳落山时,表示是傍晚。

他们还可以利用太阳的影子来判断时间,比如在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最短。

二、星辰观测法古代人借助星辰的位置和运动来计算时间。

他们观察星星的位置和亮度变化,来判断季节和时间的流逝。

古代中国的农历就是根据对星象的观测而制定的,用来决定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

三、水漏计时法古代人利用水的流动来计算时间。

他们制作了一种水钟,通过水的流入和流出的速度来判断时间。

古代埃及、中国和希腊等地都有使用水钟的记载。

这种方法虽然不够精确,但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计时方式。

四、沙漏计时法沙漏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工具,由两个连接的玻璃瓶构成,中间有细缝相通。

将沙子放入上面的瓶子,当沙子从上面的瓶子流入下面的瓶子时,时间就过去了。

古代人常用沙漏来计时,尤其是在测量较短时间时非常方便。

五、蜡烛计时法古代人也常用蜡烛来计时。

他们将蜡烛点燃,通过蜡烛燃烧的速度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一般而言,蜡烛燃烧一小时表示时间已过去一小时。

六、地理位置计时法古代人通过观察地理位置的变化来计算时间。

例如,他们可以根据陆地上的植物和动物的变化来判断季节和时间的流逝。

古代人还利用地理位置计算时间的方法之一是观察河流的流速,通过流速的变化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古代人类通过观测天文现象、使用简单工具和观察地理位置等方法来计算时间。

虽然这些方法相对于现代的钟表和计算机来说不够精确,但在古代是他们的主要计时方式。

这些方法反映了古代人类对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也帮助他们适应了自然环境的变化。

古代计时的方式

古代计时的方式

古代计时的方式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化的钟表和秒表,因此他们需要其他的方式来计时。

古代的计时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太阳计时、水钟、沙漏等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古代计时方式。

一、太阳计时太阳计时是古代人们最早使用的计时方式之一。

人们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光影的变化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例如,当太阳升起到最高点时,表示是中午;当太阳落下去时,表示是傍晚。

人们还可以观察太阳的影子长度,以此来估算时间的长短。

太阳计时虽然简单,但需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经验。

二、水钟水钟是古代人们使用水流的变化来计时的一种方式。

水钟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和量来估算时间的长短。

古代的水钟通常由一个大碗和一个小碗组成。

将水倒入大碗,然后水从大碗流入小碗,当小碗装满水后,时间就到了。

水钟的准确性取决于水流的稳定性和控制的精确程度。

三、沙漏沙漏是古代人们使用沙流的变化来计时的一种方式。

沙漏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沙子的流动速度来估算时间的长短。

沙漏通常由两个连接的玻璃或木质容器组成,中间有一个细长的通道。

将沙子倒入其中一个容器,然后让沙子逐渐流入另一个容器,当沙子流完时,时间也就到了。

沙漏的准确性取决于沙子流动的稳定性和控制的精确程度。

四、火漏火漏是古代人们使用火焰燃烧的变化来计时的一种方式。

火漏的原理是通过控制燃料的燃烧速度来估算时间的长短。

古代的火漏通常由一个装满油的容器和一个燃烧的蜡烛或灯组成。

点燃蜡烛或灯后,随着燃料的消耗,火焰逐渐熄灭,当火焰熄灭时,时间也就到了。

火漏的准确性取决于燃烧速度的稳定性和控制的精确程度。

五、鸟鸣鸟鸣是古代人们使用鸟类的叫声来计时的一种方式。

人们观察鸟类的叫声频率和持续时间来估算时间的长短。

例如,某种鸟类每鸣叫一次表示10分钟过去了。

这种方式需要对鸟类的叫声有一定的了解和辨别能力。

六、蜡烛蜡烛是古代人们使用燃烧的蜡烛来计时的一种方式。

人们观察蜡烛燃烧的速度和长度来估算时间的长短。

例如,蜡烛燃烧完一寸表示一小时过去了。

古人计时工具和方法

古人计时工具和方法

古人计时工具和方法
古代的计时工具和方法有:
1. 日晷:日晷是古代最常用的计时工具之一。

它利用太阳的位置和日影的长度来确定时间。

日晷的原理是:设置一个直杆在水平面上,通过日晷的标线和太阳射线的角度变化,可以得出时间的变化。

2. 漏刻:漏刻是一种利用水流量计时的工具。

漏刻的原理是:将水透过一个小孔的速度计算出来,用一个容器去接这个水,然后根据容器中水的容量来估算时间的流逝。

3. 水钟:水钟是利用水的重量和流动速度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水钟的原理是:通过将一定量的水流入容器来推动一块浮子,等到浮子到达设定刻度时即为计时结束。

4. 等时蜡烛:等时蜡烛是利用蜡烛燃烧的时间来计时的方法。

等时蜡烛的原理是:将一根蜡烛分成相等的部分,然后将每一部分点燃,这样燃烧完全蜡烛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来。

5. 黄纸时图:黄纸时图是一种利用月相变化来计算时间的方法。

黄纸时图的原理是:将月相变化记录在黄纸上,通过黄纸时图可以测算月相变化的时间及节气变化的日期。

6. 动物骨骼:在古代,人们还用动物的骨骼来计算时间。

通过对鸟群和昆虫群的迁徙、繁殖期以及动物骨骼中年轮的形成情况等来测算时间。

中国古代计时法

中国古代计时法

中国古代有多种计时方法,以下列举其中几种:
1.地支计时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并以十二
地支命名,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
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每个时辰相当
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1点,
依此类推。

2.十二时段计时法: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
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
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呋、晡时、日入、
黄昏、人定。

夜半相当于子时,即23点至1点,以此
类推。

3.更点计时法:这种计时法专用于夜间计时,古人把一夜
分为五个时辰,一个时辰即一更,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
个小时。

一更是晚上7点至9点,二更是9点至11点,
以此类推。

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一“更”划分
为五个“点”。

4.漏刻:漏刻是指漏壶和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组合成的计
时工具。

漏刻的发明年代已不可考,据史书记载,西周
时就已经出现了漏刻。

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
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的工具。

相比起强烈依靠太阳的日晷等工具,漏刻的限制更少,
故而应用更为广泛。

5.钟表:虽然我国古代有自己的计时方法,但钟表这种计
时工具也是存在的。

我国古代的钟表主要有机械钟,如东汉时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北宋时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都运用了擒纵机构。

以上是中国古代的一些计时方法,这些计时方法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参考。

古时计时方法

古时计时方法

古时计时方法
古代人类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地计时呢?以下是一些古时计时方法:
1. 日晷: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线来确定时间的仪器。

古代人类用
竖直放置的柱子或石头,根据太阳的位置和投射的影子来确定时间。

2. 水钟:水钟是一种利用水流的流速来计时的仪器。

古代人类用陶
罐或漏斗等容器,让水从一个容器流到另一个容器,根据水流的速度来确定时间。

3. 沙漏:沙漏是一种利用颗粒物质下落的速度来计时的仪器。

古代
人类用两个玻璃瓶或者竹管,中间用细沙隔开,将细沙倒入其中一个瓶子或管子中,让其流入另一个瓶子或管子中,根据细沙下落的速度来确定时间。

4. 钟馗:钟馗是一种利用火烧香烟的上升速度来计时的仪器。

古代
人类用一根竹简或木棒,上面放置着一个小碗,将香烟点燃放入碗中,根据香烟上升的速度来确定时间。

这些古时计时方法虽然简单粗糙,但是在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准确度,为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现代人类虽然拥有了精密的钟
表,但是这些古时计时方法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传承。

古代计时的方法

古代计时的方法

古代计时的方法
一、日晷,它主要利用太阳照射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和方向来测量时间。

日晷最小的计量单位是十五分钟,也就是一刻钟。

要注意,日晷是利用太阳来测量时间的,如果没有太阳,那么就不能测量时间了。

二、漏刻。

为了改进日晷的缺点,人们发明了漏刻。

它的原理是用一个带小孔铜壶,然后往里边加水,让水从小孔钟匀速往外流出,由此确定时间。

这种方法比上一种简单许多,而且计量的时间和范围也不再受到局限。

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点——水流速度与水位高低息息相关。

水位高的时候,水流速度快,反之。

这使得时间的精准度有些许偏差。

为了矫正这一问题,张衡对漏刻进行了一番改良,将其设置成了二级漏壶。

也就是用两个带孔的小水壶,水位高的水流到下一个水壶时,就会变成水位低的水壶。

如此,便缓冲了时间差,增加了时间的精确度。

后来,人们根据这种方法先后发明了四级漏壶和多级漏壶。

三、燃香。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短暂计时。

计时的时候,对香烟有特殊要求:香烟木料燃烧速度均匀,内嵌今属珠。

每当到了一定时间的时候,金属注就会掉落,以此来提醒人们时间的多少。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古人计时主要使用了以下方法和工具:
1. 阴阳历法:古人使用了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来计算时间。

太阳日是以太阳从一天的最高点到下一个最高点的时间为单位,太阳年是以太阳从一个春分到下一个春分的时间为单位;月亮月是以从一个新月到下一个新月的时间为单位。

2. 水漏和砂漏:使用水漏和砂漏来计时是古代常见的方法。

水漏通过水从容器中流出的速度来计时,容器内的刻度表示时间的流逝。

砂漏则是利用砂子从一个玻璃容器的一个部分流到另一个部分的时间来计时。

3. 日晷:日晷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计算时间的工具。

它通常由一个垂直的杆和一个水平的观测板组成。

太阳的光线会投射到观测板上的刻度上,观察太阳的位置可以判断时间的流逝。

4. 火漆计时:古代使用火漆计时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将火漆点燃并开始计时,通过观察火漆的燃烧速度来计算时间。

除了以上的方法和工具,古代也使用了一些基于自然现象的计时方法,如观察星星的运行、借助鸟鸣的频率等。

虽然这些方法和工具在精确度上不能与现代的计时方法相比,但在当时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

古代人常见的计时方法

古代人常见的计时方法

古代人常见的计时方法
在古代,人们常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时。

以下是一些古代常见的计时方法:
1.日晷:日晷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工具,利用太阳的光线投射来显示时间。

通过太阳的位置和阴影的角度,可以确定时间的大致范围。

2.水钟:水钟是一种利用水流来测量时间的装置。

通常使用一个容器装满水,然后通过一个小孔或管道让水以固定速率流出。

当水流完或水位到达特定标记时,就表示经过了一定的时间。

3.漏壶:漏壶是一种利用流体流动来计时的工具。

漏壶通常由一个装满水的容器和一个底部小孔组成。

当水逐渐流出时,可以根据流出的速率和容器的容量来推算时间的流逝。

4.香炉:在古代,人们有时会使用香炉来计时。

他们点燃一根香,并根据香燃烧的速度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通常香花或香杆被分成等长的段落,每段表示一定的时间。

5.沙漏:沙漏是一种装有沙子的玻璃器皿,通常有两个上下连接的圆锥形容器。

将沙子放在上部容器,当沙子从上部到下部完全流过时,时间就过去了一段固定的时长。

6.钟鼓:古代宫廷和庙宇常常使用钟鼓来报时。

钟是使用机械装置蓄力,通过撞击钟体产生声音来表示特定的时间间隔。

鼓则是通过敲击鼓面来产生节奏。

根据钟鼓的声音和次数,人们可以判断时间的流逝。

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

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

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
一般来说,古代计时方法最常见的如下: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大概是古代大多数人的计时方法。

2、漏刻,这种计时工具,是由一个漏壶和标有时间刻度的尺子组成,不仅仅用于古代,
还被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等文明的古国家使用
3、说到香,你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说到一炷香的时间,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


部分比赛往往用一炷香来计时,所以烧香也是古人常用的计时方法
4、说起打更来,相信大家都见过更夫经常出现在影视剧里,古人也有“子夜”之说。

守夜人也是古人夜间计时的重要方法。

白天太阳在西边升起和落下来估计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特定称谓计时法古代人们根据寒暑的变化现象,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不同的时段。

比如春季就分为孟春、仲春、季春。

孟春就是初春或早春,仲春就是春天中间的一段时间,季春就是暮春或晚春。

夏秋冬三个季节同样如此。

古人还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月,称为晦、朔、弦、望。

晦就是月终;朔是初一;弦分上弦(就是每月的初七、初八)下弦(每月二十四、二十五);望就是十五。

古代人们又根据日夜的轮换,把一天分为若干时段。

比如按照太阳的出没,分为日出、日中、日入。

日出也称为旦、早、朝、晨;日入称为夕、暮、晚、昏,也称为日夕。

古时候人们每日两餐,早饭在日出以后,称为“食时”;晚饭在日入以前,称为“哺时”(现在还有不少地方保持这一日两餐的习惯和传统)。

日入以后先是“<a name=baidusnap0></a>黄昏</B>”,然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即半夜)。

接着是“鸡鸣”,也称为“昧旦”或“昧爽”,就是天将明的时候。

鸡鸣以后是“平旦”,也称为“平明”,是指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二、十二地支计时法到西汉时期,人们便开始把一昼夜的名称固定下来,分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哺时、日入、黄昏</B>、人定十二个时辰,并且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标明,又以十二生肖作代。

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
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比如,夜半就是子时,是现在的二十三点到一点,所以古书上把这个时辰称为“子夜”。

午时是从中午十一点到十三点,也叫“日中”。

古书上常有“点卯”的记载,点卯就是在卯时(即现在的五点到七点)上班报到。

三、五更计时法古人把一夜分成五更,每更两个小时,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五更”,如李煜的“罗衾不耐五更寒”中的“五更”即此。

夜半就是子时,是现在的二十三点到一点,所以古书上把这个时辰称为“子夜”,当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就用“子夜”作了自己一部长篇小说的书名。

全夜为五个更,第三更便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因此又有“晨钟暮鼓”之说。

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击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

(沙溪历史上有更楼桥,现在还有唯一的更楼遗址,都可以为此作旁证。

)四、时、刻、字、秒、忽计时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

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

关于“字”,下面还将讲到。

“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

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淡忘,而“小时”则沿用至今。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Gui第三声)”。

古代有一种测定时间的仪器叫做“日晷”,它是由一只斜放的有刻度的巨大“表盘”和位于“表盘”中心的一根垂直竖立“表针”组成,是以太阳移动,“表针”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的。

日晷在北京故宫里可以见到。

二是“漏”。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

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

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

注意,这个“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

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秒指细小的芒。

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
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秒指极短时间,忽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