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高三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供给侧改革

高考政治供给侧改革

高考政治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作为今年高考中的重点热点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应该从多个角度对供给侧改革加以分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高考政治供给侧改革,仅供大家参考!高考政治供给侧改革知识点1、从价值规律的角度,供给侧改革就是企业要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实现“商品——货币”成功飞跃,为社会提供有效供给,供需实现统一。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需要准确预测市场,更需要不断创新。

2、实现有效供给,需要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需要降低成本,生产具有较高性价比的商品,寻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这个结合点需要企业努力降低成本,也需要社会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如降低资金成本(完善金融市场),降低税率(国外奢侈品比国内市场价格低至50%重要原因)3、生产决定消费是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供需错配,错在供,即生产。

居民跑的国外抢购,说明国内生产没有提供合适的消费对象,没有创造消费动力。

因此,发展生产(发展生产力),需要改革(供给侧改革),需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通过生产的改革,实现有效供给。

4、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的主体,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承担者。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需要正确的战略决策(对市场准确预测),需要创新、技术进步、科学管理。

生产性价比高的商品,也需要创新、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来降低成本。

5、劳动力是供给侧改革的四大要素之一。

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力资本),是实现有效供给的必要条件。

通过高等教育、职业培训、企业人才管理,劳动者自身努力,解决劳动力质的问题。

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并发展服务业,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建立全社会的保障体系,解决劳动力量的供给。

6、银行与证券市场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企业融资创造更便捷的渠道,更低成本的资本。

银行要发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的作用。

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借助直接融资,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考点.doc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考点.doc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考点公共基础知识考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考点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相关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考点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问题?满足需求是最终目的。

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现今,产品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企业家决不能自豪于曾经辉煌的产品和服务,一定要勇立于产品创新的潮头。

提高质量是主攻方向。

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我们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

深化改革是根本途径。

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大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大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大全第一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大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实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原因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等因素,使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挑战。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

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然而传统经济疲态显露,产能过剩却无法满足需求。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

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

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此外,中国的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的需求。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总供给AS进入第三阶段,趋向饱和,继续增加总需求AD即进行需求侧的改革已经无法使得总产出继续上升,只会使得物价上升。

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使社会总供给AS向右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继续增加,且物价水平得以稳定。

2016年高考政治必考热点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述

2016年高考政治必考热点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述

2016年高考政治必考热点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述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概念提出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

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

2.改革背景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

“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

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3.存在问题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问题。

4.改革实质4.1供给方式供给侧改革实质上就是改革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也就是改革公共政策的产生、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方式,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说到底,供给侧改革,就是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来规范政府的权力。

离开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谈供给侧改革,以有形之手抑制无形之手,不仅不会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也会损害已有的市场化改革成果。

4.2供给结构从中国中央政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供给体系的供给效率和质量”等明确表示看,供给侧改革就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市场所需供给约束为标准的政府改革。

从供给侧改革的阶段性任务看,无论是削平市场准入门槛、真正实现国民待遇均等化,还是降低垄断程度、放松行政管制,也无论是降低融资成本、减税让利民众,还是减少对土地、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限制,实际上都是政府改革的内容。

2016年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投资—为生产提供资本要素
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 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宏观政策 要稳。 银行:民营企业涉足商业银行领域。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平等竞争。 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降低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服务 多次降息降准 需求 供给
财政税收
• 财政三作用
• 减税、营改增(少收放活),加大财政赤 字
• 关于拉弗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 系的形象描述 B.拉弗曲线表明,税率越高,政府征得的税收收入 越多 C.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是,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 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D.拉弗曲线提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区”,要注 意涵养税源
• “微笑曲线”表明:在产品的国际分工链条中, 从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制造,到加工组装、 营销等不同的环节,所获得的利润率不同。其 原因在于各个环节的技术含量不同,“微笑曲 线”启示我们
A.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 B.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 府的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 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 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 市场:价格-供求-竞争、基础:市场秩序、市场 体系 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简政放权、公共产品公 共服务
经济增长可用以下函数式表示
Y=F(K,L,A,R……)
公式表明,国内生产总值(Y)的大小取决于资本 (K)、劳动力(L)、技术(A)、土地和其他自然资 源(R)等生产要素投入的水平。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 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需要加大投入比 重的要素是 A.K B.L C.A D.R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高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高三)

供给侧改革专题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供给侧——供给方面,即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

需求侧——需求方面,即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理解: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联的两个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有效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扩大总需求。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以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在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就要在适度扩大的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效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等) 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六点①有利于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②有利于改善供给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求平衡。

④有利于创造新供给,增加新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⑤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⑥有利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推进“三去一降一补”(1)是什么A.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B.扩大有效供给(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C.化解房地产库存(去库存)【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D.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降成本(降成本)【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E.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去杠杆)。

高三政治热点专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三政治热点专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热点专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概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其中,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

这就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行动,为新常态下“怎么干”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今年高考命题的重要背景。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五大政策支柱为依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努力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热点提要】1、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要做到“十个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去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提“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李克强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今年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将这项改革形容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是“衣领子”、“牛鼻子”,后来又提出要“加法、减法一起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资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资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学习资料(2016年5月)从两个方面看:一、概念的阐释;二、中央的要求。

一、概念的阐释(一)正确认知——供给侧: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学经济学只要掌握两件事,一个叫供给,一个叫需求。

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都以供给和需求作为一般性研究分析的逻辑起点。

简言之,供给就是出售、需求就是购买。

供给与需求,实质上就是一个卖方与买方的问题。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其包含2个条件:生产者有出售愿望和供应能力。

(与供给相对的“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也包含2个条件:消费者有消费欲望和购买能力。

(从当前现状来看,供给方面愿望没问题、但能力有问题,需求方面能力没问题、但欲望有问题)“侧”,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侧重”于某一个“侧面”。

因此,“供给侧”就是与“需求侧”相对的一个专业术语。

两者的区别在于:以往我们所做的工作多半是加强需求侧管理,重点从结果出发,着眼于保持经济短期内的稳定增长,通过合理调控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熨平”经济周期性的波动;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则更多是突出供给侧管理,重点从源头入手,着眼于实现经济中长期的潜在增长,通过科学配置劳动力、土地、资本、科技“四大要素”(也有学者把制度列为第五要素),“弥补”经济结构性的缺陷。

——结构性:简言之,就是经济运行的构成性特征。

结构性问题,是中长期形成供需错位、脱节、失衡的根本原因。

我国新常态下面临的矛盾,面子上是速度问题、里子上是结构问题。

这些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增长动力结构、要素投入结构、能耗排放结构、收入分配结构6个方面。

产业结构问题:一产业仍较粗放,抗风险能力差;二产业传统“三高一低”(即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附加)比重偏大,创新能力不强,处于价值链低端;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发达国家70-80%,中国50-60%,且房地产是拉动主要力量之一)。

供给侧改革高考知识点

供给侧改革高考知识点

供给侧改革高考知识点高考知识点:供给侧改革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供给侧改革成为了中国经济的热门话题。

作为高考知识点,供给侧改革涉及到了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理解和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供给侧改革的概念和目标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改革供给结构来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经济质量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目标是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生产和创新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动因(1)过去经济增长模式下的问题: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的供给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在长期内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可持续发展形成威胁。

(2)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供给侧结构成为推动经济创新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要求。

3.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1)降低生产成本:包括推动减税降费、简化行政审批、优化企业服务等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2)提升供给质量: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的转变。

(3)加强产能优化: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调整供给结构,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4. 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和影响(1)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中国经济能够在新的发展阶段保持增长,并提升全球经济竞争力。

(2)促进科技创新能力:供给侧改革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改善民生福祉: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满足人民对于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5. 供给侧改革的挑战和问题(1)体制机制改革:供给侧改革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政企关系、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关系等问题。

(2)结构性失业风险:供给侧改革可能会导致某些产业的萎缩,进而带来一定的结构性失业风险,需要通过转岗、培训等政策措施来应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改革供给方面的体制机制、调整供求关系,从而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品质和效率,稳定经济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改革模式。

本文将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总结和理解。

一、背景和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常态为背景提出的。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结构性矛盾突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供给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增强经济的发展动力。

二、主要特点1. 以需求为导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调整供给结构的重点放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创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2. 以市场为主导。

改革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打破垄断,加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3. 改革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采取创新的手段和方法,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打破体制机制藩篱,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三、主要内容和措施1. 减少病态竞争。

通过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出售不良资产等措施,减少企业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2. 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通过减税降费、简化审批流程等措施,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 推进转型升级。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

4. 促进创新创业。

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支持,推动创新创业活动,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能力。

5. 扩大开放。

通过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等措施,促进国内外市场和资源的有机衔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四、实施效果和启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降低企业成本、推动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创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一些地方和企业存在改革阻力,制度体制改革滞后等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解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解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1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年级:姓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热点背景】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之前中国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

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高层密集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要让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给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

206年以来,我们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行业供求关系发生积极变化,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我们的经济导向对国际宏观经济政策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充分表明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经受了实践检验,符合实际、富有远见。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

解决这些失衡,仍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定政策。

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始终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通过去除没有需求的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是指通过供给侧的结构和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总体供给水平的一项全面深化。

它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来增加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

供给侧结构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的重大,对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破除制约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障碍,减少政府干预,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措施,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

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提高经济组织效率。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程中要实现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多元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并逐步实现国有资本的市场化配置。

三是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提升经济发展新动能。

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创新政策环境等方式,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

四是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

通过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稳定外商投资环境等措施,吸引更多外资,加速技术进步和创新。

五是加强人力资本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和能力,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总体而言,供给侧结构性以供给侧为重点,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从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来提高需求的适应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首先,它是一种持续的、长期的过程。

供给侧结构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

其次,它注重“结构性”。

传统的供给侧往往是对数量的,而供给侧结构性则更加注重质量和结构的。

第三,它强调市场的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

供给侧结构性要实现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

这就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它强调创新驱动和开放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要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动能,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升级。

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的结构性是指通过调整供给侧资源配置和优化供给侧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潜力的措施。

这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供给侧结构性的内容和目标。

供给侧结构性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去产能:去产能是指通过市场化手段,减少过剩产能,实现市场供求平衡。

过去几年,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特别是钢铁和煤炭行业。

去产能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淘汰落后、无效和无盈利能力的企业,推动行业良性竞争和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去库存:去库存是指通过减少存货和清理无效资产,消化过剩库存,提高资本利用率。

过去几年,中国面临着因投资过剩和需求不足导致的庞大库存问题。

去库存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加大库存调控力度,推动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

三、去杠杆:去杠杆是指通过降低杠杆率,缓解债务风险,减少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增长过快,债务风险逐渐积累。

去杠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加强债务监管和处置,降低债务风险,提高企业和政府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四、降成本:降成本是指通过降低企业用工、融资等成本,改善企业营商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

过去几年,中国企业面临着用能、用地、用工成本上升的问题,拖累了企业发展。

降成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减税降费、简化行政审批和减少企业负担等举措,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供给侧结构性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改善供给侧结构,提高生产要素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这是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

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减少无效和低附加值产能,加大高技术产业和创新驱动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增强市场活力:通过加大市场竞争,推动资源在供需双方更自由、更充分地流动,增强市场活力和动力。

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2)

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2)

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2)(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

(8分)(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

(8分)(1)简政放权,激发企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创业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供给。

(8分)(2)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分)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分)19.(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

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

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2017年11月10日,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

(10分)(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

(9分)(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理大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理大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理大全一、动因1.经济增速放缓2.供给过剩和需求疲软3.资源瓶颈和环境问题4.企业效益下降5.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失衡二、内容1.减税降费2.简政放权3.优化产能布局4.加强创新能力5.扩大内需6.提高劳动者素质7.深化金融8.加强环境保护三、举措1.减税降费(1)降低企业税负,减少企业成本(2)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3)完善消费税制度,调整税负结构2.简政放权(1)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降低企业办事成本(2)推进政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和监督(3)扩大市场准入,鼓励竞争和创新3.优化产能布局(1)推进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2)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3)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4.加强创新能力(1)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2)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结合(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创新人才供给能力5.扩大内需(1)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保障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需求,拉动居民消费(2)促进农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3)鼓励居民购买创新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6.提高劳动者素质(1)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竞争力(2)就业制度,推动灵活就业和创业(3)鼓励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加高技能人才供给7.深化金融(1)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2)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3)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直接融资8.加强环境保护(1)加大对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入(2)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政策(3)推动绿色生产和低碳发展四、效果1.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3.增强经济增长潜力4.减少过剩产能和资源浪费5.提高企业效益和国际竞争力6.促进创新创业和就业增长7.改善环境质量和民生福祉五、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力度和节奏不足2.利益格局和利益链条的阻力3.反腐倡廉和风险防范4.的协同效应和整体效果5.外部环境和不确定性六、总结供给侧结构性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通过减税降费、简政放权、优化产能布局、加强创新能力、扩大内需、提高劳动者素质、深化金融和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从供给端入手,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2024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2024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2024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____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时刻。

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结构性矛盾凸显的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确定为当前经济改革的重点。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包括产能过剩、供需失衡、创新不足等。

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必须采取的措施。

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举措____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优化,提高供给效率,逐步消除供给侧的矛盾和问题,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实现这一目标,____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首先,政府推动简政放权,减少部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其次,加大对创新科技的支持力度,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供给侧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第四,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益。

最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二、取得的成就和效果____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效果。

首先,通过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政府减少了对市场的干预,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这使得市场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使得市场机制可以更好地资源配置。

其次,通过加大对创新科技的支持力度,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大幅提升,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这使得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第三,通过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一些传统行业得以转型升级,能源、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第四,农业供给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最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一些关键领域的基础设施问题得到有力解决。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____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侧改革专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供给侧——供给方面,即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

需求侧——需求方面,即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理解: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联的两个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
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有效供
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扩大总需求。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以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在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就要在适度扩大的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效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等)
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六点
①有利于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②有利于改善供给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求平衡。

④有利于创造新供给,增加新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⑤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⑥有利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
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1)是什么
A.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B.扩大有效供给(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C.化解房地产库存(去库存)【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
D.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降成本(降成本)【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
E.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去杠杆)。

【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
2.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1)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2)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3)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
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
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4.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2)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3)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等。

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

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

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
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
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

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
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四、教材链接: 三个模块
(一)经济生活
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供求与价格、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财政政策(税收)与货币政策、企业经营与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等。

(二)政治生活
公民与政府互相动、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政府职能、政府坚持基本原则、政府依法行政、政府的三大决策、党的地位与三大政治方式等。

(三)哲学生活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点、辩证法否定与创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

【教材链接论题】
例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

1.生产决定消费,改革有利于改善供给品质,提高消费水平。

(3/4课)
2.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改革有利于培育新需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4课)
3.有利于促进创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10课)
4.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0课)
5.有利于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11课)
6.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竞争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时政观点)
例2:从经济生活角度,思考应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1.价格变动影响生产,通过价格机制改革,引导生产者调节生产要素投入。

(2课)
2.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

(5课)
3.完善金融市场,加强金融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6课)
4.加强对企业的财税支持,减轻企业财税负担。

(8课)
5.完善宏观调控,简政放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发挥市场决定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9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