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主要理论流派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语习得研究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旨在探讨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机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增多,二语习得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究背景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动机、学习环境、语言输入等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以及不同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
通过深入研究二语习得的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指导语言教育实践,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是二语习得研究的基础,对于深入理解和探讨二语习得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二语习得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语言习得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因素和机制,以及通过研究了解如何更有效地教授第二语言。
通过深入研究二语习得的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语言教师和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的复杂性,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语言习得的效率和质量。
二语习得的研究也有助于拓展我们对语言习得的认识,促进语言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发展。
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探讨其在语言习得领域的重要性和意义,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准确的理论框架,从而促进二语习得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 正文2.1 认知心理学模式认知心理学模式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式,该模式主要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和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模式认为,学习二语是一个认知过程,学习者通过对语言的认知和处理来逐渐掌握二语。
这一模式强调学习者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语言处理等认知功能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认知心理学模式认为,学习者在学习二语时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来理解和处理语言输入,通过积极的认知活动来获取和消化语言知识。
在认知心理学模式的框架下,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研究和认知心理学理论来探讨二语习得的认知机制和规律。
可以通过眼动实验来研究学习者在阅读时的注意分配和理解过程,通过记忆实验来研究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存储和激活方式。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及其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迅速,第二语言习得已成为当今学术界以及实践界的重要研究领域,受到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
据近几十年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定义可以被归结为一种形式与意义的连接,它涉及到一个人用一种陌生的语言学习与使用的过程。
研究的结果表明,语言学习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学习资源和良好的语言习得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的第二语言习得。
从过去的研究可以看出,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层面,从认知到情感,从社会到文化。
研究者们从这些不同方面探索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和语言学习过程。
研究表明,第二语言习得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过程,涉及到不同的人群,其特定的特征取决于其学习者特质和语言环境。
另外,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还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理论和模型,以及不同的学习策略。
语言学习者可以从重复练习、看书学习、动手操作等不同方面来培养第二语言习得能力。
比如,一个人可以通过重复练习来掌握语言基础,学习结构,熟悉和运用习得的语言。
同样的,一个人可以阅读外国文学去探索文化,提高文化意识。
还可以通过电影、音乐、戏剧等来学习语言,增强记忆力。
过社交媒体的学习也是另一种模式,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基本结构,提高语言使用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和第二语言习得相结合。
计算机技术可以提供更直观易用的学习环境,帮助语言学习者更有效率地学习语言,提高学习效率。
在虚拟环境中,语言学习者可以观看视频、聆听语音以及参与任务,这有助于提高语言习得者的综合能力和可操作语言的意义。
此外,越来越多的第二语言习得训练系统使用人机交互技术,例如智能聊天机器人,来模拟人类的语言交流,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习者的口头交流技能。
总之,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古代到今天,研究者们一直在致力于探索第二语言习得的机制,学习的有效方法以及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的过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帮助语言学习者更有效的学习新的语言。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语言习得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是语言学中的一个研究领域,研究的是人类在学习、使用第二语言 (L2) 过程中的认知、神经和教育机制。
近年来,二语习得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已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模式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当前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四个主要理论模式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句法模式在第二语言认知理论 (Cognitive Theory) 和生成语法 (Generative Grammar) 的背景下,句法理论模式声名鹊起。
该模式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机制化的、自主的、无意识的句法规则的翻译过程。
这个模式大力倡导语言技能的层次化,强调语言规则的概括、抽象和系统性。
这种理论模式对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形式化抽象,推动语言学习从语义向形式转变,为语言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方法。
但是,这种模式无法解释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意义、实践、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因此,研究者们需要从其他角度进一步探索语言学习的机制。
第二、认知心理学模式认知心理学模式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知识的发展是互相作用的,并且都受到学习者周围的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它强调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认知过程,认为习得一门语言需要不断重构,迭代和动态调整。
这个模式可以处理和解读语言认知过程中的许多困难性,因为它不仅重视语言知识的本质,而且更重视学习者的交互和文化认知。
它将自己视为一种广义的理论,因此不仅限于学习过程,更涉及学习背景和跨文化联系。
尽管这个模式带来了新的视角,但它需要更好地结合实践。
第三、社会情境模式社会情境模式将语言学习放置在社会情境中,强调个体、社群和环境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性。
它认为语言的习得不仅涉及到个体认知,而且涵盖了多样化的社会、文化和身份认同等方面,强调社交和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这种模式不仅将语言学习放在学生的情感和文化背景中,还扩展了语言教育的范围,提供了个体、社群和文化因素的多维分析框架。
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四、阅读法
产生于20世纪初,为英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 家韦斯特所创立。这是一种强调通过直接阅读来 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法。 韦斯特代表作: 《双语现象》 《学习用外语阅读》 《通用词表》 《2000英语常用词表》 《新法读本》
五、自觉对比法
主张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自觉掌握目的 语的一种教学方法。 自觉对比法的特点: (1)依靠母语自觉进行翻译对比 (2)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在语言规则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强 调先讲解理论知识以避免盲目的实践。 (3)在理论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基础上再进行模仿、练习。 (4)由分析到综合,先学习构成句子的要素然后再学整句、课 文 (5)以书面语为基础,以文学语言为基本教材,不重视口语的 教学,反对听说领先。
默教法的主要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更为重要, 教服从于学。 (2)教师的沉默是默教法的最大特点。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使用彩色棒、彩色挂图等 手段,以代替教师的口头讲解。 (4)教师一般不改正学生的错误
(5)强调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6)口语领先,以句子为本位;先培养听说能力, 随后培养读写能力。 (7)把词汇看做语言学习的核心,将词按功能进 行分类,依照一定的顺序学习。
四、暗示法
暗示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 家、教育家罗扎诺夫于60年代中期创立的。 理论基础: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 罗扎诺夫关于教学中的三个基本原则: (1)学习活动应由整个大脑组织参与。 (2)教学中的分析与综合应同时进行。 (3)学习者的意识过程和超意识过程应同时地、 不可分割地进行。
暗示法的特点:
一、语法翻译法
1. 什么是语法翻译法? 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 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 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2. 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 (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 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 听力的教学。 (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 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 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二语习得主要理论流派和发展趋势
3 灵活性,中介语是一个灵活的、不断变化 的体系,新的语言规则进入中介语系统后有 较强的扩散能力,中介语系统处于不断的重 组之中。 4 系统性,中介语在任何阶段都呈现出较强的 系统性和内部一致性。中介语的系统性主要 表现在各种系统性错误,体现在错误的前后 一致。可以说系统性是中介语最重要的特征。
语言监控理论 (The Monitor Model)
一
语言监控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为人知的、也是 目前争议最大的就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 申(Krashen)的语言监控理论。
它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 理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对语言教 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 两种途径
语言监控理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有两种不同的途 径: 学习者把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在目的语的形式特 征上,这就是“有意识地学习”。
皮钦语化理论 (Pidginization Hypothesis) 或者 (文化适应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
一 皮钦语化 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chumann20世纪 70年代后期提出的。
皮钦语化指的是在输入语言有限或不足 的情况下,而且吸收的语言(intake)也受 到严重局限的情况下的语言习得过程。 皮钦语化是由社会感情因素、时间局限 或语言的复杂性所导致的。 文化适应指的是皮钦语化适应一种新的 文化背景的过程。
以Chomsky为代表的语言学家认为孩子从一开始 学习语言时就掌握了所有普遍性语法具有的规则, 儿童习得语言是通过人类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而发生作用的。 他们认为语言习得能力是人类先天的语言智力 组织,它赋予孩子们在某种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处理 语言的能力,使他们能组织语言的内部系统。不论 多么复杂的语言,儿童都能凭借天生的语言习得能 力轻易地掌握,使母语的语言系统内在化。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及其发展趋势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一般来说晚于学习母语期间,学习一门新语言,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指研究在上下文中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关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其中有一些发展趋势有利于使我们了解研究。
第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越来越多地转向了研究者自身的参与。
这种转向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者的经验,他们也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深受影响的各种因素。
此外,这可以帮助解释和理解语言习得过程的实际发展,使其更加清晰有效。
第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也越来越多地从语言习得者的发展模型转向新语言社会心理学范式。
社会心理学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交互与环境,探讨语言习得者在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个体的转化的过程,以及其模式的演变。
第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开始更重视混合方法研究。
这种方法把基于实验的研究与基于语境的研究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探究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因素,比如语言环境和习得行为特点。
混合方法研究可帮助研究者更加清楚明确,更有效率地理解语言习得过程。
最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也发展出跨文化研究方向。
跨文化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的理解新语言习得过程,从而更好的指导新语言习得者的学习。
在跨文化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更全面地考察新语言习得中的文化因素,从而掌握新语言的社会文化语境。
总之,近几年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一些发展趋势,其中有许多有利于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语言习得过程,更好地指导新语言习得者的学习。
尽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仍存在许多方面的挑战,但走向科学性研究的未来也令人启发。
有望未来研究者将能够更深入地探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从而帮助更多人学习第二语言。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二语习得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关注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机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二语习得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模式。
本文将介绍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主要理论模式以及其发展趋势。
一、行为主义模式行为主义模式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响应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行为主义者提出了语言习得是通过接受刺激和产生反应来完成的理论观点。
斯金纳(Skinner)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模仿和奖惩来习得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行为主义模式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逐渐被否定。
研究人员发现,语言习得并非仅仅是通过刺激和响应形成条件反射来完成的,还涉及到认知、情感和交际等多方面的因素。
行为主义模式逐渐被认为是过于简单和机械的,无法全面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过程。
二、认知模式认知模式是二语习得研究的另一重要理论模式。
认知模式认为语言习得是基于认知结构和过程的,语言学习者通过不断地接受和加工信息来完成语言习得。
在认知模式中,语言学习者被视为信息处理系统,他们通过认知过程来理解和习得目标语言。
认知模式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研究者通过实验和调查来探讨语言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策略,以及这些过程和策略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认知模式还促进了对语言习得技术和工具的发展,例如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系统和虚拟语言学习环境等。
认知模式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认知模式倾向于过分强调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而忽视了外部环境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认知模式较少关注语言习得的社会和情感因素,无法全面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性。
三、社会文化模式社会文化模式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新兴理论模式。
社会文化模式强调语言习得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学习者通过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来习得目标语言。
在社会文化模式中,语言学习被视为是一种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互动的过程,语言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和参与交际来完成语言习得。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个领域,理论模式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
本文将介绍四个主要的二语习得研究理论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1. 内在语言模式理论内在语言模式理论认为,语言能力是生来就有的,二语习得是一种自然的、内在的过程,这个过程不需要外界的帮助、干预和指导。
内在语言模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诺姆·查姆斯基。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大脑内置的能力,人类大脑中有一种“语音理解器”和“语言产生器”,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只要暴露在语言环境中。
然而,这种理论模式已经被大多数二语习得研究者所否定。
尽管第二语言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但是要想真正掌握语言,仍然需要外界的帮助。
2. 表示性模式理论表示性模式理论认为,二语习得是一个表示性的过程。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生需要形成一种心理表征,这种表征代表了语言中的概念、规则和结构。
换句话说,学习者需要从词、短语、句子和语篇中提炼出一些重要的东西,并把它们储存在心理表征中。
表示性模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帕尼尼。
他是古代印度语法学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语言学家之一。
今天,表示性模式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二语习得领域。
通过了解表征的结构和特点,语言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二语言能力。
3. 交互式模式理论交互式模式理论认为,二语习得是一个互动和社会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周围的人互动和交流,从中学习语言。
换句话说,二语习得是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一种互动和交流过程。
交互模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霍华德·加德纳。
他强调了学生与其他人交流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学习一门语言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今天的二语习得研究中,交互式模式理论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
这种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与其他人交互的重要性,并指导我们在二语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4. 社会心理模式理论社会心理模式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社会环境有关。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二语习得研究是应用语言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探索学习、使用、理解和教授第二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在这一领域中,有许多理论模式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路径和思路。
本文将探讨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以及其发展趋势。
我们来介绍传统语言习得理论。
传统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一种自然、本能的过程,人们在面对语言输入时会自然地习得语言。
这一理论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主要受到行为主义学派的影响。
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刺激-响应-强化的过程来实现的,即人们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反馈来逐渐习得语言。
在这一理论模式下,语言习得主要是通过模仿、重复和奖励来实现的。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这一模式逐渐受到了挑战。
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传统语言习得理论在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逐渐趋向于发展为认知语言习得理论。
认知语言习得理论充分考虑了语言习得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强调了个体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该理论模式认为语言习得不仅仅是通过模仿和奖惩来实现的,更加强调了学习者在接受语言输入的通过思维加工和认知规律的应用来习得语言。
认知语言习得理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假设,比如输入假设、产出假设、近似假设等,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并且,在认知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许多相关的分支理论,比如交互认知语言习得理论、社会认知语言习得理论等,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研究视角。
情感情感语言习得理论则从情感情感的角度探讨了语言习得。
该理论认为情感和情感是语言习得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和情感体验会影响其语言习得过程。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情感情感语言习得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开始从情感情感角度出发,探讨了语言焦虑、情感投入、情感调节等问题,为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种二语习得理论
第四讲:四种二语习得理论1、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MLchiglishm other language中介语是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Positive transfer (正迁移)母语的干扰: Transfer (迁移)Negative transfer (负迁移)正迁移(positive) :母语帮助目标语2、文化移入说(Acculturation . Model) --by Schunman (舒曼)3、渐进体系说(Approximative System)循序渐进(Graduality)Palmer ( 帕默) "Snowball"四先原则: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死后活,先集体后个人。
4、输入说(Input Theory) S .D.Krashen (克拉申)对于二语的习得,要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i+1"即"input+1","1"相当于不定量"n"“中国外语立体教学理论”by “张正东” 所用甚少 四、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Critical period 关键期假说“13”is the critical age1、印度狼孩2、非洲黑猩猩孩3、辽宁猪孩思考题:语言学对我国外语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第二部分:外语教学流派(Schools of FILM )教学目的: 1、了解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2、借签by Selinker TL target language一、 FLI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一) .GTM (语法翻译法)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s始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中,源于欧洲 (西欧), (18 世纪前的拉丁语)中国从 1872 年开始,同文馆标志着中国班级教学的开始。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摘要】二语习得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通过介绍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旨在深入探讨不同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语言习得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机制实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过程在语言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文化理论将语言习得视为社会文化实践的一部分;交互主义理论强调语言习得是在社交互动中发生的。
本文还探讨了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跨学科研究、技术手段的应用等。
二语习得研究在不同理论模式的指导下不断取得新成果,未来仍有许多发展空间等待探索。
【关键词】二语习得研究、理论模式、发展趋势、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交互主义理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总结成果、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语习得研究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语言习得理论和实践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研究背景可追溯至20世纪初,当时对于二语习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为主义的理论框架下,强调语言学习是一种习得积累的过程,通过模仿和练习来达到语言能力的提高。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开始转向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探讨语言习得的内在规律和机制。
社会文化理论的兴起则使研究者开始关注语言习得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影响,强调语言习得是与社会互动和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交互主义理论更是强调语言习得是一种通过互动和交流获得的过程,强调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使用和交际对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这些不同的理论模式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同时也引领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这一部分将对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模式和历史发展做一个简要的概述,为之后的内容展开铺垫。
1.2 研究目的二语习得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个体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变化和发展,以揭示二语学习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对不同理论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二语习得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二语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收稿时间:2008-07-30作者简介:潘晓红(1985-),女,汉族,浙江省金华市人,文学硕士,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讲师,大外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语言学以及外语教学。
一、引言二语习得研究涵括儿童或成人在外语、二语、或通用语情境下,以个人或团体的形式,独自或在正式指导下习得二语、三语或方言的基础性或应用性工作。
自上世纪中成为独立学科以来,二语习得理论层出不穷。
《剑桥二语习得研究手册》将其分成内在因素、外在因素、生物因素和中介语系统属性四个模式[1],《二语习得研究入门:视角和实践》提出对比分析、语误分析、普遍语法、检测模式、信息处理/认知途径、处理相关假设、涌现论与使用式途径,以及社会文化途径[2];《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入门》甚至按章节列举了十几个理论[3]。
在众多二语习得理论中,有四个理论模式最为重要:行为主义和对比分析,语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普遍语法理论,以及社会文化理论模式。
本文试图梳理这四个理论模式,探讨二语习得研究之特点,并尝试提出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趋势。
二、二语习得的四个理论模式(一)行为主义和对比分析法1945年,Fries [4]提出基于行为主义的语言教学法,认为重复和练习可以产生准确、流利的外语习惯,认为教学必须基于认真地比较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以便讲授第二语言中的不同之处,而这种不同之处正是学习者的难点。
1957年,Skinner [5]在其《言语行为》中特别详述了涉及语言的行为主义,主张与任何其他学习一样,语言学习经历刺激-反应-强化进而形成习惯的过程。
在行为主义看来,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一样,本质上都是养成语言习惯的过程。
另一方面,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不同,学习者在学习时已经存在母语,会受到母语的影响;换句话说,二语会受到母语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一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教学法吕必松:教学法是总称,它包括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不同层次上的具体内容。
其中的教学原则要反映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是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的具体应用。
教学法流派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法体系.认知派:强调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自觉掌握。
经验派:强调通过大量的模仿和操练形成习惯。
人本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
功能派: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认知派:强调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自觉掌握。
语法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认知—--符号法)经验派:强调通过大量的模仿和操练形成习惯。
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心理法、妥协法等)情景法阅读法听说法(陆军法、句型法、结构法)视听法(圣克卢法、整体结构法)自觉实践法人本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
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全身反应法自然法功能派: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交际法(意念法、功能意念法、功能法)1.产生背景2.理论基础3。
主要特征4。
评价一、语法翻译法(认知派)又名词汇翻译法、翻译比较法、近代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已有千百年的历史,用于教授古希腊语、拉丁语。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阐述.©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一)基本特征教学内容——系统讲授语法规则教学手段——母语、外语翻译(二)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规律是共同的,语言和思维是同一的,只是词汇的发音和书写形式有差别。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语习得研究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二语习得理论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不同理论模式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二语习得的机制和规律,为二语教学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关于二语习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系统功能理论等几个主要模式上。
这些理论模式围绕着不同的观点和假设展开研究,分别强调了语言习得的个体认知过程、社会文化环境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以及语言功能和运用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二语习得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二语习得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新的研究趋势不仅关注传统理论模式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还着眼于结合现代技术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对于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二语习得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二语学习的过程和规律,揭示二语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研究二语习得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为语言教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研究二语习得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的本质,推动语言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探究二语习得的研究目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二语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语言发展规律,为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1.3 研究意义二语习得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外语学习的过程,为二语习得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理论模式如何影响二语习得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二语习得研究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提高个体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深入探讨二语习得的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对推动外语教育改革和提高二语习得者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二语习得是指人们在学习第二外语时所经历的过程。
二语习得研究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介绍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包括行为主义模型、知觉-学习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和认知心理学模型,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行为主义模型行为主义模型认为习得语言的过程是通过被动模仿模式、反复练习和引导来实现的。
这个模型强调语言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典型代表是斯金纳的提出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他认为在重复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输入和输出交互作用,将逐渐构建出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
知觉-学习模型知觉-学习模型提出音位、词汇、句子等语言结构的学习是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实现的。
这个模型认为语言系统中的规律性和模式性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代表如Chomsky提出的的语法翼式和Krashen提出的的输入假设等。
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强调人类二语学习的自然属性,认为二语习得是对人类认知、推理和记忆能力的挑战。
这个模型通过计算机前端和后端的结合来研究人类语言学习能力,并且试图用计算机进行二语学习辅助。
认知心理学模型认知心理学模型强调个体对外在语言输入进行理解和组织的能力。
他认为语言是由思维的产物,并且构建语言结构需要有认知基础。
其中有注意力、记忆、语言推理等认知过程被视为影响人们习得语言的因素。
其代表如阿姆斯特朗等人提出的多知觉道路理论和曼尼内提出的经验论。
四种理论模式涉及到的研究方向都各不相同。
行为主义模型重视语言环境,知觉-学习模型重视语言规律,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认知心理学模型注重强调语言背后的认知作用。
这些模型的发展趋势是相互融合,各种理论深度渗透,致力于建立更为科学、全面、复杂的二语习得理论。
在未来,二语习得研究将面临更加繁琐复杂的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许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推动二语习得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
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三、全身反应法
该法于60年代初期产生于美国,盛行于70 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柯舍尔。这种 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能过身体动作 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 育。
全身反应法的教学原则:
(1)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但在 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之前应先培养其对目的语的 理解能力 (2)通过全身动作的反应来训练理解能力,有利 于学习者掌握目的语。 (3)在学习者已准备好并有了说目的语的要求时, 再让他们开始学习说话 (4)要减轻学生的生理压力,使学生在少焦虑的 状态下学习语言并有成就感。
(1)布置舒适幽雅的环境,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2)不仅要调动学习者有意识的活动,而且要通 过各种暗示手段和形成的愉快轻松的心情,充分 发挥意识活动的作用 (3)通过教师和教学材料的威信以及学习者的稚 化,建立高度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目的语。 (4)在消除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其潜力 的情况下,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
第七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一节 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 第二节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第三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 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 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等 方面的教学法体系。
听说法的缺点:
(1)该法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把人和动物 等量齐观 (2)结构主义语言学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而 忽视语言的内容与意义,认为只要彻底了解语言 结构就能理解别人、表达自己。
七、视听法
视听法是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第二语言 教学法。它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感知与视觉 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代表人物:古布里纳、古根汉 典型教材:《新概念英语》 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语习得研究的九大主流理论和研究走向_二语习得理论_介绍
内容特别, 利用不同的语流来 表征语义、共享语 义为语 言独有。联 结主 义 学习 模 式 表明, 标记 ( cue) 和结 果 ( outcome) 之间的映射越可靠, 该 暗示越容 易学会。对 ACC 的误解是人们常把联 结主义当 成是新 行为主 义, 误认为联结主义无 法解 释语 言使用 的创 造性, 无 视内 在心智表征; 误 认为 联 结 主义 否 认社 会 因素 、动机 因 素、学习者经验 等等 对二语 习得 有任 何影 响。示 范性 研究案例是 Goldsche nider & Dekeyser ( 2001) 从 语言 输入角度如频率、感知 突显、词 素规 律性、语 义复 杂性
# 234 #
5 、8 、9、10 。 第 3 章/ 语言 理论、普 遍语 法和 二语 习得0, 由 Ly
~ dia White 撰写, 介绍生成语言学 研究者如 何从普 遍 语法角度考察二语学习者 的/ 过 渡语能力0 。用生成 语 法框架研究二语习得存在 四个方 面的误 解: 1) 理论 范 围: 该理论其实只是 描写 和解 释过 渡语 能力, 换 言之, 二语学习者如 何用心 智语 法表征 二语, 而 不是 解释 二 语使用或所有 观察 到的二 语现 象; 2) 缺乏 类似 本族 人 的/ 成 功0 ; 3) 迁 移; 4) 方 法 论。 示 范 性 研 究 案 例 是 White &Juffs( 1998) 研 究母语 为汉语 的中国人 如何 习 得 wh2位移的情况。结论支持现象 1、3、7、8 和 9。
第 4 章/ 二 语 习 得 研 究 的 功 能 观: 概 念 主 导 法0 ( concept2oriented appr oach, COA)0 , 由 Kathleen Ba r2 dovi2Ha rlig 撰写。功能法立足从形式到 功能以及 从功 能到形式的 映射 角度 看待 语 言理 论习 得。COA 从 学 习者有表达某 一概念 的意 义需要 出发, 研 究学 习者 如 何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概念。语言学 习的实质就 是 应该从一对一的功能2形 式映射 发展为 一对多 的映射, 即多功能性原 则。就证 据而 言, 此法 多采 用跟 踪研 究 设计, 通过观察学习者在较长时段 的学习来 收集数据。 作者认为 C OA 没有被误解, 因为对它理解和实践 的人 不多。示范性研 究案 例是 作者 1994 年研 究学 习者 如 何不按照事件 发生的 时间 顺序进 行叙 事的 情况, 其 目 的是考察学习者 1) 如何 表达概 念; 2) 表达手 段是如 何 互相作用的; 3) 表 达是 如何 变化 的。结 论 支持 现象 4 和 9。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二语习得研究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主要探讨非母语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规律。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有四个主要的理论模式,它们分别是行为主义模式、认知模式、社会互动模式和社会文化模式。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这些理论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本文将对这四个理论模式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行为主义模式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最早阶段,它主要关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外部刺激和反馈。
根据行为主义模式,学习者通过重复和模仿等方式,逐渐习得语言能力。
行为主义模式忽略了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内在规律,因此受到了批评。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认知模式逐渐兴起。
认知模式强调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自主能动性和思维活动。
学习者通过构建意义和理解语言规则来习得语言。
认知模式通过研究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记忆和认知过程等方面,探讨二语习得的内在机制。
尽管认知模式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它忽略了社会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社会互动模式强调学习者与他人的互动和对话对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社会互动模式认为,学习者通过与母语者或其他学习者的互动,获得输入和反馈,从而促进语言习得。
社会互动模式借鉴了社会学和语言社会化理论的观点,将语言习得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中。
社会互动模式强调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参与度和对话能力。
社会文化模式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它强调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背景。
社会文化模式认为,学习者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融入社会文化,获得语言能力。
社会文化模式关注学习者的身份认同、意义构建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重点从语言形式转向语言功能和语用交际。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不仅需要学会语法结构,还需要掌握语言功能和运用技巧。
研究方法从实验室研究转向自然环境中的研究。
实验室的研究虽然能够控制变量,但与现实情境有一定的差异。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二语习得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致力于探讨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从而为语言教学和语言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有四个重要的理论模式,它们分别是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理论和复杂动态系统理论。
本文将对这四个理论模式进行介绍,并探讨它们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行为主义理论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最早期理论模式之一,它强调通过重复和强化来促进语言的习得。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语言学习是一种习得行为,学习者可以通过模仿和奖惩来掌握第二语言。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行为主义理论主要体现在语言教学方法上,例如重复教学、奖惩机制等。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行为主义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地位逐渐被认知心理学所取代。
认知心理学理论强调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包括记忆、认知结构和信息加工等。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思维过程。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认知心理学理论促进了语言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通过任务型教学和语言输入法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
认知心理学理论还推动了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创新,例如眼动追踪技术和脑成像技术在研究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应用。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其语言习得的影响。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语言习得是一种由社会文化因素塑造的活动,学习者需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得语言能力。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社会文化理论引领了语言习得环境的设计,例如提倡在真实语境中进行语言教学和学习。
社会文化理论还推动了语言教学方法的变革,例如强调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强调语言习得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过程,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根据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语言习得是一种非线性、自组织的过程,学习者需要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来实现语言习得。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促进了对语言习得过程的整体性认识,提倡从动态、整体和非线性的角度研究语言习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监控理论 (The Monitor Model)
一 语言监控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为人知的、也是 目前争议最大的就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 申(Krashen)的语言监控理。
它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 理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对语言教 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 两种途径
语言监控理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有两种不同的途 径:
他们认为语言习得能力是人类先天的语言智力 组织,它赋予孩子们在某种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处理 语言的能力,使他们能组织语言的内部系统。不论 多么复杂的语言,儿童都能凭借天生的语言习得能 力轻易地掌握,使母语的语言系统内在化。
二 问题 人们目前对这种理论的看法还不太一致。 争论的主要焦点是:
1 普遍语法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是否 和学习第一语言一样起作用?
语言普遍性理论 (Linguistic Universals)
一 来源及主要观点 源于Chomsky的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主要观点为:人类头脑中具有一种“天生” 的专门语言知识,即所谓的“普遍语 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 若干固定的抽象的“原则”(principles)
2 与这些“原则”有关的若干“参 项”(parameter)。
2 开放性,中介语是个开放的体系,具有逐渐进 化的特征,其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3 灵活性,中介语是一个灵活的、不断变化 的体系,新的语言规则进入中介语系统后有 较强的扩散能力,中介语系统处于不断的重 组之中。
4 系统性,中介语在任何阶段都呈现出较强的 系统性和内部一致性。中介语的系统性主要 表现在各种系统性错误,体现在错误的前后 一致。可以说系统性是中介语最重要的特征。
三 五种假设 语言监控理论经过不断发展和充实,主要 有以下五种假设:
1 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vision);
2 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3 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 4 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5 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ctive Filter
没有那些“原则”,人们就不可能习得任 何语言,而没有那些“参项”,人们就无法 区别和习得各种不同的语言。 (White1990,Mclauglin1987)
以Chomsky为代表的语言学家认为孩子从一开始 学习语言时就掌握了所有普遍性语法具有的规则, 儿童习得语言是通过人类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而发生作用的。
Selinker(1972)将中介语划分为独立的语 言系统,认为它是由学习者的五个主要的认 知过程产生的结果:
语言的转换(language transfer)
训练的转换(transfer of train2ing)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strategy of SL learning)
第二语言交际策略(strategy of SL communication)
1 学习者把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在目的语的形式特 征上,这就是“有意识地学习”。
2 学习者运用下意识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是 运用目的语进行真正的交际,正如儿童习得第一 语言一样,注重的是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即“潜意 识的习得”。习得是主要过程,学习只是以“监控” 者的身份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对所说的话起一种 监控和修正。
目的语的语言材料的过度概括 (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material)。
Widdowson把以上几种学 习过程统称为简化过程
简化能力属于人类正常语言 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二 中介语的特征
大量的研究表明, 中介语有以下四个特征:
1 创造性,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过程 中,并不完全按照本族语的语法规则,不硬套目 的语的语法规则,而是创造性地使用学习者语 言所独有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具有独 特的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
二语习得研究 主要理论流派和发展趋势
在多元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理论中,与语言教学最密切相关 的理论主要有:
l)中介语理论 2)语言普遍性理论 3)语言监控理论 4)皮钦语化假设(文化适应模式) 5)话语分析理论
中介语理论(Interlingua Theory)
一 中介语 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L. Selinker等人于
2 成人的语言习得是否和孩子一样 受到语言习得的特殊能力的制约?
一些研究表明: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普遍语法仍然起 作用,此外,成人和孩子学习语言并无 太大的区别。
事实上,成年人随着成熟而增长的 系统能力使得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 表现得更加有效率。当然,在完全的自 然语言环境中,孩子学习语言要占优 势。
三 存在的问题
中介语理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与第 一语言习得是两种不同的过程。
这种理论在目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中颇受重视。目前有关这一理论 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 探讨,如:
外语学习过程中僵化形成的 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僵化?
中介语的始点是什么?
外语习得究竟是一种重组 (reconstruction)还是一种重 新创造(recreation)过程?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中介语(即过 渡语)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在未 全部掌握目的语以前,往往会使用一种既与自己 本族语不同,又与所学目的语无任何联系的过渡 性语言。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过渡语会演变,演 变的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有时还会“僵化” (Fossilization)。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策略.
Hypothesis)。
四 特点及问题 我们可以将第二语言习得归结为以下两点:
1 习得比学习更重要。 2 为了能够习得语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一是能够理解的语言材料应该是要
稍微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 2)二是心理障碍应该小,这样才能使输
入易于吸收。
Krashen所强调的习得、输入语、降低情 感障碍的思想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 有很大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