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纪年月日法

合集下载

古代的历法与纪年

古代的历法与纪年

历史纪年的查找与换算
1、将中国帝王年号纪年换算为公元纪年
利用历史纪年表
2、将干支纪年换算为帝王年号纪年和公元纪年

纪日法
干支纪日远在甲骨文时 代就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
《左传· 隐公元年》: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 共。”
数字记日法 干支记日法有其缺陷。如不知朔日的干支,就不知 道某个干支日是该月中的第几日。在阅读只记干支 的史籍时须要有专门的朔闰表来查检。最早的数字 记日法资料是1972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汉武帝七年 (后改为元光元年)历谱竹简。为份历谱在三十支 竹简的顶上标了从一至三十的数字,这是每月内各 个日子的序数。在每简下写着各日的干支日名。
乐府双璧之一《孔雀东南飞》(徐陵《玉台新咏》 卷一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郭茂倩《乐府 诗集》卷八题《焦仲卿妻》):“菴菴黄昏后, 寂寂人定初。”
近代又把每个时辰分为初、 正,这样就是二十四个时辰, 跟现在的24小时一致。子初就 是23点,子正就是24点。现在 我们所说的“小时”,其意为 小时辰。
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共行一百十七年)以寅月为正 月,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此种岁首符合我国人民以 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等等的季节划分法。如以 子月、丑月为正月,其时正冷,不符合春季的要求。
在先秦时代,每月还有特定的名称,如正月
为孟陬,四月为除,九月为玄,十月为阳。 《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国语· 越 语》:“至于玄月。”后来进一步繁琐,别 称越来越多。
阳历 全称“太阳历”。是以太阳年为单位的 历法。年的长短依据天象,平均长度约等于 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月的长短 则由人意规定,和月相盈亏无关。一年中分 为若干个月也由人意规定。现今大多数国家 通用的阳历是罗马的儒略· 凯撒于公元前46年 始创的,称做“儒略历”。后经罗马教皇格 列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命人修订,而成目前 所用的公历,又叫格列高利历。以耶稣诞生 年为公元元年,“公元”的全称为“公历纪 元”。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

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

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

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

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

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

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123456789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12345678910111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

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

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23456789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1213141516171819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2223242526272829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3233343536373839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4243444546474849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5253545556575859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

文化常识 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

文化常识  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

文化常识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源于课堂]《赤壁赋》和《登泰山记》中都有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包括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

拿纪年来说,既有干支纪年,也有年号纪年,前者如“壬戌之秋”,后者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纪日有干支纪日,如“是月丁未”“七月既望”;纪时如“五鼓”。

[拓向课外]1.纪年法(1)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

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无穷尽。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与妻书》)(2)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称元年。

从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促织》)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张衡传》)(3)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廉颇蔺相如列传》)(4)年号干支兼用法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梅花岭记》)2.纪月法(1)序数纪月法古代纪月,常用序数。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正月、二月、三月、四月等十二个月,并以此来纪月。

四月初五日辰刻。

(《三元里抗英》)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游褒禅山记》)(2)时节纪月法有时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

如“孟春(1月)”“孟冬(10月)”。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古诗十九首》)(3)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特定的“建”字。

荒村建子月(农历十一月),独树老夫家。

(《草堂即事》)3.纪日法(1)干支纪日法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石钟山记》)(2)序数纪日法初八日,始开靖海门及大南大东二城门。

(《三元里抗英》)(3)特定称谓纪日法①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古代纪年月日法

古代纪年月日法

古代纪年月日法
(1)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开始有年号。

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依次为二年、三年等。

例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用以纪年。

也可以用来纪日。

纪年,例如,丁卯三月;纪日,例如,是月丁未。

年号与干支可以兼用,例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简便的干支纪年推算法
公元年÷10,余数-3,得数为天干;
公元年÷12,余数-3,得数为地支。

例如1999年,1999÷10,余数为9,9-3=6,天干为已;1999÷12,余数为7,7-3=4,地支为卯,1999年就是已卯年。

如果余数小于3,加上一个除数再减3。

例如2001年,2001÷10,余数是1,加上10等于11,11-3=8,天干为辛;2001÷12,余数是9,9-3=6,地支为巳,2001年就是辛巳年。

如果余数-3得0,就是天干或地支的最末一位。

例如1995年,1995÷10,余数为5,5-3=2,天干为乙;1995÷12,余数为3,3-3=0,地支为亥,1995年就是乙亥年。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是:灵芝纪年法、紫府纪年法、孔子纪年
法和元嘉纪年法。

1、灵芝纪年法:是周代的一种时间统计方法,它的出发点是“万
物之始以灵芝孕生”,以此为依据,将一年划分成十二个月,每月有
三十日,因此一年为三百六十日。

它以灵芝的升降为依据,划分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大满12个节气,然后统计时间,纪年这一法,一直延续到了汉代,甚至到了隋代都在使用。

2、紫府纪年法:是先秦时期的一种纪年法,它以紫府为起点,以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端的节气作为今年的开始,纪年这一法用
的也挺多,出现在《史记》、《春秋》里多次,甚至汉代仰太郎时期
也有使用的记录。

3、孔子纪年法:是孔子为了记录历史建立的一种纪年方法,就是
以孔子诞生曰为一年的起点,然后以后每一年都根据孔子去世曰来累加,比如说孔子去世曰是公元前5,那么公元前4就是孔子诞生曰,到
公元前1就是孔子去世曰,这一法也一直延续到了汉代,曹植用这个
纪年法来记载他的传记《曹植传》。

4、元嘉纪年法:是汉代所确立的纪年法,它以建元年为一年的纪元,以后每一年都根据建元年来累加,比如说建元公元前1年,以后
就是公元前,以后每一年都是+1,到公元后也是+1,这就是元嘉纪年法,它在唐代出现,并在宋明元代大行其道,可以说是漫长的时间里
一直经久不衰的纪年法,直到明代都在使用。

古代纪年记月记日的方法

古代纪年记月记日的方法

古代纪年记月记日的方法
古代纪年、记月、记日的方法如下:
1、纪年法:包括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是由汉武帝开始有年号,后来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元年为第一年,依次类推。

干支纪年法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组合,六十年一个循环来纪年。

2、纪月法:通常是以地支来纪月,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三月为辰月,以此类推。

3、纪日法:包括天干纪日法和干支纪日法。

天干纪日法是用甲、乙、丙、丁等十个字来纪日。

干支纪日法是用天干和地支依次组合来纪日,现已发现,我国从殷商时代就开始用干支纪日,而且从未间断。

4、纪时法:一天之内的纪时法主要有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晚、暮、昏等。

古籍中日期的一些表示方法和异称

古籍中日期的一些表示方法和异称

古籍中日期的一些表示方法和异称若读《资治通鉴》,可发现在每卷开头都可见到如“起屠维赤奋若,尽旃蒙大荒落,凡十七年”等字样,此外其它书籍中尚有“马日”、“齐电”、“既望”等词语,可能有些网友不知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是古代年月日的一些纪年法或日期异称。

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一些有关资料。

年:1、王公年号纪年法,主要是按王公在位年次纪年,在春秋、秦朝之时使用,如鲁隐公元年、宋穆公七年和秦文公四十七年等都是指公元前722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主是特点是每一帝即位建立一个元号,在位中间可改元。

从明清时代起一帝一元,因些可用年号呼其名如朱洪武即指朱元璋,洪武是年号。

3、干支纪年法,东汉王莽开始使用,用天干(10位)地支(12位)配合。

周期较长,农历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年是农历申年。

4、岁星纪年法,从战国时期开始使用,主要是根据木星在天体运行的规律纪年。

在木星轨道上分十二等分,由西向东取十二个次名。

如“岁在星纪”(《国语》)“岁在折木”(《春秋》)等。

5、太岁纪年法,用假想岁星由东向西,名为“太岁”,十二等分按十二辰。

如“太岁在寅”(《汉书》)。

6、十二肖属纪年法,在少数民族和民间流传使用,用十二辰配十二兽名(子鼠、丑牛……)来使用,如“泰定鼠儿年”(《泰山圣旨碑》)。

泰定是年号,鼠儿年指子年,即公元1329年。

7、公元纪年法,国际通用,以耶稣生年为公元元年。

(舶来品)详细对应关系如下:岁星十二次:太岁十二辰:(太岁十二辰的别名):十二肖属星纪丑赤奋若牛玄枵子困敦鼠诹訾亥大渊献猪降娄戌阉茂狗大梁酉作噩鸡实沈申涒滩猴鹑首未协洽羊鹑火午敦牂马鹑尾巳大荒落蛇寿星辰执徐龙大火卯单阏兔折木寅摄提格虎西汉历家给十天干配十个名称,叫“岁阳”,其对应关系如下:岁阳:天干阏蓬甲旃蒙乙柔兆丙强圉丁著雍戊屠维己上章庚重光辛玄黓壬昭阳癸岁阳与十二辰别名配合是:阏蓬摄提格(甲寅年)、旃蒙单阏(乙卯年)、以此类推。

如《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纪年法的种类

纪年法的种类

纪年法的种类一、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法,也称为西历纪年法,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以公元1年作为起点,以纪念基督教耶稣的诞生。

公元纪年法采用阳历,将时间分为年、月、日、时、分和秒等单位。

公元纪年法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历法、历史学、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

二、农历纪年法农历纪年法是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纪年法。

农历是一种以月亮运行周期为基础的历法,它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长度不等。

农历纪年法以黄帝即位作为起点,将时间按照年份进行计算。

农历纪年法在中国传统节日、庆典和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回历纪年法回历纪年法是伊斯兰教使用的一种纪年法。

回历使用阴历,将时间按照回教历史事件进行纪年。

回历纪年法以穆罕默德的逃亡(“伊斯兰教之旅”)作为起点,被广泛应用于伊斯兰教国家和穆斯林社区。

回历纪年法在宗教节日、法律法规和历史记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夏历纪年法夏历纪年法是古代中国使用的一种纪年法。

夏历是一种太阳历法,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和12个月。

夏历纪年法以黄帝时期的夏朝建立作为起点,将时间按照年份进行计算。

夏历纪年法在古代历史研究、文化活动和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五、佛历纪年法佛历纪年法是佛教徒使用的一种纪年法。

佛历使用阳历,起点是佛陀的涅槃(入灭)时间。

佛历纪年法在佛教寺庙、佛教节日和佛教历史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六、犹太历纪年法犹太历纪年法是犹太教使用的一种纪年法。

犹太历使用阴历,将时间按照犹太教历史事件进行纪年。

犹太历纪年法以亚当夏娃的创世纪作为起点,被广泛应用于犹太教社区和犹太教历史研究。

七、伊朗历纪年法伊朗历纪年法是伊朗使用的一种纪年法。

伊朗历采用太阳历,将时间按照伊朗历史事件进行纪年。

伊朗历纪年法以伊朗古代帝王库鲁什大帝的统治时期作为起点,被广泛应用于伊朗历史研究和文化活动中。

八、印度历纪年法印度历纪年法是印度使用的一种纪年法。

印度历使用阴历,将时间按照印度历史事件进行纪年。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是农历和皇帝年号两种。

1. 农历纪年:中国古代使用的农历是一种以月亮运行周期为基础的日历系统。

在农历纪年法中,年份是根据农历的年份来计算的,每年农历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

农历纪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时期,至今仍然在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中使用。

2. 皇帝年号纪年: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中国的君主们开始采用年号作为纪年的方式。

每当新的君主登基,都会根据其个人喜好、政治意义或其他原因取一个年号,用于标志该年的纪年。

这种纪年法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时期结束。

除了农历和皇帝年号,中国古代还有一些其他的纪年法,如太阳历(阳历)纪年、干支纪年等。

这些纪年法各有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中国存在多种主要的纪年法,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纪年法:
1.太阳历纪年法:太阳历纪年法是基于太阳历(阳历)的纪
年方法,即以一年的完成为单位进行纪年。

根据不同历史
时期和朝代制定的太阳历,纪年方式也有所区别。

2.皇帝年号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是以历代帝王自己制定
的年号作为纪年基准,以帝王即位的年份为起始点,连续
纪年。

每次帝王更替时,往往会更换年号。

例如,汉朝刘
邦在位时使用年号"刘邦元年"、"刘邦二年"等。

3.周天历法:周天历法是古代中国周朝使用的纪年方法,基
于天文和农历两个周期。

根据天文观测和农事需要,将一
年分为12个月,每月按照阴阳历法确定,纪年方式较为
复杂。

4.甲子纪年法:甲子纪年法是古代中国对年份顺序进行编制
的一种方法。

按照天干地支的组合,将60个年份进行命
名,如甲子、乙丑等。

这种纪年法常用于民间、文人和历
法计算中。

以上是一些主要的纪年法,不同纪年法的使用情况会因历史时期、区域和政权变迁而有所不同。

每个纪年法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和标记方式,用以标识和记录历史事件和年代。

中国古代的三种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三种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三种纪年法
中国古代有许多精确的纪年法,其中最为常用的三种是:黄帝纪年、夏历和农历。

1. 黄帝纪年
黄帝纪年是中国最早的纪年法,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黄帝时期。

根据传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统一了中国北方的部落,并建立了崇高的地位。

这种纪年法以黄帝的在位年数为基准,用于确定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2. 夏历
夏历是中国古代最早使用的日历系统,据传是由大禹(夏朝的开国君主)创立。

夏历采用以太阳周年运行周期为基础,用365天为一年。

夏历系统对中国古代的农事、农时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被后来的朝代所采纳。

3. 农历
农历,又被称为阴历或旧历,是中国古代最为广泛使用的传统日历系统。

农历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础,每个月份约为29.5天,一年共有12个月。

农历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主要用于农事、宗教节日等的安排,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三种纪年法在中国古代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天文、地理、农事等方面的观察和认识。

如今,尽管现代公历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纪年方式,但这些古老的纪年法仍然被用于农历年、传统节日等重要的文化活动中。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引言纪年法是人类社会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其发展历史悠久,不同文明和地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纪年体系。

古代文明中,为了准确记录历史事件、统治时期以及岁月流转,人们创造了多种纪年法,其中四种纪年法在古代尤为常用,它们分别是天文纪年、帝王纪年、元号纪年和历法纪年。

本文将对这四种古代常用的纪年法进行深入介绍。

## 一、天文纪年天文纪年法是一种以天文现象为基础的时间记录方式。

在古代,人们观测天体运行、季节交替等天文现象,并以此作为时间的划分标志。

例如,古埃及以尼罗河的洪水周期来纪年,古中国则以二十四节气、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来确定年代。

在中世纪欧洲,天文学的发展也促使天文纪年法的应用。

日冕、月相、行星运动等现象被广泛用于纪年,形成了基于天文观测的历法系统。

这些系统不仅记录时间,还反映了人们对宇宙运行规律的认知。

## 二、帝王纪年帝王纪年法是以国家或地区的君主统治时期为依据的纪年方式。

各个文明中,人们通常以君主的在位时间来标定年代,这在政治和历史记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古埃及的法老纪年、古罗马的共和纪年和帝制纪年等都是帝王纪年法的典型代表。

在中国,帝王纪年法由来已久。

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中国历代君主都采用了不同的纪年方式,例如黄帝纪年、夏代纪年、西周纪年等。

这种纪年法不仅记录了君主在位时间,还反映了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变迁。

## 三、元号纪年元号纪年法是一种以年号来标定历史时期的纪年方式。

这种纪年法常见于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日本、朝鲜等地。

君主即位后,会根据其理念、治世方针或吉祥寓意制定一个年号,这个年号在君主在位期间沿用。

中国的元号纪年法可以追溯到汉代,而在日本,该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每一个元号都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开端,反映了当时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特征。

元号纪年法在历史文献和史书中被广泛运用,为人们了解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线索。

## 四、历法纪年历法纪年法是基于一定历法系统的时间记录方式。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

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

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

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

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

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

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1 2 3 4 5 6 7 8 9 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

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

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 2 3 4 5 6 7 8 9 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

古代纪年、月、日、天、时法

古代纪年、月、日、天、时法

纪年法中国农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

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

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就可以得到: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 戊辰6.已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 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已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已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已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已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已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这六十对干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

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

如1989年是已巳年,1990是庚午年;从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4年又是甲子年。

这种纪年方法就叫做“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干支农历纪月法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

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

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干支纪日法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古代对年月日的称法.

古代对年月日的称法.

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
• 纪日法: • 1、干支纪日法—— • 《崤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
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 月十三日。 • 《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
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
• 纪日法: • 2、月相纪日法—— • 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fěi】,月中叫
• 刻: •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
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 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 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 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 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 百刻制:每刻14.4分钟 • 九十六刻制:每刻15分钟 • 午时三刻问斩: • 大约中午11点45分问斩
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
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
• 纪年法: • 1、王公纪年—— • 《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
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 年。 •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 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
• 纪年法: • 2、干支纪年——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戊戌变法” • “甲午战争” • “辛亥革命” • “辛丑条约”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 亭。”“戊申晦”即“戊申这一天是月 底”
•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 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
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
• 十二时辰称呼法: • 1、地支称呼法—— • 子时(三更)、丑时(四更)、寅时(五更)、
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 戌时(一更)、亥时(二更)【子时23:001:00,每两个小时一个时辰,以此类推】 • 2、形象称呼法——(汉代) •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 日昳【dié】、晡时【bū 】、日入、黄昏、人 定。 • “鸡鸣入机织”“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常见的几种纪年方法

常见的几种纪年方法

一、公元纪年法(公元前后纪年法)公元纪年法是使用公元(Anno Domini,缩写为AD)为起点,分为公元前(Before Christ,缩写为BC)和公元后(Anno Domini,缩写为AD)两个时期。

根据基督教传统,公元前是耶稣基督出生之前的年份,公元后表示耶稣基督出生之后的年份。

公元纪年法的起点被认为是公元1年。

公元纪年法是现代世界广泛使用的纪年方法。

二、农历纪年法农历纪年法是以中国农历为基础的纪年方法。

农历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37年,据说是中国的神农氏发明了农历。

农历采用12生肖和天干地支十干十二支的周期组合进行纪年。

每个农历年份会有一个对应的生肖和天干地支。

三、儒略日纪年法四、伊斯兰纪年法(回历纪年法)伊斯兰纪年法是以伊斯兰教第一任哈里发(政治和宗教领袖)穆罕默德的首次迁徙(公元622年)为起点的纪年方法。

它使用了一个回归纪年系统,其中一年由回归观测得出并与月亮的运动相匹配。

伊斯兰纪年法将时间分为354天或355天的回归纪年和30天或29天的月份。

五、日本纪年法日本纪年法是一种独特的纪年方法,起点为日本水务省确定的其中一特定年份。

目前使用的是明治纪年法,起始于明治天皇的即位(公元1868年1月1日)。

日本的纪年通常由天皇的年号和西历年份表示。

日本皇室会根据天皇即位、退位、去世等重大事件改变年号。

六、玛雅纪年法玛雅纪年法是古代玛雅文明使用的纪年法,起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14年。

玛雅纪年法是一种混合的纪年方法,包括长周期纪年、短周期纪年和一般纪年。

玛雅文明用不同的周期来测量时间,例如长周期纪年以5125年为一个周期,而短周期纪年则以260天为一个周期。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纪年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起点和计算方式,对于不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纪年方法通过时间的计量让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过去的历史。

古代的历法讲解

古代的历法讲解

三、四季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又称四时), 一季三个月,相应地分为孟、仲、季, 夏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依次 叫做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 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 季冬。
四、二十四节气
为了说明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 面的变化,指导农业生产,古人把阳历周 岁365.242216天平均划分为二十四份,即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 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 小寒、大寒。
(3)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
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 (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 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 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 后”。 (4)干支月相兼用法。
十二次
降娄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鹑尾 寿星 大火 析木 星纪 玄枵 娶訾
月份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二十四节气 节气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立春
中气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雨水
5、干支纪年法 自东汉元和二年(85年)实行,六十甲子周而复始,至 今没有中断。历史学家上推至公元前841年,知道这一年 是庚申年,《中国历史年表》排出从公元前841年至公元 1949年逐年的干支。公元85年以前的干支是后人逆推附加 上去的。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 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 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 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 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 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中国古代有许多纪年法供我们按年份衡量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纪年法:一、以诸侯国为纪年法。

这种纪年法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据记载于《左传》。

用这种纪年法时,以诸侯国的第一任君主即为元年,其余的每一代君主的统治年号依次累加。

举例说明,商始王(出生于唐宁地区)是商朝第一任君主,故以他统治的年号称商始元年,第二任君主乙丑,其统治年号称乙丑元年,以此类推,可以表示出历史上每一代君主掌握朝政的法定时间。

二、以周元皇帝纪元法。

最早可以追溯至商朝时期,据《左传》记载,商汤便以周宣王为元年,以此类推,在商朝,这种纪年法被形成为整体,后来因周家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时间更长,这种纪年法也变得更加重要,又称神武纪元,以周宣王统治的元年,即那一年中国历史开始。

三、以月首日为元年法。

这种纪年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由春秋公子季桓约立。

该法以十二月的月首日,即称为“闰元”为元年,每月的12号,也就是说每月都有一个元年,按月来编号,以此表示历史上的每一年。

春秋时曾尝试用以春季第一天曰立春月为元年,这种纪年法又被称为春秋无盐法,它也出现在战国后期,至汉朝时期也得到应用。

四、以元年法。

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中出现的计算历史时间最重要的纪年法,由北宋诸葛亮创立。

建立在满洲蒙古末代伯克衰台大元,以其改元通用,历史上常用的按民国、共和国以及全世界的纪年法,都是以元年为基础的。

以满洲伯克衰台改元通用,称元年,次年依旧用元,每增一年加”年“,例如满洲大元正月初一。

此为元年,次年乃为元二年等。

五、以皇帝统治纪元法。

这是中国古代最为常用的纪年法,古代士人们以诸侯国发展至封建王朝,天子的统治时代从哪一年起,就以那一年的年号为元年,每任一代皇帝的改元及其年号构成一个紧密的系统,这种纪年法就是主要以天子的统治年号为根据的纪年法,也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纪年法,一直沿用至清朝灭亡。

农历及农历干支纪年、纪月、计日、计时方法

农历及农历干支纪年、纪月、计日、计时方法

农历: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

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因为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称为夏历。

夏历有个辅助部分——节气。

节气如果也算历法的话,就是完全的太阳历。

节气和地球在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位置有关,和月球无关。

节气是从立春开始的,一个太阳年是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约365.2422天。

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夏历的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

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二个月普通月份加一个闰月,总共十三个月。

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计算决定。

平年全年354~355天,闰年全年383~384天。

由于每平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设置闰年(即十二个普通月份加上一个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量的接近3 65.2422日。

由于1回归年为12.368个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应设置四十六个闰年。

但因为这样设闰太过复杂,经推算,7/19最接近0.368。

故一般的,在19年里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人们因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常把夏历称为“农历”,但二十四节气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应该属于太阳历部分。

因此把夏历称为阴历是不恰当的。

夏历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历法中,唯一既照顾到太阳历,又照顾到阴历的历法。

因此,有人说西方的历法比中国科学,这显然是错误的。

比如,公历中,一个“月”的概念首先就已经违背了“月”这个初始的概念。

古代计算年月日的方法

古代计算年月日的方法

古代计算年月日的方法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古代计算年月日的那些事儿!你可别小瞧了古人的智慧,他们在没有咱现在这么多高科技玩意儿的时候,照样能把时间算得明明白白。

你想啊,咱现在看个时间,抬手看看手机或者手表就知道了,多方便。

可古人咋办呢?他们就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呀!古代计算年,那可是有一套的。

比如说用天干地支纪年法,什么甲子、乙丑、丙寅……这一套下来,六十年一个轮回。

你说神奇不神奇?就跟那车轮子似的,转一圈又回到原点。

这可比咱现在的公元纪年法有意思多了吧!咱现在说 2023 年,多直白,没啥特别的。

可古人说个什么乙丑年,那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充满了神秘感呢!再说月,古人也有办法。

他们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来划分。

你看看那月亮,有时候圆得跟个盘子似的,有时候又瘦得像个月牙儿,多有意思。

古人就根据这个来确定一个月的时间。

这就好比是大自然给他们的一个时钟,不用电,不用电池,多环保!然后是日,这计算方法也不少。

什么太阳升起来啦,落下去啦,白天黑夜啦,都能用来计算。

还有用漏刻来计时的,那就是个水钟,滴答滴答地流着水,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啦。

咱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每天忙忙碌碌的,有时候都忘了时间是怎么过去的。

可古人呢,他们就这么慢慢地,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着时间,感受着时间的流淌。

你想想,他们没有我们现在的这些先进工具,却能把年月日算得那么准,是不是很厉害?这就好比是他们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自己摸索出了一条路来。

而且啊,这些方法还流传了下来,成了咱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咱现在有时候也会用到古代的这些计算方法呢,比如说算个生辰八字啥的。

虽然可能不太科学,但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呀。

古代计算年月日的方法,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着光芒。

它们见证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我们对过去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所以说呀,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古老的方法,它们可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呢!它们就像是一座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去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纪年月日法
(1)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开始有年号。

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依次为二年、三年等。

例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用以纪年。

也可以用来纪日。

纪年,例如,丁卯三月;纪日,例如,是月丁未。

年号与干支可以兼用,例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简便的干支纪年推算法
公元年÷10,余数-3,得数为天干;公元年÷12,余数-3,得数为地支。

例如1999年,1999÷10,余数为9,9-3=6,天干为已;1999÷12,余数为7,7-3=4,地支为卯,1999年就是已卯年。

如果余数小于3,加上一个除数再减3。

例如2001年,2001÷10,余数是1,加上10等于11,11-3=8,天干为辛;2001÷12,余数是9,9-3=6,地支为巳,2001年就是辛巳年。

如果余数-3得0,就是天干或地支的最末一位。

例如1995年,1995÷10,余数为5,5-3=2,天干为乙;1995÷12,余数为3,3-3=0,地支为亥,1995年就是乙亥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