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型砂金矿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型砂金矿床

我国砂金矿分布较广,储量和产量占有重要位置,据不完全统计,大、中、小型砂金矿632处,其中86%集中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河北、湖南、陕西、江西、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本类型可分五个亚类。

(一)冲积砂金矿床

冲积砂金矿为河流营力所形成,包括河床、河各、河漫滩和阶地砂矿。较大型砂金矿有陕西月河、黑龙江桦南、吉林珲春河、青海天朋河等。大型冲积砂金矿连续矿化长达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宽几十米至百米,冲积层厚数米至十儿来。含矿层不止一层、单层厚1一2均具有二元结构。自然金赋存于砂砾层的底部,甚至基岩的裂隙中。品位变化大,自然金的形态多种多样,粒级大部分在0.25一2 mm之间。

陕西月河砂金矿床实例:

该区地处秦岭与巴山之间,为一狭长状断陷盆地。献匕两侧为褶皱山地,中部开阔平坦,月河的河水自西向东流,两侧支流发育,南岸支流短而陡,多为间歇性水流,北岸支流长而缓,为常年性流水。盆地内新构造运动明显,周期性升降运动形成1一4级阶地。

共圈定表内矿体五个Ⅰ、Ⅱ、Ⅲ、号矿体位于汉阴阴矿床、Ⅳ、Ⅴ号矿体位于恒口矿床,Ⅳ号矿体规模最大,Ⅴ号矿体规模最小。Ⅳ号矿体位于恒口矿床(图2-18),东起长松岭,西至铁岭关,呈北西西向展布于月河Ⅰ级阶地及河漫滩,在平面上呈长条状,时有膨缩分枝,剖面上近水平层状(图2-19)

全长2 4699m,宽54-1207 m,平均593m,厚一般2.6—6. 83m,平均厚4.42m,,品位一般为0.135-0.803g/m3平均品位0.242g/m3.,总储量占矿床70%,品位变化系数为119%,比较均匀;厚度变化系数为42%,属均匀型的。

矿层与顶,底板界线一般较清楚。底板的控矿作用明显,个别老基岩板,者裂碱发育时含金1.043g/m3.矿层顶底板在纵横向上均有起伏,一般横向坡降大于纵向坡降;并有小凹槽,对砂金富集十分有利。自然金以圆板状、片状为主,磨蚀程度较高,颜色较深,石英连生体和不规则状金少见。自然金一般粒级0.1— 1 mm,探矿工程最大粒径为5.5mm,恒口后头沟坡积层中群采的最大粒径为16.3mm,重 4.2085g,外形为三角形厚板状。自然金成色为1000。月河砂金矿按自然类型属河漫滩,阶地砂金矿的综合类型。

(二)洪积砂金矿床

洪积砂金矿是由季节性水流洪水造成的含金堆积物。由于山洪暴发,把山上的含金碎屑连同砂泥一起倾泻于冲沟、峡谷及季节性河流中,形成勺、锥形、扇形砂金矿。这种砂金具有快速搬运、快速沉积特点,砾石与泥砂混杂,分选不良。一般含金较贫且不均匀,有时在壶穴形成富矿窝。洪积砂金与冲积砂金相互过渡,形成洪冲积砂金矿。这类矿床主要分布于北方干早地区及隆起丘陵区边缘地带,代表性矿床有内蒙金盆大沟及胶东诸流河砂金矿等,规模小至中型。

(三)岩溶砂金矿床

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石灰岩发育地区的暗河、溶洞及河床的岩溶漏斗中。沉积堆积物可以是冲积啊或冲洪积物。砂金常富集干低洼部,矿体形态极不规则,随岩溶漏斗或暗河形态而异,可成层状、巢状等。晶位变化大,但一般较富,有时可达数百g/ir"如广西上林镇墟砂金矿,最高品位192g/m3。

湖南白竹坪岩溶砂金矿实例:

本区属湘中丘隆地区,亚热带湿润多雨季风气候。岩溶地形及流水地形发育。矿区水系在北部近南北向,汇集于白竹坪岩溶洼地中。然后自白竹坪落水洞流入地下,成为地下河,

流向转为南东,至岩口出地面,复成地表流水。

砂金矿产于下古生界泥盆系中统棋子桥组厚层结晶灰岩所形成的岩洞,岩洞基本上是地下水沿灰岩层理溶蚀而成的地下暗河,岩洞的顶板一般较平整,并且可以看出多层溶蚀现象。地下暗河从上游入口处(落水处)的岩门经白竹坪、上水河、岩门口、狗肠至岩口复出地表。全长6409m,总坡度降136m,岩洞距地表高度一般为30-34m,平均24.4m.岩洞宽7 -173m,平均37M,其高度为3.5-43 m,平均高17m。

矿区四而的地表流水多汇集于白竹坪岩溶洼地中,然后经白竹坪落水洞流入地下形成地下暗河。在洪水期时,地面流水携带来的大量含金砂粒涌入地下河中,并在河谷的适当部位沉积下来。

地下河岩溶沉积层,除河底局部残留有一些洞穴堆积物外,一般都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地下河中的沉积层分层明显,上部为含砾泥质泥岩,中部为砂砾石层,下部为泥砾岩,含砾泥质砂层的砂金品位为0.146g/m 3,含砂砾石层为0.30g/m3。泥砾层为1.32g/m3。

(四)冰碛(水)砂金矿床

由第四纪冰川(水)声用形成的砂金矿,金被夹在大量冰川(冰、水)泥砾相中,赋存河谷底部,分选差,品位富,含金品位1一4 g/m3,以基座之含金层为主,单层或多层。此类砂金在我国西北与西南地区分布较高,工业意义较大,如四川漳腊、青海的大场等砂金矿。

青海大场冰川砂金矿实例:

大场砂金矿位于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河北岸、在昆仑山系的布尔汗达山和巴彦喀啦山交接处。砂金矿产于大场河中上游的大场盆地中。盆地北高南低,略呈簸箕状,面积150k m2盆底海4300-4400m,四周山地海拔4600m左右,处于高山冰缘气候带。盆地的盆底为冰碛物的冰水堆积物,组成开阔平坦的冰积平台。

大场河主河谷嵌于盆地冰积平台中,较后者低3一5 m,河谷平直开阔呈:“U”形,宽度约几十米至数米,阶地不发育,_谷底起伏较大。砂金矿主要产于河谷中上游沉积层下部冰碛泥砾层中。

本区第四纪冰川发育,根据冰川活动可粗分四次冰期及三个间冰期。

工业矿体主要有两条,分别赋存于大场河丰谷及文谷东岔沟内。前者大部分遭受现代流水冲刷改造,使冰川矿体面貌已非。大场冰川砂金矿主要指东岔沟冰碳砂金矿。该矿体分布在盘形冰谷中,平面形态似舌状(图2-20),舌长方面与冰川延伸方向基本一致,长2.7k m,平均宽3 00余米,膨缩变化大,具有分枝复合及分散分布特点。

在纵向上,矿体形态变化与冰谷地貌关系密切,上段冰谷较窄,为400m,矿体亦窄,为loom,并分两枝,矿体厚3一4m。中段冰谷宽达800M,矿体急剧膨胀为600 m,连续性好,矿体厚2 .5—3 m。下段谷展宽1 000M,矿体分叉散开,连续性差,厚度薄,不足1 m,靠近水谷口处,矿体迅速收缩为80m,分成三枝直至尖灭。在横向上,矿体居于冰谷中部的底部冰碛物或中部冰碛物中.:两岸的侧碛一带一般无矿。

矿体底板呈凹凸起伙,变化幅度为1一3m。在剖面上矿体表现为不规则板,似漏斗状或楔状。由于砂金是借助于流动冰川固体搬运和消融沉积而形成,机械分异作用微弱,选择性很差,品位变化很大,一般无一定规律,即使在同一松散层内,砂金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

已知矿体品位由最低0.1g/m3至特高品位1, 6g/m。平均品位0.7g/m3。属于变化很不均匀的中品位砂金矿。冰川作用形成砂金形态、粒度、磨圆度、颜色和成色等诸方面与区内冲积形成的砂伞有一定差别。在.冰川砂金颗粒表面可见到清晰的凹形标痕,方向不同,长短不一,粗细不均,深浅各异,叠置刻外.显示遭受冰川多次刻划及受力大小不同。另外存半环状光滑缺口的钩形金粒及直径:0.1imm的次圆形穿孔粒,表明它是在冰川作用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