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案一、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信息技术与社会道德的关系,认识到技术使用中的伦理责任。
2. 学会在网络环境中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隐私和知识产权。
3. 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提高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操作、网络安全、数据保护等。
2. 网络伦理与法律:网络道德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讨论。
3. 信息技术与社会责任:探讨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信息技术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道德困境。
三、教学方法1. 互动讲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以及如何在使用时做出道德判断。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主题研究,探讨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道德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可能引发的道德争议。
4. 角色扮演:模拟网络环境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并讨论各种情境下的行为选择。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阶段: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与道德关系的思考。
2. 知识传授: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网络伦理与法律的基本概念。
3. 实践操作: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中进行网络安全操作演练,加深对数据保护的理解。
4. 讨论交流:小组内就信息技术的社会责任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真实案例,学生分析信息技术在解决问题时的积极作用与潜在风险。
6.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网络行为,体验并讨论道德决策的重要性。
7.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合作的表现。
2. 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网络伦理的理解程度。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德育渗透计划(含各单元目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德育渗透
计划(含各单元目标)
目标
本计划旨在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并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具体目标如下:
第一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
-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 研究使用计算机桌面操作系统
- 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技巧
第二单元:信息的表达与分享
- 研究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文档
- 研究使用图片编辑软件处理图片
- 学会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和研究
第三单元:多媒体技术应用
- 掌握音频、视频的录制和编辑技巧
- 学会使用幻灯片软件制作演示文稿
- 研究使用影音剪辑软件进行视频剪辑
第四单元:互联网安全与文明使用
- 研究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
- 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和信息素养
- 研究识别和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计划安排
本计划将按照下述时间安排进行:
第一学期
- 第一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2周)
- 第二单元:信息的表达与分享(4周)
第二学期
- 第三单元:多媒体技术应用(6周)
- 第四单元:互联网安全与文明使用(4周)
鉴于以上目标和计划,教师将使用教材和辅助资源,结合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并培养
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与道德观念。
通过德育渗透计划的实施,期望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具有良好品德和技术能力的现代公民。
教案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网络安全)教学案例
教案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网络安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网络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练组合运用所选软件的各种相关技巧,培养信息综合处理能力。
2、在老师的协助下,学会选用一款软件制作个性化电子版毕业留言。
通过观察、体会交流与评价作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3、(1)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认清网上信息的精华和糟粕,做遵守网络道德的网民。
(2)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选用一款软件完成美观、有个性的电子版毕业留言;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难点:版面设计与技能综合运用的策略与技巧。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从网上获取、加工和管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因需而学,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采用引导、启发、讨论、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自豪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心境下迸发灵感的火花,创作个性化电子作品。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面对信息安全,遵守道德法律法规,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共鸣老师通过屏幕广播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两句唐诗。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学过的一首唐诗,谁能帮老师对出下两句?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
师:非常好。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赠汪轮》,谁能简单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生:表达了好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师:看来,友情是个永恒的话题。
同学们,友情是珍贵的、难忘的,友情真的是人生一笔珍贵的财富。
2、点明主题,提出任务师:六年了,友谊的种子早已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此记得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汇成我们的毕业留言。
老师出示课题“毕业留言”。
信息技术德育教案
信息技术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观念和道德观念,使他们能够遵守信息技术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正确使用和管理信息技术。
2.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信息技术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3.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技巧三、教学重点1.培养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观念和道德观念2.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技巧。
五、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讲授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网络的基本原理、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方法等。
3.介绍信息技术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包括计算机软件相关法律法规、计算机网络安全法和计算机伦理规范等。
4.讲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技巧,包括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网络应用的安全管理、信息检索和利用的方法等。
5.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6.设计信息技术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7.进行实践操作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技巧。
六、教学评价方式1.口头评价:通过教师的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堂演示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口头评价。
2.书面评价:通过书面作业、实验报告和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的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信息技术德育教案
信息技术德育教案教案标题:信息技术德育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和社交礼仪。
3.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风险防范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包括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网络知识等。
2. 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 信息技术的风险和安全问题,包括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德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步骤二:知识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例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和网络知识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关于信息技术使用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合理、安全和道德使用的重要性。
步骤四:应用实践设计一些针对不同生活场景的信息技术应用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五:网络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如何预防网络欺诈和个人信息泄露,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避免网络陷阱。
步骤六:德育教育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使用中的道德问题,如尊重他人隐私、不传播不良信息等,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和社交礼仪。
步骤七: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展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反思。
教学评价:1. 学生在应用实践环节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
2. 学生对网络安全和德育教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
3. 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和思维深度评价。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传授信息技术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使用中的道德和安全问题。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案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案教案标题: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在学生德育培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
3. 设计一系列的德育渗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提出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讲解:2. 解释信息技术与德育的关系,强调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作用,如提供信息、促进交流和合作等。
3. 介绍信息技术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问题,如网络安全、信息隐私等,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相关的道德价值观。
案例分析:4.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问题,并讨论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5.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方面的潜力,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实践活动:6. 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具体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道德意识。
7. 活动可以包括制作网络安全宣传海报、设计网络伦理准则、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竞赛等,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总结:8.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信息技术与德育的紧密联系,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其积极作用。
教案评估:9. 设计相关的评估方式,如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个人反思等,评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德育渗透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 实际案例材料- 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教学扩展:-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道德问题。
-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案注意事项:- 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应用价值。
如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课件
教育课件
目录 引言 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效果评估与总结
引言
引言
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的意义
渗透德育教 育的方法
渗透德育教的方法
教学内容设计 - 选择具有德育价值的案例 - 引导学生讨论道德问题 - 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决策
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借助互联网资源 - 利用互联网资源展示正能
量 -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 提倡网络道德行为
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项目与实践结合 - 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 强调项目过程中的道德行为 -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体验道德教育
效果评估与 总结
效果评估与总结
制定评估指标 - 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 - 研究学生的学习成果 - 评估学生的道德素养
效果评估与总结
总结经验和教训 - 分享成功案例 - 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 -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德育教育——《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上课类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新学期面对新高一学生授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内容来自浙教版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一书《信息与信息技术》章节的第一课时。
这一章分为:1.1 信息及其特征;1.2 信息的编码;1.3 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于本章内容的教学建议提供了两个方案,具体如下:方案一:方案二:根据课前对学生的了解情况看,虽然基本上学生都通过了初中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于二进制并不是很理解,对于1.2节内容,需要较为详细地讲解二进制的计数方法,如果学生没理解,那么在以后关于二进制的计算、图片声音文件大小的计算都会接受不了。
所以,1.2节内容至少需2课时,1.1 和1.3内容合为1课时也可以完成。
于是,选用方案二较为合适。
即:新学期的第1课时内容为“信息及特征”和“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概念;理解信息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及应用、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案例的分析,理解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及应用。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意识和爱国荣誉感。
【教学重点】信息概念的引出、信息特征的剖析【教学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事例中信息特征的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实例分析法和问题讨论法。
【教学过程】……片段一:(上课铃响了,学生们匆匆回到位置坐好,准备好上课用品……)师:同学们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回到自己位置?生:上课了!师:你怎么知道上课了呢?生:上课铃响了啊!师(及时点出):对!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时间到了。
希望同学们在每一次课铃响时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上课的准备,准备好上课用品,调整好心境来迎接新的一堂课。
我们谁都不迟到、不掉队,做得到吗?生:做得到!……(德育渗透: 高一是学生新的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有意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铃声的引入,提醒学生要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和学习态度,这是作为一名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片段二:教师展示____年《中国画报》封面刊出的铁人王进喜图片问:面对这张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热烈地讨论着,并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他很冷!”、“他年纪比较大!”、“好像是北方人吧”……(学生已经投入到课堂)师(趁机提示):这张图片正是当年被认为泄漏了大庆油田机密的铁人王进喜的照片学生:哇!(紧接着便是疑问写在脸上)教师立即释疑:日本情报专家据此解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并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德育融入信息技术学科教案
德育融入信息技术学科教案第一篇:德育融入信息技术学科教案6-3)-⑦ 德育融入信息技术学科教案课题:制作生日贺卡本课是对画图中添加文字操作的拓展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画图中文字工具的使用。
同时,学会利用已有图片进行创作,掌握用画图编辑已有图片的简单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利用已有图片进行创作,掌握用画图编辑已有图片的简单方法。
2.用不同的字体写上祝福语。
(二)能力目标: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创作出有新意的生日贺卡2.、培养学生自学及合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以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三)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妈妈每天为我们操劳,是多么的不容易,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妈妈。
揣摩编者意图定位教学重点: 1.教材的呈现方式,它们之间的联系; 2.教材每一部分的编写意图;3.结合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
前面一课已经有输入文字的练习,学生对文字工具的使用应该有一定了解了。
让学生知道:必须在文本框中的文字处于编辑状态时,才能进行文字的编辑;同一个文本框中只能设置相同的字体样式,如果要设置不同的字体,就要在不同的文本框中进行。
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文字设置方法,输入祝福语并设置满意的格式,体会学有所用。
教学重点:掌握用画图编辑已有图片的简单方法分析实际学情定位教学难点: 1.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2.学生可能存在的兴趣点、质疑点;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给学生怎样的学习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会打开和退出画图、保存画图文档等基本操作;会编辑、美化文字。
本课活动是制作漂亮的生日贺卡。
活动需要从图片素材中选择合适的图片,并通过画图工具在图片上写上祝福的话语。
这节课是将前面学过的文字输入、画图等做了一个综合练习,也有一些新的知识点,如在画图工具中设置不同的字体。
教学难点:设置不同的字体教学策略的选择1.整体的教学策略;2.突出重点的策略;3.突破难点的策略。
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德育教育——《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上课类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新学期面对新高一学生授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内容来自浙教版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一书《信息与信息技术》章节的第一课时。
这一章分为:信息及其特征;信息的编码;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于本章内容的教学建议提供了两个方案,具体如下:根据课前对学生的了解情况看,虽然基本上学生都通过了初中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于二进制并不是很理解,对于节内容,需要较为详细地讲解二进制的计数方法,如果学生没理解,那么在以后关于二进制的计算、图片声音文件大小的计算都会接受不了。
所以,节内容至少需2课时,和内容合为1课时也可以完成。
于是,选用方案二较为合适。
即:新学期的第1课时内容为“信息及特征”和“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概念;理解信息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及应用、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案例的分析,理解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及应用。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意识和爱国荣誉感。
【教学重点】信息概念的引出、信息特征的剖析【教学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事例中信息特征的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实例分析法和问题讨论法。
【教学过程】……片段一:(上课铃响了,学生们匆匆回到位置坐好,准备好上课用品……)师:同学们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回到自己位置生:上课了!师:你怎么知道上课了呢生:上课铃响了啊!师(及时点出):对!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时间到了。
希望同学们在每一次课铃响时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上课的准备,准备好上课用品,调整好心境来迎接新的一堂课。
我们谁都不迟到、不掉队,做得到吗生:做得到!……(德育渗透:高一是学生新的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有意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铃声的引入,提醒学生要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和学习态度,这是作为一名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片段二:教师展示1964年《中国画报》封面刊出的铁人王进喜图片问:面对这张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热烈地讨论着,并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他很冷!”、“他年纪比较大!”、“好像是北方人吧”……(学生已经投入到课堂)师(趁机提示):这张图片正是当年被认为泄漏了大庆油田机密的铁人王进喜的照片学生:哇!(紧接着便是疑问写在脸上)教师立即释疑:日本情报专家据此解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并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
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
第一章: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目的和目标
1.3 文档结构
第二章: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重要性
2.1 德育的定义和意义
2.2 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意义
2.3 德育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德育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具体手段和方法3.1 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
3.2 项目学习和团队合作
3.3 道德与伦理教育
3.4 学科知识与社会责任的结合
3.5 高效沟通与交流技巧培养
第四章: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4.1 案例一、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中的道德教育实践
4.2 案例二、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中的项目团队合作经验4.3 案例三、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中的社会责任教育实践第五章:评估与提升德育效果
5.1 德育评估的指标和方法
5.2 提升德育效果的策略和措施
5.3 德育与学绩的关系
第六章: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挑战与对策
6.1 教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6.2 家庭环境与社会氛围的影响
6.3 学生自身的认知和行为特点
6.4 管理与支持措施
附件:
附件1: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课程设置示例
附件2:案例分析所需的学生作品和教材
附件3:相关调查问卷和评估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法律名词1:德育:是指通过塑造人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行为方式,培养和发展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力量的一种教育方式。
2、法律名词2:信息技术:利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3、注释:本文中的法律名词仅为解释文中内容使用,不构成法律解释或意见。
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教案
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教案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解决方法,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防范安全隐患的重要性,引出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三)研究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1.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防范安全隐患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同时介绍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
2.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病毒吗?病毒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病毒?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同时介绍病毒的种类和危害,以及预防病毒的方法,如安装杀毒软件、不随意下载陌生文件等。
3.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防火墙吗?它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同时介绍防火墙的作用和原理,以及如何设置和使用防火墙。
四)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做遵守网络道德的好网民。
1.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网络道德吗?你们觉得一个好的网民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同时强调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遵守网络规则,不传播虚假信息、不侵犯他人隐私等。
2.设问:同学们,你们在使用网络时,有没有遇到过不良信息?你们又是怎么处理的?学生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处理方法。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同时提醒学生要保持警觉,认清网络信息的真伪,不要轻信谣言和不良信息。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安全隐患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和安全技术。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认识到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做遵守网络规则的好网民。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使用网络过程中,能够更加谨慎和理性,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和隐私。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管理工具,它通过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来保护网络安全。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方案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方案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明确提到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是所有信息技术老师都很关心的课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就;德育渗透教育部周济部长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
本人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
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提炼教材中思想教育的素材,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渗透德育教案(精选5篇)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渗透德育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渗透德育教案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渗透德育一、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2、了解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3、了解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4、了解常用的安全技术:病毒防治及防火墙。
二、教材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了解病毒防治、防火墙等安全技术。
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及其产生的原因、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难点:对病毒防治和防火墙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信息安全是当前阻碍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最大的阻力,由于网络的不安全性,使得人们对网络的应用有所顾忌和保留,达不到理想的交流效果。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存在哪些安全问题,以及有何解决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相关问题,“QQ是我和朋友联系,和同事探讨问题的好工具。
可今天却怎么也登入不上去了,并提示密码错误,可我输入的密码肯定是对的,很着急,请大家替我想想办法。
”经过对问题的具体分析,即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安全问题。
(二)用深情的语言感化学生。
1.[设问]:同学们,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很容易受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甚至一命乌呼,其实计算机网络在安全上也是很脆弱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网络脆弱的原因吗?[学生活动]:学生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各说其词。
[教师活动]:首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
然后完整阐述造成计算机网络脆弱性1.两大因素:计算机本身问题和计算机网络问题。
最后,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具体的因素。
2.[设问]:同学们,你们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类事情呀?如果碰到过,那么你们又是怎么来解决的?[学生活动]:学生说说自己的情况,请学生代表说说碰到的一些典型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自我推荐的方式讲述自己的解决之道(学生很得意,在学生面前露了一把,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案例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案例第一篇: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案例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渗透案例--《请爱护小草》中的德育渗透石鑫慧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要更新教学思路,改变过去只为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德育的意识。
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让德育教育在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渗透。
现以《请爱护小草》课题,浅谈在教学中“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德育渗透。
一、在引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师: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不美?大家说说没在哪里?生:自由发言,畅谈校园的美。
(绿油油的草地……)师:我们大家都喜欢这样的环境,在阳光的沐浴下,芳草、杨柳的陪伴下,在知识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阳光、草地、杨柳,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在享受着它们的美的同时也应该保护它们,让这种美一直伴我们成长,我们热爱大自然,我们要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我们的校园,爱护一草一木。
今天我们就来给我们的校园制作一个“请爱护小草”的告示牌。
二、在实践任务中渗透德育教育实践任务:制作一张“请爱护小草”的告示牌。
注意:1、告示牌要放在哪里?(草坪里)2、草坪的主色是?(绿色)3、草坪上有草、树叶,注意草的颜色和树叶的颜色。
我们要爱护小草,可不是枯草哦!大家画的小草要有生命力,给我们一种茁壮成长的感觉,充满希望。
我们还可以让我们的告示牌内容更具文化色彩,更富有创意。
如:“别踩我,我怕疼!”、“我喜欢笑!”……三、在课堂小结中渗透德育教育大家的告示牌都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品。
大家都是优秀的画家,画中蕴含了大家对小草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不光小草有生命力,我们的画也有其生命力。
色彩给我们的感觉,小草给我们的感觉,告示牌的内容给我们的感觉,说明我们与大自然是心灵相通的。
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1第二篇: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学案例七年级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的基本方法;设置好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字号和字形。
信息技术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信息技术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第一篇:信息技术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信息技术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又一个普及的高潮。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掌握信息技术,掌握足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学期我教高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每周每班二节课。
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课当中也渗透了德育工作的教学。
在本学期,信息技术教育德育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点的工作:一、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信息技术教育知识是科学文化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
学好信息技术知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应此,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不只是认为只有信息技术教育知识才重要,而且其它科学文化知识是同样重要的。
使学生把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的热情,同样也投入到其它科目是去。
二、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开设不久的新课程,应此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热情十分的高涨,大部份学生都十分渴望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知识。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现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使他们知道“不会信息技术知识,不能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二十一世纪就会成为新的‘文盲’。
”让学生深刻的知道信息技术现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是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辅导工具。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信息技术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对于祖国的繁荣富强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课,将适时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比如教会学生使用软件Word2000,让他们具有十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做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认识得到双丰收。
四、培养学生审美观。
本学期高一年级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是电脑基本操作及创作,为此在学习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的思想及培养学生审美观、结构布避的空间思维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德育-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德育|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方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德育【摘要】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其根本的本质包含着“教书”和“育人”两个层面。
汉代大思想家王充曾说:“德不优者,不能怀远。
”可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我们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
我们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会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习惯、根据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和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三方面粗浅论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德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始终奉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
一、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上机实践过程中,首先强化认识,规范学生操作。
我们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要引导他们遵循操作规范,比如,在介绍关闭计算机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使他们了解这样做可以避免计算机内的数据遭到破坏,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等。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是道德修养的榜样。
教师本身就是学生一本活的德育教材。
所以教师在课堂示范和指导过程中,也应该有良好的习惯。
比如,在平时文的存放上,学生保存文时毫无目的性,经常是下节课来上机实践时,就找不到自己的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得教案
授课人:黎平一中信息组石宏运
时间:2012-2013第一学期法制教案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一、学习目得:
1、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得脆弱性。
2、了解计算机网络存在得安全隐患及安全隐患产生得原因。
3、了解防范安全隐患得常用措施。
4、了解常用得安全技术:病毒防治及防火墙。
二、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课得学习,让学生知道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得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得安全隐患及产生这些安全隐患得主要原因,了解病毒防治、防火墙等安全技术。
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得安全隐患及其产生得原因、防范安全隐患得常用措施。
难点:对病毒防治与防火墙得认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信息安全就就是当前阻碍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得最大得阻力,由于网络得不安全性,使得人们对网络得应用有所顾忌与保留,达不到理想得交流效果。
请同学根据自己得体验,谈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与学习得存在哪些安全问题,以及有何解决得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相关问题,“QQ就就是我与朋友联系,与同事探讨问题得好工具。
可今天却怎么也登入不上去了,并提示密码错误,可我输入得密码肯定就就是对得,很着急,请大家替我想想办法。
”经过对问题得具体分析,即引出今天得教学内容——计算机得安全问题。
(二)用深情得语言感化学生。
1、[设问]:同学们,人得生命就就是脆弱得,很容易受自身因素与外界环境得影响而生病甚至一命乌呼,其实计算机网络在安全上也就就是很脆弱得。
同学们,您们知道计算机网
络脆弱得原因吗?
[学生活动]:学生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各说其词。
[教师活动]:首先对学生得讨论进行点评、总结。
然后完整阐述造成计算机网络脆弱性得两大因素:计算机本身问题与计算机网络问题。
最后,以图表得形式呈现具体得子因素。
计算机网络得脆弱性示意图:
计算机网络得脆弱性
2、[设问]:请同学们归纳计算机网络存在得安全隐患并分析产生隐患得原因?
[教师活动]:查瞧学生归纳情况,观察学生活动,并参与探讨,最后列出产生安全隐患原因得示意图:
⎪⎪⎪⎪⎪⎪⎪⎪⎪⎪⎪⎪⎩
⎪⎪⎪⎪⎪⎪⎪⎪⎪⎪⎪⎪⎨⎧⎪⎪⎪⎪⎪⎪⎪⎪⎩⎪⎪⎪⎪⎪⎪⎪⎪⎨⎧⎪⎪⎪⎪⎪⎩⎪⎪⎪⎪⎪⎨⎧⎪⎪⎩⎪⎪⎨⎧)恶意程序()篡改()拒绝服务()伪造()篡改()截获
()中断()外部()特权用户滥用权力()特权用户资料泄漏(作造成损失)好奇心驱动,尝试操()误操作()内部()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影响()系统自身原因(安全隐患7654321%204321%80321
3、[设问]:同学们,您们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类事情呀?如果碰到过,那么您们又就就是怎么来解决得?
[学生活动]:学生说说自己得情况(气氛开始活跃起来),请学生代表说说碰到得一些典型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自我推荐得方式讲述自己得解决之道(学生很得意,在学生面前露了一把,这也就就是对学生得一种激励)。
[教师活动]:认真倾听,归纳小结,适当加以表扬。
最后老师分别从计算机系统、自然环境与人为因素等三个方面系统介绍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得一般措施(最好结合实例讲解),并强调学生在以后得计算机网络建构时要注意这几方面得因素。
比如在讲到电磁辐射时,告诉学生实际上电子设备工作过程都有电磁辐射产生。
电磁辐射在网络中表现出两方面得脆弱性。
电磁辐射物能够破坏网络中传输得数据,这种辐射得来源不外就就是两个方面:网络周围电子电气设备产生得电磁辐射与试图破坏数据传输而预谋得干扰辐射源;另一方面,网络得终端、打印机或其她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产生得电磁辐射泄露,即使用不太先进得设备,在近处甚至远处都可以将这些数据,包括在终端屏幕上显示得数据接收下来,并且重新恢复。
4、[设问]:通过以上知识得学习,同学们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了一定得了解,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构建一个安全得计算机网络系统呢?
[学生活动]:以小组形式展开,学生提出自己得方案,发表自己得想法,小组共同商讨方案得可行性。
[教师活动]:教师了解各小组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提取几个典型方案进行全班分析、讨论。
5、常用得安全技术:要构建真正意义上得安全得计算机网络系统,还必须掌握一些常用得安全技术,如病毒防治、防火墙等。
[问题1]同学们,您们知道计算机病毒就就是什么吗,它与生物病毒有关系吗?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来防治计算机病毒呀?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瞧有关病毒特性、病毒种类及、病毒防治措施方面得内容,加深对病毒得系统了解。
[教师活动]:1、分析讲解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得异同。
不同点:计算机病毒就就是人为编制得计算机程序,而生物病毒就就是一种病菌。
相同点:①具有寄生性。
②具有隐藏性。
③具有潜伏性。
④具有传染性。
⑤具有破坏性,等等。
2、病毒得防治。
要有效地防治病毒,首先应了解病毒得特性,然后采用杀毒软件等进行查杀病毒或安装相应补丁。
教师可适当举例说明,如如何对疯狂作案得“冲击波”病毒进行防治?
症状分析:被感染得机器会出现莫名其妙得死机与反复重启、网络速度变慢、应用程序异常、不能拷贝粘贴、IE浏览器不能打开链接等现象,而网络本身由于充斥了无数得攻击数据而变得非常拥挤,服务器与网关时有瘫痪。
原因分析:该病毒就就是利用微软公司Windows操作系统RPC D漏洞进行传播,能够使遭受攻击得系统崩溃,并通过网络向仍有此漏洞得计算机传播。
解决方法:下载并安装微软补丁。
[问题2]:防火墙就就就是一种防火得设备吗?防火墙就就是如何实现得网络安全得?防火墙得本义原就就是指古代人们房屋之间修建得那道墙,这道墙可以防止火灾发生得时候蔓延到别得房屋。
而这里所说得防火墙当然不就就是指物理上得防火墙,而就就是指隔离在本地网络与外界网络之间得一道防御系统,就就是这一类防范措施得总称。
[学生活动]:打开“天极网”相关网页,学习有关防火墙得相关知识。
[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防火墙得功能。
防火墙通过控制与监测网络之间得信息交换与访问行为来实现对网络安全得有效管理,其基本功能为:过滤进、出网络得数据;管理进、出网络得访问行为; 封堵某些禁止行为;记录通过防火墙得信息内容与活动;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与告警。
2、讲清实现防火墙得三种技术。
分组过滤技术、应用网关、代理服务。
(三)、通过讨论主题,完成德育得内化与升华: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信息技术得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思想、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而且发展得速度越来越快。
作为国家未来建设得主力军,作为未来世界得主人,现代青少年肩负着发展信息技术,建设安全与文明得信息社会得历史责任。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规则与道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得能力。
所有这一切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得学习,通过终身得学习,迎接挑战,实现理想。
(四)、学生练习:
1为什么说计算机网络在安全上就就是脆弱得,它得脆弱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联系实际,讲一讲防范安全隐患得常用措施。
4、举例说明最近影响力较大得一些计算机病毒得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5、说说您心目中得防火墙就就是如何得?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