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Word版

合集下载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

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是非君子之言也。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

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

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

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的是: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项伯杀人,臣活之C. 齐师伐我D.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答案:B2.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代词时,通常指代:A. 人B. 物C. 事D. 以上都可以答案:D3. 下列句子中,“而”字表示转折关系的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 君子不器。

答案:C4. “乎”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语气词时,通常用于:A. 疑问句B. 感叹句C. 祈使句D. 以上都可以答案:D5. “焉”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疑问代词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A. 哪里B. 什么C. 怎么D. 为什么答案:B6. 下列句子中,“其”字用作副词的是:A. 其真无马邪?B. 其如土石何?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 其孰能讥之乎?答案:C7. “也”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语气词时,通常用于:A. 陈述句B. 疑问句C. 感叹句D. 祈使句答案:A8.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动词的是:A. 吾欲之南海B. 之二虫又何知?C. 学而时习之D. 项脊轩志答案:A9. “乎”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助词时,通常用于:A. 形容词后,表示程度B. 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进行C. 名词后,表示所属D. 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而”字表示并列关系的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 君子不器。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汉语中,“______”字用作助词,表示“的”。

答案:之2. “______”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感叹。

答案:也3. “______”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答案:或4. “______”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副词,表示“将要”。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1.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2.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許子奚爲不自織?
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下列句子"责"用本义的一句是
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
3.“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巾的是
( )
A.先禮后兵B.窮兵黷武C.短兵相接D.兵不厭詐
4.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屮为“裁断,裁决”。
5.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
A.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
B.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
C.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
D.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6.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1.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2.姜氏欲之,焉辟害?
3.我二十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4.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30.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A .钟鼎文B .隶书
B.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 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忪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16.下而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某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響:回聲一聲 音B.色:臉色一颜色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代汉语试题(A)一.填空题(每空 2 分,10 空,共 20 分)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本无其字,以声托事。

2.本义上古文献材料可以证明的本来含义。

3.异体字音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字。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字形。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

6.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是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左传。

9.“莫”的本义是日落,“莫”的今字是_暮。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 1 分,共 20 题,共 20 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量词,长三丈,高一丈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诸:这事到(之于)。

兼词。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其:语气词,表反问。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外交使者名词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兼词于之。

在那里。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能助动词7.贼民之主,不忠。

贼:杀害动词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殿:镇守。

动词。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不谷:我。

谦词。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称:推荐。

动词。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过:拜访。

动词。

12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打开动词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回头动词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如果。

(假设)连词。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儿子。

名词。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随便、随意。

形容词。

17.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

归:馈(赠送)。

动词1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义。

庠序:学校。

名词。

19.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艺:种植。

动词。

20.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表现动词三.指出下列句子类型,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每题 1 分,20 题,共 20 分)1.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判断句2.制,严邑也。

(完整word版)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完整word版)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古代汉语试题·一一、填空(20分)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

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

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

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

(5分)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1)后:後(2)征:徴(3)余:馀(4)丑:醜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5分)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姜氏何厌之有?B 敢问何谓也?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从左右,皆肘之。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盍各言尔志?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百里奚举于市。

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惠等哭,舆归营。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11、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形声字并且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C )A、陣都鄙隣B、树析休栔C、修脩儵倏D、胃肺膾炙1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D )A、暱——昵B、翦——剪C、桀——揭D、赴——讣13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A、知——智B、昏——婚C、雕——彫D、襍——雜14 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A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1)

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1)

古汉语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最新版)一、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有哪几种?解释并举例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

叶同协,意思是和谐。

如《诗经。

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是什么?《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三、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是什么1、古今意义基本无变化的词,如:天、地、山、水等,复音词如:蟋蟀、仓庚、凤凰等。

2、古今意义毫无关联的词,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现代是“应该”的意思。

另有古代意义已经消亡的词,如“章甫”。

由于词义所指的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所以古意消亡。

3、古今意义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词。

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表示“重复”等义。

(注:“再”和“复”的区别:“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复”只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

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的“复”。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答案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答案1.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是(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

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逝:往。

B.逝:跑。

C.逝:死.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A。

面对 B。

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 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憋悶,積]C。

多行不義必自斃。

[斃:死亡] D。

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逆:違背]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A。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

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C。

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響:回聲—聲音 B.色:臉色-颜色C.獄:案件—監獄 D.墳:土堆—墳墓7。

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

”敬"多用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A。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9。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一)模拟试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一)模拟试卷及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古代汉语(一)》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关于《左传》的作者比较可信的是:()。

[A] 刘向[B] 杜预[C] 左丘明[D] 司马迁2、《康熙字典》里所采用的汉字排列方法是:()。

[A] 部首排列法[B] 音序排列法[C] 四角号码排列法[D] 部首兼音序排列法3、“庄公寤生”中的“寤”字,正确的通假字应是:()。

[A] 无[B] 勿[C] 毋[D] 牾4、“冬,十二月丙子朔”中的“朔”表示的时间是:()。

[A] 月首第一天[B] 月末第一天[C] 月中第一天[D] 月首第二天5、“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出自:()。

[A] 《庄辛说楚襄王》[B] 《江乙对荆宣王》[C] 《赵威后问齐使》[D] 《冯谖客孟尝君》6、下列对“解”和“释”辨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A] “解”和“释”都有“解开”的意思[B] “解”和“释”都有分析的意思[C] “解”和“释”还有各自的习惯用法[D] “解”和“释”的意义古代和现代完全一致7、“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中的“烹醢”是:()。

[A] 食物[B] 一种刑法[C] 上供的礼品[D] 无具体含义8、“见兔而顾犬”中的“顾”可以解释为:()。

[A] 兼顾[B] 照顾[C] 回头看[D] 注意9、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叫做:()。

[A] 使动用法[B] 意动用法[C] 词类活用[D] 词类借用10、根据字形分析,“时”字的本义应该是:()。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B睹覩C置寘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

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

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BA学术、学问B 邑中的道路C技能、技艺D 方法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CA 文学课B 理论课C 基础课D 应用课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A 女耳自B 本刃末C 武信从D 江河娶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DA知智益溢 B早蚤昏婚 C莫暮反返 D信伸畔叛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A 本义B 引申义C 假借义D 比喻义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DA 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C 绝江有托于船。

(《吕氏春秋?知度》)D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诗经?周南?汉广》)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C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

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

它是:AA 《尔雅》B 《玉篇》C 《正字通》D 《康熙字典》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A 对文B 异文 C衍文 D 互文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BA 结构助词“的”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 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二、填空题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

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4、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5、《礼记》与()、《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部”、“邦”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着作的语句出处的是C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D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C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B伯牛有疾;子问之..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A、春B、朝C、孟D、鼎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A、炫黄B、匍伏C、披靡D、辟易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A、草创未就..B、三窟已就..C、是以百姓就本者寡..D、就其深矣;方之舟之..E、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4、下列各句中;“是”充当前置宾语的是A、惟兄嫂是依..B、无乃尔是过与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D、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E、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5、诗词曲语辞汇释这本工具书的性质是A、考释诗经、楚辞中的特殊语辞B、考释唐诗宋词中的特殊语辞C、考释乐府民歌中的特殊语辞D、考释曲中的特殊语辞E、考释经书中韵文的特殊语辞6、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A反——返 B芸——耘 C归——馈 D涂——途 E知——智7、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是A点——点 B泪——泪 C烟——烟 D敛——殓 E弃——弃8、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D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E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其本义的是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B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C酌以大斗..D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E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10、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本义的是A薪:砍柴..B奋:举起;扬起;振作..C权:权力;权衡..D信:言语真实..E候:守望;放哨..11、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假借义的是A弟:表示尊重、顺从兄长.. B信:表示伸展..C岁:表示时间;即一年.. D辟:表示逃避..E畔:表示背叛..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占优势..B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复音节化..C汉语词汇中词的复音节化规律当同汉语语音的简化规律相联系..D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根源;主要是由语言内部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E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词汇;难在“异”而不在“同”;难不在“微殊”而在“迥别”..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复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已成为汉语发展演变的一个趋势..B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单音节同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音词..这个复音词的词义只落在其中的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仅仅作为陪衬而存在..C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中“指示”是偏义复词..D合音词是指书写形式是一个字;但实际上暗含了两个单音节词;表示的是两个字合起来所表示意义..E孟子·梁惠王下“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中“诸”是“之乎”的合音..14、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言:原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这段话中解释正确的是A盛气:怒气很大..B揖: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C揖:当作“胥”;“须”的通假字;等待..D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E谢:谢罪;道歉..15、下列各组字;意符全都相同的是A徒徙行径 B腥胡肖胃C冯骐笃骏 D孟盟盆益E福神祈视三、解释题每题4分;共8分一解时下列句子中加“”的词1、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与: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诮:3、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弭:4、”式”于政;不式于勇;不式于四境之外..式: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2、名曰“精卫”;其鸣自“詨“..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4、夸父与日“逐走“..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2、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l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2论贵粟疏:“饥之于食;不待甘旨..”3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4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5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3、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耻”、“辱”之间的区别:l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孟子·离娄上:“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3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4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5报任安书:“行莫丑于辱先..”4、试根据下列例句分析“之”、“焉”的异同..①之二虫又何知②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以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③制;岩邑也;虢叔死焉..④非曰能之;愿学焉..⑤晋国;天下莫强焉..五、古文今译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5分;共15分一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2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贯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3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见我;尚可得乎”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4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甸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1会论虞常2复举剑拟之3空以身膏草野4何以女为见5反欲斗两主二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六、古文标点题给下面二段古文加上标点符号>每小题8分;共16分..一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夫争行义乐为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二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七、古文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16分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妆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词语5分l、孝闻于楚国闻:2、吾欲妆之相也相:3、申鸣将往死之死:4、往劫其父以兵劫:5、援桴鼓之援桴:二通过分析对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词各自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5分1、与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前一个“与”后一个“与”2、其①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其②弃父而死;其可乎其三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文6分1、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2、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3、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 3、C 4、A 5、A 6、B 7、C、8、B、9、A10、C二、多项选择题l、AC2、CD3、CDE4、CDE5、BD6、ADE 7、ABC 8、ABCD 9、BCE 10、ADE 11、BDE 12、ABCD 13、ABDE14、ACDE 15、BC三、解释题一解释句子中加“”的词..l、参加2、责骂3、消失4、用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文首:花脑袋..喙:鸟兽的嘴..2詨:呼叫..3堙:填塞..4逐走:竟走;赛跑..四、简答题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说文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体的变迁..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而且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2、“饥”、“饿”二词都表示饥饿;但是两者的程度深浅轻重有所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如例句l、2皆为此义..“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根本没有饭吃;或是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饥”和“饿”的区别;还可以通过这两个词在同一句中的对用看出来..如例句3“虽饥不饿”、例句4“宁一月饥;无一旬饿”;都可以明显看出“饥”与“饿”词义程度深浅轻重的不同..3、“耻”、“辱”作为抽象名词;都表示声誉上所受到的损害或可耻的事情;但是在用作动词时;两者的语法功能具有明显的区别..“耻”用作动词时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耻;其宾语一般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表示对某种事情感到耻辱..如例句l、2、3中“耻”都是意动用法..“辱”用作动词时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其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是指称人的..如例句4、5皆是..4、相同:①“之”、“焉”都是指示代词..②“之”、“焉”都可以充当及物动词的宾语;如例②④..相异:①“之”可作定语;如例①;“焉”则不能..②“焉”字用在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相当于“于是”;在句中作补语;“焉”常用在结尾;兼表提示性陈述语气;如例③⑤..五、古文今译题一1一同判决虞常..2又举起剑来对他比划着..3白白地让自己的躯体去作野草的肥料..4干嘛要见你..5反而要使两国君王互相攻打..二颜渊、子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有车马乘坐;穿又轻又暖的皮衣;而且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转问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养护..”六、古文标点题一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夫争行义、乐为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句号亦可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二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七、古文阅读题一1、闻:闻名;使……听到..2、相:担任相..3、死:为……而死..4、劫:劫持..5、援桴:拿过鼓锤..二1、与前“与”:动词;“和……在一起”或“帮助”..后“与”:介词;和、同..2、其①其:代词;他的..②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或表示委婉语气..三1、如今既然离开父亲事奉国君;恐怕该为国君的灾难去死吧2、现在率领军队包围我们;我们该对此怎么办3、象送择生存活着的话;有什么脸面在天下人面前..。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简答题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简答题

古代汉语简答题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来仿古文章中使用的语言.言文脱节现象:随着社会和思维的发展,口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发生了变化,而书面语却一直在模仿先秦文献语言,并视之为政治和教育等领域的正统书面语,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被称为言文脱节现象。

2汉语的历史分期:(一)上古汉语先秦至汉(二)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三)近古汉语宋至民国(四)现代汉语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2.许慎《说文解字》对六书的定义,班固顺序(一)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二)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三)会意:“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挥,‘武’‘信’是也"(四)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五)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3.如何区分古今字和通假字:(一)通假字:古汉语书面语中,本有其字,却借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

(二)古今字:某个多义字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意义或几个意义后来用另一个字来记录,原先的这个多义字与后来的另一个字便组成了一对“古今字”。

(三)通假关系称为“某通某”,古今字的关系称为“某同某”(四)古今字产生时间有先后,通假字与本字需同时存在4.假借与通假的异同:同:假借和通假就它们都是“借字标音”这一点上来分析,是相同的.异:(一)假借是六书之一,假借本无其字,间接造出新字(二)通假本有其字,是在句中用音同、音近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不造成新字5.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区别同:古今字和异体字都属于异字同词现象异:(一)从产生的原因看,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古字”兼职过多,后来统专造“今字"以减轻“古字"负担,避免交际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混淆;异体字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人们记录语言时用了构思不同的造字方法或为了书写的美观(二)从产生时间上来看,“古字”产生于“今字”之前,是异时的;不少异体字的产生可以认为处于同一个历史平面上,是共时的。

古代汉语_试卷及答案

古代汉语_试卷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第一学期)(第一学期)A A 卷 闭卷闭卷 一、填空:(一、填空:(2222分)1.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其中第一个“如”的意思是的意思是 ,第二个“如”的意思是的意思是 ;“俟”的意思是 。

2.“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其中“好”的读音是中“好”的读音是 ,意思是,意思是 ;“亟”的读音是 ,意思是,意思是 ;“知”的读音是 ,意思是,意思是 ;“岁不我与”的意思;“岁不我与”的意思是 。

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其中“诚其意”的意思是 ;;“毋”的读音是的读音是 ,意思是,意思是 ;第一个“恶”的读;第一个“恶”的读音是音是 ,意思是,意思是 ;“谦”的读音是 ,意思是,意思是。

4.〔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其中“语”的读音是 ,意思是,意思是 ;“为长者折枝”的意思是 。

5.“读、乐”的繁体字是.“读、乐”的繁体字是 、 。

二、请给下列文段加上标点符号,然后译成现代汉语:(34分)1. 1. 子 曰曰 学学 而而 时时 习习 之之 不不 亦亦 说说 乎乎 有有 朋朋 自自 远远 方方来 不不 亦亦 乐乐 乎乎 人人 不不 知知 而而 不不 愠愠 不不 亦亦 君君 子子 乎乎 (《论语·学而》)(《论语·学而》) 译文:2. 2. 虽 有有 嘉嘉 肴肴 弗弗 食食 不不 知知 其其 旨旨 也也 虽虽 有有 至至 道道 弗弗学 不不 知知 其其 善善 也也 是是 故故 学学 然然 后后 知知 不不 足足 教教 然然 后 知知 困困 知知 不不 足足 然然 后后 能能 自自 反反 也也 知知 困困 然然 后后 能 自自 强强 也也 故故 曰曰 教教 学学 相相 长长 也也 兑兑 命命 曰曰 学学 学学 半 其其 此此 之之 谓谓 乎乎 (《礼记·学记》)(《礼记·学记》) 译文:3. 3. 初 郑郑 武武 公公 娶娶 于于 申申 曰曰 武武 姜姜 生生 庄庄 公公 及及 共共 叔叔段 庄庄 公公 寤寤 生生 惊惊 姜姜 氏氏 故故 名名 曰曰 寤寤 生生 遂遂 恶恶 之之 爱 共共 叔叔 段段 欲欲 立立 之之 亟亟 请请 於於 武武 公公 公公 弗弗 许许 及及 庄 公公 即即 位位 为为 之之 请请 制制 公公 曰曰 制制 巖巖 邑邑 也也 虢虢 叔叔 死 焉焉 佗佗 邑邑 唯唯 命命 请请 京京 使使 居居 之之 谓谓 之之 京京 城城 大大 叔 (《左传·隐公元年》)(《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三、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1616分) 1.通假字:.通假字:2.古今字:.古今字:3.破读字:.破读字:4.联绵字:.联绵字:四、请穷尽式地分析下列文段中的语言要点请穷尽式地分析下列文段中的语言要点(通假字、(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破读字、词类活用现象、词序):(词类活用现象、词序):(2828分)昔者仲尼與於蜡賔,昔者仲尼與於蜡賔,事畢,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10分)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

”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

A.曰B.为C.谓D.谓之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把酒问青天D. 黄河入海流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史记》3. 以下哪位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A. 李清照B. 薛涛C. 辛弃疾D. 李白4. “夫子何为者?树德而崇道。

”中“树德”的含义是:A. 种植德树B. 树立德行C. 种植道德D. 树立道德观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仗修辞手法的是:A. 朝辞白帝彩云间B. 两岸猿声啼不住C. 轻舟已过万重山D. 千里江陵一日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__,非礼也。

”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

2. “__________,江船火独明。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 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以“__________”回击了廉颇的挑衅,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

4. “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5. “__________,万径人踪灭。

”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2. 描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特点。

四、论述题(30分)请论述《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作文题(30分)以“我心中的古代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B4. B5. D二、填空题1. 礼之用2. 月落乌啼霜满天3. 吾岂是尔等闲杂之人4. 长风破浪会有时5. 千山鸟飞绝三、简答题1. 《诗经》的艺术特点包括: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具有韵律美;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劳动、战争、婚恋等;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三种手法,形象生动,富有情感。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一、单选题1.是旁指代词的是A、他B、奚C、兹D、斯参考答案:A2.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B、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焉用亡郑以陪邻?参考答案:A3.“虏魏太子申以归。

”以,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认为B、介词,把、用C、介词,凭借D、连词,来参考答案:D4.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亡国破家相随属。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A5.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亡国破家相随属。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C6.表示远指指示代词的是A、兹B、斯C、此D、彼参考答案:D7.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B、置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C、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D、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参考答案:B8.下列疑问代词中不是指处所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9.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B、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C、置诸橐以与之。

D、威王问兵法。

参考答案:B10.下列是第二人称代词的是A、男B、女C、他D、余参考答案:B11.表示近指指示代词的是A、彼B、夫C、此D、然参考答案:C12.“何功之有哉”之,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到B、代词、他C、助词、表示提宾标志D、代词、这参考答案:C13.“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鱼肉是A、名词作状语B、名词活用作动词C、形容词活用作名词D、动词活用作名词参考答案:B14.下列疑问代词中指人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15.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齐威王欲将孙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套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康熙字典》中错误的注音方式是。

A反切 B直音 C叶音 D读若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A 校信原 B戒及炎 C友武叔 D上过本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

A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B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C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D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8、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式的是。

A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9、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A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11、对“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的分析正确的是。

A正常语序 B是作宾语前置 C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D代词复指前置12、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是。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书呼。

C天下云集而响应。

D秦稍蚕食魏。

13、“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中的词类活用类型是。

A名词用如动词 B使动用法 C意动用法 D名词作状语1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莫”是“暮”的古字。

B“既”是副词,既然。

C“冠”是个名词。

D“风”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

15、下列判断句不属于活用的是。

A 君者,舟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 仲弓父,贱人也。

D曹公,豺虎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古白话是指唐宋以来在基础上形成的。

2、《》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3、《》基本上奠定了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

4、清代以后,人们对于“六书”的名称一般采用的,而次序则采用的。

5、许慎为假借下的定义是,。

6、辟避、诒贻、憑凭、孰熟、错措、谕喻、赴讣、县悬、游遊、修脩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

7、“孟尝君顾谓冯谖”中“顾”使用的是它的义。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反切;2、偏义复词;3、动词的使动用法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15分)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4、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5、射其左,越.于车下。

射其右,毙.于车中。

6、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7、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8、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9、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10、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11、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12、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五、指出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活用的类型及活用后的意义(每题2分,共14分)1、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2、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3、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

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5、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6、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7、城陷,贼以刃胁降巡。

六、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宾语并说明前置的条件(每题2分,共14分)1、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甞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2、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3、王见之曰:“牛何之?”4、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

6、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7、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七、简答(每题3分,共12分)1、说出《说文》四大家的名字以及代表著作。

2、举例说明如何探求词的本义?3、名词作状语可以表示哪些意义?4、句尾语气词“也”、“矣”有什么区别?八、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

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每题1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C;2、C;3、A;4、C;5、A;6、B;7、D;8、D;9、C;10、D;11、B;12、B;13、C;14、A;15、C;二、填空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北方话;2、左传;3、辞源;4、许慎;班固;5、本无其字;依声托事;6、辟避、孰熟、错措、赴讣、县悬;诒贻、憑凭、谕喻;7、本义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1分),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1分)。

2、偏义复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1分),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1分)。

3、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1分)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1分)。

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每题1分,意义准确即可)1、“寤”通“啎”,逆,倒着;2、疆界;3、安抚;4、多次、屡次;杀;5、坠落;倒下;6、堵住;7、粗陋的食物; 8、父母双亲; 9、跌倒; 10、或者; 11、扛;12、心里难过、可怜; 13、通“馈”,赠送;五、指出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活用的类型及活用后的意义(每题2分,指出活用的词、说明活用情况和活用后的意义全答对得满分,答对一点或两点只能得1分,不具体说明用法,翻译符合该种活用可以得1分)1、隧,名词用为动词,挖隧道;2、书法,名词作状语,根据记事的原则;3、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上位虚;4、见,动词使动用法,使之拜见;5、少、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之为少、以之为轻;6、云、响、景,名词作状语,像(乌云、回声、影子)一样。

7、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六、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宾语并说明前置的条件(每题2分,指出前置的宾语1分,说明前置的条件1分)1、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2、我,用之复指前置;3、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4、江汉、秋阳,作以的宾语前置;5、陈言,用之复指前置;6、之,否定句宾语前置;7、利,用代词“是”复指前置;七、简答(每题3分,共12分)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

(全答对得满分,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2、先通过字形分析;再在文献中找到证据(2分)。

如“習”,《说文》:“数飞也。

”《礼记·月令》:“鹰乃学习。

”(1分)3、表示比喻;表示处所;表示工具或依据;表示对人的态度;(全答对得满分,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4、“也”表示判断肯定语气;“矣”是把事物发展的现阶段作为新情况告诉别人;(2分)“也”是静态的;“矣”是动态的;(1分)八、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进贡的负担很重,郑国人很担心。

二月,郑伯到晋国去,子产委托子西带书信给范宣子。

信中说:“你治理晋国,四方的诸侯没有听说你的美德,却听说进贡的负担很重,我呢,对此事很不理解。

我听说掌管国家的人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的名声。

诸侯的财物聚集到晋国,诸侯就会怀有二心。

如果你依赖这些,那么晋国其他贵族就会产生二心。

诸侯怀有二心,那么晋国就会受到损害;晋国受到损害,那么你的家就受到损害,怎么这样糊涂呢?这样还会在哪里用到财物呢?好的名声是载德的车子。

德是国家之根基。

有了根基而不损坏,难道不应该致力于此吗?”细则:一等,文意无误,译文通顺,关键词能准确翻译,给11-13分;二等,文意基本无误,译文基本通顺,关键词一般能准确翻译,给8-10分;三等,文意似懂非懂,译文时通时不通,关键词处理多有失误,给5-7分;四等,文意根本不对、弄错,或只翻译一两句,给5分以下。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