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的形成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技能的形成》必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技能的形成》必考点最新版(二)1、判断题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法则,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答案】√。
2、单选题 _____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它的应用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A : 示范B : 讲解C : 练习D : 反馈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
3、单选题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_____。
A : 原型内化B : 操作整合C : 操作熟练D : 原型定向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技能的阶段的区分。
其中,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单选题心理学家戴维斯在实验中,将被试者分两组学习射箭。
甲组受到详细指导——演示如何站立、握弓、放箭;乙组自行尝试,未受严格指导。
经 18 次练习,甲组射屮率为 65%,乙组射中率为45%。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_____因素很重要。
A : 指导B : 发现C : 练习D : 反馈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操作技能训练要求的掌握。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操作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有明确的讲解和示范,进行必要和适当的练习,教师及时正确做出反馈,最终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动觉。
本题中甲组进行的是有指导的练习,而乙组进行的是自发练习,他们的差别就在于一个是有明确讲解和示范的,一个没有。
故本题选 A。
5、单选题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靠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技能分为封闭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封闭性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性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名词解释“物质化”过程“物质化”过程: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
操作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高原期[参考答案]高原期: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为“高原期”,在高原期过后,练习曲线又继续上升。
原型定向[参考答案]原型定向: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试述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参考答案](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
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
所谓的完备性是指对活动结构(动作的构成要素、执行顺序和执行要求)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
所谓独立性是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而不能是教师给予学生现成的模式。
所谓概括性,是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扩大其迁移价值。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
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心智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
所以,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在学生熟悉动作的基础上再提出言语要求。
技能的形成
技能的形成第一节技能及其作用一、技能及其特点(一)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二)技能的特点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
流畅性、迅速性、经济性、同时性、适应性。
二、技能的类型(一)操作技能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具体有一下三个特点: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二)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形式。
具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三)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联系与区别活动对象的不同;活动结构的不同;活动要求的不同。
联系:操作技能经常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
同时心智技能往往又是外部操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操作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以智力活动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三、技能的作用技能作为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节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一、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是指为了达到培养心智技能的目的,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实际的操作活动,作为练习心智技能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培养使原型得到锻炼。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一)加里培林的阶段形成理论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阶段。
(二)冯忠良的三阶段理论原型定向阶段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包括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原型操作阶段即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原型内化阶段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即借助于内部言语,学生可以在头脑内部进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动,而且能够以非常简缩、快速的形式进行。
技能形成:内涵与目标
技能形成:内涵与目标技能形成是指通过学习和不断实践培养和拓展个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从而具备独立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的能力。
技能形成的内涵和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方面。
技能形成首先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理论知识是指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是指实际操作和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2.技能方面。
技能形成还需要掌握必要的技能,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基本技能是指如何运用各种工具和器材、如何组织工作、如何沟通等方面的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在特定领域内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如编程、设计、管理等。
3.态度方面。
技能形成还需要培养正确的态度,包括正确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团队精神、学习态度等。
4.经验方面。
技能形成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和发现经验中的规律和方法,以便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
1.获得自我提升。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提升能够使个人更加自信和有成就感,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2.提高职业素养。
技能的提高可以为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自身职业发展,提高职业竞争力。
3.提高工作效率。
技能的提高可以使工作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减少出错几率,提高工作质量。
4.获得更多的机会。
技能的提高可以为个人创造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业余和工作机会。
总之,技能形成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不断地修炼和总结,才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达到内涵和目标的积极作用。
6.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背!!!
一、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按照不同的维度,操作技能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1.按肌肉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精细程度的不同,分为细微型操作
技能、粗放型操作技能
2.按操作的连续性的不同,分为连续性操作技能、断续性操作 技能
3.按动作环境的依赖程度不同,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开放性
操作技能
第一节 质和特点,可以分为操作性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类 (一)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呵护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具 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就动作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 客观性。其次,就动作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实现的,即外 显性。第三,就动作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 构上具有展开性。 (二)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具有 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第一节 技能及其作用
背!!!
(三)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1)活动对象不同。操作对象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 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机肌肉的操作。心智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印象, 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是从外部难以察觉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 (2)活动的结构不同。操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为其动作结构必须从 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可以高度 省略、高度简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 (3)活动的要求不同。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 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但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 结,而心智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系统。
技能的形成
技能的形成一、概述1、定义:2、技能的基本特点: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练习中逐步完善的。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
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求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符合内在规律,不同于一般的随意运动和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可以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二者的区分不是绝对的,许多智力技能中包含着外部动作的成分,如在构思作文时常常借助于把一些话说出来,运动技能中也包含着内部认知的成分。
一般认为我们在完成各种活动时都要同时利用这两种技能。
(1)操作技能:又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具有客观性、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操作技能又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分为细微型和粗放型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和开放性操作技能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2)心智技能:又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具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策略性学习)的关系。
加涅认为: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都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其区别在于前者的作用是对外办事,后者用于对内调控。
我们可以把受意识明显控制的程序性知识,界定为认知策略,而把以程序性知识为基础,经过学习和训练能达到高度自动化的认知活动界定为心智技能。
4、技能的作用(1)(2)二、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1、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操作的定向(1)定义:其目的是掌握与动作有关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有了这种定向映象,学习者在以后实际操作时就可以受到该映象的调节、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三)操作技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训练要求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I)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以及何时给予示范很重要;
(2)通过讲解突出重点、言语讲解要简洁概括、鼓励学生发出声音进行语言描述;
(3)示范与讲解结合
心智技能的原形模拟就是指为了达到培养心智技能的目的,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实际的操作活动,作为练习心智 技能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培养使原形得到锻炼。
题的产生式系统。产生式是智力技能的基本单位,产生式是所谓条件一一活动的规则,也就是说,由于人经过 学习,其头脑中储存了一系列以“如果则”形式的规则,这种规则就是产生式,简单的产生式只能完成单一的活动。 有些任务需要完成一连串的活动,因此需要许多简单的产生式。经过练习,简单产生式可以组合成复杂的产生式系 统。这种产生式系统就被认为是复杂技能的心理机制。
(1)闭合性操作技能这类技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依赖机体自身的内部反馈信息进行运动,对外界环境中的反馈 信息的依赖程度比较低。
(2)开放型操作技能这类技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依据外界反馈信息进行活动,即根据外界环境变化来调整、控 制并作出适当动作。
.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分类
(1)徒手型操作技能无须器械,仅通过身体协调来完成,如:太极拳
其基本形成过程可表述为: .产生式系统的建立
(1)找到每一步该怎么做的方法; (2)发现每一步与目标的差距; (3)发现每一步与下一步的关系;
(4)对整个产生式系统进行概括。 .智力技能学习的两种主要形式 (1)样例学习:从学习具体事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并根据条件采取行动。是通过阅读感知样例题,认知其 中蕴涵的产生式系统的过程实现的。
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1、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原型定向
(1)原型的含义:
原型:也叫“原样”,通常指那些被模拟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心智活动的“原样”,即外化了的实践模式,“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
(2)原型定向及其作用:
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
3.技能的作用
(1)技能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
(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前提条件;
(3)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2.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与操作的熟练四个阶段。
3.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量 过度练习;练习方式)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教师应该做到:①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程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②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③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④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⑤教师可以用复述动作要领的方法来检查原型定向的学习成效。(小学数学教学中解析技能的形成)
12-13周盼盼:第六章《技能的形成》教案
第六章技能的形成第一节技能的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一)技能的概念技能(skill)是指运用一定的知识、经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合乎法则的活动动作方式。
克伦巴赫(J. Cronbach ):最好把技能定义为习得的、能相当准确地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意识注意的一种操作。
(二)技能的特点1. 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区别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做什么、怎么做,技能是“做”。
3. 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区别于一般的随意动作。
【例】马步是练习武术最基本的桩步,因此有“入门先站三年桩”、“要学打先扎马”的说法。
猫步(catwalk)专业一点的名称是“台步”。
指时装模特在进行时装表演时所使用的一种程式化的步子。
行进时左右脚轮番踩到两脚间中线的位置,或把左脚踩得中线偏右一点,右脚踩得中线偏左一点,并产生一种韵律美。
4. 技能是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形成的,区别于习惯。
(三)与技能有关的概念1. 技能与能力1)一定的能力水平是技能形成的前提条件。
能力是非动作性行为方式,是内心思维活动的方式,技能是动作性的行为方式。
2)技能的形成有助于能力的发展。
【例】教师职业技能2. 技能和个性1)个性影响着技能学习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需要、动机等个性心理倾向不仅制约技能的选择,而且也维持着学生学习某种技能的活动,并为进行这种活动提供了内部动力。
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影响着技能学习的效率和水平。
2)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对学生的个性也有着重要影响。
学生在某种技能的学习活动中,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这些个性品质。
【例】练习瑜伽与太极对个性的影响3. 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1)区别:(1)基本结构: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的意义,掌握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技能是对知识进行应用的程序,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形成技能的关键是对应用知识的方法的正确应用。
技能的形成
技能的形成————————————————————————————————作者: ————————————————————————————————日期:教育心理学笔记之技能的形成1.什么是技能?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目标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
技能水平有高低之别,初级水平的技能只要具有一定的初步知识和一定的练习就可获得,高水平的技能则需要较丰富的知识经验,而且在其活动中的基本动作已达到自动化水平。
可以把高水平的技能称之为熟练技巧。
2.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是有密切联系的。
技能的形成是以掌握知识为必要条件的,掌握知识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程序性知识,人们掌握的知识越巩固,越有助于技能的形成。
反之,技能一经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知识的掌握。
但是,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又有区别。
具体表现在:(1)从基本结构看,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的意义,掌握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即认知内容);技能是对知识进行应用的程序,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形成技能的关键是对应用知识的方法的正确应用。
(2)从输入输出看,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技能是相对动态的,通常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
(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是有意识的搜寻过程;技能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
(4)从学习速度看,知识学习速度较快,能够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较快;技能学习速度较慢,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练技巧的程度。
技能的保持也比知识要牢固的多。
(5)从记忆贮存看,知识的贮存呈现网络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知识的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技能的贮存呈现模块性,技能的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
3.技能学习有何意义?技能学习在人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技能形成:内涵与目标
技能形成:内涵与目标技能形成,是指通过一定的培训、学习和实践,使个人具备并掌握某种特定的技能的过程。
技能形成不仅是实现个人职业规划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个人竞争力、获得更好就业机会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个人而言,技能形成应当是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过程。
技能形成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的积累和掌握。
知识是技能形成的基础,要想学好一项技能,必须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储备。
这需要通过专业书籍、课程、培训等途径进行学习和积累,逐渐形成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知识体系。
2、技能的学习和实践。
只有将知识付诸实际应用,才能将其转化为实际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模拟练习、实践实习等途径,逐步掌握和提高相关技能。
3、沟通和协作能力的提升。
在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显示着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
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和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这需要通过与他人密切合作、团队协作、参加社会活动等途径,逐步提高自己在沟通和协作方面的技能和能力。
4、创新能力的培养。
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变化很快,要想不断进步并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这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思考、探索和实践,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技能形成的目标应当是具有“可量化”和“可实现”的特点。
即在形成技能的过程中,要有可衡量的目标,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逐步实现。
1、目标的明确和可度量性。
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可达到的小目标,以便进行量化和评估。
例如,学习一门新技能,可以将其分解为学习和掌握该技能的三个阶段,并在完成每个阶段后进行评估和修正。
2、计划和实现的有效性。
制定有效的计划,以确保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和可及性。
在实施技能形成计划的过程中,要不断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计划,确保目标的实现。
3、反思和学习的能力。
技能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寻求反馈和建议,并不断地学习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结果。
总之,技能形成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过程,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动作技能形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动作技能的形成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涉及个体如何通过练习掌握和改进特定的动作方式。
本研究旨在探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验证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和记录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2. 分析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因素。
3. 探讨动作技能迁移的规律。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2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2岁之间,无特殊运动障碍。
2. 实验材料:镜画仪、实验指导手册、计时器等。
3. 实验步骤:1. 实验对象接受动作技能培训,包括基本动作的讲解、示范和练习。
2. 将实验对象分为四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a. 第一组:接受基础动作技能培训,不进行额外练习。
b. 第二组:接受基础动作技能培训,进行额外的针对性练习。
c. 第三组:接受基础动作技能培训,进行额外的反馈练习。
d. 第四组:接受基础动作技能培训,进行额外的动作迁移练习。
3. 记录各组实验对象在培训前后的动作技能水平,包括动作速度、准确性和协调性等指标。
4.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动作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动作技能形成阶段:1. 认知阶段:实验对象对动作技能有初步的认识,能够模仿示范动作,但动作尚不协调,存在多余动作。
2. 联系形成阶段:经过反复练习,实验对象能够将个别动作联系起来,动作逐渐协调,但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
3. 协调和完善阶段:实验对象能够熟练掌握动作技能,动作速度、准确性和协调性均达到较高水平,并能根据情境变化调整动作。
2. 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因素:1. 练习频率:练习频率越高,动作技能形成速度越快。
2. 练习方法:针对性练习和反馈练习能够有效提高动作技能水平。
3. 动作迁移:动作迁移能力与动作技能形成水平呈正相关。
五、实验结论1. 动作技能形成经历认知、联系形成和协调完善三个阶段。
2. 练习频率、练习方法和动作迁移是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因素。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教案(第18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五章技能的形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技能的概念、特点。
2.理解心智技能的形成、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5阶段3.理解动作技能的特点、分类、阶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难点: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高原现象。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辅助手段:多媒体呈现图片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这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认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就是在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
这个定律似乎给人一种承诺,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只要做到1万小时的练习,人人都能掌握改行业的技能,成为专家。
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是什么?(一)技能的概念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其中,智力动作方式就是指的心智技能,这是发生在头脑内部的心理操作动作,是内在的,无法从外部观察到,如解数学题、写作等。
肢体动作方式就是指动作技能,这是外部的,可观察到,如骑车、写字、折纸等。
(二)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本能是人们不用学就会的动作方式,例如吮吸、抓握、咀嚼、打喷嚏等。
技能则是后天学会的,会随着练习而逐渐熟练,如骑车、写字、打羽毛球。
在技能学习中,动作方式的掌握总是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熟练的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练习是技能熟练的必经之路。
2.技能是一种动作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前面讲过,知识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技能的作用:(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1)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
1.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让学习者在头脑中建立起动作执行的映像。
比如:知道加法是怎么做的。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演示如何运算, 学生则记住操作程序步骤,比如“两位数加一位数:十位十位,个 位加个位,然后再相加”。
2.物质或物质化动作阶段
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完成智力活动,例如学生用小棍或者数手指 来计算加减法。
工具型的 动作技能
是指完成技能时必须操作一定的 装置或工具
写字、打字和演奏
徒手型的 动作技能
就是不使用工具或某种装置的动作技能
跳舞和健身操
0-6岁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过程
幼儿时期能够形成哪些动作技能?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费茨和波斯纳的三阶段:概括了较为成熟的人类学习 动作技能的一般过程。
2.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心智技能?
u 在定向阶段,教师需要把某个心智技能的所有动作系列,按照一定的顺序 演示给学生,让学生正确完整地了解智力活动的全过程,并在头脑中正确 记住。
u 练习,练习可以让学生尽可能达到内部言语阶段。
u 在练习的时候,则要遵循从外到内的过程,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活动的结构。
u 在练习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分步练习的条件,使学生在练习中能按模式 将智力活动的程序展现出来,并从展开的形式逐渐概括化,从外部向内部, 成为熟练的、自动化的活动,促使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
认知定向 阶段
动作技能的学习初 期,练习者通过接 受指导和观察,认 识动作的基本原理 和要求,并进行初 步的操作尝试,在 头脑中形成动作映 象
联系形成 阶段
初步掌握了一 系列动作,并 开始将这些动 作联系起来
自动化阶段
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 是一长串的动作系列 已联合成为一个有机 的整体并已巩固下来, 各个动作相互协调似 乎是自动流出来的。
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
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在当今社会,技能的形成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发展,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技能形成并非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背景、意义和影响,并提出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分析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和传承等方式获取职业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实践中。
这种建构过程与以下几个方面密切相关:1、社会认知:个体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影响其技能形成。
社会认知包括对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等的理解和认同,这些因素决定了个人在技能学习时的偏好和选择。
2、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准则和习惯,对于技能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社交礼仪,个体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更多的技能学习和实践机会。
3、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推动技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个体在技能学习中取得突破,提高技能水平。
案例探讨以职业教育为例,社会建构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认知:职业教育学习者通常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职业教育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
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和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促进技能的形成。
2、社交礼仪: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生需要适应学校生活和职场文化,掌握一定的社交礼仪。
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促进技能的形成。
3、创新思维: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技能基础,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组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技能的发展。
理论归纳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具有以下特点:1、互动性:技能形成是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建构为个体提供了学习技能的平台和资源,同时个体的技能形成也受到社会的影响和推动。
2、动态性:社会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技能需求和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个体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以保持技能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笔记之技能的形成1.什么是技能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目标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
技能水平有高低之别,初级水平的技能只要具有一定的初步知识和一定的练习就可获得,高水平的技能则需要较丰富的知识经验,而且在其活动中的基本动作已达到自动化水平。
可以把高水平的技能称之为熟练技巧。
2.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是有密切联系的。
技能的形成是以掌握知识为必要条件的,掌握知识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程序性知识,人们掌握的知识越巩固,越有助于技能的形成。
反之,技能一经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知识的掌握。
但是,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又有区别。
具体表现在:(1)从基本结构看,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的意义,掌握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即认知内容);技能是对知识进行应用的程序,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形成技能的关键是对应用知识的方法的正确应用。
(2)从输入输出看,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技能是相对动态的,通常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
(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是有意识的搜寻过程;技能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
(4)从学习速度看,知识学习速度较快,能够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较快;技能学习速度较慢,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练技巧的程度。
技能的保持也比知识要牢固的多。
(5)从记忆贮存看,知识的贮存呈现网络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知识的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技能的贮存呈现模块性,技能的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
3.技能学习有何意义技能学习在人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学生学习的各种知识是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的,必须通过技能这个中介环节。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使学生形成一系列的技能,知道“怎么办”“如何做”。
教师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发展其能力。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只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
其次,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之更经济合理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4.技能有哪些种类按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类。
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动作技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1)动作或动作组。
(2)体能。
(3)认知能力。
根据不同的标准,又可以对动作技能进行进一步的区分。
按动作是否连贯,可以将动作技能分为连续与不连续的动作技能。
按动作过程中外部情境是否有变化,可以将动作技能分为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动作技能。
根据动作技能的反馈条件,可以将把动作技能分为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动作技能。
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像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按其内容和概括化程度,把智力技能分为一般智力技能和特殊智力技能两类。
一般智力技能是在广泛的认识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适用于一切认知活动。
特殊智力技能是在专门领域的认识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用于专门领域。
根据复杂程度不同,可以把智力技能分为五个层次:(1)辨别。
(2)具体概念。
(3)定义概念。
(4)规则。
(5)高级规则。
5.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关系如何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在于:(1)活动的对像不同。
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像是物质的、具体的(如打字、射箭),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
智力技能的对像是头脑中的映像,具有主观性和抽像性,从外部难以觉察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
(2)活动的结构不同。
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而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
而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
(3)活动的要求不同。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
但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
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总是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6.动作技能的形成包括哪些过程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
在每一个阶段,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及表现出的特征不同。
(1)认知阶段。
这是动作技能形成开始阶段。
从传授者角度看,主要是讲解与示范;从学习者角度看,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形成目标表象和目标期望。
在认知阶段,学习者认知的质量和学习时间取决于对当前任务的知觉和有关线索的编码,有助于此后在长时记忆中依据线索提取关于现有任务的知觉信息,以及从长时记忆中激活先前有关的信息,并有效地检索,提取出来。
(2)分解阶段。
在这一阶段,传授者把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学习者则初步尝试,逐个学习。
学习者由于初学,注意的范围狭小,不善于注意的分配与转移,情绪紧张,虽然分解后的动作较简单,容易掌握,但在前后两个动作的交替和过渡上则比较困难,因而导致学习者出现动作忙乱,紧张呆板,不准确协调,顾此失彼等现象。
(3)联系定位阶段这一阶段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而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联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
其特点是学习者经过练习使各个个别动作联系起来,动作趋向协调,对单个动作的注意力大为减少。
(4)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
这个阶段学习者的各个动作似乎自动流出,得心应手,甚至出神人化。
学习者的紧张状态减弱,多余动作消失,动作几乎不需要意识控制,只要有一个启动信号就能够准确按照顺序以连锁反应方式实现。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熟练操作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通过反复练习,一旦动作达到熟练程度,准确无误时,意识调控被自动化所取代,动作是无意识进行的。
(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
动作熟练后,学习者能觉察到自己动作的细微差别,仅凭细微的线索就能改进调整自己的动作,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
动作技能的反馈包括两类:一是外部反馈,即对反应结果的知悉;另一类为内部反馈,即是以肌肉活动本身的动觉刺激形式出现的。
学习初期,内、外两方面的反馈都是必要的,其中来自外界的视觉反馈尤为重要。
学习者主要依据外部的视觉反馈来调节自己的动作,而在动作技能的熟练期,学习者主要依据内部的动觉反馈来操作或调节自己的动作。
外在视觉反馈减弱,运动感觉反馈的增强,这在运动技能的形成和进行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运动感觉反馈的增强,既可以使动作加快,也可以使操作者有更多的精力注意活动中的其它环节。
第二,许多熟练活动都必须凭借感觉器官反馈来完成。
(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达到某一阶段时,人的头脑中就会产生运动的指导程序,并以此程序来控制运动。
(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一般说来,越熟练的动作,越能在外界情况变化下或面临紧急情况时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7.有代表性的动作技能理论有哪些关于动作技能的形成以及动作技能的本质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行为主义的理论解释和认知理论解释。
(一)行为主义的理论行为派的理论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反应,所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刺激一反应来解释人的行为,特别重视用强化概念来说明有机体行为的塑造、保持与矫正。
他们认为,有机体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如果有机体的某些活动产生积极的后果,行为受到强化,那么有机体就会增加其反应,再次重复该行为,并逐渐巩固下来。
成为它的全部行为储备中的一部分。
同时,这些活动便获得了习惯强度。
以后,只要出现适当的环境刺激,活动便会自动地出现。
因此,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形成的本质就是形成一套刺激一反应的相互联结系统。
(二)认知理论认知心理学家在承认动作本身是一系列刺激-反应联结的同时,更强调动作技能的学习必须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成分的参与。
他们认为,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学习者必须理解与某一动作技能有关的知识,回忆过去学习过的,与眼前任务相关的动作行为,预期与假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反应和动作范式,形成目标表象和目标期望,把自己的反应与示范者的标准反应进行比较分析,进行归因,找出误差,采取对策监控、调节自己的反应。
动作技能的水平越高,越是需要学习者有较高水平的认知。
8.如何培养动作技能动作技能可以分阶段采取相应教学措施进行有计划的培养。
(1)理解任务性质和学习情境。
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才能使学习者有的放矢的学习。
(2)示范与讲解。
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具有导向作用,能引导学生做出规范性的动作。
研究表明,指导者的示范与讲解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不同。
(3)练习与反馈。
任何复杂的动作技能都必须通过练习才能形成,最后达到熟练的程度。
但练习不是单纯或简单机械的重复。
要使练习达到较高的效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在实际练习当中采取何种练习方法,取决于所练习的动作技能种类、难易程度,练习者本身的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第二,要注意练习周期,克服“高原现象”。
研究表明,总的来说,动作技能的成绩随练习而不断地提高,但是在这个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出现,其原因很多。
一是练习时间长,练习兴趣下降,练习要求不如以前强烈了,产生厌倦消极情绪以及疲劳所致。
二是旧技能结构已不能满足技能进一步提高的需要,要求建立新的技能结构,由于新旧交替要有一个过程,会出现暂时不适应,成绩暂时下降。
三是练习环境、练习工具或教师指导方式的改变等。
练习过程中练习成绩波动起伏是正常现象。
但如果学习者在练习中的成绩有明显下降,就应该帮助学习者分析原因,找出关键所在,对症下药,加强指导和调节,使其成绩能尽快地提高。
第三,提供恰当的反馈。
通过反馈,使练习者了解练习的结果,把符合要求的、规范的动作保留下来,把不符合要求的,不合规范的动作抛弃。
9.有代表性的智力技能理论有哪些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动作技能的形成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